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敘事護理》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敘事護理》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敘事護理》讀後感

隨著社會的精神文明進步,醫學上對人文關懷的關注度也在逐步提高,初步接觸敘事護理是在參加了醫院的敘事護理心理學習小組,學習的初衷本著是讓自己多學習些心理知識來自用或者幫助身在特殊時期的孕產婦們,在今年8月份的心理諮詢師培訓課程中接觸到敘事的一些名詞:焦點、改寫、支線故事、外化、重構等等,看到其他成員可以遊刃有餘的使用各種技巧在小組中參加治療,敘事對我來說還是那麼遙不可及這更加激發我想了解敘事的好奇心。

從開啟書扉的一刻便欲罷不能的想一口氣讀完,李春老師通過生動的語言和鮮活的臨床案例自然交談般由淺入深告訴我們敘事的概念、敘事精神、核心理念、敘事技巧以及在案例中是如何運用的,讀完全書使懵懂的那個我茅塞頓開。要想寫些感想發現還是像茶壺裡煮餃子,於是又將思路不斷地梳理,不斷的反芻這些知識,才開始漸漸明白。

在書中我看到了因肥胖而輟學的虎子,因父親住院不斷挑剔醫護人員的女兒,因母親春節手術不願回國探望而被大家詬病的大女兒,如果沒有敘事精神,那我看到的只有一條悲慘的主線故事。虎子荒廢學業枉費母親的一番教育苦心,女家屬如此尖銳多疑,大女兒棄病母不顧有違孝道……正如我學習了敘事治療,每一個問題的背後都是有故事的,每一個故事都可能被改寫的,只要我們帶著謙卑,好奇,尊重的敘事態度去發現故事中的例外事件,通過外化、解構、改寫、撼動自我認同來完成生命的.重塑,那故事的結局便會是另外一番風景。

護理工作是重複、枯燥乏味的,重複的工作性質使得我們變得焦躁缺乏耐心,我們不僅呵護著病患的軀體健康更要與他們的心理、精神、心靈打交道。在臨床中每天都會面臨不同層次的患者及他們的家屬,無論於我們或者病人主線故事都是悲慘的,敘事的學習讓我知道問題的背後還有故事需要去解構,護士要更加註重患者的情結、感受、體驗,交換立場用心發現他們故事的例外事件,再形成支線故事,形成新的自我認同,現在未來相互遷移完成一場自身文化的革命,那我們的工作似乎變得更加有深度,使我們更加有成就感。

服務生命難免與生死相交,有幸我來到了產科,新生命的降臨時是美好的,是希望,是勇敢,當面對死亡的時候每個人都會顯得那麼蒼白無力、無所適從,死亡是無法改變的。當我們有了敘事精神面對死亡的終結我們對它的態度是可自行選擇的,我曾經看到過那本書《追逐日光》的作者尤金*奧凱利他成為自己死亡的CEO,選擇死亡的過程不是等待而是做好準備的去迎接,精心選擇葬禮上的鮮花,和朋友、親人、愛人告別,他顛覆了所有人對死亡的認識,沒有太多的恐懼和壓抑,他成為一個楷模,他選擇有意識的構建了自己最後的生命,改變了人生。

經歷過當母親的角色之後相信每一位寶媽都會深有體會,那就是情緒的波動較大,正是有了這樣的經驗和感受,在工作中遇到產後情緒低落的產婦時,我會很快的注意到她,利用輸液和治療的時間主動和她們聊上幾句,通過分娩的成功和家人的悉心照顧來增加產婦的價值感和自信心,也是一種自我認同的改寫,使她們有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家人儘快投入到母親的角色照顧新生兒,我在工作中也會有情緒不佳的時候,這時很難與生活分的很清楚,走進病房後她那清晰的笑臉迎接我,正是我的宣教和指導促使她在哺乳中或恢復等等方面獲得的進步,頓時覺得烏雲散去,或許就是這樣一次次不起眼的交談使得她們能輕鬆下來能更好的去配合我做護工作,使得我們超過了一般的醫護關係,更像是逐漸在走近的一對朋友,這正體現了敘事中的雙向關係。

學習了敘事,家庭生活和孩子的教育中也可以運用敘事的理念,多去觀察問題背後的孩子,體會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就會明白問題就是問題而不是孩子。未來的家庭模式規劃,孩子成長為一個我們期待的人,與父母的言傳身教離不開,孩子的情感依附於我們,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這需要我們把夫妻關係,與孩子的相處關係把握好,怎樣做一位合格家長注重孩子的人格健康,我還需要學習也正在摸索中,這本書的精華會再細細的咀嚼然後吸收利用。相信會對我以後的個人人生規劃有很大的幫助,我正走在被自己治癒,被自己激勵和自救的路上,這本書告訴我前面的風景如何與現在的構建有關。

我們身處知識大爆炸,變化節奏快的社會環境中,不僅需要強壯的身體更需求心靈上的幸福,這需要我們不斷髮掘對生活的渴望與好奇,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找到與大環境自然相處的方式,探索自我認同與社會文化關係,最近非常喜歡《紅拂夜奔》中的一句話:"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用有詩意的世界"那個詩意的世界因個人差異的理解而看到的層次不一樣,於大環境提高人文關懷,於個體提高自我修養,讓每個生命能被理解、尊重、善待,願幸福滋養著生命靜待花開,我們不僅僅只有此生、此世。

TAG標籤:護理 敘事 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