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在山的那邊》的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在山的那邊》的教案(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山的那邊》的教案(通用7篇)

《在山的那邊》的教案 篇1

1、使用教材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

2、教材分析

這首新詩用象徵手法說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無數座山,要不畏艱苦跋涉。詩人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鬥,意象壯美,意蘊豐富,在詩意的美中融入深刻的人生哲理,給人啟迪,催人奮進。

3、案例設計思想

通過“匯入,學習新課,談人生經歷”這三大板塊教學,使學生掌握本文的有關知識(字詞積累,朗讀技巧,思想內容,寫作特點等),並能在反覆朗讀與交流的過程中體悟人生道理,樹立正確對待困難的態度。

4、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積累字詞,如“痴想、隱祕、誘惑、喧騰”等;學會正確朗讀。

過程與方法:在朗讀與探討中領會詩中“山”與“海”的藝術形象蘊含的意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由“山”與“海”體味通往理想之路就要不畏艱苦跋涉的道理,由此正確對待困難。

5、教學重點

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體味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6、教學難點

鑑賞詩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

7、教學方法

①誦讀法。詩人取象於群山和大海,表達一種信念,一個哲理,意象壯闊,詩意跌宕。通過反覆誦讀,體味詩歌的思想感情及凝鍊形象的語言。

②聯想想像法。用於對詩中意象含義的把握。關於“山”與“海”,特別是“無數座山”的象徵意義的理解,要調動生活經驗,啟用思維,以求深層探究。

③討論點撥法。用於對詩歌意蘊的分析。

8、課前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鋼琴曲《大海》。課文錄音);投影儀;幻燈片;CAI課件。

學生:自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9、課時安排

《在山的那邊》的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3、品味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4、樹立理想,並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朗誦課文。

2、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

3、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課前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鋼琴曲《大海》)、投影儀。

學生:熟讀課文。

教學設計:

匯入新課: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麼,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麼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麼啟示呢?

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裡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檢查學生預習字詞(投影出示)

1. 給加點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釋詞語。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品味重點語句含義

1範讀課文,可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聽讀時:a.注意老師朗讀的節奏、停頓及意義重音。

b.理解詩中‘‘山’’與‘‘海’’的意思。

2組織學生討論“山”與“海”在詩中的意思。

學生剛剛接觸合作討論的方式,能說對大意就行。老師要以鼓勵為主,即使說的不全面、不深刻也無妨,後面還要引導深入探究。

3學生練習集體朗讀課文。

[教師指導]

先給詩句劃分朗讀節奏。b.再挑選意義重音。

以上兩點是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朗讀方法,掌握了朗讀節奏與重音,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義。教師可以以幾個詩句為例,然後讓學生討論、自己劃出節奏及意義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舉例詩句的重音及節奏。

c. 學習集體朗讀。

4、結合朗讀生意,指導學生探究式閱讀,討論。

a. 討論,理解重點詞語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問題組)

◆“鐵青”什麼意思?是寫山的顏色嗎?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現什麼?

◆我的“幻想”指什麼?“零分”又指什麼?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具體指什麼?為什麼說是“飄來”的?

◆“誘惑”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指什麼?

◆“喧騰”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指什麼?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的“終會”表達了一種什麼心情?

學生通過討論,以上重點詞語基本可以正確理解。個別有爭議的詞語,教師可指導學生結合“山”與“海”的含義,也從象徵意義上來理解,來解釋,可予以補充,糾正。

b.在學生初步掌握朗讀節奏、意義重音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揣摩語意,初步讀出句子所表達的語氣。然後討論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深刻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句子)

◆“小時候,我常伏在視窗痴想/——山那邊是什麼呢?”這兩句話寫出了小時候的“我”有什麼特點?

◆“——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媽媽,那個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在山的那邊》的教案 篇3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今天我們揹著揹包,在父母的陪同之下,興高采烈地來到瀘水四中,開始了我們人生當中的另一個轉折點。那麼,三年以後乃至更長的將來你想要達到什麼目的或做什麼呢?並說說為達到這一目的,你將如何做?請同學們說說。

(根據學生所說的情況來點撥引導並揭示課文)

板書: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二、整體感知

1、標題為在山的那邊,那麼,山的那邊究竟是什麼呢?

