致詞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致詞/列表

大國崛起英國的解說詞

北京往西大約8000公里,就是歐亞大陸的西部終端。從這裡跨過一道海峽,有一個島國,國名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我們通常稱作“英國”。這個國家的面積僅有24萬平方公里,在今天也只有6000萬人口,但是在世界近代歷史上,它卻佔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大國崛起英國的解說詞

它是第一個邁進現代社會的國家,在18世紀和19世紀的時候,它是世界發展的領頭羊。自豪的英國人曾經以“日不落帝國”來形容自己的國家,因為在19世紀末的時候,它的殖民地遍及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陸板塊,總面積達930萬平方公里,統治著世界上三億多的人口。

1588年7月7日,大西洋的海流與此前任何一個夏季一樣,波濤洶湧。

這一天,130艘戰船、8000名水手和兩萬名士兵從西班牙起航,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擁有一個顯赫的名號——無敵艦隊。強大的西班牙帝國在它的護衛下,已經稱霸了半個多世紀。

無敵艦隊此行的目的是控制英吉利海峽,教訓大西洋上的島國英格蘭。

英西戰爭源於宗教改革。16世紀30年代,英國已經變成了新教國家。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希望英國恢復信仰天主教,接受(信奉天主教的王室成員)亨利八世女兒瑪麗的管制。

除了宗教信仰,讓西班牙國王揮戈動武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英格蘭人正在試圖搶佔和擴大海上優勢,西班牙帝國的利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犯。

一個一直以來並不被歐洲大陸重視的小小島國,為什麼會對當時世界的第一大帝國西班牙發起挑戰?英國人究竟憑藉什麼,敢於對抗已經在海洋上馳騁了近百年的西班牙?

油畫上這位用巨型裙箍、僵硬皺領、寬大衣袖、繡金披紗來裝飾的女性,就是當時英國的統治者――伊麗莎白一世。在重疊繁複的服裝下,婦女的形體不見了,人們記住的是一個莊嚴高傲的王權偶像。一位著名的英國傳記作家這樣描述這位25歲登基、終身未婚的女王:“這隻凶狠的老母雞一動不動地坐著,孵育著英吉利民族。這民族初生的力量,在她的羽翼下,快速地變成熟,變統一了。她一動不動地坐著,但每根羽毛都豎了起來。”

1558年伊麗莎白一世繼承王位的時候,從英吉利海峽的那一邊,不斷地傳來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險家成功發財的訊息。這些訊息,是一個即將全面來臨的時代,對懵懂的人們發出的清晰訊號。它意味著:在一個剛剛被重新發現的世介面前,誰能搶到先機,接受新的思想,誰更快地打破舊有的價值觀念,誰就會更快地變得富有和強大。在新世界的遊戲規則裡,贏得海洋比贏得陸地更為重要。

歷史給每個民族騰飛的機遇都是有限的。作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伊麗莎白一世沒有錯過時機。英格蘭的任何一個地方距離海洋都不超過120公里,女王認為可以利用這個天然的優勢,發展海洋貿易。但是這樣做,無異於從西班牙人那裡虎口奪食。伊麗莎白一世十分清楚對手的實力,她不希望在公開對抗中輸給西班牙。

從1588年戰勝西班牙的大海戰,到1688年的光榮革命,在整整一個世紀的時間裡,英國一方面調整內部制度,一方面積極對外擴張。百年時間的積蓄之後,英國人開始釋放自己的能量。光榮革命前後的英國,人口大量增長,商業和手工工業迅猛發展,對外貿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國計民生。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經有過這樣的評價:“使英格蘭變得強大的是下述事實:從伊麗莎白時代開始,各方面已經就重商的必要性達成一致。把國王送上斷頭臺的同一個國會,同時在忙於分配海外貿易的職位,彷彿任何事情也沒有發生。查理一世的鮮血還在流淌著,這個國會卻通過了《航海法》。”

經過三次英荷戰爭,英國最終迫使荷蘭接受了《航海法》。《航海法》規定:輸入英國及其屬國的貨物,必須使用英國的船隻或者是輸出國的船隻。從此,荷蘭船隻逐漸退出馳騁了近一個世紀的茫茫海域。在打敗了西班牙、葡萄牙之後,英國人將海上馬車伕荷蘭也趕下了海上霸主的位置。

現在,輪到英國人來制定海洋競爭和大國競爭的規則了。此時,在英國人眼裡,除了陸地霸主法國,其他國家已不是對手。在建立帝國的道路上,英國已顯示出不可阻擋的強勁力量:連續的征戰中,英國建立起一支歐洲最強大的海軍,它的商業觸角已經伸向全世界。

