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二年級下冊音樂《靜夜思》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下冊音樂《靜夜思》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下冊音樂《靜夜思》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二年級下冊音樂《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學生能夠有感情地演唱《靜夜思》,並能體會到古詩的意境及其和新歌搭配在一起的獨特感受。

教學目標:

1.學唱優美動聽的歌曲《靜夜思》,感受美。

2.在優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詩歌,體驗美。

3.隨著四拍子來進行指揮,充分投入到歌曲的韻律中,表現美。

4.欣賞歌曲,並聯想自己學過的古詩,回憶演唱以前學過的古詩歌曲,欣賞美。

5.除了演唱《靜夜思》,還進行了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詩詞的創新嘗試,創作美。

教學重點:

本課中學習歌曲的旋律,學會四拍子的指揮是一方面,更要能夠引導學生進入源遠流長的唐代文學——古詩與委婉動聽的旋律搭配而創造出的美好意境。

教學難點:

歌曲中的曲譜學唱和二聲部的合唱訓練是一個比較難的教學環節。

教學用具:

錄音機、歌曲伴奏、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律動進教室

1.在歡快、的歌曲中走進教室,使學生在每一節課都保持著高漲的情緒。

2.歡呼音樂課的開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拉開音樂課的帷幕。

3.和聲練習,雖然只是三度的和聲,卻是培養和鍛鍊學生合唱能力、創作和感悟和聲美的一種方式。

4.師生問好,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懂得禮貌待人。

二、匯入

師:上課的一開始,老師要給同學們出一個謎語,謎面是一首歌曲,謎底是一個人物,相信同學們仔細聽一定會找到謎底。現在就由老師親自展示謎面。請聽好(老師演唱《但願人長久》)。

生:北宋詩人蘇軾。

師:同學們對詩歌很是瞭解,我想同學們一定是通過老師演唱的這首歌曲中的詞而很快猜到了作者是北宋的詩人蘇軾。同學們的知識很淵博。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剛剛過去,中秋節晚上的.月亮特別圓,景色也特別迷人。月亮總是會和“浪漫、溫馨、迷人、團圓”等美好的詞語聯絡在一起。古代文人都喜歡借用月亮來寄託自己的情感。那麼除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你們還知道哪些以月亮為題材的優秀詩篇呢?

生:有《靜夜思》……

師:好的,同學們知道得可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學唱一首以李白的《靜夜思》為詞而譜曲的同名歌曲《靜夜思》。

三、新授

師:我們先來聆聽一次,感受曲調的抑揚頓挫。

生:初聽,感受音樂。

師:多麼美的詩詞,聽完歌曲後,我更加能夠理解李白為何把情感和思念寄託給月亮。大家想,我們也許會相隔很遠,但我們看到的都是同一輪明月,月亮會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這麼有韻味的詩歌再配上了委婉的旋律更是天籟之聲。我想現在我們再一次朗誦詩詞時,就應該更加有味道、更加有感情,而且我們也應該換一個詞,不叫朗誦而叫吟唱。老師想請一位同學來表現一下。

生:帶動作地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師:我們一起來一次,要表現出你們豐富的情感。

生:共同朗誦

師:詩詞寫得多感人啊。體現出詩人王維的那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

師:帶著這樣的情緒我們來學唱這首歌曲。歌曲總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齊唱部分,第二個部分是合唱部分,帶有尾聲。

1.教唱過程中儘量體現學生的自主學唱能力,並囑咐學生注意裝飾音的唱法與作用,使歌曲更加得委婉動聽,為歌曲增添了色彩

2.在第三句中的最後一個字要處理成聲斷氣連的唱法。

3.讓學生演唱曲譜,可以是簡譜或者是固定調唱法。在第二部分的教唱過程中要著重注意音準問題(低聲部有必要可以先唱曲譜),也要多培養學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聲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對抗的效果。尾聲的延長符號再次提醒同學們要很好利用迴圈呼吸法。

4.在美妙的歌聲中,真想動情地舞蹈,但我們教室面積有限,那我們就利用上肢運動來指揮。(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體現)

四、鞏固歌曲

再次聆聽,反覆演唱,體驗音樂。

我們一定要好好地學習這首歌曲,也許你們現在還沒有這個體會,因為你們還小,都生活在爸爸媽媽的懷抱中,等長大了也許為了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離開了父母,離開了家鄉,就能體會到那句話‘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含義了,看到了月亮會更加想念家鄉,思念故鄉的親人。也希望同學們學會了這首歌曲之後在明年的中秋節那天,能唱給爸爸媽媽聽。(可以利用多種方法,如師生接力唱、男女生接力唱、領唱等來練習等,就不會有乏味的感覺。)

五、拓展

師:看到同學們的情緒這麼高漲,老師突發奇想,想借助這小小的教室作為我們的舞臺,來開一個“古詩詞朗誦音樂會”,也就是古詩新唱,同學們是否有興趣?

生:有!

師:那麼老師就選用依靠首《讀唐詩》的片段來作為演唱會的開場曲。(播放《讀唐詩》)。

師:心細的同學一定在開場曲中發現了很多的詩歌,能說說都有哪些詩歌嗎?

生: (略)

師:那在這些詩詞裡面,我們回憶一下,哪個是你們曾經學過的古詩歌曲?

生:有《詠鵝》和《江雪》。

師:誰來做第一個登場的歌手?

生:分別演唱《詠鵝》和《江雪》。

師:不知道同學們是否有興趣把自己熟悉的歌曲或喜歡的、學過的歌曲與古詩利用起來,創編成自己的古詩新唱呢?

