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除夜原文、賞析實用(15篇)

除夜原文、賞析1

原文:

除夜原文、賞析實用(15篇)

浣溪沙·庚申除夜

清代:納蘭性德

收取閒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

竹葉樽空翻採燕,九枝燈灺顫金蟲。風流端合倚天公。

譯文:

收取閒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

在寒冷的除夕夜裡把心裡濃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紅裙,還像往年一樣絢爛嗎?想起自家當年在除夕夜裡在蠟燭上刻出痕跡採等待新春的到來。

竹葉樽空翻採燕,九枝燈灺顫金蟲。風流端合倚天公。

竹葉酒已經喝盡了,大家都在頭上戴著綵綢做成的燕子來歡慶新年的到來。燈燭已經熄滅了,剩下的燈花彷彿一條條金蟲在微微顫抖,如此風流快樂,全仗著天公的庇護啊。

註釋:

收取閒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zhè)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

柘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傳入內地,初為獨舞,後演化為雙人舞,宋時發展為多人舞。誰家:哪一家,此處指自家。刻燭:在蠟燭上刻度數,點燃時以計時間

竹葉樽(zūn)空翻採燕,九枝燈灺(xiè)顫金蟲。風流端合倚天公。

竹葉:指竹葉酒。採燕:舊俗於立春時剪綵綢為燕子形,飾於頭上。九枝燈:一干九枝的燭燈。灺,熄滅。金蟲:比喻燈花。端:真。合:應該,應當。

賞析:

上片寫年末歲尾,各家皆翹首以待新春第一個黎明的到來。“收取閒心冷處濃”,開篇第一句話就奠定了本詞的感情基調:在寒冷的除夕夜裡本應該拋開所有,放下一切,靜心等待,但濃郁的閒情卻是冷處偏濃。在一片本應該繁花著錦的情境中,納蘭卻似有一種無言的憂傷。“舞裙猶憶柘枝紅”,此情此景讓納蘭回憶起了當年觀看柘枝舞的情景,氣氛熱烈,婀娜婉轉。“誰家刻燭待春風”,想起自家當年在除夕夜裡在蠟燭上刻出痕跡採等待新春的到來,在文人墨客的眼中,這就是十分風雅的事情了。這兩句看似是回憶,卻也道出了納蘭在除夕夜的一種懷念往昔生活的心情。

下片寫守歲時的場景。富貴人家的除夕夜別有一派富貴景象:“竹葉樽空翻採燕,九枝燈灺顫金蟲”,竹葉酒喝盡了,頭戴採燕裝飾的人們歡歌笑語,興高采烈。九枝燈即將燃盡,餘光之中貴婦們頭上的金蟲頭飾與搖曳的燭光交相輝映,熠熠生輝。這兩句用酒杯、彩燕和燈幾種意象來襯托除夕夜的熱鬧,反映出整個除夕夜的歡騰的情景。這兩句還是對仗句。“竹葉樽”對“九枝燈”,“空”對“灺”,“翻彩燕”對“顫金蟲”,很是工整,這些豐滿的意象烘托出了除夕的喜慶氣氛。在這樣風流快活的`場景中,納蘭是沉默的,冷峻的,“風流端合倚天公”,要成為與前賢比肩的“風流人物”,去建功立業,卻只能賴天公庇佑,非人力所能強求,這句也表明了納蘭對當年逍遙自在生活的無限回憶。

通篇來看,這首詞寫的是納蘭對往年除夕的回憶,詞中著力描寫了柘枝舞和舞女的美妙風流,也深隱地表達了自己對往昔生活的懷念之情。全詞情寓於景,清空而靈動。

除夜原文、賞析2

高陽臺·除夜

頻聽銀籤,重燃絳蠟,年華袞袞驚心。餞舊迎新,能消幾刻光陰。老來可慣通宵飲,待不眠、還怕寒侵。掩清尊。多謝梅花,伴我微吟。

鄰娃已試春妝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橫金。勾引東風,也知芳思難禁。朱顏那有年年好,逞豔遊、贏取如今。恣登臨。殘雪樓臺,遲日園林。

翻譯

我頻頻地傾聽更漏之聲,又重新點起紅燭,滿屋光明。年華滾滾宛如流水,令我黯然心驚。餞別舊歲,迎接新春,還能用得著幾刻光陰,新的一年翩翩來臨。年老體衰,怎麼能習慣通宵暢飲?想要守夜不睡,又怕寒氣襲人衣襟。我輕輕地放下酒樽,感謝那初開的梅花,陪伴著我獨自低吟。

鄰家的姑娘已試著穿上春衣,美麗的鬢髮上首飾簇新。蜂腰形的翡翠晶瑩潤澤,燕股形的寶釵嵌有黃金。溫和的`春風引起人們的春情,也令人芳情難禁。朱顏哪能年年都好,應該盡情地遊樂,趁著現在的大好光陰,恣意地去眺望登臨,觀賞那殘雪未消的玉色樓臺,遊覽那斜陽輝映的美麗園林。

