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心得體會/列表

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通用10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通用10篇)

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1

一說起新課改,就讓我想起大學時的那門《中學思政教學論》,那個時候可以說是接觸新課程改革最多的時候,作為一名大學生的我就在想,如果我成為一名教師,我一定要貫徹新課程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把課堂打造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但是當我真的成為了一名高中政治教師,繁重的工作幾乎讓我無法多花精力在這一方面,現實的狀況也讓我有點點懈怠、一點點倦懶。通過這次的培訓,好像給我敲了一記警鐘,彷彿該真正準備點什麼,為學生做些什麼。記得在聽講座時,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悸動,感覺前面就好像有一扇門,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去推開它,展現在大家面前的將會是一條康莊大道。對於此次的培訓,我有一些簡單的體會: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在講座過程中,有好幾個專家提到他們小時候的學習生活:早早地放學後,做點農活,然後一群孩子在山野間玩耍……坦白說,這樣的情境,也是我小時候渴望的,放學後不是被關在家裡做總也做不完的作業,父母不會緊緊督促我練琴、練字,可以自由地和同學聊天,狂奔在山野間,或者下下棋、看看課外書……但是這些幾乎是可望不可求的夢想。現在的我們,只知道低著頭解著數學題抑或是揹著政史地,很多所謂的優等生,厚厚的鏡片下眼睛沒有一絲神采。我希望新課改能真正實施,能夠成功,還孩子們一個燦爛的童年,讓他們過一個真正的充實的花季。

本次深化新課改中提到“把課程的開發權交給老師”,有時想想,這對老師來說不是權力,更像是一種責任。但是現在的教育狀況又不斷鞭策著更多的老師肩負起這種責任。那麼我覺得:首先,新課程要真正實施起來、實施成功,教師的觀念必須轉變,教師不應只熟悉、拘泥於教材,應該儘量利用教材啟發拓展,活躍學生的思維。我們在給予學生知識的時候,並不是像過去那樣把知識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是要給學生提供案例、問題和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體驗、去選擇、去解決,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判斷是不是、能不能、該不該、值不值,讓學生自己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這在我們平時的政治課中,我覺得更有條件可以貫徹。選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案例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其次,要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在培訓過程中,有位專家提到,在現行的大學聯考制度下,新課程改革猶如“戴著腳鐐跳舞”,但縱使是“戴著腳鐐跳舞”,“也可強身、也可娛樂”。對於每一個參與到新課改的老師來說,你是什麼、新課改就是什麼,你是怎樣的、新課改就是怎樣的,你有多用心、新課改就會有多成功。我國著名的教育藝術演講家李燕傑先生曾經有過這樣一段富有哲理的論述:教育是科學,它不僅屬於現在,而且屬於未來;教育是藝術,懂得教育藝術的人才能不斷推動教學改革的程序,並不斷推動教育的發展。在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思維的興趣,讓學生成為探索思維的主人,指導學生掌握思維的方法,是培養學生主動思維的有效措施,也是實施新課程改革下,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學1》教材在欄目設定上較以往教材有很大的突破:該教材“節”層次下設定了“思考與交流”、“科學探究”、“科學視野”、“科學史話”、“實踐活動”、“實驗”、“學與問”、“資料卡片”和“提示”等大量欄目、在“章”層次下設定了“整理與歸納”等欄目。這些欄目一方面體現了教材與學生“對話”功能,有利於實現學習方式多樣化,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另一方面體現教材內容開放性、靈活性的特點,不僅豐富和拓展學生知識面,而且為學生進一步收集資料、解決問題提供一定的引導。

“思考與交流”是新教材突出的欄目之一,以《化學1》第一、二章為例,兩章共5節,在10處設定了“思考與交流”欄目,提出16個問題(以“簡答”、“填表”和“列舉”等形式呈現問題)。這些內容的設定不僅大大豐富了教材的內容和視野、為教學提供方便,同時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積極實踐的機會,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供了有效的條件。下面談談對該欄目的認識。

一、欄目設定意圖

認真分析第一、二章“思考與交流”欄目內容,可以發現:從教材編寫的角度分析,設定欄目的意圖主要有以下五種:

1.引出將要學習的新課題。

思考與交流(P5)你知道沙裡淘金嗎?淘金者是利用什麼方法和性質將金子從沙裡分離出來的?如果有鐵屑和沙的混合物,你能用哪些方法將鐵屑分離出來?