生:願意!(討論、思考)

師:老師先帶個頭,我為我喜歡的一首孟浩然的《春曉》進行一下古詩新唱。(一個小片段)

師:接下來,誰來大膽地嘗試一下。

生1:選用了一首古詩,利用了《靜夜思》旋律。

生2:……

六、小結

階段目標:學生們已經能夠體會到古詩新唱的樂趣,有了詞再配上適當、協和的樂曲使得古詩更加完美,更能烘托出其中的含義。

師:同學們的創編能力真得很強,我想唐代的那些詩人一定不會想到我們為他們的詩歌配上了那麼優美的旋律。好了,今天的演唱會到此結束,能夠舉辦得這麼成功,要感謝各位編曲家、各位歌星的參與和登臺演出,謝謝,再見!

二年級下冊音樂《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2個偏旁“〦 、攵”。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並在誦讀的過程中體會古詩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1、課前主動觀察和蒐集有關星空的資料,學會觀察和蒐集資料的方法,如用眼睛觀看、請教父母、閱讀有關書籍、有條件的可以學學從網上瀏覽查詢資料。

2、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在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時能認真傾聽,大膽發言,並補充或修正他人的意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靜夜思》的教學,使學生產生對古詩的喜愛之情,對大詩人李白產生敬佩之情。樂於誦讀古詩,主動蒐集與月有關的古詩並誦讀或背誦。

【策略與方法】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反覆誦讀,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課文情景圖,寫有生字的小黑板,教師用的生字卡片,與寧靜夜空和諧的音樂;學生用的生字卡片,課前召開一次“神奇的星空”資料交流會。(詳細過程見單元綜合活動設計)

【教學過程】

一、由圖入境,激趣設疑

1、出示“詩人李白遙望明月”的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仔細看圖,從圖上你知道了什麼?你還有什麼疑問?

2、教師揭示課題:靜夜思讀了這首詩,你就會解決很多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學生看圖回答圖中內容:一輪圓月、一個人抬頭望明月、這是夜晚……

(教師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疑問)這個人是誰?是什麼時候的人?這是什麼季節的晚上?┅┅創設這一情境,與詩意聯絡,與詩作者及時代背景相聯絡,將學生帶入了詩的意境,有助於理解詩的內容和感情;同時,讓學生據圖提問,既能促使學生帶著疑問去讀書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又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二、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1、同學們,誰會背這首詩?指名背,要求其他同學開啟書聽讀。(生背後,教師要鼓勵其課外主動學習)

2、再次齊讀:提不同要求,會背的可背,不會背的,可以看書讀,不會讀的,可以邊聽邊隨讀。一生背詩,其他學生看書聽讀。背誦。瞭解學生課前讀此詩的情況,實現以學定教,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課外主動背誦古詩的積極性。

三、再讀古詩,識記生字

1、先讀一遍古詩,再對照生字表把生字在詩中圈出來,然後想辦法記一記這些生字。

2、檢查學生識記生字的總體情況。出示生字表。

3、出示字卡,用開火車的形式快速反饋認字情況。教師巡視瞭解學生認字情況,尤其要關注學困生。

4、教師對一些如加、減、換偏旁的方法記字的要及時歸納並推廣給全體學生,以便使學生掌握一些常見的識字方法,對編出的歌訣要給予肯定。學生自讀古詩,在詩中勾出生字,再讀生字,想辦法記一記。同桌互相用生字卡檢查生字的讀音。學生彙報哪些字想出了好辦法,就自由站起來說給大家聽。學生練讀。發現錯讀或不會讀的字,及時讓學生多讀幾遍。同桌同學互查互幫,並在同學的書上標記不會認的字。學生自由彙報自己想出的記字好辦法。學生自己探究識記漢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學生識字後,及時反饋結果,學生從心理上會產生一種“我要全對”這樣一種適度的壓力。此時發揮同伴檢查評價的作用,促使學生積極投入識記生字的過程,提高識字的效率。教師在全班的反饋中,肯定學生的識字方法,有助於學生掌握漢字規律,形成識字能力。

〖教師活動〗

1、教師組織學生自己再讀古詩,想一想知道了什麼?

2、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彙報,與解決課初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聯絡起來。

3、隨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學生弄清以下幾點: 本詩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他一生寫了約一千首詩歌。誰還會背李白的其它古詩?課下查詢一些李白的詩背一背。

4、為什麼詩人把月光當成了“霜”?你在什麼季節見過“霜”?(秋天,進而解決了課始學生提出的圖上是什麼季節的問題)月光與霜有什麼相似之處;

5、 理解“舉”、“低”。

〖學生活動〗

1、學生自讀,彙報知道了什麼。

2、小組互相交流:知道了什麼。

3、組織全班交流。

4、學生與教師一起交流。

5、學生背誦以前背過的其他古詩。

6、學生思考、結合實際講解自己對霜的瞭解。

7、學生邊讀詩邊做“舉頭”和“低頭”的動作。“我知道什麼”這一極具開放性的問題,解答域寬至全文語句,問答距長至全詩內容及情感,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各類學生,都能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地讀懂一些詞句。選擇的空間很大,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有效地發展。在全班交流時,教師從學生彙報的已知中,瞭解學生所未知的,進行點撥,使學生的認識逐漸走向完善,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五、感情朗讀、背誦,讀中悟情,背中積累

學生邊讀邊想象,邊加上動作。

六、指導寫字讓學生觀察生字,描紅、臨寫

展示學生寫的字,評一評,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觀察“目、耳、頭、米”4個字在田字格中是怎麼擺放的。然後臨摹書中生字,體會如何佔位。寫字要讓學生自己觀察、體驗漢字的書寫特點,通過評價,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七、佈置作業,將學習延伸至課外

