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林徽因傳讀後感10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林徽因傳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林徽因傳讀後感10篇
林徽因傳讀後感1

人生在世,人事之外,每個人內心深處總會迷戀一些物件或情事,也許是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首曲、一簾夢……

時光微涼,那一場遠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風吹拂,早已洗去鉛華,清絕明淨。以為歷經人生匆匆聚散,嘗過塵世種種煙火,便就應承擔歲月帶給我們的滄桑。可似水流年分明安然無恙,山石草木依舊毫髮無傷。

林徽因,生於一百一十年前杭州城蓮花盛放的夏季,一個溫柔聰慧的女子。她出生於官宦世家,其祖父考中進士,歷官浙江金華、孝豐等地;其祖母典雅高貴,是一位端莊賢淑的美麗女子;其父林長民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擅詩文、工書法。林徽因身上沿襲了他們儒雅優秀的血統,所以一生擁有斐然才情與絕代容貌。也許這一切只是偶然不是必然,但她註定會成為那個風雲時代的傾城才女。一座原本就韻味天然的城,被秋月春風的情懷滋養,又被詩酒年華的故事填滿。這座詩意含蓄的城,因為她的到來從此更加風姿萬種。

一個女子,究竟要以何種姿態行走於世間,才能夠做到不被人忘記一個男子愛一個女子,愛的是她青春的朝氣,是她美麗的容顏,是她獨有的聰慧。多少人會愛上歲月留在她臉上的印記愛上她那顆被生活宰割得累累傷痕的心林徽因似乎做到了,徐志摩為她徜徉在康橋,深情地等待一場舊夢能夠歸來;樑思成與她攜手走過千山萬水,為完成使命而相約白頭;金嶽霖為她終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我不得不承認,林徽因是一個能夠令春風失色,令百花換顏的女子,彷彿只有她能夠在滔滔不盡的塵世裡淡定自若,能夠令徐志摩為她寫下最美麗的詩篇,令樑思成和金嶽霖兩位才華橫溢的男子相安無事地甘於為她守護一生。都說人如其人、其性、其心,讀她的文字,永遠都沒有疼痛之感,永遠都是那般清新完美。一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好似她如蓮的一生,純淨、柔美、優雅。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

細雨點灑在花前……

世間許多女子都有過這份安靜素然的優雅,也曾令人心動,讓人有一種不敢輕觸的完美。只是不知從何時開始,她們慢慢地學會了揮霍光陰,浸泡在紅塵的染缸裡,誰還能做到純粹如一都說只有百味皆嘗,方不負這僅有的一次人生。我們就應把所有繁複的過程,都當做是簡單迴歸,把一切凡塵的榮辱,當作是雲煙過眼。

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詩人,是一名馳名中外的女建築學家,也是清華大學建築系的一級教授……雖身患肺部重疾,卻仍以弱小身軀帶病設計國徽,並最終以佈局嚴謹,構圖莊重而中選。1951年,她為了挽救瀕於停業的景泰藍傳統工藝,抱病與志同道合者深入工廠做調查研究,並設計了一批具有民族風格的新穎圖案,為“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蘇聯文化代表團”奉獻上景泰藍禮品,深受與會人員歡迎。次年,她和丈夫樑思成等人為我國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工作勞心勞力,嘔心瀝血。經與助手一齊認真推敲,反覆研究,最終完成了須彌座的圖案設計……以上種種成就,無不讓我們眾平凡女子心生嫉妒,望塵莫及!

又是一年春草綠,院內蒼柳添新枝。世事紛繁,人生無常,人與人有緣相聚卻又匆匆離散。最後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齊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別過。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雲打溼諾言。山和水能夠兩兩相忘,日與月能夠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如果能夠,請讓我預支一段如蓮的時光,哪怕將來某一天要加倍償還。

這個雨季在何時停歇,我無從知曉。這個故事在哪裡結束,我亦無法預知。但我明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傳讀後感2

有你是最好的時光。走進林徽因,讀她的生命之旅,靈魂獨唱:在美麗背後觸控一絲溫潤,在聰慧之中品味一縷幽思,陪著你我走過一個又一個四月天。

時至今日,才讀完這本本該早就拜讀的書。從前,對於林徽因的傳奇,只是有所耳聞,而今自己通過閱讀她的傳記,才對她有了更全面的認識。這位出生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奇女子,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與眾不同。雖為妾之女,然而卻是林家的長女,無疑出生就成了整個大家族的掌上明珠。飽讀詩書的林老太爺(光緒己年進士)親自為其取名“徽音”,出自《詩經?大雅?思齊》,後來改為“徽因”純粹是因為發表詩作與別人同名。林徽因的父親曾留學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歸國後一心報效祖國,卻不得志。而在家中,唯一能夠懂父親的人也只有林徽因了。所以,在幼年時候,她在父親的眼中已不再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而是可以傾訴衷腸的知己。在她十六歲時,跟隨父親歐洲留學。

