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完整的成長讀後感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完整的成長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完整的成長讀後感5篇

完整的成長讀後感1

在麗達瑜伽工作,精神上的收穫大於經濟的收穫,感謝有這樣一個空間,彙集了智慧的人,很感謝在我對兒子成長過程迷惑時,有一位伽友為我介紹了這樣一本書——《完整的成長》,不僅幫助我更好的給兒子一個成長環境,也幫助了我自己重新省視我的童年並更好的讓自己成長。

我們成年人選擇靈脩或選擇信仰或選擇瑜伽修行等等,大多數人是因為心靈的困惑和痛苦不解,才去修的,只有少數人是為了更高一層的精神。

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修來修去,仍然迷惑,控制來控制去,感覺壓抑,當看過這本書以後,我才明白,原來是因為自己的內在一直都沒有長成熟,長成熟的只是一個軀殼,我們的內在世界:情緒、感覺、心理、認知、精神,都沒有很好的成長。

沒能很好的成長,是因為我們小的時候,還很弱小的時候,被比我們強大的人給剝奪了。常常聽到大人不讓孩子哭,不讓孩子鬧,不讓孩子這樣,那樣,卻沒有很細心的奈心的關注一下,孩子心裡在想什麼?他們想認知什麼,感覺什麼?

今天還聽到爺爺奶奶,為了孩子順從他們的心意,而恐嚇他,如果你要哭,爺爺就走了,如果你要和媽媽,奶奶就自己出去玩了,就帶別的小朋友去玩了,孩子整天活在恐嚇中,在他需要照顧的年齡,那麼孩子就慢慢失去了自我,為了討好大人的心意,去做違背自我的事,那我們小時候,可想而知,我們更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出來的,所以我們沒有了自我,會變成或倔強,或脆弱,或強勢。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回到我們的內在,我們發現的應該是這樣:我們有時是情緒的,有時是感覺的,有時是思維的,有時是心理的,有時是精神的……由於我們反它們看成是我們自己本身,所以它們便學步豐統治我們。

所以,一會兒我們被情緒控制了,一會兒我們被心理控制了,一會兒我們被頭腦控制了……就像我們很多人的生活一樣。有時我們被別人控制了,有時我們控制了別人,有時被外在的環境控制了……內在也有著“權力鬥爭”。

我們的內在也常常相互控制著,“政變”、“篡奪王位”,這就是我們內在的掙扎和焦慮。”摘自《完整的成長》271頁

我們的身體裡真的會有很多個小我,我自己清楚的感覺的到,出了事情的時候,常常會糾結,矛盾,痛苦,難過,或否定自己,降低自己的價值感,這種情緒卻又找不到出口,於是只能把自己變的情緒化,因為內心的事情,可能牽連到一個和這個事無關的事情上,常常會想別人怎麼怎麼樣,怎麼怎麼了,會抱怨,可能很少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內心怎麼了?

沒有誕生自我的人,依然可以依靠外力馴化成長,只是成長起來的人是一個“小我”,小我就是我們不自覺得在處事說話的時候,會反射出生命中某個人的影子,可能是媽媽,也可能是爸爸,或老師,或在你成長中侵入你精神裡的一些人。

“由於小我是由外力促成,由外力馴化而成,因此小我就自然地時刻感應著外在的變換。外在的世界就是小我的鏡子:外在的讚美,小我就倍感有價值;(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聽好聽的話,喜歡人拍馬屁)外在貶斥,小我就倍感自卑;(所以,如果遇到一點別人對我們的否定,就會燃起內心的怒火或難過)外在風雲變幻,小我的情緒、感覺、心理、念頭也變化無常……

你永遠是外在的反應,你就沒有尊嚴,沒有自我價值感。想想我們成人,想想我們面對每一種關係時內在的變幻無常和動盪,我們自主、獨立、定力的如如不動空間依賴什麼?我們的喜悅、幸福依賴什麼?我們的尊嚴和價值感空間依賴什麼?我們空間是誰?”

