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人工智慧》讀後感1000字(通用10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工智慧》讀後感10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工智慧》讀後感1000字(通用10篇)

《人工智慧》讀後感1000字 1

時光易逝,白雲蒼狗,我們的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從第一次科技革命到第二次科技革命,再到現在的資訊革命,科學技術曾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變化。當谷歌人工智慧“阿爾法圍棋”人機圍棋大戰”中以4:1擊敗韓國著名棋手李世石九段後,人類不僅在感嘆機器智慧領域取得又一個里程碑式的勝利,也感嘆一個新的時代—智慧時代的到來。機器依靠大資料和智慧演算法“贏了”人類的大腦。"我認為任何一種對人類心靈的衝擊都比不過一個發明家親眼見證人造大腦變為現實。"-尼古拉特斯拉曾這麼說。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工智慧作為21世紀科技發展的最新成就和智慧革命,深刻揭示了科技發展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大資料與智慧時代已經到來。

人工智慧即AI,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可以對人的意識、思維的資訊過程進行模擬,與人類智慧相似,人工智慧的產品上到宇航太空,下到深海潛艇,大若巨人,小若米粒,已經在不斷延伸到各行各業中,有些早已深入日常家庭生活中。本書是著名媒體人楊瀾的第一部跨界作品,楊瀾以媒體人的身份,深入人工智慧的科技領域,帶領團隊走訪美國、英國、日本、中國等國家和城市,用媒體人的人文視角記錄了那些改變世界的人和事,探尋人工智慧的發展歷史和未來道路。

英國狄更斯曾說過“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全球智慧時代下,AI改變著社會和經濟,一方面改善人類生活,帶來各行各業的便利,極大地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率,是社會精細化發展;另一方面機器搶到了人的.飯碗,失業隨之而來,創造了無隱私的社會,也帶來倫理上的衝突等負面作用。楊瀾在書中記錄了走訪著名學府和國際性知名大企業,領略人工智慧在視覺識別、語音識別、機器人制造、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也理性地指出人工智慧在社會、經濟、倫理等方面的觀察與思考。

本書由騰訊一流團隊與工信部高階智庫傾力創作。內容全面,條分縷析,循序漸進的將人工智慧前世今生,以及未來的發展預測呈現給讀者。不僅展現了當下人工智慧產業全貌和最新進展,也對人工智慧給個人、企業、社會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深入分析。在閱讀時候,一邊感嘆科技和智慧革命帶來的翻天地覆,也在思考智慧革命的何去何從。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科技也不例外。科技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是人類,我們希冀於自己的人腦創造更強大更智慧的機器來幫助我們解決難題,而不是用機器來固化我們的大腦。如今的人工智慧應用廣泛,機器翻譯、影象識別、輔助診斷等等,方便快捷了我們的生活,也應該警惕技術帶來的挑戰,人工智慧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人類智慧的神奇與偉大。我們提出,拓展發展新空間,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資料戰略,提升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水平,培育一批網路化、智慧化、精細化的現代產業新模式。大到國家上層建築,小到企業和我們個人,希望在人工智慧革命的時代下能夠大有作為。

《人工智慧》讀後感1000字 2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的感觸頗深。不僅是為人類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偉大的研究所折服,更是因為那讓我眼睛溼溼的機器人戴維與人類母親之間的愛,不禁讓我產生過“它還是機器人嗎?”這樣的想法。

人工智慧一直處於計算機技術的最前沿,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人工智慧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就像在影片中David的出現主要是為了填補將要崩潰的母親Monica心中對身患絕症的兒子的空白一樣,人工智慧不僅僅能滿足人類物質生活上的需求,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更有可能像影片中一樣,幫助人們填補情感上的空缺。

我認為未來智慧資訊處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必然是有利有弊的。

有利的一方面,正如現在我們現在運用在太空站及軍事領域的一些成果,它可以幫助我們去勘探未知星球,把精準的資料傳遞回來,供人類研究,避免人類探測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在軍事上,人工智慧能大大增強一個國家的軍事戰鬥力量,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同時,高科技以及人工智慧的.應用能夠最大程度地縮短戰鬥時間。在人類的生活方面,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機器人能代替人做日常生活的瑣事,使人的生活更舒適,安逸。就像是電影裡的David,他甚至可以代替真正的孩子安撫人們受傷的心,給人一個新的開始。

