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細講弟子規觀後感範文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細講弟子規觀後感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細講弟子規觀後感範文

細講弟子規觀後感篇一:觀看蔡禮旭細講弟子規有感

現在在教育中提倡讓學生學習背誦《弟子規》,在教學中我們也讓學生開始練習背誦。通過假期的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在學校的學習,我對《弟子規》又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弟子規》是我們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它對我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行為都有指導作用,如果我們都能按照《弟子規》的教誨去做,那麼我們的家庭和社會就能更加和諧。

有人說《弟子規》是給小孩學的,這話不完全正確。《弟子規》是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課本,孩子應該學,但我們成年人也一樣應該學習。因為《弟子規》講的是前賢的教誨,是生活的規範,它能使人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這種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應明白,所以每個人都應學習《弟子規》。通過《弟子規》的學習,使我受到很多教育,其中受教育最深的是《弟子規》的第一篇“入則孝”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入則孝”的意思是說在家裡要懂得孝敬父母,因為孝是道德的根本。

我們的身體受之父母,沒有父母的養育,就沒有我們的生命。因此我們應無條件的孝敬父母。那麼怎樣做才是對父母的孝敬呢?《弟子規》中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話,從表面看它的意思就是說父母的呼喚,要馬上應承;父母的命令,有馬上執行;父母的教誨,要恭恭敬敬的聽取;父母的責備,要虛心的接受,這些都是孝心的體現。俗話說“孝順孝順,孝就是順,順就是孝”我們應順應父母的要求,父母的心意,如果他們的要求是錯誤的,我們做子女的也不能頂撞他們,我們應做到“諫使更”並且要“怡吾色,柔吾聲”;如果父母的責備是錯誤的,我們也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從小到大,父母為我們的成長可謂是嘔心瀝血,但他們不圖我們的回報,就象歌曲《常回家看看》裡面唱的那樣,他們就圖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可是看看我們現在做的,雖然能給父母一些物質享受,使他們不愁吃穿,但每天為自己找各種藉口,搪塞父母,不能常回家看看,對父母的呼喚、命令、教誨、責備都不能做到“應勿緩,行勿懶,須敬聽,須順承”。 通過《弟子規》的學習,我認識到了自己對父母做的還很不夠,在以後的日子裡,我要像《弟子規》裡說的那樣去做,常回家看看,抽時間多陪陪父母,使他們過的更幸福,更開心快樂。

細講弟子規觀後感篇二:細講弟子規觀後感

先想說一句:活在當下,活著就是幸福。

百善孝為先,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由始而終。要細細品味,慢慢品嚐,這其中的辛酸苦辣唯有自己去體味才會更加地使人去明白。

“孝是德行根本,教育首重孝道”。就這一句,可以明確的看出,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要從這裡開始。沒有從孝道入手,一個人的德行是成長不起來的',所以教育首重孝道。《弟子規》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 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規範。尤其蔡禮旭老師把儒家文化的精髓注入了弟子規的講解中,深入發揮了弟子規的精要,讓不同年齡層次的朋友都能夠得到足夠的人生智慧,成就陽光幸福人生。

我們都是在父母的照顧關愛下一點一點的長大的,父母看著成長的我們不僅僅希望我們能長大同時也希望我們能都成人,但是在更多的時間我們被眼前紛繁迷亂,紙醉金迷的社會所迷惑漸漸的忘了家裡還有兩個人在掛念著自己,還在時刻的注視著自己,還在想著今天天涼了孩子是否穿足了衣服。也許我們都不是一個大孝子,但是我們要做到為人兒女最基本的義務,儘量孝敬父母,他們的要求一點也不高,平時多往家打兩通電話,過節或者父母生日的時候還可以還個小驚奇,僅僅這樣他們就會覺得很幸福了。

老人有語:不養兒不知父母心呀!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父母,到那個時候我們會更能體會我們的父母的心情。有父母的孩子是幸福的,想想在父母的愛包裹下的我們雖然現在還沒有踏入社會還沒有自己掙錢但是我們能做的還是很多的不是嗎?

愛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而父母的愛有是最無私最長久的,就像一杯陳釀的美酒 ,越久越純,當都一天你擦掉櫃子上滿是的灰塵開啟風塵已久的那扇麼,拿出那瓶酒細細的品一品你就會發現是那麼的回味無窮深入人心,頓時淚如雨下,是感動還是悔恨?為了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現在的你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吧!