現在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做自己的主人,重新的把真正的自我找回來,那樣,我們有一個完善的自我,就會是安寧的、安然的、清明的、喜悅的、理智的、智慧的、和諧的'。我們的靈脩也好,佛性也好,必自然的顯現出來。

至少有兩樣東西可以幫助你成為自己的主人,以完善自我:內在的力量和愛。

完整的成長讀後感2

完整,不是完美。人不會完美,也無需做到完美。健康的人格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缺失如同接納自己的美德。這是要強調明確的一個觀念。

完整的成長,是指兒童依靠自己的精神胚胎,藉助於內在和外在的環境,受自己精神胚胎引領,通過生命年齡的不同階段,創造出了一個完整的自我。自我意識是這一生命系統的中心。這個創造自我的里程就是一個完整成長的過程。

兒童需要在愛與自由、規則與平等的外在環境中經歷完整的成長,構建內在自我,成長為完整的人。但是這是一個理想狀態,事實是更多人的完整成長被打斷,精神成長停滯。心理的治療便把阻壓到潛意識的成長提升到意識層面,進一步打通梳理獲得成長。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開啟感覺到通道,用心覺察也會幸運的再次啟動成長。

讀《完整的成長》之前,我認為閱讀這本書我會獲得對教育的一些經驗,更多可能是對兒童教育的一些具體理念和方法。讀完此書我發現我的收穫不止於此,更多的是對自身成長的一個對比和反思,打開了些感覺和覺察的通道,以抽離的狀態看自己的情緒變化,看自己對待事件的狀態,觀察自己,感知自己。讓感覺流動,使成長中被阻礙地情緒感知和宣洩流動起來。

因著我對自己成長的覺察也就更深入的理解了,讓兒童在愛與自由的環境中充分的感知,給他足夠時間與空間,讓他自己創造自己,完整的成長為他自己的重要性。

讓孩子成為他自己,的確應該成為成長的核心,也應該是教育的核心。可是在兒童實際的成長過程中,很多人認識到不到這個問題,還有很多人趨於社會的壓力違背自己的教育理念,過早的剝奪孩子感知的權力,強迫孩子認知。像是現在國家一再要求不得讓孩子過早寫字,可是很多幼兒園還是迫於家長的需求和社會競爭的壓力,巧妙地躲過檢查,違規的教授孩子讀寫,採用殺雞取卵的方式育人,只侷限於短期利益而不顧孩子的長遠發展,因著大學聯考的壓力,部分家長也是配合這樣的行為。而內在成長被剝奪,孩子的精神成長受阻,後期會出現種種家長無法解決的問題,不明所以家長一籌莫展,卻又尋不到根源。

一個國小各項成績優秀的女孩子,在幼兒和國小階段一直忙於在各個興趣班中穿梭,沒有喘息的功夫,到了國中,忽然對一切失去了興趣,瘋狂的玩,作業拖著不完成。家長想盡了方法都不奏效,強迫她坐在作業前也是愣神的。這個女孩子極有可能是感覺成長被剝奪,被家長強迫進入了認知階段,主動成長被阻塞,所以失去了成長的動力。

9個月的小外甥,一聽到手機鈴聲響,一看到別人拿手機,他就開始咿呀哇啦大聲叫,小妹說他是在模仿別人打電話。並沒有人教他,他還不會說話,看著也聽不懂大人說的話。可是他就是學的如此惟妙惟肖,不得不佩服嬰兒的學習力,確切的說是感知力。

6歲女孩林林按照老師教的舞蹈動作認真排練,3歲的東東也跟著跳,但是他無法按照順序做出規範的動作,林林一次次提出要求,可是東東做不到,林林氣的大哭,說是東東弟弟破壞了排練表演,東東看著大哭的林林一臉茫然。林林內心你的秩序被破壞所以很難過,而東東還無法理解林林的心理活動。哭過之後,林林去到另一個房間繼續跳,而東東開啟了自嗨模式,亂跳一氣。林林認識到東東弟弟無法按照要求做出動作,她原諒了弟弟並且想到了避免被打擾的方法。林林和東東都在活動中感知、體驗成長,並且將其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他們在學習著如何和諧相處。

《完整的成長》為我解開了很多兒童行為的謎底,也讓我認識到精神成長的重要性,更確定了應該讓兒童在感知中學習,在生活中教育,而不是過早的進行抽象認知,阻礙兒童感覺的流動,讓兒童失去了本身具有的覺察的能力,失去了成長動力。

