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大學聯考攻略四大答題技巧

大學聯考攻略之四大答題技巧

大學聯考攻略四大答題技巧

大學聯考攻略之四大答題技巧 來源:網路收集作者:學習方法

一、“六先六後”,因人因卷制宜。

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題習慣和基本功,選擇執行“六先六後”的戰術原則。1.先易後難。2.先熟後生。3.先同後異。先做同科同類型的題目。4.先小後大。先做資訊量少、運算量小的題目,為解決大題贏得時間。5.先點後面。大學聯考數學解答題多呈現為多問漸難式的“梯度題”,解答時不必一氣審到底,應走一步解決一步,步步為營,由點到面。6.先高後低。即在考試的後半段時間,如估計兩題都會做,則先做高分題;估計兩題都不易,則先就高分題實施“分段得分”。

二、一慢一快,相得益彰,規範書寫,確保準確,力爭對全。

審題要慢,解答要快。在以快為上的前提下,要穩紮穩打,步步準確。假如速度與準確不可兼得的話,就只好舍快求對了。

三、面對難題,以退求進,立足特殊,發散一般,講究策略,爭取得分。

對於一個較一般的問題,若一時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採取化一般為特殊,化抽象為具體。對不能全面完成的題目有兩種常用方法:1.缺步解答。將疑難的問題劃分為一個個子問題或一系列的步驟,每進行一步就可得到一步的分數。2.跳步解答。若題目有兩問,第一問做不上,可以第一問為“已知”,完成第二問。

四、執果索因,逆向思考,正難則反,迴避結論的肯定與否定。

對一個問題正面思考受阻時,就逆推,直接證有困難就反證。對探索性問題,不必追求結論的“是”與“否”、“有”與“無”,可以一開始,就綜合所有條件,進行嚴格的推理與討論,則步驟所至,結論自明。

大學聯考過來人的成功四部曲:切忌炒冷飯

大大小小的複習,同學們經歷過不少。通過複習,可以讓遺忘的知識得到補拾,零散的知識變得系統,薄弱的知識有所強化,掌握的知識更加鞏固,生疏的技能得到訓練。簡而言之,複習是考前知識與能力的儲備。多年的學習活動,同學們已經體會到,複習十分有效還是效果欠佳,取決於複習的態度。把複習當作“炒冷飯”,還是作為“助推劑”,效果就截然不同。那麼,怎樣做才能使複習更有效?現歸納整理了一些同學的成功經驗,供大家(特別是參加來年大學聯考的學子)參考。

一、要加強針對性

有的放矢,對症下藥是有效複習最起碼的。反之,主次不分,不顧輕重緩急,漫無邊際,往往收效甚微。這就是說,複習必須要加強針對性。具體地說:

1.針對遺忘的知識組織複習。哪些知識容易被遺忘?熱學、原子物理等一些非重點內容;不同年代科學家作出貢獻的物理學史實;自以為不重要、不感興趣的知識等。怎麼知道遺忘?只需按課本目錄預設相關知識,如果不知道講什麼,或者回憶不清如何定義某些概念、規律、有哪些物理公式等,即可檢查是否遺忘以及遺忘的程度。在翻閱至相關章節的同時,重新審讀理解體驗一遍,便能起到有針對性複習的作用。

2.針對薄弱環節進行復習。所謂薄弱,就是面對具體的物理問題,力不從心,無能為力。突出的是審題不清楚、題意理解不深不透是個薄弱環節。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很多同學都說看不懂題目,無從下手,導致做不來。有的是解題丟三拉四、稀裡糊塗,很不規範成為薄弱環節。解決的辦法是加強閱讀訓練。通過讀報、讀課文,提高語速,體會語境。針對物理問題,要看懂題目說件什麼事情,有哪些物體參與物理過程,受力情況、運動情境、做功與能量變化情況、用圖示幫助理解。至於逐步養成規範的解題習慣,可以參照解答過程的書寫格式,體會如何把題中的已知量、中間量、隱含量、待求量表示出來,如何把涉及的定理、定律、表示式與之前呼後應,是否圖文並茂、一目瞭然。可以從模仿開始,逐步使解題思路納入規範化軌道。