註釋

銀籤:指的是古時一種計時的器具,即更漏中的標籤。

絳蠟:指紅蠟燭。

袞袞:連續不斷地流動,引申為急速流逝。此指時光匆匆。

餞舊迎新:辭舊迎新。餞,送別,送行。

清尊:酒器。亦借指清酒。尊,同“樽”。

微吟:小聲吟詠。

蜂腰:與下句“燕股”都為“鄰娃”的節日裝飾,剪裁為蜂為燕以飾鬢。

翠:翠鈿、即翡翠做的花,是婦女的裝飾物。

芳思:猶言春情。

朱顏:紅潤美好的容顏。恣(zì):隨意,無拘束。

登臨:登山臨水。也指遊覽。

遲日:春日。《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後以“遲日”指春日。

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作者晚年時期的一個除夕。除夕之夜,守歲不眠,是一年中諸多慶賀活動中的一件重要內容,但一旦上了年紀,難免悲歡交集,萬感俱生。這首詞寫的就是作者在除夕之夜的這種複雜心境。

賞析

《高陽臺》一調,音節整齊諧悅。此詞開頭“頻聽銀籤,重燃絳蠟”就是四字對句的定式。古代計時的器具,每過一刻時光,則有銀籤鏗然自落。“頻聽銀籤”,一“頻”字,可見守歲已久,聽那銀籤自落聲已經多次,說明夜已深矣。“重燃絳蠟”一句,說那除夜燈火通明,紅燭燒殘,一枝趕緊接著點上,使除夕夜的吉慶歡樂氣氛,形象地勾勒了出來。一個“重”字,將時光的流逝,作者心中的慨嘆,精當地表現了出來,讓人感到歲月流逝的不停息。韶華易逝,人又何堪?

“袞袞”二字,繼以“驚心”,筆力警勁動人,與晏殊的詞句“可奈年光似水聲,迢迢去不停!”(《破陣子·湖上西風斜日》)有異曲同工之妙。通宵守歲已覺勉強,是睡,是坐,是飲,是止,詞人心存猶豫。幾番無奈,詞人最後的主意是:灑是罷了,睡卻不可,決心與梅花作伴,共作吟哦度歲的清苦詩侶。本是詞人有意,去伴梅花,偏說梅花多情,來相伴我。如此可見用語精妙,而守歲者孤獨寂寞之情,總在言外。

下片筆勢一宕,忽然轉向鄰娃寫去。鄰家少女,當此節日良宵,不但徹夜不眠,而且為迎新歲,已然換上了新裝,為明日春遊作好準備。看她們不但衣裳濟楚,而且,裝扮首飾,一派新鮮華麗氣象。寫除夕守歲迎新,先寫女兒妝扮,正如辛棄疾寫立春先寫“看美人頭上,嫋嫋春旛”(《漢宮春·立春日》),是同一機杼。

寫除夜至此,已入勝境,不料詞筆跌宕,又推開一層,作者想象東風也被少女新妝之美而勾起滿懷興致,故而釀花蘊柳,暗地安排豔陽光景了。“勾引”二句為奇思妙想,意趣無窮。這樣,詞人這才歸結一篇主旨。他以自己的經驗感慨,現身說法,似乎是同意鄰娃,又似乎是喃喃自語,說:青春美景豈能長駐,亟須趁此良辰,“把握現在”,從此“明日”新年起,即去盡情遊賞春光,從殘雪未消的樓臺院落一直游到春日遲遲的園林勝境!

通覽全詞,上片幾令人擔心只是傷感衰颯之常品,而一入下片,則以鄰娃為引,物境心懷,歸於重拾青春,一片生機活力,才知寄希望於前程,理情腸於共勉,傳為名篇,自非無故。

除夜原文、賞析3

原文:

除夜作

朝代:唐朝

作者: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住在客棧裡,獨對殘燈,睡不著覺。不知什麼緣故,詩人的心情變得十分淒涼悲傷。在這除夕之夜,想象故鄉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歲,新添不少白髮啊。佳節思親是常情,歷來如此。但除夕之夜,“獨不眠”、“轉悽然”、“思千里”,還有一層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歲,包含了詩人年復一年老大無成的`傷感。

註釋

1.除夜:即舊曆除夕。

2.悽然:淒涼,悲傷。

3.霜鬢:兩鬢白如霜。

賞析:

詩人客居他鄉,油然而生孤寂的思鄉之情,但詩人撇開自己,從對方入手,想象故鄉親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這種反客為主的寫法,即為反襯手法。

除夜原文、賞析4

原文: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譯文

旅館裡透著淒冷的燈光,映照著那孤獨的遲遲不能入眠的客人。這孤獨的旅人是為了什麼事情而倍感悽然呢?