1、把《靜夜思》背給家人聽,並評價。

2、查詢與月亮有關的古詩或李白的詩背下來。語文學習的資源非常豐富,課內外結合,培養學生課外學語文的意識。

二年級下冊音樂《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1、現在正值冬季。寒風凜冽,臘月到來,緊接著就要過年了,跟孩子們恣意地想象年景,暢談過年的欣喜。引出許多遊子過年“過節”漂流外地的心結。描寫這一景象的詩歌、故事也有很多,《靜夜思》是選自語言教材中的一首比較經典的詩歌,之所以選擇它為教學內容,是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抒情敘事詩,它還有著一種引人入勝的情節,刻畫出了季節的蕭瑟、冷清,符合幼兒的欣賞特點,更容易激發幼兒的欣賞願望、學習興趣,引起美的情感和共鳴。

2、利用本詩激發孩子孝順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關愛長輩。

3、以此談論家中“唯我獨尊”的現象。

4、計劃過年。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景色,感悟詩人的心境。

2、初步學習按古詩節律吟誦。

3、通過積累,感悟和運用古詩,使幼兒充分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養成背誦古詩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能入情入境的通順、流利的朗誦詩歌。

2、激發積累古詩的願望,主動學習、積累古詩。

難點:基本理解詩中意境,體會詩人思鄉情結。

活動準備

1、有關古詩的現代散文及古詩大掛圖。

2、瞭解冬季植物、天氣特點。

活動過程

1、邊聽音樂《靜夜思》邊進教室,感受歌曲的優美。

——歌曲裡描寫了霜、月光等景物,隨著作者思緒飄動著,好美啊!

2、談話活動,引出話題。

——清秋季節,你們和爸爸媽媽出去遊玩的時候,有沒有發現秋天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呢?

——教師小結:秋天來了,涼風習習,讓人倍感寒意,那麼夜幕降臨,李白獨在夜裡,從月光中也看到了霜,想到了很多。(教師邊朗誦散文邊出示大掛圖)

3、引出古詩。

(創設情境:教師模仿古代詩人大聲朗誦古詩《靜夜思》)

剛才老師在朗誦時,你聽到了什麼呀?(出示古詩大掛圖)教師再次朗誦。

4、教師朗誦《靜夜思》古詩,並幫助幼兒理解古詩。 ——哪一句古詩的意思你不懂呢?(請知道的幼兒告訴其中的意思,或教師可根據幼兒提出不懂古詩在現代散文中用不同顏色畫出來讓幼兒進行理解。)

和幼兒一起來朗誦古詩。

再次一起來朗誦古詩。(提出要求:大聲、慢、要有古代詩人的感受。)

教師小結:秋天給我們帶來了寒意,給詩人帶來了憂思。和幼兒一起感悟古詩朗讀。

5、教師與幼兒試著再次朗誦,學會古代朗誦時的神態。(配樂)——小朋友可以回憶剛才教師模仿古代詩人朗誦古詩的樣子,一起來模仿著進行朗誦古詩。

附: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註釋:

(1)題目:靜靜的夜裡,產生的思緒。

(2)床:五種說法。⑴指井臺。已經有學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作了《詩意圖》。⑵指井欄。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牆,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係,其關係的發生則是由於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即“韓”字。《說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牆之意。⑶“床”即“窗”的通假字。⑷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干》有“載寐之床”,《易·剝床·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臥具。⑸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馬紮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紮,一種坐具)。

(3)疑:好像。

(4)舉頭:抬頭。

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賞析: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教學反思

古詩對幼兒是一種即陌生又熟悉的一種文學活動,但作為一種教學活動進行教學,對孩子來說是枯燥的、不能很好的真正的理解其中古詩的含義。所以在教學中我夾著現在的、比較貼近幼兒生活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幼兒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記憶。我運用幼兒已經學會的歌曲《靜夜思》進行匯入活動,讓幼兒感受古詩很美,可以和著音樂演唱。在記憶古詩時,加上相應的動作,使幼兒能形象的進行記憶,更好的對古詩進行理解記憶。1.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幼兒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靜夜思》課堂實錄評析

張老師音樂活動《靜夜思》課堂實錄評析(一)1.課堂的藝術價值體現在哪裡?通過談話引出古詩《靜夜思》,結合視訊理解古詩的意思。有效運用圖譜,讓幼兒把握古詩節奏,掌握休止符,體現三段的不同之處。音樂的'加入,將古詩朗誦自然轉化為吟唱,讓幼兒感受古詩吟唱美的意境。樂器的加入,豐富了演唱的歌曲,使歌曲的演唱更圓滿。

2.課堂的藝術價值如何?何以見得?

讓幼兒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將原本傳統、難以理解的古詩轉化、演變為幼兒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顯現給幼兒。

3.提出課堂修改意見是什麼?

有節奏的念形式較單一,建議適當加入肢體動作或音樂。演唱方式也較單一,可以使用輪唱,分聲部唱。

1.課堂的效果如何?

這堂課的效果給人感覺環節更流暢,更體現了意境美,音樂的感覺更濃郁了。整個環節中對幼兒的能力培養體現了階梯式的遞進效果,從唸到唱到演奏到合作表演,最後給我們呈現的是驚喜的效果。

2.跟第一次教學效果相比,改變了什麼?

開頭減少了囉嗦的引導語,直接進入主題。幼兒的合作表演是一個兩點,單一的演唱形式被打破,使活動更顯豐富,更有層次,幼兒的積極行提高了。

3.觀看了兩次視訊教學,從教學效果和教學手段中得到了什麼啟示?

