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教學設計

1、知識目標

⑴識記:我國幾個主要的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

⑵理解:①簡要說明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

②列舉例項,表明依法治理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⑶活動:①根據各自的體驗,分析一個自己感觸最深的環境問題,對國家和個人應如何依法保護環境發表看法。

②對學校周邊的環境問題進行調查,並向有關部門提出治理環境的建議。

2、能力目標

要求學生初步學習用歷史的觀點看待環境問題,用聯絡的觀點認識環境問題的危害,用發展的觀點理解依法保護環境的極端重要性;初步學習用對比的方法理解環境違法與環境犯罪的區別,以及對它們處罰的不同,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學習運用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認識環境問題,提高其參與環保活動的能力。

3、思想覺悟目標

要求通過有關環境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通過對有關環保法律的學習,增強其依法治理環境的法律意識;通過對依法治理環境的學習,初步培養學生在環境問題上的權利和義務的觀念;要求培養初步的在環境問題上的學以致用、知行統一的意識。

[教學重點]

1、環境問題及其危害。

2、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

3、青少年應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

[教學難點]

依法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

[匯入新課]

請同學們閱讀第五課的內容,閱讀的要求是粗讀,即只讀課題、框題、目題。(閱讀後,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在黑板右上角列出本課的知識總體框架結構。)請同學們閱讀下列材料,瞭解人類環境的狀況。

材料一:從本世紀30年代至40代發生了馬斯河谷煙霧事件(一週內死亡60人)、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多諾拉煙霧事件(全鎮45%人口患病、死亡17人)、倫敦煙霧事件、水俁病汞汙染事件等震驚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進入80年代以後,又發生了規模更大、影響範圍更廣、危害更為嚴懲的博帕爾洩漏事件(3300人死亡,20萬人致殘)、菜茵河汙染事件(160千米河段魚死亡,483平方千米範圍內井水不能飲用,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等等。

材料二:世界森林面積急劇減少,(近200年來,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採伐和毀抻,進入80年代,每年砍伐森林15萬平方千米,熱帶雨林每年消失11萬平方千米)、土壤侵蝕嚴重、物種資源減少、水資源匱乏(世界上有80個國家,20億人口在缺水的邊緣)、礦產資源枯竭等等。

提問:上述材料說明了什麼?(設計此問題的目的是啟發學生對環境問題思考)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上述材料說明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環境問題已成為人類面臨的最為迫切的問題之一,引起當代人的深思,究竟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嚴重的環境問題。以及環境問題最終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這正是本節課我們要搞清楚的問題。

一、人類面臨嚴懲的環境問題(板書)

1、人類環境(板書)

⑴環境的含義及環境要素的內容(板書)

提問:環境是指什麼?環境要素主要包括哪些內容?(學生回答後,教師概括)。

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

理解這裡的環境,要掌握三層意思:①以人類為中心,指人類周圍的情況和條件;②它指人類周圍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其範圍是很廣泛的;③它主要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動物、自然遺蹟、人文遺蹟、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環境要素,這些要素中,既包括天然的,也包括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要素。

地球是人類生命的搖籃,人類又是自然環境的利用者和改造者,人的活動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導致當代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

2、環境問題(板書)

⑴環境問題的含義及其主要表現(板書)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59頁內容後回答上述問題。(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所謂環境問題,是指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造成的環境汙染與破壞。它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指向自然環境任意排放廢棄物,汙染環境;二是不適當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破壞環境。

目前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環境問題在我國同樣嚴重存在。

請同學們看下列材料:

a、我國森林覆蓋率解放初為13%,現在僅為8。9%。目前我國沙化面積約90萬平千米,至今仍以每年5000平方千米加速擴張。水土流失面積增至357萬平方千米以上,佔國土總面積的40%。中華大地4條江河每年把50多億噸表土匯入汪洋大海,隨之流失的氮、磷、鉀相當於4000萬噸化肥,超過全國化肥施用量和年產量。

b、全國5000餘座城市,大氣質量符合國家一級標準的不到1%,北京、瀋陽、西安、上海、廣州被列為世界十大汙染城市之列。1996年我國78%的城市河段不適宜作飲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汙染,工業較發達的城鎮附近的水域汙染突出,我國七大水系中的遼河、海河、淮河汙染最重。

提問:上述材料說明了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材料說明:我國森林減少,沙化面積、水土流失面積不斷擴大、土壤質量退化、大氣汙染、水汙樑現象十分嚴重。總之,我國的環境問題已十分嚴重。正如恩格斯所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與破壞必須會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嚴重的危害。

⑵環境問題的危害(板書)

第一,威脅生態平衡(板書)

[案例]在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北邊有一個大草原,草原上有很多鹿,這裡草肥水美,本應該繁殖更多的鹿,然而獵人們發現,鹿的數目並不增加,總是保持在4000頭左右,獵人們認為,鹿是被狼和山獅吃掉了,於是,捕殺狼和山獅的活動持續了10年,狼和山獅被殺得一頭不剩。鹿果然多了起來,即由原來的4000頭增到10萬頭,這簡直是爆炸性的增長。獵人們高興極了,可是他們卻沒有想到,草原上的草根本不夠10萬頭鹿吃,飢餓奪去了鹿的生命,僅僅兩個冬天,就餓死了6萬頭,後來只剩下一萬頭。這時,草原上的草連1萬頭鹿也養不活了,龐大的鹿群踐踏草皮,“綠色地毯”被破壞的殘敗不堪,不少地方已經變得寸草不生了,多少年過後,這裡仍未再現當年的風光。

提問:這段資料說明了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講解。)