當然,由於平時對實驗重視不夠,也成為薄弱環節,這更需要集中時間作為專題進行鍼對性複習。

二、要考慮漸進性

考前複習切忌一步到位,要螺旋式上升,循序漸進,這才符合認識規律。圍繞複習內容,我們可以從理解概念入手,解剖典型例題找感覺,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遞進式進行,這樣基礎才能夯得更實。

譬如:我們不因為電磁感應是大學聯考的重點和熱點,一上來就挑大學聯考題作為講練內容,因為這方面試題有較難的,物理情境理解和影象應用能力,很難讓同學們適應。不妨先討論一根導體棒在U形導軌上切割磁感線問題,或者穿過單匝線圈磁場均勻變化的問題,只計算感應電動勢大小,判斷迴路中電流的方向。然後變換導體棒運動方位 (水平——豎直——斜向——圓弧),導軌光滑變為粗糙,導體棒由一根變為兩根,迴路有三角形、圓形等。進而研究磁場對電流的作用,聯絡牛頓定律分析棒的運動規律,聯絡電路中的電功以及系統的能量;導體棒由勻速變為變速,由不受外力到受外力作用,磁場有恆定到變化;可以結合影象分析電磁感應問題等。這樣由基礎入手,逐漸逐點融入中檔要求,需要拓展,綜合提高的內容,爭取在每個環節上有所收穫。

要做到漸進性,就得認真選題,由易到難的排列進行訓練,可以先看(例題)後做(習題)再探究,不斷強化提高。要做到漸進性,採取先個別後整體的策略,即先單元后專題再模擬的複習模式。

[1]

新高三生需規劃第一步 為自己把脈不放棄課本

新學期開學,又是一批新學子邁入了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學年。年級對於每個意味著什麼想必不用多言,開學的一週裡,各校都已開了全年級的動員大會,每個每個任課也紛紛為鼓舞士氣。面對撲面而來的種種聲音,或許反而會有些不知所措,陷入緊張不安之中。記者採訪了本市幾位非常有經驗的,讓他們為陷入緊張的學生們指點迷津,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建議1 為自己把把脈

進入高三,首先要在心中給自己打一個問號,為自己把把脈,自己的實際水平如何?自己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自己有多少潛力可挖掘?

高三學生正確地自我定位非常重要,對自己整體情況的正確認知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學年的節奏。有些學生可能覺得考進好學校的希望不大,那麼就可以集中精力掌握基礎,不用把時間浪費在難題怪題上,更不用埋頭“題海戰術”,中基礎分仍佔很大比例,要確保不失該拿的分,況且基礎題做熟練了,面對較難的題目時也會更靈活變通,有更多向上進步的可能性。

有些學生想要參加自主招生的,那麼就應該提前做好準備。上海交大附中特級楊德勝老師提醒說,認為自己的達到自主招生水平的學生,首先要比別人更早進入第一輪複習,提前緊張起來。其次,要充分了解不同學校自主招生的不同要求,例如:復旦自主招生的筆試是一張10學科的“大考卷”,那麼複習起來的面就要撒得很廣,而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科目較少,但難度更大,複習的深度就非常重要,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合理衡量,制定合適自己的複習週期。另外,楊德勝老師還提示說,對於成績中等,自主招生沒什麼把握的學生來說,也可考慮在自主招生階段衝刺一下,因為現在很多名校留給自主招生錄取的名額越來越多,通過傳統大學聯考進入名校的名額相對就少了,大學聯考進名校的路更加困難了,所以建議學生提前做準備,不放過任何可能的機會。