提示: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全新的世界。

2、提出問題:

提示:在教學反饋中。

三、區域性品味

1、提問:山的那邊是海,這個海是怎樣的海呢?

提示: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全新的世界。

2、為什麼說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和海是全新的世界?揭示海的象徵意義。

提示:

⑴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試想一想,雲南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大學的校園是怎樣?引導學生說了這一問題以後。點撥:這些大學的校園裡你沒有到過,只是你想像中的校園。用詩中的句子來說,這些大學就是你想象中的海;所以說,海是作者主觀想象的海,並不是自然景物中的大海。但是,當你一踏進這些校園時,學校裡的一切,就會給你一種特別美的感覺,這種感覺用詩中句子來回答──全新的世界。

⑵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作者所說的海是指人所追求的最終目的,或者說奮鬥目標,即理想。

(還可以舉:搬進新家裡、考入瀘水四中、經過苦思苦想而完成的一道數學題、通過整理房間後進去房子時的感受等例子來說明。)

板書:

海──奮鬥目標(理想)的象徵。

3、既然說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那麼,作者為了實現看到這個全新世界的海,沿途中經歷了怎樣的艱難險阻呢?

提示:山。

4、既然是山,那麼,山又有何特點呢?

提示:山──鐵青著臉色、無數座山。

5、鐵青、無數的含義?請舉例說明:為什麼說山是鐵青和無數的?

提示:

⑴ 國小──中學──大學(時間長、困難大、苦、坎坷)

⑵ 怒江峽谷──昆明──北京──世界(路途遙遠艱辛)

⑶ 人民生活貧窮落後──小康(科技發展慢)

⑷ 愛國人士──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付出了血的代價,才有今天的全新世界。)

⑸ 今天我們的努力將回成為明天的全新世界 。

6、揭示山的象徵意義。

板書:

山──奮鬥之路(阻攔前進的障礙物──困難重重、挫折)

【板書設計】

人───山─────到─────────海

↓ ↓ ↓ ↓

鐵青、無數─────到達──────全新的世界

↓ ↓ ↓

(困難挫折)

↓ ↓

奮鬥之路──漫長、艱險、曲折、起伏──奮鬥目標(理想的

世界)

(困難重重、挫折)

【教學反饋】

1、學生提出的部分問題補充如下:

⑴ 為什麼說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

提示:體驗失敗或者挫折的內心感受以後而總結出自己如何去面對現實的過程,則可以解決此問題了;另外,關鍵是要弄清枯乾的含義──形容對理想的渴望。所以,這句話說的是,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要勇敢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⑵ 小時候,我常伏在視窗痴想:山那邊是什麼呢?一句話寫出了小時候的我具有怎樣的特點?為什麼會這樣想?

提示:神態描寫──體現了我對生活充滿好奇的心理,對未來世界的嚮往。

⑶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中紮下了深根句中種子指什麼?能飄來的東西應是輕的,為什麼能紮下深根?

提示: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飄來寫出童年的我對人生的這裡似懂非懂的神態。但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對人生感悟越來越深,所以說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

⑷ 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節詩的含義?

提示:通往理想的道路不是平坦的、一帆風順的,在前進的路上回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不向困難地頭和彎腰,最終就必將戰勝困難,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譜寫出燦爛的人生來。

2、掌握字詞:痴想、隱祕、喧騰、一瞬間、陰鬱、凝成、誘惑等詞的讀音和含義。

含義:

⑴ 痴想:發呆的想。

⑵ 隱祕:隱蔽、不外露。

⑶ 喧騰:喧鬧沸騰。

⑷ 一瞬間:一眨眼之間。

⑸ 陰鬱:天氣低沉鬱悶;(氣氛)不活躍。

⑹ 凝成:聚集在一起。

⑺ 誘惑:使用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吸引、招引。

3、背誦這首詩。

《在山的那邊》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訓練,使學生了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初步感知詩歌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瞭解“山”與“海”的意象。

教學重點

1、詩歌朗讀的停頓、節奏、情感。

2、“山”與“海”的象徵意義的初步探究。

教學難點:“山”與“海”的象徵意義的初步探究。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Powerpoint課件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設計意圖

一、匯入:

同學們,我前幾天翻閱過你們的軍訓日記,走入中學校門的你們,憧憬著美好的學習生活,意氣風發,躊躇滿志。老師非常理解和欣賞你們,因為每個人都有夢,尤其是小時候,對未來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嚮往和設計。今天,我們要學習詩人王家新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表達的也是詩人同樣的情懷。(教師板書課題、作者)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讓學生能把自己和課文聯絡起來,便於學生投入詩歌的意境。

二、瞭解詩歌,瞭解作者情況,解決字詞。

1、簡要了解詩歌及朗讀要求。

提問:同學們,你們瞭解的詩是什麼樣子的?

