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化學式計算題巧解方法整理

大學聯考化學備考:化學式計算題巧解方法

化學式計算題巧解方法整理

【摘要】高三的同學們在空餘的時間可以多看一看大學聯考備考的知識,掌握一些大學聯考的備考知識對大家也是有幫助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化學式計算題巧解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例1:下列鐵的氧化物中,含鐵量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

(A)FeO Fe2O3 Fe3O4

(B)Fe2O3 Fe3O4 FeO

(C)Fe3O4 Fe2O3 FeO

(D)FeO Fe3O4 Fe2O3

解析:本題可以利用元素質量分數的公式(某元素的質量分數=化合物中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100%)分別求出三種物質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然後比較大小,但運算麻煩。也可以將三種物質中鐵元素的原子個數配成相等的關係,使公式中的分子相同,然後比較分母的大小判斷。

先把化學式變形為:FeO FeO3/2 FeO4/3

比較氧原子的個數:1 3/2 4/3

鐵原子的個數相同,氧原子的個數越少則鐵元素的質量分數越大。

答案:(D)

例2:已知碳酸鈣和另一物質組成的混合物含碳量大於12%,則另一物質可能是( )

(A)Na2CO3 (B)MgCO3

(C)KHCO3 (D) K2CO3

解析:本題可以利用平均值法,首先計算出純淨的碳酸鈣中的含碳量等於12%,根據題意混合物中的含碳量應大於12%,則所含的另一物質含碳量必大於12%。在選項中物質含碳量為Na2CO3小於12%,MgCO3大於12%,KHCO3等於12%,K2CO3小於12%。

答案:(B)

例3:36g水通電分解可以產生氧氣的質量為 。

解析:本題可以採用元素守恆的思想。水通電分解中產生氫氣和氧氣,氧氣由氧元素組成,而這些氧元素全部來自水,那麼氧氣的質量等於水中氧元素的質量。所以m(O2)=m(H2O)×O%=36g×(O/H2O)=36g×(16/18)=32g。

答案:32g

例4:已知NaHSO4、MgS、MgSO4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8%,則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解析:本題可以採用等量變換的方法,從相對原子質量的等量關係入手“Na+H=Mg”。則原混合物中的NaHSO4可以變形為MgSO4。可以建立如下的關係式:

原混合物中 Mg~S

質量關係 24~32

根據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8%,利用質量關係求出鎂元素的質量分數為36%。

則O%=100%-S%-Mg%=100%-48%-36%=16%

答案:16%

例5:在X2Y中Y的質量分數為40%,在YZ2中Y的質量分數為50%,則在X2YZ3中Y的質量分數為( )

(A)20% (B)25% (C)30% (D)35%

解析:本題可以採用為元素賦值的方法,假設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一定值,再由已知條件計算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來求解。

本題根據X2Y中Y的質量分數為40%這一條件,假設Y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0,則X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0;根據YZ2中Y的質量分數為50%,求出Z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0。再將X、Y、Z的相對原子質量帶入X2YZ3中,可求出Y的質量分數為25%。

答案:(B)

【總結】化學式計算題巧解方法就為大家介紹到這兒了,希望大家在高三階段不要慌張,多瞭解一些備考知識,對大家會有幫助的。也希望小編的整理可以幫助大家。

瀏覽了本文的同學也瀏覽了:

如何學好化學

如何學好這門自然科學課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下面僅就此問題談一些看法僅供同學們參考。

一.認真抓好“聽、思、問、練”的四個環節,力求達到懂、會、透,提高課上吸收率。

聽是關鍵,思是核心,上能不能高度集中力,聚精會神聽講,排除一切干擾和雜念去專心聽講是決定高低的關鍵。有些同學課上精神不集中,打盹兒,做小動作,不注意聽講,而在課餘時間補課,就如同揀了芝麻丟了西瓜一樣,久而久之缺陷越來越多,造成學習吃力,形成惡性迴圈。更重要的是還要會,不僅聽會的來龍去脈,對概念、例題要能理解同時更要學習和感受講的每一點的與思路。要學會巧妙地完整記筆記的,課上一定要養成“先聽後記”的習慣,將聽到的內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綱挈領地記錄本節的重點、難點,須掌握的內容和課本上沒有的內容、易錯、易混或對自己有啟發的地方。當時沒聽懂的,沒明白的地方,課下要及時請教和同學。還要記清課本內容和發散性問題及要求當堂完成的鞏固性、檢驗性、提高性的訓練。課後應全面系統地整理筆記,將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感受作筆錄。這個過程可以提高每個同學的悟性也就是消化、理解變為自己知識的過程。

“思”是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之中,只有積極思考,才能使自己獲得知識,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的飛躍,因此課上要勤于思考,學會思考,積極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爭論,以此來鍛鍊和培養自己及表達。從而達到使當堂所學知識能消化、理解。