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只要教學手段得當,孩子就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二年級下冊音樂《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4

一、教材簡說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絃;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二、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攵”。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3.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1)自學古詩,說說已經認識哪幾個字,是怎麼認識的。請認識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大家把字讀正確。

(2)本課十個生字中,“床”“光”“望”“鄉”都是後鼻音,注意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3)生字的鞏固。在教學中,可以用組詞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字義,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如,光—光明、月光、燈光;舉—舉手、舉重;還可用“大轉盤”以遊戲的形式複習生字。

(4)結合“故”的認記,認識“攵”這個偏旁。

2.寫字。

本課要求書寫的4個字可分兩類。“目、耳”要注意提示橫與橫之間的距離;“頭、米”要提示這兩個字的最後一筆筆畫不同,“頭”的`最後一筆是“點”,“米”的最後一筆是“捺”。可讓學生運用對比法加深記憶:大—頭。

(二)朗讀感悟

1.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2.小組合作,試讀詩歌,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學生自由讀,說說在讀這首詩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4.啟發想象,熟讀成誦。播放柔和的音樂,創設一種意境,讓學生配上簡單的動作邊做邊讀,熟讀成誦。

(三)課後練習

“我會說”,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觀察和說話。在學完這首詩後,佈置學生留心觀察夜晚的天空。通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說一說。注意保護學生髮言的積極性,及時糾正發言時的一些語病。同時還要注意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讓說話的內容更加充實。

(四)實踐活動

古詩朗誦會:每個同學準備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進行一次古詩朗誦比賽。

(五)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1—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自我展示,激發學習興趣

請學生背誦自己已經學過的古詩,讓學生在自我展示中產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瞭解詩歌大意

1.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2.自由讀古詩,圈出不認識的生字。

3.請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的字音。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記字方法,說說怎樣朗讀古詩比較好。

(三)一邊讀,一邊想象詩歌畫面

1.互相交流,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在什麼時候見過“霜”;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示“低頭”“舉頭”的意思。

2.配樂朗讀《靜夜思》,想象詩歌畫面。

(四)朗讀指導,熟讀成誦

1.學生自由練習朗誦,教師隨機指導。

2.朗讀反饋,練習背誦。

(五)複習生字

1.將生字與音節打亂,讓學生以找朋友的方式複習鞏固要認的生字。

2.小組合作,認記生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識字競賽,並評出優勝者。

3.全班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

4.用“詞語轉盤”的形式寓教於樂,讓學生在遊戲中複習本課的生字。

(六)書寫指導

1.觀察範字,指導書寫。

“耳”上橫短,下橫長;“頭”的第五筆是“長點”。

2.描紅、臨寫,並提醒坐姿與執筆姿勢要正確。

3.展示學生作業,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七)實踐活動

觀察夜晚的天空,說說自己看到了什麼。鼓勵學生髮揮想象,還可用圖畫來展示。

五、資料袋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是盛唐時期的典型代表,充滿浪漫主義色彩。想象豐富而奇特,風格飄逸而豪放,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現存詩歌近千首,有“詩仙”的美名。他與杜甫齊名,合稱“李杜”。

名詩欣賞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謎語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二年級下冊音樂《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分析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絃;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二、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生字思、疑、霜、故,理解詩句。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3.正確、有感情地誦讀、背誦這首詩文。

三、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四、教學難點:

1、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

五、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猜謎語匯入

1.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則: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謎底:月亮)

小朋友,你們喜歡月亮嗎?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月亮,望著月亮,詩人、作家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

2.板書課題,(教師板書,學生齊書空)認讀生字靜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主練讀課文,並用劃出不認識的字。

2.四人小組內學習:說一說有哪幾個字是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的字藉助拼音自學,並讀讀自制生字卡片,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互教互學。

3.指名學生一行一行讀課文。注意正音,指導讀好靜、床、光、望、鄉的後鼻音。

4.同桌互相讀一讀,爭取人人把課文讀準、讀順。

三、創設情境,復現生字

1.現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裡,你還認識它們嗎?

2.遊戲鞏固:看到小朋友學得這麼認真,月亮姐姐帶著星星妹妹也趕來湊熱鬧了,月亮姐姐說:星星妹妹後面藏著一個字,我來考考你們,誰能認識,我們就和她交朋友。(課件出示月亮星星圖,指名一位學生上來點選滑鼠,大家一起認讀),看到你們玩得這麼開心,老師也想參加,行嗎?我來指,你來認,認的時候還可以站起來加上動作演一演這個字的意思。

3.出示:思、疑、霜、故4張生字卡片,開火車同桌齊讀後鼻音的字,讀正確後互相說:合作愉快!

4.教學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導學生觀察:攵象你認識的哪個字?它和文字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麼記住這個偏旁?

5.這些字都會讀了,古詩是不是也能讀正確呢?

(1)指名讀古詩,其他學生認真聽,準備給同學正音。

(2)讀後正音。

第二課時

一、感受詩意,再讀古詩。

1.(課件出示插圖,配上古箏樂曲)談話:小朋友,現在請你們靜靜地欣賞這幅圖,看看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難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過窗又灑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頭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在他的心裡油然而生,於是他寫下了這千百年來感動著每一箇中國人的著名詩篇《靜夜思》

2.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李白的心裡一定非常(生說:難過、傷心、悲哀)

3.教師範讀,學生看著畫面,想著教師剛才的講解感受詩中之情。

4.小朋友,此時的你們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麼?(播放樂曲)

(預設)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賺錢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賺錢的媽媽、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媽媽,我很想他們回來,每天可以看到他們。

師:詩人看著掛在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麼呢?他想到了故鄉的什麼呢?

