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通用8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通用8篇)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1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文章,講述了毛主席失去愛子後,心情很悲傷。而我也看到了毛主席廣闊的胸懷。

面對岸英遺骨是否歸這一問題時,他卻想到了志願軍,想到了朝鮮人民,他覺得,岸英是為朝鮮,為祖國犧牲的,應該把他安葬在朝鮮。說明毛澤東不搞特殊,胸懷廣闊。

但是,毛澤東卻非常捨不得岸英,做出這個決定時,他也是面臨了艱難的抉擇後才做出這個決定,他得知岸英犧牲後的心情是很複雜的,是常人所無法理解的,他的心情是極度痛苦的。

看到這兒,我覺得毛主席能強忍喪子之痛把兒子葬於朝鮮,說明他豁達無私,而有些人卻搞特殊,區別對待每個人。毛主席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讀了這篇課文後,我感受到了毛主席與岸英的親近,感受到了一位父親失去愛子後的悲痛之情。毛主席去世六年後,工作人員在他的遺物中找到了岸英的衣服,岸英在26年前犧牲的,這代表著他收藏岸英的衣服已藏了26年!這已經代表毛主席對岸英很思念了。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意思是,革命者把整個身心獻給祖國,要不要歸葬無需考慮,長眠於異國土地又如何?這句話體現了戰士們為國家捐軀,戰死沙場的精神,令人敬佩。正是因為有了毛岸英這樣為國犧牲的人,我們才會平安生活,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不辜負他們!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2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描寫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毛岸英同志犧牲後。毛澤東主席,作為一個父親心中無比的悲痛,作為一個主席心懷國家的胸懷。

毛澤東主席是是一個普通的父親,也是一位偉大的主席。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為了國家的利益,也可以放棄一切。毛主席的父愛,是每個父親都有的,但他那偉大的胸懷,卻是平常人沒有。毛主席的內心經歷了艱難的抉擇,把愛子葬於異國他鄉,心中無比的不捨,但他還是依照了朝鮮人民的意願。

毛主席作為一個父親,即使自己的孩子已經死於疆場,長眠於異國它鄉。他還是珍藏著自己孩子的各種衣物,表現了毛主席心中對毛岸英無比的不捨以及悲痛。毛主席知道,他的孩子是一位英雄,他是為了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而犧牲的。

毛主席既是偉人,也是凡人。在失去孩子後人人都會悲痛、傷心、難過。12年後,毛主席已經是一個70歲的老人。但他仍然思念著自己的兒子,他對自己的兒媳說道:“思齊,到了那裡一定要替我對岸英說一聲,說爸爸愛他。”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偉大的父親。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有了戰士們的犧牲和努力工作的人們,才有了,如今的生活。我看見了毛主席身為一位父親的常人感情,和毛主席身為一位主席的偉大胸懷。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3

這天,我學習了這篇課文,頗有感觸。

《青山處處埋忠骨》主要講了這樣一件事: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在參加“抗美援朝”的戰爭中不幸犧牲,毛主席極度悲傷。朱總司令期望把毛岸英的遺體運回國,而朝鮮人民期望把他安葬在朝鮮。再三猶豫後,毛主席在電報記錄稿上寫下一句話:青山處處埋忠骨,毛主席借用此句,體現出了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

當我讀到“祕書將電報記錄稿交給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躊躇了一會時。我也深為主席惋惜是啊,這字一簽上,就意味著永遠也看不到自己的親人了,這是多麼殘忍多麼讓人難以忍受的決定呀。但儘管如此,主席也依舊尊重朝鮮人民的意願,把岸英的遺體安葬在了朝鮮。

是誰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們的毛主席,當我讀到文章的最後一句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溼的枕巾時,透過這句話,我彷彿看到了夜深人靜時,一位慈愛的父親在床上輾轉反側,彷彿聽到了,漫漫長夜,一位慈祥的父親在床上失聲痛哭。是啊,喪子割子,誰不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4