該欄目安排在“混合物的分離與提純”知識學習之前。欄目的設定,引出(揭示)將要學習的內容。通過對本欄目問題的思考、討論與交流,學生不僅明確新學習任務,而且明確混合物分離提純的意義,同時通過對“鐵屑分離”方法的歸納,為混合物分離提純的學習奠定基礎。

2.歸納總結所學的內容。

思考與交流(P5)根據你做化學實驗和探究的經驗,想一想在進行化學實驗和探究時應該注意哪些安全問題。將注意事項寫在不同的卡片上,與小組同學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在班上交流。你能舉出經歷過或所瞭解的發生安全問題的例子嗎?

該欄目安排在第一章“化學實驗安全”內容學習之後。很明顯,安排這一欄目的目的在於學生明確實驗安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實驗和探究的經驗,歸納總結目前所學的和以前實驗與探究中遇到的“實驗與探究中的安全注意事項”,並通過對相關問題的交流與討論,共享集體思維成果,使得對安全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更加系統與完善。

3.深化拓展所學的知識。

思考與交流(P7) (1)如果要除去粗鹽中含有可溶性雜質CaCl2、MgCl2以及一些硫酸鹽,應加入什麼試劑?可參考資料卡片中相應物質的溶解。(表格略);(2)在實際操作中,還要考慮所加試劑的先後順序、試劑用量,以及試劑過量後如何處理等。你設計的除去離子方法中有沒有引入其他離子?想一想可用什麼方法把它們除去?

基於國中學習的實際,學生對除雜過程的綜合優化處理的掌握是不夠深入的。教材設定這個問題,主旨就在於對離子除雜知識作深化拓展。該問題強調在離子除雜時,不僅要考慮採用什麼試劑,而且還有考慮“所加試劑的先後順序、試劑用量,以及試劑過量後如何處理等”。通過本問題的思考與討論,相信學生對除雜應該遵循的原則(要求)能夠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使學生對除雜問題的認識更加完善,超越國中化學關於除雜的實驗要求。

4.遷移應用所學的知識。

思考與交流(P27)請參考酸的定義,嘗試從電離的角度概括出鹼和鹽的本質。

該欄目安排在“酸、鹼、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專題學習之後。由於國中化學課程標準已經刪去了該部分內容(目前仍在使用的國中化學教學大綱對“電離”也降低了要求──改為“常識性介紹”)。因此,從電離的角度概括酸、鹼和鹽的本質(或概念)知識對國中畢業生來說也是陌生的。在“酸、鹼、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知識學習中,課本從電離的角度分析了酸的本質。而本欄目的問題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的“電離”知識概括出鹼和鹽的性質,因此它的作用在於對電離知識的遷移應用。

5.明確知識的價值與意義。

思考與交流(P20)請從其他方面收集一些應用分類法的例子,討論對它們進行分類的目的和意義。

明確知識的價值與意義,能夠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從而有利於知識的學習與掌握。該問題安排在“簡單分類方法及其應用”專題中,要求學生“請從其他方面(課本介紹了‘物質分類和化學反應的分類’等內容)收集一些應用分類法的例子”,討論進行分類的目的和意義,使學生進一步深化對分類方法的理解與掌握,並切身體驗科學分類方法知識的價值與意義。

二、欄目教育功能

不同的欄目往往承載著不同的教學任務,同時不同的欄目也將體現不同的教育功能。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和《化學I》“思考與交流”欄目,可以發現該欄目具有如下的教育功能:

1.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現代學習論指出,學習需要感知,但感知並不是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在於問題。因為只有問題,才能誘發和激起求知慾望,促使學生深入探究和思考。“思考與交流”欄目正是根據這一理論,在各個學習環節中,設定若干個問題,通過問題設定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而且欄目中的問題,指出了學習的目標和方向,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進行意義學習的心向,對新知識的學習起到定向和引導作用。

2.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從學習歷程來看,“思考與交流”所經歷的過程不是簡單的從“問題思考交流結論和體驗”的單向、線性的過程,而是如圖所示的多向、迴圈、立體的過程。

從流程圖可知:“思考與交流”學習的第一階段是感知並思考欄目提出的問題,這一階段強調學生自主思考。如果不能順利解決問題,則需要重複該過程,直至問題解決;然後進入第二階段:與小組同學交流。這一階段要求學生將自己得到的結論和形成的觀點與其他同學交流、討論。通過交流後,如果達成共視,則順利完成“獲取結論和體驗”的最終階段;如果不能達成共視,將產生新的問題,進入新一輪的“思考與交流”,直至達成新的共視。因此,“思考與交流”欄目設定強調學生自行思考,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積極實踐的機會,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供有效條件。

而且欄目強調通過讓學生將自己所思、所想與同伴進行交流與討論,不僅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表現的機會,激勵學生不斷進取,同時又促使學生對自己的所思所想作出反思和評價:不論在“交流”還是獲得“結論與體驗”階段,學生都將根據自己的思考和與同伴交流的情況進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思想是否正確、是否全面、有哪些不足之處、不足在哪裡、如何改進等,並在此基礎上對自己的學習行為作出調整、改進和完善。因此,“思考與交流”欄目很好地“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進行自我反思評價”。

3.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思考與交流”欄目的設定總是為解決某學習問題,而且要求學生先思考後進行討論與交流(在16個問題中,有7個直接提出“與同學交流”或“在班上交流”的要求)。因此,這些問題不僅很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與技能,並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和訓練思維,同時給學生提供體驗與實踐、合作與交流等機會。

所以“思考與交流”欄目總是能夠有側重或全面地落實《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關於“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充分發揮育人功能,促學生在上述三個方面得到和諧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未來發展所需的科學素養。

思考與交流(P29)離子反應在混合物的分離、物質提純、化合物組成的分析和鑑定,以及消除水中汙染物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請你舉出幾個具體的例項,並與同學交流。

上述例子很好地體現新課程強調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的整合。具體表現為:

知識與技能

1.理解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

2.瞭解離子反應在混合物分離、物質提純、化合物組成的分析和鑑定,以及消除水中汙染物等方面的用途。

過程與方法

1.獲取資訊的能力;

2.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與同伴合作與溝通的能力;

2.瞭解化學知識(離子反應)在化學研究中的作用,感受化學知識的價值與魅力;

3.瞭解水汙染等知識,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

三、欄目實施建議

“思考和交流”欄目不僅呈現了學習內容(以問題形式呈現),而且指明瞭學習方式(採用思考與交流的方式),並希望學生通過指定的學習方式解決提出的問題,從而掌握知識、體驗學習過程的方法和情感。由於思考與交流活動(包括感知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交流討論、反饋評價以及獲得體驗等環節)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教學過程中,只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思考與交流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切切實實地發揮欄目應有的作用。相反,如果老師直接把答案呈現給學生,這無疑浪費學生寶貴的思維素材,失去欄目設定應有的功能。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的作用做好“鋪路搭橋、收放結合、及時反饋”工作,從而有效組織指導學生開展思考與交流活動。