詩歌是通過精煉、優美又有節奏的語言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詩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的,我們要通過朗讀來品味語言,用情去讀,用心去悟。同時要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詩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幫助自己成長。

2、關於王家新(幻燈片)

王家新:湖北人,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1985年任《詩刊》編輯。詩集有《紀念》(1985)《遊動懸崖》(1997)

3、熟悉詩歌,解決字詞。

a、請學生開啟課本,自己試讀兩遍。第一遍解決字詞問題,第二遍嘗試有感情的朗讀,理解詩歌的內容。

b、教師出示課件並請同學朗讀生字詞

痴想chī隱祕yǐn鐵青tiě

凝成níng誘惑yòu喧騰xuān

漫溼màn一瞬shǜn間

隱祕:隱蔽,不外露。

一瞬間:一眨眼之間。

誘惑:吸引,招引。

痴想:發呆地想。

喧騰:喧鬧沸騰。

c、山那邊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到詩中去找尋答案。請同學們聽老師讀一遍。

教師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師可以以幾個詩句為例,然後讓學生討論、自己劃出節奏及意義重音即可。)。

調動學生的學習體驗,對詩歌的學習有準備。

讓學生有自己理解的空間。

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朗讀方法,掌握朗讀節奏與重音,可以幫學生理解詩句意義

三、整體感知,初步瞭解“山”“海”的象徵意義。

問題:

*山的那邊是什麼?請在原文中找出回答。

*你認為詩中的山和海僅指的是大自然的山和海嗎?它們還蘊涵著什麼意味?

*你怎樣理解“在不停的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的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的詩句?。

調動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問題的積極性。

四、再讀詩歌,領會詩人艱難的探索、永恆的追求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艱難險阻,要達到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唯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實現人生理想。)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再讀詩歌,更容易掌握詩人的思想感情。

五、自學討論。

(問題:在大家朗讀的過程中,哪些地方給你的感觸最深呢?哪些句子、哪些詞你覺得寫得最好?為什麼?請大家思考,並和同學們交流自己的看法。)。

為下節課深入的學習做準備。

繼續加強詩歌與學生實際的情感連結。

六、作業。

1、字詞練習

2、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寫寫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山:困難挫折

海:理想目標

困難——艱苦奮鬥——理想境界

《在山的那邊》的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痴想、隱祕、誘惑、喧騰”等詞語。

2.初步瞭解詩歌常識。瞭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反覆朗讀,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理解詩歌蘊含的人生哲理。

能力目標

1品味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領會詩中“山”與“海”的藝術形象蘊含的意味,培養欣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詩歌語言,提高文學鑑賞能力,整體把握感悟詩歌的主要內容和感情。

3.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想象、聯想能力,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德育目標

感悟詩歌表達的信念和哲理,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學習詩人對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啟迪。樹立理想,並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朗讀的訓練中品味語言,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

難點:明確詩歌的主旨,對“山”和“海”意義的理解及哲理體悟

三、課時與教法

二課時。

1、講授法,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整體把握內容和感情,品味語言。

2、誦讀法,詩人取象於群山和大海,表達一種信念、一個哲理,意象壯闊,詩意跌宕。通過反覆誦讀,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練形象的語言

3、聯想想象法,用於對詩中意象含義的把握。詩中“山”與“海”對應,形成強有力的衝突,波瀾迭起,顯現出情感的起落。關於“山”與“海”,特別是“無數座山”的象徵意義的理解,要調動生活經驗,啟用思維,以求深層探究。

4、討論點撥法,用於對詩歌意蘊的分析。

四、教學準備

1、背景音樂《母親教我的歌》、多媒體、ppt課件、投影儀、U盤。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當我們這些山區孩子面對無言的群山時,最美麗的夢便是對山那邊的世界的憧憬,讓大海秀美的面容和自由奔放的豪情照亮眼睛和生命,便成了生活中不倦的追求。今天我們走進王家新的詩歌《在山的那邊》,傾聽有關山和海的訴說。——板書:在山的那邊、王家新。