要 “練”一定量的習題來鞏固和消化所學知識並可培養一定的技能技巧,是達到會、透的一個重要環節。但不能搞簡單的重複或題海戰術。要通過作一定量的題自己能悟出什麼道理,總結出一些規律來,要把作題的過程看成為培養自己的思維和再提高的過程,做題後不要僅滿足對答案,對解法而已,當每做稍有些難度的題後要回味一下,理順解題思路邏輯關係和題目的型別是很有益的。可以想這道題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題的基本方法是什麼,不這樣解行不行,哪種方法最簡捷這便是一題多解的過程。能否通過改變物質、資料、操作順序或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的互換來重解,這便是一題多變。回憶一下這道題與過去做過的題有無相同、相似之處這便是多題一解的訓練。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抓住聽、思、問、練四個學習環節,提高課上的吸收率,使所學知識不斷地消化理解變為自己的知識,不僅能達到懂、會,更重要的是達到透,這樣你就能運用自如,靈活多變培養了應變能力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二.在學習化學知識中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礎、抓思路、抓規律。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這是提高能力的保證。學好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在做題中要善於總結歸類題型及解題思路。化學知識之間是有內在規律的,掌握了規律就能駕馭知識,知識。如化合價的一般規律,金屬元素通常顯正價,非金屬元素通常顯負價,單質元素的化合價為零,許多元素有變價,條件不同價態不同。再如實驗室製取氧氣所需氣體發生裝置為試管。規律為只要是給固體受熱無論是一種藥品還是兩種藥品用來製取氣體都要用同製氧氣一樣的裝置-即試管。抓住規律可以加以運用如給出資訊題告訴實驗室制甲烷氣用醋酸鈉和鹼石灰兩種固體混合加熱,雖然我們沒學過這部分知識但根據固體受熱製取氣體的裝置規律可知同製氧樣。再如根據化學式的計算,要抓好思路,什麼題用化學式來計算即只要有元素的質量分數的題就先要根據化學式來計算。

三.要培養自己的自我完善能力

每次單元測驗後都要進行自我評價,找出成績與存在問題,特別是要分析所丟分的原因是什麼,各佔多少分如失6分,其中粗心失2分,不會的失2分,不全面失2分,再分析一下自己為什麼粗心、不會,找出原因以利以後的學習,堅持下去必有好處。達到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非因素能力。建立錯題本,把自己在各次各類中及綜合練習中做錯的題集中收集起來,寫在錯題本上。每隔一段時間把這些題再重新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把已經掌握的題做上標記進行淘汰,使不會的題逐漸減少,直到減少到零,這樣堅持下去你的學習成績一定會突飛猛進的。

四.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

化學學科的顯著特之一是概念多,這些概念理解是否準確,掌握是否熟練對學好化學課程關係極大。是形成正確實驗技能,計算技能的依據,是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基礎。而中對概念學習不重視,認為掌握概念就是死記硬背。學法不當,效果不好,這部分內容也是易失分的知識之一。

通過感性認識來掌握概念

化學基本概念是從大量的化學事實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如通過觀察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可以形成化合反應的概念。通過觀察酸、鹼、鹽溶液的導電性可形成電離的概念。所以脫離化學事實只是單純的背誦概念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更談不上能熟練掌握了。

2.找出概念間的聯絡和區別

化學概念之間即有本質的區別又有聯絡,學習時不要孤立地機械地單一記憶,應將不同的概念進行比較,從中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和記憶體聯絡。如元素與原子、分子與原子不同點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構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相同點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元素是描述物質巨集觀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質微觀構成的。使用時要注意物質拽元素,分子拽原子避免出現錯誤。

3.要理解概念的組成和系統

學習中要弄清每個概念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如何,其中關鍵部分是什麼如氧化物的概念,包括三部分,一為化合物,二為兩種元素組成,三為其中一種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其關鍵部分是第二、第三部分,弄清並搞懂了,書寫和判斷氧化物就容易了。再如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部分,一為一定溫度,二為100克溶劑,三為達到飽和狀態,四為溶解的質量。四部分缺一不可真正懂了在判斷和溶解度的有關計算題就不會出現錯誤了。

4.要注意概念中關鍵字、詞的意義理解和記憶。

每個概念在教材中都是用精煉的語言進行描述和表達的。在理解和記憶時切不可顧名思義,更不可斷章取義,要理解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如單質的概念,關鍵詞為純淨物,若不強調純淨物而改為物質的話,你還判斷為單質就是錯誤的。因為物質包括純淨物和混合物,那麼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就是單質也可以為混合物如紅磷與白磷,O2與O3它們都是由一種元素組成,但可組成兩種單質。由此延深的題:某物質經分析只含一種元素,則該物質是( ),A.一定是單質 B.一定是純淨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純淨物與可能是混合物。很明顯應選D。

五.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方法

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特點 1.元素及化合物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相互滲透關係密切,要把這兩者結合好。如由碳元素組成的金剛石、石墨性質的差異之大,硫酸由於濃、稀的不同而引起性質上有本質的不同。所以必須把物質的性質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聯絡起來。

2.元素及化合物知識的內在聯絡緊密,規律性較強,知識系統都是從單質到化合物,都按存在性質用途製備的順序進行的。而物質的存在、製備、用途都取決於物質的性質。因此學習中應緊緊抓住物質的性質去帶動其餘的。如依據氫氣的化學性質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來推導它的用途、存在不要去死記硬背。

3.元素及化合物知識內容多,即有共性,又有個性因此在學習中一定要全面分析問題,即記通性又記特性。如HNO3具有酸的通性又有特性與金屬反應不生成氫氣而生成水。

4.元素及化合物知識對實驗的依賴性強,大部分化學知識是通過實驗獲得的。如氧氣的化學性質通過與C、P、S、mg、蠟燭等演示實驗使你認識到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所以一定要認真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達到印象深刻、記憶牢固、理解透徹。

