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水滸傳魯智深優秀讀後感作文

魯智深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經典人物形象之一。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水滸傳魯智深讀後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水滸傳魯智深優秀讀後感作文
  水滸傳魯智深讀後感(一)

《水滸傳》寫林沖的性格轉變,寫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據。他為什麼要變化?什麼時候變化?都是從生活出發,這是《水滸傳》的現實主義。

《水滸傳》中,林沖有一個突出的性格特點:能忍,忍辱負重、忍氣吞聲、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說,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寫一個正面人物,往往一開始就要寫他的優點。但是《水滸傳》不一樣,林沖在《水滸傳》裡邊是個響噹噹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熱烈地歌頌他的。可是一出場就寫他的弱點,寫他性格里邊的弱點,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負重、忍氣吞聲。

林沖走的道路是非常艱苦,林沖走了一個很漫長的、很艱苦的道路。作者寫林沖的轉變,它是有很多伏筆,譬如說他和陸謙是好朋友、結義兄弟,但是後來陸謙害他了,那麼他就曾經跟陸謙講:“賢弟不知,男子漢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這般腌臢的氣”。也就說,就是他在統治階級的壓迫之下,滿腔不平之氣。這個滿腔不平之氣,就是林沖能夠一步一步向前邁進,最後實現了思想轉變,造反上山的基矗他雖然是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是個中級軍官,但是他一出場就是被壓迫的'。所以雖然是統治階級裡邊的人物,但是他所處的地位和廣大被壓迫的人民群眾有相通之處,這是他能夠轉變的一個基矗林沖能忍,寬容了壓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對手可沒有放過他。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那個社會的黑暗勢力、罪惡勢力,不斷地向他緊逼而來,所以他非常不滿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氣的。

  水滸傳魯智深讀後感(二)

魯智深是“大踏步”走入《水滸傳》的故事的。“大踏步”便預示了他的慷慨灑脫。於是魯智深的傳奇經歷在我面前徐徐的鋪開。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水滸》的主題曲粗獷豪放,是如魯智深的關西大漢“吼”出來的一般。我執著的認為這首歌是專屬於魯智深的。正所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一遇到惡人為非作歹,他決不會袖手旁觀。救金翠英,救林教頭,救史大郎……他似乎一直是作為一個大俠,毫無顧忌地像人伸出援手,無論是萍水相逢的路人,還是一見如故的好友。這等的英雄氣概、俠肝義膽,怎能讓人不自愧弗如?正如金聖嘆之贊:魯達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

的確,他“嫉惡如仇”;的確,他“拔刀相助”,但魯智深不似李逵、武松般凶殘血腥,用刀光斧影下的一個個無辜亡靈血祭自己的怨仇。桃花林降服小霸王周通後,他曉之以理,以“養老送終,承祀香火”來勸周通,莫要“教他老人家失所”。若是放在黑旋風身上,估計板斧早就劈下去了,更甭提這樣的循循善誘。的確,他“禪杖開啟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但他的禪杖向來打的都是惡人而非弱者,這是他從不違背的原則。

在瓦罐寺有一個細節,當智深得知寺中的老和尚已三天未食,雖然自己飢腸轆轆,卻立刻地撇了那鍋熱粥,再也不吃了。這細微的動作,就像是一線和善的光,融入了魯智深的眉眼,變成他那給人溫暖光明之感的眼神。

透過那雙眼,我們可以看到魯智深凶頑粗野的外表下,是一個善良真誠的靈魂。旁人都只道他凶殘成性,唯有五臺山的智真長老有一雙識人之慧眼,看出了他的慧根:“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正。雖然時下凶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靜,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他嗜酒吃肉殺人越貨,但仍與佛有緣,只因他心存赤誠的真善。

魯智深這個花和尚雖不曾學過佛經,卻有種了悟禪法的通達。生擒方臘後。宋江勸他還俗做官,“光宗耀祖,封妻廕子”,卻被智深一口回絕:“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魯智深是一個清清白白的好漢,他一生中最看重的就是“俠義”二字,根本不屑那些凡俗之人苦追的東西。昔日兄弟大都已魂歸故里,尚在人世的也已無再會之緣。世事無常,一朝起落,如今他才算是真正的遁入空門,大徹大悟,於是在一個清靜的夜晚,他獨坐在青燈古佛旁,隨著錢塘的潮信歸去了。我想起了那曲慷慨悲涼的《寄生草》。

“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哪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好一個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我彷彿看見了魯智深高唱著“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大踏步地走下五臺山,“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

好一代大俠魯智深!

  水滸傳魯智深讀後感(三)

在梁山泊中有一位我非常喜歡的英雄,他就是“花和尚”魯智深。

魯智深本名魯達,原是一名軍官,因打抱不平而失手傷人性命,為避吃官司,被迫出家作了和尚,他師傅給他起了個法名為“智深”。

我喜歡他愛憎分明,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嫉惡如仇。當他傾聽了金家父女對鄭屠的血淚控訴後,就非常同情關心他們,既贈送銀兩,又親自保護他們逃離虎口。而對惡霸鄭屠則十分痛恨,在懲罰他時失手三拳將其打死。魯智深與金家父女素不相識,與鄭屠也無個人恩怨,他的作為充分表現了他愛憎分明的立場,見義勇為的高貴品質和對受壓迫者扶危濟困,對壓迫者嫉惡如仇的性格特點。

我喜歡他慷慨大方,仗義疏財。當他了解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後,雖然自己與他們非親非故,卻馬上主動提出要給金老盤纏讓他們回東京老家。小說中為凸現魯智深的這一性格特點,還用李忠的“小氣”作了陪襯。當李忠不爽利地從自己身上只摸出二兩銀子時,魯智深便認為李忠不仗義,當即把那二兩銀子丟還給李忠。

我喜歡他率直粗獷。做和尚他不拘泥於佛門戒律,喝酒吃肉,但心中有佛,替天行道,最終求得“正果”。我喜歡他俠義熱腸,勇而有謀,膽大心細。為朋友不惜兩肋插刀,在林沖慘遭高俅陷害流放滄州時,一路暗中護送,在野豬林押送公差圖謀殺害林沖的危急時刻,救了林沖一命,後有直接把林沖護送到滄州附近才離開。面對失手打死鄭屠的意外,他隨機應變,遇險不驚,他假意道:“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走了。”

我們要向“花和尚”魯智深學習,學習他的一身正氣、有勇有謀,為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挺身而出。當然,也要講求方式方法,在法律的框架下見義勇為,不能因為做好事把自己也搭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