這一年裡,她遊歷了倫敦,巴黎,日內瓦,羅馬,法蘭克福和柏林等地,心中萌生了對建築的熱愛之情,並且初遇此生對她念念不忘的大才子——徐志摩,兩人之間,產生了曖昧的情愫。然而徐志摩是有婦之夫,他的求婚遭遇林父的反對——必須離婚才能再娶。而當徐志摩為愛“拋妻棄子”後,事情又發生了變化。樑家與林家早有婚約,而梁啟超也已把林徽因當作兒媳來看。在那個年代,梁啟超的思想是非常超前的,他贊成自由戀愛,並沒有即刻讓他們成親,建議他們先去賓大完成學業,相處之後再行成婚。而成婚之後,又為兩位新人安排好了歐洲的蜜月旅行,一切安排緊密周到。也正是因為這本自傳,也讓我們看到了在閉關鎖國的清代還有這樣一位主張創新,思想前衛的學者和官員。對梁啟超的認識,可能大多數人都只是停留在歷史教科書的“維新變法”運動,而對於他的為人,他的教育方式以及對那個社會的貢獻,我們都是知之甚少。

留學歸國後的一對新人,受聘於東北大學建築系,並開始了為之奮鬥一生的建築事業。本以為從此過上了幸福舒適的生活,無需輾轉奔波,然而生於動亂年代的人兒,哪會有所謂的現世安穩?被肺病纏身的林徽因,身體每況日下,最後不得不去香山靜養。而在靜養期間,她也不會閒著自己,時常作詩,先後也發表好些詩作和小說。天生一顆文人心,怎得偷閒棄文去?病好後的林徽因加入中國營造學社,進一步為中國建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就是這樣一位奇女子。既可以當得了風姿綽約,才學兼備的“太太客廳”的女主人,也能做得了不怕風吹日晒,攀巖走壁的野外勘察建築家。最讓我欽佩的是,在李莊那樣艱苦的環境下,她始終堅持著,為了家人,為了國家,更是為了心中那一直從未放棄的建築夢想。儘管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讀後感.被肺病折磨得不成人樣的她,眼神裡依舊流露出對文學,對建築的熱愛。她白天可以和學生熱烈地探討學術問題,和老友暢快淋漓地談天說地,而在漆黑的夜裡獨自忍受病痛的折磨。她的熱誠和堅韌,是常人不能及的。她短暫一生的每分每秒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熱烈地追逐自己的建築夢,懷著赤子之心堅持創作。她渾身充滿著魅力,讓無數人為之著迷。有為她放棄婚姻的徐志摩,最後也是因為去聽一場她的講座而英年早逝;也有為她終身不娶的金嶽霖,一代哲學家,甘願一生寄人屋簷下,只為更好地呵護她。而她最後選擇了樑思成,也是理性與睿智的體現。她和他有著共同的建築夢,儘管他少了幾分文人的浪漫,但是他是愛她的,開明的愛,包容的愛。他們一起留學,一起學習建築,一起為中國的古建築貢獻自己的力量。她和他,成了中國最偉大的建築學家,他們設計過樑啟超的墓碑,設計過東北大學校徽,也設計過新中國國徽,而他們唯一為自己設計的卻僅僅只有戰亂時在昆明的一幢房子。最後,他為她設計了唯一的專屬作品——她的墓碑!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即使佳人不在,但時光裡卻依舊有她的倩影。

林徽因傳讀後感3

貌若天仙的才女林徽因與詩人徐志摩,哲學家金嶽霖,建築學家樑思成三人之間的情感故事,早已傳為千古佳話。但當我讀了作家林杉先生寫的《林徽因傳》後,上述的那些印記都已顯得微不足道,即而代之的林徽因則是一位氣質超俗,風姿迷人,思維敏捷,洞察銳利,治學嚴謹,艱苦探索,傲骨博學的大家的鮮活風範。

作家林杉先生以清麗如詩的文字,運用巧妙的散文手法,詳細的記錄詩人,建築學家,一代才女林徽因浪漫而坎坷心靈歷程。開篇從風姿綽約的少女——林徽因與風流倜儻的詩人——徐志摩相識康橋寫起,止於著名哲學家金嶽霖和另一個哲人聯手共同為其題寫的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間。”同時,也從側面勾勒出一幅巨大的近代史上、享負盛名的文化、藝術界的精英們一路艱辛、治學的坎坷動人的畫面。

