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我是冒險王的教案設計

  我是冒險王的教案設計

世界很大、很美好,站在歐洲大陸西南一隅的羅卡角,設想一下,如果迪亞士和達伽馬等冒險家不揚帆起航,不懼怕疾風巨浪,不畏懼海上的危險,我們又豈可知世界之大、之美。地理大發現是人類歷史上的創舉,而完成這一創舉的正是哥倫布等眾多冒險家。

我是冒險王的教案設計

  一、匯入

(播放視訊《大國崛起》開篇節段。)

師:為什麼視訊中說公元1500年給人類歷史提供了新的座標呢?

生:……

師:為什麼哥倫布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尋找新大陸呢?

生:……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近哥倫布,揭開地理大發現的神祕面紗。這是《哥倫布日記》序言的節選,從這些話語中,同學們是否能夠找出一絲絲哥倫布冒險的原因呢?

駛向茫茫黑夜籠罩的海域,海上漂著陸地的蛛絲馬跡,上帝保佑我們看見了陸地,那裡的國王有很多金子,據說這些島上的金子比泥土還要多……

——《哥倫布日記》序言節選

(哥倫布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一位探險者,以其人及其日記匯入,可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從而更好地建構本課新知識。)

  二、冒險前的“躁動”

1.黃金需求的誘惑

師:當時不僅是哥倫布渴望黃金,很多人都對黃金有極度的渴望,所謂整個社會都出現了“黃金熱”。為什麼這麼渴望黃金呢?

15世紀,歐洲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導致封建經濟日趨解體,作為普遍交換和支付手段的貨幣,不僅取代了土地日益成為社會財富的象徵,而且也日益成為衡量社會地位和權力的重要標誌,而歐洲的貴金屬產量本來就不高,只好尋找其他金礦。去哪裡找呢?《馬可·波羅行紀》恰好為歐洲指向了發財的道路,它把東方描繪成黃金和香料的天堂,使得歐洲人堅信,要黃金,到東方!怎麼走呢?若哥倫布能選擇這三條線路來到中國是極好的,可惜偏偏有人不許,是誰呢?

生:……

師:是的。土耳其鄂圖曼帝國控制了商路。

2.土耳其的霸道

師:隨著鄂圖曼帝國的不斷擴張,原先的商路已被奧斯曼控制。天無絕人之路,一定會有另一條通往東方的康莊大道。於是,哥倫布便打起了海洋的主意。這麼大的一項探險事業,若哥倫布隻身前往,能成功嗎?

生:……

師:只有國家強大的力量支援,哥倫布的冒險事業才有保證。支援哥倫布冒險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貝爾為什麼要支援哥倫布航海探險呢?

生……

3.王室的支援

師:剛剛實現統一的西班牙伊莎貝爾需要黃金來滿足王室的生活需要,更需要黃金來發展本國的經濟,鞏固在歐洲的地位。而葡萄牙王子亨利二世也希望通過航海探險來實現自己的一番抱負。總之,有這樣或那樣的動力,使得西班牙、葡萄牙王室支援航海探險。

4.天主教徒的熱情感染

有人說要了解歐洲,首先得了解歐洲的宗教文化。狂熱的天主教徒們一心想傳播上帝的仁愛,拯救世界,趁機宣傳教義。哥倫布就宣稱,他要用他的發現去征服耶路撒冷,從而促進上帝新紀元的實現,而世界末日前的“聖靈時代”將很快到來,而這個“聖靈時代”將從發現新大陸開始。

假若只有這些因素刺激航海家探險,是不是已經足夠了呢?

生:……

5.航海技術與地圓學說的支援

(出示多桅帆船、火炮、指南針的圖片。)

材料:歐洲人對來自東方的航海輔助器材進行了除錯和改良。例如,羅盤中的磁針就被改為用一枚黃銅小針固定在指示羅盤各主要方向點的方位盤上。到了15世紀初期,這項改進過的定向工具已經非常可靠,足以作為地中海中船隻一旦偏離視野中的陸地賴以糾正航行方向的主要工具。

——(英)戴維·阿諾德《地理大發現》

6.熱心探險家的催發

材料:隨著時間的推移,理智和經驗主義的觀察終於戰勝了神話、幻想和恐懼。15世紀和16世紀,歐洲人在繼承了以往遺產的基礎上,展現了一種本著探求精神的新面貌,即形成一種適應需要並改進已有的海洋技術的能力以及通過不斷的嘗試解決地理、航海和造船結構的重大疑難問題的能力。

——(英)戴維·阿諾德《地理大發現》

師:閱讀這段材料,談談歐洲人的海洋性格對大冒險的作用。

生:……

在眾多因素和條件的作用下,以哥倫布為代表的航海家紛紛開始出海探險了!