如何學習呢?1. 要重視理論的指導作用。如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揭示了元素性質特別是元素化學性質跟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的關係,揭示了化學反應的本質,揭示了分子形成過程及化合價的實質。這就為正確書寫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奠定了理論基礎。

2.要總結規律並掌握物質的特性。要抓住典型物質總結出一般規律同時還要把握住物質的特性以提高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習有機化合物可總結出甲烷、甲醇、乙醇、乙炔蠟燭等與氧氣反應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規律但各自都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再如學習第八章酸,通過鹽酸、硫酸、硝酸、磷酸的化學性質學習總結出酸的一般規律,但對不同的酸所具有的特性也要清楚。如濃H2SO4的吸水性和脫水性,硝酸的強氧化性都要掌握就全面了,否則就會出現錯誤。

3. 要定期整理歸納所學知識,注意縱橫聯絡形成知識網路。元素化合物知識雖然繁多、零碎,但根據彼此之間的聯絡可以以某物質為中心將其聯絡串成一個知識網路,使零散的知識系統化、結構化,條理化。

4.將元素化合物中類別相似的知識歸為一知識塊進行橫向比較,辯清異同點使知識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如H2、C、CO可從具有穩定性、可燃性、還原性比較它們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從實驗操作看H2、CO分別還原CuO的操作一樣,不同點是CO還原CuO需進行尾氣處理。H2和CO的可燃性的火焰顏色不一樣,還原性的產物都有金屬或水或CO2

高中地理 從反應型別看CO與CuO的反應不屬於置換反應。

六.化學計算的學習方法

1.牢固掌握化學計算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是進行化學計算的依據。若概念不清,原理不明,物質的變化規律不十分明確,就會把題做錯。如式量這個概念它只表示一個化學式如H2O的式量為18,5H2O中水的式量仍是18而不是90,再如A+2B=C+2D中已知C和D的式量比為22:9,若生成4克C同時還有多少克D生成。其C和D的質量比一定是22:2×9=22:18然後再進行有關計算。如把C和D的質量比仍按22:9進行計算就是錯誤的,反映出你對式量的概念還不清楚。

2.掌握並運用好解題步驟

解題分為三步即審題、析題、解題。審題就是閱讀原題,理解題意瞭解特點和型別弄清已知和未知,要防止不看全題斷章取義,粗心大意。析題就是剖析原題,在審題基礎上弄清關鍵詞語的含義,對眾多事實或複雜現象進行分析、綜合、挖出隱含條件及內在聯絡找出突破口,從而確立解題思路和方法。這是解題中最關鍵的一步。解題是在析題的基礎上進行的用已知求出未知得出正確結果。

3.注意解題規律和思想,掌握解題技巧

要善於從典型題的分析中找出其特點、規律和思路,能舉一反三,要做一題知多題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質量守恆定律這是九年級化學方程式綜合計算題和用字母表示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題中的主要思路。如a克KClO3和b克MnO2加熱完全反應後剩餘固體質量為c克生成O2多少克?運用質量守恆定律可求出O2質量是a克+b克-c克。再如已知KClO3中氧的質量分數為39.2%,KMnO4中氧的質量分數的40.5%,若各取100克加熱完全分解後哪種物質產生氧氣多。表面上看KMnO4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比KClO3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要大,但要是認真分析抓住完全反應這個關鍵詞語,從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KClO3中雖含氧元素的質量略比KMnO4低,但它的氧元素全部都轉化為O2,而KMnO4中的氧元素只是部分轉化為O2,近而得出是KClO3生成的O2多。再如有FeSO4和Fe(SO4)3的混合物測得混合物中S元素的質量分數為a%,則混合物中Fe的質量分數是多少?此題按元素質量分數求可做出來但很繁索,可以巧解。即從物質巨集觀元素巧妙地過度到微觀原子個數來找出質量比從而可以進行計算。無論FeSO4或Fe2(SO4)3中“SO4”是不變的所以:

S : O

原子個數比 1 : 4

質量比 32 : 64

1 : 2

設混合物的'質量為1,已知S元素質量為a%,則O元素的質量為2a%,那“SO4” 的總質量為3a%所以Fe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3a%

七.化學實驗的學習方法

1.要重視化學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是老師講授化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課本大多數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識都 是通過實驗求得和論證的。通過實驗有助於形成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

2.要認真觀察和思考老師的課堂演示實驗因為化學實驗都是通過現象反映其本質的,只有正確地觀察和分析才能來驗證和探索有關問題,從而達到實驗目的。對老師的演示實驗(80多個)要細心觀察,學習和模仿。要明確實驗目的,瞭解實驗原理要認真分析在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多問幾個為什麼,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所以然。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現象。如弄清煙、霧、火焰的區別。要正確對實驗現象進行描述,弄清現象與結論的區別並進行比較和分析。要會運用所學知識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來推斷和檢驗有關物質。如六瓶無色氣體分別為氧氣、氮氣、空氣、二氧化碳氣、氫氣和一氧化碳氣如何鑑別?其思路為從它們不同的化學性質找出方法即用點燃的木條和石灰水最後從現象的不同來推斷是哪種氣體。

3.要自己動手,親自做實驗不要袖手旁觀。實驗中要勤于思考、多問、多想分析實驗發生的現象從而來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獨立實驗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4.要掌握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並能解答一些實驗問題。要做到理解基本操作原理,要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正確的操作順序並能根據實驗裝置圖,解答實驗所提出的問題。

