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5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5篇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

書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但一件件實實在在的用心小事,不斷衝擊著我的心靈世界。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我在想他對自己子女的愛如何呢?那些被超越的父母情何以堪呢?)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只有這種發自內心的愛,才能無微不至的關心、注視每個學生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在幾年的時間裡堅持不懈的寫下這麼多手記、札記。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問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著愛的火花。

而我就是那一般的教師,在這種鮮明的對比之中,我愈發覺得自己的盡力而為是那麼的自私和渺小。我只想在工作時間專心工作,做學生的老師告訴他們我所思考的人生和希望他們所擁有的品質:樂觀和堅韌,尊重和思考,我希望成為他們的朋友,在他們不方便向其他人傾訴時,我可以耐心傾聽;但我每天工作之餘一定要有一段時間全心全意投入家庭陪伴家人,忘掉我的工作我的學生。所以看書的時候我一度很痛苦,看著教育家的無私的愛,不斷想著新方法,一個月,一年用點點滴滴去感化學生,如果是我三五次後沒有效果就心灰意冷,等待時間等待社會去改變他吧,我只是他生命中的很小的點,我沒那麼厲害不是救世主。我這樣還能當老師嗎?我得耽誤多少人?

還好,在讀書交流會上,任慧老師一語驚醒夢中人。教育者應該是一個健康的人,這個人,應該熱愛生命,身心健康,樂觀上進。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油鹽醬醋,但他也有自己的人格與追求。會愛自己,才會愛他人,才可能真愛學生。我不是偉大的教育家,我雖渺小但我也在不斷思考努力給學生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想想去年班裡有幾個心理脆弱的學生,有的想傷害自己,有的想傷害別人,我在恐懼和鬱悶之後,上網搜尋了相關知識,我瞭解了他們的`難以言狀的痛苦,不是性格缺陷,不是心靈脆弱,更不是矯情,他們往往有高度的自制力,追求完美,把熱情開朗的一面留給他人。所以,我會耐心傾聽,告訴他你的苦我瞭解,想哭就哭吧,你不用時時堅強。當你不開心可以再來找我或者你信任的朋友傾訴。我想他們能向我袒露自己脆弱的一面,我就是稱職的。我想要想讓孩子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作為老師的我得時刻反思提醒自己做個快樂的人。

經過反思,學期末的煩躁的心情漸漸平復下來,想起本學期有個孩子第二次在晚自習時間用手機看電子書,我覺得太糟糕了,屢次犯錯簡直藐視校規。我叫來了家長,家長在我辦公室像替我報仇似的,儘管語氣平靜,但每句話都像把尖刀刺向自己的孩子,“你看你散漫懶惰對自己沒有約束,哪個大學會要你,連自己的嘴都控制不了,這麼胖,我看你即使上了大學也沒用,連自己都照顧不了,你看那誰誰,人家為什麼能考上清華,人家自律,你看看你有半點優點嗎?我真覺得孩子可憐,趕緊說,這孩子挺勤快,當勞動委員盡職盡責,還特別熱心助人,髒活累活搶著幹,而且很有禮貌,家長老師批評時孩子一直恭恭敬敬的。而且,家長說他裝的,你不知道他在家多懶多好吃,要不能有這麼胖嗎?我不斷替孩子找優點,家長不斷打擊孩子,無論我怎麼苦口婆心希望家長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多找孩子的優點,家長最多會說句這個方面還行,接著又是一堆批判。我想每個問題孩子都有一個問題家長,我很難改變家長對孩子的態度,但我可以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態度,讓孩子多點自信。這就是我的愛心吧。

我以後會用接納的姿態面對自己的缺憾學生的不完美,一點點的讓自己和學生變得更好。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2

寒假,我拿起了學校發行的《愛與教育》,認真研讀,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李老師用許多同學的原話真實的寫出他是怎樣的去愛學生,而學生又是怎樣的愛他,很感動人。

李老師和他的學生之間的故事體現了他作為一名教師的奉獻精神,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孩子的愛。

他對學生的愛是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很難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僅愛優秀生,更愛差生,做到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孩子。

特別是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來沒有忘記過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送給他們一份生日禮物;經常在課間時間和學生一起活動;帶領學生在課餘時間或假期走進大自然;班級優秀學生、中學生、貧困生堅持多次家訪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著愛的火花。

“成為一名好老師的基本要求是什麼?”李先生在他的書中寫道。“就是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補充說:“沒有情感,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愛學生,我們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我們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情感。兒童處於基礎教育階段,正處於生命中最重要的集中學習階段。

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都處於形成階段,他們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和發展,充滿活力和潛力。這一時期的教育影響遠遠超出了這一階段,甚至會影響整個人生。

因此,學生需要老師的關愛。

教師要理解兒童對生命的獨特價值,善於開發他們的生命潛能。如果一種教育不能觸動人的靈魂,不能引起人的共鳴,不能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一種成功的教育。

教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誼、具有愛心的知識,對於學生來說,他們喜歡前者。學生渴望並珍惜老師的關懷,師生之間真摯的感情,一定有教育的神奇效果。

