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職場/列表

老教師退休的感言範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我們有時會因某件事或某個人而產生新的想法,這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感言。但是寫感言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教師退休的感言,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教師退休的感言範文

老教師退休的感言 篇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晃38年,彈指一揮間,就要退休了。我就要離開我為之奮鬥,為之感動為之自豪的教育事業。真可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中,就在這即將離開我的工作崗位的時間裡,我思緒萬千,心裡更是難以平靜。多少有幾分感傷和惆悵,心中更多的是懷著對同事們依依惜別,對大家有著太多太多的不捨,有道不盡的話語和留戀,留戀我的教育事業。

我退了,回憶過去,一股酸甜苦辣的滋味油然而生,想起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那時我18歲,從事國小教書工作,沒有經驗,遇到了不少問題和挫折,但是憑自己的努力拼搏度過了一道道難關,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問題,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績,三尺講臺辛勤耕耘了38年。

樂有憂一年又一年的含辛茹苦,一載又一載的風風雨雨,春去秋來,有苦有有喜,有付出也有回報,也可為桃李滿天下,為此我感到很欣慰。最後我從事3年的幼兒教學工作,在這幾年裡,我憑自己的工作能力,業務素質,也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歡。我的幼兒園也小有名氣,為此我感到自豪,在這裡,也給我留下了很多難忘而美好的記憶。38年過去了,在這即將離開工作崗位的時刻,又想起了在一起工作過的同事們,我想在一起工作是緣分,我珍惜這緣分,銘記著和同事在一起工作過的日子,珍重盡在不言中,說到這裡,此時此刻,我的心情不是苦,也不是甜,而是一種酸,酸的是對大家依依不捨的留戀。

歲月如歌彈指過,光陰似水不再來,我將帶著同事的鼓舞,朋友的祝福,帶著信念,也帶著尊嚴,帶著幾分欣慰,也帶著幾分甘甜,走向晚年生活.。最後,讓我真誠的`祝福還沒退了的同事們工作順利,生活幸福。

老教師退休的感言 篇2

回首走過的三十六年幼兒教師之路,就如同婚姻生活一樣,從最初的激情到現在的平淡。早已沒有剛參加工作時的信誓旦旦——我要把青春和熱血奉獻給幼教事業;唯有如今的樸實——除了當一名幼兒教師,我還能幹什麼?

沒有了遠大的目標,更沒有了偉大的志向,只相信平平淡淡才是真。早已過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齡;如今嚐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對別人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寬容,知道大家都不容易。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知道理解萬歲!懂得珍惜與同事之間幾十年的友誼,有句話說得好:百年修得共船渡,同事之間的感情不也是風雨同舟嗎?

對工作少了一份激情,卻多了一份責任。對工作的認真不是為了得到表揚與認可,而是為了自己的那顆心。也許幾年都發表不了一篇論文,但我也在努力工作著,時時要求自己不遲到,不早退;上好每一天的班,做好每一件事情,關注班上的每一個孩子。我知道自己永遠成不了一個專家型的教師,我的舞姿也在不斷地僵硬,聲音也不再柔美,但我會更愛孩子。我會對理解我的家長心存感激,對無禮的家長一笑置之。我不會為得與失而寢食不安,換句深沉的話叫做榮辱不驚吧;倒會為了一句話而心中竊喜——“縣直幼兒園的生活確實很好。”

在生活和工作中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從容和淡定。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知道自己現在最需要什麼,那就是健康、快樂每一天。

老教師退休的感言 篇3

光流彩溢,校慶花甲週年;浪湧波掀,心潮起伏難平。從沙坪壩上的陳家灣裡,開闢草萊,校園伊始,德濡化雨春風,桃芳李茂;到縉雲山下的大學城中,大展巨集圖,新開領域,澤被鳶飛魚躍,鳳起蛟騰。六十個春秋,踏越山窮水盡,路窄行艱;六十載歲月,迎來柳暗花明,海闊天寬。一年又一年,和國運同步,與時俱進;一代又一代,喜英才輩出,火繼薪傳!