建議2 不放棄課本

不少學生甚至老師都會進入這樣一個誤區 高一,進入高三後一頭扎入各種模擬卷,做大量的題,卻把課本丟到一邊,這是不正確的。上師大附中特級教師、《新世紀》主編何林松特別強調,剛進入高三的時候,學業還未完成就盲目做綜合練習是揠苗助長的行為,只學了80%的知識卻要做100%的考卷,效果一定不會好,成績不理想還會影響學生的信心,很不恰當,因此建議學生開學初的時候還是踏踏實實根據課本,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得穩、走得遠。

嚮明高三備課組長白楊老師也持同樣觀點,她強調學科更是如此,二期課改後尤其強調課文的重要性,、的四冊書也不能丟掉,重點課文、課文後面的註釋、知識點都是複習中的要點,切不可放鬆。有些同學會很疑惑,能力該如何提高呢?白楊指出,從近兩年的命題來看,如今對生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僅僅有良好的敘述能力是不夠的,考試要求學生有良好的思考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對社會熱點密切關注、敏銳洞察,並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其次,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也能開拓,深化思考的深度。

建議3 複習注意緩急輕重

每個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情況的個體差異很大,因此應制訂出最適合自己的複習計劃,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應在對自己的水平整體定位後,充分認識對各項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如,英語的弱勢是閱讀還是完形填空、數學的弱勢是立體幾何題還是數形結合題等,有針對性的複習才是有的複習。學生千萬不要畏懼困難而把薄弱點留到最後,留到最後的往往都是來不及的,弱勢的部分只會更弱勢,而高中學科知識點往往環環相扣,一個薄弱點會牽連到眾多題型,也會影響到綜合大題的解答。

另外,學生也可根據文理科考試的特點突出複習重點,例如,理科的考生數學一般都比較好,而語文成績的區分度往往不大,那麼如果英語成績特別好就很佔優勢,同樣的,文科考生如果有很好的數學成績,也會“划算”很多。

建議4 不被考試牽著走

經歷過高三的學子都會對這一年裡考試之頻繁印象深刻:週考、月考、三次模擬考、畢業考、期中/期末考、聯考等等,花樣繁多。何林松老師提出,學生不要被這麼多考試牽著鼻子走,模擬考也好、小測驗也好,其實都只是一種評估手段,並不能完全代表實際水平,如果學生一切跟著考試走,每次大考小考都用勁準備,會打亂原有的複習節奏,反而達不到很好的效果,不如按照自己的複習節奏走,週考、月考順其自然來得好。

建議5 愛惜自己的時間

高三學生的另一大困惑是面對琳琅滿目的教參、教輔,難以選擇,有些老師會一下子推薦好幾本教輔,實際並不合理,各書之間有很多重合處,同時做三本教輔和做五本教輔所達到的效果差別不大,且浪費時間,何老師建議學生只用一本教輔作為核心,弄懂、吃透,其他只做參考和補充。但這本“核心教輔”務必選擇專業出版社的出品(如:復旦大學出版社、上海外國語大學出版社、華師大出版社、交大出版社等),專業出版社的稽核比較完備,不會有大的錯誤誤導學生。高三學年的每分每秒都是珍貴的,把任何一分鐘花在無用功的事情上都是一種浪費,愛惜自己的時間、愛惜自己的精力,是幾位老師對高三學子們的共同建議。

20xx大學聯考大綱塵埃落定,搶分警惕三大備考誤區

大學聯考各科考試說明提前公佈,其中無疑最引人關注的是改革後的文綜、理綜以何種形式進行考察。為此,筆者走訪考試達人“蜜蜂”,廣州新東方中學優能全科培訓中心主任樑錦文老師。樑老師及其考試研究團隊對各科進行詳細分析與解讀。

首先,樑老師站在六科整體複習的高度談及考生在大綱公佈後複習備考容易進入的三大誤區。

1、變與不變——時間與精力的科學配置

概括而言,語數英考綱微調,文理綜大變臉,這種考綱的變化容易讓考生把絕大部分精力投放在文理綜上,而忽略了同為主科的語數英。事實上,語文的基礎知識、古文詩詞、閱讀、作文,數學的解幾、數列、函式,都將一如既往地成為考試的重點難點熱點,總分值合共超過160分!加上文理綜第一年改革,為平穩過渡,試題預料不會出太偏太難,所以考生必須科學配置各科複習的時間與精力,絕不能忽視語數英。

2、背與不背——文綜靠背?理綜靠題海?

