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大班數學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數學教案集合15篇

大班數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比較,分辨燈籠的特徵,學習將燈籠與試題配對,理解加法算式的實際意義。

2、在圖片與試題配對遊戲中,體驗加法試題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燈籠、算式題。

活動過程:

一、看燈籠說不同

1、國慶節的裝飾

提問:前幾天我們去了易買得超市,去找國慶節的喜慶裝飾,看看我們都找到了什麼?

小結:紅色是我們中國喜慶的顏色,紅紅的燈籠、紅紅的辣椒、紅紅的綢帶和紅紅的楓葉,讓我們的節日更熱鬧、更喜慶,在節日裡掛上紅色的東西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俗。

2、出示4串燈籠,觀察燈籠的不同特徵。

師:國慶節的時候,老師也掛上了一些燈籠。

提問:老師這裡有許多燈籠,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這裡的燈籠有的大小不一樣,有的花紋不一樣,有的形狀不一樣,真好看。

二、看燈籠找算式

1、根據燈籠的特徵,理解加法算式的符號

出示加法算式:

提問1、這些是什麼?這些加法算式都認得嗎?我們一起念一念。

提問2、這些試題上有什麼?

2、根據燈籠的特徵,理解加法算式的意義

師:今天我們用加法試題和燈籠做遊戲。

提問:這裡的四串燈籠,你最喜歡哪一串?請你為你喜歡的這串燈籠找一道算式題朋友,並告訴我們為什麼?

三、看圖片找算式

要求:看清圖片,為它找一道算式題,說出你的理由。

1、幼兒操作

2、幼兒交流

(1)先念題目,再說圖片上的事情。

(2)集體驗證:看看,圖片和加法試題都找對了嗎?有什麼問題?

(3)找試題

小結:原來同一個圖片可以用不同的試題表示,同一試題可以說不一樣的事情,看你說的是哪件事情。

四、活動延伸

這裡的試題有的表示扇子,有的表示燈籠,還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東西,比如說媽媽先買了3個蘋果,爸爸又買來了在2個蘋果,一共買來了5個蘋果……

大班數學教案2

【背景與主題

一年級的孩子們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永續性差;孩子們都有爭強好勝的天性,喜歡錶達自己的意願,卻不善於傾聽別人的想法;孩子們多數以自我為中心,不善於與同學溝通和合作。這些問題往往影響課堂的學習效果。課改給我們打開了一個嶄新的局面——有趣的情境能促“學”,那麼如何把握情境的特點,又怎樣科學的運用情境呢?如何組織一年級的孩子進行有效的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呢?課堂上如何關注孩子的情感?我從“分類(二)”這一課得到了一點啟發。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課改教材中的一節活動課,在這一課之前,學生已通過〈整理房間〉這一活動體驗了分類的含義和方法,這一節課重點在於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感知分類的多樣性,不同的標準,分類的結果也不相同。

【案例描述】

課的開始,課件演示《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詼諧、有趣的片段,並配上這部片子的主題曲。孩子們被這父子倆逗得哈哈大笑,呀呀大叫,興奮異常,都在情不自禁地跟著哼起這首歌。

課件剛演示完小頭爸爸與大頭兒子去挑帽子作禮物,幾乎全班的孩子已把小手舉得高高的。帽子的型別只有兩種,顏色也只有三種,對於他們來說這個分類很簡單(在幼兒園已學過簡單的分類),學生很快按照顏色、形狀、個數分了三種。

師說:同樣的帽子,你們卻分出了三種不同的結果,真了不起……

這時一個怯怯的聲音說:“還有。”

舉手的是朱於悅,這個孩子平時較內向,很少舉手,我馬上讓她說。

她說:“把布做的放一起,毛的放一起”。觀察的多仔細啊,學生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我及時給予表揚,教室裡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畫面一轉,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買完帽子回到家,媽媽買來好多的水果,叫大頭兒子趕快洗一洗,分一分。

師說:老師把這些水果的圖片帶來了,你們會不會分?請每個小組的小組長把水果領回去,小組內先說一說都有些什麼,再小組討論怎樣分,按什麼標準分的。

小組的同學討論非常熱烈、認真,不時有孩子說:“老師,我們小組已分出三種了。”“老師,你快過來,我們已分出五種了……”我穿梭於小組之間,傾聽他們的意見,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

小組彙報的時間到了,蝴蝶組第一個彙報,一個同學擺,一個同學說:“我們按顏色分把紅的放一起、綠的放一起、黃的放一起,按形狀分把圓的放一起,不是圓的放一起,按個數分把一個的放一起、把兩個的放一起、把三個的放一起、把很多的放一起,按大小分把大的放一起、小的放一起,按吃法分把要剝皮的放一起、不用剝皮的放一起。”

其他組有沒有補充?

“還有還有”不少小組都紛紛舉起了手。

草莓組說:“還可以分成地上和樹上的。”

蘋果組說:“還可以看他的皮,分成帶刺和不帶刺的。”

“還有”,候家駿已迫不及待地邊說邊從凳子上站了起來。

他是一個聰明機靈的小傢伙,思維特別活躍,但表達能力不是很強,說話也有點結結巴巴的。我想他一定有特別的想法,雖然他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站了起來,但我還是示意讓他說。

他說:“我也是按顏色分的”,我一聽,就不由分說地打斷他的回答,說:“好,說過的就不重複了”,並讓他坐下。看我已不讓他繼續說下去,他的臉上寫滿了茫然和失望,但也無奈地坐下了。

我繼續了下一環節。但當我讓孩子們把人物進行分類時,我卻注意到其他孩子都在熱烈的交流著,只有這個平時最活躍的侯家駿坐在一邊不說話。

難道我沒讓他說完,他就生氣了?有其他原因嗎?