我心如沸,本非古井。身雖閒退,熱血猶存。從1962年來到學校,那時還是重慶師院,中途,一度改為重慶師專,1994年退休時,卻已經是重慶師範大學了。在職工作了32年,退休至今,又是20年了。從34歲到88歲,耗盡了青春朝氣,換來了艾發蒼顏。與同仁一樣,個人和學校,早已融為一體,在思想感情上,的確是休慼相關,榮辱與共的了。

單說退休以後的情況吧,學校發展的勢頭之猛,取得的成就之大,大大超出我的想象,也給我注入更多的勇氣和動力。我的一生,無論在職時不斷開設新課也好,退休後不斷筆墨耕耘也好,完全聽從組織安排,一貫如此。我有室家之累,本當守拙自保,其所以退而不休,“自討苦吃”,實在是情動於中,難以自抑。我先後受聘為重慶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重慶師範大學海峽兩岸詩研究院學術顧問,僅從個人恩怨而言,就深深感到重師待我不薄,難以為報。何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構建民族精神家園,加強海外聯誼,廣大寰球統戰,茲事體大,豈容退縮不前!從此打破了寫作專業的侷限,擴大了服務物件的範圍,開拓了施展身手的空間,煥發出人生難得的第二青春!

於是,“勒馬回韁寫舊詩”,和重慶詩人吟詠,與海外華人酬答,同異國友人唱和,作品也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各種詩詞刊物都有登載,還被收錄到《華夏吟友》、《全球漢詩三百家》、《中日當代漢詩選》等上百種專集,好些賦作也被鐫刻成碑,書法名家,不吝揮毫,璧山粹雕園收藏的《味廬詩賦》,竟達百幅以上。於是浪得虛名,被加上了詩人、辭賦家的新的頭銜,成了重慶市、四川省各家詩詞學會、甚至寰球漢詩總會的顧問。

於是,“不待揚鞭自奮蹄”,參與巴渝文化研究,解讀“天下第一長聯”,捧出“千秋不朽聯聖”,為全國文化資源資訊共享工程主講《聯聖鍾雲舫》,並協助完成重慶市“十一五”重點科研專案《鍾雲舫及振振堂全集研究》。同時,參與《馬鶴凌詩詞選》、《連橫詩詞選》的註釋與研究工作,期望為兩岸共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竭盡綿薄之力。

於是,有人說我是教學、科研與創作全面大豐收。寫上這些,“印鴻爪之於雪泥,證此生之非虛度”,確非沾沾自喜,器小易盈。事實說明,我能有這些成就,離不開重慶師大這塊寶地。重慶師大是我成長壯大的第一家園,重慶師大味廬是我終身棲息之所。如果說我有點什麼才華的話,也是在這個第一家園裡反覆鍛鍊、不斷熔鑄,才得卒有所成的。試問:誰給了我用武之地?仍然是這個第一家園知人善任的結果。有人笑話我是“物美價廉,經久耐用”,未免過於抬舉;獻其餘熱,能為世用,有何不好?言為心聲,有詩為證:“老來也作黃昏頌,向晚霞光一抹紅。多謝羲陽賜顏色,流光溢彩照長空!”

使我戀戀於懷的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那就是我們用心血澆灌過的莘莘學子、翩翩後生。欣看門牆桃李,已成社會棟樑;喜聞士別三日,盡多青出於藍。難忘愛校情深,酬師意厚。故苑重遊,長思化雨;新園放眼,倍感春風。當他們公開宣稱,以母校有這樣的老師而自豪時,竟然列上了我的名字,能不欣然以喜,惕然以驚?其實,我同樣懷念他們,感謝他們。同樣,以有幸培養出這樣的英才而自豪。他們用各種方式讚揚老師,用具體行動增光母校。就我個人的遇合而言,老校區的圖書館,是我作四川省政協委員時,通過盛建武的大力幫助才爭取到的。陳岱峻,郝培竹,在四川、重慶的政協報上,不斷髮表我的詩詞作品。餘楚修主編《重慶市地方誌》和《重慶市百科全書》時,要我做完全部文字審訂工作,並且幫助我印出了《味廬詩詞選》。好些校友,其中還有我完全不認識的,陸續在各種報刊上報道我的事蹟的同時,擴大了我校的社會影響。侯洪文當時遠在黔江,也不辭辛苦前來渝中區參加“董味甘詩詞研討會”;他能寫賦,也說是受到我的影響。還有張家恕,不但接過了寫作教研室和重慶市寫作學會的擔子,在“重慶掌故”和“全國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中,把我推為《聯聖鍾雲舫》的主講。類似的例項難以悉舉,但足夠說明問題,昔日的師生,今天的文友,正是重慶師大這個凝聚點,把我們匯聚在一起、結合在一起,治國之窮、同其呼吸:醫民之愚,共其命運。

身在漢家營,但盼漢家興!既為重師人,校榮我亦榮!思往事,本非煙雲過眼;望來者,且喜方興未艾。看當前,歡呼活力無限,美景無邊!事在人為,好夢正圓,亟盼同心同德,同建新功;所期再接再厲,再拓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