完整的成長讀後感3

在麗達瑜伽工作,精神上的收穫大於經濟的收穫,感謝有這樣一個空間,彙集了智慧的人,很感謝在我對兒子成長過程迷惑時,有一位伽友為我介紹了這樣一本書——《完整的成長》,不僅幫助我更好的給兒子一個成長環境,也幫助了我自己重新省視我的童年並更好的讓自己成長。

我們成年人選擇靈脩或選擇信仰或選擇瑜伽修行等等,大多數人是因為心靈的困惑和痛苦不解,才去修的,只有少數人是為了更高一層的精神。

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修來修去,仍然迷惑,控制來控制去,感覺壓抑,當看過這本書以後,我才明白,原來是因為自己的內在一直都沒有長成熟,長成熟的只是一個軀殼,我們的內在世界:情緒、感覺、心理、認知、精神,都沒有很好的成長。

沒能很好的成長,是因為我們小的時候,還很弱小的時候,被比我們強大的人給剝奪了。常常聽到大人不讓孩子哭,不讓孩子鬧,不讓孩子這樣,那樣,卻沒有很細心的奈心的關注一下,孩子心裡在想什麼?他們想認知什麼,感覺什麼?今天還聽到爺爺奶奶,為了孩子順從他們的心意,而恐嚇他,如果你要哭,爺爺就走了,如果你要和媽媽,奶奶就自己出去玩了,就帶別的小朋友去玩了,孩子整天活在恐嚇中,在他需要照顧的年齡,那麼孩子就慢慢失去了自我,為了討好大人的心意,去做違背自我的事,那我們小時候,可想而知,我們更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出來的,所以我們沒有了自我,會變成或倔強,或脆弱,或強勢。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回到我們的內在,我們發現的應該是這樣:我們有時是情緒的,有時是感覺的,有時是思維的,有時是心理的,有時是精神的……由於我們反它們看成是我們自己本身,所以它們便學步豐統治我們。所以,一會兒我們被情緒控制了,一會兒我們被心理控制了,一會兒我們被頭腦控制了……就像我們很多人的生活一樣。有時我們被別人控制了,有時我們控制了別人,有時被外在的環境控制了……內在也有著“權力鬥爭”。我們的內在也常常相互控制著,“政變”、“篡奪王位”,這就是我們內在的掙扎和焦慮。”摘自《完整的成長》271頁

我們的身體裡真的會有很多個小我,我自己清楚的感覺的到,出了事情的時候,常常會糾結,矛盾,痛苦,難過,或否定自己,降低自己的價值感,這種情緒卻又找不到出口,於是只能把自己變的情緒化,因為內心的事情,可能牽連到一個和這個事無關的事情上,常常會想別人怎麼怎麼樣,怎麼怎麼了,會抱怨,可能很少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內心怎麼了?

沒有誕生自我的人,依然可以依靠外力馴化成長,只是成長起來的人是一個“小我”,小我就是我們不自覺得在處事說話的時候,會反射出生命中某個人的影子,可能是媽媽,也可能是爸爸,或老師,或在你成長中侵入你精神裡的一些人。

“由於小我是由外力促成,由外力馴化而成,因此小我就自然地時刻感應著外在的變換。外在的世界就是小我的鏡子:外在的讚美,小我就倍感有價值;(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聽好聽的話,喜歡人拍馬屁)外在貶斥,小我就倍感自卑;(所以,如果遇到一點別人對我們的否定,就會燃起內心的怒火或難過)外在風雲變幻,小我的情緒、感覺、心理、念頭也變化無常……你永遠是外在的反應,你就沒有尊嚴,沒有自我價值感。想想我們成人,想想我們面對每一種關係時內在的變幻無常和動盪,我們自主、獨立、定力的如如不動空間依賴什麼?我們的喜悅、幸福依賴什麼?我們的尊嚴和價值感空間依賴什麼?我們空間是誰?”摘自《完整的成長》274頁

現在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做自己的主人,重新的把真正的自我找回來,那樣,我們有一個完善的自我,就會是安寧的、安然的、清明的、喜悅的、理智的、智慧的、和諧的。我們的靈脩也好,佛性也好,必自然的顯現出來。

