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心得體會/列表

幼兒園故事分享心得體會

分享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幼兒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的時候可以感受到分享的樂趣,提高與人交流的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故事分享心得體會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故事分享心得體會

  幼兒園故事分享心得體會1

時光荏苒,轉眼間孩子又渡過了一個開心、快樂的學期,新的幼兒園、新的老師、新的小夥伴,並沒有讓孩子覺得陌生,反而覺得很自豪:“我有兩個幼兒園,有許多老師,還有很多好朋友!”4歲是最令家長頭痛的年齡,但也是最吸引人的年齡,精力旺盛的年齡。期盼與各位老師和家長們共同探討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成長心得,讓我們的孩子在快樂與挫折中漸漸成長。

成長之一:媽媽給澎澎講故事,澎澎給媽媽講故事

澎澎很小時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晚上睡覺前必須要聽故事。某日在車上,澎澎自顧自的講起來:點點愛上幼兒園,橡皮膏小熊、小河馬拔牙、小兔子乖乖…。晚上媽媽繼續講故事,講好後媽媽說可以睡覺了,澎澎不願睡覺:“媽媽,我講給你聽吧!”這以後,每次都是澎澎拿著書先給媽媽講故事,講完後還要媽媽評價,儼然一個小老師。後來媽媽發現,澎澎已經可以不用看書就直接講故事了,最喜歡講得就是《水滸傳》,雖不是很完整,但也能講出個大概。

通過給媽媽講故事,孩子的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力都得到了相應的鍛鍊,讓孩子有自由的展示空間。

成長之二:被動上學,主動上學

去年,澎澎3歲就上了幼兒園,不知是因為環境陌生,還是年齡小的緣故,上學時常哭鬧,不願上學。今年上幼兒園前,媽媽對澎澎事先做好了溝通工作,果不其然,簡直判若兩人。上學第一天,媽媽送澎澎去教室,澎澎開開心心的跟媽媽再見,晚上回來,澎澎告訴媽媽:“幼兒園好多小朋友都在哭,我沒哭。”媽媽說:“澎澎沒哭,值得表揚,不愧是小班長。小朋友們哭,可不能取笑喲,因為他們是第一次上幼兒園,你可要做好老師的小助手!”第二天,澎澎上學時對媽媽說:“媽媽,我自己去,不要你送了,再見!”某日週末休息時,澎澎說:“媽媽,還是上學好,一個人在家太孤單了!”

孩子初上幼兒園,是離開小家庭走向集體大家庭的第一步,也是獨立的第一步。清晨開開心心上學,下午高高興興回家,給爸爸媽媽講講幼兒園的趣事,唱唱剛學的兒歌,說說心中的委屈,我們家長做一個忠實的聽眾,分享他的喜悅,分擔他的憂愁,讓他一步步的獨立快樂的成長。

成長之三:雜亂無章,有條不紊

孩子愛玩是天性,作為家長不能扼殺他的天性,又不能滋長他的玩劣性。澎澎喜歡聽《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的故事,特別熱忠於裡面人物用的兵器,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劉備的雙股寶劍、張飛的丈八蛇矛槍…,說起來是的眉飛色舞、頭頭是道,只要看到兵器就想買,家裡面到處是兵器。一次,一件兵器摔壞了,澎澎硬纏著買新的,媽媽說:“澎澎,這些兵器是不是好漢們辛辛苦苦才能得到的?”“是的!”“那要不要愛惜?”“要!”“一位好漢是不是隻有一件兵器?”“是的!”“你想想,做的對不對?”在媽媽的幫助下,澎澎修好了那件兵器,將其他兵器也都收到玩具箱內。這以後,澎澎就很愛惜自己的玩具,玩後也及時整理。

良好的習慣,最好在父母循循善誘下從小培養,擦亮家長這面鏡子往往事半功倍。

  幼兒園故事分享心得體會2

一年一度的幼兒講故事比賽結束了,為了給每個孩子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我們在班級進行一次殘酷的初賽,要在37名幼兒中選出一人蔘加全園的比賽,該如何慎重地決定和選擇這僅有的一個名額,這給了我們兩位老師一個大大得難題?

在經過家長們的大力配合下,班級的幼兒講故事比賽順利地進行著,孩子們也在一次次的鍛鍊中,不斷地成熟、進步起來。可是現實是殘酷的,激烈的幼兒講故事比賽一個一個地進行著,作為老師,我們也對這次的`活動非常的慎重,在每一位孩子講完故事後,都會詳細地記錄著每位孩子所講的故事內容,講述的完整性和連貫性,以及口齒的清楚和表情等等方面。最後,我們有六、七名幼兒的表現都不相上下,特別的“棒”,看到班級孩子們整體語言方面能力的飛速發展,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和滿足。但是,一個大難題擺在了我的面前,該給誰去參加幼兒園的比賽呢?啊!一個名額,我們該怎樣做呢?如何幫助幼兒樹立競爭的自信心?

