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如何進行中國小數學教學銜接

中國小教學銜接的策略

如何進行中國小數學教學銜接

1、加強課標和教材的解讀,處理好三個學段知識的銜接關係

當前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學習方式的改變為特徵,以應用現代資訊科技為標誌的課程體系。以學生髮展為本,建立以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探究型課程為主幹的課程結構。同時,國小的數學教學要以提高國小生的數學素質為靈魂。要使學生有清晰的數學觀念,有全面的,牢固的,結成網路的數學知識,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倡導現實數學,數學的探究學習,數學的發展性要求,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面臨新的挑戰。當然,國中教師也面臨艱鉅的任務,因此,每一位中國小數學教師都要認真研究《中國小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尤其是與國中知識銜接緊密的知識,能力要求,找到國小在知識,能力,教學中對中學教學產生負遷移的教學內容,做好課程標準的銜接。從教材的編排來看,七年級上冊教學內容是第三學段最少的,也是最簡單的基礎知識,比如有理數是第一二學段所學數的拓展;整式的加減是第二學段代數初步知識的延伸;一元一次方程是前一學段簡易方程的稍複雜形式;圖形的初步認識是前兩學段幾何的初步認識的總結。課標將三個學段所學的知識分為四大塊,即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概率統計,綜合應用。在每一個學段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作為七年級的數學教師就應該把握各學段各個知識要求的深度和廣度,這樣才有利於把握所教內容在學科中的地位,力求將每個學段每個知識點講到位,又不給學生增加相應的難度,這樣才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可持續發展。

2、加強中國小教師間的交流,促進中國小教師教法的有效銜接

我們農村中國小教師平時交流較少,而在有條件的地區已經施行了九年一貫制學校教學模式,較好的解決了前兩學段和第三學段教師間教法的銜接關係,學生在一所學校完成了九年的義務教育,新課改以來教材上也有了較大的改變,因此我們農村中國小雖然沒有這樣的條件,但在方法上應該有較大的轉變,而現實是國小教師過多關注學生的知識的掌握,強化練習,迫使學生死記硬背,被動的接受,而不去過多的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上了中學由於課程教學容量的增多

不會有大量的時間供我們數學教師去反覆強化某一知識點,和訓練某一個教學內容,這樣就會使學生在短時間內不太適應,而無法鞏固所學的知識,致使學生學習成績大幅的下滑,這樣只有加強中國小教師的交流溝通,在前兩學段必須根據課標的要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去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推理能力,這樣才有助於學生為後繼學習奠定基礎。而我們七年級的學生的知識水平,思維習慣、和解題能力還遠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強,應多給學生指導,培養轉變思維習慣,特別是符號感和空間觀念應多訓練,這樣才能在七年級上平穩過渡,為八年級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數學銜接教學的探索

一是使學生增強課堂意識。要求學生做到:(1)課前要作好充分準備。(2)上課後,立即進入學習狀態,謹防走神,聽不懂時作個記號,繼續聽,不鑽牛角尖。(3)智商較高的同學,聽課要有超前意識,不能只滿足於跟著老師走,要有未語先知的本領。其次,訓練學生課堂記筆記的習慣。這樣既有利於聽課時思想集中,手腦並用,又是一種能力的訓練,更是複習時與教材配合的重要依據,是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所以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學期特別在學生還不自覺、不習慣的初期,更要來點“強制”措施,以幫助他們養成習慣,從中嚐到甜頭,進而變成他們的自覺行動。同時,立足於用數學學科本身魅力增強課堂的吸引力,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無疑能對增強課堂意識起到促進作用。

二是使學生學會複習的方法。首先教會學生對知識進行正確劃分,自編複習提綱,歸納出知識要點。但必須注意,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只是在初期教師可適當示範。其次,引導學生通過解題進行復習。具體做法是,在作基本訓練的基礎上,可選一些綜合性的,具有針對性的典型例題示範,通過例題滲透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引導學生反覆推敲題意,細心觀察已知和未知,留心挖掘出字裡行間的隱含條件,還要注意排除一些多餘條件,切不可匆匆動手亂套公式或企圖投機取巧。要養成做完題進行總結的良好習慣,想一想,這道題在知識上屬於哪一類?解題的思路、方法、過程如何?爭取每做一題都有新的啟發,這樣既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規律,又可拓寬解題思路,提高靈活應變能力,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三是使學生通過解題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教學實踐中,不少老師只強調“怎樣解題”,而忽視了“如何說題(說題意、說思路、說解法、說檢驗等)”。看似這是重視解題,實則這是忽略解題能力的培養。由於缺少對解題的思維習慣、思維品質的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只囿於題海戰術、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中,這與當前的素質教育格格不入。為了排除學生思維定式的干擾,在解題中,要努力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使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通常運用的方法有“一題多問”、“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