生:他想到了故鄉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門口的那條小溪。

他想起了故鄉的親人。

師:是啊,在這樣的夜晚,我們是多麼思念親人啊。下面我們就帶著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讀這首古詩

5.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6.指名誦讀,以評促讀。

7.角色表演: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後,深情吟誦)

8.指名最佳表演者上臺表演,配以樂曲。

9.通過多種方式背誦積累這首古詩。

二、寫字練習,學寫4個生字

(一)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

1.你發現了什麼?

2.你認為哪幾筆該給大家提個醒的?

(二)教師範寫。

重點指導疑、故兩字左右兩部分要寫緊些,思和霜的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要擺放合適。

(三)教師範寫,學生獨立臨寫。注意寫字時的坐姿與執筆姿勢。

展示學生作業,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三、拓展活動

回家和爸爸、媽媽找一找有關寫月亮的詩句,讀一讀,背一背。

四、板書設計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二年級下冊音樂《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新偏旁點橫頭、反文旁。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3、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引導學生觀察夜空,閱讀有關課外書籍。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在誦讀古詩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落實觀察夜空、閱讀有關課外讀物的實踐活動。

教學時間:1課時

課前準備:

1、每位學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麼。

2、收集並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蹟、其它詩作等。

教學過程:

一、觀圖匯入。

說說自己看到的。

二、揭題、釋題。

1、“思”:思念,想念。

2、誰在什麼地方,思念什麼?

3、課前準備情況(有關李白的)交流。

三、初讀古詩。

1、藉助拼音自由讀,要求把每個字音都讀準。

2、把詩中的生字單獨拿出讀兩遍,認一認。

3、檢查讀的.情況。(主要是字音)

4、讀後交流:你知道了什麼,想知道什麼。

三、細讀古詩。

1、朗讀古詩。你喜歡怎樣讀?(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讀,多肯定,多鼓勵)

2、配樂朗誦。

3、當堂背誦。

四、認記生字。

1、說說你認記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認讀。

3、“摘蘋果”遊戲:把認到的生字摘下,組成詞大聲說出來。

五、練習寫字。

六、課外作業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發現說給同學聽。

2、課外繼續收集和閱讀:有關李白及他寫的其他詩,還有描寫夜空或介紹有關星體的科學知識的一些課外讀物。把收集到的和讀過的帶到班裡,向同學介紹或互相借閱。

二年級下冊音樂《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背景分析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歌發展源遠流長,璀璨奪目;中華民族是一個重視“詩教”的民族,孔子甚至把它強調到了“不學詩無以言”的高度,因為“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中國古詩那獨特的文學審美價值和社會教育意義是任何文學樣式所不能替代的。

歷來的國小教材都編入許多古典詩歌,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必背的古詩就有80首。這些古詩深涵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底蘊,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學生審美情趣與能力,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教材簡析

《靜夜思》是選自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一首古詩,第三單元安排了一首古詩《靜夜思》,三首兒歌《小小的船》、《影子》、《比尾巴》和一篇課文《陽光》,揣摩編者構成這一組課文的意圖,不難看出《靜夜思》、《小小的船》都是描寫月亮的,《影子》、《陽光》兩篇文章側重在描寫太陽,最後一篇《比尾巴》寫出了6中小動物尾巴的特點。綜合起來,每課都有比喻句,要藉助課文使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自然的美麗、神奇,體會到生活的樂趣。而本文是我國偉大的詩人李白寫的一首遊子深切思念故鄉的古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詩人以月亮為意象,在寧靜的夜晚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絃;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詩中意境簡單明瞭,詩句節奏具有音樂美,易被學生接受。讓我們一起在如畫的詩中來體會思念故鄉的樂曲吧!

三、分析學生

小孩子上一年級時,還保留著不少幼兒時期的心理特點與習慣,比如說喜歡玩耍,好動等等。小孩的分析理解、識記能力比較弱,但他們的形象思維則比較好。國小階段,是系統地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接受良好行為規範的訓練和約束的階段。在前兩個單元,學生已經學習了簡單的語音和筆畫知識。基於小孩子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點,可以採用圖片和兒歌的形式來認識學習生字詞。同時,讓他們慢慢地接受書面閱讀,培養閱讀語感。因此,這節課老師要引導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聽古詩兒歌,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反覆吟誦古詩,培養語感;通過圖片認字遊戲掌握生字詞。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字詞積累:認識10個生字,會寫其中的4個字;認識1個偏旁“攵”。

10個生字:“靜”“床”“夜”“光”“舉”“頭”“低”“故”“望”“鄉”,4個會寫的字:“頭”“鄉”“床”“故”;

2、理解背誦古詩;

3、培養吟誦能力和語感,激起學生對古詩的興趣。

(二)過程和方法:由老師引導,通過討論、探究的學習方式,領悟詩人對故鄉深切思念之情。通過學習兒歌、做遊戲掌握字詞。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感知詩中蘊含的思鄉情感,培養學生珍愛親情、珍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以形象的方法學習生字,在閱讀中提出疑問,積極思考,理解詩歌內容。

2、反覆吟誦,背誦詩歌。

(二)教學難點:

1、如何讓學生髮現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理解詩歌的內涵,想象詩歌的意境,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

六、教學方法

新課程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大膽放手,引導學生積極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師生共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因此,本節課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三個:

(一)吟誦教學法;

(二)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

(三)配樂朗誦法。

(設計說明:這一部分是綜合考慮了新課標的要求和一年級學生的普遍特點後做出的有針對性的設計)

七、教學環境和教學用具

電腦、網路、課件、視訊、多媒體展示平臺。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靜夜思》兒歌版、謎語、生字卡片,《靜夜思》背景音樂。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