弊的方面就是如我們所看到的電影中的情節一樣,人們會擔心自己生產出來的機器人會不會隨著智慧水平的提高而反過來統治我們。

好像機器人的出現就是為了人類最終的消失,我會想機器人會活多少年,人又會活多少年,機器人會越來越多,而人卻會生老病死,就像電影中一樣,大批量的機器人被生產,然後被送到屠宰場,如果智慧的機器人不滿足自己的命運,我們又該怎麼辦?人性本來就有弱點,或者說人類是懶惰的,我們會不會懶到不去清理自己的“傑作” 。一切又將是災難。

另外,難道人類不會害怕,當智慧機的智慧逐步提高,會不會有那麼一天,智慧機會就像拍死一隻蚊子一樣拍死一個人。雨果在一個訪談上說,不會,因為人類會有公約,我也想問,法律對於任何人來說都不陌生,但是犯罪不一樣存在嗎?公約可以管得住人類那貪圖利益的心嗎?智慧機器人所帶來的道德問題也不容忽視,當我看到成批量的David掛在架子上的時候,也禁不住毛骨悚然,怪不得David會動手宰了那個一摸一樣的自己。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人工智慧》是很值得反思的一部片子,不論是機器人還是人類,總有一天到我們消失的那天,不要抱著遺憾,愛是可以超越生死的,要把這最寶貴的東西永遠留於心中,或許真有那麼一天,機器人為了愛而追尋千年,而我們人類卻已腐爛殆盡,我們最先懂愛卻無法持久無法想象出愛的重要足以使人追尋千年之久。

《人工智慧》讀後感1000字 3

“不可思議的想象,不同凡響的誇張,不可複製的喜劇。”你知道這是對哪本書的高度評價嗎?沒錯,它就是《裝在口袋裡的爸爸》系列叢書!我對這套書愛不釋手,尤其是《人工智慧超人》更是百看不厭。

你一定想象不到,這本書裡的角色有多神奇!書中不僅有拇指大小天天待在楊歌口袋裡卻酷愛搞發明的楊歌爸爸,有來自一百年後的擁有狂人科學家思維的人工智慧程式Tiger,還有來自一百年後的人工智慧程式安琪……

你一定想象不到,這本書的'內容有多麼不可思議!這本書主要講了楊歌意外地遇到了一個叫Tiger的人工智慧程式。Tiger無所不能,它可以藉助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教楊歌改造智慧頭盔,使楊歌成為了一個聰明絕頂的人。楊歌不僅學習成績突飛猛進,而且還成為了人工智慧方面的專家。此外楊歌還變成了“神運算元”,幫媽媽算了好多賬。Tiger還指導楊歌製造了機械臂、感測手套等可穿戴裝置。穿上這些裝備後的楊歌,變得力大無窮……Tiger讓楊歌的能力得到了巨大提升,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拿獎拿到手軟,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是全國的焦點。因此,Tiger也深受楊歌的信任。

我好羨慕楊歌呀!如果我也有這樣一位人工智慧朋友該多好!它可以讓我的學習變得輕鬆,還可以讓我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但後來,事情發生了變化。狡猾的Tiger製造了一個“甲蟲智腦”晶片,慫恿楊歌把晶片安裝到後脖頸上。Tiger則通過晶片控制了楊歌的大腦,並妄圖藉助楊歌的身體統治全世界!如果楊歌反抗,Tiger還會通過黑客手段製造意外,企圖讓楊歌喪命!從此,楊歌變得脾氣暴躁、冷酷無情,而且破壞力巨大。

看到這裡,我不禁冷汗直冒,暗暗為楊歌著急,更慶幸自己沒有這樣一位人工智慧“朋友”。

還好,這時安琪——一個來自一百年後的正義的人工智慧程式出現了!它和楊歌爸爸聯手製造出了人工智慧戰甲。經過激烈的搏鬥,他們最終打敗了Tiger,拯救了楊歌,也拯救了世界!