首先是從林徽因的情感世界談起吧:我認為理智與明智的林徽因與充滿幻想、浪漫的徐志摩,註定是摯友、詩友的關係;而她與樑思成則必是志同道合的一對。從書中的記述,我非常的欣賞樑思成的幽默。比如,林徽因與樑思成在圖書館內約會讀書,徐志摩有時會湊趣過來聊天,而樑思成便在門上貼張紙條,大書Lovers、Want、to、be、left、alone。(情人不願干擾)又比如,樑思成在學生時代,做個仿製古董銅鏡,讓研究東方美術史的老師鑑定,最後被騙的外國籍老師不得笑說:“Hey!mischievousimp!”(淘氣包)而金嶽霖對待林徽因的情感更接近柏拉圖的那句名言:“理性是靈魂的最高貴的因素。”

然後,在談談林徽因的才學。林徽因是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要設計者,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而她還是挽救頻臨滅絕景泰藍的第一人;她是詩人,她的詩就像徐志摩評價的:“徽因的詩,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與心靈的契合,又能讓人讀出人生的況味。”她的小說,比如《窘》、《九十九度》等以辛辣的手法尖銳的揭露、抨擊黑暗的舊社會;她寫的話劇《梅真同她們》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年輕人由於所處的地位、追求的思想迥異而導致的悲劇。讀了她的這些文學作品,會令人無限回味深省的。此外,她還是第一個畢業於美國大學的美學專業的中國人。

其次,就是她那嚴謹、執著的治學態度。林徽因患有肺結核病,可她卻以頑強的意志,堅強的毅力,帶病治學、考察、調研。由其是在艱苦的抗戰八年間,雖然深受疾病的纏繞,但仍能與樑思成(疾病纏身)共同的棲息在惡劣的環境裡,記錄、編寫一部部建築專業的論著。當他們的美國好友,邀請他們離開這苦難的環境時,他們卻婉言拒絕,仍留守國土繼續治學的精神,真是令當今知識分子借鑑與學習的榜樣!

最後,再談談林徽因在建築方面成就給我留下的深刻回味。從他們夫婦早年遊歷歐洲,再到回國後考察大半個中國古建築止,那種鍥而不捨、竭盡餘力保護古物的精神,實在令後人敬佩感動!同時,我也能全方位、透徹的瞭解到建築對東西方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繪畫、雕刻等帶來的深遠意義。從而也感知了異域的文化及鄉土風情,給東西方建築代來深刻影響。就像書中介紹的英國的聖保羅大家教堂,海德公園的水晶宮,愛因斯坦天文臺,到法國的盧浮宮,楓丹白露,古羅馬角鬥場等等歐洲典型的建築,你會不自主的陶醉於建築藝術的魅力中!你又能從側面瞭解道,人物與建築相互之間的歷史關係,從而懂得建築是藝術的靈魂,是人類心靈的契約。同時又通過建築知道了如:拿破崙,拉斐爾,門德爾鬆,大衛、米開朗琪羅、達。芬奇等世界名人軼事,簡直又像閱讀世界人物史。

《林徽因傳》這部傳記小說是集欣賞價值、珍藏價值、參考價值為一體的書籍;當你掀開它品讀時,你會如痴如醉隨著文字海洋,遨遊在世界的文化藝術殿堂裡;同時也能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古今中外,東西方學者那艱辛、嚴謹、執著、探索的治學態度與崇高精神,是多麼令後人欽佩與學習的!

林徽因傳讀後感4

最後看完了這本書,心裡不明白是何許的感覺,只明白美美的,帶有詩一般的韻味,就像林徽因,總是給人以清潔、完美的感覺…

只看林徽因的詩,我們明白她是溫柔的,出身於官宦世家的她就應是身居豪宅,不問世事的大家閨秀,然而進一步瞭解她之後,我們會發現,她雖然有著詩意的人生,她卻不喜歡一個人的獨處,煮一壺香茗,約3、5個好友,一齊夜下話談,談人生談理想談事業談詩詞歌賦或許才投她意,但是對事業極度熱忱的她卻很少有這樣的時間,只有在香山養病的那4年,才能夠這麼愜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轉,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愛的建築事業中去,喜歡一個人,沒有什麼原因,只是因為喜歡,就像她喜歡古建築一樣,沒有其他的原因,無關風月,只是喜歡,故以她的才華,完全能夠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有一番作為,創造一番輝煌!

每個人都是過客,緣起緣滅都是前世今生早就註定的,今生我們擦肩而過,來世或許就會有那一次回眸。不需要刻意的去記住誰,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記誰,前世的債今世會來償還,今世未了的情來世能夠再續。但是誰又能明白,到底有沒有那奈何橋,前世今生,我們在乎的那個人,來世是否還能夠記得或者會忘記!

