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精選46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正面管教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精選46篇)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1

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生的經典之作。這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

《正面管教》的第一、二章主要講了什麼是正面管教和解釋了幾個概念。我讀完之後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孩子完全是社會人嗎?孩子完全是社會人嗎?書中的這段描述我不能完全贊同。從生物學角度來說,我認為孩子既是自然人也是社會人,即她的成長應該既有她自己遺傳基因的表達,還應該受外在社會環境的影響。孩子本身是一粒種子,我們能做的是為她提供合適的'環境,讓她長得更繁茂,而不是玫瑰花的種子,非得培養成牡丹!尊重孩子的內在發展,讓孩子長成她自己的樣子!

二、莫讓孩子變成討好者。本書的第二章講的自尊,孩子通過自我評價和自省來獲得自尊,而不是來自於他人的評價,我覺得這一點特別重要!通過近一段時間,仔細觀察家裡老人和孩子的互動,我發現了為什麼那麼多的成年人都有"討好模式",為什麼很多人那麼在意其他人的評價。"你再…我就不喜歡你了!""你再…我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多麼熟悉!不經意的一句話,卻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了恐懼和討好的種子,自己的行為要靠別人的喜好來評價,孩子就這樣慢慢的與真我越來越遠了!

三、關於孩子犯錯。關於孩子犯錯,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擔心孩子犯錯,所以一切包辦,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孩子一犯錯,使勁批評孩子,或者給孩子貼標籤。有些事情大人認為很簡單,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很難的,大人的批評會讓孩子,畏手畏腳不敢做事。

書中提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什麼是鼓勵?鼓勵和讚揚有什麼區別嗎?書中還提到:安排特別時光、抱一抱孩子。愛是前提,愛的重要性,鼓勵需要愛的支援。讓我們通過真誠的愛讓孩子感受到鼓勵,這樣的感覺是多麼美妙。面對一個失去自信、被大家責備、羞辱的、行為不當的孩子,是否可以試一試將孩子"抱一抱",能否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呢?

《正面管教》在文中呈現了不同方式的養育案例,我在閱讀時會不時反思自己的養育模式和成長模式,學習正面的教養方法。本書倡導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作為家長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尺度。

作者從四個方面歸納了我們要達到正面管教的效果應該怎麼做,舉例說明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去管教孩子。只有老師和家長共同配合,使用科學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讓孩子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使孩子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

書中提到:"我們究竟從哪裡得到這麼一個荒誕的觀點,認定若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覺更糟?"當孩子犯錯誤時,我會嚴厲地訓斥。孩子表面聽話了,而實際心裡很不服氣。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決問題,孩子只有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過鼓勵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強,但表達力弱。需要老師和家長認真解讀,而不是通過打罵來壓制孩子的錯誤行為,從長遠來看,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帶來了新問題。

每個人都是天生的父母,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好父母!那我們就一邊學一邊養吧!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2

近段時間讀了《正面管教》這本書,也看了鄧老師寫的讀書心得,當時很是心動,很認同書中提出的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的理念,認為與我的組織上課理念很是接近,但系統、完善、深刻的太多了。後來由於上班期間太忙,一直沒能有時間仔細讀這本書。後來,我迫不及待地買來這本書,仔細研讀了一個多月,一邊讀,一邊勾劃,一邊回顧和反思,記錄自己的感悟。感覺自己以前的認識真是太膚淺了,此次閱讀,對於正面管教有了一個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現將我這段時間的學習體會整理下來。

《正面管教》這本書出自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博士,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書中反覆強調: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並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書中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的資訊,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

成年人對孩子的引領和指導是很重要的,但是孩子應該得到同等的尊嚴和尊重;他們也應該有機會在和善而堅定而不是責難、羞辱和痛苦的氛圍中發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我們常常剝奪孩子以負責任的方式作出貢獻來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機會,然後卻反過來埋怨孩子,嫌他們沒有責任感。這也正是我們的現狀,我們大人制定了規則而不是由孩子們討論制定卻要求孩子們必須遵守,否則就要受到懲罰,而且是以“我愛你,我這是為你好”的名義。我們嘴裡說著愛,卻面目猙獰,怪不得孩子們疑惑,反叛。我們必須明白,給孩子們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上進心,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書中幾次提到這樣兩句話:“我們究竟哪裡得到這麼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感覺更糟?”“孩子們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得更好。”我很受觸動。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勸阻不起作用時,我一向認為“做錯了就應該受到懲罰”,懲罰會促使孩子做得更好併成為更好的人。我像很多人一樣被懲罰的當時效果所愚弄,同時疑惑著孩子們為什麼“不長記性”。

正面管教不以任何責難、羞辱、或痛苦(肉體上的或精神上的)作為激勵手段,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並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人生技能。對比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特別是對管教子女方面,我很慚愧,我所採用的教育管理方法,並不都能滿足這些標準。很多時候我作為一名家長,幫孩子報興趣班也沒有考慮到孩子喜不喜歡就幫他報了,常常強迫他做一些他不喜歡做的事情。

尼爾森告誡我們,我們言行背後的感覺比我們做了什麼或說了什麼更重要,我們做了什麼永遠不如我們怎麼做的更重要。如果我們能時刻問自己,“我這樣做是在給予孩子力量,還是在挫傷他們?”我們在對待孩子時就會更有效。怎樣對待孩子的不良行為?德雷克斯強調鼓勵,並且認為這是大人在幫助孩子時應該學會的最重要的技能。他說過多次:“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尼爾森認為,通過鼓勵來幫助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這確實是不容易做到的事。鼓勵不是讚揚,鼓勵是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培養“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生在和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該怎麼迴應”的感知力。鼓勵是教給孩子們在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會責任感。鼓勵可以是簡單到一個幫助孩子感覺好起來從而做得更好的擁抱。

我很遺憾到現在才看到這本書,才瞭解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心底無私,天下寬。我的孩子們都在慢慢長大,如果早些瞭解,我們的親子關係可能會更好,我們的相處可能會更快樂。所幸,我發現書中所提到的一些原則和方法可以繼續運用於我們的生活或工作中,比如積極的暫停、相互尊重等,遇見另一個自己,我相信我的工作和生活會因之更和諧。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3

假期讀了《正面管教教師指南(A—Z)》一書,這本書主要分為了第一部分基礎和第二部分的解決方案。靠前部分,介紹的是正面管教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鼓勵、錯誤目的、獎勵和懲罰、和善而堅定、社會責任感、分派班級事務、積極的暫停、特別時光、班會等。第二部分,是教室裡常見的各種行為問題及其處理方法,如果在面臨問題時,可以有針對性地閱讀,立即解決這些難題。每個行為問題及其解決,基本都包括5個部分:

1、討論。就一個具體行為問題出現的情形及原因進行討論。

2、建議。依據正面管教的理論和原則,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3、提前計劃,預防未來的問題。著眼於如何預防問題的發生。

4、用班會解決問題。用班會解決相應問題的真實故事。

5、激發靈感的故事。用正面管教工具解決相關問題的真實故事。

總結起來就是從發現問題開始討論到解決再到總結的一個過程,其實剛開始看到書名裡的“管教”兩個字,明明是個中性詞,但我看著有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奇怪感覺,似乎平時生活中很少直白的用到這個詞的原因麼,就是平時會說盡量去引導,去溝通,但管教來說被管理者好像從心理上會有一種牴觸情緒的樣子。看了本書後的感覺則是,這也許就是“正面管教”與“不正面管教”地區別吧,就是在行動上語言上的一些小小的差別可能就會造成很大差異的結果。其實對於教學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或者對學生進行一些要求或者建議時,不,拋開學生,就算是成年人有時候對於他人的一些建議,如果方法方式等原因不恰當也會本能的拒絕,比如說也就是說有人下一時不知道怎麼決定,邊上有另一個人非要說這麼下就輸了,有很多人他不會聽,然後可能想明白了要輸也不會改變主意,事實上人有時候就是這麼不理智,更何況面對一群青春期的學生。所以面對問題一定要正面的去管教。

一、感受比較深的就是鼓勵與自尊,看了書我覺得可以更多的關注是在進步這一點上,並在這一點上讓學生有歸屬感,讓他們維持自己的自尊,而不是一種需要他人認可來維繫的自尊。這樣他們才有動力,也有出於自己做出的選擇。

二、溝通與尊重,堅定而和善,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才能培養出學生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三、關注解決方案,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學會且也要教孩子把錯誤看成一個學習機會,下次遇到是不是能夠改正,學到了什麼,從而銘記。

總之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讀得淺顯,書中很多教育方法理解也十分不足,有錯誤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3

這個假期學校讓讀一本書——《正面管教》,說實在的,看了這本書的目錄,讓我感覺這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臨近開學了,為了完成任務,強制自己靜下心來看這本書,我卻發現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書的作者簡·尼爾森,是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加里福尼亞婚姻和家庭執業心理治療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她是七個孩子的母親,22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還有兩個孩子的曾祖母。她曾經擔任過十年的`有關兒童發展的國小、大學心理諮詢教師,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眾多著名育兒及養育雜誌的顧問。

正面管教是一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的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讓孩子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使他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倡導既不懲罰也不嬌縱,棄二者之短而採其所長,既有驕縱的和善,亦有懲罰的堅定,而剔除了驕縱的無規矩和懲罰的過分嚴厲。

整體來說,正面管教就是一種鼓勵模式。以往教師在針對犯錯誤的學生時,往往採取嚴厲的訓斥,孩子表面上服從了,但實際上不服氣,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不良的師生關係。而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決問題,只有通過鼓勵,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讀完這本書,讓我對鼓勵和讚揚的區別有了深刻的認識:讚揚針對的是做事的人,而鼓勵針對的是行為,讚揚是評價式的,鼓勵是自我指向的,讚揚長期的效果是讓孩子依賴於他人,而鼓勵能讓孩子自信。舉個例子,我的孩子從上一年級開始,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裡寫作業都磨磨蹭蹭的,我採取了各種的方式,比如說按照我要求的時間寫完作業的,給予金錢上的獎勵,或語言上的表揚,但是效果甚微。

以往我認為坐在孩子旁邊看孩子寫作業,陪伴孩子,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實際上,坐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寫作業,是在精神上給予孩子的一種鼓勵和支援。就比如練電子琴,在最初剛開始的時候,我都一般坐在她旁邊,鼓勵她,幫助她想辦法一起解決問題,克服困難。隨著孩子彈琴技能的增長,現在她有信心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我就放手讓她自己練習。鼓勵的方式有很多種,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老師要動腦筋、想辦法採取不同的鼓勵方式,來增強孩子的自信。

讀了《正面管教》這本書,我還有一個感受,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現在的孩子,無論是國小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被家長包辦代替的太多了,大人們事無鉅細的替孩子們打算,抹煞了孩子辦事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的提高的機會,也讓他們失去了對生活、對社會、對事情的熱情。就比如說,這個假期我的孩子參加了一個軍事拓展夏令營,她從來沒有離開過我,我很擔心她能不能適應這個夏令營生活,但孩子快樂自信、頑強的笑容告訴我孩子的潛力是巨大的。

通過這件事,我深刻的認同了這本書裡告訴我們的,尋找機會幫助孩子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學會放棄對孩子的控制,轉而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與孩子們共同努力,正面管教才會有效,或者說老師家長的管教才會有效。

這本書還告訴了我們一些溝通的技巧,其中有幾個我非常的贊同,比如說探詢,要用好奇心增進情感連線並改善溝通。和孩子一起探詢問題,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在共同解決問題中增進了與孩子的情感,這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還有一點就是尊重,當你尊重孩子時,你會認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觀點,尊重會創造一種接納的氛圍,並鼓勵成長和有效溝通。在尊重這點上,我還需要改善,有的時候在與孩子或者學生溝通時語氣過於強硬。

我相信,讀了這本書,我會通過自己的改變,來改變孩子,改變他人。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4

《正面管教》是我買的很早的一本書,真正讀起來,是上家長課程之後。原來看了個頭,沒有仔細看完過,沒有真正理解,真正學習以後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以前也總是拿給老公看,老公工作也很忙,也沒有時間真正去看。我們就沒有真正瞭解《正面管教》,當然也不知道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我們一直在關注孩子的行為,糾正孩子的行為。這樣孩子也是越來越在被管制下生活,身心並不舒服,大人也不舒服,經常爭吵。我也總是會看到老公“不對”的行為,孩子“不對”的行為,大聲吆喝是常有的事情。因為這種焦慮,家庭氣氛總是不和諧,也錯過了很多美好的事情。

自從學習了《正面管教》,我首先認識到了大腦蓋子的理論,這使我放鬆不少,至少知道我是正常人,不是素質不好,脾氣不好。我也明白了:當我一次次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老公的“錯誤行為”時,我是多麼的無知。也明白了,因為老公的低堅定高溫和,我就更加的高堅定低溫和;因為我的高堅定低溫和,老公就更加的低堅定高溫和。這就是相反相吸效應吧。孩子也無法去體驗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沒有了心靈紐帶,家庭就沒辦法和諧快樂。這也是不能長期有效的辦法。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氣氛中也無法發展出有價值的社會和生活技能。

在這樣的覺悟為前提,我開始了我的正面管教之旅,這個過程沒有壓力,只有不斷的覺察、糾正、改變、接納和共同解決問題。有種我終於找到組織的感覺。以前因為長輩的無數的指責,鄰居的非議產生的情緒的負積累,在慢慢地被融化。我慢慢地在老公和孩子面前變得不再那麼“冷酷無情”,老公也變得愛溝通了。我們能為孩子教育的一些問題達成共識了,改變了之前的相反相吸的狀況。這讓我很開心,很欣慰。我還學習到: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我會努力讓每次犯過錯誤後儘量不去白犯,不了了之,我會思考正確的方式,並且和孩子和老公有個心平氣和的互動、溝通、解決問題的過程。這讓我看到了家庭生活的方向,增強了我的信心,以前犯錯誤後的無盡的內疚、挫敗感蕩然無存。是啊!錯誤:多麼好的學習機會啊!!