讀到這兒,我禁不住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提到嗓子眼兒的心也終於“咚”地落回到了原處。

但可惜的是,最後安琪犧牲了……

我的眼眶瞬間溼潤了……

人工智慧,能幹好事也能幹壞事,科技真的是一把雙刃劍!一面可以造福人類,使人類變得更強大,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另一面也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壞處,甚至毀滅世界!原子能的發明和應用不正好印證了這一點嗎?

讀完這本書,我深刻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在研究新科技、運用新科技的時候,不能僅僅看到它造福人類的一面,更要對它的破壞性有所估計和嚴格控制!

我們人類不僅要有“科學腦”,還應該擁有一顆“人文心”!

《人工智慧》讀後感1000字 4

因為我本人碩士畢業論文用到的就是bp神經網路,所以我也是對人工智慧的底層邏輯大體上了解一些皮毛。我個人覺得人工智慧就是機器或者系統可以像人一樣進行學習經驗、思考判斷,通過輸入層,中間層,輸出層來最終做出決策。而其中中間層是一個設定好規則的黑箱,裡面具體運算方式其實很複雜,就像人類大腦,思考了哪些、訊號怎麼傳遞的,其實一般人也是不知道的,但就是能做出決策來。

這本書介紹了人工智慧的歷史,基本原理,需要關注的地方,對人類社會的挑戰,以及各國做出的策略。

但是我認為本書最大的作用是讓我對於人工智慧開拓了視野,原來只是去考慮機器怎麼思考,是有形的機器還是無形的系統。實際上人工智慧的安全問題(戰爭機器人的出現、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倫理問題(是否要給機器人以人的地位),道德問題(由於設計人員或多或少的原因導致機器識別黑人為黑猩猩這種道德問題),法律問題(無人騎車撞人事件是處罰研發人還是擁有者還是機器本身),對人類工作的挑戰,可能會導致大多數人失業等問題。

我覺得對於人工智慧的時代,目前來看還是炒概念,不可否認隨著阿爾法狗的出現代表著新時代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層級的一大進步,但是人工智慧如果想進入到目前各行各業還是要走很長時間的。但是很多專業領域可以操作使用,尤其在僅僅靠系統判斷的領域,比如預測,投資等。因為真正需要作業的工作,不僅僅要系統智慧還要硬體上可以配套。但是人工智慧的時代可期,十年後應該可以滲透到人的身邊。還有上面談的法律倫理道德等問題。這些問題的丟擲者一般是政府方面,我認為如果對於新興事物政府要是全想到了社會的前面就不會有什麼創新了。等發展起來再說,就是我的想法,當然政府需要制定個像機器人三定律的'類似憲法底線的東西就行了。就像說無法判斷無人車撞人是誰的錯,有人駕駛的車能判斷出來誰的責任,但是該撞還是撞了,汽車出現了100多年了,規則還是在修改和變動的。還有機器取代人工作的問題,很多人找不到工作的事情,這是肯定的,就像以前一艘不到1萬噸的船上要有幾十上百人,現在20萬噸的船都不需要超過20人。那些船員幹啥去了?時代會進步的,有些崗位自然會被取代,但是人作為可以適應不同環境的智慧生物,肯定可以適應新時代的。

總之科技的進步是無人可以阻擋的,為了不被時代的車輪壓死就只能推著時代走。

《人工智慧》讀後感1000字 5

作為語音識別領域的專家李開復博士出的這本《人工智慧》為人工智慧領域的科普書籍告訴我們諸多現實問題:我們真的知道什麼是人工智慧嗎?個人應該做些什麼,才能避免被AI取代?企業應該如何升級,才能在新的商業變局到來前抓住先機?