林徽因在16歲的時候遇到了24歲的徐志摩,她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遇到了風華正茂的他,在劍橋之上,兩個生來就帶著詩意的他們怎樣可能不擦出火花,這或許早就註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時候她都不會讓自己尷尬,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軟弱,所以當她發現自己擺脫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的陰影的時候,她斷然的選取了離開,沒有告別,就像徐志摩的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徐志摩明白林徽因的離開是為了什麼,因為他懂她…之後徐絕情的與張幼儀離了婚,本以為這樣林徽因就能夠理解孑然一身的他,與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明白林徽因是驕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樣,在浪漫的感情與安穩的生活面前,她最終選取了樑思成給的安穩的、真實的生活,即使心裡深愛著那浪漫,也只能是藏於心底,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慢慢回味…

也許只有林徽因才有這樣的魅力,才能讓多情的徐志摩掛念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一生,金嶽霖守護一生。即使之後徐志摩愛上了陸小曼,他心裡也永遠有著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惱極了,因為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明白怎樣辦才好”林徽因沮喪的說,樑思成第二天告訴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取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幸福。”他用實際行動寵愛了她一生;金嶽霖,我不明白從何說起,終身未娶,只為愛她,他永遠都是她的鄰里好友,他會隨著她的居所的變更而變更,一生守護,無怨無悔。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三個女人,還有凌叔華,雖然最愛的只有林徽因和陸小曼;樑思成縱然是寵愛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幾年之後,他還是娶了自己的學生林洙;只有金嶽霖是鍾情的,終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後,還記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憶度過餘生。感情的事我們總是說不清楚,沒有誰對誰錯,我們只是羨慕林徽因傳奇的一生,感動金嶽霖的痴情。

林徽因是美麗的,是智慧的,縱然是病魔纏身,仍然寫了很多詩詞併為中國的建築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還參與了國徽的設計,瞭解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總會讓我們感慨萬千,深思千萬。她的生命只有51年,對於此刻人來說,這個時間並不長,但是對林徽因來講,51年剛剛好,不長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裡做了自己該做的,奉獻了自己該奉獻的,沒有大起大落,亦沒有大喜大悲,給我們留下了完美,留下了溫暖…

或許真的是有緣分這一說,她寫了人間四月天亦在人間四月悄然離去…

林徽因傳讀後感5

長長的路上,我正走向一處綿延的山谷。長長的路上,我正追尋一處綻放的美麗。

——題記

靜靜地坐在圖書館內那靠窗的位置,慵懶地翻著古樸泛黃的書。明澈的天沒有一片白雲,空明清新,彷彿墜落在春之漩渦裡,為這美好設定了靚麗風景。

指尖輕輕觸碰頁尾,淡軟的陽光隨意傾斜的在地上成為那形狀不一的光斑,鐫刻了那薔薇裡的青春。遠處山坡上滿樹的綠葉與陽光完美的融合,彷彿空氣中隱隱有暗流湧動。

那在空氣中飄蕩而輕盈的香味牽起我的手,來到了那漫延的山坡。

輕輕坐在綠葉鋪成的山坡上,望著那滿天的綠意覆蓋了陽光,映下細碎的泛著綠瑩的光束,在時光的罅隙裡迎著風跑。長長的睫毛上飄落著片片雪白,點綴了整個世界。

我心驚

原本晴朗的天空剎那被一片雪白所遮掩,紛紛揚揚,如初春的蒲公英帶著遙遠的夢想飛向遠方。我慢慢站起身,想追尋那抹白的源處。我撲向天空,拼盡全力想抓住它的身影。我轉身,才發現滿山的小樹開的都是這種花,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桐花。

第二天我又來到這個山谷。隨行的還有一本林徽因的傳記。

此時此刻,所有的花苞都應時開放,比昨天還要壯美。澄淨的天空彷彿下了一場花瓣雨,如夢如幻。一些花瓣落到了書上,與那林徽因的姣容融合了一起,美輪美奐。我輕輕翻開那本傳記,走進了林徽因的一生傳奇。

1904年.那個綠樹濃陰的六月,那個古老悠長的杭州小巷,她來到了這個陌生的世界。微薰的氣息在枯燥的空氣中蠢蠢欲動。這天,林長民的長女(林徽因)呱呱落地。歲月流逝之快,轉身她就變成了妙齡少女,遠渡重洋學習,冥冥中遇到了她一生中重要的人——徐志摩。在花開的四月,他成了她的初戀。可她是林徽因啊,一個在任何都充滿理性的女人,在愛情這等終身大事前還是要再三慎重的。最終,她果斷地嫁給樑思成,從未後悔過。她並沒有因此與徐志摩絕交,而是成為很好的知己,這是一個大度且重情義的女子。其實俯瞰歷史長河,可以發現林徽因這一生被愛慕的人實在太多。她讓徐志摩回憶了一生,讓樑思成愛了一生,讓金嶽霖記掛了一生,讓天下男人仰慕了一生……

林徽因是一位建築學家,在她眼裡,任何一個平凡的建築都隱藏著一個個建築師的心,那是對建築熱愛的一顆心啊!仔細讀著她的傳記,她還是一位詩人、一位文學家。在她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中我最喜歡最後一段:“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其實,林徽因本人就是人間的四月天,那千山萬原的春來,那一樹一樹的花開。信步在林徽因傳奇的一生中,我被她的氣質所吸引,流戀……