讀到出生順序重要性時,我真正瞭解了我的兒子,他的感受,他的地位,他的處境。當他在自己在家獨一無二的寶座上被妹妹替代時,我並沒有持久地去關注兒子,當時反而是一直在糾正他的錯誤行為。當時我兒子拿遙控器的'天線差點闖到鄰居寶貝女兒的眼睛時,看到鄰居那種憤怒的指責,我的壓力太大了,當時帶孩子去道歉,孩子都不知道道歉是何物了,根本就沒有一點內疚的感覺,我說的話也聽不進去,就是一種木然,失去了認同感、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兒子,(當他做錯或者不小心做錯事情的時候,得到了鼓勵或者是沒有及時的引導,他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就像傻了一樣。我當時也根本不知道,也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沒有覺察到他的信念。現在我不再拿他和他妹妹比較,和別的哥哥比較。認識到了我對他情感的迴應是那麼的少,甚至都很少給他擁抱,因為忙於照顧妹妹,又沒人幫助,我甚至很少去撫觸到他的面板。所以能感覺到他有一點面板飢渴的感覺,並不嚴重,我也在不斷得學著天天和他親密擁抱、撫觸。

當侯老師告訴我們告誡的話語,要兩個孩子都一樣說的時候,我覺察到了我自己的錯誤:妹妹一哭就讓哥哥讓著她,這樣的做法不僅傷害了哥哥,也傷害了妹妹。當我兩個都一樣要求時,哥哥馬上就能表現出對妹妹的照顧。妹妹也慢慢懂得了哭不是法寶,也要謙讓哥哥。

當我看到這段話:孩子的不良行為背後有其錯誤觀念和行為目的,但孩子意識不到,那是隱藏的“密碼”。大人們要識別出這些不良行為背後的錯誤目的,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改變不良行為、、、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最需要愛的孩子。我知道了我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而不是指責。“正面管教”非常明確地分為四類對錯誤目的和觀念的有效鼓勵方式: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利、報復、自暴自棄。讓家長們有據可依,有方法指導,拿來就用。反覆努力實踐。當孩子出現表現時,我會對照著去做。

“邏輯後果”這一章讓我徹底看清楚了什麼是有益的,什麼是有害的。我身邊發生的邏輯後果的傷害太多了:女兒幼兒園一起去郊遊,孩子同學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因為隨便丟了一個奶袋在地上,爸爸讓撿起來,孩子不撿,爸爸說“你不撿起來我就不要你了”孩子大哭。我當時就明白了那個男孩為什麼動不動就哭。但是當時我還沒學習到“邏輯後果”,只知道在心裡指責行為。學習到一切都好解釋了。於是我認識了、記下了“自然後果”這個超級正能量的詞語。邏輯後果只有在運用得當、正確情況下,才能讓孩子從中學習到有意的東西,它不能成為偽裝的“懲罰”,而自然後果在運用恰當的情況下,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孩子和大人都還有一個訓練的過程吧。

“關注於解決問題”關注的是教給孩子要做什麼,關注問題的解決。孩子是整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沒有指責,只有通過啟發式問句、積極地“暫停”等方法把問題提出來,一起想辦法解決,一個嘗試改正的過程,沒有權威,大人對小孩的吆喝,小孩必須服從。這個過程大大鍛鍊了孩子和媽媽爸爸的合作能力。增進親情,理解別人,為他將來的婚姻生活奠定基礎。

“有效地運用鼓勵”: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但是,要對一個正在做出不當行為的孩子進行鼓勵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況且許多成人不知道什麼是鼓勵……這節課是我們家要一直修煉的。被鼓勵長大的孩子肯定會比較自信,不會老找別人的缺點。如果一個孩子父母給他的批評過多,不去鼓勵,他對身邊的人也會只挑毛病,很難看到別人好的地方,和別人合作起來,玩起來就會比較困難。如果能先找出孩子的閃光的地方,誇獎孩子,再指出行為上不當的地方,孩子會容易接受吧。我認為如果運用好了鼓勵,親子關係就成功了大半。在解決任何問題前,相互尊重是前提。孩子的行為是孩子自己的,家長不能想當然的想著讓孩子怎樣怎樣。我們不能讓孩子變成見任何人都必須打招呼的禮貌孩子,也不能讓孩子變成永遠不動手的文明孩子,孩子的合作就像大人談戀愛一樣是不能強求的。是通過和媽媽、爸爸、周圍親戚、學校裡的小朋友的互動中發展出來。所以要想讓自己孩子人緣好、禮貌友愛等等,我們就要牢記著眼於優點去鼓勵孩子,將不良行為轉向積極的方面:如果孩子打人,我們可以爭取抱抱;如果孩子之間打鬧不可開交,我們可以引導一起玩一個遊戲。有時候下定義也很管用的,先告訴孩子“你是好孩子,”“你是有禮貌的孩子”會比一味的指責管用。我知道這個方面我還有很多的功課學習,很多的功課去做。繼續努力!

“家庭會議”:在沒學習這一章時,我們家也開過一次家庭會議,大家都沒目的,也不懂怎麼進行。最後在爸爸的嬉笑和媽媽的指責中結束。我們開之前沒有共識,爸爸沒有真正要說的話,媽媽一直記著孩子闖馬路的事情,很嚴厲地指責孩子。現在有了指導,真得覺得“家庭會議”就是“美好時光”!尤其是規定2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每個人都不厭倦,效率很高。感謝環節會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感覺很開心,很受重視,簡單利落的解決家庭生活的一個“小事情”,讓每個人都沒有壓力,不指責,只是每個人都想辦法。歐耶!太棒了!謝謝家庭會議讓我們聯絡更加緊密!還有好吃的好喝的,再來個小小的遊戲,原來表達愛可以這麼簡單,又不做作,沒有壓力。我會試著拿“安全過馬路”為一個主題,來開一個“正面管教的家庭會議”的。

綜合應用給我很多實際的、具體的指導:避免早晨的麻煩、情緒的撤出、避免就寢時的爭鬥、不介入孩子們之間的爭端、無言的訊號等等。決定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是讓孩子做什麼。這都太實用啦!切實可行的方法。

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標,是要讓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中體驗到更多的歡樂、和諧、合作、分擔責任、相互尊重和愛……

《正面管教》讓我真正看清楚了家庭生活的方向和目標,學會了切實可行的黃金法則。我會慢慢學會生活,幸福地生活。也希望更多的家庭能學習到《正面管教》課程,讓孩子和大人一起共同學。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5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正面管教》,這本書出自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博士,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書中反覆強調: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並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的資訊,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雖然這本書還沒讀完,但是依舊讓我獲益匪淺。

的確,不管是對自己孩子的培養,還是對學生的教育,都離不開正確的管教。作為一名從事教育事業的年輕教師來說,這本書教給我用另一個角度和方式與孩子交流。

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帶著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著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書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給我們老師在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方法,對待學校裡課堂上的一些活潑好動的.學生們,老師們要學會用正確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們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把握時機,及時讚揚鼓勵。

2、就事論事,堅持原則。

3、鼓勵也要愛的襯托。

總之,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明白,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要不斷的學習與思考,並且在實際的教學中慢慢感受與改變,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適合自己的教育。也讓我在今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6

早就聽說過《正面管教》但是一直沒有拜讀,最近迎來了這本被無數家長、老師所推崇的書。拿到手首先翻看序言,原來作者竟是7個孩子的母親,29個孩子的祖母,著實吃了一驚。無意中看到書裡的一句話:總有幾個孩子,能讓二年級的老師想提早退休,能讓四年級的老師想趕緊放暑假。看到後忍俊不禁,會心一笑。很想看看書中有什麼方法來“管教”這一類孩子呢。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獲得良好的學業成績。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就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拿到新書先看目錄是我的習慣,我一下子被第三章的“出生順序的重要性”吸引了,不管其它先看看這章再說。書中說在家中排行最大的孩子和排行最小的孩子,在性格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老大的`特徵是負責任、獨立、好勝、循規蹈矩、保守等,因為老大是第一個出生的孩子,他們往往錯誤地認為必須成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顯得自己重要。老小最明顯的特徵是嬌慣,很多老小不但被父母嬌慣而且被哥哥姐姐嬌慣,這使得他們很容易錯誤地認為,他們必須不斷操縱別人為自己服務,才能顯出自己的重要性,常常善於利用自己的魅力來激勵別人為自己做事。相比較而言,最小的孩子可能很難適應學校生活。獨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在我們現在的社會裡,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有兩個孩子。所以我們的學生基本上都會呈現出老大或老小的心理特徵。從我現在所教班級的學生來看,去年一年級剛入學時,有個別孩子呈現出任性、規則意識差的狀態,對國小生活的適應相對較慢,甚至有一兩個孩子到現在也無法按照學校的規則要求去做,非常自我。看了書中所寫,再回想一下這些孩子的家庭狀況,確實存在孩子在家中排行最小,或者父母十分嬌縱孩子這種現象。

書中還提到,教師的出生順序也會影響個人的執教風格。身為老大的老師通常喜歡負責。偏愛條理和秩序,最樂意看到學生們坐得整整齊齊,按照他們說的去做。我就是獨生女,而且偏向於老大的心理特徵。看到這裡,我更加覺得自己特別需要這本書了,希望能夠從本書介紹的正面管教的方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通過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來達到讓學生們有秩序的目的,切忌成為權威型的老師。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7

這個暑假,很有幸拜讀了“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這五個字是我讀完《正面管教》這本書之後,在我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幾個字。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就是,作者用平時的語言講解他的觀點,通過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並且還給讀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說的“正面管教工具”。對於家長來說,這本書可以教會他們成為更加稱職的父母,對於教師來說,它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成為更加合格的老師。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是我作為一個青年教師不斷回顧和反思的過程。封面正中的三行紅字,“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這一問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為它問出了無數家長和老師的心聲。雖然我走上教學崗位才短短兩年的時間,作為老師幾乎每天都要跟學生相處。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如何有效處理常常是困擾我的問題。若是處罰過嚴,肯定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若是不處罰,或懲罰不力,學生又會認為老師是在嬌縱犯錯誤的學生。這本書提出了“正面管教”這樣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方法,讓我產生了深深的疑問,這樣的方法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方法,對孩子來說是否真的有效呢?帶著這個疑問,我隨著作者踏上正面管教之旅。

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犯很嚴重的錯誤就是急躁,尤其是在面對那些叛逆、頑劣的孩子時,往往會火冒三丈,並且仍然深信自己是對的,覺得都是學生的錯。一番指責之後,能解決問題倒還好,怕就怕學生更加極端地為自己辯解,使小問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其實,當我們要求學生控制自己情緒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還是很聽話的,都想要在老師面前當一個好學生,但是當他們犯錯的時候,卻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對。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犯錯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師和家長往往更加關注於懲罰而不是問題的解決。犯了錯誤的`學生為了避免責罰和保持良好的形象,於是短期性地表現良好,以達到彌補過錯,重新獲得認可的目的。但是這樣的表現只是暫時性的,時間一長,就可能會“好了瘡疤忘了痛”,繼續犯同樣的錯誤。然而,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學生能夠正視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在以後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做得更好。不過,首先我們自己就得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之前當班主任,無意間看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我讓班裡孩子將這句話寫在黑板上,予以勉勵,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犯了錯之後,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師的斥責,而是從錯誤中得到了哪些收穫。

在書中,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犯錯的孩子。啟發性的問題的首要目的就是讓老師會和家長停止告訴孩子答案。當孩子的思想或是行為不恰當時,幫助孩子分析接下來應該做什麼,讓孩子學會自己分析和總結,最終與孩子一起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還能對解決方式更加認同。作者還認為,將啟發式問題運用在班會當中,效果也很不錯。對我們教師來說,正面管教既不會讓學生感到屈辱,也不會讓老師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與合作的基礎上,教會孩子學會對他人理解和寬容,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起責任。這樣好的教育方式,確實值得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大膽的嘗試。