傳統觀念認為,“文”科就是適合記憶力強的學生,靠背就有高分,反之“理”科要被的東西不多,做題就有效果。這種觀念有較大問題。首先,理綜主要題型為選擇題,當真正深入研究試題就會發現,理綜選擇題考察大量計算題少、考察定性分析判斷多,所以說理綜靠題海是錯誤的。同時,經過近五年試題的歸類樑老師發現,理綜選擇題還涉及海量課本中沒有直接提及的二級結論(或稱之為推論),甚至樑老師還發現有約24.3%的選擇題只是這些推論的簡單包裝。第二,考生在記憶文綜知識點時常常會用“痛苦”、“變態”等詞語表示背誦過程的艱難。事實上,在這些抽象形容詞的背後,還包含著如下的幾個困境,“這麼多,要背哪些?”“這麼多,怎麼背?”“好像背了,但為什麼題目還是做錯?”等等的問題。樑老師想再次提出投入產出比的概念,三科文科必修選修課本一大堆,洋洋灑灑數十萬文字,但考試最終不外乎考41題而已,換言之,單純的背誦只不過是亂槍打鳥,高投入、低產出,做大量的無用功。針對以上的問題,樑老師提出文理綜高效應試的方法。

3、做與不做——文理綜的應試技巧

樑老師建議,文理綜複習應以做真題為主、背誦課本為輔。原因如下:

第一,常考點在真題中反覆呈現。文理綜知識點很多很雜,但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適合設計成公平而有區分度的考題。然而哪些知識點更符合命題人的.出題偏好?考生沒有能力和經驗直接判斷,只能通過做題去探索和感知,因為符合命題人出題偏好的知識點必然在過去五年的考試裡大量反覆地重現,從而考生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這些常考點上,做到投入和產出高度匹配。

第二,推論在真題中反覆呈現。這一點剛才已經提及,這裡不再累述。

第三,考試考做題,而非背書。做題有做題的技巧,比如選擇題的迷惑項常見包裝方法(樑老師在政治科總結了237個常見迷惑項)、大題的答題模版(政治43類大題52個答題模版)等。從真題切入,考生同樣能提高投入產出比。

此外,樑老師建議考生以近三年到五年的山東卷、北京卷文理綜試題、廣東X科真題為備考素材。這些題目形成一個真題庫,樑老師預測第一年文理綜考試將有超過15%的試題會和該題庫裡的試題高度吻合。

整體複習原則

最後,樑老師提出了多年大學聯考研究的“蜜蜂原則”:點狀時間複習點狀知識,塊狀時間複習塊狀知識。例如,複習物理中的電磁學,知識點縱橫交錯,屬於塊狀知識,用十多分鐘沒有任何效果;英語單詞,屬點狀知識,三五分鐘已經有所收穫。故此,在自由掌握時間內,請劃分好塊狀時間和點狀時間。例如課間10分鐘屬點狀時間,適用與背誦文科知識;晚修數小時,屬塊狀時間,適用於做理科題。

大學聯考語文說明文的閱讀及解題方法指要

在考場短暫的時間內,要做到迅速地閱讀說明文,準確解答問題,考生就一定要在考前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

分清類別讀懂文字

拿到說明文要立即分清說明文的類別,注意各自的特點。介紹性的說明文在於讓人開闊眼界,增廣見聞;記敘性的說明文在於科學地、精確地記錄研究物件的變化;文藝性的說明文寓科學性、知識性於趣味性、娛樂性之中;闡釋性說明文旨在闡述事理、事因、物因,使人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科技說明文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學及技術方面的文章,其內容主要是介紹科技新成果、新技術、新工藝、新見解等。