至少有兩樣東西可以幫助你成為自己的主人,以完善自我:內在的力量和愛。摘自《完整的成長》272頁

完整的成長讀後感4

我對孩子有著天生的喜愛和憐憫。對孩子的喜愛源於我是一名媽媽和老師,而憐憫則是因為常常看到很多的孩子因為不被理解或者缺乏有效的引導陷入迷茫和苦惱。

偶然的機會知道了孫瑞雪的教育機構,捧回《愛與自由》的書讀了。隨後又讀到了她的《完整的成長》,似乎是續上了,更完整的瞭解了她的理論與實踐。

孫瑞雪說:我們是搞兒童教育的,但我們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成人的瞭解和研究。因為,如果我們不成長,我們無法瞭解兒童,無法做這種高於我們意識形態的教育。成長需要尋找一個途徑,觀察兒童能幫助我們找到成長的路。我們必需與兒童一起成長。

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本書,覺得在書中找到了自己的情緒密碼,也找到了通往孩子世界的美麗小路。

她用溫和的筆法向大家呼喊:

兒童自己創造自己!

兒童是自己身體的主人!

兒童是自己情緒的主人!

兒童是自己感覺的主人!

兒童是自己心理的主人!

兒童是自己認知的主人!

兒童是自己精神的主人!

一切創造始於兒童的自我創造!

如果想做到這些,就用“愛與自由”去澆灌。

書中舉了大量的例項,甚至包括作者的迷惘與解惑,用最真實的感受傳達了她的一份擔憂,一份責任。

雖然寫的是0—6歲孩子的成長,但是對於從事國小教育的我們來說,有著很重要的借鑑的意義,讓我們知道因為哪一部分的缺失,才造成了我們現在所教孩子的問題,有助於我們幫助孩子走出困境。現在想來我們班的一個典型特徵的孩子,就是缺少了早期的體驗學習過程,父母是非常利落能幹的人,幫助孩子解決了一切可以動手的機會。剛入學時,孩子雖然活潑,可是手部及身體肌肉的協調感差,造成了不自信的狀態,更不必說戰勝困難的意志品質了。這些方面慢慢在學習上表現出不願意思考,遇到稍有一點難度的題就放棄,不願意寫作業。於是我就對症下藥,增加他的動手機會,並把他的任務難度係數降低,先解決自信心的問題。又經過長期的體驗訓練,幫助他進行內部的自我建構。終於有一天,迎來了他自豪地跟我說:“我現在的躲避球水平很好噢!”再後來,開始耐心而專注的作業。孩子,你終於完了一部分的自我建構,開始認識自己了,變成自己的主人啦!

我的女兒只有三歲兩個月,美麗可愛,活潑伶俐,我也嘗試著這樣和她這樣交往。

暑假裡,我把她帶到姥姥家,因為姥姥家裡有年齡相仿的好幾個小朋友,女兒可喜歡他們了。她的大姨喜歡她,獨獨邀請她做客,她不肯,聲嘶力竭地哭,完全失掉了乖巧的形象,勉強去了一次,就再也不肯去了。後來,大家就常常拿這件事逗她玩,只要說:“送你到大姨家。”她就大哭,屢試不爽。女兒不是太愛哭,再因同樣的原因又哭了一次後,我試著詢問:“你喜歡大姨嗎?”她含淚點頭。“你不想去是因為捨不得戚珩哥哥吧?”女兒大眼晴裡珠子就斷了線啦,小嘴兒一撇,又要哭,看來這就是她的傷心處了吧。我接著說:“你看,媽媽就是你肚肚裡的蟲蟲,什麼都知道,那麼,我們就暫時不去大姨家了,要是去的話,媽媽和你商量,好嗎?”她破涕為笑:“我以後再上大姨家。”好像,類似的哭就少了呢。

女兒暑假後就要開始她的集體生活了。孫瑞雪的幼兒園的理論是蒙特梭利,注意體驗和經歷,注重孩子的內部自我建構。體驗就是學習!因為對“體驗學習”的關注與重視,才進行了遊戲課程的研究。如今,又見“體驗”是那麼的熟悉,卻略帶陌生。因為體驗也需要“有向”,凡事皆體驗我們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體驗要到個體,給孩子機會,不有意無意的替代。這也算是所說的上位吧!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需要不斷的繼續學習和體悟,才能將它更好的應用在我的教育孩子當中。