愛學生讓我們進入學生的情感世界。

這本書給了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愛去贏得愛,用愛去化解矛盾。

愛我們周圍的人,毫無疑問,是播種愛的'種子,讓他們也知道如何去愛和關心他人,特別是當老師,我們面臨越來越多還沒有定型的孩子,他們最需要的是愛情的滋潤,我們給他們的愛一定會影響他們對待別人的態度。

曾幾何時,看到書上有幾句話:“不會對別人寬容的人,對自己也不會寬容的;不會愛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愛你的!”總相信你負出的愛越多,你也會獲得越多的愛。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3

明燈作伴,儘管夜已深,我仍舊伏在書桌上不忍釋手地看著《愛心與教育》,一點倦意還沒有,被李鎮西老師“還債”的故事感動著。曾經為瓊瑤、岑凱倫筆下唯美的愛情而感動,為了躲避宿管老師的抽查,甘願躲在被窩裡電筒達旦,興致猶存。當了教師以後,為了充實專業教學知識,常要逼自己讀一些教育類書籍,卻經常翻不了三頁,接倒頭便去南柯赴那神往的約會。為什麼此書在出版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成為一本無需炒作的暢銷書?究其原因,並不僅僅是因為書中那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喚起了千萬讀者塵封已久的情感,還因為李老師那一股從心底裡流淌出來的對學生、對工作無比摯愛的清泉也同時滋潤了每一位讀者的心田。李老師對教育事業“衣帶漸寬終不悔”;用李老師的話說,就是“凡是用心靈寫出的作品必然會贏得讀者心靈”。“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師,他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為這樣,李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的“成功”。

看著看著,愧疚之心油然而生。我也是愛孩子的:我會為孩子生病而憂心忡忡,我會為孩子的退步而發愁,我會為孩子的一點進步而感到欣慰萬分……但是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發火,而且繁瑣而平淡的工作,讓我漸漸地迷失、麻木並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師卻能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播撒愛的種子,細心呵護著那一顆顆幼芽,讓他們不斷地成長,這一點無穎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接近我們並樂於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這位真誠的教育者,以他的真誠贏得了眾多的心靈。

《黃金時代〉轉寄來的賀卡上赫然寫著:親愛的老師、朋友和父親,我們永遠愛戴您、尊敬您、感激您!——您的高95級(1)班的全體兒女。1993年6月“父親節”那天,李老師意外地收到《黃金時代》轉來的賀卡,上面寫著:“親愛的老師、朋友和父親:我們永遠愛戴您、尊敬您。”落款是:“您的高95級1班全體‘兒女’。”每年李鎮西的歷屆“兒女”們,都要想盡辦法為他祝賀生日。足以讓人頓生妒忌之心!“因為我領了工資,要對得起這份報酬;因為我享受過學生的笑聲與淚水,我要對得起這份真情;因為有學生是通過各種‘勾兌’才編到我班的,我要對得起這份信任;因為學生把我當做他們的朋友,我要對得起我的‘哥兒們’!”“因為我承受了太多學生的愛。”“我是為了還債!”看來,李老師真是債務累累。他還的,是一份情債!沒有付出,哪會有收穫?李老師說錯了。只有愛才能贏得愛!哪裡是他還學生債,分明是學生在用自己的行動回報他的愛。

他不忘在每一個學生的生日那天,送上一份注滿愛的禮物;不顧煩瑣的班主任工作,保持與學生書信的往來;為後進生擦亮前行的航燈;替優秀生指點人生的迷津;在八十年代,他幾乎每年春節都和學生一起度過,幾乎每個暑假都和學生一起遊山玩水,在學生身上他傾注了絕大多數的精力和物力。“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人心都是肉長的,你有我,當然我也有你,愛,自然也是雙向的,於是,愛愛相報何時了?情滋養著情,債便這樣一茬又一茬地瘋長著!他的債主,是一批幸福的人!那張鬥雞的照片,足以讓人忍俊不禁。瞧他們,一個個抱住右腳,抓緊褲腿,齜牙咧嘴在那裡你爭我鬥,哪裡分得清老師和學生?

他帶著學生讀書,讀教科書,讀中外名著,也走進生活,讀社會大學這本厚厚的書。除了成績,他更看重的是學生的能力。不管你是聰明的、愚笨的、純樸的、頑劣的,都要發現你那獨一無二的創造性的源泉,幫助你開啟眼界看到自己,從而成為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為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勝的戰士,成為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發揮集體主義教育的功能,變“人治”為“法治”,只要違反了班規,“天子與蔗民同罪”,他,成了與學生在人格、尊嚴和情感上平等的朋友,成了和學生探求真理道路上志同道合的同志。“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這就是李鎮西教育工作的寫照。於是,他從心底一瀉千里地噴湧出來的愛的故事,就能攫住我的心靈,賺取我的眼淚。