《正面管教教師指南A—Z》這本書,還有很多理論和例子,啟發人在教育上著重細節、採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和諧、友愛的環境中快樂健康的成長。這本書真正的好書,以後在工作中,我會經常拿出來拜讀,相信它能引領我的教學之路越走越寬廣。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8

假期讀了美國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一書,其英文名字為Positive Discipline,直譯為積極的紀律。書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如何運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技能,就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書中列舉了大量的家長管教孩子的例項和老師管教學生的例子,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經常因為孩子多次犯同樣的錯誤而生氣,因為她好像沒有責任感而深感苦惱,因為她無端的胡鬧而心煩。我就在心裡嘀咕:這孩子怎麼就這麼難纏呢?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讓我開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責任感,是因為我替她做了很多,從而就剝奪了她通過自己的體驗來發展出對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機會。她反而會認為自己需要我的照顧,或者她理應享受特別的服侍。之所以經常犯同樣的錯誤,是因為我總是在孩子犯了錯誤時給予她的更多是說教、叱責,讓她去承擔一些邏輯後果,而不是讓她從自己的錯誤中本能地去體驗自然後果,所以在我的懲罰中,孩子充滿了怨恨甚至是屈辱,她哪裡還有心思去學習和改正呢?我發現孩子總是在我特別忙的時候來煩我,讓我陪她,以前我一直認為她在無理取鬧,沒事找事,不懂事,不理解媽媽,但是簡尼爾森卻告訴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孩子這樣做只是在尋求我對她的關注。而她只不過是選擇了一個不恰當的時間來獲得家長對她的關注。

那麼怎樣做才算著有效管教或者說是正面管教呢?這就要回到書中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了。即:1.是否和善與堅定並行?(對孩子尊重和鼓勵)2.是否有助於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心靈紐帶)3.是否長期有效?(懲罰在短期有效,但有長期的負面效果)4.是否能交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於解決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樂於奉獻、願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為基礎。正面管教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並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技能。這就要求我們要拋棄過去那種錯誤的觀念想讓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感覺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確解讀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資訊,她是想尋求過度關注,還是尋求權利,亦或是為了報復,為了自暴自棄。因為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當一個孩子行為不當時,要把這一錯誤行為看成一個密碼,並且問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訴我的是什麼呢?要踐行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最終贏得孩子和我們的合作並讓孩子學會關注於解決問題。

正面管教的方法不僅有助於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品質,在班級管理和處理突發性課堂事件中,也是很有幫助的。現在想起來我上學期處理課堂上一突發情況時,歪打正著用了這種方法。當時,我正在上課,有一女生突然從後門進入,連招呼也沒打一下。按照常規做法,我應該讓她站在後面,也可以當時就批評她。可是,當時,我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問她為什麼來遲到了?她高傲地昂著頭,某某同學流鼻血了,我去給她送紙了!聲音很大,一臉的挑釁!我想在她心裡,幫助同學是值得肯定的行為,她不認為自己來遲到是不對的,更不會認為自己不打報告就進教室的行為是對老師的不尊重。要想讓她意識到她的錯誤,必須先讓改變以往的做法。我真誠地看著她,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平靜地說,你能幫助同學值得表揚,但是,老師希望下次你如果遲到的時候,能從前門進入,跟老師打個報告。這是應有的禮貌和尊重。她沒想到我沒有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吵她,還肯定了她的行為,低下了頭,老師,知道了。她態度的改變也讓我感到很驚喜,我想正是因為老師的態度的變化,給學生的心裡感覺帶來了不同的感受,才會導致她態度的轉變吧!尊重是前提,師生間有了彼此對相互的尊重,才能談得上平等的對話。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溝通,我們才能贏得學生的心,也才能讓教育從心開始,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堅持堅定與和善並行,在以後的教學和課堂管理中也積極地應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讓師生關係更加和諧,學生心理更加健康!

感謝《正面管教》一書的作者,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讓我在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上邁出了第一步。相信我的堅持與改變,一定能讓正面管教在以後教育孩子和管理學生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9

疫情期間我又讀了一遍《正面管教》這本書,讀完之後我對“和善而堅定”這幾個字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態度堅持已同孩子商定的規則。其次是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避免過度控制或驕縱。

一、尋找不良行為的原因

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是因為他們在以錯誤的方式追求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很可能是因為家長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因此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作為家長不要生氣,而需自我檢討。

二、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

(一)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1、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達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4、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注意:當孩子犯錯時,千萬不要囉嗦,不要說“我早就說過……”。這樣的話語,對於解決當前的問題無益,只會增加孩子的反感)

(二)多問啟發性問題

在孩子犯錯時,不直接告訴孩子要怎麼做,而是多問啟發性問題,如“發生了什麼事?”“你覺得原因是什麼?”“你覺得該怎麼辦呢?”“下次怎麼避免呢?”。這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還能引發孩子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三)積極的暫停

當發生衝突時,給雙方情緒緩衝期。如果孩子還小,家長可以同孩子一起“暫停”,如一起閱讀。如果孩子比較大,可以提前和孩子溝通,如果發生衝突時,你會先暫時離開現場,等你們都冷靜下來了,再一同商量解決方案。

(四)決定自己做什麼,而不是孩子做什麼。

當孩子反覆出現某些不良行為時,不要去嘮叨孩子該怎麼做,而是告訴孩子你自己會做什麼。如孩子總是將髒衣服亂扔時,不要去強制要求孩子把髒衣服放到髒衣籃裡面,你只需告訴孩子你只會洗髒衣籃裡面的衣服,並和善而堅定地實施。

(五)教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首先我們自己要做到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而不是在犯錯後垂頭喪氣。在犯錯後勇於承認錯誤,並積極尋找解決方案,便是給孩子樹立了正面的榜樣。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錯誤,接受自己的錯誤,同孩子一同尋找解決方案。

(六)定期開家庭會議

每週可以設定固定的一天開展家庭會議。由家庭成員輪流主持。

家庭會議的內容如下:

1、表達對家庭成員的感謝,並舉出例項。

2、專注於前段時間出現的問題,並達到全員一致意見。如未達到一致意見,該問題推遲至下次家庭會議。

3、討論家務事分配,鼓勵孩子承擔家務活。

4、計劃家庭活動。

5、分享錯誤經歷,並一同討論解決方案。

我們往往對孩子有著諸多評判、期望、指責、失望、憤怒。但事實上,愛和快樂才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們表達無條件的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尋找積極的方面,和善而堅定地對孩子說“不”,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是”,是我們為人父母、師長可以、更應該採用的正確教養方式。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10

初冬,不如隆冬神聖莊嚴,不如金秋給人已收穫的喜悅,然而它卻承載著別有的一份美麗,讓我眷戀……11月中旬,在園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將一起跟隨Linda老師帶來的《正面管教》開啟四期的課程,可以說是為我們帶來一場身心的洗禮,為了我們學習的有效性,領導還為我們提供了《正面管教》書籍及踐行工具卡。在學習中我們一起頭腦風暴、一起分組討論、一起分享收穫、一起參與各種遊戲。四次的學習讓我們彼此拉近了距離,更加深入瞭解彼此、理解彼此、溫暖彼此、最後到欣賞彼此……之後,我便以依依不捨的姿態利用工作之餘閱讀完這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對於學習正面管教,我有以下體會:

一、先聯結情感、認同感受再糾正行為。

以前我在工作中在解決孩子問題上會直接去糾正孩子,直接指出他的錯誤和不足。有時候,甚至還會講一大堆的道理,認為這些道理你應該都懂,因為我是為了你好。甚至我們還天真的認為,我們這樣糾正了孩子,孩子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可事實是:不良行為一直存在。問題出在哪裡呢?為什麼孩子就是聽不進我們的話呢?今天我學習正面管教之後完全明白了,原來都是因為自己沒能和孩子建立好聯結。

德雷克斯說:“愛不是一種情感,而是一種關係”,先聯結再糾正是要我們通過傳遞愛的資訊,建立親密和信任,而不是距離和敵意。這其中往往透著這樣態度:“我愛你,而答案是不”;“我愛你,我相信我們可以找到一個相互尊重的解決方案”。比如,孩子在商場鬧著要買東西,可家裡的這種玩具已經很多了,你又不想縱容孩子這種出門就要買玩具的壞習慣。那麼,就要在糾正孩子錯誤之前先跟孩子建立情感聯結、認同感受,建立良好的關係,再去積極的影響孩子,這才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簡單的來說:就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一旦有了情感聯結,孩子們就會願意接受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糾正了。

這裡的糾正行為,是在儘可能的情況下,給孩子提供參與的機會,或者和他們一起來找解決問題的方案。買玩具這件事情,就可以和孩子就買玩具達成共識,而當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愛時,彼此之間才更可能達成共識並容易執行。因為,此時,孩子的歸屬感和價值感都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下面的這個案例是我運用Linda老師講的認同感受的“你感到……是因為……你希望……”句式來幫助孩子解決了分離焦慮:週二早上我們班有個小女孩高高興興走進教室,把玩具放進自己的抽屜裡,接著跑回班級門口,往外張望著,這時臉上的笑容已經變成了兩行眼淚,最後終於忍不住嚎啕大哭。我便走向前蹲下來幫她擦拭眼淚,與她說話:“寶貝,程老師理解你的感受,你現在心理很傷心,很難過,是因為你還沒有來得及跟媽媽說再見,媽媽就走了對嗎?”孩子聽了我的話用力地點點頭,哭的更傷心了。“那你希望我為你做點什麼嗎?”我撫摸著她的背接著問。

這時孩子的情緒緩和了一些,對我說:“小程老師,我想讓你抱抱我。”接著我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又和孩子約定下次先和媽媽說再見,再進教室。孩子就高興地去吃早飯了……擁抱是最天然的動作,是最能表達愛的親密接觸,也是情緒控制和安撫最有效的動作,在我的擁抱裡,孩子得到了安全感,得到了愛。相信孩子在這一整天裡都不會再因為這件事產生壓力了,因為她內心不再有不安和恐懼。其實,不只是和孩子需要建立聯結,愛人,親人,朋友,同事都需要情感的聯結!

二、含糊的`讚揚不是鼓勵

德雷克斯一直說:“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勵”這個詞來源於一個法語詞根,其意思是“將心給與”,鼓勵能幫助孩子培養勇氣,增強自信。但含糊的“真棒”不是鼓勵,小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要讓你的鼓勵很具體。比如,一個孩子剛完成一個泥工作品拿給你看,而你對孩子說:“哦,這是我見過最漂亮的作品,你簡直太厲害了!”那麼你對孩子的幫助可能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大,你教給他的可能是,他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悅別人,這是一個危險的人生信條。告訴這個孩子:“我看到了,你真的很喜歡紅色和黃色,你能跟我說說你是怎麼做的嗎?”這樣,就會開啟交談和一起學習的大門。不過,我個人感覺這部分有點難,稍微不注意就又說成讚揚的話了。所以,這需要我們不斷反覆的練習才行!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11

“什麼是正面教育“?這是書中曾提到的一個思考題,這本書雖說還未讀完,但是對於這個思考題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這本書大體就兩個核心問題進行探討即:“什麼是正面教育“和”怎樣進行正面教育“。作為一個八零後,其實在我上學階段接受的是非常”中國式教育“,傳統教育觀下的我從未體驗過新型的教育理念。我在學生時代,印象最深刻的無非就是每次考試都想第一名,因為我知道,只有這樣才能讓老師和家長高興,其實說白了,不是為了我自己。為的是不想看到父母和老師臉上失望的'表情從而做事小心翼翼。我想大部分90或是80年代的孩子都有相同感受。作為書中提到,正面教育不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去懲罰他們,而是要讓孩子將每次錯誤都當成一次成長,在錯誤中學會經驗。

但是正面教育並不是對於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而是通過這種方式使孩子不是因為害怕懲罰去改過自新,而是因為自身反思檢討去糾錯改正。這不禁讓我想到近代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的”自然後果律“,即:當兒童犯了錯誤或是過失時,不必直接制止或者懲罰他們,而是讓他們體會到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和過失帶來的後果。本書中提到的正面教育和盧梭的自然後果律雖不是完全一樣,但是他們都是沒有直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去制止和懲罰。而是用另外一種方法引導。

所以,我認為,我們不管時作為家長還是教師,要將孩子堪稱一個個體,將判斷權和選擇權交還給孩子,我們只需要稍加引導,他們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成長。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12

最近我讀了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尤其是書中第7章講述的:有效地運用鼓勵,讓我更深入地認識到鼓勵而非讚揚,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