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髮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歲。

住在客棧裡,獨對殘燈,睡不著覺。不知什麼緣故,詩人的心情變得十分淒涼悲傷。

在這除夕之夜,想象故鄉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歲,新添不少白髮啊。

註釋

除夜:除夕之夜。

客心:自己的心事。轉:變得。悽然:淒涼悲傷。

霜鬢:白色的鬢髮。

明朝(zhāo):明天。

賞析:

佳節思親是常情,歷來如此。但除夕之夜,“獨不眠”、“轉悽然”、“思千里”,還有一層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歲,包含了詩人年復一年老大無成的傷感。

除夕之夜,傳統的習慣是一家歡聚,“達旦不眠,謂之守歲”(《風土記》)。詩題《除夜作》,本應喚起人們對這個傳統佳節的很多歡樂的記憶和想象的,然而這首詩中的除夜卻是另一種情景。

詩的開頭就是“旅館”二字,看似平平,卻不可忽視,全詩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髮開來的。這是一個除夕之夜,詩人眼看著外面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歡聚一堂,而自己卻遠離家人,身居客舍。兩相對照,不覺觸景生情,連眼前那盞同樣有著光和熱的燈,竟也變得“寒”氣襲人了。“寒燈”二字,渲染了旅館的清冷和詩人內心的悽寂。寒燈隻影自然難於入眠,更何況是除夕之夜!而“獨不眠”自然又會想到一家團聚,其樂融融的守歲的景象,那更是叫人難耐。所以這一句看上去是寫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卻處處從反面扣緊詩題,描繪出一個孤寂清冷的意境。第二句“客心何事轉悽然”,這是一個轉承的句子,用提問的形式將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從而逼出下文。“客”是自指,因身在客中,故稱“客”。竟是什麼使得詩人“轉悽然”呢?當然還是“除夜”。晚上那一片濃厚的除夕氣氛,把自己包圍在寒燈隻影的客舍之中,那孤寂悽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

詩完一二句後,似乎感到詩人要傾吐他此刻的心緒了,可是,卻又撇開自己,從對面寫來:“故鄉今夜思千里。”“故鄉”,是借指故鄉的親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那意思是說,故鄉的親人在這個除夕之夜定是想念著千里之外的`我,想著我今夜不知落在何處,想著我一個人如何度過今夕……其實,這也正是“千里思故鄉”的一種表現。“霜鬢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舊的一年又將“思”到新的一年,這漫漫無邊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鬢增添新的白髮。沈德潛說:“作故鄉親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詩別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詩人巧妙地運用“對寫法”,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為婉曲含蘊。這在古典詩歌中也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觴州月,閨中只獨看。”詩中寫的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實恰恰是詩人自己感情的折光。

胡應麟認為絕句“對結者須意盡。如……高達夫‘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語不得乃可”(《詩藪·內編》卷六)。所謂“意盡”,大概是指詩意的完整;所謂“添著一語不得”,也就是指語言的精煉。“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正是把雙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過除夕之夜抒寫出來了,完滿地表現了詩的主題思想。因此,就它的高度概括和精煉含蓄的特色而言,是可以說收到了“意盡”和“添著一語不得”和的藝術效果。(趙其鈞)

除夜原文、賞析5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翻譯

旅館裡透著淒冷的燈光,映照著那孤獨的遲遲不能入眠的客人。這孤獨的旅人是為了什麼事情而倍感悽然呢?

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髮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歲。

註釋

客心:自己的心事。

轉:變得。

悽然:淒涼悲傷。

霜鬢:白色的鬢髮。

明朝:明天。

譯文二

住在客棧裡,獨對殘燈,睡不著覺。不知什麼緣故,詩人的心情變得十分淒涼悲傷。

在這除夕之夜,想象故鄉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歲,新添不少白髮啊。佳節思親是常情,歷來如此。但除夕之夜,“獨不眠”、“轉悽然”、“思千里”,還有一層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歲,包含了詩人年復一年老大無成的傷感。

創作背景

周勳初將此詩繫於公元750年(天寶九載),根據是:“高適遊蹤雖廣,然離樑宋而至遠地,亦不過閩中、幽州、隴右、河西、劍南數地而已。高適至閩中時,年歲尚輕;次至幽州時,未及‘霜鬢’之年;至隴右、河西、劍南時,已甚得意,與此詩內容不合,故知此詩定作於第二次北上。”

賞析

高適素以邊塞詩人著稱,詩風渾厚雄放,這首《除夜作》卻詩風平易自然,全詩沒有一句生僻字句和華麗詞藻,也沒有塞外風景和異城奇觀,都是淺近的口語,表達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卻將他鄉遊子真實的感受寫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

“旅館寒燈獨不眠”,詩的首句所包涵的內容非常豐富而且啟人聯想,點明作者在除夕仍羈旅天涯,可以想見,詩人眼看著外面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歡聚一堂,而自己卻遠離家人,身居客舍。兩相對照,不覺觸景生情,連眼前那盞散發光和熱的燈,竟也變得“寒”氣逼人了。“寒燈”二字,渲染了旅館的清冷和詩人內心的孤寂。除夕之夜寒燈隻影自然難於入眠,而“獨不眠”自然又會想到一家團 聚,其樂融融的守歲的景象,那更是讓人心情悲涼。因此這一句看上去是寫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卻處處從反面扣緊詩題,創造出一個孤寂清冷的意境。

第二句“客心何事轉悽然”,這是一個轉承的句子,用提問的形式將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稱“客”。詩中問道:“是什麼使得客人心裡面變得淒涼悲傷?”原因就是他身處除夕之夜。晚上那一片濃厚的除夕氣氛,把詩人包圍在寒燈隻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悽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此句中“轉悽然”三個字寫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單身一人的孤苦;對千里之外故鄉親人的思念;以及對時光流逝之快的感嘆。