那麼,我呢?我也是一個教育者,所不同的只是教育物件的不同,而大致相同的,卻太多了,但是結果,卻是大相徑庭!不是因為我的.孩子幼稚,不是因為我的孩子木訥,不是因為我沒有睜開雙眼捕捉,不是因為我沒有提起筆,也許是我的心靈,還沒有毫無保留地開啟。

讀完《愛心與教育》,我還進一步感悟到:教師應該善於把握那稍縱即逝的教育良機。每個孩子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學習現狀和接受能力肯定是不一樣的,如同一棵棵正在生長的樹苗,需要我們小心地呵護扶持,才能茁壯成長。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心中只有裝滿愛學生、愛事業的情感,才能閃現智慧的光芒,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愛心與教育》讓我明白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有愛才有教育”。

除此之外,他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老師啊,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寫到這,我不禁想到一則寓言:智慧、成功和愛這三位天使來到人間,一位母親請他們到自己家中做客,天使對那位母親說:“我們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選擇我們中的哪一個。”母親和家人商量後決定把愛請進家裡。母親問:“哪一位是愛?請進屋吧。”愛起身向屋裡走去,但智慧和成功也跟著進屋,母親很驚訝地問:“你們兩位怎麼也進來了?”答曰:“我們兩個都是跟著愛的,哪裡有愛哪裡就有智慧和成功。”

就在《愛心與教育〉的故事感動著我時,“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也鞭策著我,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然後不斷地地演繹有關“債”的故事!學生們的愛已不僅僅侷限於對同學、對老師的愛,還擴充套件為對周圍陌生人的愛,對祖國的愛!在這篇文章的結尾,我想說:因為有愛,才使老師與學生的心貼得那麼近!因為有愛,才使一位普通教師的形象顯得那麼高大、魁偉!因為有愛,才讓平凡的工作和生活變得那麼多姿多彩!讓我們每一位靈魂工程師都能以李鎮西為榜樣,實施愛的教育,用自己的愛心去澆灌祖國的花朵!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4

第一次拿到《愛心與教育》,隨意地開啟一個章節翻看著,就被那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故事而吸引,似乎不經意之間有什麼觸動了我的心房。然後,把它放在枕邊,細細地研讀,那飛揚的文字一次次滲入到我心靈的深處。今天,我做在電腦前,桌子上就放著這本《愛心與教育》,在開始敲下第一個字以前,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撫摸著它,彷彿又一次和李鎮西老師進行著心靈的對話,那麼真實的感受到了愛心的跳躍,激情的脈動,詩意的揮發。

是啊,在書中,我讀到了愛:每天定時給汪斌煮一個雞蛋,開學前為每一個學生寫一封信,每一個學生的生日獻上一份真誠的問候……這是李鎮西老師攜著一顆愛心,走進學生的心靈,感受每一個孩子喜怒哀樂的結果。在書中,我更讀到了教育中理應擁有但卻久久失落了的東西,那就是教育的人情味!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物件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絕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著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說,教師遠在學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為萬同的轉變,與王銅的溝通,李鎮西老師處處顯示出這種平等,這種民主。

如果說現在的教師大多不愛孩子,未免太絕對了些。哪一個教師會否認自己是有愛心的呢?曾聽說一位國小一年級的女教師,為了“嚴格要求”學生,竟在課堂上用膠布封住了說話的十幾個學生的嘴巴!她時,她很委屈地說:“我也是為了學生好!”

教育需要愛,但是一種怎樣的愛呢?我想不是溺愛,不是不平等的愛,而是一種在民主中的關愛。讓我們象李鎮西老師那樣,在愛中體現民主,在民主中實施關愛吧!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5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我來說,家庭生活和學校工作,讓我閒暇時間不在向學生時代那麼充實,讀書自然無疑是開闊我個人視野最好的捷徑。尤其是讀教育類的專著時,經常便會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可以在書中學習到怎樣教育教學,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的確很真實也很充實。

回顧教書生涯,已走過了18個年頭。隨著現今教育發展的態勢,當前要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可為是作為今天的人民教師的一個終極目標。近些天裡,我在一個星期內,細細研讀了當代堪稱教育名家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感受頗深,在書中受到了很多啟迪。

體會之一:教師更應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給楊守豐書信中的結尾推薦他閱讀陳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以及《傅雷家書》。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著積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時,才能活學活用,信手拈來,對於教師更能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

體會之二: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裡,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一節課的時間,他們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為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例如:我班的彭宇航同學,性格憨厚,思維緩慢,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業,所有同學都能當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納,錯誤率高。面對這樣的孩子,我時常表現急躁催促,對他大發雷霆,可是於事無補,成效不佳。時後與他拉近距離,細心談話,加以耐心輔導,發現他的數學思維不是我之前個人認為那樣不可救藥。所以我們對學生真正瞭解了,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去關愛他。你才會體會到我們的孩子是懂事的,是會對老師有種莫名的感激之情。

體會之三: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學生把這十個問題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並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並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迴圈。我對比了一下,我也經常建議學生問問自己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今天覆習鞏固了嗎?今天預習下一課了嗎?一部分學生真的在做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學無習慣,亂了一團,所以必須經常指導個別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6