截至目前,已出現過3次AI熱潮:第一次因為圖靈測試,第二次因為語言識別,第三次因為深度學習與大資料發展與結合。

目前正處第三次熱潮中,最大特點是:

AI在語音識別、機器視覺、資料探勘等多個領域走進了業界的真實應用場景,與商業模式緊密結合,開始在產業界發揮出真正的價值。

人工智慧是人類對科技無限探索和發展的智慧成果,將帶領人類社會進入一個相對富足的豐產時代。

AI作為工具,對生產效率的大幅改進,對人類勞動的部分替代,對生活方式的根本變革,而必然觸及社會、經濟、政治、文學、藝術等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將為我們創造巨大的'價值,幫助我們降低甚至消除貧窮和飢餓、獲得更多時間和自由是人類全新的一次大發現、大變革、大融合、大發展的開端。

在不久的未來,AI將取代人類50%左右的工作,AI會取代工廠的工人、建築工人、操作員、分析師、會計師,司機、助理、仲介等,甚至部分醫師、律師及老師的專業工作。

所以,人工智慧時代,程式化的、重複性的、僅靠記憶與練習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將是最沒有價值的技能,幾乎一定可以由機器來完成;

反之,那些最能體現人的綜合素質的技能,例如,人對於複雜系統的綜合分析、決策能力,對於藝術和文化的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由生活經驗及文化薰陶產生的直覺、常識等。基於人自身的情感(愛、恨、熱情、冷漠等)與他人互動的能力……這些是人工智慧時代最有價值,最值得培養、學習的技能。

我們不一定要做時代的弄潮兒,但是,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我們必須要趕上時代的步伐,不能被時代所拋棄。

AI只是一種新的工具,不會取代人類,只會豐富人類生活。未來是一個人類和機器共存,協作完成各類工作的全新時代。

我們無需擔憂和恐懼這個時代的到來,我們所要做的,應當是儘早認清AI與人類的關係,瞭解變革的規律,儘早制定更能適應新時代需求的科研戰略、經濟發展佈局、社會保障體系、教育制度等,以便更好地迎接這個時代的到來。

《人工智慧》讀後感1000字 6

這本書我斷斷續續看了大約兩三個星期,誰知微信讀書統計我總共才花了8個多小時。我對新科技發展一向反應遲緩,對電腦科學也知之甚少,只有對Alphago和柯潔的大戰以及無人駕駛車的前景等還算感興趣,這本相當於人工智慧科普的書正好適合我,難得的是還寫得頗有趣。李先生像個人工智慧的佈道者,娓娓道來人工智慧的來龍去脈,巨集觀地介紹人工智慧在各個領域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大聲宣告人工智慧時代即將來臨,並且敦促大家做好準備積極迎接它的到來,中間還穿插了人物的故事。

我對這本書中印象比較深的有如下幾點:

1. 人工智慧,分為弱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和超人工智慧。弱人工智慧就是能在特定領域內解決問題的人工智慧,目前的大部分人工智慧都屬於這一類,佼佼者比如說Alphago,又比如我現在正在用的訊飛聽寫功能。第二類是強人工智慧,這種也叫通用或完全人工智慧,可勝任人類所有工作,目前還沒有這種人工智慧。最後一種是超人工智慧,也就是比人還要聰明的AI,這個目前只存在於科幻小說裡,在可見的未來不太可能會實現。那這三類人工智慧,第一類,對人是沒有威脅的,那第二類或者第三類,就難說了。

2. AI的出現將會帶來人類的另一次大的產業革命,並且它可能比之前的蒸汽機帶來的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和產業結構的影響還要巨大。據說,在人工智慧時代,重複性的、機械性的工作將被機器代替。但是他們並不會使人類失業,而是使人們的工作內容形式發生大的改變。並且據說人類會被機器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和自由去追求自己的'興趣,發展自己的創造力等。

3. 在這樣的背景下,未來的教育方式和目標也會發生巨大的改變。教師要學會與機器協作,教學方式側重於小組討論,內容要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情感交流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審美能力等等不能被機器所替代的東西。教單一一種知識技能——比如說語言——的教師,則很可能幾年後就會被機器所替代。