優化課堂教學環節

(1)立足於新課標和教材,尊重學生實際,實行分層次教學。

在教學中,應從學生實際出發,採用“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逐層落實。在速度上,適度加快教學節奏,以適應國中數學的快節奏教學;在知識匯入上,多由例項和已知引入;在知識落實上,先落實“死”課本,後變通延伸用活課本;在難點知識講解上,從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實際出發,對教材作必要層次處理和知識鋪墊,並對知識的理解要點和應用注意點作必要總結及舉例說明。

(2)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絡與區別,建立知識網路。

中國小數學有很多銜接知識點,如有理數、三角形等,到國中,它們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範圍擴大了,有些在國小成立的結論到國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講授新知識時,我們國小教師不要把內容講得太死,可以適度說明這些內容到國中學習時是有所變化的。

(3) 重視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國小數學的概括性不如國中數學強,題目靈活多變,只靠課上聽懂是不夠的。所以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認真總結歸納,要求學生應具備善於自我反思和自我總結的能力。在單元結束時,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章節小結;在解題後,積極引導學生反思:思解題思路和步驟,思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特別是用方程來解。由此培養學生善於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總結的`習慣,擴大知識和方法的應用範圍,提高學習效率。

(4)重視專題教學。

利用專題教學,集中精力攻克難點,強化重點和彌補弱點,系統歸納總結某一類問題的前後知識、應用形式、解決方法和解題規律。並藉此機會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有意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教學銜接模式

一、樹立銜接的觀念

為了體現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整體性,《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通盤考慮了九年的課程內容;同時,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將九年的學習時間具體劃分為三個學段,相同領域的教學內容在不同學段都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教材體系更加系統、科學,各學段之間聯絡更為緊密,合理銜接就更為重要。國中數學教師要認真研究《中國小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尤其是中國小知識銜接緊密的知識、能力要求,找到國小在知識、能力、教學中對中學教學產生負遷移的教學內容,做好課程標準的銜接。

國中數學教師應當認真閱讀國小數學教材,對國小與國中數學內容作一個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掌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從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學質量。 切實加強本地中國小街接教研活動,中學數學教師通過聽國小高年級的課,主動跟國小高年級的教師相互交流,瞭解中國小教師課堂教學的特點及對學生的要求,樹立中國小數學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讓國小畢業生到了國中以後,感到一切都很自然,數學課堂依然是那麼有趣,這樣還怕我們的學生學不好數學嗎?

二、加強內容上的銜接

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絡和區別,構建知識網路。國小和國中有很多銜接點,如國小過的正數和零就是國中所學的非負數,國小中的點、線,圖形,公式到國中仍然沿用。到國中,它們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範圍擴大了,有些在國小成立的結論到國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講授新知識時,我們有意引導學生聯絡舊知識,特別注重對那些易混的知識加以分析、比較和區別,這樣可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把新知識與自己認知結構中有關的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舊知識才能得到更新改造,新知識才能獲得實際意義。

因此,教師在傳授新知識時,必須牢牢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指導學生進行類比、對照,找出新舊異同,從而揭示新知的本質。如有理數乘法法則與國小數學的乘法法則的不同點,僅在於需確定積的符號,而講解的重點則應放在符號法則上。又如,講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時,可通過等式的基本性質進行引入講解等,讓學生產生熟悉感,再通過比較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與等式的基本性質的不同與聯絡。

三、加強教法上的銜接

國中教師的教學,絕大多數是迴圈制。九年級的課堂教學和七年級的課堂教學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七年級的教師轉變角色。應注意研究國小的數學教學方法,吸取其中的優點,針對七年級學生的特點,改進教學方法。七年級新生在國小聽質了詳盡、細緻、形象的講解,如果剛一進人中學就遇到“急轉彎”往往很不適應。

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進度,以後酌情加快教學節奏;在知識匯入上,多由例項和已知引入;在知識落實上,先落實“死”課本,後變通延伸用活課本;在難點知識講解上,從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實際出發,對教材作必要層次處理和知識鋪墊,並對知識的理解要點和應用注意點作必要的總結說明。

TAG標籤:銜接 教學 數學 中國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