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國小二年級數學活動課教案範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二年級數學活動課教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二年級數學活動課教案範文

國小二年級數學活動課教案範文1

【學習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2、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3、在建立1米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以及估算物體長度的意識。

4、通過測量、觀察、比較等學習活動,感知1米的實際長度,形成1米的長度觀念,體驗觀察、比較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5、培養學生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感受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教學難點: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和知道1米=100釐米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匯入。

師: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測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嗎?誰來說一說,你的身高是多少?(學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時候都用到了一個字“米”。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米(板書課題)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親自測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來自於生活。

二、探究體驗。

1、估計1米的實際長度。

師:老師的身高是1米58釐米,你能估計一下,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兒大約是1米高呢?(學生根據已有經驗進行估計)。

再估計一下,從地面到你身體的哪個部位大約是1米呢,(並貼上標籤),再說說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還是不到1米?

師:大家都想估計,那我們來做個遊戲好嗎?請兩個同學把這卷綢帶慢慢的拉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拉開的'綢帶,如果你覺得拉開的綢帶的長夠1米了,就立即喊“停”(學生活動)。

啟發:指著拉開的綢帶,這正好是1米嗎?怎樣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呢?(可以用尺量)那請小朋友用你們的尺量一下。(得出用釐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確的結果。

這樣測量你感覺怎麼樣?(很麻煩)

師:看來同學們如果用自己的尺子來量很麻煩。那誰有更好的辦法呢?(做一把更長的尺子)大家真聰明,能想出這麼多的好辦法。老師這裡有一個好寶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綢帶的長,想不想知道是什麼?

[設計意圖]從估測老師的身高入手,學生肯定興趣很高,在此過程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長,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估測意識,也為建立1米的長度單位打下了基礎。

2、認識米尺。

出示米尺。

(1)談話: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用它來量比較長的物體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圖)這就是米尺的縮小圖,請大家拿出你們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數字不同,刻度線不同)

(2)請一位學生拿自己的尺子來量一量老師的米尺上從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長?(10釐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釐米就是1米。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米=100釐米。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對比、思考學生自主發現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

3、用米尺量。

(1)談話:怎樣用米尺量出剛才綢帶的長度是不是1米呢?誰來試一試?指名量出1米的綢帶。你是怎麼量的。

小結:量物體的時候,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用捲尺或米尺的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課件演示)

(2)提問:王老師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誰來幫老師量一量。(學生測量後,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籤。)

(3)同學們想不想知道你們剛才在自己身上估計的1米

對不對?同桌合作量一量,並把標籤帖正確了。並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長?再說說你的身高比1米多還是少?多幾釐米?

(4)談話:同學們現在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請小朋友張開雙手,先估計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長還是短。再量一量。

交流。問:你能用雙手比劃出1米大約有多長嗎?

(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實際長度)

(5)談話:請小朋友在教室裡找一找,你的身邊

哪些物體長約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體的長要用米做單位?

[設計意圖]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長,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並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

三、方法應用。

1、提問:你能估計出1米長的隊伍大約能有幾人嗎?(學生可能想到,豎著排大約有5人,橫著牌大約有3人。

提問:想一想,同樣是1米長的隊伍,為什麼有的大約有5人,有的大約有3人呢?

2、小組活動。

要求:估計一下,用我們平時的步子走1米長的路大約要走幾步?(請幾個同學上來走一走)

提問:同樣走1米,為什麼走的步數不一樣?

談話:同學們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約要幾步嗎?

小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離。每個同學都來走一走。

小組活動。組織交流。

3、小朋友現在已經知道1米的大概長度,老師站在這裡,誰能上來找個位置,使你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正好是1米?能再找個離老師1米的位置嗎?還能找到這樣的位置嗎?

學生紛紛站在老師的身邊,最後成一個半徑是米的圓。

[設計意圖]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觀察、比較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梳理知識,總結昇華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們有哪些收穫?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路,整理學習思路,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國小二年級數學活動課教案範文2

教學目標:

1、經歷以米、釐米為單位正確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驗1米到底有多長,並會估計物體的長度。

2、在活動中體驗測量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體會米的含義,知道釐米、米之間的關係,知道米和釐米之間的進率

教具準備:新鉛筆、米尺、數學課本、文具盒、1米多長的繩子。

一、創設情境

1、師生利用課前共同準備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測量小組中各物品的長度。

2、指導學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繩子的長度。

學生在測量的過程中會隨機比較、選擇用哪些測量工具比較合適。(主要是直尺或米尺)

3、用米尺測量課桌的長度。

二、體驗探究

1、認識米,知道1米有多長。

2、讓學生以組為單位,直觀體驗1米有多長。

3、學生在觀察、交流過程中認識米與釐米之間的關係。

歸納:100釐米=1米 , 1米=100釐米, 1m=100cm

4、讓學生聯絡身邊的事物,找出幾種長度是1米的物品。

三、實踐應用

1、1米大約等於幾枝鉛筆的長度?

2、學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較大的物體的長度(或高度)。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完成測量活動。

3、出示書中5頁練習題。

4、課外小作業:讓學生回家測量家中物體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