這本書還得再讀,因為真的很好。

完整的成長讀後感5

我今天交流學習的內容是孫瑞雪老師《完整的成長》第九章第四節《自我的力量》。

讀完這一節後,讓我感受到:兒童期是一個豐富多彩,蘊藏著巨大力量的重要生命階段,兒童有自我成長的能力,我們要尊重兒童,給兒童自由的權利,也要相信兒童有自我成長的能力。如果我們能夠讀懂孩子的每個細節,並給予合適的愛與教育,他們就會還我們一個奇蹟,自我成長貫穿著人的整個一生,經過著一個由萌芽、發生和發展的複雜過程,同時也發揮著人的自我認識,主動地去感知真實環境下所帶給人的體驗和反思。

自我對人意味著自主、自我價值感、意志、自律、獨自、自愛、力量和完整的、統一的內在管理系統,意味著創造的天賦,意味著與真善美同行。嬰兒的自我還未產生的時候,就是一個共同體。當兒童的“自我”一旦產生,自我創造就持續不斷的進行,除非環境威脅到他的生存,“自我”就是“我”,“我”就是力量,當孩子有了自我意識的時候,力量就回到了自己的內在,界限就清晰起來,就知道了如何維護自己的尊嚴,懂得了維護自己的權利不受侵犯,我們要創造愛與自由的環境,支援孩子、尊重孩子的自我感,才能給予孩子尊嚴感。例如:一天,我家的大寶不做作業而在手機上完遊戲,讓我家的小寶看見了,小寶理直氣壯的跑到我跟前說:“爸爸,哥哥不做作業在玩遊戲”,大寶聽見了當時拉下了臉偷偷的踢了小寶一腳,小寶當時舉起了拳頭,一邊說著“你犯了錯誤還不承認”,一邊進行了還擊,小寶這麼小面對著哥哥,堅定不移的堅持真理維護自己的尊嚴,討回了‘公道’。

兒童擁有了自我,就開始有了責任感,例如:一天,我家小寶不小心把床單弄髒了,他一邊用毛巾擦著弄髒的床單,一邊他愁眉苦臉的給我說:“爸爸,對不起,我錯了,我不小心把床單弄髒了”,我對著孩子說:“沒關係,知道錯了以後改正就可以了”,小寶馬上開心了起來,孩子這麼小就有了責任擔當意識。自我就是力量,就是界限,就是系統本身,就是公正,就是價值,就是威嚴,就是尊嚴,就是王者。當孩子的成長創造了自我後,就會產生彼此的平等、尊重、尊嚴感、高貴感和獨立意識。

兒童是主動地學習者,我們常常盲目追求知識的傳遞,而對兒童的心理髮展的自然規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依照自己的想法恣意孤行,為兒童規劃路線,把孩子的成長作為自己的一個任務來完成。我們只要為孩子籌建一個‘自由’的環境,孩子就能夠在這種自由環境中自主地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自由地探索自己感興趣的未知領域,吸收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學到自己的知識。一天,小寶看見哥哥在寫作業,自己也拿著本子和筆坐在哥哥的旁邊,對著看圖識字圖片聚精會神的自己寫了起來。

兒童是自己的教育者,每個兒童都是獨特的,首先我們要了解兒童,尊重每個兒童的個體差異,給孩子最大限度的健康成長,我們的兒童教育更要注重兒童是一個是獨立的、自然生長的個體,他們知道自己的需要,餓的時候就哭,舒服的時候就笑,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怎樣做,我們要依著他與生俱來的自然屬性與精神的本質來教育,以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生長規律來作為標準和依據,我們要遵循著這些標準和依據,尊重兒童、研究兒童、學習兒童。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師,大自然的偉大與奇妙是兒童所追尋的最好教材,如千變萬化的雲彩,五顏六色的花草樹木,千奇百怪的蟲魚禽獸,變化莫測的風霜雨雪,日夜變換的日月星辰等等。這些都是兒童知識的寶藏。

每個兒童都是小小的思想家和探索家,兒童遠比我們有好奇心,求知慾,對一切是那麼的有勇氣,兒童成長的歷程就是創造自我的歷程,歷經內在的、身體的、情緒的、感覺的、心裡的、認知的、彼此的共同歷程,點點滴滴地將自我創造出來,只有擁有了自我,才擁有愛的真正能力,從沒有自我到擁有自我,從擁有自我到穿越自我,這是人意識的進化,也是人類文明的進化。兒童的學習是一個連續不斷積累的過程,也是有一個雙向建構的過程。讓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

TAG標籤:完整 成長 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