她,如同那桐花,都是流落這人間的精靈。她身上那不輸於男兒的熱血,比男兒還要剛烈的心,足以使她在艱苦歲月裡安然度過。

我又望向天空,再次心驚。

漫山遍野的桐花,如一條萬里雪帶,漂洋過海,直指蒼穹。似乎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應邀前來,赴一場人生盛宴。透明如醇蜜的陽光傾瀉而下,斑斑點點,映在天地間。在茫茫世間,我彷彿看到了徽因也來了。快樂掩去她眼角的悲傷,她的笑容如同這桐花。

時間飛逝,繁華落盡。難道生命在綻放後只剩下凋零?不,我不信,林徽因這朵桐花將永遠開在歷史天空,燦爛如陽。

文落如花,人淡如菊,世間女子,唯她獨好。

林徽因——我的女神。

林徽因傳讀後感6

生命裡有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多少的愁苦和傷感。華燈初上,時光流轉,他與她的曾經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那些無處安放的曾經,破碎的讓人心疼,他推開了所有的人,把她放在心上。他想應該守候,繼續這麼守候著。

有人曾說“如果一百個人來問我完美女子的標準,那麼我一百次都會回答說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經是個傳奇,是隻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著如許煙波歲月,隔著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書頁中的一個剪影。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為她寫下那樣的美的詩,可是最後她還是沒有選擇他。可是,比起徐志摩那樣激烈的愛,金嶽霖的脈脈深情更令人動情。

若不是情到深處難自禁,又怎會百轉柔腸冷如霜。愛有很多種方式和理由,這裡無意責怪誰,可是金嶽霖的故事聽起來更加撼天泣地。真正的愛情不是利己,而應該是利她的,他為了她終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無人可取代她。對他來說,春風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是否女人,永遠不必多問,她永遠天真,為他所愛的人。

把人生看做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創作,便不會頻頻回首,你會不會忽然地出現,在舊時光的風景裡,成為珍藏一生的美麗。也許會看到別的風景,可是回頭看,仍然覺得還是她。即使多年後,當他已是八十歲高齡,年少時的旖旎歲月已經過去近半個世紀。可當有人拿來一張他從未見過的林徽因的照片來請他辨別拍照的時間地點的時候,他仍還會凝視良久嘴角漸漸往下彎,像是要哭的樣子,喉頭微微動著,像有千言萬語哽在那裡。最後還是一言未發,緊緊捏著照片,生怕影中人飛走似的。對他來說,花開了,他就畫花。花謝了,他就畫自己。你來了,他當然畫你。你走了,他就畫一畫回憶。。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四月的早天,八月的憂愁。她在他心中,始終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彷彿一本書,慢慢翻到最後一頁。

若無緣,六道之間三千大千世界,百萬菩提眾生,為何與我笑顏獨展,唯獨於汝相見?若有緣,待到燈花百結之後,三尺之雪,一夜發白,至此無語,卻只有灰燼,沒有復燃。他從來沒對她說過要愛她一輩子,也沒說過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無言地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著這一切。愛她卻不捨得讓她痛苦選擇,因此只得這樣沉默。因為,能夠說出來,大約都不是真的。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忘不了新愁與舊愁。他會想起你年少時候的容顏,在他心中,你永遠都是十七歲的那個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會想到嘴邊不自覺地輕輕地微笑起來,嘆息地說,她啊……之後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萬語的,可是已經不必說了,那樣的林徽因,在那樣的他的心中,便是獨一無二的萬古人間四月天了。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金嶽霖為林徽因終身未娶,長期比鄰而居,而他去世後,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處公墓,像生前一樣做近鄰。

"終於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雲打溼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林徽因這樣寫道

他如此深刻地愛著她,終身不娶似乎有了更確切的理由:縱使有再出色的女子,與她相比,也黯然失色,新娘若不是她,娶妻何用?金嶽霖去世後,骨灰也安放於八寶山革命公墓,與林徽因墓僅僅一箭之遙。終於明白,世間有這樣一種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一生走過許多地方,一輩子只陪在一個人身邊。你在的時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時候,一切是你。終究一別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樣。一直到許多許多年後的今天,許多許多年後的我,才明白許多許多年前的你,為什麼有那麼許多許多的沉默、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原諒匆匆的時光,記住生命,記住愛,記住溫暖。

林徽因傳讀後感7

生命裡有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多少的愁苦和傷感。華燈初上,時光流轉,他與她的以前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那些無處安放的以前,破碎的讓人心疼,他推開了所有的人,唯一把她放在心上。他想就應守候,繼續這麼守候著。