總之在九年級這個學年裡只要充滿信心,勤奮學習,總結掌握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就一定能把化學這門課學好。

化學學習方法與技巧

課的主要有以下幾個階段:(1)課前習;(2);(3);(4)完成作業等幾個階段。

階段:概括起來就是“讀、劃、寫、記”。

“ 讀”,要有課前預讀的習慣,能根據預習提綱帶著問題讀懂課文,歸納含義;“劃”,要劃出重點、要點、關鍵詞、句。在課本上圈圈點點。“寫”,把自己的想法、疑點寫下來,帶著想不通的,不理解的問題去聽課,“記”,要把重要的概念、定義、性質、用途、製法多讀幾遍,記在腦子裡。古人說,疑者看到無疑,其益猶淺,無疑者看到有疑,其學方進。

要教給怎樣發現問題,怎樣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認識就會提高,在預習中不僅要求能回答提出問題,能質疑問題,而且要指導逐步學會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安排學習過程,掌握正確的。

聽課階段:

聽講,在時代是學生獲取的主要來源。因為在教學中,老師要啟發學生的,系統地講解化學概念和規律,指導學生或演示實驗、組織討論、探索新,解答疑難問題,點撥思路,糾正錯誤,並在科學方法的運用上作出規範。因此在上學生一定專心聽講,開動腦筋,在老師的誘導下,對所學深入理解。同時還要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方法,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少走彎路。

學生在課堂上聽講,還要做到邊聽、邊想、邊記。主要精力放在聽和講上,必要時也可標標,劃劃或寫寫。

1 聽好課的三要素:(1)恭聽:上課聽講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嚴肅的學習態度,全神貫注,做到眼、耳、手、腦並用,自覺遵守課堂紀律,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聽講的。(2)思維:聽課時要積極開動腦筋思維,注意聽老師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解題的規範要求。思索老師從現象、事實到結論的分析、歸納得到結論的過程,或演繹、推理的過程,以及說理論證過程或操作過程、裝置原理。其關鍵是要發展,理解所學的內容,而不是隻記結論。(3):思維的同時也在進行。要及時,並注意反覆鞏固,記憶也要講究方法。

2 聽講的方法:聽講方法主要包括檢查複習、講授新課和總結鞏固這三個環節的學習。和其它學科一樣,聽化學課應全神貫注,做到眼到、心到(即思想集中)、耳到和手到,關鍵是心到,即開動腦筋,積極思維,想懂所學內容,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這四到各有其特點。對於眼到,除以演示實驗等直觀教學看得全面外,重要的是在教師指導下,分清主次現象,能迅速捕捉一瞬即逝或現象不夠突出和不夠明顯,而又屬於反映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屬性的現象。這就要求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時要記住這些現象。不論好看有趣與否,都有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自覺提高和發展觀察能力。關於耳到、心到,著重點是開動思維器官,聽清和思索教師從現象、事實到結論的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的過程,或演繹推理過程,以及說理、論證過程和操作及裝置的原理等,也就是那些屬於理解的內容。切實克服和改變不注意聽和想的過程,而只記住結論的不正確的學習方法。耳到、心到的關鍵是發展思維能力,理解所學的內容。當然,在此前提下該記住的內容,還是要記住的。手到,主要的是按要求和規範,認真進行實驗操作,掌握實驗技能。至於筆記,要學會記要點、記提綱,不要因記筆記而影響看、聽和想。在檢查複習時,要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注意聽同學的回答,看同學的操作。不要因沒有檢查到自己而不認真想、不注意聽和看。當同學的回答、操作與自己的認識不一樣時,更要想一想有無道理。總結鞏固階段,主要是會小結歸納,使一堂課所學的內容在頭腦中條理分明有個系統,同時回憶看或所做的實驗。

複習階段:

複習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教學環節之一,是學生進一步獲得知識,發展,培養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學程式。在複習過程中,要針對知識、技能上存在的問題,根據大綱要求和教材的重點,對知識進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識點串成線成網,使之系統化,結構化。

1 複習的種類:複習的種類、方法各一,但複習的種類,大致可分為新課中的複習、階段複習和學年總複習三種。(1)新課中的複習:這種複習是把新課有聯絡的已學知識在新課教學中進行復習。目的是“溫故知新”。從已知引出未知,由舊匯出新,降低新課的教學難度。這可採用課前提問,或邊講新內容邊複習舊知識的方法。(2)階段複習。這種複習一般分為單元複習、每章複習和學期複習。①單元複習就是馬每章按內容劃分為幾個單元,每一單元講完後複習一次。如第一章可分為一至三節和四至八節兩個單元。②每章複習是在上完了一章內容後進行的。它的作用是把整章進行歸納、綜合並進行一次小測試。其方法可根據每章後面的“內容提要”有所側重地進行,並結合學生實際,做每章後面的複習題或選做適量的課外練習題進行消化、鞏固。③學期複習是在學期期未前集中兩週時間,把一學期學過的知識進行一次綜合複習。通過複習及學期檢查,將暴露出來的問題通過寒作業彌補,為學習後面的知識打好基礎。以上各階段複習,按課本的順序進行為宣。這樣可以充分發揮課本的作用,便於學生掌握。(3)學年總複習。它是在上完全冊教材後進行的,不受章節或階段知識的限制。通過總複習,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比較系統化、條理化,有較好的綜合運用的能力。學年總複習一般可分為系統複習和綜合訓練兩個階段。