(二)、作者和背景簡介、資料助讀

ppt投影儀展示

作者簡介:

王家新,1957年出生於湖北丹江口。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就讀大學期間開始發表詩作。1982年畢業分配到湖北鄖陽師專任教。1983年參加詩刊組織的青春詩會。1985年借調北京《詩刊》從事編輯工作,出版詩集《告別》《紀念》。1992年赴英作訪問學者,1994年回國,後調入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副教授。2006年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聘任為教授,開設中西現代詩歌比較研究課程及創造性寫作課程

背景介紹:

《在山的那邊》,作者王家新,原載於《長江文藝》1981年第5期,那時他還是一個從邊遠山區來到大學校園不久的大學生。《在山的那邊》起源於童年經驗,作者生於湖北西北部山區的武當山下,一直沒有走出山裡的世界,作者是一個耽於幻想、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的少年。詩的開頭兩句,正是他“小時候”的真實寫照。他想幾乎在每一個人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都有一些“隱祕的想望”,而詩中的這種對“山那邊”的遙望和幻想,構成了他小時候特有的祕密,在今天看來,它還隱祕地影響到作者的一生。《在山的那邊》後被國中語文課本入選。

詩歌文體常識簡介:

詩歌,文學的一類,與小說、散文、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富於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具有節奏韻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詠、朗誦。

(三)、誦讀感知

1.學生默讀全詩,勾畫出詩歌的生字詞並查詞典,明確認知上有困難的詞語的意思和讀音。

ppt展示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然後解釋詞義。

凝成( ) 誘惑( ) 一瞬間( )

隱祕( ) 喧騰( ) 痴想( )

教師明確,學生識記:

凝成(nínɡ):由氣體變成液體或由液體變成固體。

誘惑(huò):文中作吸引、招引。

一瞬間(shùn):一眨眼之間。

隱祕(mì):隱蔽,不外露。

喧騰(xuān):形容聲音雜亂,像開了鍋似的。

痴想(chī):發呆地想。

2.教師範讀,學生體會誦讀中的語氣、停頓和情感表達。

3.學生練習朗讀,要求語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4.聽讀課文錄音,學生跟讀,想像詩歌中具有審美意義的藝術形象,整體感知詩歌內容和思想感情。請學生說出對詩歌意旨的理解。

學生的回答可能涉及到:

1)如對詩歌中“山”與“海”兩個鮮明意象的感知;

2)對追尋大海中遭遇挫折但又富有堅韌、樂觀的體會;

3)對詩歌中“山”與“海”寄寓深層含義,是理想與挫折的象徵等。

引導學生揣摩:詩中的“山”與“海”蘊含著什麼意思?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詩的第一節寫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現實中“海”和“山”

第二節詩寫了長大後的拼搏和奮鬥;其中“山”比喻困難、障礙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

詩中說:“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這“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海”的深層含義是指理想的境界。“山”在詩中,是阻礙詩人通向他無比嚮往的“大海”的一個屏障,是一種阻礙他夢想實現的現實存在。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無數座山。爬山比喻艱苦奮鬥,群山比喻重重艱難險阻。所以這首詩寫了詩人對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發了詩人渴望實現理想的感情。

詩人取象於群山和大海,表達的是一種人生感悟和堅定信念: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鬥,理想境界終將實現。

5. 分四人一組討論,各組合作學習,朗讀這兩節詩應該分別讀出什麼語氣?擬朗讀處理方案,並說明理由。(配輕音樂《母親教我的歌》)

第一節應讀出“嚮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語氣;

第二節應以“肯定、堅決”的語氣為主旋律。

6.講講詩歌的大致含義,並試著給詩歌列舉小標題,

第一節寫我渴望山那邊的海,第二節寫我追尋心中的海。

第一節寫我的嚮往和困惑,第二節寫我的感悟和讀者的對話。

第一節寫我的童年時期,第二節寫我長大以後。

第一節寫我和媽媽的對話,第二節寫我和讀者對話。

第一節定現實中的山和海,第二節寫的是象徵意義的山和海。

……

學生齊讀,體味凝練而形象的詩歌語言。

7、課堂小結

在這一堂課裡,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詩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讀聲中,我聽出了大家愛這篇意蘊豐富的詩歌。其實我國是詩的泱泱大國,優秀詩歌比比皆是,有興趣課外找幾篇讀讀,你一定會更喜歡這朵文學世界的奇葩——詩歌。