八、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激興趣,匯入新課

1、師:相信同學們都很喜歡謎語吧。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考考大家。有個東西‘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個鐮刀。’同學們知道是什麼麼?”出示課件,揭示謎底。接著學生的反應,“是的,是月亮。老師在給大家看一幅有月亮的畫,不同的是它的旁邊還有一首古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它和月亮有什麼關係?”展示課件,進入古詩學習。

(設計說明: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匯入就是一節課的開端,匯入激起了同學的學習興趣,這節課才會讓老師教起來比較輕鬆,學生學的也輕鬆。本節以謎語遊戲進入新課,營造一種活躍的課堂氣氛,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老師引導,學生討論,把握重難點

1.老師先吟誦一遍,讀準字音。

2.學生齊讀,培養語感;然後請學生說他們所不認識的字,老師把字寫在黑板上。並把需要掌握的字以課件形式出示。

3.請學生說說如何識記這些字,邊學字邊掌握古詩大意。(創設問題情境,啟發探求思路,把握重難點。)

在這個環節,根據生字學習內容。比如當學到“思”字時,問學生“你是如何記住這個字呢”?(上面是個“田”,下面是個“心”),再問學生“思”是什麼意思?(思念)在什麼時候思念?(靜靜的夜晚)他在思念什麼?讓學生自由討論1—2分鐘後回答。當學生在讀了古詩之後,明白了作者在思念故鄉?隨即問學生故鄉的意思,此時再一次引發學生思考,是什麼使他想起了家鄉?(月亮)詩中說他是如何看到月亮的呢?(舉頭)什麼是舉?通過“舉”字的學習,明白詩人對故鄉的深切思念。因為太思念故鄉,以至於他都把月光看成了“霜”。進入到“疑是地上霜”一句的學習。通過反覆的吟誦、引讀等形式,引導學生體會韻味及意境,並結合插圖瞭解古詩的大意。這樣,既瞭解了古詩的大意,又對生字的識記比較深刻。

(設計說明:這個部分的學習主要是用抓關鍵詞的方法來理解詩歌內容,並且記住字詞。老師引導,學生自主討論,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檢測訓練,鞏固重難點

遊戲一:聽兒歌《靜夜思》

遊戲二:摘月亮。把事先做好的彎月亮的卡片拿出來,卡片的背面寫上生字。請學生上臺摘月亮。誰能把卡片後面的生字讀對,摘下的月亮就給誰。

遊戲三:誰是小李白。與古詩《靜夜思》相配的音樂,投影片(十五夜晚、明月當頭照的`情境)。播放音樂,由學生模仿著李白的樣子,對著美麗的夜景,吟誦《靜夜思》。然後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評選出班裡的“小李白”。

(設計原由:經過上面一環接一環的講解,學生的注意力基本上達到了高峰,所以檢測訓練這方面我主要通過兩個小遊戲來幫助學生鞏固生字,練習吟誦。)

(四)視訊欣賞,老師歸納

1.集體朗誦一遍,播放一段視訊。

2.老師總結:

(1)作者簡介,李白,是我國偉大的詩人,寫過很多有名的詩篇,以後我們還會學到他很多很多的詩。

(2)字詞回顧

(3)寫作契機

“靜夜思”是詩人離開家人後,寫出的詩句。全詩僅短短四句,每句五個字,共二十個字,卻意味深長地表達出一位遠在他鄉的遊子對故鄉那深深的懷念之情。題目“靜夜思”點出了這首詩特定的寫作背景:寂靜的深夜,作者躺在床上,遲遲不能入睡。潔白的月光透過窗灑滿床前,那潔白的顏色讓人覺得又像是地上鋪滿了片片銀霜。詩人抬起頭來看到那一輪掛在空中的明月,不禁勾起了心中想家的情思:明月照在遊子(離家的孩子)的窗前,也一樣地照在故鄉的土地上。故鄉的親人啊,他們是否平安幸福?詩人無法回到故鄉,與親人團圓,只好借這一輪共有的明月寄去自己對他們的思念之情。想到這裡,詩人已經不知不覺地低下頭來,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設計說明:學習本文的重點在於讓學生認字,初步培養學生對詩歌的情感;潛移默化地滲透親情的可貴。讓學生學會珍惜生活中的美,作者不作為重點介紹,讓同學瞭解即可;而文章的寫作契機則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好地融入詩歌,讓他們懂得親情的可貴,也能過更好地融入。詩人的契機這一部分用講故事的語氣講出來。)

(五)結束語

課雖然結束了,但留給同學們的求索卻遠遠沒有結束。親愛的同學們:故鄉,給我們一種深厚的溫暖;親人,是我們永遠的保護神。無論我們到了哪裡我們都要珍惜親情,時時記住給家人一個問候。

(六)佈置作業:

1、給爸爸媽媽講講《靜夜思》的故事。

2、製作月亮卡片,每張卡片上寫一個生字,互換卡片學習。

(設計說明:讓學生把《靜夜思》的大意以故事的形式講給父母聽,一方面可以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又可以讓學生與父母互動;在生字掌握這方面,不用死板地抄寫方式,而讓他們動手做卡片,激起學習的情趣。)

九、板書設計

月亮

抬頭思念

詩人故鄉

低頭

(設計說明:板書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特點,以簡單明瞭為主。)

