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七年級地理中國土地資源分類知識點總結

土地資源的分類有多種方法,在中國較普遍的是採用地形分類和土地利用型別分類:

七年級地理中國土地資源分類知識點總結

(1)按地形,土地資源可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這種分類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礎。一般而言,山地宜發展林牧業,平原、盆地宜發展耕作業。

(2)按土地型別利用,土地資源可分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礦交通居民點用地等;宜開發利用土地棗宜墾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澤灘塗水域等;暫時難利用土地棗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這種分類著眼於土地的開發、利用,著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帶來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評價已利用土地資源的方式、生產潛力,調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資源的數量、質量、分佈以及進一步開發利用的方向途徑,查明目前暫不能利用土地資源的數量、分佈,探討今後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對深入挖掘土地資源的生產潛力,合理安排生產佈局,提供基本的.科學依據。

(3)土地資源利用型別,由於中國自然條件複雜,土地資源型別多樣,經過幾千年的開發利用,逐步形成了現今的各種多樣的土地利用型別。土地資源利用型別一般分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鎮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礦、鹽場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積雪、石山、高寒荒漠、戈壁沙漠等。按《世界資源,1983》一的可比資料,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土規模較大的國家相比,農業用地比重偏小。

(4)從土地利用型別的組合看,中國東南部與西北部差異顯著,其界線大致北起大興安嶺,向西經河套平原、鄂爾多斯高原中部、寧夏鹽池同心地區,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轉向青藏高原東南緣。東南部是全國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的集中分佈區,耕地約佔全國的90%,土地墾殖指數較高,西北部以牧業用地為主,80%的草地分佈在西北半乾旱、乾旱地區,墾殖指數低。

水土資源組合的不平衡也很明顯,長江、珠江、西南諸河流域以及浙、閩、臺地區的水量佔全國總水量的81%,而這些地區的耕地僅佔全國耕地的35.9%。黃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諸河流域水量佔全國水量的14.4%,而這些半溼潤、半乾旱區需用灌溉的耕地卻佔全國耕地的58.3%。

總結:土地資源既具有自然屬性,也具有社會屬性,是“財富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