我走了過去,摸了摸他的頭,還未等我開口,他卻急在我之前,滿臉不高興地對我說:“老師,我還有要說的,你卻不讓我說”。

師說:“我不是讓你說了嗎?可你在重複別人的分法,沒有創意”。

他說:“不是的,我是按冷暖色分的,跟他們分的不一樣,把紅的、橙的、黃的、紫的放一起,這幾種色屬於暖色,把綠的放一起,它屬於冷色調”。

我的心咯噔地往下沉,笑容凝固在我的臉上,這麼富有創意的想法卻讓我的武斷給扼殺了,我感到非常地慚愧和內疚,我該如何補救我的失誤?跟全班同學說,我剛才打斷侯家駿的話是錯的,其實他還有更有創意的方法,大家想聽嗎?然後讓侯家駿把他的分法說給大家聽。我如何在孩子們面前下這個臺?況且這還是一節公開課,聽課的老師又會如何看待我?安慰他幾句?就讓它過去?我能這樣做嗎?“課改”就是“改”在一切的教學活動要“以生巍【”,教學過程要特別重視孩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樣做,也許以後他都不會喜歡數學了。我這樣做還是一個教師嗎?

我應該選擇前者。

於是,我不動聲色繼續讓孩子們把圖片上的人物進行分類。由於前面的小組合作學習組織得好,學生對分類的多樣性掌握得很好,再加上有趣的情境,學生的思維特別活躍,學生分了好多好多種,就連我備課時認為學生不一定能把人物按是否是一家人進行分類,結果好多學生都能把“大頭兒子”一家放一起,其餘人放一起,達到了我的設計意圖。

等孩子們基本上發表完意見,我毅然地向全班同學表達了我的遺憾……,我注意到發言後的侯家駿,帶著他那兩個可愛的小酒窩歡欣的坐下了。

【反思與問題】

1、記得一位中國的數學家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祕難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對剛剛入學的一年級的國小生而言,學習帶有濃厚的情感色彩,對於熟悉的情境,他們的知覺活動便能較自覺、順利的開展,因此給學生創設一個接近生活的情境,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體驗生活中數學是無處不在的,而且學生在觀察思考中,思維得到發展。這節課我創設了以《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故事這一情境貫穿整節課,學生熟悉的人物,精美的動畫,讓孩子始終處於一種興奮的狀態,充分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孩子們所熟悉的《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詼諧的故事,把孩子很快進入到情景中,使學生的視覺、聽覺、記憶、情感同時參與教學活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本節課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給孩子們充分的活動時間,是較符合課改精神的。但如何組織一年級的孩子進行合作學習?我認為我在“分水果”這一環節處理得比較好,我要求孩子先說一說有些什麼,然後再說分類的標準,最後動手分。這樣孩子們討論的目的很明確,而不是為討論而討論,以至陷入討論的誤區。

孩子真的是我所尊稱的學習的主人嗎?——這是這節課後值得我深思的問題。雖然我學了很多的“課改”理念,也在課堂上放開讓孩子探索、研究、提問……,可在我的腦子裡,我真敢放開嗎?我為了完成自己既定的教學任務,竟粗魯地打斷了孩子的發言。放開了怎麼收?如何滿足孩子的表達慾望又能不浪費時間呢?如何培養孩子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

大班數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夠細緻觀察並發現排序的規律。

2、能夠自創、合作創設另種或兩種以上的規律。

活動準備:

1、各色圖形卡片若干(幼兒操作用),16張長條白色卡紙(上面畫有曲直不同的線)展示板一張。

2、音樂(軍民大生產)、課件

3、五彩塑料夾若干、硬紙卡圓形4塊、地墊若干

活動流程

一、初步感知有規律排序(激趣)

1、自身感知:

(1)敲小鼓(XX)孩子拍手轉圈、跺腳進入→“剛才小手小腳是怎麼做遊戲的”?發現規律→小結:原來這是按規律延續的舞蹈動作。

(2)“小手小腳能跳舞,胳膊有沒有這個本領呢?我們來試試看”(嘗試)“根據孩子的表現(。.。.。.動作。.)寶寶能不能排成一排有規律的把這兩個動作做出來呢→(展現)”真厲害!老師獎勵你“(拍手:拍手、大拇指、雙拍手、大拇指。.。.。.)

(3)“你看,小手、小腳、胳膊都能有規律地來遊戲,我們可不可以學小貓和小狗的叫聲來進行有規律地聲音排序呢”先和同伴商量一下怎麼排?現在小貓和小狗一邊叫一邊做回小凳子。(喵。.汪汪。.。喵。.。汪汪。喵。.。)

小結:剛才小朋友做的遊戲,都是一組一組有規律延續下去的,這就是有規律的排序。

2、拓展感知:

“現在老師請你做小小偵查員,四下偵查一下活動室裡有沒有按規律排序的東西?我給你1分鐘的時間,可以邊走邊找,但是要注意輕聲慢步不要影響到別人。(找→坐回→敘述→認同)有規律排序的物體真的在我們活動室有好多啊!

