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盡復漢唐故地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原文: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盡復漢唐故地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盡復漢唐故地

宋代:陸游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盡復漢、唐故地。見城邑人物繁麗,雲:西涼府也。喜甚,馬上作長句,未終篇而覺,乃足成之。

天寶胡兵陷兩京,北庭安西無漢營。

五百年間置不問,聖主下詔初親征。

熊羆百萬從鑾駕,故地不勞傳檄下。

築城絕塞進新圖,排仗行宮宣大赦。

岡巒極目漢山川,文書初用淳熙年。

駕前六軍錯錦鏽,秋風鼓角聲滿天。

苜蓿峰前盡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涼州女兒滿高樓,梳頭已學京都樣。

譯文: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盡復漢、唐故地。見城邑人物繁麗,雲:西涼府也。喜甚,馬上作長句,未終篇而覺,乃足成之。

天寶胡兵陷兩京,北庭安西無漢營。

天寶年間安祿山攻陷了洛陽長安,北庭安西都被敵人侵佔。

五百年間置不問,聖主下詔初親征。

五百年來土地喪失無人過問,今日裡聖明的皇上親自征戰。

熊羆百萬從鑾駕,故地不勞傳檄下。

百萬猛士跟隨皇帝的車駕前進,用不著傳下檄文故土紛紛歸順。

築城絕塞進新圖,排仗行宮宣大赦。

遙遠的邊塞築起城牆劃入版圖,行宮裡排列儀仗宣讀大赦的詔文。

岡巒極目漢山川,文書初用淳熙年。

極目遠望都是宋朝的河山,釋出文書開始用淳熙紀年。

駕前六軍錯錦鏽,秋風鼓角聲滿天。

慶功大典的將士穿著彩色的戰袍,秋風裡軍樂奏起鼓角震天。

苜蓿峰前盡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苜蓿峰前都是哨亭堡壘,交河上的烽火報告著平安。

涼州女兒滿高樓,梳頭已學京都樣。

高樓上滿是涼州的少女,連梳頭的樣式也學著京都的打扮。

註釋: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盡復漢、唐故地。見城邑人物繁麗,雲:西涼府也。喜甚,馬上作長句,未終篇而覺,乃足成之。

五月十一日:指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五月十一日。大駕:皇帝的車駕。西涼府:即後文的涼州,今甘肅武威,北宋初年曾置西涼府,後被党項人攻佔。

天寶胡兵陷兩京,北庭安西無漢營。

天寶:唐玄宗的年號。胡兵:指安祿山的軍隊,安祿山是胡人,手下士兵也多為胡人。兩京:指長安和洛陽。北庭、安西:為唐朝駐西域(今新疆及中亞部分地區)的軍政機構北庭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前者管轄天山北路,後者管轄天山南路。無漢營:沒有中原王朝的軍隊駐紮。安史之亂以後吐蕃趁虛而入,蠶食唐朝西部疆土,到唐德宗貞元年間(8世紀末),北庭、安西亦失守,此後中原王朝再未控制這一地區。

五百年間置不問,聖主下詔初親征。

五百年:該詩作於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距北庭、安西失守的時間不足四百年,此處為虛指。聖主:指宋孝宗趙昚。

熊羆(pí)百萬從鑾(luán)駕,故地不勞傳檄(xí)下。

熊羆:熊和羆,皆為猛獸。因以喻勇士或雄師勁旅。鑾駕:天子的車駕。因天子車駕有鑾鈴而得名。故地:指曾為漢唐疆域、但已淪為異族統治的西北地區。傳檄:傳佈檄文,意思是隻要檄文傳到原來的領土上,那地方就可以拿下來,不用費事。

築城絕塞進新圖,排仗行宮宣大赦(shè)。

絕塞:極遠的邊塞。這裡指唐代北庭、安西兩都護府原來的轄區。新圖:新編制的地域圖冊。排仗:排列儀仗隊。

岡巒極目漢山川,文書初用淳熙(xī)年。

宣大赦:由於國家收復失地,取得重大勝利,所以皇帝要宣佈大赦天下,以示慶祝。淳熙:宋孝宗的年號,該詩作於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

駕前六軍錯錦鏽,秋風鼓角聲滿天。

六軍:周制天子有六軍,指皇帝的親衛部隊。錯:交錯。錯錦繡,穿著各色各樣華美的服裝

苜(mù)蓿(xu)峰前盡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苜蓿峰:峰當作烽,故址當在於祝(今新疆烏什)境之葫蘆河附近。亭障:古代邊塞要地設定的堡壘。平安火:唐代在邊塞上每三十里置一烽候,夜裡舉火為信,報告平安無事。交河:唐代安西都護府駐地,在今新疆吐魯番西北。

涼州女兒滿高樓,梳頭已學京都樣。

京都:這裡指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賞析:

陸游詩中慣用夢境來表達難以實現的救國理想。顯然,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詩歌技法問題。夢境中君主可以親征,現實中的當朝者卻一味苟安,不思進取,無意恢復淪喪的大片國土。夢境中國家一統、社會和平,現實中卻是廣大淪陷區人民含淚忍死,憤恨不已。也許是現實太殘酷,詩人只有以曲折隱幽之筆,借夢境來滿足內心的那份渴望,正所謂“奇想結夢寐,快意瀉肺腑”(清賈臻《讀放翁詩》)。詩人隨時隨地想著報效國家,時刻都有一洗家國恥辱的雄心壯志。他看到一線希望,就會勃發出滿腔熱情;從他的作品中,讀者可以深切體會到那份激情。詩人抓住典型場景進行刻畫,大處落墨,小處著筆,在壯闊之美的同時又給人以細膩清新之感。這首詩是陸游諸多寫夢境的'詩中寫得最為真切具體的一首。詩的結尾用細微的筆觸描寫生活中細節的變化,以此來反映政治態勢的改變,堪稱絕妙之筆,頗得後世稱賞,同時也體現出作者體驗、觀察生活之細緻。全詩音韻有高華跌宕之致,有圓轉流暢之美,與詩人深沉的思想情感、自由的想像融為一體。這首詩藝術形式精緻,內容感人至深,其藝術特點可以概括為“豪蕩豐腴”(元方回《讀張功父南湖集》)。

總的來看,這首記夢詩,通過“夢隨大駕親征”的一系列場景的描寫,來抒發自己立功邊塞“盡復漢唐故地”的愛國情懷,表現了詩人的滿腔熱望;另一方畫,作者把這一現實理想的實現置於夢中,這也暗示了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理想的苦衷,其間含有諷諫之意。全詩在概括抒情的氣氛之中,鋪排揮灑,線索清晰,通貫著一種豪邁樂觀的氣勢。此外,作為一首七言古詩,全詩十六句,四句一組,每組一轉韻,並且平仄相間,使全詩顯得抑揚頓挫,生動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