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5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5篇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1

生活處處都有感動,也許那感動與世長存,也許那感動只是一瞬間,或者那感動是平凡的小事。感動帶給人們一次次心靈的深觸。《感動中國》帶給我們一次感動的饕餮盛宴。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感觸最深的是陶豔波母親。她那一抹感動深深觸及了每一個人的心靈……

陶豔波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母親,她本應當和丈夫兒子幸福安康的度過下半生,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她的兒子被查出先天性的失聰,這給還沉浸在幸福中的陶豔波一次沉重的打擊。可是,她沒有放棄自我的兒子,她堅信,她的兒子必須能開創輝煌。於是,她每一天跟兒子一齊上學,成了兒子一生的同桌。國小,國中,高中,乃至大學……陶豔波辭掉了工作,就這麼,好像回到了那個時代。陶豔波每一天做隨堂筆記,遇到聽不懂,不理解的題便追著教師,一向追到了辦公室,請求教師給她再次講解一遍。晚上,陶豔波便細心地翻開筆記,給兒子講題,有時甚至要講好幾次才能讓兒子聽懂。三十多歲的她,鬢髮已經泛白,皺紋悄然爬上了她的臉頰。因為過度的操勞,導致陶豔波的秀髮變得脆弱,最終一塊塊的脫落,使得陶豔波不得不戴上假髮。身體也未老先衰。此刻,兒子在她的堅持之下,不負眾望,考上了一所好大學。

陶豔波,她只是一個母親,卻有如此強大的毅力,也是因為愛子心切。為了自我的兒子,她哪怕放棄一切,放棄了容顏,健康。就手把青春埋葬在那裡,可是陶豔波認為是值得的。她不問前方是否如履薄冰,是否將她百般摧殘,她所顧慮的,所期望的,就是兒子將來的幸福與健康。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

我們的母親也許沒有這麼讓人感動,我們自我也許也不會那麼命運多舛。可是請不要忘記,感動不需要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也許是生活中積累的一點點小事開始,那一抹感動,雖然清淡,但在紙上一點點積累起來,也是濃厚的。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2

2月17日晚上,我與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的直播,讓我認識到了許多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瞭解到了許多感動人心的故事。我想真誠地對他們說一句:“感謝有你!"

這次的感動中國人物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有防疫期間帶病堅守的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有改變山區女童命運辦免費女子高中的張桂梅校長,有戰功赫赫的志願軍英雄王海等等,他們每個人既平凡又偉大,在普通的崗位上默默付出,創造出影響深遠的社會價值,他們是多麼偉大!

在這群人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對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婦——萬佐成和熊庚香。他們都已年過六旬,在江西省腫瘤醫院附近經營一間早餐店。從2003年初,夫婦倆買了10多套廚具和煤球爐,建立起一間共享“抗癌廚房”。他們的初心是讓來自各地的患者家屬可以在這兒為自己的家人做飯,讓患病的人能吃到家裡的味道,心中多些安慰。從每次0。5元到每次1元,夫婦只勉強維持著日常開支,初心卻從未改變。他們這裡像個家,夫婦倆常開導幫助病人,給予他們鼓勵與安慰。

“微弱的燈火,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灶,氤氳出親情的味道。在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溫暖和芬芳,看慣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對呀,看似只是個提供爐火的簡單舉動,卻不知溫暖了多少人,而萬佐成和熊庚香也是最平凡的人,卻能給予這麼多人力量。這讓我明白了雖然每個人都很平凡,但愛心不分貧窮富貴,一個小小的舉動都足以溫暖他人,照亮他人,每個人都能在平凡中創造偉大的社會價值。所以在以後的生活中我也要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多給予他人安慰與鼓勵,始終牢記善行天下。

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我們才更瞭解什麼叫做奉獻,什麼才算付出,這樣的人讓我們感激不已,所以讓我們在心中銘記他們,在生活中以他們為榜樣,大聲地為他們說一句“感謝有你!”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3

高高挺立的風牆,從不畏懼前面的萬仞驚濤,以勇往直前的氣魄,百折不撓的意志,執著地出沒于波峰浪谷間。因為堅守著信念,才能拼搏前行。

在《感動中國》20xx中,每個人都藏在心中一份力量——堅守信念,永不言棄。浙江嘉興人朱麗華,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自學成為當地唯一的盲人中醫師,為百餘位殘疾人提供工作崗位,並堅持做慈善,幫助貧困學生。在黑暗中,靠自己的雙手,推拿出燦爛的人生,因為內心堅守正直,為人生撐起了一片天。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對信仰的堅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對骨氣的堅守。

屈原正道直行,一部《離騷》萬古流芳;司馬遷剛正不阿,一部《史記》成為絕唱;朱自清寧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是啊,多少仁人志士堅守自己的脊樑,為華夏民族撐起了明亮的藍天。而我們也要學會堅守,讓生命的航船駛向遠方閃爍的燈塔。

讓所有中國人值得驕傲並且學習的是中國女排,在一次次失敗中奮起直追,沒有洩氣,沒有放棄,正如“女排精神”中所說的那樣頑強拼搏,並不言敗。他們有過挫折,有過失敗,但是他們沒有放棄,在賽場下默默奮鬥,潛心追夢,完成他們的使命,他們是中國人的模範和驕傲,是國家的英雄,也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動見證。