除了高中讀的言情小說,沒有一本書潤溼過我的睫毛,但讀了李鎮西老師的素質教育探索手記《愛心與教育》,我卻頻頻流下感動的淚花。

在書中,李老師以手記的形式闡述了他的教育理論、教育方法,記錄了他和學生之間真實的故事,讓我讀來感覺教育是那麼純美動人而又“平易近人”。

一、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

李老師說:“當一個好老師的基本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熱愛學生是教育的基本原則,工作中我也會竭盡全力將這一原則落實到行動中,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但相比較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和感情,我才深切地領悟到什麼叫一葉,什麼叫森林;什麼叫滴水,什麼叫汪洋。他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是在“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

學生汪斌的爸爸給他一筐雞蛋,他每天用煤油爐子煮一個雞蛋給汪斌吃,持續了一個月。這份無私和純淨該令我們現在多少老師慚愧啊!學生和家長出於各種目的給教師送東西不足為奇,可是有幾個有李老師的機智和純淨呢?閤家歡聚的春節,當我們在和家人團聚時,李老師卻和學生在一起;漫長的暑假,當我們載著家人旅遊時,李老師卻和學生一起遊山玩水;自由的週末,當我們休閒時,李老師卻把學生請到家裡做客,包餃子,煮火鍋吃;他每天中午給學生讀小說;他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中擠出時間拼命地為每一個畢業班編“班級史冊”、“班級分風采錄”;他按號輪流家訪每個學生;他給每個學生過生日,送書、送明信片……每一個故事都譜寫了一首動人的詩篇,讓我看到教育的純淨與美麗,讓我心靈翻滾感動的波浪。

書中,有幾個情景讓我感動地流下淚水:其一,李老師在風雨中擠上公家車去看寧瑋,她已經是一個成年人而且是一個社會人,李老師卻還對他關懷備至。其二,伍建因為家庭困難,有輟學念頭,李老師帶著給他的捐款和許多生活用品,用了半天時間跋涉30多裡山路,來到伍建家所在的小山村,他和同學們在田埂上站成一排,齊聲大喊:“伍、建、你、好!”其三,他和學生在學校外面的`河灘上燃起熊熊篝火,為學生舉行14歲生日篝火晚會。李老師不僅有滿腔的愛心還有滿腹的童心,他在用他的愛心和童心給學生創造教育的詩情畫意。教育不單單是給學生灌輸道理和理念,還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動人的情境中去受到陶冶,去感受到教育的詩意和美好。

我們不少老師時常慨嘆現在的學生缺失了感恩的情懷,但讀了李老師的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們應該反思,我們是否真的發自肺腑地給學生許多,給學生需要的,我們是否在用一顆心撼動另一顆心,我們是否在竭盡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愛的作用是相互的,李老師徹底的愛心和童心換來了學生純粹的真心。

二、點燃後進生“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

“後進生”是教育中不可避免的群體,不少“後進生”不但學習成績差,而且紀律意識也較差,思想品德不夠好,給我們的教育帶來許多麻煩和困惑。剛開始接觸時,也許還能保持愛心和耐心去教育,然而三番五次之後,我們就會失去了教育的耐心,抱著“朽木不可雕也”的心理棄之。

書中,李老師對於轉化後進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民主:用心靈贏得心靈;科學:把教育主動權交給學生;個性:不以分數論英雄。他還根據自己的實踐指出了後進生的具體教育方法,這給我們轉化“後進生”指明瞭方向。

李老師對後進生萬同的轉化讓我看到了後進生轉化的艱難,更讓我看到了李老師的耐心和對後進生的尊重。萬同成績太差,紀律太糟,品德不好,叛逆倔強,作弊、早戀,可以說是個十足的“壞孩子”。誠實地說,這樣的孩子,如果在我的手裡,也許十次八次教育不見起色,我就會失去耐心,放棄對他的教育和改造。然而,李老師的人生字典裡沒有“放棄”兩個字,他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去點燃萬同“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他和萬同談話,讓萬同在心裡樹立“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意識;中秋萬家團圓,他去萬同家家訪;他給萬同找“幫助人”;他為萬同單獨命題;他給萬同在國旗下演講的機會;他用自己中學時隱私的感情故事啟發萬同……功夫不負有心人,曾經的萬同竟然成長為一名軍人。是李老師對萬同的愛心、耐心創造了他的奇蹟。李老師對萬同的改造也給我一個深刻的啟示:不要輕易放棄和拋棄一個看上去沒有未來的學生。

後進生雖然不能給我們仰慕感和賞心悅目的享受,但他們存在是必然的,在和後進生相處中,我們要尊重後進生,他們的內心深處同樣也渴望真情,渴望被賞識,我們要自然而然地走進他們的心靈,開啟他們內心最柔軟的一面。

李老師還對優秀學生的培養,青春期的教育、德育危機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滲透著濃郁的愛心。濃濃的愛心,讓我看到了教育的春天,像童話般美麗。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7