  三、艱難的探險路

1.意外收穫——好望角

(請學生來講述迪亞士和好望角的故事。)

師:同樣是支援海外探險,為什麼葡萄牙沒有支援哥倫布呢?

生:……

2.遲來的美洲大陸

(播放《大國崛起》選段,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故事。)

3.完美的環球探險

牛頓說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高。”麥哲倫亦是如此,他在前人的基礎上,繞過美洲,橫渡太平洋,完成了環球探險。

(讓學生在地圖上畫出主要的航行線路)

  四、話說地理大發現

1.世界市場·開始登場

材料:地理大發現以前,人類交往有明顯的`閉塞性,表現在:一是交往的範圍是區域性的和地方性的有限交往。無論是走陸上的還是海上的絲綢之路、香料之路,都是分段分地區接力式的;二是交往的內容是部分而非全面的;三是交往的主要渠道是陸路而非海道。地理大發現後,人類交往範圍空前擴大,交往內容更全面,斯塔夫裡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道:“美洲和東歐(包括西伯利亞)生產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亞洲提供一系列奢侈品,西歐則指導這些全球性運作並日益集中於工業產出。”

——張箭《地理大發現研究:15-17世紀》

師:閱讀上述材料,談談地理大發現對人類交流的貢獻。

生:……

師:結合你們的日常生活談談哥倫布交流如何影響了人類的飲食結構?

生:……

2.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

材料:僅在16世紀以內,歐洲的黃金擁有量大約從55萬千克陡增到119萬千克,白銀從約700萬千克猛漲到2140萬千克。16世紀中葉在殖民地採掘的金銀比歐洲在征服美洲前的採掘量多4倍。廉價金銀的大量流入,使貴金屬貨幣貶值,購買力下降,物價上漲。然而,名義工資的提高遠遠趕不上物價的上漲。在英國,商品價格平均提高了155%,而工資只提高了30%。

——張箭《地理大發現研究:15-17世紀》

(閱讀上述材料結合教材,引導學生思考黃金的大量流入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3.對亞非拉的影響

材料:小西班牙島是基督徒最先登上並消滅土著人的地方。基督徒用馬、刀劍、長矛向他們攻擊,到處發生血戰和想象不到的殘酷。他們進入村裡,不放過小孩、老人、婦女、產婦,把所有的人全殺光,加以破壞和摧毀,就像被放開鎖鏈的狗一樣。

——拉斯·卡薩斯《關於小西班牙》

材料:每逢週日或其他重大節日,印第安人可以去教堂祈禱、聽彌撒做彌撒的牧師應當向他們傳授基督教的戒律、教義和其他東西。因此,為了確保印第安人奉行基督教的信仰,養成祈禱和聽彌撒的習慣,有義務在早晨帶領他們前往教堂,跟他們待在一起直到彌撒結束,而後把他們帶回來,並給他們分發一些肉類熟食。這樣印第安人就會明白,在一個星期裡,他們在做彌撒的那天可以比其他的日子吃得更好。

——布林戈斯法:西班牙人對中南美洲的殖民統治,

摘自丹尼斯·舍曼等著,李義天等譯《世界文明史》

師:從這兩則材料中歸納早期殖民者是怎樣進行殖民統治的?這種早期殖民者的暴行對土著人產生了哪些破壞?它違背了文藝復興的哪些理念?

生:……

15世紀90年代所開闢的新航線不僅連線了人口稠密的歐亞大陸中心帶、美洲和非洲,還從海上連線了歐洲與亞洲。彼此聯絡的世界市場雛形已經出現,而如何完善市場,從而成為傳播貿易、情感與生活方式的規模空前的競技場,造成全球性對抗以及文化上的交流就構成了世界市場的主要內容。

TAG標籤:教案設計 冒險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