因為有了失敗,讓他們更加努力,奮起直追;因為有了困苦,讓他們勇往直前,拼搏不息。他們從不驕傲,而是默默的堅守自己的信念與使命,努力追求他們的夢想。

作為學生的我們,有過失敗,也有過沮喪,但只要我們不忘初心,堅守本色,也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至少不會後悔,自己努力過,追求過。

人生本就是一場向前的旅行,誰又會一生完美無缺,一帆風順,沒有逆境,怎能磨練出堅強的意志。一切要靠自己努力,堅強的經歷風雨,用成功的汗水驗證青春無悔。

無論是“朱麗華”還是“中國女排”,從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堅持自己的事業,永不言棄的精神,他們是時代的楷模。

漫漫人生路,多少風雨交加,崎嶇坎坷的日子與你我相伴,沒有人會一帆風順。面對生命中突如其來的風雨,我們應學會堅守,磨練自己,用堅韌不拔的精神,潛心追夢。

英雄之心常懷博大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4

今晚,我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這次頒獎典禮中,有為了中華民族付出了一切的科學家于敏;有為了山區孩子的前途而放棄優越條件去艱苦的地方教學的朱敏才、孫儷那夫婦;有堅持做好事30年的炎黃張紀清;有跟聽力障礙的兒子>同桌16年的母親;也有為了新疆的和平不畏犧牲的警察木拉提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而又讓我最感動的是警察木拉提和炎黃張紀清。

木拉提是一民警察,這是一個光榮的職業,同時也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職業,木拉提跟他的同事們每天有任務,每天都不分晝夜地工作。因為他們在新疆,眾所周知,新疆是恐*分子的根據地,所以有很多恐*分子以及各種各樣的壞人,每年都有許多無辜百姓受到傷害,但因為木拉提以及他的隊伍,使得老百姓能在這裡安居樂業,雖然木拉提他們很可能在某次任務中殉職,但他們依然不畏犧牲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木拉提的許多戰友都因為執行危險任務而犧牲離開了我們,但木拉提依然為了和平與恐*分子勇敢戰鬥著。

還有一位也令我非常感動的人物--炎黃,炎黃的真名叫張紀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為孤兒院,學校,災區捐贈了許多資金,每次捐款都以炎黃的化名填匯款單。他原本有三百平米的房子,可他為了捐款,賣了房子,住在70平米的屋子裡,默默地堅持做好事。因為他每次捐款都用化名炎黃,人們找了他三十年,直到20xx年因為他在銀行匯捐款時摔倒被送去醫院,人們看到他撒落地上的匯款單才知道他就是默默做了三十年善事的炎黃。三十年來,他一共捐了幾十萬元。當主持人問他每次捐款時都怎麼想,他卻說:“捐款只是一個小事,很多人在捐,只是我捐的時間長了一點而已”.他讓我倍受感動的地方是他做了三十年的好事卻從不留名,其實他的真名是張紀清,正如主持人給予他的頒獎詞:是一個善良的背影,匯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國人熟悉的`兩個字,掩蓋半生的祕密,你是紅塵中的隱者,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願,清貧的生活,高貴的心靈。炎黃不是一個名字,是一脈香火,你為我們點燃。

看完頒獎典禮,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們都是如此平凡的人,卻又那麼偉大,他們值得我們敬佩,我們都應該學習他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社會貢獻出應有的一份力量!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5

有這樣一個人,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為了核潛艇而奉獻一生,它的名字叫彭士祿。

彭士祿的童年可謂是艱難坎坷,在他三歲的時候,母親就因為革命而被敵人殺害,一年後自己的父親也被殺害了。他的父親原本是地主家庭的男孩兒,卻和自己的親人們一起革命,一起對抗那些剝削勞動人民權利,自由的人。父親的死使彭士祿成為了孤兒,同時也成為了一位四歲的逃犯。

父親去世後彭士祿跟著自己的奶奶東躲西藏,曾被27個家庭撫養過,而這些撫養過彭士祿的媽媽們也因為他,而被敵人一個個地殘忍殺害。直到15歲,彭士祿才被周恩來找到,結束了11年躲躲藏藏的生活。

十幾年後,彭士祿去蘇聯留學學習機械專業,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許多領域的技術都非常落後,中國急需要一批優秀的科技人員研製核潛艇,彭士祿聽到這個訊息後,立馬將專業改為原子能核動力,為祖國奉獻力量。他回國後便消失了,因為研製核潛艇是國家最高的機密,所以研究人員在此期間不能與外界聯絡。彭士祿和同事們沒有任何的研究基礎,只有兩張模糊不清的國外圖紙和一個從美國商店買來的一艘核潛艇模型。關於所有潛艇的書籍都是英文版,所有的研究人員都不懂英語,彭士祿便組織同事們學習英語,每天凌晨五點便可以看到研究人員在背英語單詞。經過兩年的學習,他和同事們基本瞭解了核電站級潛艇的原理,便開始了十三年的研究。

彭士祿回憶說當時的條件確實很艱苦,吃的只有饅頭和野菜,住的地方到處都是蟲子,如果哪天不被咬幾個大包都覺得不正常了。

經過彭士祿和同事們的不懈努力,1974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成功參加了海上訓練。

彭士祿為了研究核潛艇隱姓埋名十三年,他為祖國做出了何等的貢獻?我們也要像他一樣做一個對祖國,對人民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