現在你再回憶一下,在家裡、在路上、在廣場和公園裡有沒有按規律排序的地方?(想象、回憶→課件:生活中有規律排序的場景)

小結:有規律排序的物品真是無處不在啊,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麗、更方便!

二、操作感知有規律排序,引導幼兒探索發現不同的排序方法。

“剛才小朋友做了小偵查員和小小觀察員,我不知道你的建築能力怎麼樣”?文盛家園又新蓋了一棟50號樓,就在我們幼兒園的樓後邊,物業管理處把設計小花園的任務給了我們班的小朋友,今天我們先設計圖紙,設計好了送給他驗收,你有信心完成嗎”?

“好,現在我們先進行一個小任務,用各種顏色的“石頭”設計花園的圍牆,圍牆必須是按規律排序的,爭取設計的和別人不一樣,有創造力的人才是最好的建築師”(設計→師觀察發現→展示點評,突出:按形狀不同排列、按物體量的差異的特定規律排列、按不同形狀物體數量遞增規律排列等排序特徵)

教師小結:原來同一種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規律進行很多不同的排法。

三、驗證操作:合作感知多種規律排序的有趣方法。

1、“有了漂亮的花園圍牆,我們進行下一個“大工程”鋪兩條長長的路,鋪的路不僅要美觀而且要通往花園的各個地方。(1)、現在請自己找8個好朋友一組(2)1分鐘商量好設計方案(3)到材料處領好“大理石地面磚”開始鋪路。

2、巡視發現有意識引導→評價(孩子敘述地面磚的排列規律)

結束活動:“工程設計完成我們來慶祝一下吧:敲小鼓隨節奏做拍手跺腳各種動作,現在,我用相機吧咱們的設計圖拍下來,給物業管理處送過去,他們肯定會很滿意。同時我也要把設計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發過去,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寶寶有多厲害!走吧!

大班數學教案4

活動名稱:

文具小超市

活動目標:

1,複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會用算式列題。

2,通過討論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級國小生必備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後才會用到的。

3,能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用幼兒和老師共同收集的文具佈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兒每人一份錢。(錢的數目從5~10)、每組一個塑料框計算用的紙和筆。

有關“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超市買文具

1,教師:“再過不久,我們小朋友即將讀國小一年級,上學時需要文具,今天,請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買你們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從塑料框那那一份錢,請你用手中的錢去買文具,要求買的文具的總價格就是你手中的錢的數字。

3,幼兒根據各自不同的數字購買文具,並用算式列出所購買的文具式題。

4,請個別幼兒說說:我買了……文具,算題是……。

二,討論:哪些文具是一年級所必須準備的?

1,每組小朋友把買來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級國小生必須準備的。

2,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並能做出適當調整。

鼓勵幼兒把重複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並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認為是必須的的文具。

3,集體討論

請個別小組展示所購買的文具。

(1),請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級國小生必須準備的?說說你們的理由?

(2),幼兒邊說老師邊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3),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文具是一年級國小生必須準備的?

(4),師生共同總結。

4,被排除的這些文具,在我們今後的學習中還是會用到,除了這些,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文具嗎?

大班數學教案5

設計意圖:

本學期,大班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數的分合和10以內數的加減了,針對孩子們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邏輯思維幾乎沒有的情況,我將數學的學習融入故事、圖片、遊戲等活動中,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孩子們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學得輕鬆自如,教學目標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由此設計了這堂數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複習5的分合,在掌握5的分合的基礎上,學習5的加減、

2、進一步理解加減的實際意義,會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加減問題、能根據分合式說出加減法算式、

3、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算式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背景圖一幅,活動動物卡片(小兔子5只),5的加減算式2+3=53+2=55-2=35-3=2,5的分合式、幼兒書寫用具

物質準備:

幼兒已有5的分合知識、

活動過程:

一、複習5的分合。

1、出示5的分合式,請幼兒認讀。

2、遊戲:碰球(複習5的分合)師:嘿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幼兒:嘿嘿嘿,你的1球碰4球,1和4合起來是5。(依次說完5的分合)

二、新授5的加減。

A:

1、出示背景圖,老師邊操作邊講解:草地上先跳來了2只小兔子,又跳來了3只小兔子,現在,草地上一共有幾隻小兔子?

2、指定幼兒回答。

3、啟發幼兒說出用什麼方法算出來的?

4、請幼兒口頭說出算式。

5、老師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兒齊聲讀算式。(2+3=5)6、提問:如果草地上先跳來3只兔子,後跳來2只兔子,應該怎樣說出算式?

7、請一名幼兒說出相關的算式(3+2=5)8、比較兩道加法算式的異同。

9、拓展練習:8+9=17

B:

1、老師再次出示背景圖,操作並講解:草地上的5只小兔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現在草地上有幾隻兔子?

2、指定幼兒回答並說出用什麼方法算出來的?

3、請幼兒口頭說出算式。

4、老師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兒齊聲讀算式。(5-2=3)

5、提問:如果先跳走了3只兔子,還剩下幾隻兔子?

6、請幼兒交流、討論並回答。(5-3=2)7、比較兩道減法算式的異同。

C:

遊戲:你問我答師:小朋友,我問你,23=?生:老師,告訴你2+3=5依次說完所有的算式。遊戲熟悉後,可以讓孩子們互相提問回答,鞏固加減法計算、

D:

搶答:看誰最快?