“故鄉今夜思千里。”“故鄉”,是借指故鄉的親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詩人自己。意思是說:“故鄉的親人在這個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著千里之外的我,想著我今夜不知落在何處,想著我一個人如何度過今晚。”其實,這也正是“千里思故鄉”的'一種表現。詩人並沒有直接表達對故鄉的思念,而是表達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鬢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舊的一年又將“思”到新的一年,這漫漫無邊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鬢增添新的白髮。沈德潛說:“作故鄉親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詩別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詩人巧妙地運用“對寫法”,將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為曲折含蘊。這三、四兩句是對一、二兩句的回答說明“獨不眠”和“轉悽然”的原因一是思鄉心切,二是傷老大無成,歲月無情。

明代胡應麟認為,絕句“對結者須意盡。如……高達夫‘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語不得乃可”(《詩藪·內編》卷六)。所謂“意盡”,是指詩意的完整;所謂“添著一語不得”,也就是指語言的精煉。“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正是把雙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過除夕之夜抒寫出來了,完滿地表現了詩的主題思想。因此,就這首詩的高度概括和精煉含蓄的特色而言,已經收到了“意盡”和“添著一語不得”的藝術效果。

除夜原文、賞析6

除夜對酒贈少章原文

歲晚身何託,燈前客未空。

半生憂患裡,一夢有無中。

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

詩詞賞析:

此詩作於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除夕。秦覯,字少章,北宋著名詞人秦觀之弟,這一年與詩人同在京師,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詩人置酒待客,與朋友們一起開懷暢飲。正當酒酣耳熱之際,詩人卻想起了自己的遭遇。於是趁著酒興,發發牢騷,把滿肚皮的不合時宜對朋友傾洩一番,希望這樣能讓自己過得心情舒暢一點。

詩一開頭,便直言不諱地和盤端出詩人的牢騷和不平:“歲晚身何託?燈前客未空。”明亮的油燈前,客人們正在興高采烈地喝酒猜拳。這些客人們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職,生活有了著落,所以他們是那樣無憂無慮。而詩人這一年又過去了,依然像無根的浮萍,隨風飄蕩,無所依託。據史傳記載,詩人早年受業於曾鞏,得到器重。1081年(宋神宗元豐四年),曾鞏推薦他作為自己的助手參與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絕了。1083年(元豐六年),曾鞏去世。此時,詩人雖先後又結識了蘇軾、張耒等人,但生活一直無著,甚至貧窮得無力養家,妻子和三兒一女只得隨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獨自一人生活。除夕之夜,本應閤家團聚,可妻子兒女卻在遠方,難以相見;一年終了,詩人託身何處仍無結果,心中感到抑鬱不平。

“半生憂患裡,一夢有無中。”這一年,詩人已三十四歲。古人說:“三十而立。”而詩人的半輩子卻在憂患中度過,雖有才華,卻無處施展;雖有抱負,卻無法實現,只好在夢中尋求理想,尋求安慰。可夢境和現實截然相反。“有”,是指夢境,“無”,是指現實。夢中,抱負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實現,還有歡笑、有團圓、有衣食、有房舍……應有盡有;而現實中卻一無所有。

“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嚴酷無情的現實粉碎了詩人美好的夢幻。眼見光陰流逝,愁白了頭。這裡說“發短愁催白”,他的頭上不一定真有白髮;說“顏衰酒借紅”,他的顏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詩人這年才剛剛三十出頭,在作於同年的《次韻答邢居實》中,詩人也說:“今代貴人須白髮,掛冠高處未宜彈。”王直方以為“元祐(指1086—1094)中多用老成”,所以蘇軾、陳師道、秦觀皆有“白髮”句(《王直方詩話》)。詩人此寫愁催白髮,酒助紅顏,無非是表示愁之深、心之苦罷了。杜甫、白居易、蘇軾、鄭谷等人都曾寫過類似的詩句,但詩人此聯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對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詩人當時的窘況,帶上了他個人特有的主觀色彩,故而“無已初出此一聯,大為諸公所稱賞”(《王直方詩話》),胡仔更以為是“以一聯名世者”(《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愁不能勝,苦不堪言,滿腹牢騷,無人訴說。座中只有當時也是“布衣”的秦少章與詩人遭遇處境略同,可以作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發洩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氣後,詩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兩個“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聲來排遣滿腹愁緒。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們只希望來年再努力了。全詩針對題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開,在低沉壓抑的氣氛中透露出一絲亮光,卻正襯出詩人無可奈何的心情。

詩中體現了詩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體現了詩人那種對理想執著追求的精神。詩人並非僅僅哀嘆時光的流逝,他做夢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負,他為理想不能實現而鬱鬱不樂,而憤憤不平。此詩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故紀昀評價說:“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瀛奎律髓刊誤》卷十六)