這段時間,我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所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感受頗深。閱讀書中的字裡行間,我多次被李老師對學生的用心和愛心所感動,為他的育人方法所折服。細細品讀,我深感李老師就是一本書,一本用愛心鑄就的書,耐人回味。

書中提及李老師能記住每一個學生的生日,通過為學生過生日,寫激勵學生的賀詞,打動學生。星期天,他陪同學生一起去公園,在草坪上摔跤和鬥雞;

假期裡,他利用休息時間和學生一起徒步去郊外旅遊,在田野追逐,登山等方式逐漸地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學生願意與他在一起,願意與他交流,說心裡話,當孩子們與他產生了朋友般的依戀之情後,激發和點燃了學生心中“想做好學生”的願望,這便是教師實施教育的關鍵,這樣就為教育學生鋪好了基石。記得書中記敘有一個學生早戀了,經過李老師的悉心教育,那個學生竟然讓李老師幫他寫回絕的情書,多麼讓人佩服啊。看來用心靈贏得心靈是教育致勝的法寶。李老師對那些後進生的教育方法很值得我學習。

書中有個細節讓我印象很深,就是李教師要學生怎樣做,不是直接命令,而是通過談話等等想辦法讓學生從心裡自己想要怎樣做。比如他在轉變一個不遵守紀律的學生時,想讓一個好的同學幫助和監督他,李老師首先與該學生談心,讓那個學生有了強烈想改掉不良習慣的意念,然後學生誠懇地說,想改但是擔心堅持不了多長時間,怎麼辦呢?李老師告訴這位學生可以找一個信得過的人幫助和提醒自己,讓他記錄自己每天的表現,然後給家長看。如果是學生從心裡想改過,又是學生自己選的幫助人,效果可想而知了。

從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孩子們也同樣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於對學生的讚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成績,不要吝嗇讚美,你會發現他們臉腮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無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為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於是,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因為有了愛心,讓孩子努力爭取,改錯,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愛學生,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我自己非常贊同書中的這些話語。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書中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也讓我受益匪淺。我也曾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但我從未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讓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著他們——所以他會為大學聯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裡面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和博大的胸懷啊!《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所帶給我的不僅是感動,更是震撼。有幸的是我還有漫長的教育旅程可供我去實踐、思考和探索。我也會永遠記住要用熱心、童心、愛心、耐心去做好教育。讓我們也像李老師一樣,在解讀童心的同時將愛心深深的融入孩子們的心間,如甘泉般滋潤著學生,而我們也將期待著收穫春天般的希望。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8

“教育彷彿是行駛的列車,老師就好像是乘務員,不同的時段迎來不同的乘客,這一批乘客我們還沒等充分了解,也許在下一站他們就要離開這列火車,同時上來另一批乘客。這些乘客也許來自同一個省份,也許來自全國各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搭乘這列火車到達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風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氣有多惡劣,將這批乘客安全送達,將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珍惜上來的每一批乘客,關心每一位乘客,為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最真誠的問候,最美好的祝願,讓每一位乘客在乘車的過程中都得到心靈的享受,這樣的旅途才算愉快。”——題記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把《愛心與教育》讀完了,良久無言。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這不是坐在書齋裡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裡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下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著華美,流暢中滲透著憂慮,峻急中深藏著思考,舒展中流動著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裡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裡選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裡,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李鎮西老師不論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還是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李老師的愛無不滲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樣的魔力,緣何讓學生們對他終生難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還是獨特的個性?這是值得讓我認真思索的問題。 是啊,一個專業知識紮實,人格魅力不同尋常的老師也許會吸引學生,讓學生去敬畏他,喜歡他,但能夠達到李鎮西老師這樣跟學生成為一生的知己的老師卻為數不多。當一位老師開始真正愛自己的學生的時候,他就會憑藉這種深深的愛,去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甚至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心血。正如他所說:“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忠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愛學生,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善於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學》中這樣說過:“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方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並且像我以後才意識到的那樣,連我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擴大而興奮,因走到小朋友的心靈深處而帶給他們快樂,而感到無比幸福。這些不是憑藉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體會到的。李鎮西老師曾經這樣寫道:“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的道理——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他所做的一切,證明了這句話的價值。我想說,教育者的快樂也是學生給的。一個真正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人會把學生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把學生的不幸當作自己的不幸。

幾年的教學,讓我漸漸明白,老師的行為在學生們的心裡會種下怎樣的印象。以前我的兩個課代表喜歡衝著那些學習後進的學生大喊大叫,我發現之後並沒有當著大家的面批評他們,而是先讓他們停止叫喊,然後走到這名看似有錯的`學生跟前輕輕地詢問緣故。之後我的課代表意識到他們的這種做法並不能順利解決問題,反而會把矛盾激化,她們不但向我承認自己做得不夠好,還提出了創新性的解決辦法。一次日記中,他們曾這樣寫道:“長大之後我也要當一名教師,當我的學生犯了錯誤時,我不是先去責罵他,而是先問明原因,然後虛心地教給他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知道到他們能這樣想,我很欣慰。