老師準備一些口頭的加減法應用題,師讀生搶答,比一比,誰最快?例如:河裡游來了3只鴨子,又游來了2只鴨子,一共有幾隻鴨子?(答得多又對的為勝,可以得到老師的獎勵教師總結:表揚積極回答問題的小朋友,鼓勵相對不積極的幼兒,再次帶領幼兒鞏固知識、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把今天學到的加減法與自己爸爸媽媽或者好朋友一起分享。

活動反思:

該活動教師能依據《綱要》的精神,創設數學情境,提供直觀形象可操作的材料,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引發幼兒觀察、思考、探索、操作,有效地訓練了幼兒的多向思維,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大班數學教案6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長度守恆,對量的守恆感興趣。

2、在嘗試與比較中鼓勵幼兒積極思考,發展逆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

3、培養幼兒小心驗證的科學品質。

(二)經驗準備:會使用自然測量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演示,它們一樣長嗎?(初步感知長度的守恆)

①出示2條長度相等的毛線,這兩條線一樣長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根據幼兒講述進行演示、比較)

②將其中一條線擺放成S形,現在這兩條線一樣長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根據幼兒講述進行演示、比較),引導幼兒初步瞭解長度的守恆。

③出示例圖,這兩條線一樣長嗎 (排除箭頭干擾) ? 你是怎麼知道的?如幼兒意見出現分歧,藉助測量工具(火柴或小棍)來驗證。(培養幼兒驗證的習慣) 原來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並不準確,我們還是要認真仔細地比較、檢查一下。

2、幼兒操作,進一步感知長度的守恆(工具:毛線火柴)

①教師講解要求:任選一張圖,比較圖中2條線的長度是否相同。(可藉助工具進行測量,引導幼兒根據線條不同,選擇合適的工具)

②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③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的測量過程。

3、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的測量過程。

A B C D

④小結,幫助幼兒理解長度守恆。

4、拼搭火柴(毛線),鞏固長度守恆

①講解要求:利用相同數量的火柴棍(相同長度的毛線),拼搭出不同線形。

②幼兒自由拼搭,利用雙面膠將火柴(毛線)粘在白紙。

③幼兒自由交流。

5、延伸活動:利用不同材料,組合拼搭出長度相等的不同線形(如毛線的曲線和火柴的折線)

大班數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經驗感知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嘗試運用不同策略進行10元以內人民幣之間的兌換。

3、能自主結伴三至四人開展小銀行遊戲。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6、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重點難點

運用已有經驗感知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並嘗試運用不同策略進行10元以內人民幣之間的兌換。

活動準備

個人操作材料人民幣替代玩具,同色數卡5兩張、2五張、1十張同組幼兒玩具不同色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幣若干,大數卡,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投影各面值錢幣,引導幼兒認識各種人民幣。

教師提問:你們認識這些錢嗎?這些錢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

它們分別是多少錢?你是怎麼知道的?

比這小的錢幣還有什麼?

小結:

我們中國只有1、2、5,10、20、50,100這幾個數字面值的錢幣。不管你要多少錢都要由這幾個數來組合。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10以內面值錢幣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師提示:

我們來玩小銀行遊戲,你們做銀行職員,老師來取錢,試試看你們能否讓顧客滿意。

遊戲形式:

教師出數卡,表示要取多少錢,幼兒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擺放。 你用哪幾張錢幣組合成顧客想要取的錢數?

(1) 引導幼兒觀察同伴間有沒有不同方法,正確嗎?

(2) 鼓勵幼兒用自己的玩具擺出不同的取錢策略。

(3) 同組幼兒討論擺放出各種不同的取錢策略,越多越好。

3、幼兒自主結伴三至四人開展小銀行遊戲。

教師提示:

下面我們來開銀行,我們自由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併在一起,銀行櫃檯可以用桌子或椅子來代替,場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輪流做銀行職員和顧客。

遊戲形式:

幼兒分組,自主遊戲。

教師指導:

(1)對能力強的幼兒,啟發他們分類整理錢幣,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況下,鼓勵幼兒嘗試10以外的取錢額度。

4、總結講評。

(1)宣傳教師指導中幼兒成功的嘗試。

(2) 鼓勵幼兒在今後的遊戲中大膽運用和嘗試。

教學反思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題,錢幣雖然不是幼兒每天要接觸的東西,但是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設計這樣的活動,能有計劃地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啟發和引導幼兒嘗試把所掌握的簡單數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遊戲之中,不斷豐富經驗促進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動的設計並不令人滿意,原因一,活動形式的設計以個別演示、集體討論、自己記錄的方式,遊戲性不強不能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操作活動以個人書面的形式,教師不能快速有效給予幫助,也將影響教學效果。原因二,探索錢幣的不同兌換策略,限定兌換7元錢,過於死板,不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發揮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同時以數字、符號等方式記錄策略,增加了幼兒的思維難度,也沒有考慮幼兒間個體的差異性。

大班數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學習不同的排序方法,能發現物體的排序規律。

2、在情境中感知數學的規律美,增強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觀看PPT,尋找“abab”“aabb”的規律。

1、進入活動室

(1)老師:今天老師想邀請你們到我家去做客,你們願意嗎?

(2)出示PPT(1)(一男一女站立)那你們看應按什麼規律排隊出發呢?”