文字就是我們要閱讀的文章本身。要做好閱讀題,就必須把文字真正讀懂,這是答題的必要前提。考試中應該三讀文字。

一讀,快速瀏覽瞭解大意。因考場上時間寶貴,不可能像平時那樣慢慢地讀,快速瀏覽的目的是把握文字的主要意思。要明確說明的物件,正確把握文章的思路,知道文章的結構是先總後分,還是先分後總,還是“總一分一總”,是按時間順,還是空間順序,還是邏輯順序,進而準確地把握住說明物件的特徵。注意,說明實體事物一般以空間為序,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一般以時間為序,闡明事理一般按邏輯順序,對某事物做單一的說明則根據具體情況來安排,有的說明文綜合幾種說明順序。

二讀,根據題目細讀重點句段。細讀不再是全文泛讀,而是有針對性地讀,這樣集中讀速度快而且實用性強。題目問什麼或者要求什麼,就讀什麼,重點閱讀相關內容。注意那些起限定作用的詞語及那些表示各種不同的判斷的副詞,以更好地體會說明文的語言。如《中國石拱橋》一文,是橋樑專家茅以升的說明文。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水經注》裡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作者先用“大約”、“可能”表示估計,再用“有記載的”限定範圍,然後用“最”強調程度,極有分寸地說明了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的特點。閱讀這篇文章,只有用心揣摩,才能體會出這篇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三讀,這是對前兩次閱讀的深化。就是根據全文的意思和題目的要求深入品讀,考慮答題思路,確定答案。

審清題意把握要求

許多同學輕視了審清題目這一關,從而出現了不該出現的錯誤。如因漏讀或錯讀題目而失分,這是一種過失性的失分,只要細心讀題,完全可以避免。有的學生忽略題目中的修飾語而失分,還有的是因為沒有真正把握題目的要求,答非所問而失分。仔細審題可以幫助考生提高得分率,尤其是一些難度較大或開放性較強的題目更需要認真審題。有些所謂難題,只要仔細閱讀,捕捉到題目所給的資訊,就能發現其內在含義,進而攻下難關。捕捉到的“資訊”只是一個“毛坯子”,需要根據題意作比較後進行精加工。加工的前提仍要始終圍繞文章的整體意思比較答案與文中提供的資訊的異同,比較答案的內涵、外延和關係是否與題目的要求相一致等。

準確表述靈活回答

前兩點如能做好,就已勝利在望,但如果在表述上略有不慎就可能前功盡棄。表述要準確,就是將前面通過閱讀確定的答案以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要求做到準確、簡潔、靈活。準確是答題最重要的要求,語言再漂亮,不準確也絕不會得分。在準確的前提下,還需要簡潔。答題的語言不在多少,而在於是否準確和簡潔。所謂靈活,就是在答題時不能死板地套用平時的練習或檢測,考試中有許多題目會讓考生有似曾相識之感,即使這個題目與平時做過的某道題差不多,也要細緻分析,靈活回答。

掌握方法避免失誤

考查的知識點不同,閱讀解答方法也不同。解題方法不是絕對的,但要絕對避免容易給解題造成錯誤的方法。

不少考生為了節約時間,先看題,然後在文中尋找與題意有關的語句,以此來判斷答案正確與否。這種方法表面上節約時間,實際上是非常有害的,因為答案的正確選擇是建立在對文章全面把握的基礎上的,如果帶著問題去找答案,就有可能成了瞎子摸大象,答題片面而不完整。還有一些同學答題跟著感覺走。答案寫得較多的就傾向於正確,答案寫得少就傾向於否定;答案能從原文找到某些詞語的就傾向於正確,找不到的傾向於否定等等。這些感覺都是不科學的,要記住,在原文能找到答案的不一定正確,找不到答案的也不一定錯誤。

希望同學們在考前有限的時間裡,應注意有針對性地去加強訓練,只有熟練掌握之後才可能運用科學的方法去解答說明文的閱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