1.鋪路搭橋

受學生本身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和身心發展規律的制約,高一學生的主體性還夠成熟。因此,教師要做好“鋪路搭橋”工作。“鋪路搭橋”,不僅要在知識與方法上做好鋪墊,而且在情感上也要做好鋪墊。知識與方法的鋪墊主要體現在:首先,要不斷地教給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概括與歸納的方法、比較與聯想的方法等,讓學生掌握有效思考與交流的原則與方法,促使學生有效地思考與交流;其次,對一些綜合性強、難度或者跨度較大的問題,必須做好層層分解,使問題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能夠入手思考討論;第三,幫助學生揭示所思考與討論的問題和已學知識與經驗之間的內在聯絡,加深對討論內容的認識、理解和掌握,提高思考、討論與交流的質量。而情感上的鋪墊,主要是創設良好的“思考與交流”的情景。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與學生同樣的好奇、同樣的興趣、同樣的激情,融入學生中間參與“思考與交流”,讓學生以開放的心態將思維發動起來,動腦、動手並動口,大膽地發表見解、與人交流、探討。在課堂氣氛的調節上,做到“寬鬆但不放任自流、嚴肅但不過於緊張”。

2.收放結合

首先要“放”。即教學過程中,要給足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進行思考(根據欄目提出的問題去思考)、主動交流(在思考的基礎上表達與交流)和深入反思(在思考與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反思)。因為不論是思考、還是交流、直至最後階段的反思,其行為主體都是學生,誰也無法替代學生去完成。因此,只有充分放手,給予時空保證,才能充分發揮欄目的教學功能。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決杜絕因為學生得出的結論不一定正確、全面,思考和交流的效率不高就採用包辦代替。其次也要“收”。教學過程中絕對不能因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放手不管,而應有針對地“收”。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高中學生特別是高一學生,由於其主體性不夠成熟,思考往往成為胡思亂想、交流討論也變成信口開河、人云亦云,無法實現對“思考與交流”欄目指定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討論、得到自己初步的結論、形成自己的觀點,並用自己的觀點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由此形成新的觀點、更為全面的結論和方法的功能,因此要有針對地“收”。所謂“收”,不是包辦替代,而是採用有效的方法使學生緊扣“思考與交流”欄目的要求、緊緊圍繞所提出的問題指導學生開展思考與交流。如何有效地“收”呢?就是要求老師針對學生思考與交流的情況,採用正面引導、反面強化、正反對比的方式,對所思考與討論的內容作必要的強調和補充,使學生的思考與交流活動能突出“思考與交流”欄目的主題內容,有的放矢,提高思考與交流的效率。

3.及時反饋

基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問題的綜合程度,經過學生自身努力和小組共同探討所得到的結論可能是正確的,但不一定是最優化的;也可能涉及部分內容,但不夠完整、全面;甚至答案可能是錯誤的、或者表達欠科學性和條理性。這就要求對“思考與交流”的結果及時予以反饋。教學時,教師要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思考與交流”活動中,及時認真觀察學生活動的表現並聽取學生交流的內容。對活動過程中觀察到的好的現象、所聽到獨到見解等,給予充分肯定、表揚與鼓勵;而對活動中不好的表現、錯誤的答案要及時予以糾正;對不完善的內容要及時予以補充等。從而做到肯定正確、糾正錯誤、完善答案、激發情感等。上述工作可由任課教師完成,也可以由學生代表、小組代表在教師的指導與協助下共同進行。

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3

今天聽了來自南京師大附中陶維林教師的講解,使我對新課改的理念感觸頗深。教育改革是科學的,應該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否則要受到規律的懲罰。數學教學要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充分考慮數學的學科特點。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學習需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它們所體現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對數學有較為全面的認識,提高數學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為未來發展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在教學中應把握好以下教學中的幾個“不變數”。

1、培養興趣,永遠是教學的“不變數”。

在情景中展開教學內容。講背景改善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讓學生喜歡你的課。通過豐富的例項引入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我有關,與實際生活有關,數學是有用的,我要用數學,我能用數學。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產物,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教學中為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引導學生初步瞭解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人文價值、開闊視野,探求數學發展的歷史軌跡,提高文化修養,養成求實、說理、批判、質疑等理性思維的'習慣鍥而不捨的追求真理精神。