2 複習的基本步驟:(1)在每次複習前必須要有計劃做好複習準備。例如,一個晚上自學兩小時,就應根據一天學習的學科和學科的性質,做科學安排,即內容相似的不要前後相連複習,應間隔複習。這是因為從學上講,相似的學科相連複習往往引起干擾,降低複習效果。(2)複習時最好先回憶,或根據聽課所記要點,進行回憶當天學習了哪些內容,主要教材是什麼,進行了哪些實驗,等等。然後再複習課文。在這個時候,可根據回憶,有困難或不明確的地方多複習,理解了沒有問題的少複習,這樣既可節省時間,而且可集中力量來弄通困難教材,掌握重點。最後,再合上書本思考一遍,特別要明確教材的重點、難點部分,然後才做作業。(3)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因此,在複習時,要十分注意這一特點。對每一項實驗,必須注意它的變化、現象,儀器裝置、操作手續,從現象到本質去認識它、理解它。同時,在複習時必須對所做過的實驗已觀察到的變化,從現象到本質地進行回憶、複習,並且還要注意實驗裝置及操作手續。

3 複習的操作方法:複習是對知識的識記、掌握、鞏固、深化、提高和遷移的過程。通過複習進行總結,歸納章節內容,列出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絡,有助於知識的條理化、系統化,有助於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及綜合能力的提高。根據不同的內容,可選擇不同的方法:

(1)例項法:對物質的性質、製法、存在、用途必須有機地聯絡起來進行復習。通過例項,認識物質的製法、用途、存在決定於它的性質,它們之間是有機的內在聯絡的。因此,在複習某一物質的性質的同時,應根據此性質認識它的製法與用途,聯絡它的存在。同樣,複習用途與製法,也必須充分了解它們所根據的是該物質的哪些性質。如複習銨鹽與鹼反應放出氨氣的特性時,便應注意聯絡氨的實驗室製法。因為氨的實驗室製法,就是根據銨鹽這一特性。

(2)對比法:化學知識點之間存在異同,複習時若能進行一些對比分析,可加深理解和記憶。元素間、化合物間、同族元素與異族元素間,以及一些概念不同,複習時均可進行對比。對比的方法不僅加深、擴大、鞏固新舊知識,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及概括能力的過程。如物質的溶解度和溶液的百分比濃度,可以從定義、條件、範圍、計算公式等方面來對比分析,找到聯絡與區別,以便靈活運用。

(3)聯想法:複習時要善於將前後知識進行聯想,使之系統化如複習H2的性質時,可聯想到H2的製法、用途,有關的實驗現象、裝置,注意事項等。聯想法是複習化學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4)歸納法:歸納是一種重要的複習方法,它把零散的知識,複雜的內容整理成提綱或圖表。如氧化物、酸、鹼、鹽之間,通過學習就可摸索出它們相互間的轉化規律,歸納成圖表,成為全章及全書的知識概括和小結。

(5)聯絡實際法:要反覆通過例項,聯絡實際,究竟聯絡什麼和如何聯絡,逐步學會聯絡實際。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聯絡實際的重要方面,按上面所述,重視複習實驗,對生產和社會主義建設,對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和現象,要結合教學加以聯絡,使學生逐步學會聯絡。

完成作業:

化學學科的課後作業及解題過程也有其自己的規律:(1)認真審題,明確要求。首先要認真理解題意,弄清題目給出什麼條件,需要回答什麼問題,也就是明確已知和求解。(2)回憶知識點,確定解題方案。在審清題意的基礎上,回憶有關的化學概念,基本理論,計算公式等化學知識,設計一條解題途徑,制訂出解題的方案。(3)正確解題,完美答案。把解題的思路一步步表達出來,注意解題的規範性和完整性。解題結束時,要注意反覆檢查,以提高解題的正確率。(4)展開思路尋找規律。這是最後一環,也是大多生最容易忽視而至關重要的一個步驟。一道題目做完以後,要結合己做好的題目聯絡前後的思路,從中悟出帶規律性的東西來,就會事半功倍。反之就是做無數道練習題,也達不到鞏固知識、訓練技巧、提高能力的目的。

化學學習的過程是由一系列階段組成的,階段與階段之間,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學生在學習時應掌握好各階段和各層次間的協調,只有這樣才能學好化學,用好書本知識,才能更好論聯絡實際,將化學學習好,為我所用。

2016大學聯考化學複習重點:判斷金屬性或非金屬性的強弱

2013年大學聯考將於6月7日、8日舉行,大學聯考頻道編輯為廣大考生整理了大學聯考化學考試重點,幫助大家有效記憶 高中英語

判斷金屬性或非金屬性的強弱

金屬性強弱

非金屬性強弱

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鹼性強弱

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強弱

與水或酸反應,置換出H2的易難

與H2化合的易難及生成氫化物穩定性

活潑金屬能從鹽溶液中置換出不活潑金屬

活潑非金屬單質能置換出較不活潑非金屬單質

陽離子氧化性強的為不活潑金屬,氧化性弱的為活潑金屬

陰離子還原性強的為非金屬性弱,還原性弱的為非金屬性強

原電池中負極為活潑金屬,正極為不活潑金屬

將金屬氧化成高價的為非金屬性強的單質,氧化成低價的為非金屬性弱的單質

電解時,在陰極先析出的為不活潑金屬

電解時,在陽極先產生的為非金屬性弱的單質

經驗之談:高中化學四大基本學習原則

學生學習化學,是以實驗、實物直觀為基礎,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和由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是學生化學學習的規律。