最近我們學習了《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我深有感悟。課文主要講述了毛主席得到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鬥中光榮犧牲的訊息後,內心無比痛苦煎熬,最終決定將岸英的遺體葬於朝鮮的事。

毛主席是國家的領袖,但他也是一個普通的父親。他無法接受失去孩子的現實,他一整天沒有吃一口飯,也沒有說一句話,他內心中悲痛萬分,難以言表。他回憶著和兒子在一起的聚少離多的日子,是那麼美好。但在痛苦和矛盾的掙扎之後,毛主席沒有將岸英的遺骨運回國內,而是為大局考慮,不搞特殊,以身作則。

作為一個父親,在短暫的時間裡做出這一決定,非常人所能。作為一個偉人,他同意了將愛子葬於朝鮮的艱難而又偉大的決定,這是偉大父愛的一種表現,更是毛主席寬廣胸懷的見證。

每個人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卻不同,古代曾有人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意思是,為人民利益而死,就重於泰山。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自私自利而死的人,就輕於鴻毛。岸英和他的戰友們,為了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而死,比泰山還重。他們的遺骨雖然留在了異國他鄉,但是他們是祖國和人們的好兒女,毛主席為他們引以為豪。毛主席作為一個父親,他的真實感情和身為國家領導人的偉大胸懷,永遠銘記在中國人的心中。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5

讀了這篇課文,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毛主席——這位偉人寬大的胸懷。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毛澤東心愛的長子不幸在朝鮮戰爭中殉職。此後,毛主席一直寡言少語。

就在這時,主席的祕書走了進來,向主席彙報了兩張電報。第一張是彭老總髮來的,希望能夠將岸英同志的遺體運回國。毛主席聽後當然願意,做為父親,自己的兒子葬他鄉,誰不想看看他的遺容,再說還是主席的兒子,就算運回別人也不會說什麼。但是,毛澤東主席的慾望很快便被剋制了。因為,第二張電報——它是由朝鮮金日成首相發來的。在電報中,金日成首相要求,把毛主席的長子——岸英葬於朝鮮的土下……。.這兩個完成相反的電報令毛主席陷入了無限的沉思中……。

作為一位父親,作為一個領導,面對這兩種選擇,毛澤東心中充滿了矛盾。但最後,還是強忍著失子的悲痛,做出了將愛子——毛岸英葬於朝鮮的決定。正是這個決定,使朝鮮少支出了一匹馬匹,卻令我們敬愛的毛主席到死也未能再見到兒子一眼。

如今,我們中國開放了,有了自己的土地,不怕再被別的國家欺凌了…….中國,這鋼鐵般的巨人站起來了!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夠忘記那毛澤東常人的情懷與偉人的胸懷。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6

今天,我們學習了“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我既為毛主席的愛子毛岸英驕傲,又為失去愛子的毛主席傷心。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毛岸英英勇殉職了,作為父親的毛主席悲痛欲絕,而且朝鮮的人還要把毛岸英埋在自己的領地裡,毛主席的心又插上了一把大大的鋒利的刀,可最後毛主席還是答應了他們。

從中我體會到毛主席可以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只不過像常人一樣渴望幸福,可命運捉人,讓毛主席的親人一一離他而去,我不懂,難道做主席要喪失那麼多的親人嗎?毛岸英可是他的愛子啊!為什麼老天不給他留住一個親人呢?那天晚上,我可以想象出這樣一個場面:毛主席躲在被窩裡,失聲痛哭,甚至把枕巾都給哭溼了,甚至把眼睛都哭紅了,甚至那慈祥的微笑也跑走了,只剩下替他值班的傷心!甚至,甚至……

今天,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一個人女兒在十一歲的時候突然死亡,而他的兒子也得了白血病,無法治療而死亡,對於失去兩個子女的他,把兒子放進了冰箱,親朋好友問他兒子呢?他只說:“他死了,我把他放進了冰箱了,只要我和愛人想見他,就開啟冰箱,這也是給我們種安慰!”