環顧當時的世界,法國正處在君主專制的鼎盛時期;俄-國的彼得大帝還在南征北戰,建立專制帝國;德國和義大利則四分五裂,人民正期待著強有力的王者出現;在亞洲,日本還在被封建幕府制度束縛;而中國,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剛剛坐了44年。

但是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佔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即將一步步穩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兩個世紀裡,它將傲視全球。

三百年前,當18世紀來臨的時候,中國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開闢一個新王朝的輝煌,並開始對遙遠的西方產生了興趣。此時的英國,正在孕育人類歷史上一種嶄新的生產方式,後世稱之為“工業革命”。持續的海外擴張和殖民貿易,帶動了對商品的需求;科學意識和市場意識,提高了英國人普遍的認識水準。在各種合力下,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開創了影響深遠的自由主義經濟模式,並建立起一個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國”,在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引領著世界的發展。那麼,工業的先聲為什麼會出現在英國?對於這個島國來說,高速的工業化發展程序又意味著什麼呢?

這裡是英國西北部的一座濱海小城,它的名字叫格里諾克,1736年,工業革命之父、萬能蒸汽機的發明者――詹姆斯·瓦特先生就出生在這裡。今天,這座城市美麗而安寧,港灣中停泊著許多漂亮的遊艇,街道上汽車稀少,人們生活閒適平靜。

不過,大約三百年前,這裡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由於靠近歐洲菸草中心的格拉斯哥市,格里諾克的出海口位置顯得非常重要。港口中大型帆船你來我往,城市裡載貨馬車喧囂奔騰,酒館裡商人們吞雲吐霧、高談闊論。瓦特的祖父和父親就是這些商人中比較成功的兩位,他們從事的是格里諾克最紅火的菸草貿易。

工業革命前的英國,有很多像瓦特家族這樣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響下,開始努力創造財富,追求利潤,他們想以現實的成就與上帝溝通,證明自己是上帝的選民。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弄錢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如果進一步擴大眼界看,就會發現瓦特的父輩們在格里諾克與美國的弗吉尼亞之間進行的貿易,僅僅是英國全球貿易中一個小小的部分。1686年時的一個統計表明,當時有近一半的英國船隻都在從事美洲或印度貿易。這是當時讓所有國家都會眼紅的生意。

英國倫敦大學王家學院 教授 安德魯?波特

我認為“光榮革命”帶來了政治穩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結果就是普通國民感覺有一個他們可以信賴的政府。由於對政府持有好感,國民願意納稅來支援政府。他們更願意承擔必要的賦稅支援國家對外作戰,特別是在18世紀初期與法國和西班牙作戰。

1763年,通過英法七年戰爭,英國才將擋在自己面前的法國和緊跟法國的西班牙暫時搬開。一位英國曆史學家評論說:“從戰爭結束起,英國較其周圍國家重要還是不重要,已無關緊要。因為英國已不再僅僅是一個歐洲強國,不再僅僅是德國、俄-國或法國的對手。”

有史以來第一次,英國把自己看作是世界性的大國了。

在近代科學誕生的幾千年當中,人類的活動基本上遵循這樣一個模式:生產、技術、科學,也就是說憑經驗進行生產,在漫長的生產過程當中,提煉出技術,然後在改進技術的過程當中產生科學。這是一個憑經驗辦事的過程,所以走了不少的彎路和錯路。

瓦特沒有重走人類幾千年走過的彎路,為了對舊式蒸汽機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瓦特曾鑽研過力學、數學、化學,做過系統的實驗並仔細計算過氣缸的熱效能。為什麼瓦特會使用這樣一種以前的工匠們根本不會想到的方式來進行發明創造?他對於生產、技術、科學三者關係的認知從何而來?在瓦特研製蒸汽機之前的一個世紀裡,正是歐洲歷史上一個科學鼎盛的時期。從17世紀中期開始,近代科學在一批巨人的推動下產生。在這批科學巨人當中排在最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婦孺皆知的人,他就是艾薩克·牛頓。

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如果從近代科學的角度看,正是牛頓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

這裡是牛頓的故鄉,傳說牛頓就是看到這顆樹上的蘋果落地而受到了啟發。雖然,直到今天,這顆樹上最大的蘋果也不會超過成人的一隻拳頭,但是,它絲毫也沒有妨礙劍橋大學的這位曠世奇才,在17世紀帶來一場科學的革命。

TAG標籤:大國 崛起 英國 解說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