在獨生子女日益成長為社會建設者的同時,我們才漸漸發現他們責任感的缺失和愛的缺乏。真誠與善良似乎在這個社會成了一種無能的表現。看看時下充斥的書籍,多半是為升學而準備的輔導書,其次是幽默故事書、漫畫書,真正淨化學生心靈的書籍少之又少。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懂得如何張揚個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們知道要考上大學,卻不知考上之後該做些什麼;他們明白要踏實工作,但方向在哪裡卻從來都不明確。這分明是一種責任心與愛心的缺乏。 現在國家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實施素質教育,我們作為教師恰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教會學生如何去愛,愛世界,愛國家,愛校,愛家,愛父母,愛自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在一個充滿仁愛的大環境裡,我們的班級才會更加團結,學校才會更加繁榮,家庭才會更加和睦,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才不會讓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師的教育手記,讓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內心的寬容,真誠的關懷,不僅僅是為了當一名好老師應該這樣做,而是發自心靈深處的愛的驅使,讓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憑著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把幸福與快樂送達每一個孩子的心中。我們會以李鎮西老師為榜樣,努力做教育這趟列車上的愛心傳遞員,讓真誠、善良、友愛陪伴學生走過以後的人生旅程。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9

讀完李鎮西老師所著的這本書,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為他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整篇文章裡,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著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

作為一名幼師愛心更是重中之重。小班的孩子剛入園時,大部分孩子離開溫暖的家,剛來到陌生的環境,便用苦惱的情緒來發洩他們的心情,苦惱對剛入園的孩子來說是不可避免的,我沒有批評他們,而是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給他們講故事。漸漸的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喜歡老師了。這是我工作的第一個學期,幼兒園教師給我的印象是,刻苦,繁忙,孜孜不倦地做好每一件事。我就像一個演員,有時扮演孩子的老師,有時扮演孩子的朋友,有時扮演孩子的媽媽。既教他們怎樣吃飯、穿衣,又教他們怎樣認識世界,怎樣做人。雖然感到壓力大,時間不夠用,工作忙,任務重,但是我沒有一點怨言,這些天真、活潑、可愛的孩子給我增添了許多快慰和樂趣!使我嚐到了啟蒙老師高尚的滋味。記得愛爾維修曾經說過:“人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當也會成為不平的人。”幼兒階段是人生髮展的奠基階段,幼兒時期所受的教育對孩子今後的道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孩子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我深刻意識到我所從事的職業掌握著孩子成長的方向,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相當於掌握著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的.方向。但是,教育僅有愛心也是不夠的。這一點,李鎮西老師多年以前就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值得思考,然而正是這些問題,反襯出了李鎮西老師的偉大,反襯出了李鎮西老師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也在想,其實這本書裡面記載的許多案例,都有它具體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時代背景,而現在的社會發生了許多變化,刻舟求劍,膠柱鼓瑟式的閱讀或許並不聰明,重要的是這本書裡所體現出來的教育者的愛心,教育者對教育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對大寫的人的張揚,應該成為我們從事教育的這個群體的出發點。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0

李鎮西是一個很忙碌的人:他每天還要看上萬字的書籍,寫上千字的教育日記,每年還要編寫幾本著作,時不時的還要外出講學。他的那套“內需”理論,使我很受啟發。李鎮西的事蹟,再次驗證了那句老話:勤奮是成功最根本的基礎。

李鎮西老師還談到要多讀書,多寫作,尤其是讀一些有關教育方面的書籍,如,陶行之,蘇霍姆林斯基的書籍。我覺得這一點我做得不好,有時候是想讀書,總是抱怨沒時間,一直沒付諸行動。李鎮西老師負責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還經常要外出講學,每天還要看上萬字的書籍,寫上千字的教育日記。和李老師相比我們的時間應該是相當充足,應該善於利用一些零碎的時間去讀書、去思考、去寫點教育敘事和教學反思,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李鎮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師德是密不可分的。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們:要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師德,而師德的靈魂是師愛。教師應站在人類文明制高點。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的確,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做學生的好老師,首先就要愛學生。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對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關懷每一個學生,去愛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對待後進生更應該如此,李老師向後進生伸出了溫暖的雙手,獻出了真情和愛心,幫助他們一步步成長。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充滿了愛,教育將永遠是豔麗的春天!多年的教學也證明了這一點,你只要真心關愛每一位學生,再頑皮的學生也會和你真心相對,和你交朋友,我願在今後的教學中把真愛奉獻給每個孩子,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從李老師的報告中我體會到了一個道理,他認為一個人雖然永遠達不到所謂的“最好”,但他相信今天的自己一定會比昨天的自己好,一天天不斷地超越自己,一定會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我的心裡暗自立下誓言我也要做“做最好的自己”,每天都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於是開始每天反省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批改作業是不是比昨天更仔細?今天留下了什麼遺憾,明天怎麼彌補?”只要認真的對待每一天,爭取每天有一點進步,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我想我們一定會走向成功的彼岸。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1

寧小燕的自殺,楊守豐的病故,接著在《愛心與教育》一文的手記五六中出現,帶給我的是不同的震撼。一個是看破世界,為自己的精神得到解脫;一個是珍惜生命,與什麼病症做鬥爭,卻爭不過惡劣的環境與病痛,不服地離去。這是為什麼?