呀!毛主席真是個偉人啊!長大之後,我會愛自己的孩子,讓他成為毛主席那樣的為人!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7

前幾天,我在語文課上學了《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在這篇課文裡主要講的就是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被敵機的汽油彈擊中而死亡,毛主席知道這個訊息後非常傷心的事。但是,毛主席不像別的父親嚎啕大哭,而是一直一直的吸著煙,一天沒說話。

過了幾分鐘,彭德懷來電,他要求把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的屍體運回國;可是朝鮮的人又要求把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葬在朝鮮,那時,毛主席很難做出選擇。

毛主席想:以前我工作繁忙,不能和兒子見面,誰知道竟成了永別,兒子活著不能相見,現在就讓我看看屍體吧!可是這個想法很快就被撤銷了。毛主席咬了咬牙。毛主席竟然忍住悲傷,順從朝鮮人說的做。

假如你是一位父親,當你的兒子在戰爭上死亡時,你有什麼樣的.感覺呢?但我往往沒有想到,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英勇的犧牲在朝鮮戰場上,但是毛主席並沒有將自己的兒子埋在祖國的土地上,而是將他埋在朝鮮戰場上。既然他犧牲在朝鮮的戰場上,就是為朝鮮的人民而犧牲的,就讓他葬在朝鮮的土地上。毛主席這猶豫不決的決定,令我很驚訝,也同時令我很感動。

要是你仔細看一看《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文章的話,你一定覺得毛主席是一個非常非常偉大的人!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8

讀了這篇課文,我感受到了毛主席對愛子的眷戀和對岸英的去世的不敢相信。

這篇課文分為兩個部分來描述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講毛主席收到電報後的難過、痛苦,以至於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隻一隻的吸菸,桌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好多次了,這一句句話都足以證明主席對他的兒子岸英的無限眷戀,在第一部分結尾時,毛主席終於開始說話了,可是他只是一遍一遍的喊著岸英的名字,並且用食指按著已經鎖緊的眉頭,並不是故意要說,而是情不自禁的說。

接下來就是第二部分,這一部分主要寫了朝鮮方面想將毛岸英的遺骨安葬在本地。第二部分剛開始的時候主席的祕書走進來,告訴主席,說志願軍司令部再次來電,請示了中央軍委,因為可能是考慮到主席失去愛子的痛苦,所以問主席是否將岸英的遺骨運回國內。這時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揚著頭,看著天花板,就是不繼續讀下去,也能看出,毛主席是因為悲痛,所以才會那麼做,在毛主席的目光中,流露出了對毛岸英的無限眷戀,並且文中提到,在毛岸英奔赴朝鮮時,毛主席因為工作繁忙,就沒能再見到他,但是那卻成了他們最後一次的相見,他再也回不來了。“既然岸英已經死了,就是見見遺骨也好”毛主席想著這句話,可是他卻很快的打消了這種念頭,因為他考慮到每個戰士的血肉之軀,都是他們的父母生出來的,他雖然是主席,但是也要考慮一下別的烈士家屬的感受,於是就忍著內心的悲痛,將自己孩子的遺骨安葬在了朝鮮。之後毛主席帶簽字的時候,毛主席竟然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然後毛主席黯然的目光緩緩看向窗外,之後用手指了指寫字檯,示意他的祕書把電報稿放在寫字檯上。到了另一天的時候,祕書再次來到了毛主席的臥室。在那時主席早就已經出去了,毛主席將簽過字的電報記錄稿放在了枕頭上,下面是被淚水打溼的枕巾,由此也能得知毛主席因為痛失愛子而傷心了,整整一個晚上,並且默默的流了一個晚上的淚。

最後一段“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是起到了點明中心的作用。在毛主席的心裡,主席的兒子和普通戰士一樣,沒有什麼特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