(四)、佈置作業

1、語言訓練:讀一讀,寫一寫詞語至少選三個造一段話。

2、熟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3、對不理解的語句質疑。

第二課時

(一)、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1、 聽寫生字詞。

2、 背誦喜歡的句子,豐富語言,積澱語感。

3、 讓能背誦全文的同學表演。

(二)、研討釋疑,探究詩意。

學生研讀詩歌,理解中的疑難詩句,小組合作探究。

(1)“我常伏在視窗痴想”中“痴想”在這裡是什麼意思?

教師啟發、點撥,學生歸結:(1)“痴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裡的意思是,總是神往於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痴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願困居於狹小的天地,而追求新的天地。

(2)“隱祕的想望”指什麼?為什麼說“隱祕”?

教師啟發、點撥,學生歸結:(2)王家新創作談中說:“詩的開頭兩句,正是我?小時候?的真實寫照。我想,幾乎在每個人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都有一些?隱祕的想望?,而詩中的這種對?山那邊?的遙望和幻想,構成了我小時候特有的祕密——在今天看來,它還隱祕地影響到我的一生。”作者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這個願望並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隱祕”。

(3)怎樣理解“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教師啟發、點撥,學生歸結: (3)“鐵青著臉”是擬人手法。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覺。“我”爬上山頂,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望見的卻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喪,所以望見那邊的山,看起來就像是“鐵青著臉”。山色是青的,只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裡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4)“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是什麼意思?

教師啟發、點撥,學生歸結:(4)“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

(5)“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指什麼?為什麼說是“飄來的”?

教師啟發、點撥,學生歸結:(5)“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一個信念,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媽媽是由我的痴想、疑問而說起這話的,這話並非確指理想,所以說是飄來的。

(6)“誘惑著我的山頂”中山頂的誘惑力在哪裡?(6)為爬上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所以每座山頂都是那樣富有誘惑力。

(7)“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麼意思?文中多次寫到“一次又一次”、“一次次”,有什麼作用?

教師啟發、點撥,學生歸結:(7)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盪,鼓舞著“我”不懈地奮鬥,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乾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活力。作用強調“我”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三)、教師提問,小組討論,派代表回答或指名學生回答,如有不完善的地方,鼓勵學生補充。

《在山的那邊》的教案 篇6

《在山的那邊》

【教學目標 】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掌握“痴想、隱祕、鐵青……”等詞語

2.瞭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領悟“海”與“山”的含義,提高文學欣賞能力。

2.品味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通過對“夢”的討論,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與價值

聯絡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的精神。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2.複述課文內容,體味人生的哲理。

【教學設想】

1.第一單元專題:怎樣面對人生的困難與不幸。對剛入中學的七年級學生來說,這首詩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詩的第一節,詩人以孩子的口吻敘述,容易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2.重視朗讀訓練。課前準備組織學生認真預習《在山的那邊》的課文內容。

3.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匯入

1.同學們,當你進入中學,跨入人生道路一個新的起點時,你一定對未來充滿了新的憧憬和嚮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中 共同的目標。《在山的那邊》這一課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體驗給我們非常有益的啟示。

《在山的那邊》是詩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寫的一首詩。在詩裡,他述說了童年時代美好而朦朧的“夢”——對大海的熱烈嚮往,長大後依然不停地追尋它。二十多年後的今天,詩人雖然已無數次見過童年時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個“海”依然遙不可及。那麼他心目中的“海”是什麼呢?讓我們來品讀這首詩歌,從詩中找出答案。

2.王家新,1957年生於湖北均縣(現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漢大學中文系讀書。1982年畢業,分配到湖北鄖陽師專任教。1985年借調到北京《詩刊》社從事編輯工作,1990年離開。1992年去英國。1994年歸國,在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從事教學工作。出版的詩集有《紀念》(1985年)、《遊動懸崖》(1997)等。