有人曾說“如果一百個人來問我完美女子的標準,那麼我一百次都會回答說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經是個傳奇,是隻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著如許煙波歲月,隔著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書頁中的一個剪影。所有人都明白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為她寫下那樣的美的詩,但是最後她還是沒有選取他。但是,比起徐志摩那樣激烈的愛,金嶽霖的脈脈深情更令人動情。

若不是情到深處難自禁,又怎會百轉柔腸冷如霜。愛有很多種方式和理由,那裡無意責怪誰,但是金嶽霖的故事聽起來更加撼天泣地。真正的感情不是利己,而就應是利她的,他為了她終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無人可代替她。對他來說,春風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是否女人,永遠不必多問,她最好永遠天真,為他所愛的人。

把人生看做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創作,便不會頻頻回首,你會不會忽然地出現,在舊時光的風景裡,成為珍藏一生的美麗。也許會看到別的風景,但是回頭看,仍然覺得還是她最好。即使多年後,當他已是八十歲高齡,年少時的旖旎歲月已經過去近半個世紀。可當有人拿來一張他從未見過的林徽因的照片來請他辨別拍照的時間地點的時候,他仍還會凝視良久嘴角漸漸往下彎,像是要哭的樣貌,喉頭微微動著,像有千言萬語哽在那裡。最後還是一言未發,緊緊捏著照片,生怕影中人飛走似的。對他來說,花開了,他就畫花。花謝了,他就畫自己。你來了,他當然畫你。你走了,他就畫一畫回憶。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四月的早天,八月的憂愁。她在他心中,始終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彷彿一本書,慢慢翻到最後一頁。

若無緣,六道之間三千大千世界,百萬菩提眾生,為何與我笑顏獨展,唯獨於汝相見?若有緣,待到燈花百結之後,三尺之雪,一夜發白,至此無語,卻只有灰燼,沒有復燃。他從來沒對她說過要愛她一輩子,也沒說過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無言地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著這一切。愛她卻不捨得讓她痛苦選取,因此只得這樣沉默。因為,能夠說出來,大約都不是真的。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忘不了新愁與舊愁。他會想起你年少時候的容顏,在他心中,你永遠都是十七歲的那個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會想到嘴邊不自覺地輕輕地微笑起來,嘆息地說,她啊……之後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萬語的,但是已經不必說了,那樣的林徽因,在那樣的他的心中,便是獨一無二的萬古人間四月天了。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金嶽霖為林徽因終身未娶,長期比鄰而居,而他去世後,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處公墓,像生前一樣做近鄰。

"最後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齊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雲打溼諾言。山和水能夠兩兩相忘,日與月能夠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林徽因這樣寫道他如此深刻地愛著她,終身不娶似乎有了更確切的理由:縱使有再出色的女子,與她相比,也黯然失色,新娘若不是她,娶妻何用?金嶽霖去世後,骨灰也安放於八寶山革命公墓,與林徽因墓僅僅一箭之遙。最後明白,世間有這樣一種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一生走過許多地方,一輩子只陪在一個人身邊。你在的時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時候,一切是你。終究一別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樣。一向到許多許多年後的這天,許多許多年後的我,才明白許多許多年前的你,為什麼有那麼許多許多的沉默、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期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原諒匆匆的時光,記住生命,記住愛,記住溫暖。

林徽因傳讀後感8

終於看完了這本書,心裡不知道是何許的感覺,只知道美美的,帶有詩一般的韻味,就像林徽因,總是給人以清潔、美好的感覺…

只看林徽因的詩,我們知道她是溫柔的,出身於官宦世家的她應該是身居豪宅,不問世事的大家閨秀,然而進一步瞭解她之後,我們會發現,她雖然有著詩意的人生,她卻不喜歡一個人的獨處,煮一壺香茗,約3、5個好友,一起夜下話談,談人生談理想談事業談詩詞歌賦或許才投她意,但是對事業極度熱忱的她卻很少有這樣的時間。

只有在香山養病的那4年,才可以這麼愜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轉,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愛的建築事業中去,喜歡一個人,沒有什麼原因,只是因為喜歡,就像她喜歡古建築一樣,沒有其他的原因,無關風月,只是喜歡,故以她的才華,完全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有一番作為,創造一番輝煌!

每個人都是過客,緣起緣滅都是前世今生早就註定的,今生我們擦肩而過,來世或許就會有那一次回眸。不需要刻意的去記住誰,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記誰,前世的債今世會來償還,今世未了的情來世可以再續。但是誰又能知道,到底有沒有那奈何橋,前世今生,我們在乎的那個人,來世是否還可以記得或者會忘記!