2、啟發式教學,擯棄“滿堂灌”。

孔子的啟發式教學就是八各字: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通過一系列的問題設計,讓學生從問題中發現問題的本質,讓他們探求、交流與合作得出一些結論,我想這樣的教學方法比教師直接講出來要強的多。同時這樣做,也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去,從而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3、強調在數學教學中開展教學活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過程,數學的活動是思維的活動。一堂課是否成功,其中一個指標就是看學生有沒有主動的高水平的思維活動,不能上課熱熱鬧鬧,下課全不知道。重操作,輕思維不可取。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高中數學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於對概念、結論和技能的記憶、模仿和接受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例如,對演算法內容,應著重強調使學生體會演算法思想,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不應將演算法簡單處理成程式語言的學習和程式設計,同時應通過具體例項的上機實現幫助學生理解演算法思想及作用。其實強調活動的根本就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思維過程。作為教師必須講過程,堅持“推遲判斷”,不要輕易“捅破窗戶紙”,有時沒有結論可能比教師給現成的好。特別是概念的教學,要講必要性、合理性、講發展、發生、講來龍去脈,不要把概念拋給學生。“一個定義,三項注意”,返璞歸真,把數學的學術形態轉化為教育形態。教學活動中,強調活動,也不能強加於人,而是要引導學生參與到你的教學活動中。提倡教學民主,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教學民主就是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心理過程,讓人把話講完,要注意傾聽!不要撲滅學生思維的“火花”。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挑戰自我,讓自己活動在能力的邊緣。

4、學生力所能及的事讓學生自己去做,教師不要越俎代庖。

什麼是教師該做的?什麼是該讓學生自己做的?該學生做的教師替代了,該教師做的學生去做了,這樣豈不“顛倒是非”。為培養學生的能力,好的教師是“想”給學生“聽”,差的教師是教給學生看。想一想,學生離開教師怎麼辦?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永遠是外因,學生才是內因。教師那裡的知識再好,如果不能成為學生的,對學生來說,都是無用的!古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一線教師,不僅要教學生“為什麼?”,更要教學生“怎樣學?”。不光注意知識的教學更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能讓學生體驗的,儘量讓學生親身體驗。這樣才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拓展、能力的提高。

5、恰當運用利用資訊科技,提高教學質量。

任何可以增強教學效果的工具、手段、方法等都應該努力拿來用,不可忽視資訊科技在增強教學效果方面的作用,一切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工具都應該積極採用。應重視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原則是有利於對數學本質的認識。例如,演算法初步作為必修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它與有關內容的整合。又如,統計中資料的處理、方程的近似求解等都體現了資訊科技與數學內容的整合,同時,我們還可以使用科學計算器、計算機及軟體、網際網路,以及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臺,加強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的結合。

總而言之,通過本次課改培訓,使我認識到,我們的數學教學應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為需求,使每個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運算求解、推理論證、資料處理等基本能力。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到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方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自然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專家認為,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講,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轉變學習方式就是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成為本次課改的亮點。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講,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言之,要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讚賞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

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4

轉眼間已經是新課程改革的第五個年頭了,從一無所知到逐步摸索,從反覆思考到大膽實踐,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教材及課程標準確實有著她獨特的魅力。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也在經歷改革的實踐中得到了洗滌和昇華,正逐步形成科學的、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具有時代特徵的教育觀念。

我們學校在本學期也開展了多次新課程改革培訓,每位教師都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有所學,有所獲,有所感,有所悟,並有所改,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指導。