帶著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著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自我反思,我在該方面存在很多的誤區,比如:我經常會用到這麼一句話讚揚孩子:“你真是一個乖孩子,聽話、懂事,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在這種讚揚下,該孩子會很高興,會滿臉燦爛,她會覺得“大人認可我,我是有價值的”。作者提出:讚揚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於“別人會怎麼想,怎麼看”的考慮來做事。當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時,他會茫然與疑惑。

這位孩子(長大後就是成年人)可能會形成一種完全依賴於別人的觀點的自我概念,可能會變成:“討好者”和“總是尋求別人認可”。而鼓勵是指向人的行為的,常常啟發對方思考“我是怎麼想的”、“現在該怎麼做”、“我學到了、感覺到了什麼”等,它能讓人內省,更多地讓人思考並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需他人的認可,最後形成自信、自立的態度。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較差,所以老師在此運用的讚揚可能要比鼓勵更多一些,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之前的那句話只會使孩子們變得“變動”,缺乏自信。是作者讓我瞭解到同一句讚揚鼓勵的話對於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等真誠而恰當地讚揚和鼓勵。

該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在經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環境下快樂健康的成長。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13

《正面管教》由(美國)尼爾森編著,它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我將書看下來,認為在學習正面管教,使用正面管教工具得要從始至終堅持以下幾大原則:

一、和善而堅定的態度。

讓我認識到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主體的重要性,和善就是“尊重”,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態度,用態度影響的行為和言語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並接受孩子的感受。堅定,就是父母對原則、規則的堅持,讓孩子感受到在養育的過程中不僅包含著對他的愛,還有原則的堅持。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孩子的自律和責任感。和善而堅定的態度是實施正面管教所有工具的基礎,父母要在不斷學習中首先做到改變自己。自己的改變,就會不知不覺中影響了家人和孩子,從中也就會看到了孩子和家人的改變。

二、讓孩子感覺自己是重要的。

是被當作平等的主體來對待,是被家庭中其他成員需要的。這樣孩子就不為了尋求家庭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而產生一些錯誤的行為,不會形成自卑的心理或因此而變得毫無責任心。父母可以與孩子約定一些手勢或動作來表達孩子的被關注需求。在關注過程中,父母需要鼓勵孩子的每一個進步的點,以便孩子在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中逐步培養出孩子的自信心。要做到這點,父母要多給自己心理暗示:相信孩子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並做正確的選擇。

三、孩子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那麼就要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事務上來,最好的就是要長期的組織家庭會議,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規則的制定、讓孩子發現家庭生活中的問題、讓孩子參與到父母和孩子在執行規則及解決問題的互相監督中來。家庭會議通過實踐下來,可以實行家庭成員輪流組織、主持會議,孩子的積極性顯得特別得高,由此激發孩子參與自我管教的主動性。

四、行大於言。

父母首先得弄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做的事又該怎麼去做?這些,孩子都用“心”在看著呢。父母只有弄清楚這些,還要注意到“說一千遍不及做一遍”的道理。曾有老師讓家長和她一起做一個動作:將右手以“OK”手勢放在下巴上,結果12位媽媽有10位都跟著Lily老師將手勢放在了臉上,因為老師是放在臉上的。這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我平時的嘮叨、催促、提醒浪費了多少言語這項功能,更讓我深信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作業拖拉都是因為家長的行為在引領著孩子這麼做的,因此孩子自動忽略了我的嘮叨、催促、提醒。父母一定要切記自己“行為”的重要性,用正確的行為去影響孩子,並堅持不懈。

五、不允許懲罰孩子。

將孩子做錯事的`情況轉變為幫助孩子學習如何以恰當的方式處理問題並彌補錯誤,長此以往,培養並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作為父母的我們,兒時一直接受被懲罰式的教育,也習慣性地去懲罰孩子,要做到不懲罰孩子是多麼大的挑戰!但父母在掌握一些溝通技巧實踐下來,發現原來孩子做錯事後,家長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不懲罰是多麼令雙方都感到輕鬆的事兒。父母可以根據“矯正錯誤的三個R”,運用開放式的提問,和孩子一起討論他做錯事的後果,引導孩子從錯誤行為中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思考自己如何解決問題以及行動方案,支援孩子彌補錯誤,引導孩子主動吸取此次的經驗,為孩子今後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打下基礎。

本書中一共介紹了27種基本工具,不管作為老師還是家長都很有必要好好讀讀。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14

正面管教是一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讓孩子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使他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

作為一名教師,書中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認定若想要孩子們做的更好,就得先要孩子們感覺更糟,”我在以前教育學生時,對於特別調皮的孩子會嚴厲地訓斥,孩子表面上聽話了,而實際心裡很不服氣。的確,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性的地解決問題。孩子只有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過鼓勵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強,但表達能力卻弱。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認真解讀,而不是通過打罵來壓制孩子的錯誤行為,從長遠來看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帶來了新問題。

“獎勵”、“懲罰”這兩種管教方法在我們以往的教學工作中出現頻繁,《教室中的正面管教》一書讓我瞭解到一種不同的方式——正面管教,它是通過建立情感聯結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愛,倡導用和善、尊重的態度,以鼓勵的模式幫助學生真正解決問題。

“正面管教的目的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這個觀點讓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曾因為違反紀律,被罰抄學生守則,我當時會因為害怕再被懲罰而答應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還有國中時候被罰把政治試卷的錯題抄三遍,密密麻麻的字以及寫到手軟的感覺也讓我變得害怕寫字。反觀獎勵,我現在也用加分的方式激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不難發現如果某一節課老師不重視加分評價,學生就會不感興趣。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15

顧題名而思意,就知道這本書講的是一種課堂管理方法: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相較於我們在管理學生過程中常用的“說教”、“獎勵”、“懲罰”,正面管教是一種不同的方式,它的目的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

這個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回想起自己小時候因為忘帶作業而罰站,忘寫英文作業被打手心,結果除了增添對英文老師的厭惡和恐懼之外,並沒有什麼正面的效果。我曾聽說有老師在學生出現紀律問題時通過抄寫漢字來懲罰他,我想效果也是一樣的,雖然在一時間用“害怕抄漢字”的心理制止了吵鬧,可把漢字作為懲罰的工具,還能吸引本來就對漢語有畏難心理的孩子繼續學習嗎?書中提到,“懲罰會造成的三個R:反叛(Revolt,變得更不想學);報復(revenge,因為懲罰引起不快,因此採取惡劣的手段報復老師);退縮(Retreat,因為懲罰引起內心的自卑,因此更沒信心學好漢語),表明了長期來說,懲罰對孩子來說是有害無益的。反觀獎勵,尤其是過度的獎勵也有負面的作用。我記得一年帶中文夏令營,為了讓小華裔們積極舉手參與課堂,用加分的方式鼓勵他們,可是之後上課只要一提問題就有孩子問“這是加分題嗎?”,如果不是,哪怕再容易的問題也懶得回答。“喜歡獎勵的孩子很快就會依賴於獎勵的刺激而不會因為內心的回報而想成為有貢獻的社會一員”,這是獎勵的負面影響,孩子容易把注意力轉移到獎勵而不再專注於學習本身。

正面管教則認為,孩子要好好學習並且減少紀律問題,“除非教給孩子們社會和情感”;而正面管教的願景是孩子們在學校裡遭遇失敗是永遠不會被羞辱,而是通過有機會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感覺到自己被賦予了力量。作者用孩子學說話的例子作了比喻。因為每個人幼兒時期都曾經歷跟著父母學說話,每當我們說錯,父母總是重複正確的話語鼓勵我們,告訴我們“沒事,再來一次就好!”而不會嚴厲地指責或者打罵我們。這個例子放在中文課堂中更普遍,我想沒有哪個中文老師會在學生說錯中文的時候去指責他而不是鼓勵他再來一次吧。那麼當學生在課堂上犯了行為錯誤的時候呢,我們或許要從懲罰或者一味批評孩子的'方式中扭轉,從正面引導孩子理解他的錯誤行為所造成的後果,並且承擔他的錯誤,最後改正。而在這過程中,沒有老師和同學會嘲笑他,因為大家會一起幫助他認識錯誤,探索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的方式,而不是受到懲罰。這樣的孩子一定也會有安全感和班級歸屬感。

幫助孩子們在學校和人生中成功的三個信念:

1.我能行

2.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

3.我能夠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選擇對發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體中的事情產生積極影響

幫助孩子們在學校和人生中成功地四項技能

1.我能自律和自我控制

2.我能與他人相互尊重地共事

3.我理解我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

4.我能夠通過日常的練習發展我的智慧和判斷能力

一個正面管教的教室,是學生們能夠體驗到犯錯誤沒關係並能從這些錯誤中學習的地方。在班會上,他們能夠學會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因為他們會得到幫助,探索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的方式,而不是受到懲罰。

他們還能學到即使當自己無法控制所發生的事情時,他們也能控制自己對所發生的事情的反應。

孩子們在得到傾聽時會更願意傾聽別人。

通過傾聽學生同學的反饋他們能夠獲得對自己的情感和行為的理解,在一種沒有威脅的環境中,孩子們會願意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通過探索自己的選擇所造成的後果學生們會從錯誤中學習而不是試圖隱瞞錯誤或者為錯誤辯解。

孩子們只有在有機會通過對身邊所發生的事情的清醒意識和感知來評估問題時才能培養出判斷能力。

當出現問題時,學生們會探究發生了什麼事,什麼導致了這件事情的發生,他們的行為如何影響了別人,以及他們如何做才能在將來避免或解決這樣的問題。這樣他們就學壞了根據情形需要做出反應。

當老師們願意放棄對學生的控制,轉而已一種合作的方式與學生們共同努力時,正面管教才會有效。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16

這是本非常好、非常實用的教育書,無論是從實用性還是從理論深度來說。教我們如何做老師,如何做父母。我相信,沒有一位老師不愛自己的學生,沒有一位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我常常思考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有時孩子犯錯,我常用的也是最簡單的教育方式是以言詞厲色或予以懲罰,因為這種教育效果最快,孩子因為害怕老師的威嚴而屈服做出暫時的妥協。教育者遇到問題時不能不知道怎麼處理,只知道發火,當帶著情緒去教育別人的時候,卻往往會適得其反。有時覺得不聽話的孩子,尤其那些不良行為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作為老師或老師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需要成長,這本書也讓為人母的我有所成長。

老師的情緒言語無形中影響著成長中的孩子。書中倡導對待孩子要“和善和堅定”,和善堅定是正面管教孩子的基石。只有在和善和堅定的氛圍裡孩子才能更好的發展和掌握各種生活技能,和善和堅定也有利於親子關係更加親密融洽。講求“和善而堅定”的前提,是教育者拋棄懲罰、羞辱孩子。因為沒有人會因為被懲罰、羞辱了而去更好地做好事情,頂多只是出於害怕而屈服,但傷了孩子的自尊,且在孩子心裡埋下了反叛、敵意、報復等壞的種子。而不會去想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問題仍然是問題。這樣的懲罰會一點點地抹殺孩子的`自我,變得討好或。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為基礎。要正確解讀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資訊,他是想尋求關注,還是尋求權利,亦或是為了報復,為了。因為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當一個孩子行為不當時,要把這一錯誤行為看成一個密碼,揭祕:“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

老師都想教育好孩子,這也是作為老師的基本責任,但苦於沒有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教育或引導孩子。《正面管教》給予我很好的指導,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教育方法,而本書所講的正面教管,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教育方法,值得我認真學習。在瞭解正面管教前,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什麼叫正面管教,它有什麼好處,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何?我覺得正面管教就是兩個核心詞,那就是“和善”和“堅定”,它是一種既不嚴厲,也不嬌縱的教育方法。跟傳統管教最大的區別是:它不羞辱孩子,以尊重合作為前提,和善和堅定地與孩子一齊解決問題,通過讓孩子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從而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培養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當於通過錯誤來進行教育的方法,把孩子犯錯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機會。

我的孩子並不完美,我也不完美,《正面管教》幫助我消除了對孩子不尊重的、沒有長期效果的錯誤管教方法。幫助我找到了這種對於不完美的相處方式,從而更好地與孩子們相處,從現在開始真正享受到為人老師、為人師的快樂。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17

學校剛推薦《正面管教》這本讀物時,我跟他的冷戰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星期。當他開始跟我反抗的那一刻,我就已經意識到不當的教育方式,不但起不了作用,相反會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提前。當某種教育方式令你和孩子雙方都痛苦,那方法肯定是錯了,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

冷戰期間我做了深刻的反思,也積極尋求了班主任林老師的幫助,林老師說太過嚴厲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的逆反心更強,並給我推薦了《正面管教》,書中提到的“和善而堅定”的教育方式讓我耳目一新。受書中觀念的啟發,我及時調整了教育方法,以朋友的身份與他溝通,充分尊重他,細心感知他的感受,他的牴觸心理和反抗心理也慢慢消失,之前一直暗藏在我心裡的那股心力交瘁般的吃力感也煙消雲散了。在林老師的幫助下,他也意識到自己耍小性子、發脾氣的性格弱點,在此,我要真誠的謝謝這位好老師,謝謝她對每位學生的細心與耐心。