3.讀一讀,寫一寫。

痴(chī)想 隱(yǐn)祕 鐵(tiě)青 凝(níng)成

誘惑(huò) 喧(xuān)騰 一瞬(shun)間

二、整體把握

1.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①教師範讀。 ②各自練習朗讀。 ③領讀。 ④齊讀。

★★例如:“想望”這個詞就要讀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時由於“隱祕”的限制,因此讀的`時候要儘可能的讀得輕一點。

“哭著回來”則要讀出“我”的傷心。

“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既要讀出“我”的失望,同時還得讀出“我”的疑惑的感情。

★★展示課件,教師有感情的範讀課文

畫面1、先展示的是一幅遠山的畫面,層層疊疊的群山,朦朦朧朧的,同時配以《二泉映》的樂曲,並閃出課題《在山的那邊》。

畫面2、教師邊有感情的範讀課文,邊閃出字幕:“小時候……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畫面換成電影《老井》中反映大山深處貧困的畫面。

《在山的那邊》的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朗讀全詩,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2.抓住探究的關鍵,理解詩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二、教學設想

1.這首詩的重難點在於山與海所蘊涵的象徵意義,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利用多媒體來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2.詩是用來朗讀的,教師應在範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使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3.給學生定位於語文學習的主人,創設良好的自主合作學習情境,引導和組織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

4.本課教學擬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1.導語:童年時代,誰都有過美好而朦朧的夢。有一個山區的孩子,童年時他幻想自己會見到大海,長大以後依然不停地追尋它,那他的幻想實現了嗎?他真的是在尋找大海嗎?今天就讓我們《在山的那邊》去追尋答案吧!

說明:教師通過生動有效的匯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體現了營造教室中的積極探究的心理氛圍。

2.教師範讀。(可以配樂朗讀,音樂為鋼琴曲《命運》。有條件的可以配合一些多媒體圖片;也可讓學生談談對自然中的海與山的認識)

說明:作為平原農村的學生,絕大部分對海與山的形象認識來源於電視、圖畫等媒體而身臨其境者甚少。教師可以藉助媒體的功能(或自己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感受海與山,有利於學生對詩的理解。

3.學生自讀,教師巡迴指導。

4、找學生個讀。(可以一人一節)

說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自讀,教師指導朗讀旨在通過讀讓學生對這首詩有一個初步的感受,為理解全詩作鋪墊。

5.詩的語言,除字面的含義外,往往還有深層的含義,請探究一下詩中的海與山蘊涵著什麼意思?說說你是怎樣得出來的?

明確:探究山所蘊涵的意思,要聯想到爬山是怎樣吃力,還要考慮到山是一座座山,無數座山。那就很容易聯想到人生中的重重困難;而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由此學生就會聯想到人生中美好理想追求。可見,要達到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心萬苦的;惟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說明:教師為學生創設了問題情景,在朗讀的基礎上學生整體感知這首詩的主旨,為學生合作探究指明瞭方向。

6.學生齊讀,然後自己找詩中不理解的語句,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後,全班交流,教師給予補充。

說明:教師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交流的空間和時間。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彌補,使每個學生都會獲得成功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這首詩的主旨提問,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良好的自主合作學習的情境中,學生更能創造性的探究和解決問題。

7.請找出一句詩作為你的座右銘,你會覺得哪句好一些,說說為什麼?

明確:這道題是開放題 ,教師應放開手腳,只要學生答的合乎道理就可以。

說明:學以致用永遠是語文的最終目的。教師應依從人文的觀點,引導學建立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通過座右銘的選則使學生對將來如何面對困難有更深的認識。

8.你能用你的文筆(或畫筆)描繪出攀上山頂看到的海的景象嗎?

說明:教師應引導學生實現課內課外相貫通,語文和生活相聯絡的思想。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對海景象的認識,美術學科與語文學科有機的結合,體現了學科間融合,實現課程資源的多元化。

9.小結:通過對全詩的朗讀評析,我們感悟到詩作者在山面前的那種執著與信念,因為他的心中始終有海一個全新的世界,但願我們也會為我們心中的海而去不懈的跋涉,不懈的追求。

說明:教師結合對文章的感受和體驗,注意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10.作業:用上讀一讀 寫一寫上的所有詞語寫一段話或寫一首詩,表現自己不畏困難,戰勝挫折的信念。

說明:教師在安排作業是應考慮到作業的挑戰性和開放性,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思考和想象可能的情況,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品質就會得到培養。

四、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物象 山 海

意象 困難 理想

堅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讓我們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