風華正茂的高中生,是什麼使其對生命失去了眷戀,難道整個世界就沒有值得好留戀的嗎?其實正是太單純致使這樣的.結果,因為沒有對社會的清楚認真,過於一向情願認為社會應當純為淨水,她的眼中容不得沙子。她已經被自己的理想社會所當浸透,所以看不服看不慣,於是她追隨的夢想而去了,稱之為解脫。

相比之下,生性要強,不甘心落後,總以積極心態的應對自己的磨難,最終仍是堅持學習,只因身體狀況與大學無緣,最終抱著遺憾而去。

兩個截然不同的生命,最總都是走向了不歸路。

對寧小燕來講,此時的教育是慘白無力的,或是說根本就針對寧小燕落到實處,班主任家長沒能關注到她的不一樣的言談表現,做為好朋友也沒能及時發現異樣行動。李老師的德育教育似乎也無能了,只能防患於未然。教育就是教會學生做人,是具體到生活中與人相處,更重要是要了解社會不是一個人兩個個能扭轉的,但可以漸漸去影響他人,這事急不得,是個長期的工程。其實寧也是這樣做的,用自己單純的行為,自己單純的個性,影響到周圍人。只是在她看來,她的力量太薄弱,看不服的事情太多;相比之下重病在身的楊守豐不但以自己早熟的心理解讀著身邊的不平事,同樣也能以豁達開朗的性格影響著周圍的人們。那怕是她已離世多年,同學,老師甚至於沒見面的筆友老師的牽掛,總以證明她走過的短短的人生之路是值得的,留給人們的不僅是思考,更是一種精神,用她同學所講就是一種對真善美的追求。

楊守豐雖不是英雄,但帶給同學,老師的那種執著,令人感受到的平凡人格的偉大,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堅強。

希望能給其他學生以做人的啟迪,做人真的比做事更重要,一個人健康的心理永遠比健康的身體更重要。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2

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李鎮西老師愛的回報,讓我不止一次感動的流淚。李鎮西擁有了一顆愛學生的心,這是他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牢固的防線。其實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詮釋著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因為他明白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學生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離開了感情,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愛學生就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必須把學生當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師認為自己目前遠沒有達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當做我熱愛的事業,並儘量使自己逐步具備一種宗教情懷。因此,他自覺地記錄、反思、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為,於是便有了持續不斷的班主任工作日記。這已經不是他的工作常規,而已經成了他的生活習慣了。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我們也都可以做到。可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為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面對著一群天真無邪、稚淳可愛的孩子們,我們又傾注了多少愛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吧。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3

很多人認為,上學就是為了讀書,讀書是為了升學,升了學還是讀書,最後的目的是找個好職業,過更好的生活。

讀好書是不是就一定能達到這樣的目的?怎樣才算讀好書?分數高是不是就一定等於書讀的好?

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裡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這樣的人才還要能夠正確的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這一切都是需要在學校中奠定基礎的。

“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著眼於每一個“人”的發展,而不是培養“考試機器”,因此,唯分數至上的的所謂“教育”,是目中無“人”的偽教育!

李鎮西說:“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我們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

李鎮西教授對於“後進生”的轉化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他說:“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後進學生’的心靈,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愛,是教育的前提;而且這種“愛”應該是真誠的。換句話說,教育者對“後進學生”的愛,絕不應是為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誠的人道主義情懷的自然流露。教育者心目中“一無是處”、“不可救藥”的學生,其心靈深處或多或少也有著美好道德的萌芽。對“後進學生”的轉化,與其向他們“灌輸”,不如引導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幫助他們樹立“我是一個有缺點的好人”的道德自信。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表現對學生的不滿、發洩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著:不能讓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在批評教育的問題上,師生同樣是平等的:教師當然可以批評學生,學生也可以批評老師;教師如果批評失誤,應該尊重學生申辯或解釋的權利;如果冤枉了學生,教師應該公開主動認錯。

作為真誠的民主教育,用心靈贏得心靈,不只是教育的條件,更是教育本身。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4

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我在陳老師的推薦下買了《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看到書名就覺得正是我們新教師現在所需要閱讀的。現在經過半個學期的閱讀和分享,我們已經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到很榮幸,因為我從書中瞭解了李鎮西老師,知道了他班上那些可愛的同學們,收穫了關於教育和其他方面的很多小建議。

從這本書中,我瞭解到李鎮西老師特別細心,他能夠收集好與學生之間交流的信件,這一舉動,也為這本書增加了可讀性和可信性。信件是第一手材料,我們可以通過它去感受當時李老師和同學們的心情,這樣閱讀起來更加真實。現在我就在反思,我會不會好好保留學生的資料或者信件?我想作為一個教師,我們在瞭解一個學生時,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觀察他的資料以及交流的信件等,我想我在今後也會像李老師一樣,好好儲存學生的東西,留到以後慢慢回憶。