化學學習原則是根據學習任務、學習規律和總結化學學習經驗,而對化學學習提出的基本法則。它是用來指導和改進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質量的。

化學學習規律原則有哪些,還有待深入研究。就目前化學教學研究情況和學生學習經驗來看,以下幾條是基本的學習原則:

1.手腦並用原則

(1)要明確化學學習是認識過程,艱苦的腦力勞動,別人是代替不了的。

(2)對教師來說,一方面要使學生能主動地學習,就要不斷地使他們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引導學生認識到從事化學研究既有巨集觀的物質及其變化的現象、事實,又有微觀粒子的組成、結構和運動變化,還要學習各種基本技能。認識到學習時動手、動眼、動口又動腦的重要。自覺地全神貫注讀、做、想練結合。並注意指導學生改進動腦又動手的方法,提高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等能力。另一方面,要從心理學、生理學和資訊理論等方面,提高對主動學習的認識。如資訊理論認為,學習是資訊通過各種感觀進入大腦,進行編碼、轉換、儲存、組合、反饋等一系列過程。就資訊輸入來說,有強有弱,當學習者高度主動自覺時,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就能主動調節感受器官,接受各種輸入資訊。如果學習不主動,資訊沒有很好輸入,後面的資訊處理就要發生很多問題。因此,要通過例子,使學生認識被動地學,只看老師做,聽老師講,而不開動腦筋想是學不好的。實驗不動手做,也掌握不了基本技能的。學習中遇到問題,通過思考解決不了時,就主動請老師、同學幫助解決,做到勤學好問。

2.系統化和結構化原則

系統化和結構化原則,就是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體系,成為他們的知識總體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不相聯絡的。因為只有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才易於轉化成為能力,便於應用和學會學習的科學方法。它是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飛躍之後,在理解的基礎上,主觀能動努力下逐步形成的。這是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加深,也是實驗中運用知識前的必要過程。因此,在教和學中,要把概念的形成與知識系統化有機聯絡起來,加強各部分化學基礎知識內部之間,以及化學與物理、數學、生物之間的邏輯聯絡。注意從巨集觀到微觀,以物質結構等理論的指導,揭露物質及其變化的內在本質。並在平時就要十分重視和做好從已知到未知,新舊聯絡的系統化工作。使所學知識成為小系統、小結構,然後逐步成為大系統、大結構,達到系統化、結構化的要求。

3.學習與發展相統一原則

學習與發展相統一原則中的發展,包括能力、個性、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愛國主義思想等多個方面。根據化學學科特點,發展能力,培養觀點問題。已有專門章節論述,這裡就不多討論。要強調的是,這個原則要求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採取各種途徑、方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有意識地,從自己實際出發,提高能力,培養觀點。例如,自學能力較差,就要加強閱讀練習,學會從閱讀方法等方面入手,爭取老師、同學的幫助逐步提高。對教師來說,學生的發展是不一樣的。因此,要對學生的能力、觀點、個性等方面作深入的調查研究,針對學生情況,發揚長處,克服缺點,因材施教。使學生不斷髮展,在更善於學習中,把學習效率與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4.及時強化原則

及時強化是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如,元素符號、分子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是化學特有的。教學實踐表明,化學用語沒有學會和記住,是造成學生學習質量不高、學習發生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及時強化,才能遷移應用。強化不是消極的重複和記憶,而是積極的為了進一步的學習與應用。它包括了知識的理解加深,使之系統化及時記住該記的內容,等等。

強化要及時,方式方法可多種多樣。以平時為主,以課內外學習自我強化為主,而這又是在教師有計劃地安排檢查下進行的。

在課內外所採用的閱讀教材、口頭和書面練習,實驗及討論等各種實踐活動都要給學生具體的幫助和檢查督促,在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上下功夫。

關於乙醇性質幾點誤區的辨析

誤區一、乙醇能與鈉反應,也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解析:乙醇分子中存在羥基,和水、酸一樣能夠與金屬鈉反應置換出氫氣。但是由於受到乙基的影響,乙醇的羥基氫原子的活潑性比水和酸的都要弱很多,所以,乙醇不能電離出氫離子,不具有酸性,也不能和氫氧化鈉反應。

誤區二、乙醇能和乙酸發生酯化反應,體現了乙醇的鹼性。

乙醇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不是中和反應,而是乙醇羥基上的氫原子與乙酸的羥基結合為水,餘下的部分結合為酯。用同位素原子示蹤法可以清晰的證明酯化反應的機理。酯化反應是醇羥基與羧基官能團之間的特徵反應,與乙酸的酸性無關,乙醇的鹼性也就無從談起,乙醇為中性物質。

誤區三、乙醇能發生消去反應,其他醇都能發生消去反應生成烯烴。

消去反應是乙醇分子在一定條件下從一個分子去掉一個小分子水,生成不飽和烯烴的反應。反應的原理是乙醇相鄰的兩個碳原子分別消去氫原子和羥基,餘下的兩個“孤單”電子在碳原子間形成共價鍵,成為烯烴。所以,發生消去反應的醇必須滿足的條件是羥基所連碳原子的鄰位碳原子上一定含有氫原子。