我呢,其實是一名“偽家長”,受姐姐的委託照顧她的兩個小孩,同時扮演著爸爸媽媽的角色,幸運的是在老師的幫助與培育下,小外甥成長進步了不少。從一開始整天看電視、玩遊戲、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沒有耐心、不懂禮貌、各科平均成績一直遊走在七十分左右,到現在懂禮貌、愛學習,能安安靜靜地閱讀、四門課程達到了九十分以上,這些可喜的進步得益於老師的培養,也得益於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的轉變。

在這裡,我結合這一年半以來小外甥成長的經歷和《正面管教》中給我的一些啟發,和大家分享“正確的教育方式是孩子成長的奠基石”的淺見。

一、以和善之力溫暖心靈

很多家長一直存在一個誤區,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養的,自己怎麼打罵都沒有關係,所以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的時候,經常以大吼大叫的態度去斥責他們。殊不知,久而久之孩子也模仿你對待他的態度,漸漸地開始對身邊的人,甚至對你大吼大叫,等他心理怨氣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報復或防抗的心態。因為,他們潛意識裡覺得,既然家長都可以用這樣的態度對待我,那麼我也可以以這樣的態度對待別人。在你的斥責聲中,孩子是難以感受到愛與溫暖,同樣他對別人說出來的話也會沒有溫度,他根本就不知道充滿愛的語言需要以怎麼樣的語氣表達出來,所以在跟孩子對話的過程中,採取和善的態度非常重要,它不僅可以幫家長們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家庭矛盾,而且能讓孩子少一些急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怨氣,多一些溫暖,性格逐漸變得溫潤而有力量。

二、以參與之力培養責任心

責任心是人性中一項不可或缺的品質,可以通過讓孩子參與一些大大小小事情的管理,來增強他的規則意識和責任感。既然規則是由自己參與制定的,那麼首先他就得學會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也會間接地幫助孩子減少犯錯誤的機率。如果能讓孩子能參與家務勞動,幫父母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會大大增強他自己對這個家庭的責任心。

現在的小孩子,從小就是在蜜罐子裡面長大的,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覺得家長及時滿足他們的需求是理所應當的。養成了一些諸如浪費食物、不愛惜物品等不好的習慣,甚至覺得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丟掉是很正常的事情,爸爸媽媽還會滿足他們。得之輕易,會使孩子缺失感恩之心。

為了增加小外甥的責任心,我一有時間就安排他參與到爸爸媽媽平時的工作中,讓他為父母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漸漸地他也體會到父母為了供他上學的艱辛,懂得了想為這個家庭盡一點自己的力量,不再像以前那樣看到什麼就想買什麼,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浪費食物和物品。

三、以鼓勵之力建立自信

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確實,孩子們需要我們的鼓勵,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家長如果能夠抓住時機,及時鼓勵孩子,會讓他們更加積極勇敢地去表達自己,從而建立自信。外甥進入學校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積極主動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上講臺也非常羞於表達,我問了之後,得到最多的回答是不敢,害怕自己表現不好。他可能覺得我成績也不好,參加其他的活動也可能會做不好。好在我及時對他進行鼓勵與引導,告訴他多參加一些活動,並不是一定要你獲得一些名次與獎項,只要你盡力了,總會有所收穫。在我的多次鼓勵下,他才勇敢地踏出了那一步,現在比以前勇敢自信了許多。

此外,被鼓勵長大的孩子會對別人更加寬容,在看待某件事情首先不會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也不會總是找身邊人的缺點,這也是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才意識到的'。之前我對外甥的管教總是批評多於鼓勵,也是我自己太急切地想幫助他改掉這些毛病,以至於我自己眼裡看到的全是他的缺點,也導致他也覺得自己身上缺點很多,看身邊的人和事也是總先看到不好的地方。比如每次吃完東西之後,總說“我並沒有覺得這個東西有多好吃,”這讓身邊的人聽到了很難受。每次我也會跟他指出來,教導他凡事都要往好的方面看,但是一直收效甚微,看了《正面管理》之後才發現原來他的這個毛病的根源是出在我這裡。在我轉變方式之後,他的這個缺點也改善了不少。

四、以啟發之力激發主觀能動性

教育的成功是能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學習,提升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幫他們形成獨立的自我。不管是學習、解決問題、做決定,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多多啟發他們,讓被動變為主動。記得去年他剛進入華小那會,各科成績都非常不理想,對學習也非常排斥,我想,直接跟他補習各門課程,效果不但會不理想,也會加深他對學習的排斥,因為我也聽很多媽媽談過,每個月給孩子花幾千塊錢報各種補習班,但是效果還是很不理想,孩子依然很排斥學習。

我想的辦法是培養他對閱讀的興趣,讓他在閱讀當中受到啟發,從而愛上學習。閱讀名人傳記,可以讓他通過了解名人的成長經歷,學習他們優良的品格以及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閱讀歷史書籍,可以讓他能更好的瞭解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程;閱讀兒童文學,可以讓他感受文字傳遞出來的愛與溫暖;閱讀各類科普讀物,可以讓他了解世界萬物的生長規律,並激發他的好奇心。在這一年多當中,我陸陸續續地讓他讀了近一百多本書,不僅讓他獲得了課堂外的一些知識,也使他漸漸地愛上了閱讀、愛上了學習,各科成績也慢慢上去了,現在自己還主動提出要我幫他補習英語,這也是我這一年多來,最欣慰的一件事情。

如果將人生比喻成一條長河,那麼國小階段就好比這條河的源頭,在這個階段形成的行為習慣打下的各項基礎對他們今後成長至關重要。種一棵樹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做好引路人。正確的方法可以讓我幫助孩子更好地自我成長,也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家長,《正面管教》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好好學習與運用。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18

經學校領導的推薦,我有幸拜讀了美國作家簡尼·爾森的著作《正面管教》,這本書的內容對我幫助很大,很多理論和例子,啟發我們如何有效管教孩子,讓孩子在和諧、有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閱讀的過程中,我一邊勾畫,一邊結合著自己的育兒和教育學生的經歷,進行自我反思,使我受益匪淺。

贏得孩子而非贏了孩子

“贏得孩子”,是大人以尊重孩子的態度對待孩子,使孩子成為合作者。“贏了孩子”是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孩子。贏得孩子的好處不言而喻,那我們如何贏得孩子?

書中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1)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達出對於孩子的同情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4)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這是非常實用的方法。曾經也在自己孩子身上試用過,借用這四個步驟讓孩子有耐心的穿好了自己的衣服,(孩子是剛學穿衣服的階段,穿不上衣服難免會有些著急不耐煩之類的),孩子之所以能改變她的行為,是因為大人用了鼓勵的方法,給了孩子支援的感覺。讓孩子感到親近和信任並且願意耐心學穿衣服。

鼓勵而非讚揚

德雷克斯說過:“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鼓勵的學問非常深,作者從很多方面闡述了鼓勵,比如:相互尊重、著眼於優點、將不良行為轉向有貢獻的方向等等。想想平時自己讚揚孩子:你今天的表現很棒、你做的正確、你真是個乖孩子等,單單指向做事的人,被讚揚的孩子得到了認可,其實是為他人而改變自己,以後會完全依賴於別人的評價做事。而鼓勵是指向人的行為,孩子們會為自己而改變,我們可以這樣鼓勵:你可以耐心搭好積木,真是了不起。你上課非常專注,而且可以把重點知識記下來,我們要向你學習。鼓勵的長期效果在於他能讓孩子自信。讚揚的長期效果是讓孩子依賴於他人。

把錯誤看作學習的機會

通過有效班會解決學生的問題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學生學習的機會。班會之前,在全班人都可以接觸到的地方放一個記事本,學生在下課期間將自己的問題記錄其中,定期開班會進行解決。

開班會時學生坐成一圈是很重要的(教師也要和學生同坐在一起)。班會的流程是這樣的:

(1)從致謝開始,運用發言棒,順著學生坐好的圓圈傳遞,致謝時以“我想要感謝(同學的名字)……(所做的某件事)”的形式進行發言。

(2)宣讀問題。

(3)順著圓圈傳遞發言棒,讓大家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4)把每條建議都讓學生記錄下來

(5)宣讀所有的建議,問提出這個問題的'學生,他認為哪一個建議更有幫助。

(6)開始執行自己選定的建議。

我們可以把這樣的流程遷移到自己的班級中,學生能在班會中學到學業知識和社會能力,並學會正確的表達、開闊的思路、傾聽的技巧等。讓學生明白遇到問題或者做錯事情不是一件壞事反而是大家學習的機會。

孩子們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我們不能將自己的思想強加於孩子,更不能懲罰,而是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孩子內心的感受,一旦他們覺得自己被理解了,就會更願意聽取你的意見,並會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有效管教孩子的方法,更感受到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19

最近翻閱《正面管教》,作者基於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剖析了孩子種種不當行為背後的成因並提供可行的解決辦法,讓我們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知其所以然”,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

“正面管教”的做法需要中國化。我很認同書中提倡的“溫柔而堅定”的教育理念。因本書中的教育物件、教師、教學環境都和我們中國相異,書中提到的具體方式方法需要教師到實踐中去反覆嘗試,運用,不斷檢驗,根據不同的教育物件調整自己的行為,不能盲目照搬。

正面管教需要摒棄固有的教育方式。回顧實踐,不難發現,我們通常會對“正面管教”的方法存在畏難情緒,因為這些做法與我們平時的做法相左,或者說做起來複雜,不夠“短、平、快”,“效率”不高。所以,改變不易,很可能是教學理念的重新調整,但改變之後,形成自己的理解之後,我們既能站在更高的地方俯視孩子的行為,看得更長遠,也能蹲下身來,更理解孩子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教育者需要這兩種姿態。

尊重是正面管教的`核心思想。任何一種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都不能“包治百病”。因為我們面對的教育物件是活生生的人,既然是教育人,就不能忽視人的基本需要。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接著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最後是自我實現需求。尊重需求在自我實現需求之前,也就是說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首先要被尊重,獲得尊重,這些是獲得自我實現需求的前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書倡導的“溫柔而堅定”的教育方式,本質上是教會我們學會尊重孩子。

“溫柔而堅定”的教育方式不是嚴厲、懲罰等教育方式的對立面。老師們常說,性格開朗,大大咧咧的孩子採用嚴厲的教育方式效果更好,而心思細膩,敏感的孩子則需要溫柔而堅定,和風細雨般的教育。教育過程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可是,細想一下,懲罰之後呢,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是又自然地運用“溫柔而堅定”的語氣給孩子“一個甜棗”?個人認為,這種嚴厲和懲罰式的教育方法與溫柔堅定並不衝突,很多時候是殊途同歸的。更何況對於“嚴厲”,“懲罰”的理解也是千人千面,直接的“語言暴力”和建立在規矩上的嚴厲,兩者是截然不同的;說得更遠一點,孩子對老師的教育方式的感受力還源於各自的家庭教育背景,但作為教師,必須有自己堅定的作為教育者的立場,有自己的教育自信。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這句話總是縈繞在我耳邊,阿德勒告訴我們這樣的孩子只是想有所歸屬,當我再次遇到這樣的孩子的時候,我總會避免直接批評,而是平靜地與孩子溝通,識別孩子的真實訴求,設身處地鼓勵,讓孩子重新獲得歸屬感,這個過程,我也收穫了雲淡風輕的幸福。

作為教育者,正確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祕密”是我們的專業職責,這些不依賴於經驗的解讀是可以複製的,它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讓我們更瞭解孩子,親近孩子,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教學行為,教育理念。

剛上完一節課,筋疲力盡回到辦公室,桌面上放著一本嶄新的《正面管教》,本學期教研組共同書目,書名早已耳熟能詳,但是從未認真閱讀,剛好趁此機會,平心靜氣,提升自己。

其實在閱讀此書之前,我曾以為,正面管教這本書應該是大多親子教育書籍一樣,引導家長、老師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淡化或者忽視孩子身上的存在的問題,但是第一頁中“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地管教孩子”卻引起了我的興趣,雖然在提倡素質教育的大浪潮下,我們更多的是給予孩子“自主、自由、平等”但是,如何平衡它與“管和教”之間的關係,其實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問題。

此書作者為美國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其英文名字為Positive Discipline,直譯為積極的紀律。何謂正面管教?我想書中的這句話可以簡單地概括一下: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用嚴厲也不用嬌縱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為一體,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技能。

