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孤獨不是寂寞心智修煉散文

編者按:給自己描繪一條清幽之路,追求清敬和美。因為在尊重孤獨的修煉中實現生命的昇華與創造,以及逆轉與超越,進而實現人生價值和生命的意義。

孤獨不是寂寞心智修煉散文

孤獨是生命美學的一部分,因為孤獨的美,而讓生命變得完整。

孤獨不是寂寞。這樣的詞語有點咬文嚼字,但或許只有今年這樣年景才會去思考。引發思考的緣由是,今年有一個廣播節目《蔣勳細說紅樓》很火熱,進而瞭解到蔣勳還有一專題是《孤獨六講》,以及近日看了網友分享的30分鐘視訊“復旦陳果老師《孤獨論》”。他們並沒有用一貫解釋詞語的老套路,而是詮釋了孤獨的一種狀態。他們都給孤獨賦予了不可忽視的生命價值。

學會孤獨

思想者,往往是孤獨者。因為只有在孤獨的時候,人才會反觀自己的內心,並和自己進行對話;才會和自己真實相處,獨處的時候也是最真實的.自己。人們在煩躁的社會環境和喧囂的人群中容易喬裝打扮自己,而這一刻很難有真實的一面。求真、求善、是美的源頭,假與惡的呈現我們看到的是醜。

孤獨時,才會慎思自己的認識和對外部的看法。思維才會冷靜下來,而思維的過熱,並無法看清事物的本質。很多偉大的作品和成就,往往是一個人安靜的時候完成的。但凡有成就者,都經歷甚至特意給自己準備了孤獨時刻。

孤獨是選擇

孤獨是一種圓融和羽化,讓自己變得完整和真實,而寂寞是一種交際缺失。孤獨的人因為內心的圓潤更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他們要去交往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是他們選擇了一種生命呈現是狀態,思想的孤獨並非與世隔絕,而是給自己的思想和靈魂留下一塊清靜之地。學會孤獨一項修煉和人生進化的空間。

恆河邊的冥想者,還有比爾.波特《空谷幽蘭》中的隱士,近日熱片《梵高》,他們非無趣而都有豐盈的內心,他們選擇孤獨而非被迫接受寂寞。很多人都有經歷孤獨時刻,比如閱讀、散步、旅行、寫作等。你會發現在這些時刻,你很容易與自己對話,其實這時候更容易湧現的是靈魂中真實的自己。

過熱的迷失

人的能量是稀缺資源,過熱的言行和交際,會耗掉很多精力,從而迷失自己。特別是再五光十色、斑斕多彩的環境裡,更易讓人迷失心智。老子《道德經》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很多人在追逐外界物象的過程中,看似繁華絢麗,卻沒有自己。它沒有獨處的時刻,缺乏溫潤而沒有靈魂的光澤,看到的只是不停奔跑的軀體。有的人一直停不下來,不停的奔跑、不停的言說、不停的交際圈的切換、以及一顆永不滿足的慾望之心…。所呈現的並不是內心的強大和五光十色的生活,而是焦慮的迷茫。一直處於高音調虐待的噪音狀態。

尊重孤獨

當你有靜處和孤獨的時刻,應該感到這是一次機會。因為你可以褪去面具和虛偽,思考一些平日不曾觸及的思維空間,反思自己的人生和新的創造力的進化時刻。

進而擴充套件自己的認知。在頹敗沉淪之時,也是審視自己的機會。如同音樂的高低起伏,往往震撼你的不是高階音調,而是高音之後的回落,更讓你感受到音樂之美。

孤獨時刻,並非等待時間靜靜而無情的流逝,而是給孤獨一個美麗的描繪,讓孤獨時刻變得有趣。這很重要,當孤獨時給自己一個“孤獨規劃藍圖”,給新的創造力開啟一道縫隙,讓陽光溫暖自己的內心。尊重孤獨、完成孤獨,孤獨是對生命的圓滿;讓生命變得完整。

孤獨非遠離

朝中做官也可隱、市井為民亦可隱。人是社會動物,不可脫離社會關係,古往聖賢都生活在會中,並非做一個孤僻的人。所以孤獨並非不食人間煙火,並非去掉七情六慾,人是首先是動物,再是“人之為我方為人”,這個“為”是“成為”,即“發現自己、做自己、成為自己”。

作者|張朝歡

公眾號:歡言美學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