細講弟子規觀後感篇三:弟子規讀後感

自從讀了《弟子規》以後我知道人生需要考慮的還有很多很多,演戲很容易,做人卻很難,戲可以演過無數次,人生的機會卻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戲,難做的是人;戲是虛構的,人卻是真實的;戲進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場戲,心靈美好的人,夢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夢幻,絕不是虛幻)人活一口氣,要活得有志氣——為喘氣而活,僅活著而已;活得有志氣,死得也美麗。昨天是曾經,是過去,今天是面臨,是現實,不要在昨天裡沉媚,應該在今天中開創!

在學生主修的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淨心田。同學們,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為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為子女成材。我們學了“入則孝”以後,心裡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為先。

《弟子規》裡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細細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於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第一、入則孝。

入則孝是聖賢教導我們,要從內心深愛、恭敬、感恩我們的父母,因為對我們恩德最大的,莫過於自己的父母,懷胎的辛勞,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們一生都無法報的了。我們今天能夠有幸認識到這些聖賢人的教誨,就應該首先盡心盡力做好我們為人子之道。 孝養父母: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落實。

1、養父母之身:在生活中孝養父母,恭敬孝順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讓父母會傷心難過。平常多關心父母的身體,照顧好父母飲食、起居以及身體健康。當父母生病時,應當全心全意來儘自己的孝道,好好照顧父母,讓父母早日康復。

2、養父母之心,生活中要多與父母溝通,讓他們瞭解我們的生活和睦幸福,工作穩定,不讓父母擔心,讓父母放心。在生活中、工作上,多聽父母給我們的意見。從今天起,我要立志,首先要好好經營好自己的人生、經營好自己的家庭,不斷修養提升自己的道德學問,做一個真正讓父母自豪的孝子!

3、養父母之志,我們要把孝落實在生活中,要用自己的真心去力行孝道。在生活中,主要是父母對的意見,一定隨順父母的意思;即使父母的認知錯誤,我們也不能頂撞,要恭敬謙虛應諾,找機會再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想辦法規勸父母。

末學認為在孝道方面,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想辦法,用自己的德行孝道,用善巧方便,把父母早日領進佛門,好好唸佛,今生能讓父母往生極樂世界。儘自己的能力讓父母於一生成就佛道,了脫生死輪迴的苦海,方是真正的大孝。

第二、出則悌。

出則悌是聖賢教導我們,首先要友愛兄弟姐妹,兄弟團結,多照顧幫助兄弟姐妹,其次出外要友愛朋友以及一切和我們身邊相處的人。我們擴大自己的心量,常修佈施,在財物上就會看淡,以謙卑、仁愛、智慧之心,言語上就會忍讓,廣結善緣。以自己的道德學問做周圍人的榜樣,真誠、恭敬、忍辱以及智慧的善巧方便來化逆緣為善緣!

對長輩有禮貌,做到長幼有序,處處要謙虛禮讓,對長輩要恭敬禮貌,見到長輩要恭敬問候,不可以隨便就座,長輩坐我們才可以從坐,說話要注意要聲音大小,謙恭禮貌。再把這份存心提升對待所有的父母、兄弟姐妹,就像對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樣恭敬與愛護,才算是做到出則悌。

第三、謹。

我們要時時刻刻關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會幫助我們免掉許多壞的習慣,並逐步養成好的行為習慣。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訓練:

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到珍惜生命、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的時間,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要早睡早起,講究衛生早起洗臉,刷牙,飯後漱口,飯前便後要洗手等,才能身體健康。穿著要整潔、穩重,適合自己的身份及場合,更考慮家中的經濟情況,不講究名牌,華麗。對飲食不可以偏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可過飢過飽。勸戒子女不要飲酒,對於成人的我們平時也不要飲酒,交際場合儘量不飲,或適當少飲、要堅決不醉酒,平時主要以素食為主。

2、家中以及公司、公共場合,一切物品的排列要整齊有序,用過的東西應該放回原處,才不會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亂七八糟。生活中要求自己行、坐、站的形象要穩重,問候或禮拜長者時要真誠恭敬。走路做事要從容,不能急躁,動作恭敬溫和,坐立要端正,時刻提醒自己為人處事、待人接物要真誠、恭敬,要做到謹言慎行。

3、印光大師教導我們要“敦倫盡分”,一個人要懂得盡到自己本份去完成人生,完成使命。處處為他人著想,進入別人房間先敲門,報上自己的名字。不要進入容易發生爭吵打鬥的場所,以免受到不良的影響。借人東西時要先得到同意,不問而拿走,那和偷沒有兩樣。借東西要注意及時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