十、設計思想及特色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指示,低年級閱讀教學是學習閱讀的起步階段,而文字元號本身較為抽象,它不像圖畫、實物可以直接引起視覺快感。這就給六、七歲的蒙童的學習帶來一些困難,因此,培養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至關重要。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兒童的形象思維佔主體,對於直觀事物感興趣,他們喜歡各種各樣的(如畫一畫、跳一跳、唱一唱、表演等)活動。教學中,教師可根據課文體裁的多樣性設計一些遊戲活動,把畫、唱、演、說等活動形式引進課堂,使學生體驗閱讀教學的樂趣。新課標還指出入學的兒童是以口頭表達為主,進入書面閱讀以後,才由具體直觀的現實世界逐步向抽象的文字元號世界過渡。因此,在閱讀教學的初始階段,必須強化學生對文字元號的認讀,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整體感知。在初讀感知環節,掃除文字障礙,讓學生認真讀讀全篇課文,把文章讀通,讀連貫,從而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獲得初步的感受。因此在本教學設計中把知識的積累作為重點,並採取遊戲的方式學習,積極引導學生思考。綜觀整個教學設計特色,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在本文的講授過程中,主要運用了討論法和朗讀法的語文教學法,設計中充分貫徹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把自主探究性語文教學法與網路平臺相結合,努力達到現代化教育的要求。同時在課堂上讓同學們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老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並與之共同學習、探討文章的寫作特色和思想內涵!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體現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二,本文利用網路平臺對課堂教學有所改進這一點,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充分、深入地投入學習。大螢幕以及視訊的播放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可以激發同學們的靈感,幫助他們更好的識字,理解課文;而且多媒體教學相對於傳統教學而言,它具有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的特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使得枯燥乏味的學習變得趣味橫生,使複雜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易懂,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也輕鬆。

第三,採取遊戲的方式教學,把“教、學、做”合一,激發學習興趣,寓教學於快樂之中,促進學生主動參,形成自主的學習意識。

第四,落實精讀,注重培養語感。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是範文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是語感經驗不斷積澱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要讓學生感悟課文的豐富內涵,培養他們的敏銳語感,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朗讀。這一過程,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使學生的閱讀行為獲得個性化的感悟。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滲透學習方法,讓學生會學習,這些也許是這一節課最大的收穫!

二年級下冊音樂《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8

設計理念:

採用低年級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

教材分析: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絃;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3、正確、有感情地誦讀、背誦這首詩文。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背誦古詩

2、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3、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流程:

一、猜謎語匯入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謎底:月亮)

小朋友,你們喜歡月亮嗎?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月亮,望著月亮,詩人、作家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

二、讀中感悟

1、師範讀,生跟讀

2、同桌互讀,並解決不會讀的生字

3、師範讀,帶節奏

4、學生帶節奏讀

5、分小組帶節奏讀

三、出示圖片,理解詩意

1、分別出示四幅圖片,指名說說分別是哪句詩?

師:古代詩歌除了帶有鮮明的節奏感以外,朗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同學們,想聽聽嗎?

2、師範讀,全體朗誦本詩(ppt隨機出示對應圖片)

3、配樂朗誦

(1)指名朗誦(2)接誦

(3)全體朗誦

4、試背誦

四、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吟誦了一首關於月亮的詩,回家後不妨再找找還有哪些關於月亮的詩歌,帶來朗誦給大家聽聽。

二年級下冊音樂《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9

一、概述

《靜夜思》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6的資料。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絃;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資料的形象反映,可幫忙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述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完美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潛力目標: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新偏旁反文旁。

過程與方法目標: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情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引導學生觀察夜空,閱讀有關課外書籍。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由於當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學生在入學前後,對於《靜夜思》這樣淺顯易懂的經典篇章,早已爛熟於心。因此針對這一實際,採取了“分層教學”法,即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提出“高層次”的要求,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對於低層次的學生,主要採取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漸進的提出要求,最終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創新。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感受詩歌所描繪的完美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情緒。

2、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

五、教學策略選取與設計

採用低年級學生樂於理解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但是多數學生在朗讀古詩的韻味上缺乏鍛鍊。所以教學本詩,應重在吟誦,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綿綿的思鄉之情,體會詩歌的韻味和完美的意境。

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於突破識字和寫字的難點。

六、教學資源設計

1、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ppt

2、每位學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麼。收集並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蹟、其它詩作等。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這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則: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謎底:月亮)

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望著月亮,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這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

2、板書課題,(教師板書,學生齊書空)認讀生字“靜”“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藉助拼音自由讀,要求把每個字音都讀準。

2、圈出本課的生字,把不認識的生字與同桌交流。

3、指生讀古詩正音。

4、聽課文朗讀。

5、讀後交流:你明白了什麼,想明白什麼。

(三)辨形正音,合作識字。

1、出示:“靜、床、光、望、鄉”10個生字,教學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導學生觀察:“攵”象你認識的哪個字?它和“文”字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樣記住這個偏旁?

2、說說你認記生字的方法。

3、同桌互認,開火車認讀生字。

4、“摘星星”遊戲:把認到的生字摘下,組成詞大聲說出來。

(四)品讀課文,理解主題。

1、小朋友們,課題裡的哪個字交代了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夜)(師手指課題。)哪個字交代了李白當時的情緒?(思)

2、詩句中哪些地方寫“夜”呢?(明月)齊讀前兩句。

3、詩句中哪些地方寫“思”?(思故鄉)齊讀後兩句。

4、“舉”和“抬”有什麼區別?你們做“舉”的動作。

5、我們在詩句中找到了“夜”,找到了“思”,但我們不能明白的是,李白為什麼要強調靜夜、靜思?在詩句中的哪些地方隱含著“靜”呢?同座討論一下。

6、齊讀古詩。

7、背誦古詩。

(五)重點指導,強化寫字。

1、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

(1)你發現了什麼?(2)你認為哪幾筆該給大家提個醒的?