書中的資訊量很大,列舉了大量家長、老師管教孩子的例項並對其進行具體的分析,越看越能引我的共鳴,梳理一下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發現其實自己在教學管理方面存在著很多的誤區。儘管經常告訴自己要學會心平氣和,但是不得不承認,自己還是需要多多修煉,總是壓抑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為了孩子的這點那點小錯誤而生氣。繼而開始對學生們苦口婆心地進行說教模式或讓讓她們去承擔一些邏輯後果,靜下心來想一下,是因為我單純地在孩子們犯了錯誤時給予她們的更多是說教而不是讓她從自己的錯誤中本能地去體驗自然後果,所以在我的教育方式中,孩子也許是被動地去接受這種教育模式,而非自己真正地意識自己的問題所在,更沒有給予他們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機會。因此,有的時候教育的成效是那麼的低。

那麼怎樣做才算著有效管教或者說是正面管教呢?這就要回到書中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了。即:

是否和善與堅定並行?(對孩子尊重和鼓勵)

是否有助於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心靈紐帶)

是否長期有效?(懲罰在短期有效,但有長期的負面效果)

是否能交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於解決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樂於奉獻、願意合作)。

手捧《正面管教》一書,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上,我覺得自己的確不斷地學習與嘗試著改變,書還沒有看完,期待下面的章節能帶給我更多的啟發。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20

我們看一下幾種常見的教養方式:

1,嚴厲型——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過度控制,有規矩沒有自由,沒有選擇。

2,驕縱型——沒有限制,有自由但沒規矩,無限制的選擇。

3,正面管教型——和善與堅定並存,有權威,有規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選擇。

無論是哪種方式的教養,都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但這能否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須具備七項感知與技能。這七項必備的感知與技能分別是:

1,對個人能力的感知,我能行。

2,對自己在重要關係中的價值的感知力,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需要我。

3,對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響力的感知力,我能夠影響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內省能力,能理解個人的情緒,並能利用這種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際溝通能力,善於和他人合作,並在溝通,協作,協商,分享,共情和傾聽的基礎上建立友誼。

6,整體把握能力,以有責任感,適應力,靈活性和正直的態度來對待生活中的各種限制以及行為後果。

7,判斷能力強,運用智慧,根據事宜的價值觀來評估局面。

長久以來的實踐證明,只有在和善而堅定,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中,學習具備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價值的生活技能,培養出責任感,孩子才具備以上七項重要感知和技能,從容面對人生的諸多挑戰與議題。

怎樣判斷一些教育方法是否有效有哪些依據?最重要的是看四個標準。

1,是否做到了和善與堅定並存?讓孩子感到無條件的愛但是又有邊界,感受到了安全感。

2,是否給孩子帶來了歸屬感,價值感。比如,嬰兒哭鬧,要不要抱?外行的說法是不要抱,越抱他哭的越厲害。其實,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是在尋找歸屬感,尋找有人愛他的那種感覺。沒有滿足的歸屬感以及價值感都會變成以後婚姻中大量爭吵的原因。

3,教養的方法是否長期有效。嚴厲的懲罰五分鐘是有效的,但5年,10年,15年,甚至分開以後是否還有效果。懲罰短期有效,長期負面效果。

4,有價值的社會和生活技能以及良好的人格。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21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盪人的靈魂。我覺得《正面管教》就是這樣一本好書。暑假裡,讀了簡尼爾森的著名作品《正面管教》一書,深深被作者的教育思想所折服。之前,在我的思想裡,正面管教就是賞識教育,同時,我認為對於孩子的教育既需要適當的懲罰更需要鼓勵。讀了《正面管教》之後,我的教育思想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對於孩子的教育既不能懲罰也不能驕縱,需要正面管教。對於孩子的教育,更多地是有效地與孩子溝通,因為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對於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在實施正面管教方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知識,瞭解孩子的心理特徵,明白孩子的不良行為背後的意義,才能更好的把這種方法堅持下去。在面對孩子的某些問題,我們需要一個冷靜期,使自己冷靜下來,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法。當我們理智的看待問題,而不是問題的結果,就不會那麼生氣,孩子是一個社會人,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擔當引導和陪伴的作用,誰都會犯錯,但這是一種成長的方法,我們要給孩子成長的機會,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

縱觀現在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認為懲罰和驕縱是永遠存在的。現實中很多教育者往往也會從這兩個極端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為懲罰有效的人,懲罰就成為他們教育孩子的常用方法。認為鼓勵有效的人,往往演變成了對孩子的驕縱。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找到問題的根源,針對問題採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化解、溝通,才是教育孩子的關鍵所在。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作者的意思是讓我們多鼓勵,但作者所說的鼓勵並不是簡單的讚揚。作者所說的鼓勵是指多給孩子一些機會,是對孩子的尊重。這種尊重會引導孩子慢慢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孩子需要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方法,讓我們的教育成為孩子們樂於接受的教育。今後,對於一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們,我們老師也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正面管教孩子,讓我們的孩子在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自信而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22

最近,我讀了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書中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的資訊,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

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帶著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著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

書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讓我們老師在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的方法,對待學校裡課堂上的一些活潑的好動的學生們,老師們學會用正確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們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

1、把握時機,及時讚揚鼓勵

2、就事論事,堅持原則

3、鼓勵也要愛的襯托

總之,該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在經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環境下快樂健康的成長。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23

《正面管教A—Z日常養育難題的1001個解決方案》這本書是我從單位借來打算這兩天看完的。我用了五天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瞭解了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讀完之後,我就特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讀後感。

這本書的結構是非常清晰的,共分為了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正面管教的基礎理論,在本書的第1頁到第44頁。

第二部分是書中第45頁到最後的422頁。第二部分就是把我們養育孩子過程當中遇到的1001個問題對應的解決方案。

這個解決方案分析起來也有一定的模式架構。比如說我們家的孩子愛哭啊,有這樣的問題,那麼我們家長應該怎麼去解決呢?

首先,本書教會我們要理解我們的孩子,也要理解自己和當時的.這種情形。

其次,作者會給出我們幾個建議。有了這些建議後,我們還要預防這種問題的發生。在這些解決方案當中,孩子們能夠學到的生活技能作者也會指出來。針對這個問題的養育要點,書中會有一兩點的提示和說明。

最後,再結合一個具體的案例來開闊我們家長的思路,從而能更好地去幫助家長解決這個問題。

這就是一個問題解決方案的大致框架。

第一部分的基礎理論就是告訴我們正面管教理論知識。正面管教的一個原則就是和善而堅定。這個是我們家長面對孩子問題解決時的一個態度問題。

第二就是行動勝於語言。我們中國的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總是習慣於長篇大論的說教,這樣很不利於孩子對於自己行為後果的理解和認識。我們家長如果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要讓自己也做到。

比如說,我們要求孩子少看電視或少使用電子產品,那麼我們家長就不要整天抱著電視看或拿著手機刷著視訊等。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行為照出了我們家長日常的所作所為。

所以我們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做到行動大於說教。

第二部分的問題解決方案中,我們可以瞭解到諸如分離焦慮、家務活等孩子經常會出現的一些問題的列舉及解決之道。

比如,孩子有肥胖的問題,我們怎麼結局呢?

首先我們要理解我們的孩子,肥胖問題會涉及孩子的健康,我們家長必須重視。我們要了解肥胖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危害,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肥胖可能是由於基因問題或身體問題造成的,我們認清原因和危害後,要清楚地知道減少和消除肥胖症的關鍵在於多進行體育鍛鍊、更健康的飲食習慣以及加強健康教育。

其次,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給出的幾點建議。然後教給我們怎麼做到預防。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學到的生活技能有哪些作者也詳細地做了說明。

最後針對這個問題會舉出例子來開闊家長思路,指出養育要點。

每一個問題都按照這樣的解決思路來說明,本書的第二部分真的是一個很實用的工具指南。

當我們家長在遇到各種各樣孩子問題的時候,真的可以靜下心來讀一讀這本書,然後它會教給你怎麼去做,怎麼去引導孩子和家長保持一致。

這本書是一本不錯的管教孩子指南,建議有育兒困擾的家長來讀一讀哦!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24

因為有了前一本書的基礎,看這本書時有些東西就比較好理解些了!這裡說的不要問圈套式問題,好像是我常乾的,我總是習慣性的回到家,看到他就會問今天作業做好了嗎?什麼什麼的都幹了嗎?可以想象到我接下來面對他的回答會做出什麼相應表情了!還有就是我家現在看到什麼好玩的新鮮的'東西都想要,都想買來玩一下,不給買還要想辦法讓我們給他買,有點頭疼,平常我們只能和他說:什麼都想買,我們家又不是開銀行的或者你買過了玩不到三天就又不玩了之類的話,所以還是要讓孩子知道慾望與需要之間的區別,耐心的幫助他選擇自己真正需要的,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當孩子犯了錯誤,我們做出懲罰是希望他能記住並吸取教訓,讓他下次不要再出現類似問題。幫助孩子為了將來而學習,而不是為現在或過去付出代價,這個說的很好,發生了就要想辦法補救,讓損失傷害降要最低,而不是糾結懊悔。我們經常通過說教和解救協助孩子避免出現錯誤,可是不自己親身經歷體驗,就不會記憶深刻,也不會成長改變!關於獎勵小紅花的策略,我家原先也用過,後來沒有用下去,可能我不是個堅定者,所以他有時會耍賴,而在集體中就不一該怎樣就怎樣,這是規矩!以後我也要努力做到,這樣就不用左一遍右一遍的嘮叨了!

我有多瞭解我的孩子,以前總覺得他這也不好,那也不對的,所以有時會很煩燥的,希望他立馬就能改變!可現在有點茫然了,當你認真的去聆聽他們的心聲時,有些缺點不過是路邊的小草,輕輕一拔也就去掉了,趁現在他們還很依賴我們的時候要珍惜多和他們相處交流,也許再過上個幾年他們大了就享受不到他的撒嬌抱抱了。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錯,同樣我們也會犯錯,有次我生氣無端的對他發了脾氣,事後覺得這樣不對就向我家浩浩坦承道歉了,他的表現讓我很欣慰!所以犯錯不可怕,如何妥善處理,如何從錯誤中學到經驗,這是需要讓孩子知道的:承認、和好、解決,這三步缺一不可。但是同樣的錯誤是要避免再次發生的,要明確告訴他什麼是‘錯’,什麼是‘惡’,以示警戒。

現在和他聊天,都在刻意的讓他多說,讓他說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25

我是一個五歲半孩子的媽媽。從好動倔強的開開出生那一刻開始,我就踏上了一段艱難的“修身養性”之旅。從他兩歲以內我對他的千依百順、萬般照料,到他三四歲時我的嚴格強硬、動則暴跳如雷,我開始變得越來越像個潑婦。而開開體內似乎有著一股洪荒之力,越來越不受控制,我慢慢意識到,孩子性情裡的狂躁可能是我和家庭帶給他的。而他,本來可以更好。

緣於一次正面管教的公開講座,我鄭重地端起《正面管教》這本書,開始認識孩子、認識自己、認識我們的情緒、認識正面管教。

書中的理念深深吸引著我,我第一次認識到,孩子也是社會人,也需要被賦予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感;孩子的錯誤行為目的緣於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利、報復或自暴自棄。我也開始意識到,雖然我的嚴厲、嘮叨和責罵都緣於對開開的愛,可他感受到的卻不盡相同。

書中從始至終貫徹了一個核心理念:和善而堅定,而其前提是認識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理解和尊重孩子。以前,我從沒想過一個幾歲的小不點也要被理解和尊重,也會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可最近的一件事讓我深刻體會到孩子被理解和尊重的需要。

我週末帶開開去他二姨家玩,正和二姨談論著他參加EF閱讀挑戰賽以來的進步。開開突然大聲叫“媽媽、媽媽!”“寶貝,你忘記了嗎?大人說話的時候不要打岔”,我立馬制止了他。整整一天,開開情緒都很低落。晚上回家我問他:“寶貝,怎麼感覺你有點不開心?”開開沒有回答我。在我的再三追問下,開開委屈地哭了:“媽媽,我只是想告訴你:謝謝你每天陪我讀英語。”那一刻,我似乎聽見一個聲音,那是開開心裡無聲掉落的一片花瓣。

而理解和尊重並不意味著對孩子的過度寵愛和嬌縱,因為只有堅定的態度和有限的規則,才能帶給孩子更大的安全感。嬌縱的'方式,會讓孩子學會通過某些不良行為來操控家長;而懲罰的方式不能產生長期有效的結果,甚至可能會造成孩子的退縮、憤恨、反叛甚至報復行為。

認識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和善而堅定地管教孩子,讓孩子關注有效的解決辦法,是對孩子的尊重和鼓勵,有助於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有助於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

積極的暫停、啟發式提問、鼓勵、給孩子選擇、讓孩子參與解決、班會或家庭會議、自然後果與邏輯後果等管教工具,給了我一些全新的思維方式。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成長的我,總認為嚴格的管教才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於是,我總會看到開開犯的各種大小錯誤,總在不停地批評、糾正他,直到有一次,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嚴苛和專斷導致的不良後果:

開開有時會從幼兒園帶回來沒見過的玩具車,問他就說是某個小朋友送的。我害怕他沒有是非觀念犯錯誤,於是給他定了個規矩:不許接受別人的禮物。但沒過多久,這個規矩就不再起作用,我又會偶爾發現他帶不認識的玩具回家,再問他,他就總是支支吾吾,說是在某個地方撿的。孩子的小謊言自然瞞不過我的“火眼金睛”,哪有隔三差五路上就會有個不錯的玩具可以撿的呢?這時,我的心底更加恐懼。

所幸我接觸了正面管教,它教給了我辦法。我將開開摟入懷中:“寶貝,媽媽看得出來,你很喜歡這個玩具車,對嗎?”開開膽怯地點了點頭。“媽媽理解你。當我很喜歡一樣東西,而朋友又願意送給我,我也會有點抗拒不了。”開開抬起頭看了看我,眼中閃過一道亮光。“當你接受了朋友的禮物,這時你應該怎麼做呢?”“跟他說謝謝。”開開語氣突然變得輕快起來。“還有嗎?”“媽媽,我可以也送給他一輛車嗎?”開開思索了很久之後問我。“不錯的主意。如果你喜歡朋友的玩具,但他不想送你,你怎麼辦呢?”“那我就不要唄!或者我可以拿一輛車跟他交換!”呼~我的心一下就落地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開開會主動告訴我誰送了他什麼玩具,他送了誰什麼玩具。我很高興看到開開的變化,他不僅更樂於跟朋友分享,也更樂於跟我分享他的快樂。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免不了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但每次犯錯都是一次學習的好機會。孩子只有感覺好還能做的好,所以,相信孩子,給孩子理解和尊重,教孩子關注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才會更健康而快樂地成長。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26

《正面管教》是我最近在閱讀的書籍,它也是排名第一的教育類書籍。作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論,使我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書中所介紹的正面管教方法。讀了《正面管教》後,我受益匪淺,不管是對自己孩子的培養還是對學生的教育,我都從中學到了不少可操作性的,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我覺得值得我在以後的工作中借鑑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這是這本書的一個大前提,也是一個宗旨,如果我們能帶著這個前提走在教學的道路上,相信,我們在對待學生的問題上,出現再大的問題,都能通過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決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來越糟。

第二,理解以下四種錯誤目的:1.尋求過度關注——錯誤觀念:只有在得到老師的關注時,學生才有歸屬感。2.尋求權利——錯誤觀念:只有當學生自己說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師對我發號施令時,我才有歸屬感。3.報復——錯誤觀念:學生得不到歸屬,但他至少能讓老師同樣受到傷害。4.自暴自棄——錯誤觀念:不可能有所歸屬,我放棄。這幾種發生在學生中的錯誤目的其實是他們行為不當的真正的內在原因,也是他們出現問題的內在驅動力。但作為老師,我們往往只能看到學生們的負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實質,很多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其實,這或許就是我們的很多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誤的原因。如果我們老師能真正解讀了孩子行為背後的東西,也許許多問題我們處理起來就會容易的多,也會更有效。

第三:自尊。讀了這本書,使我對我們以前常常掛在嘴邊的自尊有了新的認識。我相信,如果我們認為自己能夠給予學生自尊,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一場“給孩子自尊”的運動延續至今,內容包括我們課堂內外經常運用的.讚揚、快樂小貼紙、笑臉以及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這些都可以是好玩兒而無害的,只要孩子不認為自己的自尊取決於外在的他人的評價之中。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可能就會變成“討好者”或“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他們學會了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而不是學會自我評價和內省。他們培養出來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他們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於別人的讚揚或觀點。這一觀點對我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很大啟發。

第四,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如果我們能夠牢記,在不良行為的背後,是一個僅僅想要有所歸屬並且不知道該怎樣以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的孩子,我們對不良行為就會有不同的感覺。而且,仔細審視一下是否是老師的行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無歸屬或沒有價值,也會有幫助。如果我們能正確認識到孩子的行為是以目的為導向,並意識到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首先是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我們對待孩子的不良行為的態度就會不同了,我們就不會以為孩子總是在故意搗亂,總是喜歡跟我們對著幹,而且也該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傷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的。

第五,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我們自己要學會、而且也要教孩子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當我們把錯誤看作一個學習機會而不是什麼壞事時,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就變得容易多了。正像大多數成人和孩子一樣,即使我很明白應該怎麼做,可有時卻不一定能照著去做。

《正面管教》這本書,它不僅僅是培養孩子、教育學生的指導性書目,還是指引我個人成長的書籍。今後我會反覆讀它,相信它能引領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走得更遠。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27

早聽說這本書如何好,終於在這個假期翻開它。的確是本好書!作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論。使我們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書中所介紹的正面管教方法。

合上這本書,可能再遇到問題到底怎樣正面管教不一定馬上找到最好的方法。但書中很多理論像警鐘一樣不斷敲打著我的心。

“當過度控制對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時,其代價是什麼?經常受到懲罰的孩子,要麼變得極其叛逆,要麼變得因恐懼而服從。用懲罰和獎勵的方法控制學生,大人必須隨時捕捉孩子的好行為加以獎勵,隨時捕捉孩子的壞行為予以懲罰。是誰在承擔責任?顯然是大人! 孩子沒辦法學會為自己的的行為負責。驕縱的道理也一樣。”

作為一名老師多希望自己的學生在老師不在的時候能自律,而不是臨走前千叮嚀萬囑咐。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這麼多年對學生的管理大多情況不是懲罰就是獎勵。這都是外在的控制。這樣管教的結果都是暫時性的,正確的行為不可能長久。我也常思考:怎樣不獎勵也不懲罰能讓學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也知道這樣做不合適,但一直困惑著,沒有更好的方法。慶幸的是這本書給了我一些啟發。

“對於理解正面管教來說,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孩子們更願意遵從他們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這樣他們就成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決策者。這是正面管教要達到的長期效果。”剛看到這句話,還挺高興,覺得學校也提倡讓學生共同討論規則,最起碼還有這樣的理念,但為什麼要這樣做,討論出的規則到底起什麼作用,概念是模糊的。

記得班裡有一部分學生愛講話,尤其是在走廊,對於這個問題我很頭疼。一天中午,準備讓在走廊愛講話的的孩子一起討論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坐在一邊,孩子們顯得很興奮,七嘴八舌討論著,他們熱情挺高,也很重視,但提出的辦法全是懲罰性的:不許出去完,給作業,坐十分鐘等。最後我也沒別的更好的`辦法,但本能地覺得懲罰不妥。我打斷了孩子們的討論,問了他們此時有什麼感受,這個討論的過程也也起到了點作用。

等我看到第六章《關於解決問題》還真講了出現問題該怎樣處理的方法。就是大家一起討論規則。但顯然我並沒有真正理解解決問題的實質——尊重孩子,讓孩子有歸屬感和價值感。“所有人的首要目的都是歸屬感和價值感。”這句話在這本書中反覆出現,孩子的四種不良行為都是為了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當每個人都有了這種感覺,就會喜歡一個集體。

當我們瞭解,就會理解,當我們理解,就會尊重。只有真正尊重,才會給人歸屬感和價值感。

我並不瞭解孩子一旦被懲罰後會怎樣,所以也不理解孩子,就做不到真正尊重孩子。出現問題每人都積極參與是對的,也是照葫蘆畫瓢而已。現在知道上述例子中孩子們找的全是傷人的方法,只能排斥愛講話的孩子,而不是幫人,讓孩子獲得歸屬感。

書中那個愛拿別人鉛筆的小女孩體驗了兩種解決方法的感受,一個是當同學們想辦法懲罰她時在班裡漸漸“縮小”,一個是大家想辦法幫助她時慢慢“漲大”,我彷彿親眼看到這孩子在兩中截然不同理念下的“暗淡無光”和“閃閃發光”的眼睛。

當我們關注解決問題時,孩子們就能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這正我期待的教育。我一直把怎樣教會孩子與人相處作為工作重點,現在明白了不是你告訴他與人要和氣,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孩子就能學會怎樣與人相處。在班會中共同就學生的問題一起討論,並相信孩子能想出幫人的方法,在讓孩子體驗的過程中,他們就會明白是尊重,愛護會怎樣,打擊、傷害又會讓人怎樣。一定會營造出一個健康、和諧、自律的班級氛圍。

寫到這時,兒子把我的包從凳子上蹭掉到了地上(可能還不知道):“沒看見!撿起來呀。”哎呀,不對,應該這樣說:“包碰掉了,該怎麼辦?”

把書中觀念當做知識來接納是一回事,要把它付出實踐是另一回事。改變不能僅靠這本書,需要每日三省吾身,改變從小事,一言一行開始,才可能真正改變對學生的教育方法。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28

這個假期很有幸拜讀了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很認同書中提出的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的理念,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就是作者用平實的語言講解他的觀點,通過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並且還給讀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說的正面管教工具。對於家長來說,這本書可以教會他們成為更加稱職的父母,對於教師來說,他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成為更加合格的老師。

此次閱讀對於正面管教有了一個深刻全面的認識,先將我這段時間的學習體會整理下來,正面管教這本書出自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博士,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書中反覆強調,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是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並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的與孩子好溝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書中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含,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的資訊,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成年人對孩子的.引領和指導有很重要的,但是孩子應該得到同等的尊嚴和尊重,他們也應該有。機會在和善而堅定,而不是責難、羞辱和痛苦的氛圍中,發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我們常常剝奪孩子以負責任的方式做出貢獻,來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機會。然後卻反過來埋怨孩子,現他們沒有責任感,這也正是我們的現狀,我們大人制定了規則,而不是由孩子們討論制定,卻要求孩子們必須遵守,否則就要受到懲罰。而且是以我愛你,我這是為你好的名義,我們嘴裡說著愛卻面目猙獰,怪不得孩子們的疑惑反叛,我們必須明白給孩子們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上進心,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書中幾次提到這樣兩句話,我們究竟哪裡得到這麼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舊的線讓他感覺更糟,孩子們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的更好。

我很受觸動,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勸阻不起作用時,我一向認為做錯了就應該受到懲罰。懲罰會促使孩子做得更好併成為更好的人。我想很多人一樣被懲罰的當時效果所愚弄,同時疑惑著孩子們為什麼不長記性?《正面管教》不以任何責任、羞辱或痛苦作為激勵手段,他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而堅定融為一體,並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人生技能,對比,有效管教的四個標準,特別是對管孩管教子女方面,我很慚愧,我所採用的教育管理方法並不都滿足這些標準。很多時候我作為一名家長幫孩子報興趣班,也沒有考慮到孩子喜不喜歡。就幫他報了,常常強迫他做一些他不喜歡做的事情。尼爾森告訴我們,我們言行背後的感覺比我們做了什麼或說了什麼更重要。我們做了什麼永遠不如我們怎麼做更重要。如果我們能夠時刻問自己,我這樣做是在給予孩子力量,還是在磋商他們我們在對待孩子時就會更有效。怎樣對待孩子的不良行為?德雷克斯強調鼓勵,並且認為這是大人在幫助孩子時應該學會的最重要的機能。他說過很多次,孩子們需要鼓勵進入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尼爾森認為,通過鼓勵來幫助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這確實是不容易做到的事。

鼓勵不是讚揚,鼓勵,是孩子機會讓他們培養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生在和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該怎麼迴應的感知力。鼓勵是教給孩子們在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中,我必須的人生技能和社會責任感,鼓勵可以是簡單到一個幫助孩子感覺好起來,從而做的更好的擁抱。我很遺憾到現在才看到這本書,才瞭解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心底無私天下寬,我的孩子們都在慢慢長大。如果早些瞭解我們的親子關係可能會更好,我們的相處可能會更快樂。索性我發現書中所提到的一些原則和方法,可以繼續運用於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比如積極的暫停、相互尊重等,遇見另一個自己。我相信我的工作和生活會因之更和諧。

書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列舉了大量的家長管教孩子的事例和老師管教學生的例子。這些案例不得不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作為父母,作為老師的我們經常會因為孩子或者學生多次犯同樣的錯誤而生氣,並總是在孩子犯錯時給予更多的是說教叱責,而不是讓他們從自己的錯誤中本能的去體驗自然後果,作者卻更加理性的告訴我們,孩子的這些行為只不過是選擇了一個不恰當的時間來獲得家長對他的關注。

該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更正確、更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環境下快樂健康的成長。正面管教這本書還有很多理論和例子,啟發人在教育上注重細節,採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和諧有愛的環境中快樂健康的成長。以後在工作中我會經常拿出來拜讀,相信他能夠引領我的教學之路越走越寬廣。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29

它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並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孩子只有在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正面管教》提供了大量的工具與方法供家長或教師使用,培養孩子獲得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書中對於“贏了孩子”和“贏得孩子”的比較,令我印象深刻。

所謂“贏了孩子”,是指大人採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了孩子。而“贏得孩子”則是指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以尊重孩子的態度對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與大人合作並貢獻他們的力量。“贏得孩子”強調尊重家長(教師)和孩子是不同的個體,彼此都有自己的立場和看問題的角度。儘管家長和教師在知識積累及人生閱歷方面有自身優勢,但是在具體問題的處理過程中,依然需要選擇與孩子達成一致意見。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30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並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能力,目的在於獲得積極的長期效果。

正面管教的核心是和善而堅定。“和善”意味著既尊重孩子,也尊重家長自己。“堅定”意味著堅定原則,態度分明。“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家長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和善而堅定,通俗點說就是剛柔並濟,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家長缺少和善往往專斷獨裁,不顧孩子意見;缺少堅定則喪失原則,溺愛孩子。事實證明,這兩種管教方法都不可取。

在生活中,“熊孩子”都會鬧出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大多都是家長管教方法不當所致。因此,學習正面管教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贏得&贏了

正面管教是民主型的教養方式。

民主型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會產生更多的正面影響,孩子更多地會表現出做事積極主動、自控能力強和做事有主見等良好品質。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想做到正面管教,但他們往往會不自覺地滑向專制型的教養方式。

奉行專制型教養方式的家長通過“贏了孩子”而不是“贏得孩子”的方式促使孩子順從他們的意見。

所謂“贏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了孩子;而“贏得”孩子則是指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和善而堅定),相信孩子有能力與大人合作並貢獻他們的一份力量。

“贏了”孩子,使孩子成為失敗者,而失敗通常會導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順從。這兩種品格都非我們所願。而“贏得”孩子則意味著獲得孩子心甘情願的合作。

那麼,要怎麼“贏得”孩子呢?