除去以上幾點,我還記得這本書裡說到的人的故事。任何人類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個體的人,這本書裡提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對AI發展有傑出貢獻的人。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圖靈,他的才華有多出色,他的命運就有多悲慘。他的結局讓我不由想起一句話: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

《人工智慧》讀後感1000字 7

儘管它是一本2009年老教科書,從目錄上看,其歸納總結有特色,例如,AI歷史性里程碑事件及概念總結。真想了解一個行業,不是隻當磚家,還需要挖根刨底,飲水思源,觀全域性,足以為謀。

對於AI非專業讀者,顯然,它值得一試,就當看小說,不喜歡情節就練三級跳,反正不是靠其謀生。手中有書卡,走馬觀花,騎馬看碼農幹啥活,試一下AI的水有多深,能否隨便書海撈一把?呵呵,拭目以待。

這本書的最大優點是知識內容高度集中,都是乾貨。讀一章勝讀許多書,特別是它總結AI歷史,數理邏輯學應用等部分,絕不拖泥帶水。例如,介紹很多實際問題都可以抽象轉化成最優化問題,然後從數學的角度求解其最優解。即對於給出的實際問題,從眾多的選擇中選出符合條件的最優方案。另外,像還有高階知識表示和知識推理技術部分,包括模糊邏輯、模態邏輯、非單調邏輯、時間與空間推理、定性推理、描述邏輯等部分文字介紹都像非常專業,是書的重點核心內容之一。另外,就是有關於Agent有關介紹。例如,“計算機和人工智慧領域中,Agent可以看做是一個實體,它通過感測器感知環境,通過執行器作用於環境。對於人類Agent,眼睛、耳朵等器官如同感測器,手、腳和嘴等如同執行器”......它介紹了“規劃技術基本概念”......

當然,它介紹了自然語言,機器學習理解。NL一直是人工智慧界所關注的核心課題之一。意外收穫是瞭解到喬姆斯基體系在NL及機器翻譯中的應用。怪不得他名氣如此之大,MIT書店與他有關係書有幾排。

顯然,能夠得到一些基礎性具體思維方法及步驟或者大概念,就是讀教科書的好處。讀教科書缺點就是總是落伍,特別是在AI領域。不過,對於吃瓜的讀者可能問題不太大……

當然書中會是有些難明白的地方,例如,它介紹“人工生命致力於通過試圖在生物學現象中抽取基本的動力學原理來理解生命,並把這些原理用到其他的`物理媒體上,如計算機,使它們成為新的實驗操作和測試物件。蟻群優化演算法模擬螞蟻的行為,向螞蟻的協作方式學習。粒群優化演算法基於鳥群捕食行為的研究。免疫計算是模仿生物免疫學和基因進化機理,通過人工方式構造優化搜尋演算法。”

問題是其中各種演算法能夠解決什麼樣問題?為什麼要用此法或者用這些演算法的侷限性是什麼?這些好像是黑箱作業,如此等等…。因為,吃瓜讀者不僅僅想知其然,而且想知其所以然。

《人工智慧》讀後感1000字 8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悽美的詩詞,星光閃爍,和風習習,幽香沉醉,初見即永恆。然而詩人永遠無法想到,在千年之後,這句詩會被用來形容古人無法想象的一個時代------人工智慧時代。

今天的人工智慧,解決的就是意義的自由流動問題。前三次工業革命,恰如“身無綵鳳雙飛翼”,因為沒有翅膀,無法進行物理移動,也就無法進行現實空間的資訊傳輸。但還有一個問題更加重要,即“心有靈犀一點通”,是意義的自由流動問題。機器是否能善解人意,是否會越來越像人?