(3)幼兒觀察並進行講述,按規律排隊出發(開火車)

2.幼兒入坐

出示PPT(2)“家”

(1)小朋友們,我家門口到了,請你們按這個規律來坐下來吧!”(出示PPT(3))(兩男兩女)(兩個半圓座位)

(2)幼兒觀察並進行講述,並按規律坐在椅子上。

(二)觀看PPT(4—8),

1、你們想進去嗎?可是進我家需要經過四扇門,這些門呀都需要通行證才可進去,你們想來嘗試一下嗎?

2、出示(PPT4第一扇門)(門上一把大鎖,鎖上畫有顏色規律排序表,如紅、黃、藍、),你們看這把鎖上都有些什麼顏色?它們是怎麼排隊的?那接下去應該是怎麼排呢?(請幼兒講述並示範操作)

3、出示(PPT5第二扇門)(門上一把大鎖,鎖上畫有實物規律排序表,如花、樹、草、雲),你們看這把鎖上都有些?它們是怎麼排隊的?那接下去應該是怎麼排呢?(請幼兒講述並示範操作)

4、出示(PPT6、PPT7第三、第四扇門)(門上一把大鎖,鎖上畫有實物規律排序表,但是難度要逐步提高,如形狀的變化可用彎彎曲曲、“z”或“t”的,規律的變化等),它們是怎麼排隊的?那接下去應該是怎麼排呢?(請幼兒講述並示範操作)

(三)製作通行證,再現物體的序列。[小精靈兒童網站]

1.小朋友們真會觀察,發現了藏在鎖裡的規律。真棒!可是,最後一扇大門,需要你們每個人製作的通行證才可進去,你們願意來挑戰嗎?

2、幼兒製作一張規律排序的通行證。(每人一把鎖型操作紙)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幼兒作業評價

教師檢察幼兒作業,製作正確的幼兒通行證貼在門上。

(四)孩子們真棒!都可到我家了,請進!和幼兒一起跳個舞!結束活動。

大班數學教案9

大班數學活動《趣味排序》

內容分析:

本次教學內容是排序活動,排序是將由兩個以上組成一組的物體排出序列。幼兒可根據大小、形狀、顏色、數量、名稱等排列物體,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規律的排序方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數學認知目標提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在5-6歲具體表現為:能發現事物簡單的排列規律,並嘗試創造新的排列規律。根據大班幼兒思維特點,我在設計中突出讓幼兒感知發現、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以故事“綠毛龜”為主線,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讓幼兒從發現規律——模仿規律——創新規律——生活運用,層層遞進。

活動重點為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嘗試用有規律的方法進行操作;活動難點是創新的排列規律。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有可能不能很好地協調個體與小組、個體與集體之間的關係,我將採取語言引導、動作提示、同伴互助等方式進行指導,使活動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教學目標:

1.發現和體會事物間的排列規律。

2.嘗試創造性地按某種規律進行拼擺活動,發展思維能力。

3.感受規律的美和創造的快樂。

教學準備:

1.教具:PPT課件、青蛙、烏龜圖片各四張

2.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板、各色吸管若干

教學過程:

一、發現規律

(一)聽故事,找規律。

1.在《綠毛龜》這個故事中,當聽到“綠毛龜”三個字的時候馬上坐下。

介紹玩法:綠毛龜有個最大的愛好:收集小朋友的凳子。如果你聽到我的故事裡出

現了“綠毛龜”三個字就馬上坐下,不然它會把你的凳子收走。

2.出示青蛙和烏龜的圖片:小朋友發現了什麼?它們是怎麼排列的?

3.小結:像綠青蛙和綠毛龜這樣一個接著一個重複的排列,我們就叫它有規律的

排列。

(二)觀察PPT,討論,分析,推理,發現按物體名稱、數量、方位的差異進行排序的規律,並想象續排。

師:綠青蛙和綠毛龜已經想好要去找誰玩了,你們覺得它們來到了誰的家裡?

1.介紹小兔——小兔是隻特別喜歡有規律生活的動物,它身邊的很多東西都是有規律的。小朋友發現什麼是有規律的?

2.孩子們討論交流發現的規律,並續排。

(1)可愛的小動物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如果繼續的話你知道後面會是誰嗎?

(2)漂亮的向日葵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下一棵是怎麼樣的?

(3)小魚,它是什麼樣的規律排列的,繼續排列的話後面會是怎麼排的?

(4)天空中飄來了氣球,氣球后面會有白雲,它們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氣球的數量不變,白雲每次增加一朵重複的排列,我們叫它遞增規律。)

3.小結:小兔家裡這麼多有規律的東西,有的是按照事物的名稱,如:小雞、小狗、小猴這樣排的。有的是按照大小、高矮來排的。有的是按照方向:上下、左右這樣排的。還有的是按照數量的變化:遞增、遞減。都可以排出一些有規律的東西。

二、模仿規律

根據PPT中的規律讓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續排,體驗按順序排列隊伍的有趣。

(一)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和向日葵一樣有規律的排列。

1.師:高的大的向日葵,我們給它設計一個好看的動作,你會設計什麼動作?矮的小的向日葵你又會設計什麼動作呢?

2.幼兒體驗:我們來試一試和向日葵一樣有規律的排列。

3.小結:有規律的排列不但能讓我們猜出下一個是什麼動作,還能給我們帶來一種美的享受。

(二)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和小魚一樣有規律的排列。

1.師:我們也來給小魚設計一下動作,頭向上的小魚你會設計什麼動作?頭向下的小魚你設計的動作又是什麼呢?

2.幼兒體驗:我們也和小魚一樣有規律的排列。

3.小結:和小魚一樣有規律的排列,我們的佇列有規律又好看!