新課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師進行角色轉換,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不是僅是學習的參與者更是合作者。教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想法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改教師教學生學為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合作,努力創設民主、輕鬆、雙邊互動的教學方式,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經過培訓後,我校的很多教師的工作都在發生著變化:張華芳老師的趣味課堂、彭秀峰老師的小組合作課堂、張豔老師的生動有趣的語文綜合實踐課堂、向安彪老師的研究式課堂……越來越豐富、有效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快樂的學習方式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孩子們的學習態度正發生著前所為有的改變:“我最喜歡我們班的語文課,一堂課下來,大家不僅玩得開心,也學得輕鬆!”“英語課真有趣,還學到了知識。”“以前我們學語文最怕的就是作文,現在啊,我們都迫不急待上作文課呢。”

雖然我們在改革中取得了很多進步,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仍然成為阻礙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拌腳石。

如如何轉變教師角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感受和健康價值觀的形成;如何創新處理教學資源;有效教學手段的更新;觀注學生學習能力可持繼發展等等各方面問題急等解決,再加上我校處於吉首市苗族集中的偏遠地區更加深了問題解決的難度。但我仍堅信,只要長期的開展教師培訓,不斷提升教師們的業務水平,我們的教學工作就會成為一項藝術創作,而全面發展的學生便是這項創作中的藝術品。

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5

帶著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在經過這次培訓之後,我深有感觸,一切要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輔導為輔的主動性、小組合作性的課堂才是高效課堂。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隨著教育教學改革大潮的掀起,很多教師都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大膽的嘗試、改革和創新,當然我也不例外。我們採用了“走出去,聽進來”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能力。所謂“走出去”,就是走出自己的課堂走進別人的課堂,多去聽學校“老”教師的課,走出校門多去聽的優質課。從中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方法; “聽進來”就是即要聽取別人的教學經驗,也要多讓別人聽自己的課,聽取別人的評論,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嘛。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英語教學採取了導學——獨學——互學——評學四部教學。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五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5)採用多樣性的評價機制。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生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中的主導性作用,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盯、觀、跟,並且講解不能超過15分鐘。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絡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6

經過近階段新課程改革培訓,聆聽幾位教育專家的講座,學習了幾位名師 的典型示範案例。我受益匪淺,讓我更加深入的瞭解到新課程改革的精髓所在,它改變了以往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結合我自己近20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 新課程改革的科學性;新課程標準改革了以往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更加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經驗總結,使之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被動掌握“雙基”為主動探究學習形成能力,這樣能讓學生更靈活的應用所學物理知識來解決相應的物理問題。

二、 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性;新課程標準更加強調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更加註重經典與近代的融合,更能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更加關注科學技術社會觀念的滲透。它改革了以往教材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讓學生在題海戰術中接受“特種兵”式的訓練,以往教學方法,學生即使也能出點成績,但也只能講是“只懂招式而未得精髓”。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交流能力、團結協作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三、 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探究式教學是使學生通過類似於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探究的本質,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它要求在老師的啟發、誘導、組織下通過學生自身參與,經過探究活動,由學生主動發現概念、規律。在這種形式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瞭解規律的熱情。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要叫他們學不好物理還真難。課堂上學生們認真探究,刻苦鑽研的情形,我似乎看到許許多多新的科學家正如雨後般的春筍那樣破土而出,我露出欣慰的笑容。

總之“格物永珍、究理天人;奧祕無處不在、探索無處不在、思維無處不在”。共和國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全民族素質的提升。身為物理教學工作者,我將一如既往地把物理新課程改革推向縱深。

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7

一、轉變教育觀念,適應課程改革。

新課程改革重在以學生為主體,不僅僅是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而是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目前學生的學習總是被動、單一的。新課改提倡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實踐、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深入學生,交流情感,打造民主和諧課堂。

二、轉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擺脫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應按照以下的方式進行:

1、創造自主創新的氛圍,鼓勵學生嘗試。創造力是沒法教的,學生應該要真正有被鼓勵展開並發表他們想法的機會,才能發展他們富於想象力的才能。

2、讓學生在生動的實踐活動中探索創新。我們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同一個難題,鼓勵學生採取多種方法進行解題,選取適合自我的學習方式,完全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轉變教師角色,做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包辦者。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新課改不是不讓教師講,而是讓教師注意講授的方式方法,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學習中收穫快樂。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注重學習方法、研究潛力的培養,讓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幾天的培訓,我的腦海裡充斥著新的教學理念及以人為本的教學態度。我相信,課程改革後一定會培育出來有創新精神和適應社會全面發展的人。期望今後能有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

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8

本人在數學新課程培訓中認真聽取專家講課,對於新課標有一定的心得體會,現具體彙報如下。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一門主要課程,它從國際意識、時代需求、國民素質、個性發展的高度出發,是對於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學習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

重視數學思維方法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著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數學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態關聯絡統,可分成四個方面:數學思維的內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互素的臨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為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

數學思維的一般方法;觀察與實驗,比較、分類與系統化,歸納演繹與教學歸納法,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一般化與特殊化,模型化與具體化,類比與對映、聯想與猜想等。思維品質是評價和衡量學生思維優劣的重要標誌,主要表現為: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和批判性、獨創性。

應用數學的意識,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本人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絡,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早日成為合格的、成熟的數學教師。

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9

我們在今天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時聽到幾個頻率較高的詞語:新課程意識、評價方式的轉變、要給學生減負增效。

其實,每次一聽到這些詞的時候,我就在思考:我們的做法上符合這些嗎?這裡我就講兩個方面的問題,和同行們探討,更懇請大家對我見解的批評與斧正。

1.我們來談談減負增效的問題。

其實減負增效不應該只說是對學生,一定要對教師是一樣的做到才能夠真正做到。我們今天已經進入了新課改,那麼,我們是不是已經做到減負增效了呢?對學生來說,首先從課程學科的設定來看:在課改之前,高一的新生只有8個學科,就是沒有生物學科,其實就是在課改前,學生想真正將8個學科都學好已經不容易了。當然我還是發現,高一的學生的確將8個學科都學得較好的,這不僅要學生有較高的智慧,更要有相當好的方法。然而,新課改之後,學生的學科變成了9科。不少的學生真的就是照顧了這科無法照顧其他學科。我所遇到的學生,無論他又多優秀,都給我的答案大同小異:總感時間緊,每天就在不斷的趕作業。其次從每個學科的內容設定來看,我是教數學的,我這裡就以數學學科為例來加以說明。數學課改前的第一學期的內容就是三章:《集合》、《函式》、《數列》。至少我們作為一個教師,總還感覺到:這些內容能夠在一學期中可以完成的。然而在課改以後,第一學期的數學內容明顯增加了,內容有:《集合》、《函式》、《三角函式》、《平面向量》四章內容,當然還要感謝市教科所的領導們非常瞭解情況,為大家減輕負擔,把《三角變換》沒有列入全市期末統考的範圍。同時在函式部分還新增加了《冪函式》的內容。在其次是四川的大學聯考在命題上怎麼命?沒有誰能夠明確的告知的事情。所以老師們在講課的時候就還是新瓶裝老酒、穿新鞋走老路。在課堂上、課後的作業指導上,沒有真正貫徹課改的理念和意識。從這樣的一些層面分析:所謂課改的減負問題還真成了有的老師說的減負就是加正的了。

基於上面的分析,我們作為老師應該在減負工作中應該做些什麼呢?

首先,改變自己的理念,當然理念不是說改就改的,這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和時間。正如北京十一學校的特級教師王春易的“講和不講”的問題一樣。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一些調整和改變,我們的學生不能象成七那樣,講不講都沒關係。教師理念要慢慢改。我們面對的學生在國中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群體。國中教師那一種填鴨式教學沒有改變,就會影響高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換句話說:中學的課程改革是一個整體,只是改變高中教師的理念是不現實的。

其次,高中教師在不能改變更多的現實的情況下,應該做到的,還是要多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解讀》,從中找到改變課堂的要素,尤其要找的是:我們再教學中要如何操作,才能夠體現我們的課改的真正精髓。