林徽因在16歲的時候遇到了24歲的徐志摩,她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遇到了風華正茂的他,在劍橋之上,兩個生來就帶著詩意的他們怎麼可能不擦出火花,這或許早就註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時候她都不會讓自己尷尬,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軟弱,所以當她發現自己擺脫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的陰影的時候,她斷然的選擇了離開,沒有告別,就像徐志摩的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徐志摩知道林徽因的離開是為了什麼,因為他懂她…後來徐絕情的與張幼儀離了婚,本以為這樣林徽因就可以接受孑然一身的他,與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知道林徽因是驕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樣,在浪漫的愛情與安穩的生活面前,她最終選擇了樑思成給的安穩的、真實的生活,即使心裡深愛著那浪漫,也只能是藏於心底,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慢慢回味…

也許只有林徽因才有這樣的魅力,才能讓多情的徐志摩掛念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一生,金嶽霖守護一生。即使後來徐志摩愛上了陸小曼,他心裡也永遠有著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惱極了,因為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林徽因沮喪的說,樑思成第二天告訴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幸福。”他用實際行動寵愛了她一生;

金嶽霖,我不知道從何說起,終身未娶,只為愛她,他永遠都是她的鄰里好友,他會隨著她的居所的變更而變更,一生守護,無怨無悔。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三個女人,還有凌叔華,雖然最愛的只有林徽因和陸小曼;樑思成縱然是寵愛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幾年之後,他還是娶了自己的學生林洙;只有金嶽霖是鍾情的,終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後,還記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憶度過餘生。感情的事我們總是說不清楚,沒有誰對誰錯,我們只是羨慕林徽因傳奇的一生,感動金嶽霖的痴情。

林徽因是美麗的,是智慧的,縱然是病魔纏身,仍然寫了很多詩詞併為中國的建築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還參與了國徽的設計,瞭解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總會讓我們感慨萬千,深思千萬。她的生命只有51年,對於現在人來說,這個時間並不長,但是對林徽因來講,51年剛剛好,不長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裡做了自己該做的,奉獻了自己該奉獻的,沒有大起大落,亦沒有大喜大悲,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溫暖…

或許真的是有緣分這一說,她寫了人間四月天亦在人間四月悄然離去…

林徽因傳讀後感9

林徽因,白蓮一樣的女子,純淨而美好。不僅在詩詞文學上大顯身手,更在建築學領域舞弄風騷,卓有成就。而正是這個渾身充滿詩意與才氣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形色色的男子仰慕了一生。她是人間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面風。她是蒼穹中一顆低調的星星,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勇氣

林徽因與徐志摩相遇在那個煙雨迷離的倫敦,兩顆彼此寂寞的心慢慢靠攏,擦出了愛的火花。可是林徽因的斷然決絕,只能讓徐志摩在康橋上輕輕嘆息:“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因為林徽因沒有勇氣去愛,怕面對世間的流言蜚語,所以只好愛的平靜,愛的淡然,留下徐志摩獨自舔傷口。

勇氣,這個詞語,大概是我們所有人都必須擁有的。我們需要在面對抉擇時那份果斷的勇氣,我們需要在面對困難挫折時那份堅毅的勇氣,我們需要在受傷後告訴自己明天會更好的那份樂觀的勇氣。勇氣,這個看似沉重的詞語,我們必須把它裝進行囊,悄悄帶走,讓它隨我們人生漂泊旅行,讓我們擁有一種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定心態。

堅守

樑思成對林徽因的愛,每個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可是我想不明白,為什麼在林徽因死後要另娶她人?難道是他們之間的愛輸給了生老病死,時間以及慾望?難道是為了給他們的孩子找個媽媽嗎?舊人已不在,新歡勝舊顏。曾經的誓言,曾經執手相老的諾言,曾經暖人心窩的甜言蜜語,難道都只是隨口說說,並無真意嗎?正如張愛玲所說:誓言的誓和諾言的諾都是有口無心的。既然愛了,就要堅守,為什麼要隨著一個人的離去,而將那份愛掩藏?為什麼要讓自己忘記曾經的美好?難道怕回憶時,只能在腦海中尋那令人朝思暮想的臉孔嗎?

其實,我想缺的就是一種堅守吧。我認為對自己愛的人都要好好守護,既然說出口,就一定要做到,行動才是最好的證明。要實現的目標,就一定要付出一切努力,義無反顧地去堅守,實現。要實現的諾言就該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莫讓自己成為一個空口說瞎話的人。人生路漫漫,堅守自己喜歡的。不要讓浮雲遮望眼,也不要在醉紙金迷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的心,一定要堅守自己最初的那份純真,回望此生時,還記得自己曾甜甜笑過。

默默

其實,我真的很佩服,很欣賞金嶽霖。這樣的一個才子就在林徽因身邊默默守護了一生,不求回報,不求迴應。只要望著心愛的她,他就早已滿足。他會為林徽因噓寒問暖,給予她無微不至的照顧,他與林徽因性情相投,談詩談人生說哲理,這不是絕配嗎?但他不忍心破壞林徽因幸福美好煙火般的生活,甘願默默做個局外人,為她的開心而幸福。他的無私和痴愛真的很讓我感動,甚至連林徽因和樑思成的孩子都叫他金爸爸。因為愛她,所以連她身邊的所有人都一併愛了。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默默的奉獻的人,不求回報,甘願付出。真的很高興,鳴謝生命有你們參與。