三、創新規律

(一)幫助綠毛龜和綠青蛙鋪小路。集體討論,如何創新規律。

師:綠毛龜和綠青蛙遇到一個問題,需要小朋友幫它們解決。

1.介紹操作材料。

2.啟發幼兒討論:用只有一種顏色的吸管要怎樣擺成有規律的、與眾不同的小路?

(二)第一次操作,要求:有規律、與眾不同。

1.幼兒操作,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創新排列規律。

2.作品展示,師幼總結創新之處——從物體數量、方位等方面的變化。

(三)第二次操作,運用總結的經驗再次創新排序。師:小朋友鋪的小路都有自己的規律,我們知道別人是怎麼擺的就學習到了又一個方法,這一次,小朋友可以自己重新設計也可以找好朋友合作擺出更有創意的小路。

1.幼兒再次操作,運用已有的經驗在原來的基礎上再次創新排序。

2.再次分享,交流。

3.小結:小朋友的第二次創新更大膽,在數量、方向上都做了一個更大的變化。我們為綠青蛙和綠毛龜鋪設的小路就更豐富多彩了。

四、尋找生活中的規律,感受規律的美。

1.師:今天我們做了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用各種各樣的規律幫助綠青蛙和綠毛龜鋪路,綠青蛙和綠毛龜都特別的高興。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有規律的排序,請小朋友欣賞欣賞(PPT)。

2.小結:像這樣四季的輪迴,還有生活中用的、穿的、吃的、玩的等等都用到了有規律的排序,排序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麗多姿。

延伸活動: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也是有規律的?我們一起在幼兒園裡找一找吧!

大班數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感受並體驗遠近的含義,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和探究精神。

2.學習用工具測量遠近,並能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次數也不同以及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越少。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按照正確的步驟用工具測量

2.難點:

(1)理解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越少越近

(2)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越少活動準備:

鉛筆,表格、路線圖每人一份、水彩筆蓋、短水彩筆、沒削過得鉛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師:今天,動物學校要舉行一場盛大的運動會,小兔、小熊、小貓都報名參加了比賽。你們看,小動物們馬上就要從自己家裡出發到學校去了,究竟是哪個小動物會最先到達體育館呢?

二、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路線的遠近。

1.(引導幼兒觀察路線圖)請幼兒觀察比較,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近?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遠?你是怎麼知道的?這種方法準確嗎?

2.師: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測法,但是目測法比一定準確,我們還能用什麼方法來判斷路線的遠近呢?(請幼兒講講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繩子、積木等)老師今天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種測量工具,你們看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工具?(水彩筆蓋)

3.師:你們覺得這樣工具能測量小動物家到學校的距離麼?(能)那咱們就先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要幾個水彩筆蓋,你會量嗎?(會),請你來試一試。

在幼兒嘗試過程中教授測量方法,,邊演示邊引導幼兒一起講述測量的正確步驟(找起點,沿著線,接著量)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小貓家到學校量了5個水彩筆蓋)

4.師:請你們也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並將結果記錄在表格裡。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請你再量量其他兩個小動物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把結果記錄在表格裡。

5、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的結果,教師小結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越少越近

6、師:鄭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兩種測量工具呢,我們就用這兩種工具來量一量咱們的小椅子好不好。

請幼兒示範測量方法,及時糾正不對的測量步驟。

7、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結果,教師小結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越少。

三、教師小結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都能被當做測量工具呢,我們的教室裡就有很多,待會請你選一樣你喜歡的東西作為測量工具,來量一量咱們的桌子、黑板,還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教案反思:

這節教學活動有好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

因為活動中所要測量的`就是我們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貼近生活,所以幼兒在測量的時候特別的開心,積極性也特別的高。在操作的過程中,因為幼兒之間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對有錯,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給幼兒多次交流多次嘗試的機會。發現問題就要給幼兒解決問題的機會。允許他們犯錯誤,再嘗試用別的方法。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我都會讓他們先自己想辦法,大膽去嘗試。

在活動中儘管之前我已經考慮了很久怎麼樣把語言說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課的時候還是有一些略顯含糊的地方。就因為這一點,幼兒的操作方法不是很準確,使得第一個活動目標沒有實現,所以在數學活動中,一定要儘量把話說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歡轉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著自己的教學步驟,而忽略了口頭的能力。

為了實現第二個活動目標,在活動中讓幼兒大膽的發現然後進行講述,所以這個目標很容易就實現了。

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兒由於個體差導,出現個別幼兒孤立活動,不願與同伴交流,任教師如何鼓勵也無濟於事,該如何?

2.在活動中是應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測量,還是讓他們在測量中發現問題?如果他們不能從中自己發現問題,我們該如何辦?

