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職場/列表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怎樣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主要培養能在食品領域內從事食品生產技術管理、品質控制、產品開發、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等方面工作的高階工程技術人才。 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希望對你有幫助。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怎樣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

“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人類維持生命與健康的第一需要。

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傳統的食品製造與食品簡單加工在食品工業中所佔的比重日益下降。富裕起來的人們開始關注健康、營養,並形成一個龐大的潛在市場。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食品企業不斷出現,營養保健食品、生物食品、食品的精深加工業宜居創出了很多馳名品牌。這些都為食品工業畢業生大顯身手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能從事各類食品生產企業的食品工程設計、新產品開發、食品營養研究、質量檢測、品質控制、技術管理、技術監督、食品機械裝置管理、食品包裝設計、食品貯藏管理、食品運輸管理、企業經營管理、食品的科學研究和成果推廣工作;能在食品質量監督、海關、商檢、衛生防疫、進出口、工商等部門的產品分析、檢測、技術監督、執法、管理等工作;也能在相關的國家機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進行教學科研的工作等。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背景

生命科學的研究對食品的營養素多樣化提出要求,為滿足不同層次水平上的生命對營養的需求,這是食品研製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資訊科技、生命科學與飲食文化的變革已經將未來食品產業全球化一體化趨勢展現在我們面前,人口的急劇膨脹給農業帶來的壓力,還需要在食品工程上分擔;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與貯藏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關鍵;飲食從文化、科技高速發展的那一天起,就不再是瑣碎的事情;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出現、發展、高峰,是自然科學與工程科學所共同決定的。食品科學與工程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化學、生物學、食品工程和食品技術知識。在研究與實踐中運用化學、生物學和食品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從事食品生產技術管理、食品工程設計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生物化學、食品化學、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論與實驗技術;掌握食品分析、檢測的方法;具有工藝設計、裝置選用、食品生產管理和技術經濟分析的能力;熟悉食品工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瞭解食品儲運、加工、保藏及資源綜合利用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等。本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食品科學在我國很快地發展,在糧油/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領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尤其是對植物蛋白分子的研究取得很大的突破。食品科學與工程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引入和運用化工單元操作,並發展形成食品工程單元操作,從而促進食品工業向大規模、連續化和自動化的方向發展。食品科學與工程的發展同化學工程、生物工程緊密相關,她的發展方向是新包裝手段和裝備改善食品包裝技術,提高食品保藏效能和貨架壽命;完善蒸煮技術、無菌包裝技術;研究合理的節能裝置以降低冷凍食品的成本;食品工程單元操作的最優化、自動化及計算機的應用。

食品科學與工程雖然是年輕的技術學科,但她在現代社會早已成為經濟發展、文明程度提高的主要標誌。未

來的發展趨勢是借鑑基因技術的發展成果,研製出營養更加豐富、味道更加鮮美、保質期更科學的食品。比如,科學家正在試圖把魚的基因和西紅柿的.基因結合,培養一種能更加適應寒冷環境的新品種(轉魚抗凍蛋白基因番茄)。這的確是一個特別新興的領域,雖然關於基因食品的利弊人們一直爭論不休,也有待科學的定量分析,但我們相信這個發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社會效益。我們完全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使食品工程生產出花樣繁多的新新食品,豐富我們的餐桌,美化我們的生活。

新時期有許多高校開設了這個專業,中國農業大學,比如浙江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該專業學生要掌握食品分析、檢測的方法;具有工藝設計、裝置選用、食品生產管理和技術經濟分析的能力;瞭解食品儲運、加工、保藏及資源綜合利用的理論和發展動態。畢業生適宜到有關食品研究機關、設計部門、檢驗單位、食品工廠、企業從事設計、研究、生產技術管理、檢測工作。當然,如果不想進入具體的生產部門,也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雖然可能清苦一點,但是會有很豐富的精神生活。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發展歷史

綜述

食品科學與工程(FoodScience&Engineering)專業屬中國高等院校中理工科性質的典型專業。根據國家科技局的學科分類,食品工程科學屬一級學科,與基礎學科屬同等地位。它具有多學科交叉滲透的特點,涉及化學、物理、生物、農學、機械、環境、管理等多個學科領域。特別是五十年代以後,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生物技術在食品工業中的廣泛應用,食品專業更是如虎添翼,使人類解決當前的食品危機成為可能。

歷史

其實,說起食品加工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早在古代江南青蓮崗文化時期(約公元前4500~前4000年)就已形成。但就其教育而言,卻經歷了幾千年的坎坷旅程方初具規模。

最早的古代書院設定的都是“六藝”之學——禮、樂、射、御、書、數,作坊式的食品生產根本難登大雅之堂。發展至後來,“六藝”演變為“天、算、農、醫”四大教育方向,雖說有些教“農藝”的技校開設了桑學、蠶學等面向生產的科目,但關於食品的製作加工技藝仍以“傳男不傳女”的“祖傳祕方”或“學徒”形式在民間廣為流傳,缺少正規的學校教育。上千年來,食品教育只是作為農業教育的點綴若隱若現。地漂浮在歷史的長河中。直至1927年,在蔡元培等教育先驅的提議下,政府實行大學區制,將一些農業技校紛紛併入大學改為農學院,有的農學院初設與食品相關的農產製造科,這才使食品科學在高等教育中嶄露頭角。而食品科學真正作為一門獨立的專業出現於大學中,在全球範圍內基本上始於20世紀後半葉。隨著食品生產技術發展,產生了對高階技術員、工藝工程師等人才的需求,培養技術類人才的職業教育水平才逐步達到大學本科知識研究生層次。

近現代

中國是借鑑蘇聯的經驗,在1952年的第一次院系調整中,將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和江南大學等校的食品、農業化學等系合併為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即無錫輕業大學)。1958年又進行了一次專業調整,此次新成立的天津科技大學和鄭州輕工業學院也相繼開始招收食品科學方面的本科生,其中鄭州輕院於1981年第一個開始雙班招生。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已是舉足輕重。它正在各類綜合大學、農業院校、輕工院校及商學院中上演著不同的角色。國家教委最新實施的專業調整使這一專業的口徑加寬,也更加科學化、規範化。拓寬後的專業培養方向包括食品工程、製糖工程、糧食工程、油脂工程、菸草工程、食品衛生與檢疫、農產品及水產品的貯運與加工、冷凍冷藏工程及蜂學、茶學、食品營養與檢測、食品工廠設計等等。中國高等院校中,中國農大、天津輕院、鄭州輕院、無錫輕工大、大連工業大學、華南理工、浙江大學、華中農大、華南農大、上海海洋大學、天津商院、黑龍江商院等在食品專業方面都取得了碩士學位授予權;中國食品發酵研究所、上海香料研究所等單位也設立了授予碩士學位培養點。華南理工大學,江南大學(原無錫輕工業大學)和大連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據1993年底統計,中國1075所高等院校中設有食品專業的有83所,其中招收四年制本科生60所(現今已達76所),其餘招收三年制或二年制的專科生。在校人數達1.7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