例如:以下醇能發生消去反應的是:

(答案:B、D能發生消去反應)

誤區四、乙醇能在催化劑存在條件下被氧化為醛,其他醇也能被氧化為醛。

乙醇的催化氧化原理為去氫氧化,即乙醇的羥基上氫原子與羥基所連碳原子上的氫原子被氧化為水,氧原子和連線碳原子上的電子形成碳氧雙鍵,碳氧雙鍵與碳原子上另一個氫原子組成醛。很顯然,醇氧化為醛的條件是,羥基所連線碳原子上一定含有兩個氫原子(伯醇)。如果羥基所連碳原子上只有一個氫原子(仲醇),則氧化後生成酮。如果羥基所連碳原子上沒有氫原子(叔醇),不能被氧化。

合成氨條件的選擇

一. 教學內容合成氨條件的選擇

二. 重點、難點

1. 使理解合成氨的原理,並能應用反應速率和平衡理論,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從而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

2. 瞭解合成氨工業生產的主要流程。

3. 向學生介紹我國解放後合成氨工業的發展情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

三. 具體內容

(一)原理

合成氨反應

分析角度

反應要求

外界條件

使氨生成得快

(從化學反應速率分析)

使氨生成得多

(從化學平衡分析)

壓強

(高壓)

(高壓)

溫度

(高溫)

(低溫)

是否要用催化劑

(使用)

(不影響)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要全面地分析問題.綜合考慮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移動的條件,再根據工業生產的特點和實際需要,才能正確地選擇合成氨工業的適宜條件。

(二)適宜條件的選擇

1. 壓強。增大壓強,有利於 的合成,但在實際生產中,壓強不可能無限制的增大,因為壓強越大,需要的動力越大,對材料的強度和裝置的製造要求也越高,勢必增大生產成本,降低綜合經濟效益。因此,受動力、材料、裝置等條件的限制,目前我國合成氨廠一般採用的壓強是 。

2. 溫度。合成氨為放熱反應,低溫有利於氨的生成。但是溫度越低,反應速率越慢,到達平衡所需要的時間越長,因而單位時間內產量低,這在工業生產中是很不經濟的。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在實際生產上,採用500℃的溫度,此時催化劑的活性最大。

3. 催化劑。由於 分子非常穩定, 與

(三)綜合分析:

的體積比,並不斷分離出 ,同時補充 和2. 增大壓強為裝置鋼板能承受的程度,一般為 ~ 。

,符合下列圖象(I)所示關係。由此推斷對圖象(II)的正確說法是( )

A. ,Y軸表示B的百分含量

C. ,Y軸表示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I II

解析:依圖(I)中,確定P,看T1、T2曲線,先拐說明先達到平衡,由此可知 ;再觀察曲線與縱座標關係,可知當T↑c%↓,則平衡向左移動,正反應為放熱反應,P↑c%↑,則平衡向右移動, , 。由圖(I)所得結論,分析圖II,可知y代表A的轉化率,還可表示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答案:A、D

[例2] 將 建立了平衡體系: 的轉化率為30%,下列圖象能正確表示氣體的物質的量濃度(m)跟時間(t)的關係的是( )

A B

C D

解析:根據題意可知如下幾點:

(1)O2轉化率為30%。

(2)開始反應器中無O3,經計算又可知 但平衡時 ,則A、B、D錯誤。

答案:C

[例3] 在容積不同的密閉容器內,分別充入同量的 和 ,並分別在t秒時測定其中 的體積百分含量,如圖。

(1)A、B、C、D、E五點中,尚未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點是 。

(2)此可逆反應的正反應是 (反應)(填“放熱”或“吸熱”)。

(3)A、C段的曲線是增函式,C、E段曲線是減函式,試從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角度說明理由: 。

解析:首先弄懂此圖的涵義,從0→C是平衡前,由於正反應是放熱反應,隨反應進行, %↑,T升高,從C→E是平衡時,T升高,平衡向←移動, %下降。

答案:

(1)A、B;

(2)放熱;

(3)C點生成 %最高,是平衡點,在A?D?DC段平衡前,C?D?DE段升高溫度, %含量減少,正向放熱,升溫平衡逆向移動。

[例4] 合成氨所用的 ,欲提高CO轉化率可採用的有:① 降低溫度;② 增加壓強;③ 使用催化劑;④ 增大CO的濃度;⑤ 增大水蒸氣的濃度;其中正確的組合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⑤

C. ①④⑤ D. 只有⑤

解析:該反應是一個氣體總體積不變的放熱反應,欲提高CO的轉化率,可設法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顯然降低溫度可以滿足這一要求,增加水蒸氣的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轉動,CO的轉化率也可以增大;但若增加CO的濃度,平衡雖然向右移動,但CO的總量增大,其轉化率反而減小,增大壓強的使用催化劑的操作只能加快反應速率,縮短達平衡的時間,而與平衡時CO的轉化率無關。

答案:B

[例5] 下列事實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A. 加入催化劑有利於合成氨的反應

B. 高壓有利於合成氨的反應

C. 500℃有利於合成氨的反應

D. 將混合氣體中的氨氣液化有利於合成氨反應

解析: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氣體體積縮小的放熱反應,加壓能使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動,升溫不利於生成氨,但能使催化劑活性大,提高反應速率;將氨液化降低氨氣濃度,平衡向生成氨氣方向移動;催化劑只能提高反應速率,縮短達到平衡的時間。