每個老師都跟我們說過,在互動上遇到緊急情況要懂得隨機應變,我們都覺得挺簡單,但是當你真正遇到這種“突發狀況”的時候,也許你就沒有自己預期的那麼“靈活”。所以無論如可,要做好完全的準備。

大班數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瞭解面積的幾種比較方法。

2、知道面積一樣的圖形,形狀不一定一樣,初步感知守恆。

3、學習用畫格子,數格子的方法面積的大小。

 活動準備:

教學ppt、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引出“面積”的概念

“大家好,我是小燈籠,告訴你們一個讓人激動的好訊息,漂亮的公主殿下要來我們村莊做客了啦!爺爺告訴我,公主可漂亮了,她有個奇怪的地方就是她的東西要比別人的東西面積大一些,這樣她覺得才有面子。”

師:什麼叫面積?各種物體的大小不一定是一樣的,那麼物體表面的大小我們可以叫做面積。

 二、學習運用各種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1、目測法

“我太想和公主成為朋友了,我得送她禮物,你們看,我有兩條漂亮的手帕,你們說我送哪一條?”(兩條有明顯大小的手帕)

師:你是怎麼比較出來的?(一眼就看出來了)

小結:很明顯看得出來大小的比較方法叫目測法。

2、重疊法

“哦,對了,我還有兩條心愛的圍巾,小朋友們,你們說,我送給公主哪一條?”(兩條圍巾大小差異很小)

師:哪條大些呢?不太看得出來?

教師引導幼兒拿出圖片進行比較,請一名幼兒來師範如何比較的。

師:他是一邊、一角對齊,發現有一條多出一部分。哪條面積大些?

小結:當兩樣物體大小看著差不多,比不出大小的時候,我們剛才用的方法叫做重疊法。

3、數格子的方法

“爺爺交給我一個任務,讓我給公主準備一間房間,可是我找到了4間空房間,真的不知道哪間是面積大些的,你們能幫幫我嗎?”

(1)師:老師有個好辦法,我們幫助小燈籠我給每個房間鋪上漂亮的地磚,看看那個房間用的地磚最多的,那肯定就是最大的了,你們覺得可以嗎?

(2)教師講解鋪地磚的方法,幼兒分組合作鋪地磚

(3)幼兒統計結果,發現1號房間最大,2、3、4、號房間一樣大。

(4)我們發現面積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是沒有關係的。

4、畫格子的方法

“房間準備好了,我們還得為公主殿下準備一張床啊,看看這裡兩張床,你們看看,他們那張大些呢?”

(1)師:這兩張床的面積一樣嗎?看的出來嗎?重疊法可以嗎?數格子呢?

(2)別擔心,我今天帶來了一樣工具,是什麼?它能幫助兩個圖形測量面積、比較大小。怎麼量呢?(教師將圖形貼在黑板上)將長方形角與1號圖形邊角都對齊。畫下輪廓線,從左到右(從上往下)按順序一個接一個,一行畫好了,在畫下一行,邊量邊畫,將整個圖形都量好、畫滿。之後用這個小正方形用同樣辦法,將②號圖形量好畫滿。畫好以後我們用數格子的方法就知道那張床的面積大些了。

(3)幼兒操作

(4)教師驗證

 三、結束部分

“今天,我們和小燈籠為公主準備好了禮物、房間和床,也學會了怎樣比較物體的面積大小,你們表現得太棒了,美麗的公主邀請我們下次去她的宮殿做客呢。”

大班數學教案12

大班數學活動學習6的加法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學習按所出物品列算式,進一步理解加號、等號的含義,體驗共同遊戲的愉悅,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數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學習6的加法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學習按所出物品列算式,進一步理解加號、等號的含義。

2、體驗共同遊戲的愉悅。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實物卡、看圖列算式卡

2、學具:看圖列算式卡、數字卡、實物卡、記錄卡、看圖分類計數等

活動過程:

一、複習6以內數的組成

1、碰球遊戲

師:我們來玩一玩碰碰球的遊戲,我和你合起來是5,嘿嘿,我的2球碰幾?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師:我和你合起來是6,嘿嘿,我的4球碰幾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實物卡,複習6的組成,引出6的加法

師:看,這張圖片上有幾隻小貓啊?

幼:6只

師:上一次啊我們幫這些小貓分過類了,現在我們來動動腦筋,怎麼樣用算式表示

(請3—4位幼兒)

二、引出新遊戲

出示看圖列算式卡,請幼兒操作

三、分組操作

(1)看圖列算式(實物卡、數字卡)

(2)6的組成卡

(3)看圖分類計數或用算式記錄

(4)看實物用算式記錄

(5)算式接龍

四、總結評價

集體驗證部分幼兒的操作卡。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讓孩子們學會了很多,在快樂的心情中講述,幼兒也很快樂的學習,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們全都學會了。最重要的是快樂,孩子們快樂,作為老師的我也很快樂。

大班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練習視覺辨認的能力。

2、能注意周圍環境中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帽子圖片,衣服圖片,小熊,小豬形象卡片,投影儀,《我的數學》幼兒用書

教學過程:

一、出示小豬、小熊圖片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了兩位動物朋友,你看是誰啊?

二、創設第一個情景:四件衣服

1、引導幼兒找出圖片中四件衣服中的兩件一模一樣的衣服

師:小豬和小熊是一對很要好的朋友,它們喜歡一模一樣的東西。有一天,他們來到商店,看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是他們只想買一件一模一樣的衣服。

師:誰願意幫助它們?哪兩件衣服是一模一樣的呢?

2、一一驗證:其他衣服哪裡不同

、創設第二個情景:五頂帽子

1、引導幼兒找出圖片中五頂帽子中的兩頂一模一樣的帽子

師:小豬和小熊有一頂一模一樣的帽子,他們很喜歡,可是不小心給混在一起了。誰願意幫助他們找到這兩頂帽子?

