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850字

斷斷續續地在三天內把《親愛的安德烈》閱了一遍。閱讀前,恰好有位老師朋友把它推薦了一下,於是在看見推薦書目中,選擇了它。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850字

十八歲,是青春的最活躍的時候,人生的花季。有人在經歷著大學聯考的烘烤;有人面對著社會的考驗;有人開始對國家民族--這一更高層,進行質疑或服從,進一步與這更高層進行接觸;有人在父母之間徘徊,爭執不停……

龍應臺,她也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對於自己十八歲的兒子安德烈她感到了陌生,他不再是以前那個安安了,如同不認識的陌路人,不知道他的感受,不懂他的思想。在代溝面前,她選擇了溝通,用書信與安德烈溝通,如同筆友,一封封書信,搭建起了他們彼此心的橋樑,他們開始互相認識,看見那個內心的他。我為龍應臺邁出的那一步感到欣喜,為安德烈的配合感到驚訝。

如今,我們生存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二十一世紀,在被科技產品包圍的地球,一個e-mail便可與地球上另一邊的人聊天,寫信幾乎沒人會做。而我,恰恰喜歡這一傳統的方式,喜歡自己坐在窗臺上,靜靜看著別人的來信,揣摸著寫信人的語氣,嗅著遺留在紙上的香氣。喜歡把自己的心意書寫到紙上,懷著滿心期待,靜候下封信的到來。和電子郵箱不同,書信所帶來的內容是不同的',可以從一筆一劃中猜測著她的情緒。儘管有人會對我一個90後的女生這一傳統行為感到多此一舉,為此只能一笑而過,從未嘗試過通訊的人,又怎會了解其中的精髓呢?

《親愛的安德烈》中既含有龍應臺和安德烈的書信,又含有他人的來信。

不僅有安德烈與母親間的問答,有家人之間的聊天,對其他文化的看法,對國家的見解,對人生哲理的思考與感悟,也間接反映了各地方的不同文化差異:香港人快、趕,沒有時間駐足停留,大學生只注重知識的灌輸,不管人格的培養和思想的建立;臺灣較多咖啡店,人們比較多時間在一個地方停留,做自己的事情;德國較多酒吧,德國人較豪爽,熱情……

真的非常羨慕安德烈,有如此可以說話的母親,分享著自己的想法,並得到支援與鼓勵,不用害怕被責怪質疑,被當作笑話與他人“分享”。或許正是因為這點,促使安德烈與母親間的通訊來往無阻。

一封封家書,寄託了母親的牽掛,表達了兒子的想法。很高興,安德烈在路上一直有人同行,不知,再等兩三年後的我,會不會也選取這獨特的方式,來與家人溝通呢?

TAG標籤:讀後感 安德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