再次,教師們要發揚合作與團結精神。真正做到充分的集體備課活動。在備課活動中不僅要多進行理論的學習,同時還要做到集體認真研究課本,對教學起好引導和指導的作用。

第四,對課改省份的大學聯考試題的研究,教師要洞察大學聯考的方向和趨勢。不僅在備課組內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現出來,同時相互切磋,共同提高,還要不時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相互借鑑的基礎上,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要搞清楚每一堂課中的,講、如何講、講多少等的問題。這就可以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益,在指導學生時,學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時間的利用率。

2.談談評價方式。

其實,我們搞教育的人都知道:教育評價是一個令人頭痛的事,可以說到現在都沒有一套評價方案是很好的。其實,我在這裡談得評價方式是指: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的評價,另一方面是對教師或學校的的評價。首先,我們來探討對學生的評價。要分為幾個方面的來講,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是一個評價方面,包括學生在課堂上的回答問題,教師給予的評價,學生交來的作業,教師的批改和評語,也是一種平時的評價。學生參加一個階段的學習,參加的階段學習考試得到的結果也是一種評價。學生高中三年的學習,就是大學聯考一次來一個終結性評價。除後面的終結性評價以外,我們老師在以前不少老師沒有注意自己的評價,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其實我建議作為任課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最好是一種鼓勵式的,發現優點式的評價起到的效果會明顯一些。大學聯考的終結性評價,對我們老師來說。是沒法改變的。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來說,現在各地的搞法,就是看學生的考試成績,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一個專家講:學生的一次成績好壞能夠評判一個教師在平時對學生的教育的水平和對學生的培養,尤其是一個學生的將來的法杖潛力?對現在的課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轉變學生學習的被動型,教師的特能講,更多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更多的體驗參與的一種意識。大學聯考的評價方式沒有變,無論怎麼改,同樣不能改變學生學習教師特能講的方式。不改變對教師對學校的評價方式,學校和老師更多更看重的是:學生大學聯考的成績。在我們的教育行政部門經常說:不能拿大學聯考的成績比較學校和學校的好與不好,但是,實際能做到嗎?現在,不用大學聯考成績來衡量一個學校,衡量一個老師,那麼,有用什麼來衡量更好呢?每年大學聯考成績發下來以後,為什麼教育行政部門,又要統計,進行一定範圍的評比表彰,這又是符合我們的現代教育中得課改理念嗎?

在教師的教書育人過程中,不要以為教給學生多記得幾個公式,多記得幾個結論,這個老師的水平就要高。對教師的評價能不能看學生的發展潛力?教師的教書育人中,重點可能還應該是育人。

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10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地理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學習地理課的方式、態度、情感與興趣等方面也有了較大的起色。但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還是不可避免地走入一些教學的誤區,給新課改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通過遠端培訓,聽講座,看案例,解讀課標,以及專家講談,頗有收穫,釐清了許多認識,對教學、教師成長非常有益。

一、課堂教學注重探究,引領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有地理社會調查、地理科學實驗和地理文獻研究等。探究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複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如繪製一張模擬地鐵線路規劃圖、模擬規劃一個居住小區的`商業網點等,以此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學習。地理問題的探索學習,有利於創設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資訊、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二、課堂教學,注重角色的變化。

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是權威,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遞者,在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不再是權威、知識的壟斷者,而是一個和學生平起平坐,同樣充滿了好奇心和創造心的學習者,同時也是學生最好的朋友、合作者。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向大家講述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心得體會,在講的內容上,注重的是學習的過程和獲得知識的過程。

三、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實施“在活動、實踐基礎上通過交往促進學生髮展”作為課程實施的基本思路,從而使課程實施體現出“參與、合作、體驗、探究”為特徵的發展性特點。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願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總之,通過本次培訓,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落實在教學實踐中,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TAG標籤:改革 培訓 新課程 通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