2、一一驗證:其他帽子哪裡不同

、創設第三個情景:五輛車子

1、引導幼兒觀察書中的五輛車子

師:小豬和小熊還有一輛漂亮的車子呢,可是在停車場裡有許多車子,到底哪兩輛車子會是他們的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

2、一一驗證:其他車子哪裡不同

五、幼兒操作

幼兒將一模一樣的車子圈出來

大班數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對數學符號感興趣,積極參與數學遊戲。

2.認識“=”、“〈”、“〉”,初步學會運用符號表示數量關係。

3.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符號卡片若干(“=”、“〈”、“〉”“”“-”等)

2.自制數學圖示一張

3.數學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數字卡及數學符號卡,談話引入課題。

師:小朋友,今天我請來了許多朋友,請你們仔細看哪些是我們已經認識的?把它們找出來。

小結:小朋友們認識的朋友可真多,(礁出自:快思礁網)現在螢幕上還有三個新朋友,我們還不熟悉,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2.認識數學符號:等於號、於號、小於號。

(1)出示圖片,認識符號。

①出示等於號的圖片,提問:

這個新朋友,剛才有小朋友已經說出了他的名字,你們認識它嗎?它叫什麼名字?長得什麼樣?什麼時候,我們需要用等於號呢?

教師小結:等於號是由兩條一樣長的平行線組成的,它表示兩邊的物品或數字是一樣多的、一樣的。

②同時出示於號和小於號的圖片。

師:接下來,我們要認識一對雙胞胎符號,請你們仔細看一看,你們認識它們嗎?它倆長得什麼樣,有什麼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於號和小於號都是一頭尖,一頭張開口,像一隻鱷魚張開嘴巴。不一樣的是,前面開口,後面尖尖的是於號,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數字比後面的要多、要;前面尖尖,後面開口的是小於號,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數字比後面的要少,要小。

(2)嘗試用手臂探索表示各種數學符號。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剛才我們認識的等於號、於號、小於號都是數學符號,而且它們都是由兩條直線組成的。動動腦筋,,你們能用我們兩隻平平的,像直線一樣的手臂表示這幾個符號嗎?

(3)遊戲:符號蹲。

玩法:教師和幼兒統一等於號、小於號和於號的動作,幼兒根據教師的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家一起檢驗。

3.學習運用符號表示數量關係。

師:剛才我們玩了好玩的符號蹲遊戲,現在老師要來考考你們,我這兒有一幾張數學圖表,(礁出自:快思礁網)上面丟失了一些數學符號和數字,請你們我在下面的答案欄中找出來。(引導幼兒理解符號所表示的數量關係)

4.分組遊戲

師:你們做得可真棒,真讓我感到高興。現在,我想請你們玩一個分組遊戲。這個遊戲需要你們三個人一組合作玩。請你們自己選擇,和自己的好朋友三個人一組,組合好的站到後面的點子上。

介紹遊戲玩法:都組合好了嗎?現在和你們組的成員拉拉手。小朋友們請看,這邊的桌子上是剛才我們學的數學符號卡片,這邊的桌子上是1-10的數字卡片。等一會,老師說開始後,我們每組的三個小朋友先到時這邊的桌子上取找你們喜歡的兩張數字卡片,分別掛在兩個人的胸前,再一起到這邊的桌子上取相應的符號卡片,掛在第三個人胸前。然後趕快調整位置,組合成正確的數學式。

5.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整理材料,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和數字卡片及數學符號等於號、於號、小於號玩得真開心。你們好朋友之間合作的也非常好。現在,我們一起把卡片朋友們送回家休息休息吧!

大班數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經驗感知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學習用不同方法進行7元人民幣的等價兌換。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1、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面值的紙幣與硬幣2、若干。佈置"銀行"場景,裡面1元、2元、5元面值的紙幣若干。

3、幼兒用書第21、37頁操作材料,記錄單,鉛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1、教師出示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教師:這些錢幣一樣嗎?

3、它們分別是多少錢?你是怎樣知道的?

4、中國錢幣有一個共同名稱叫什麼?

5、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國家的錢幣名稱?

二、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探索取7元錢的不同策略。

1、教師出示若干1元、2元、5元的紙幣。

2、教師"你到銀行會取7元錢嗎?想一想,可以取幾張什麼面值的人民幣?

3、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所取的7元錢。

4、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5、鼓勵幼兒多角度的思考問題。

6、比較兩次取7元錢的不同策略。

三、引導幼兒記錄自己的取錢策略

1、請幼兒探索取7元錢的不同策略。

2、鼓勵幼兒運用標記、符號、數字、圖示等方法在記錄單上記錄自己每一次取錢的不同策略。

四、同伴之間相互交流各自記錄的結果。

五、幼兒分組操作

1、取錢

2、算式接龍

3、翻花片

4、撕貼格子

六、活動評價

1、教師展示幼兒多種不同的取7元錢的策略

2、師幼小結:數一數,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可以取出7元錢?

教學反思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題,錢幣雖然不是幼兒每天要接觸的東西,但是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設計這樣的活動,能有計劃地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啟發和引導幼兒嘗試把所掌握的簡單數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遊戲之中,不斷豐富經驗促進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動的設計並不令人滿意,原因一,活動形式的設計以個別演示、集體討論、自己記錄的方式,遊戲性不強不能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操作活動以個人書面的形式,教師不能快速有效給予幫助,也將影響教學效果。原因二,探索錢幣的不同兌換策略,限定兌換7元錢,過於死板,不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發揮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同時以數字、符號等方式記錄策略,增加了幼兒的思維難度,也沒有考慮幼兒間個體的差異性。

TAG標籤:大班 數學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