[例6] 在一定條件下,合成氨反應到達平衡狀態,此時,再進行如下操作,平衡不發生移動的是( )

A. 恆溫、恆壓時,充入NH3

B. 恆溫、恆容時,充入N2

C. 恆溫、恆壓時,充入He

D. 恆溫、恆容時,充入He

2NH3(正反應為放熱)的平衡體系中,保持溫度不變,充入氬氣,使容器體積和壓強均增大一倍,此時平衡將( )

A. 不移動

B. 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C. 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 不能確定是否移動

2. 工業上合成氨時一般採用500℃左右的溫度,其原因是( )

① 適當提高氨的合成速率, ②提高H2的轉化率,

③ 提高氨的產率, ④ 催化劑在500℃時活性最大

A. ①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④

3. 在合成氨工業中,實現下列目的變化過程中與平衡移動無關的是( )

A. 為增加NH3的日產量,不斷將NH3分離出來

B. 為增加NH3的日產量,使用催化劑

C. 為增加NH3的日產量,採用500℃左右的高溫

D. 為增加NH3的日產量而採用2×107~5×107Pa的壓強

4,高一. 在帶有活塞的密閉容器中壓入5molH2和5molN2,在某溫度下經反應生成2mol NH3,若此時容器的壓強不變,則容器體積是反應前的( )

A. 2倍 B. 1.5倍 C. 0.8倍 D. 0.5倍

5. 合成氨所需的氫氣由煤與水發生反應制得,其中一步反應為:CO H2O CO2 H2(正反應為放熱),要使CO轉化率提高,可採用下列措施中的( )

A. 增大水蒸氣的濃度 B. 增大CO的濃度

C. 降低溫度 D. 增大壓強

6. 將含1mol NH3的密閉容器a加熱,部分NH3分解,並達到平衡,此時NH3的體積分數是x%。若在該容器中加入2mol NH3後密封,加熱到相同溫度,使反應達到平衡時,設此時NH3的體積分數為y%,則x和y的正確關係是( )

A. x>y B. x<y

C. x= y D. x≥y

7. 在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x(氣) 3y(氣) 2z(氣)達到平衡時,有37.5%的y轉化為z,有25%的x轉化為z。則起始時,充入容器中的x和y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A. 1:3 B. 3:1 C. 3:2 D. 1:2

8. 在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氮與氫合成氨的反應達到了平衡,此時容器中含有0.1mol N2、0.3mol H2和0.1mol NH3,若維持原來的條件,向該容器中再同時加入0.1mol N2、0.3mol H2和0.1mol NH3,則( )

A. 正、逆反應速率同時增大,化學平衡不移動

B. 正、逆反應速率同時增大,混合氣體中NH3的體積分數增大

C. 正、逆反應速率同時增大,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 正、逆反應速率不變,化學平衡不移動

9. 下面是合成氨的簡要流程示意圖:

沿X路線回去的物質是( )

A. N2和H2 B. 催化劑 C. NH3 D. H2

10. 工業上用以合成氨的原料氣?D?D氫氣,來源之一是取自石油氣,如用丙烷在一定條件下與水反應:C3H8 H2O→CO2 H2,按此原理1mol丙烷最多可制氨氣約為( )

A. 4mol B. 10mol C. 2.7mol D. 6.6mol

二. 填空題

11. 工業上合成氨的反應為N2(氣) 3H2(氣) 2NH3(氣)反應放熱92.4kJ。

(1)使用鐵觸媒作催化劑是為了________。

(2)通常採用2×107Pa~5×107Pa的壓強,原因是________。

(3)選擇500℃左右的溫度進行反應,是由於________。

(4)將生成的氨及時從混合氣中分離出來,原因是________。

12. 在標準狀況下,將67.2L氮氣和44.8L氫氣混合,在一定條件下使之反應合成氨氣,反應達到平衡時,測得反應後的混合氣體中氨的體積分數為30%。

(1)平衡時反應混合物在標準狀況下的總體積是________。

(2)平衡時混合氣體中氮氣的體積分數是 。

13. 合成氨工業採用高壓條件進行反應;接觸法制硫酸工業採用常壓條件進行反應,其理由是________。

三. 計算題

14. 將N2和H2按一定比例混合,在相同狀況下其密度是H2的3.6倍。取0.5mol該混合氣體充入密閉容器內,使之發生反應並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已知反應達平衡後容器內壓強是相同條件下反應前壓強的0.76倍。試求:

(1)反應前混合氣體中N2和H2的體積比;

(2)達到平衡時混合氣體中氨的物質的量;

(3)平衡時N2的轉化率。

15. 在密閉容器中充入體積比為1:3的N2、H2,平衡時測得混合氣體中NH3的體積分數為20%,則此時容器內的壓強與開始時的壓強比是多少?

16. 有平均式量為8.5的氫氮混合氣體,通過合成塔後出來的混合氣體的平均式量為9.4,求H2的轉化率。

2SO3儘管也是一個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但在常壓下SO2的轉化率已較高。

三.

14.

(1) (2)

(3)

16. 19.15%

TAG標籤:計算題 巧解 化學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