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鄭愁予《錯誤》及賞析

《錯誤》是中國臺灣當代詩人鄭愁予於1954年寫作的一首現代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鄭愁予《錯誤》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鄭愁予《錯誤》及賞析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寫於 1954年

  賞析:

鄭愁予<錯誤>一詩可說是近五十年來最被人們傳唱不已,且樂於誦讀的現代詩。詩中精確地運用許多古典意象表現思婦愁緒及浪子情懷。本文將以章法學角度淺析<錯誤>。全文以瞭解鄭愁予寫作此詩的創作背景入手,再就作者選取的物材、事材作一整理,進而分析其章法結構,以期對這首詩的風格主題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詩人余光中以“浪子”稱呼鄭愁予。而<錯誤>這首作品也是作者最具浪子意識的代表作之一。雖然描寫的是“閨怨”的中國古典詩歌舊主題,但作者卻別具新意,透過浪子的角度來敘寫女子閨怨的期待及落寞,從另一方面展現體貼的關懷。詩中並運用許多古典詩歌的語彙,如江南、蓮花、東風、柳絮、春帷、向晚、馬蹄等意象,將古典與現代巧妙地鎔鑄。

古典詩詞中對鄭愁予影響最深的是古詩十九首,他認為詩中表現人生的無常,其實就是最大的流浪。何其芳和廢名(馮文炳)的詩作,在象徵手法和語言風格上,對鄭愁予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鄭愁予前期詩風婉約動人,繼承傳統詩詞的音韻感,且能將古典意象融入現代情境中,且往往帶幾分哀愁,以及漂泊的離別愁緒。這時期的著作包括夢土上、衣缽、窗外的長歌、鄭愁予詩集、鄭愁予詩選集。

作家常常因為某些生命經驗的觸發而產生作品,曾經有人問過鄭愁予,這首詩是否為詩人的經驗之作。詩人答說:

這首詩在內容上,它與某些傳統詩歌非常類似,可見詩從古代到現代,內容是沒有改變的,只有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語言方面它突破了中國方言的限制,當我們用廣東話去朗誦這首詩時,在味道上當然與用國語來念不同,但卻有一種美感。至於為什麼會寫這首詩?有人以為這是詩人流浪生活的一些體驗,這也是對的,這並不是紀錄一個時間的事情,而是把片片段段的生活經驗整理起來,最後寫成了這些作品。我說過自己因為逃避敵人,走過許多地方,看見許多不同的情景,如等待中的婦人,我母親就是很好的例子,那時候我父親在前線作戰,她便跟我相依為命,成了這首詩最根本的因素。

所以在賞析〈錯誤〉時,瞭解其篇旨與內容結構的關係就更加重要。

(一)篇旨安置於篇末:

文章主旨出現在篇末可以一筆收束全文,也可深化主題,達畫龍點睛之效。這首作品在詩題已揭示主旨“錯誤”,在詩序又引出線索“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詩末點出“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以“反襯”技巧來表達反常合道的啟發性。可見本詩一直圍繞著“錯誤”這個主題作取材佈局,思想脈絡也一脈相通。

(二)篇旨顯中有隱:

陳師滿銘曾雲:

作者處理詞章主旨,有時雖把表層部分明顯作表達,卻將它深一層或真正部分隱藏起來,如果要掌握這種顯中有隱的主旨,便得下一番審辨的功夫。

初看<錯誤>一詩,表面上是在敘寫女子因期待落空而造成美麗的錯誤。但如果仔細探究全詩,詩中是以一個過客(我)的觀點,來觀察思婦(你)的心情變化。而思婦的心情之所以會產生劇烈的變化而造成美麗的錯誤,主要是由於女子思念歸人之深,也可以說女子堅貞地期待良人歸來,所以造成龐大的寂寞及失落。所謂“希望愈大,失望愈深”。所以作者表層是在寫女子發現自己期待落空所造成美麗的錯誤,但其實深層的主旨是表達女子無比的堅貞和無盡的寂寞。這點與傳統閨怨詩的主題是暗合的。

  (一)事材:

  1.浪子流浪-過

“浪子意識”一直是貫穿鄭愁予作品的主題。如他的詩作中“孤飛的雁是愛情的隕星”<黃昏的來客> “別離的日子刻成標高,我的離愁已聳出雲表了。”<雪線> 。而浪子予人的形象是落拓不羈,充滿漂泊之感。過客或許會為某些人事物停留,但通常是短暫的停留,甚至是“過而不留”。在本詩中作者明白點出“我打江南走過”“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所以詩中的“我”是抱著沒有歸宿心態的浪子。他的狀態是匆匆而“過”。

  2.思婦等待-歸

“閨怨”題材是到處可見的,如臺灣的民謠〈望春風〉:“聽見外面有人來/開門加看覓/月娘笑阮憨大呆/被風騙不知”。就是在描寫痴心女子期待落空的失望。

<錯誤>詩中的女子(你)處於漫長等待的狀態。鄭愁予的另一首詩<情婦>可與之作一對照。“我想,寂寥與等待,對婦人是好的/所以,我去,總穿一襲藍衫子/我要她感覺,那是季節,或/候鳥的來臨/因為我不是常回家的那種人。”這是傳統女子堅貞而寂寞的形象,這種思婦的形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亦多常見,如溫庭筠的〈望江南〉

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詩中的女子“獨倚望江樓”,一個人獨自面對時空的寂寥,不斷地盼望“良人的歸來”。思念到最深的境界是“腸斷白蘋洲”。

又如李白的<菩薩蠻?閒情>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透過文字將女子的閨怨之愁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呈現,最末以“鳥歸人不歸”將全詩的愁緒逼到最高點。

在閨怨詩中常見作者安排“歸”、及“不歸”的脈絡。在<錯誤>一詩中,“歸”(思婦的盼望)是本詩的一條從線,與另一條主線“過”(浪子的不羈)形成主從錯綜的結構,也形成一種對比的美麗及反常合道的美感。

  (二)物材:

  1.思婦

思婦是中國“閨怨詩”的主要形象。如王昌齡<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以春日陌頭的楊柳青青反襯少婦無人陪伴的悲愁,點出功名富貴的虛幻,只有兩人能相守才是最真實的存在。

又如李白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以夜深來暗示“幽獨”之苦,以人伴月暗示無人相伴之孤單。

TAG標籤:賞析 鄭愁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