首先,教師要積極評價,保護個性。教師要給予每位幼兒積極的評價和肯定,並要讓幼兒逐漸地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在同伴間相互的評價中,使孩子們看到自己成績的同時,也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從而讓幼兒在這一過程中體驗參與的快樂,點燃幼兒不斷學習的願望,“我真棒!”這些激勵性的評價應該是我們的口頭禪,讓每個孩子們明白自己是很“棒”,但是每個人的優點都是不一樣的,在讓幼兒看到自己優點的同時,學習別人的優點,從而激勵幼兒繼續努力,向更高的目標發展。

其次,教師要挖掘優點,建立成就感。心理學家蓋茲說:“沒有什麼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步的能力”。基於這一點,教師在幼兒講故事的比賽過程中,要善於根據每位幼兒的不同差異,個別對待,從而激勵每位幼兒的成就感,於此同時,教師在不傷害全體幼兒的前提下,慎重地和幼兒一起商量,“你認為誰故事講得好?”與幼兒一起來選擇參與比賽的物件,告訴幼兒老師的想法和為什麼要選擇“ⅩⅩⅩ”小朋友去參加講故事比賽,最後形成一致共識,讓幼兒認識到自己參加比賽,不僅是自己的光榮和成功,也是班級集體的榮譽。

再次,教師要調動群體,共同進步。在幼兒講故事的比賽中,其實也是一種競爭,群體中沒有拔尖,就像一潭死水。在一個班級裡,一個孩子就是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教師要善於抓住每個幼兒的特點,給予積極引導,從而調動全體幼兒共同進步。因此,對於競爭來說可以激勵和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將其變為內在動力,讓幼兒個個都能大膽地發揮自己的潛在才能,增強他們的競爭觀念,而且激發了幼兒的創新精神,使幼兒在競賽活動過程中體驗快樂。

總之,面臨21世紀的幼教改革,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深刻地認識到幼兒教育應該讓每一位幼兒都受到良好的教育,要尊重、接納每個幼兒,承認差異,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幫助幼兒樹立競爭的自信心,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故事分享心得體會3

科研能力提高培訓班學習進入第二天,今天下午聽的是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呂耀堅副教授的《幼兒園的教育故事》的講座。呂教授的講課很風趣也很幽默,講得很實在,很貼近我們的工作實際。這是得益於他直接深入幼兒園一線進行大量科研的結果。所以他的講座聽起來也很有聽頭,不枯燥。呂耀堅老師從故事記錄的基本要求、故事的意義、故事的特徵、教學故事的觀察與記錄等方面,為培訓學員們做了深入、細緻的介紹。對教師在故事觀察和撰寫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梳理,採用對比的方式幫助教師明確教學故事的調整;運用理論聯絡實際的方法,通過各種生動的小案例幫助教師瞭解觀察記錄的方法和文字解讀。

幼兒園的教育故事,是一個新的名詞,它的前身應該是教育敘事。但是教育故事這個名字聽起來更加有生活感,更加親切。名字的改編,其實也蘊含著觀念的改編。在上午海曙區教育局教研室周東峰老師的講座中,也曾多次講到,對於一線幼兒園教師來講,要關注孩子,要走進孩子的心裡,瞭解孩子,做適合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

所以記下教育的故事,其實就是要注重觀察孩子,真正讀懂孩子。只有讀懂孩子,才能做一個真正有水平的幼兒教師,也才能得到別人,得到家長的信任。

他在講座中,多次提到,做教育故事要有一條線。孩子的故事中包含著孩子的社會、認知、動作、情感等方面的發展的因素。我們要從現象中透視實質,能發現這些因素的實質。而且教育的故事不是一次兩次能夠完成的,我們要抓住這些實質的線索,長期追蹤,發現孩子的發展軌跡。這是故事真正的意義所在。

呂教授也告訴老師可以做“田野筆記”,一種對孩子的持續、詳盡的原生態的、最真實的記錄。

他說幼兒園一般會做一些童言稚語的小實錄,如果從教育故事的角度看,其實可以做得更專業一點。

聽了呂耀堅教授的講座,使我更加清晰了做故事的價值,對故事的解讀就是對孩子的解讀,通過記錄教育故事可以讓老師可以成為理解孩子、做好家園溝通的專業人士。“記錄、分析、對孩子的反應”三部曲能讓我們更加紮實成長。捕捉好玩的小故事,在區角遊戲中、在戶外大自然的體驗裡、在好玩的遊戲中尋找“入戲”的孩子。做個能發現別人看不見的童心稚趣的專業教師,讓自己在教育的旅程上,和孩子們親密牽手,共同成長。

TAG標籤:心得體會 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