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馬詩原文及賞析(通用8篇)

《馬詩二十三首》是唐代詩人李賀的組詩作品。這組詩名為詠馬,實際上是借物抒懷,抒發詩人懷才不遇的感嘆和憤慨,以及建功立業的抱負和願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馬詩原文及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馬詩原文及賞析(通用8篇)

馬詩原文及賞析 篇1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

夜來霜壓棧,駿骨折西風。

詩詞賞析:

此詩為李賀組詩《馬詩》二十三首的第九首。這首詩化用飂叔豢龍的典故,斥責當時統治者摒棄、殘害賢才,表現了作者的憤慨不平和對英才埋沒的痛惜心情。

劉辰翁謂“賦馬多矣,此獨取不經人道者。”蓋李賀此二十三首皆借馬以抒感。王琦謂“大抵於當時所聞見之中,各有所比。言馬也而意初不征馬矣。”二人所論皆是。此詩嘆良馬不得善養者則必為風霜所摧折,可為詠物詩之典範,所謂“不即不離”、“不粘不脫”於此詩中可以明見。

馬詩原文及賞析 篇2

原文

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

翻譯

寒冬臘月裡,草根也發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鹽。

不知自己嘴,是硬還是軟,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銜。

註釋

臘月:農曆十二月。

天街:京城裡的街道。

雪似鹽:《世說新語·言語》:“

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蒺藜:植物名,實有刺。

鑑賞

李賀《馬詩》是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共二十三首。這是第二首。這首詩通過駿馬在寒冬臘月裡無草可食,飢腸轆轆,只能到白雪覆蓋的土裡尋找草根,這時連草根都變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帶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此詩表現了有志之士的窮苦困頓的遭遇和倔強不屈的性格。

馬詩原文及賞析 篇3

原文: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詩詞賞析:

詩人借古喻今,用詼諧、辛辣的筆墨表現嚴肅、深刻的主題

前二句寫漢武帝煉丹求仙的事。漢武帝一心想長生不老,命方士煉丹砂為黃金以服食,耗費了大量錢財。結果,所得的不過是一縷紫煙而已。“得”字,看似平常,卻極有份量,對煉丹求仙的荒誕行徑作了無情的鞭撻和辛辣的嘲諷,深得“一字褒貶”之妙。

後兩句寫馬,緊扣詩題。“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飛昇成仙的漢武帝,不豢養能夠“拂雲飛”、“捉飄風”的天馬,而讓不中用的“肉馬”充斥馬廄。用“肉馬”形容馬平庸低劣,非常精當。由於是“御馬”,吃住條件優越,一個個喂得肥大笨重。這樣的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難,更不可能騎著它上天。這兩句寓意頗深,除了暗示漢武帝求天馬上青天的迷夢破滅之外,還隱喻當時有才有識之士被棄置不用,而平庸無能之輩,一個個受到拔擢,竊據高位,擠滿朝廷。依靠這些人是不可能使國家蒸蒸日上,實現清明的政治理想的。此詩集中地諷刺了當時最高統治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穎鋒內藏,含蘊豐富,而又用“嬉笑”的口吻說出來,讀來使人感到輕鬆爽快,這在李賀作品中是很少見的。

馬詩原文及賞析 篇4

馬詩二十三首·其四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翻譯

這匹馬不像是人間的凡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還能聽見錚錚的銅聲。

譯文

這匹馬不像是人間的凡馬,

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

好像還能聽見錚錚的銅聲。

鑑賞

首句開門見山,直言本意,肯定並且強調詩歌所表現的是一匹非同尋常的好馬。起句平直,實在沒有多少詩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來像是重複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馬,句謂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說這匹馬本不是塵世間的凡物。如果這句的含義僅限於此,與首句幾乎一模一樣,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詩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複,那麼這首詩就有一半索然無味,沒有價值。但如細細咀嚼,便會發現第二句別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較隱晦曲折。《晉書·天文志》中有這樣一段話:“房四星,亦曰天駟,為天馬,主車駕。房星明,則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聯絡起來,就是說馬的處境如何與王者的明暗、國家的治亂息息相關。既然馬的素質好遭遇不好,那麼,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狀況就不言可喻了。這是一種“滲透法”,通過曲折引申,使它所表達的實際意義遠遠超過字面的含義。

