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關於重現史前時代暢遊恐龍世界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關於重現史前時代暢遊恐龍世界的教學設計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恐龍的型別及特點。

3.激發學生探索恐龍世界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朗讀課文,讀中理解恐龍的型別很多,形態千奇百怪。瞭解“打比方、列資料、作比較”等說明事物的方法。

難點:用上述幾種說明方法,仿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恐龍的外形。

三、教學物件及其學習需要簡析

《恐 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學生心中最神奇的一類動物。學習課文之前,學生已通過多種途徑(收集圖片、查閱資料、觀看電影電視、遊玩常州 恐龍園等),對恐龍有了較多認識,形成了良好的知識儲備。這樣的積累,若不注意,有可能上成一堂知識介紹性質的自然課。

根據學生實際,針對課文特點,本課教學首先應立足“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品讀感悟語言文字。在讀中學習文章是如何恰當地運用說明方法增加知識性文章的可讀性。其次,以本課為載體,通過生動活潑地學習,激發學生課後繼續探索研究恐龍世界的興趣。

四、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設計

利用FLASH製作動畫課件,衝破時空限制,創設恰當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感官,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過程,保持旺盛學習動力,真正成為學習主人。

背景圖及課題文字、音樂 匯入課題時使用

Flash製作時空隧道動畫 過渡到初讀課文時使用

Vcdcute剪輯《恐龍世紀》影片片斷 創設情境,感知課文時使用

Flash製作七種恐龍動畫及文字 理解課文,認識恐龍,掌握說明方法時使用

Flash製作多種恐龍知識資料庫 拓展學習時運用

Flash製作恐龍滅絕背景圖及文字、音樂 探究滅絕原因時使用

連結相關網站網址 課後學習使用

五、課件設計注意點

1.畫面優美、恰當。讓學生充分感知史前無人類、無汙染的環境,體會當時的原始、博大、神祕。畫面簡潔,避免出現干擾學生注意力的因素。

2.互動性設計科學、合理。能恰到好處地讓師生在課堂上進行雙向交流,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參與意識。

3.清楚認識本課件在教學中起創設情境,啟用思維,引導探究的作用。本課首要任務是語言文字的學習及語文能力的培養。課件不能喧賓奪主。

六、教學過程及課件設計思路說明

(一)創設情境 激發學習興趣

課件出示背景圖:兩隻恐龍在白堊紀舒適環境中悠然生活。彈出課題。

(精心挑選的背景圖創設出史前的意境,讓學生一進入教室就處在特定情境中,記憶中已有的相關知識被積極喚醒,從而產生親切感。)

1. 談話匯入: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恐龍》。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兩億年前的恐龍世界。

課件演示:時光隧道進入兩億年前,出現史前情景。

(用flash製作出穿越時空的震撼效果,強烈激起學生探究熱情。)

(用vcdcute剪輯的視聽效果極佳的好萊塢大片《恐龍世紀》片斷,營造身臨其境氛圍。讓學生真切感受恐龍時代的生存環境、恐龍種類的繁多,領會課文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意境。激發學生思維興奮點,為實現最佳教學效果提供了前提。)

(二)文景相融 品讀體會語言

1.從三疊紀到白堊紀,漫長的一億六千萬年中,地球上生活著幾百種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的恐龍。你認識哪些?

2.學生交流。

課件出示第二節中心句:恐龍種類繁多,形態更是千奇百怪。

3.“奇”在哪裡?“怪”在何處?先研究文中介紹的幾種恐龍。讀讀課文,用直線劃出恐龍名稱,再讀讀它們不同形態,最後在插圖上寫出每種恐龍的名字。4.學生自學。

5.學生用讀書的方法交流五種恐龍(雷龍、樑龍、劍龍、三角龍、霸王龍)及恐龍的兩種親戚(魚龍、翼龍)的形態特點。通過教師點撥,朗讀比較,學習三種說明方法。

課件演示:學生選擇喜歡的恐龍進行介紹。課件隨介紹任意出示恐龍的動畫形象及課文中描寫其形態的語句,來幫助學生認識形象,理解文中詞句。

(先用flash製作恐龍動畫形象,再通過設定按鈕,達到隨意點選、控制的互動效果。為自由選擇的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便於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學生在靈活、開放的學習過程中,感知更深入,想象更豐富。在認識形態,品讀語言中達到“如見其形,如聞其聲”之效。)

6.學生參考蒐集到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仿照課文中寫恐龍形態的方法,用簡單幾句話寫一寫其它型別的恐龍。小組交流,推選寫得生動有趣的同學在全班介紹。

7.學生交流。

課件演示:教師把二十多種恐龍圖片製作在課件中,學生交流到哪種,就輸入相應編號,出示該種圖片。

(用flash的ActionSoript命令與引數製作簡單資料庫。通過輸入編號方式,任意檢索儲存在資料庫中的二十多種恐龍圖片、名稱及簡單情況。幫助學生感知各種恐龍的形象特點,提高仿寫質量。同時,認識了更多恐龍,增加了這方面的知識。)