說明了人類破壞環境已威脅到生態平衡。生態系統是由人類、環境中的無生命要素、生物要素構成。生態平衡是指生物與環境在長期適應過程中形成的結構和功能牌相對穩定的狀態。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生態系統內部生物種類組成、數量比例保持相對穩定;空氣、陽光、水等生物環境保持相對穩定。

請同學們看下列材料:

據調查,西雙版納天然林面積大幅度下降,從1952年的105萬公項降至30萬公項。天然林下降後產生了嚴懲的後果。

森林生態呈現退化趨勢,水源涵養能力降低,水土流失日趨嚴重,農業和森林病蟲害大增,惡性雜草大量繁殖等等。

很多物種消失,科學研究顯示,天然林每減少1萬畝,就使一個物種消失,並對另一個物種的生活環境構成威脅。照此計算,50年來,西雙版納天然林減少1千多萬畝,更新換代的牿數量是非常驚人的。

引起氣候變化,一年四季溫差加大,使該地區年降雨量平均減少50到60毫米,相對溼度下降。

提問:請同學們結合上述材料說明,森林資源減少的嚴重後果是什麼?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西雙版納天然林大幅度下降從現象上看,導致水土流失,水源涵養能力降低、病蟲害大增、物種減少、氣候變化等;從實質上看,森林的破壞已使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失調,致使環境質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態危機,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請同學們接著看一組材料: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第三世界與水有關的疾病,每8秒鐘就會使一個孩子死去。由被汙染的飲水引發的疾病每年至少造成1500萬人死亡。

在我國,惡性腫瘤成為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平均死亡率為127/10萬人,大城市高達135/10萬人。環境汙染是致病的原因。在佔全國煤資源70%的山西,因土法煉焦等落後的開發方式使該地區癌症發病率、新生兒死亡率和畸形率高,成了汙染的犧牲品。

提問:上述材料說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材料說明:環境汙染是全球性的問題,我國的環境汙染也同樣十分嚴重,環境汙染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

第二、危害人類的健康。(板書)

提問:你生活的地區有環境汙染嗎?請同學們舉例說明環境汙染對人類的危害。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綜上所述,環境汙染日益嚴重,致使人們呼吸被汙染的空氣,飲用被汙染的水,吃被汙染的瓜果蔬菜,遭受噪音的折磨,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

第三、直接制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板書)

請同學們看下列材料:

我國海南天然林面積由1956年的86.6萬公項減至目前的24.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過去的26%降至7。2%,若照此速度發展下去,用不到20年的時間,天然林蕩然無存。

我國石油探明儲量佔世界第9位,但人均僅2.9噸,居世界第49位。預測,若按目前的開採方式和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儲量。

提問:上述材料說明了什麼?它給我們什麼啟示?(學生討論後回答,教師歸納。)

上述材料說明:人類環境中的森林、石油等資源並不像人們想象中那樣可以無限使用。破壞性的開發利用,最終將導致資源的枯竭,那時人類連生存都將遇到困難。還談什麼發展!

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使世界各國普遍認識到通過高消耗追求經濟數量的增長和“先汙染後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和未來發展的要求。世界各國普遍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這是人類發展模式的根本變革。

提問:什麼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其基本條件是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概括)

“可持續發展”戰略即在不超越資源與環境承載能力的條件下,在不危及後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尋求滿足我們當代人需要的發展途徑。發展與人口和資源、環境的承戴能力相協調,這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

1992年,聯合國世界環境大會通過了《21世紀議程》,呼籲人類善待地球母親為我們“天造地設”的生態環境,停止汙染和破壞。

對此,我國積極響應,全民動員,提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口號,並將可持續發展戰略寫入“2010年遠景目標”之中。那麼環境問題是如何危害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呢?讓我們來看一個童話故事。

[故事梗概]在一片綠油油的莊稼地裡,居住著可愛的土精靈。有一天,山裡來的野豬當上了村長,他要求大家種十二季稻,認為能賺原來的十二倍的錢。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快,田裡裝上了強光燈,野豬村長還命令大家往田裡噴灑大量的農藥和化肥,幾個月後,村民們賺到了幾年才能賺到的錢。村民發了財,土精靈卻被化肥、農藥害得生了病。奇怪的是村民要到別村買單季稻來吃,因為十二季稻不香。一年過去了,過度的耕種,使最強壯的土精靈也得了嚴重的營養不良症。除夕那天,最後一批土精靈離開了這片故土。從此,這塊土地再也不能種莊稼了,村民們後悔極了……

下面請同學分組討論,並回答這則故事的含義。(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指在不超越資源與環境承載能力的條件下,在不危及後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尋求滿足我們需要的發展途徑,達到人口、資源、環境三者的協調。像故事中那樣如果過度開墾、種植、濫施化肥,就會使土地板結,失去營養,破壞生態平衡。

這樣,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也將受到限制,長此以往,就會危及人類的生存。

提問:目前嚴重製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學生討論後,教師講解。)首先,我國人口眾多,總人口已接近13億,致使人均資源相對短缺。如人均耕地面積、森林面積、草原面積、礦產資源以及淡水資源分另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3、1/6、1/2、1/2、1/4。其次,我國環境形勢相當嚴峻,城市環境汙染在加劇,並向農村蔓延,生態破壞的範圍在擴大。這些,嚴重製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初步掌握了環境的含義,環境要素的內容,環境問題的含義、表現以及危害。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同學們要深刻認識我國環境形勢的嚴峻性以及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緊迫性。

[課後作業]

調查身邊存在的環境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好的建議,設計一些好的措施。

TAG標籤:依法 人類 教學 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