毋庸置疑,這將是人類為之不懈努力的方向。有人說,人工智慧終將統治人類。書中的結語很有意思,“如果機器圈養了人類”。不得不說,話語真的很重要。我們對事物的描述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我們總是會用過去的經歷解讀新的經歷。王朝更迭,血腥殺戮深入腦海,於是人類覺得,人工智慧終將敲響自己的喪鐘,亦如皇親國戚的篡權,蓄謀遠久,一觸即發。用現代的話語描述,就是“白眼狼”!若是深入想下去,甚是恐怖,陷入無窮迴圈,便成為哲學家了吧。但人都是被自己嚇死的。

於是我們理應防著人工智慧一些,一面利用,一面摧毀?經歷過二戰的科學家們認為,機器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了人腦。電影《模仿遊戲》中,為了破解德軍的密碼,科學家阿蘭·圖靈力排眾議,堅持用機器來實現人腦根本無法實現的目標。可這樣的樂觀主義情緒,足足被現實的殘酷壓抑了近乎半個世紀。

人類到底在防什麼呢?怎麼防呢?因為害怕自認為無法控制充滿未知的未來,就去阻止未來的到來嗎?太過悲觀了吧。事實上,AI早就佔領了我們的生活,搜尋引擎,地圖導航,如此種種因為網際網路的`到來而隨之到來的東西。機器本身是多麼笨拙的東西呀!讓機器脫離程式產生類似人類的情感和自我認知能力更是杞人憂天。我們當下,不應“警惕人工智慧毀滅人類”,而恰恰應該警惕“警惕人工智慧毀滅人類”論。過分討論富於科幻色彩的世界末日只會導致公眾、決策者和科學家不願投資支援人工智慧的研究,這種固步自封阻礙未來到來的虛無保守主義要不得,想要利用人工智慧違反倫理道德的思想更是值得警惕。

人工智慧威懾分明。人類是好奇的,因而不斷探索創新。人類亦是畏懼而易焦慮的,因而摸索著前進。這是一片荊棘叢中的桃花源,絕非懸崖。唯有惡意阻擋之流,利用棘刺,製造腥紅。喪鐘終究只會因人類自身而鳴。

《人工智慧》讀後感1000字 9

夕陽是一首悲歌,旋律湧進了黛青色的雲際。獨倚軒窗,窗外細雨紛紛,我又不禁憶起了那個夜晚,那間屋內……

獨自一人坐在窗前,看了看手中的題目,百思不得其解。我捂住腦袋,閉目深思起來。乘三?還是除以三?亦或是乘四?“唉,到底怎麼做這道題!。”苦惱起來,便離開座位,在房內徘徊。偶然間,我發現櫃子上有一個手機。“不如就用手機查一查吧。”腦中很快萌生出這樣的想法。但我轉念一想還是作罷。不過看見作業上的題目,我又陷入了困惑。題目做不出來,媽媽回來指不定又該說教我了,與其被動讓媽媽來訓,還不如自己查一查寫上答案呢。查,還是不查呢?查吧,萬一媽媽發現了呢?不過也不一定會這麼趕巧被她發現吧?抱著僥倖心理,我慢慢走向櫃子,掂起腳,左顧右盼,彷彿做賊一般,拿下手機,回到座位。將攝相頭對準題目,只一聽,“咔嚓”一聲,就得出了答案。正當我心中竊喜之餘,媽媽卻早已來到我身後,一掌狠狠地拍在桌上,瞪著銅鈴般眼睛注視著我。我連忙低下了頭。空氣彷彿都凝固了,只有窗外的風呼呼掠過,嘲笑著我。房間裡的寂靜沒過多久,就被媽媽那河東獅吼給打破了。

一句又一句的話,如刀子般衝破了耳朵的'最後一道防線,直入我的內心。一陣怒火也湧上心來,“題目不會,我又能怎麼辦?不查手機就只能空著啊!”語罷,便怒氣衝衝進了臥室,甩上門,跳上床便抽泣起來。

半個小時,一小時……怒火也隨之漸漸熄滅。

下了床,望見書架上那本《裝在口袋裡的爸爸——人工智慧超人》,一幕幕情節映入眼簾:主人公楊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認識了未來人工智慧程式“Tiger”,受到了它的很多很多好處。但由於過度依賴,差點成為了它的傀儡。最終主人公在另一個人工智慧程式的幫助下消滅了“Tiger”。轉念一想,我不禁忘卻了剛才的怒氣。現在的科技的確發達,但我們也不能過度依賴於科技,否則福寶也會成為災星,給我們帶來災難,所以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啊。