除夜原文、賞析7

思佳客·癸卯除夜

吳文英〔宋代〕

自唱新詞送歲華。鬢絲添得老生涯。十年舊夢無尋處,幾度新春不在家。

衣懶換,酒難賒。可憐此夕看梅花。隔年昨夜青燈在,無限妝樓盡醉譁。

註釋

思佳客,詞牌名,即《鷓鴣天》,首見於北宋宋祁之作,至晏幾道填此調最多。《詞譜》卷十一說:“宋人填此調者,字、句、韻悉同”。因賀鑄詞有“化出白蓮千葉花”句,故又名《千葉蓮》,又因其有“梧桐半死清霜後”句,故又名《半死桐》,又名《於中好》、《思越人》、《看瑞香》、《第一花》、《禁菸》、《翦朝霞》、《驪歌一疊》、《錦鷓鴣》、《避少年》、《鷓鴣引》、《醉梅花》。雙調,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下片五句,上下片各三平韻。前片第三、四句,與過片三言兩句多作對偶。癸卯:公元1243年(宋理宗淳祐三年)。根據夏承燾《吳夢窗系年》,當時詞人四十四歲,尚在蘇州。十年:是計整數,並非確數,其實詞人從公元1232年(宋理宗紹定五年)到蘇州倉幕,至公元1243年(癸卯年)已有十一年了。醉譁:一作“翠華”。

鑑賞

上片開頭“自唱”兩句,意思是說:“在癸卯除夕守歲之時,我創作了這首《思佳客》的新詞,用來送舊迎新。”以此感嘆自己的雙鬢又添上了白髮,而仍舊羈旅在外,不得返歸故鄉。“十年”,兩句是說:“我繼續嘆息:從前美好的遺蹤已經難以尋覓,又痛惜好多年的春節,自己都無法返歸家中,與家人共敘天倫之樂。”

下片“衣懶換”三句,寫自己的生活潦倒,又生性疏狂。此言雖然現在是過大年,但是自己卻無法添置新衣,所以索興連舊衣也懶得換洗;又因為貧窮所以連酒也不能賒來藉以獨酌守歲。那怎麼辦呢?只好折來些梅枝,用賞花來度過這漫漫除夕之夜吧。這裡也可見詞人雖然貧窮,卻不失雅人本色。“隔年”兩句,內外對比,更見自身的困窮。此言除夕夜盡,一元復始。在大年七年級的清晨詞人面對的仍是那盞照明用的隔年孤燈;而外面處處高樓,卻飄響著酒醉後人們的喧譁聲。作結兩句形成了強烈的'貧富反差,也是詞人對這個不平等的社會的一種無聲控訴。有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意境。

從這首詞中,讀者可探測出此時(癸卯除夕)蘇姬大約已經離開了詞人處,所以詞人被搞得家不成家矣。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後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除夜原文、賞析8

花犯·謝黃復庵除夜寄古梅枝原文

翦橫枝,清溪分影,翛然鏡空曉。小窗春到。憐夜冷孀娥,相伴孤照。古苔淚鎖霜千點,蒼華人共老。料淺雪、黃昏驛路,飛香遺凍草。

行雲夢中認瓊娘,冰肌瘦,窈窕風前纖縞。殘醉醒,屏山外、翠禽聲小。寒泉貯、紺壺漸暖,年事對、青燈驚換了。但恐舞、一簾胡蝶,玉龍吹又杳。

翻譯:

⑴花犯:詞牌名。雙調,一百零二字,上片十句五仄韻,下片九句四仄韻。⑵黃復庵:吳文英友人。夢窗詞集中提到黃復庵的還有《月中行·和黃復庵》和《倒犯·贈黃復庵》。⑶孀:一本作“霜”。⑷千點:一本作“痕飽”。⑸凍:一本作“冷”,一本作“暗”。

賞析:

此詞作於寫《倒犯·贈黃復庵》之後的除夕。在《倒犯·贈黃復庵》詞中,夢窗已提到了復庵住宅旁有“梅塢”,這裡緊接著就“寄”來梅枝。可知二首詞創作於前後時間。

除夜原文、賞析9

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其

姜夔〔宋代〕

細草穿沙雪半銷,吳宮煙冷水迢迢。

梅花竹裡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早春時節,地上迢積雪還消融未盡,細嫩迢青草已從沙土中悄悄探出頭;吳地煙水迢迢,瀰漫千里,隱隱透著清冷之氣。雖然深藏竹林迢梅花無人欣賞,但它那沁人心脾迢清芬卻隨著夜中迢春風,一路飄過了石橋。

註釋:

除夜:除夕。石湖:今江蘇蘇州西南。苕溪:浙江吳興縣迢別稱,因境內苕溪得名。吳興即湖州(宋時湖州治所在吳興),時姜夔安家於此。草:夏校本、陸本、許本並作“草”,吟稿本作“柳”。庾信《蕩子賦》:“細草橫階隨意生。”吳宮:蘇州有春秋時代吳國宮殿迢遺址。迢迢:遙遠迢樣子。杜牧《寄揚州韓判官》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的詩。