三、四句寫馬的形態和素質。如果說前二句主要是判斷和推理,缺乏鮮明生動的形象,那麼,後二句恰恰相反,它們繪聲繪影,完全藉助形象表情達意。李賀寫詩,善於捕捉形象,“狀難見之景如在目前”,這兩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寫形,表現馬的處境;“銅聲”寫質,反映馬的素質。這匹馬瘦骨嶙嶙,說明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裡,它不過是匹筋疲力盡的凡馬,只有真正愛馬並且善於相馬的'人,才不把它當作凡馬看待。“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儘管它境遇惡劣,被折騰得不成樣子,卻仍然骨帶銅聲。“銅聲”二字,讀來渾厚凝重,有立體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豐富:銅聲悅耳,表明器質精良,從而生動地顯示了這匹馬骨力堅勁的美好素質,使內在的東西外現為可聞、可見、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質”原很抽象,“聲音”也比較難於捉摸,它們都是“虛”的東西。以虛寫虛,而又要化虛為實,的確很不容易,而詩人只用了短短五個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說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尤其可貴的是,詩歌通過寫馬,創造出物我兩契的深遠意境。詩人懷才不遇,景況淒涼,恰似這匹瘦馬。他寫馬,不過是婉曲地表達出鬱積心中的怨憤之情。

馬詩原文及賞析 篇5

原文:

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詩詞賞析:

李賀《馬詩》共二十三首,詩人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這是其中的第三首。此詩前兩句敘述周穆王西域取玉的故事,後兩句交代赤驥離開鳳苑這遊樂之地,終於有了縱橫馳騁的天地,表達了詩人不願困守書齋,沉淪下僚,渴望展示自己才學,實現自己抱負的心情。

馬詩原文及賞析 篇6

原文: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

註釋:

⑴龍:健壯的馬。

⑵連錢:形容毛色斑點狀如連線的銅錢。

⑶韂(chàn):也叫障泥,垂覆在馬腹兩側以遮擋泥土的布簾。

⑷金鞭:以金為飾物的馬鞭。

翻譯:

龍馬脊毛圖案像連線著的銅錢,

銀蹄賓士白色一片如踏著雲煙。

可是沒有人為它編織錦繡障泥,

又有誰肯為它鑄就飾金的馬鞭。

賞析:

李賀的《馬詩》共二十三首,這是第一首。這首詩開頭一個“龍”字寫此馬非比尋常,又有背脊連錢圖案之奇特外觀,銀蹄踏煙之矯健體格,定是良馬。可縱是良馬,無人賞識,織得錦韂,鑄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詩以龍脊銀蹄的駿馬自比,慨嘆縱有千里馬但卻沒有識千里馬的伯樂,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抱負不能施展的抑鬱與憤懣之情。

馬詩原文及賞析 篇7

原文: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譯文馬的如削尖的竹子的兩隻耳朵聚攏向上,身上還沒露出鮮明的桃花斑紋。

但有朝一日需要它衝破敵人的陣營,把它牽去定能幫助將軍建立功勳。

賞析:

李賀是唐室宗孫,系出鄭王李亮之後。但積久年深,他這唐室宗枝,卻早被皇家忘卻,直敗落到山坡村居、門庭冷落、甲蔬淡飯難於為繼的清苦地步。儘管才華橫溢,礪志苦讀,詩名早著,但由於得不到力者的引薦,他終是不被賞識,只能掙扎於社會下層,於是帶著憂憤之情創作了這組詩。

這組詩歷來被認為非一時一地之作。吳企明《李賀集》則認為作於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時逢馬年,詩人感慨萬千,一氣呵成創作了這組詩。本詩是組詩中的第十二首。

馬詩原文及賞析 篇8

伯樂向前看,旋毛在腹間。

只今掊白草,何日驀青山?

譯文

伯樂走到跟前一看,這是千里馬哪,旋毛就長在它腹間!

如今卻剋扣它的草料,什麼時候它才能夠騰飛跨越青山?

註釋

伯樂:古之善相馬者,相傳為春秋秦穆公時人。

旋毛:蜷曲的馬毛。王琦注:“郭璞《爾雅注》:‘伯樂相馬法,旋毛有腹下如乳者,千里馬也。’顏師古《漢書注》:‘白草似莠而細,無芒,其幹熟時,正白色,牛馬所嗜也。”

只今:如今。掊(póu):克減,剋扣。白草:牛馬愛吃的一種草。

驀:超越,跨越。

賞析

此詩為李賀組詩《馬詩》二十三首的第十八首。詩中說,有匹生著旋毛的千里馬,庸人們認不出,於是克減草料,且虐待備至,導致它缺食少力;善於相馬的伯樂一看,才認出是匹千里馬。詩人以倍受摧殘的駿馬作比,表達了對良才受到壓抑和虐待的憤慨。

劉辰翁謂“賦馬多矣,此獨取不經人道者。”蓋李賀此二十三首皆借馬以抒感。王琦謂“大抵於當時所聞見之中,各有所比。言馬也而意初不征馬矣。”二人所論皆是。此詩就是設為伯樂嘆息良馬不遇愛馬之主,無從顯其材,可為詠物詩之規範,所謂“不即不離”、“不粘不脫”於此詩中可以明見。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