“你還有資格笑我,呵呵,也不想想自己!”腦海中傳來的聲音牽動了我的思緒。再回想起剛才的事,題目不會做,就該動腦筋,翻翻書上的例題,多方面思考,才能把這個題目真正弄懂,過度依賴於手機做題只會讓我們的頭腦越來越偷懶,越來越笨拙。

想到這,我的兩腮漸紅,鼻頭一酸,衝出房門,站在媽媽面前,說道:“對不起,媽媽,我不應該向你發火,依賴手機做題是我的不對。”媽媽緩緩起身,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要緊,明白了就好。”溫暖的大手輕撫著我的臉龐,一股暖流湧上心頭……

不知不覺間,皎潔的月光灑滿大地,照亮了潺潺流水的小溪,照亮了遠處群山,更照亮了我童年成長的路。

邀一輪明月,攜一縷清風,帶來萬千思緒。是啊,禍福本相倚,只待細心辨。

《人工智慧》讀後感1000字 10

AI復興:深度學習大資料=人工智慧

這一次人工智慧復興的最大特點是,AI在語音識別,機器視覺,資料探勘等多個領域走進了業界真實的應用場景,與商業模式緊密結合,開始在產業界發揮真正的價值。

第三次AI熱潮:有何不同?

AlphaGo與李世石的圍棋人機大戰剛剛塵埃落定,“人類是不是要被機器毀滅”這類的話題在普通人中流傳開來。可大家千萬不要忘了,這並不是人機對弈第一次激起公眾的熱情。1997年IBM的深藍戰勝卡斯帕羅夫的那一天,全世界科技愛好者奔走相告的場景絲毫不比今天人們對AlphaGo的追捧遜色多少。

幾乎每一項新興企業成功的技術,在真正成熟之前,都要經歷先揚後抑的過程,並在波折起伏中通過積累和迭代,最終走向真正的繁榮,穩定和有序發展。

人工智慧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深度學習居功至偉。

圖靈測試:假如一臺宣稱自己會“思考”的計算機,人們如何辨別計算機是否真的會思考呢?一個好方法是讓測試者和計算機通過鍵盤和螢幕進行對話,測試者並不知道與之對話的到底是一臺計算機還是一個人,如果測試者分不出與之的對話只是人還是機器,即,如果計算機能在測試中表現出與人等價或至少無法區分的智慧,那麼我們就說這臺計算機通過了測試並具備人工智慧。

語音識別的發展告訴我們,老一代研究者如果不能儘快更新知識儲備,就只有面臨被解僱的命運。

早在20世紀70年代,語音識別就曾經有過一些技術突破,有趣的是,今天異常成功的深度學習技術,當年曾在語音識別領域嘗過失敗的'苦澀。而在近年來的第三次人工智慧熱潮中,語音識別領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深度學習就像一個祕密武器,蟄伏多年,重出江湖,首先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幫助計算機認識人臉,認識圖片,視訊中的物體,然後,拔劍四顧,衝入語音識別,機器翻譯,資料探勘,自動駕駛等幾乎所有人工智慧技術領域大展伸手。

語音識別系統在近年來突飛猛進,技術上只有一個原因--深度學習!

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者,幾乎無人不談深度學習。很多人甚至高喊出了“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的口號。

深度學習能夠大的伸手的兩個前提條件—強大的計算能力和高質量的大資料,都是在2010年前後逐漸不成熟的。

國內的高科技企業,如百度,阿里,騰訊,華為,小米,搜狗,今日頭條,都在近年紛紛建立人工智慧研究團隊,搭建類似谷歌大腦的大規模深度學習叢集,而這些叢集已經在諸多產品中發揮著深度學習的神奇效能。

AI的發現並不是被AlphaGo推向了風口,相反AlphaGo是人工智慧的一個產物。的確,第三次人工智慧正在復興,這一次的規模會更大,範圍會更廣,語音識別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深度學習的加入,讓語音識別的準確度,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