書中的“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個愛學生的心。”這句話給我很大的啟迪。“愛”這個字無論是作為教師,還是作為朋友都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只要教育當中穿插了“愛”,那麼師生交往就會簡單多了。

這本書中隨處可見的都是李老師對學生的“愛”,讓我最震撼的就是他居然可以記住所有學生的生日,並在那天送給生日的學生一個禮物。我想這遠遠超出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他們的關係由最初的師生轉變成了朋友甚至親人,這樣怎麼可能不讓學生動心呢?換個角度想,如果是我,我也會特別特別喜歡這個老師,也會特別聽他的話。我想我也需要變得更加仔細,用心去感受學生,用愛去轉化學生。當師生關係轉變得並不僅僅是師生關係,成為了家人或者朋友,那麼我想不僅我們會成為了更優秀的自己,學生也會成長為更優秀的他們。只要我用“愛”澆灌,他們這株幼苗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

另外李老師還很會觀察學生最近的狀況,學生一旦出現思想拋錨現象,他能夠很快覺察出,並用委婉的方式勸告。教師們應該都知道,直接勸告其實很傷學生的自尊,所以用委婉的方式顯得很有必要,既不傷學生的面子,又能夠達到理想效果,何樂而不為呢?如今我在處理我們班學生的很多問題上,我都採用了李老師這種委婉的方法,結果事半功倍。其實有的時候,我們可以自己想想以前當學生的時候,我們理想當中的老師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就可以順勢往那個方向發展。優秀教師的法寶應該就是既守原則,又變成了孩子們理想中的教師。

我們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幸福,作為教師的我們,幸福可能是你生病時學生親切的`問候;你抱著作業去辦公室時,學生接過來的那一瞬間;中午打飯時,學生覺得你辛苦了特意給你多打的幾塊肉……

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總是來源於許多小事,當然我們自己收穫幸福的同時,也應該教會學生髮現幸福。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小事,他們會發現他們的幸福可能很簡單,老師的一句誇讚,同學之間的幫助,測試卷優異的分數……如今雖然我們收穫了幸福,但是卻不能忘了給別人帶去幸福。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創造幸福,給家人、朋友和老師製造幸福,成為一個大家喜愛的孩子,也讓大家因它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5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不得不為李老師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實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腦海裡,只覺得做他的學生實在是無比幸福的事。李老師用自己的真誠和愛心為我們刻畫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給了我們為人、為師的道理:

1、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了解他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們有哪些快樂和痛苦。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這種愛不應該是居高臨下的,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當我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己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帳,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眼光;而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並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他們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

教師對學生愛的表達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學生失意的時候,給他一點鼓勵;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他一點幫助;學生悲傷的時候,給他一點安慰;學生高興的時候,走到他們中間一起分享快樂。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做老師。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是我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一道防線。

2、用心靈贏得心靈

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就必然面向為數不少的後進生。教育者對後進生的愛,絕不應是為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誠情感的自然流露。蘇霍姆林斯基告誡教育者: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認為“一無是處”、“無可救藥”的學生,其心靈深處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對後進生的轉化,與其向他們“灌輸”,不如引導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幫助他們樹立“我是一個有缺點的好人”的道德自信。這種做法,絕不僅是一種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種有真誠而產生的相互信任。而當我們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時,將是無比幸福的,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3、激勵優生超越自我

教師對優生的感情幾乎是不需要培養的,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班上的優生多一些,因為他們有較強的知識接受能力,學習成績優異,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為老師的助手。但他們也存在著作為老師的“好學生”,家長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滿,不求上進,比較驕傲自負,容易產生虛榮心,面對困難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當然還有個性方面的一些特點。

培養優生,要注意:

一、引導優生樹立志向。引導優生意識到,成績比別人好,就意味著將來比別人多一份責任,從現在就應比別人多一份努力;幫助優生認識自己。幫助優生超越具體的考試分數和名次,通過與其他傑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較,通過對自己求學過程中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的冷靜分析,通過各種具體的課內外實踐,正確全面的認識自己,進而針對性的發展自己;

二、教育優生保持童心。讓他們通過與班上同學的平等相處,感受同學們身上值得自己學習的優良品德,讓他們在同學服務的過程中體驗一種奉獻的幸福,讓他們面對分數和榮譽會淡然處之互相謙讓,以培養自己豁達而淡泊的心境。

三、激勵優勝超越自我。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並發展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甚至有意識設定一些難題去“折磨”他們,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從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

對於孩子,要教導他們,有時很困難,有時也很容易,只要真正愛他們,他們會愛你得更深、更真切。當愛存在與師生之間的時候,就無堅不摧。作為一個教師,當然需要淵博的知識,也需要紮實的基本功本領,但更需要愛。

TAG標籤:愛心 教育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