8.聽了介紹,又一次感受到恐龍的種類繁多,形態更是千奇百怪。大家可以把圖和介紹的文字張貼在板報上,互相學習。

(三)拓寬延伸 喚起探究熱情

1.書上還介紹了恐龍的其它知識,你對哪個感興趣,來說一說。

2.學生交流。重點討論恐龍滅絕原因。

課件演示:恐龍滅絕背景圖上列舉六種假說文字。

(恐龍滅絕圖片及精選的一段音樂,加上撲朔迷離的多種假說,使恐龍滅絕之謎更添神奇色彩。震撼人心的形感、聲感、色感衝擊著學生情感,牽引著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激起學生繼續探究恐龍世界奧祕的熱情。)

3.對恐龍感興趣的同學,課後可繼續研究。說不定若干年後,我們中的'某些同學會成為恐龍專家,揭開恐龍世界許多未解之謎。

課件出示相關網站網址:恐龍網、常州中華恐龍園。

教學反思:

由《恐龍》一課談現代媒體與語文課的整合

陶 行知先生曾說過;“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在這個多變的社會,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知識日新月異,需要的是具有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 才。如果我們再靠傳統的注入式教育已無法讓現在的孩子去適應未來的世界。因此,充分藉助現代教育媒體,對於優化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 難點,發揮語文學科的功能,拓展學生創新思維等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一個“創造的引導者”,如何藉助現代教育媒體,激發“創造 者”——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創造的潛能呢?下面就多媒體課《恐龍》一課,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師生協作,認真鑽研教材。《恐龍》是一 篇知識性短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以及生活習性,字裡行間流露出對恐龍的喜愛。但是恐龍畢竟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 遠。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悟情境,反而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學效果往往不盡人意。究竟怎麼樣才能讓學 生能夠從一開始就對恐龍有個大概的印象呢?為此,我鼓勵學生回家和父母一同上網查詢恐龍的相關資料,然後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 家在班隊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學生初步瞭解一些恐龍的知識。我深刻認識到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充分感知課文所反映的情境,為了讓學生感知課文領悟 情境,我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藉助網路資源,查到了很多相關資料,並協同電腦老師一塊製作了《恐龍》的課件。在製作過程中,為了體現各種恐龍不同特點 的效果,我們反覆查閱資料,集文字、聲音、影象於一體,竭力再現史前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和意境,力圖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促進學 生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藉助媒體,營造學習氛圍。

(1)錄象匯入課題,激發興趣。在教學時,一開始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就播放了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各個角落裡奔跑的巨集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歎不已。我微笑著念旁 白:在6千萬年以前,地球上到處都是恐龍,恐龍就是地球的主宰。那麼恐龍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呢?我們人類對他們進行了哪些研究呢?今天老師和大家一塊來 學習新課《恐龍》。這時,學生通過視聽去感受,看到那麼多不同種類的恐龍,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就一下子被撩拔起來了。

(2)分類教學,掌握重點,突破難 點。藉助形象的比喻介紹恐龍是本課的語言特色。由於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 測。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生活習性等,我設計課件時候力求圖文結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教學時,為培養學生自學能 力,首先讓學生通過自習小組討論,填寫恐龍種類和特點表格,再進行小組歸納,互相補充。語文課是貫穿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的,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指導學 生朗讀時,充分做到在讀中體會作者是怎麼樣通過語言文字來描繪不同種類恐龍的不同外形,並讓學生逐詞逐句讀中理解行文中多處運用了比喻方法進行的描述。從 一個句子、一段話,從文中的插圖、環境描寫入手,把新資訊和已知資訊結合起來,納入已有的認識體系,並尋找出某些聯絡,從而產生新的組合,在討論中相互啟 發,教師只在一旁適時點撥。這正是“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學生的學全在能逐漸自求得之。”例如教“雷龍”時,我先讓學生找出有關雷龍 的句子讀一讀。並問學生為什麼叫它“雷龍”呢?雷龍的特點到底是怎麼樣的呢?誰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然後在雷龍的鳴聲中,龐大的雷龍形象圖出現了,邊上 再配上大象走來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寫雷龍作者用了什麼方法呢?除了打比方,還將雷龍與生活中能見到的動物“大象”做了一個生動的比較呢!學生既讀懂了課 文,也掌握了寫作方法,一舉兩得。由於課前的大量閱讀,在教學中,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對各種恐龍的特點,形態、習性進行了深層次地探討,加深了 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他們不斷探索,不斷髮現的慾望。通過反覆朗讀體會,學生對研究恐龍的興致愈發濃厚起來。

(3)課尾設疑,留有 餘味。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由於前面很多相關恐龍知識激起了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所以當最後一段出現,恐龍的滅絕到今天還是一個謎團時,孩子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研究興趣和決心。我便放 手讓學生談論研究,通過各種資料的蒐集,以你的觀點,你猜測一下恐龍是怎麼滅絕的?“軟性問題”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允許學生各抒已見,讓思維有靈活度和 自由度。孩子們的各種設想引得周圍聽課教師哈哈大笑。因為課堂上時間不夠,我佈置學生課後再去找些資料討論研究一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查尋資料的能力, 準備來個“恐龍知識競賽”。這樣就能刺激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提供有利條件發揮學生的潛能而培養其創新思維。通過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媒體的 運用能使語文課增色不少,但它不可能完全代替語言文字本身,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學手段。在運用過程中,怎樣做到恰到好處,化難為易,需要今後的不斷實踐探 索及同行們的集思廣益。我堅信解放思想,敢於嘗試,就一定能把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手段完美地結合起來,進而取得語文教學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