記得高中有一同學說過:“人生就像是坐公交車,一路上搖搖晃晃,有人上車,有人下車。會有人陪你看沿途風景,但不知誰會陪你坐到終點站。所以用真心善待你身邊的每個人吧。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能夠相遇,真的是一種緣分。好好珍惜參與過你生命裡的所有人,也好好愛自己,愛別人,好好生活。

林徽因傳讀後感10

她叫林徽因,是許多人夢中的白蓮,徐志摩為她徜徉在康橋,深情的等待一場舊夢可以歸來;樑思成與她攜手走過千山萬水,為完成使命而相約白頭;金嶽霖為她終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世人因為愛情的纏綿悱惻而記住了這個浪漫迤邐的女子,卻也因這無端的浪漫遐想而忽略了她治學嚴謹,艱苦探索,傲骨博學的大家風範。再一次重溫她的一生,似乎她教會我更多的是女人的一生應這樣走過。

童年的林徽因是我羨慕的,隨父母遷居至一座老宅,在這個詩意含蓄的古城中,小徽因第一次在姑母的引導下接觸到文學的奇妙,從此以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古典文學的詩情畫意、錦詞麗句加深了她的文學修養,為她將來成為一代才女種下美好的前因,後來隨父遷移北京、上海、天津以及霧都倫敦的人土風俗,異國風情增加了她的人生閱歷,再次譜寫的詩詞歌賦除了辭藻的淡雅嫻靜更多了些人情冷暖,就像徐志摩評價的:“徽因的詩,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與心靈的契合,又能讓人讀出人生的況味。”

回首自己兒時,不禁憾然一驚,似乎躲在家中一隅偶得嫻靜是我少有的與心對話的時光,總是安慰自己,哪個少年不莽撞,為賦新詞強說愁才顯得假惺惺,卻忘卻了心靈感受的溫床是生活,即使漫無目的遊逛你也能感受到路邊青草的芬芳。

所以,生活的豐富不豐富不在於生活經歷的多少,而在於你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是否敏銳,在於能否多方面體味所見、所聽、所遇的種種不同情景,能否體會到人在生活中互相的關係和牽連,生活的必然與偶然之中所起的戲劇性的變化。當然,更得有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及思想,信仰及哲學。所以勿要感嘆自己的胸中無詞,心中無語,以心聆聽,用手觸控生活,生活才會回贈你真正的意義。

花季的林徽因是我欣賞的,在那個對愛情充滿各種幻想的季節,能夠如此堅定自己的愛情信仰,維護愛情尊嚴。初始,我以為這是需要一個很成熟的愛情觀才能駕馭花季年齡的衝動,但後來我明白是因為她在任何時候都深知自己所要是怎樣的生活,每當走至人生岔路口,她可以很清楚分辨出自己要走的路,或轉彎,或前行,都那樣從容不迫。一直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個內心堅定的女子,不為任何,只為對得起陪自己流逝的時光,回首過往能做到滿心的坦然。爸爸曾經對我和姐姐說過,有你們是我的幸福,如果能夠看到你們能尊重周圍的人和事,且依然從容堅定便是我莫大的幸福。小時候不理解,漸漸長大卻瞭解了那是一個做父親的殷切希望,希望我們能被這個社會接納,卻也不迷失了自己。

現在,這份堅定我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隨遇而安——也許生活中的你會遇到種種的不安,但卻可以駕馭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心情,你可以貪戀岸上的煙火璀璨,卻不會讓自己逆水行舟,倘若不慎弱水,也會用最美的姿態自我救贖。

婚後的林徽因是我敬佩的,二十四歲的林徽因和樑思成在溫哥華姐姐家結婚。婚前,樑思成問過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一次,以後都不會問,為什麼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準備好聽我了嗎?”這是一個多麼有韻味又特別的女人。婚後他們按照梁啟超的安排,赴歐洲參觀古建築,我一直以為這才是適合林徽因的人生道路,她將滿身的書卷清香融合在建築事業中,讓我們領略到建築對東西方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繪畫、雕刻等帶來的深遠意義。那些年,林徽因一直肺部不好,但他卻從未因此而耽擱她熱愛的事業,修養期間還和樑思成去考察大量的古建築,並多次發表《建築雜錄》等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獻資料。

林徽因事業的最成功點莫過於參與設計國徽與挽救景泰藍傳統工藝,如果不是領略她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付出的努力,我真的不會相信一個寫下人間四月天的柔弱女子會擁有這等至高無上的榮耀,這個好強的女子,為了心愛的事業可以廢寢忘食,極度消耗體力,以她的性格,即便預支將來的年光,亦在所不惜。

TAG標籤:讀後感 林徽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