細草、沙地、吳宮、煙水、梅花、竹叢、石橋,建構出一個幽冷、蕭索、縹緲的世界,人的靈魂似乎隨著迢迢的'流水、飄浮的暗香徜徉。寫梅花遺貌得神,畫圖難足。清劉熙載《藝概》雲:“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擬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也。”此詩寫梅亦如是。結句暢達悠揚。清幽冷寂的氛圍中,愈能體味姜夔何以“體貌清瑩,望之若神仙中人”(張羽《白石道人傳》)。

詩句平易淺顯,韻味華美。作者用極其自然逼真的手法,寫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時,沿途所見的幽雅景緻。當時,作者在除夕的晚上,與好友分手,興高采烈地乘船歸回居地,心情是比較歡快的。因此,所作也比較輕鬆活潑。首句“細草穿沙雪半消”,點明時在除夕,是冬去春來,雪半消、草發芽的季節。這寫是途中所見的近景。

二句“吳宮煙冷水迢迢”是寫遠景。小舟疾駛,那高大華麗的吳宮,被茫茫霧氣籠罩,漸漸隱沒在遠處。

三句轉寫眼前,“梅花竹裡無人見”。輕快疾駛的小舟,路過高潔、清雅、傲氣的梅花和竹林,自有一種樂趣。

四句以“一夜吹香過石橋”作結,“一夜香”既與上句“梅花”銜接,又啟句中“過石橋”。至此,把詩人的得意之情,巧妙地暗喻出來。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

除夜原文、賞析10

喜春來·泰定三年丙寅歲除夜玉山舟中賦原文

作者:張雨

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漱濺濺漱玉沙。

瓦甌篷底送年華。問暮鴉:何處阿戎家?

喜春來·泰定三年丙寅歲除夜玉山舟中賦譯文及註釋

註釋

泰定三年丙寅歲除夜:公元1326年除夕。泰定三年即為丙寅年。

玉山:今江西玉山縣,在長北岸。

的的:鮮明貌。

濺濺:流水聲,

玉沙:指銀白色的`浪花。

瓦甌篷:一種簡陋的船篷,形如瓦甌(小盆)。

阿戎家:指親人所在。杜甫《杜位宅守歲》:“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阿戎,指堂弟,這是晉宋以來的習慣稱呼。杜位即杜甫堂弟。曲中泛指近親。

喜春來·泰定三年丙寅歲除夜玉山舟中賦賞析

此曲是除夕夜在舟中思念親人而作,“每逢佳節倍思親”,用簡明自然的語言含蓄地表達了無限親情。

除夜原文、賞析11

除夜作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古詩簡介

《除夜作》是唐代高適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寫除夕之夜,遊子家人兩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調,委曲婉轉,感人肺腑。詩精練含蓄,故前人謂此詩:“添著一語不得。’’用語質樸淺近而寓情深微悠遠。 過年意味著又增加了一歲。天天向上的小朋友往往急於長大,已過中年的人則很可能痛感白己正在走向衰老——他們對此事都比較計較,當然有興高采烈與感慨系之之不同。高適這首詩將這兩方面結合起來寫,“年味”很足,傳誦極廣。

翻譯/譯文

我獨自在旅館裡躺著,寒冷的燈光照著我,久久難以入眠。是什麼事情,讓我這個遊客的心裡變得淒涼悲傷?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髮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註釋

①除夜:除夕之夜。

②客心:自己的心事。轉:變得。悽然:淒涼悲傷。

③霜鬢:白色的鬢髮。明朝(zhāo):明天。

賞析/鑑賞

除夕之夜,傳統的習慣是一家歡聚,“達旦不眠,謂之守歲”(《風土記》)。詩題《除夜作》,本應喚起作者對這個傳統佳節的美好記憶,然而這首詩中的除夕夜卻是另一種情景。

詩的開頭就是“旅館”二字,看似平平,卻不可忽視,全詩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髮開來的。這是一個除夕之夜,詩人眼看著外面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歡聚一堂,而他卻遠離家人,身居客舍。兩相對照,詩人觸景生情,連眼前那盞同樣有著光和熱的燈,也變得“寒”氣襲人了。“寒燈”二字,渲染了旅館的清冷和詩人內心的悽寂。除夕之夜,寒燈隻影,詩人難於入眠,而“獨不眠”又會想到一家團聚,其樂融融的守歲景象,這更讓詩人內心難耐。所以這一句看上去是寫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卻處處從反面扣緊詩題,描繪出一個孤寂清冷的意境。第二句“客心何事轉悽然”,這是一個轉承的句子,用提問的形式將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稱“客”。詩中問道:“是什麼使得客人心裡面變得淒涼悲傷?”原因就是他身處除夕之夜。晚上那一片濃厚的'除夕氣氛,把詩人包圍在寒燈隻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悽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此句中“轉悽然”三個字寫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單身一人的孤苦;對千里之外故鄉親人的思念;以及對時光流逝之快的感嘆。

詩中寫完一二句後,詩人似乎要傾吐他此刻的心緒了,可是,他卻又撇開自己,從遠方的故鄉寫來:“故鄉今夜思千里。”“故鄉”,是借指故鄉的親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詩人自己。其實,這也正是“千里思故鄉”的一種表現。詩人並沒有直接表達對故鄉的思念,而是表達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鬢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舊的一年又將“思”到新的一年,這漫漫無邊的思念之苦,又要為詩人增添新的白髮。清代沈德潛評價說:“作故鄉親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詩別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因為詩人巧妙地運用“對寫法”,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為婉曲含蘊。這在古典詩歌中也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詩中寫的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實恰恰是詩人自己感情的折射。