2、教師範寫。

重點指導“目、耳”兩字橫與橫之間的距離,“頭”和“米”的橫應寫在橫中線上,最後一筆是什麼。

3、學生獨立描紅、臨寫。注意寫字時的坐姿與執筆姿勢。

(六)、拓展閱讀,體會運用。

翻開閱讀資料,自讀兒歌,學生間互相幫忙,找到這天學過的生字,圈畫生字詞,老師巡視指導。

(七)、隨堂寫話,鞏固運用。

用這天學過有四個字組詞,寫一句話,不會寫的字能夠用拼音代替。

八、教學評價設計

讀古詩好的同學得到同學們的掌聲;識字好的得到蘋果貼上;寫字好的得到笑臉;摘星星的得到星星貼上;組詞造句好的樹立模範。

九、教學反思

在學習結束後,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簡要總結。能夠佈置一些思考或練習題以強化學習效果,也能夠提出一些問題或補充的連結鼓勵學生超越這門課,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領域。

備註:

1、教學設計評價是可選項,鼓勵教師新增,設計一些評價量規。

2、教學反思是課後實踐後再新增的,在初次提交教學設計中不需要新增。

二年級下冊音樂《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0

課前透視

《靜夜思》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詩想象豐富,風格飄逸豪放。《靜夜思》寫的是遊子月夜思鄉之情。作者以一個遊子的身份神馳萬里,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心理活動過程,一幅鮮明的月夜思鄉圖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表達了遊子強烈的思鄉情感。這首詩語言凝鍊,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這首詩通俗易懂,家喻戶曉,有的學生在入學之前已經倒背如流。但是多數學生在朗讀古詩的韻味上缺乏鍛鍊。所以教學本詩,應重在吟誦,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綿綿的思鄉之情,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攵”。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3、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資訊資料

1、課件或掛圖,朗誦配樂磁帶,生字卡片。

2、課前佈置學生觀察晴朗夜晚的天空,收集李白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同學們喜歡背古詩嗎?你會背哪首古詩?能背給大家聽嗎?(指名回答,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提示“思”讀平舌音,交待作者。)“靜、夜”這兩個字你認識嗎?你怎樣記住這兩個字?你能簡單地說出這兩個字的意思嗎?

(從學生的實際入手,針對學生愛表現的特點引起學生對古詩的濃厚興趣,並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演示:出示課件或掛圖,問:圖上都畫了什麼?看到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麼?(適時引出課題,板書課題)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李白寫的,你能把課下收集到的資料向大家展示出來,並介紹一下他嗎?

(利用插圖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等能力。收集、展示資料的過程,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對話平臺

範讀

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邊看圖邊欣賞。

(整體感知課文,體會古詩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中,在欣賞優美畫面和動聽的音樂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自讀

1、請開啟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或者背一背吧!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和讀背方式。)

2、

仔細觀察,詩裡面的字你認識了哪幾個?是怎麼認識的?把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來,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挖掘學生已有的經驗,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抓住契機,因勢利導,有效調控教學。讓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識字。)

3、同桌互讀古詩,互相評議。

4、指名讀文,師生共同評議。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充分相信學生,給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注重對朗讀的評價,提高朗讀能力。)

識字

1、

學習新的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導學生觀察:“攵”象你認識的哪個字?它和“文”字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麼記住這個偏旁?

2、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組內交流識字方法。

3、

彙報。誰來當小老師,教大家把字讀準確?請小老師說說在認讀這些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4、開火車認讀生字。

5、組詞,用你喜歡的字說一句話。

6、遊戲:找朋友。為生字寶寶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

(讓學生在主動識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在交流識字方法和當“小老師”活動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憶字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熟讀

1、自由練讀。(可以大聲讀,小聲讀,同桌讀,小組讀,你讀我聽,二人齊讀……)

2、指名讀文,注意字音讀得是否準確。

《靜夜思》教學反思

研究原因:

新大綱要求:“國小階段背誦優秀詩文不少於150篇(含課文)。”並且後面還附錄了80首“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可見在高呼素質教育的今天,古詩文學習是多麼的重要。那麼,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又是完成這個目標的保證。新大綱指出:“國小語文教學應該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我想: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古詩,古詩的教學的重點就是要培養他們的自學古詩的能力,使他們終生受益。基於這個原因,我努力探索古詩教學的模式,探索古詩的學法指導,嘗試用“自主學習”的古詩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古詩教學的質量。

我的教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

二、釋詩題,明背景

三、讀詩句,明詩意

四、想意境,悟詩情

五、誦讀詩,薰陶美

六、遷移背,拓展詩

我的反思:

一、課前查詢知詩人。課前佈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學生們有的到網上查詢,有的去圖書館查詢,有的問大人,有的從詩書上找……這個課前預習既為下一步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但是也有部分學生這個環節做得不好,主要是一年級學生人小,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援才能完成這個任務,但我班有的家長本身自己素質也不是很好,因此,這個學情考慮不夠周到,沒有我預想的那麼好。

二、在讀詩句,明詩意這個環節中,主要是訓練學生理解古詩的方法,培養合作精神。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劃出不懂的字詞,提出疑問後,再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多讓學生交流、評議。整首詩重點字詞的理解到整首詩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出來的。而我只起到組織、指導、點撥的作用,幫助學生總結出理解重點字詞的幾種方法:聯絡詩句、結合生活實際、問別人……這為學生以後的學習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

三、想象誦讀悟詩情。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培養學生的熱愛家鄉的情感。先讓學生在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放聲朗讀幾遍,再以老師的提問:請你們想想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時此刻的詩人,你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我們班外地學生比較多,離開老家好久,不僅他們思念親人,他們老家的親人也在思念著他們)根據這個學情讓學生展開想象,各抒已見,體會感情,受到李白那強烈的熱愛家鄉、思念家鄉情感的感染和教育,同時也學到了朗誦古詩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膽想象當時意境。這個環節達到了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