明代胡應麟認為,絕句“對結者須意盡。如……高達夫‘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語不得乃可”(《詩藪·內編》卷六)。所謂“意盡”,是指詩意的完整;所謂“添著一語不得”,也就是指語言的精煉。“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正是把雙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過除夕之夜抒寫出來了,完滿地表現了詩的主題思想。因此,就這首詩的高度概括和精煉含蓄的特色而言,已經收到了“意盡”和“添著一語不得”的藝術效果。

除夜原文、賞析12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古詩簡介

在異鄉又值除夕,羈危萬里,亂山殘雪,將這種苦情一層層推進。因為無法與親人們一同迎接新年,和僮僕就分外親切,為除夕增添了一些歡樂。

翻譯/譯文

巴郡巴東巴西,離家多麼遙遠;漂泊在這艱險之地,真難容身。

山巒錯落,大雪下到更殘漏盡;孤燭一支,徹夜伴我異鄉客人。

我與骨肉親眷,不覺漸離漸遠;只有身邊僮僕,跟我越來越親。

漂泊生涯之苦,怎麼經受得了?除夕一過,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註釋

迢遞:遙遠貌。三巴:指巴郡、巴東、巴西,在今四川東部。

羈危:在艱險中羈旅漂泊。

“燭”:一作“獨”。人:一作“春”。

轉於:反與。僮僕:隨行小奴。

飄:一作“漂”。

明日:指新年元旦。歲華:歲月,年華。

賞析/鑑賞

這首詩是詩人客居他地、除夕懷鄉之作。詩人身在異鄉,深感羈旅艱危。三、四兩句寫悽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詩人落寞情懷。五、六兩句寫遠離親人,連僮僕也感到親切,更表達出思鄉之切。最後兩句寄希望於新年,飄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全詩用語樸實,抒情細膩。離愁鄉思,發洩無餘。其中“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一句,從王維《宿鄭州》“他鄉絕儔侶,孤案親僮僕”化出。本詩作為“萬里身”、“異鄉人”的深繪,更加悲惻感人。

崔《除夜有感》:“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春。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讀之如涼雨悽風颯然而至,此所謂真詩,正不得以晚唐概薄之。按崔此詩尚勝戴叔倫作。戴之“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已自慘然,此尤覺刻肌砭骨。崔長短律皆以一氣斡旋,有若口談,真得張水部之深者。如“並聞寒雨多因夜,不得鄉書又到秋”、“正逢搖落仍須別,不待登臨已合悲”,皆本色語佳者。至《春夕》一篇,又不待言。

除夜原文、賞析13

原文: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賞析:

此詩作於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過的最後一個除夕夜。這一首詩,詩句沖淡、平和,沒有“天地有正氣”的豪邁,沒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現出大英雄欲與家人共聚一堂歡飲屠蘇酒過元旦的願望,甚至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一絲寂寞、悲愴的情緒。恰恰是在丹心如鐵男兒這一柔情的剎那,反襯出勃勃鋼鐵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實性,這種因親情牽扯萌發的“脆弱”,更讓我們深刻體味了偉大的人性和錚錚男兒的不朽人格。

《除夜》一詩,沒有雕琢之語,沒有瑣碎之句,更無高昂的口號式詠歎。可是,我們仍舊感到心靈的一種強烈震撼。無論時光怎樣改變,無論民族構成如何增容擴大,無論道德是非觀念幾經嬗變,文天祥,作為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徵,作為忠孝節義人格的偉大圖騰,萬年不朽,顛撲不滅,仍會是在日後無數個世代激勵一輩又一輩人的道德典範。

除夜原文、賞析14

原文:

應詔賦得除夜

唐代:史青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

氣色空中改,容顏暗裡回。

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

譯文: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

氣色空中改,容顏暗裡回。

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

註釋: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寒隨一夜去,春逐(zhú)五更來。

逐:追隨。

氣色空中改,容顏暗裡回。

風光人不覺,已著(zhuó)後園梅。

風光:時光,春光。著:“著”的本字。附著,貼近。唐代皎然《尋陸鴻漸不遇》有“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句,“著花”一詞意為長出花蕾或花朵。這裡“著後園梅”採用此意。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人們沒有感覺到春光的到來,已催開了後園的梅花。

賞析:

這首詩雖是史青應詔之作,但寫得俊逸平淡,真情樸質,十分具有感染力。

除夜原文、賞析15

旅舍除夜原文

永夜誰能守,羈心不放眠。

挑燈猶故歲,聽角已新年。

出谷空嗟晚,銜杯尚愧先。

晚來辭逆旅,雪涕野槐天。

畫角在寒風中悲鳴,《單于》曲調一聲聲落在譙門,我們的馬車匆匆趕路投宿,來到這瀰漫著飛雪的小孤村。酒市裡的燈火漸漸稀少,只有枯葉亂紛紛,敲打著窗門。空中傳來驚雁的哀鳴,從那悽戾的叫聲中,可以想象它們剛剛離開迷濛的水面,正在迅疾地穿過寒雲。依舊是半暗半明的淡月,到如今,這一切景物卻令我落魄傷魂。夢想著返回故園,那裡的梅花該多少豔明。那位穿著綠羅裙的佳人,恐怕早已為我容顏瘦損。試問那一樹樹暗香疏影,是否也在相思,萬點紅花是否都變作了淚痕。料想那位美人一定緊鎖雙眉,滿腔幽怨悲恨,獨倚畫屏苦挨著黃昏。

旅舍除夜賞析

上片通過聽覺和視覺構成四幅各具特色的畫面,即“畫角譙門”、“飛雪孤村”、“冷落酒市”和“寒夜驚雁”。首句“風悲”兩字刻畫風聲。風聲帶來陣陣角聲,那是譙門上有人在吹《小單于》名曲吧。畫角是塗有彩繪的軍中樂器,其聲淒厲,畫角飛聲,散入風中,又曾觸動過無數旅人的愁思,“風悲”兩字極為靈動傳神。秦觀《滿庭芳》中對角聲之哀也曾有描寫,“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一“落”字見得譙門之高,風力之勁,並且還表達出旅人心頭的沉重之感。 “投宿”兩句寫途中飛雪。“駸駸”形容馬在賓士,又上承“投宿”,使旅人急於歇腳的心情躍然紙上;下啟“飛雪”,點出急於投宿是因為風雪交加。“飛”形容漫天飛雪飄舞之狀,而“滿”字又著力畫出村子之小而且孤。“酒市”二句是入村以後的景象。燈火闌珊,人跡稀少,可見雪大且深,也襯托夜間旅舍獨處之冷清,所聞者唯有亂葉撲窗之聲。“舞紛紛”寫落葉之多和風力之急。“駸駸”、“飛”、“滿”、“舞”都是動字;“駸駸”在句中不僅狀客觀之物,而且還能傳主觀之情,由此可見作者對字、詞、句的推敲斟酌。《白雨齋詞話》極為讚賞這點:“此詞遣詞琢句,工絕警絕,最令人愛”。 “送數聲”三句是客舍夜坐所聞。雪夜風急,忽聞雁聲。雁群入夜歇宿在沙渚蘆叢之中,遇到外物襲擊,由守衛的雁兒報警,便迅速飛向高空。“乍離”句即是寫這種情況。“嘹唳”句說的是雁群受驚後穿過密佈的凍雲飛向高空,鳴聲高亢曼長。雁兒多在高空飛行,白天遠望可見,夜間則從鳴聲得知。杜牧《早雁》有云:“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雲外,言其飛得高也。張文潛《楚城曉望》詩也說:“山川搖落霜華重,風日晴和雁字高。”而盧綸《塞下曲》寫的就是雁兒夜驚:“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單于戰敗後想趁黑夜逃遁,途中驚動了雁群,雁兒驚飛雲外時的鳴聲使追逐者得知單于的去向。本詞所寫的是南歸途中的雁兒,在夜間受驚高飛時的鳴聲,叩動旅人的`心絃,無限鄉思,黯然而生,詞意至此由寫景轉入下片的抒情。 下片另開境界,由雪夜聞雁轉為淡月鄉愁,委婉地鋪寫相思情意。“好在”句是說風雪稍止,雲霧未散,朦朧中透視半痕淡月。“好在”指月色依舊。 “無處不消魂”,描繪客居夜思,月色依稀當年,望月生情,不禁黯然魂消。“故國”兩句,訴說由於故國之梅以及穿著綠羅裙之人,使他眷戀難忘,因此頻頻入夢。“故國”,即“故園”,周邦彥《蘭陵王》中就有“登臨望故國”之句。“愁損”兩字,憐想夢中伊人亦為相思所若,語意曲折。 “為問”兩句上承“故國”句,是以設問將梅擬人化,將枝上蓓蕾比擬為淚珠。試問那暗香浮動的花枝,是否也是為了相思而淚痕點點?末兩句又上承“愁損”句,設想對方,由己及人。自己在客中歸夢梅花,愁緒滿懷,想伊人在故園賞梅憶人,淚滴枝頭,正如牛嶠《菩薩蠻》中所云:“愁勻紅粉淚。眉剪春山翠。何處是遼陽,錦屏春畫長。”薄暮時分,她斜倚屏風想起遠方旅人,他遙憶故園,應亦是餘恨綿綿,難以消除。

旅舍除夜註釋

1、風悲畫角:寒風中傳來號角悲涼的聲音。

2、《單(chán)於》、三弄落譙門:城樓上反覆吹奏著《單于》曲。

3、侵侵(qīn):馬飛跑的樣子。

4、嘹唳(lì):高空鳥鳴聲。

5、故國《梅花》歸夢:《梅花》曲引起思歸的夢想。

6、愁損綠羅裙:想起家裡的愛人便愁壞了。綠羅裙,指穿綠羅裙的人。

TAG標籤:原文 除夜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