這時,我們就要使用贏得合作的方法了。

首先,要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當孩子們覺得你理解他們的觀點時,他們就會受到鼓勵。一旦他們覺得被理解了,就會更願意聽取你的觀點。

其次,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寬恕。

此外,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最後,針對孩子的行為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避免相同問題再次發生。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們感受到你的傾聽之後,他們才更可能贊同你的觀點而按照你說的做,而不會表現出反叛或盲目順從。

我錯故我在

在生活中,孩子難免會犯錯誤。

我們從小得到的教育是要為犯錯誤而羞愧。

其實我們都不完美。

我們需要達成的觀念是,錯誤是學習的大好時機。

奧古斯丁說:“我錯故我在”。所以錯誤不是讓人自暴自棄,錯誤是讓人在錯誤中能夠勇敢地爬出,從錯誤中學習,爭取不再重複犯錯。

但我們遺憾地看到,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大人往往會立即對孩子進行懲罰。

他們擔心不懲罰就只能驕縱孩子;他們害怕會對孩子失去控制;害怕沒有盡到作為家長和老師的責任。而且,懲罰很容易。你根本不需要告訴大人怎樣懲罰孩子。他們無師自通。

懲罰常常是一種“反應性”的迴應。他們錯誤地認為,人要先受到傷害,才能更有收穫。但懲罰無助於孩子培養歸屬感和價值感。

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經歷,當我被懲罰的時候,我通常感到被羞辱,而不會想著怎麼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

也許有人會說,他儘管在小時候受到過懲罰,但現在也“挺好”。但如果能在和善而堅定的管教方式下從錯誤中學習,他或許會學到更多。因此,為了真正能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家長可以使用非懲罰的養育方式。

非懲罰的養育方式並不意味著“放過”孩子的錯誤行為。非懲罰養育方式意味著,在一種支援和鼓勵的環境中幫助孩子探討他們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從而使孩子能夠從中學習,並持續成長。我們要明確一點,只有當孩子感覺更好,他們才會做得更好。

積極的暫停

相比於懲罰,運用非懲罰的養育方式能對孩子產生更多的積極影響。

那麼,具體要怎麼運用非懲罰的養育方式呢?孩子犯了錯誤,家長一時間火冒三丈,從“理性腦”轉化為“原始腦”,這時做出的任何反應都無助於解決問題。

首先,雙方進行“積極的暫停”。家長可以對孩子說:“現在我們的情緒都不太好,我想我們需要冷靜一下。一個小時以後我們在客廳一起討論如何解決問題好嗎?”

家長需要向孩子傳達合作的意向,尋求孩子的合作。

家長要自己先“暫停”以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緒,直到能夠深思熟慮處理事情而不是不假思考地對孩子作出反應。

過了冷靜期後,雙方情緒穩定下來,由“原始腦”轉換為“理性腦”,坐下來平心靜氣共同探討如何從錯誤中學習,如何彌補這次錯誤所帶來的不良後果。

鼓勵孩子

家長要鼓勵孩子積極承擔責任,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德雷克斯說過很多次:“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鼓勵,是給孩子提供機會,讓他們培養“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該怎麼迴應,我知道該如何解決問題、承擔責任”的感知力。

鼓勵,是教給孩子們在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中所必需的生活技能和社會責任感。

因此,面對孩子犯錯誤,我們不能一味責備他們,而要鼓勵他們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孩子是獨立的

紀伯倫在《致孩子》中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讀完《正面管教》,我最大的感觸是,孩子是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人,他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擁有自己的思想。

家長要以理解、尊重和協商的態度對待孩子,關愛孩子。

《正面管教》一書許多觀點都對我有所啟發,在成為優秀教師的道路上,我將不斷前進,繼續成長。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31

今天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你讀書了嗎?古人云:世界上沒有一艘船,能像那一本本書,可以承載我們厚重的理想,也沒有任何一匹駿馬,就像一頁頁跳躍著的詩行,可以帶我們去遠方……

閒暇時光,徜徉在書籍的海洋裡,也很愜意,跟隨書籍走向遠方。因抗擊疫情,在這個“加長版”的假期裡,我閱讀了《正面管教》、張奠宙的《國小數學教材中的大道理》、《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班主任必備的28節主題班會課》、史寧中的《基本概念與運演算法則》、《幸福守望》等;在有書共讀中聆聽了《黑天鵝》、《鼠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老人與海》、《活出生命的意義》;在Cctalk平臺上,聽了朱永新教授的講座《拓展生命的長寬高——做最好的自己》、《成長六字訣:信望愛學思恆》;陳俊老師的《強大心理資本,照見美好生活》等;聽了賁友林老師的《教師,過怎樣的教育生活》、張巨集偉校長的《全景式數學教育之課程內容的全景式重建》等講座。

我的疫情假期除了給學生上網課,解答疑難問題,在學校加班做一些德育方面的工作,閒暇時間就看看假期購買的書,生活很充實。

我很喜歡《正面管教》這本書,他是美國的簡尼爾森的作品。喜歡書中有關教育孩子的觀點。這不愧為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父母和老師受益終生的經典之作。所謂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教育孩子要和善而堅定,這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尺度。很多家長要麼對孩子言聽計從,為了取悅孩子,不讓孩子有任何失望孩子,這不是和善,這是驕縱,是溺愛。有的家長在管教孩子時,過於堅定,沒有親和力,在孩子面前從來不放下家長的威嚴,久而久之導致孩子自卑,沒有自信心。和善意味著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

怎樣做到和善而堅定呢?比如假設孩子跟你頂嘴,和善而堅定的.處理方式是你走開,到另一間屋裡去。稍後等孩子情緒平靜下來,再去找孩子談,這時候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有的認為堅定就意味著懲罰、說教或者其他形式的控制,這樣也不可取。應該把堅定與和善結合起來,可以對孩子做一些實施限制的責任。在制定和實施限制時,要讓孩子參與進來。當一個孩子違反了限制時,不要懲罰也不要說教,要繼續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要避免由你來告訴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以及應該怎麼辦?你可以問一些啟發性的問題:發生了什麼事?你覺得原因是什麼?你現在打算用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從中學到了什麼?能避免下次再出現同樣的問題等等。讓孩子學會承擔沒有按規定做事,而出現的後果。從國小會責任與擔當。

正面管教關注的是教給孩子要做什麼,關注問題的解決,孩子是整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

正面管教中重視家庭會議。家庭中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定期召開家庭會議。因為家庭會議給孩子提供了學習具備好品格所需的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的機會。如果家長真正理解了家庭會議的價值,這將成為他們最有價值的管教工具。每週定期安排出15-30分鐘的時間來召集家庭會議。家庭會議在培養孩子的能力和解決管教問題方面,能夠起到和善和堅定的作用。家庭會議也是加強家人之間的合作和親密感的好辦法。每個星期在固定的時間召開家庭會議。哪怕父母有再大的事情,都要抽出時間來積極參與,讓孩子參加家庭會議,讓孩子感到他是家裡的一份子,這樣孩子更有責任感。

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運用“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第一,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第二,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第三,告訴孩子你的感受,第四,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在疫情假期中,我常常接到家長的電話或微信,投訴自家的孩子在家的種種過錯。有的孩子在校表現非常好,做事認真細緻,自覺完成各項任務,是老師眼中的“三好學生”,可這個“加長版”假期,把家長都快逼瘋了。我想如果家長們,看看這本《正面管教》,運用其中的方法和方式與孩子交流,學會耐心與孩子溝通,肯定會少很多抱怨與責備。

有的家長在陪伴的過程中,要麼過於堅定,要麼不太和善。對待孩子,都是以自我的價值標準來評判孩子。

無論對於老師還是家長,《正面管教》是一本值得細細咀嚼的教本。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32

教育孩子很有學問,學會教育孩子很重要。

1。孩子哭鬧,行為背後需要的是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尋找有人愛他的感覺,這時,如果父母不管他,他心裡會非常焦慮,直到成年結婚後會爆發出來,就是因為未被滿足的價值感和歸屬感。孩子一直在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歸屬感是父母是無條件愛我的,價值感是我這個人是有價值的。

2。父母是孩子的導遊,來到這個世界的導師,告訴孩子一件事為什麼這樣做。常見錯誤教育孩子的情況有,父母對孩子說,每次讓我對你翻臉你才聽話,這是一種短期有效的.方法,要考慮長期有效的方法。

3。不可嚴厲和放縱孩子,嚴厲就是罵孩子和打孩子,放縱孩子表現為,隨他去吧。在這兩者之間,培養孩子自律和自尊。告訴孩子,你不尊重我,雖然我愛你,我也就不尊重你。你尊重我,我會和你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教會孩子尊重自己,尊重別人,自己是有價值的,父母和孩子是愛的關係,願意和孩子一起成長,而不是責罵,責備,指責。

4。不要批評孩子,不要與孩子劃清界限,搞對立。而是與孩子共同面對,孩子犯錯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增加學習技能的機會。

打造與孩子的獨特時光。孩子會尋求過度關注,權利爭奪,報復行為。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33

復學了,相信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在心底歡呼,一個多月的居家學習階段,家長貼身陪伴孩子再次驗證距離產生美,教師線上教學又驗證了距離有了,美沒了。每天在和學生、孩子打交道的過程中,你是否經歷過,不管怎麼管,學生也沒有改變,孩子有可能還跟你對著幹,這就會讓你覺得痛苦。美國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會告訴你,這個時候你的方法就一定錯了。

《正面管教》這本書改變了以往我對“管教”一詞片面的看法,管教不再是冷冰冰的嚴加看管,而是用和善而又堅定的方式去引導孩子的行為。“和善而堅定”,這五個字形象地描摹出一個“正面管教”者的姿態,溫和友善裡又帶著堅定的力量,心中有底、有道、有理。過度和善,失去原則,容易嬌寵,這不是正面管教;過度堅定,失去彈性,容易控制,這也不是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是一個為人父母者、為人師者最好的體態與姿態,中性平和,如靜水流深。

書中最吸引我的一個觀點是:“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反省自己,不管是在教育學生,還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我有時候也會忽視孩子的需求,用自己大人的角度與思維去要求孩子做什麼、怎麼去做,我認為他們可以做的,可達到的高度都是不夠,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面都是以自己的認識來取代他們的觀點,甚至有時候都很自我的去要求他們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不管你是一位老師,還是一位家長,請你思考:你是要“贏了孩子”還是要“贏得孩子”?人們通常用控制、懲罰,迫使孩子屈服來“贏了”孩子,而不是維護孩子的尊嚴,相信可以跟孩子合作來“贏得”孩子。

現在來看,當你知道孩子被老師當眾批評的時候,你會是哪位媽媽?

媽媽:大聲質問,你到底做了什麼,怎麼被老師批評?

孩子:生氣地迴應:我什麼都沒有做。

媽媽:更加生氣,你什麼都不做,老師會批評你,我才不相信?

孩子:不說話,怒視著媽媽。

媽媽:那你認為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沒什麼好做的。(至此,天被聊死了)

媽媽:我敢肯定老師這樣當眾批評你,感覺很丟人吧?

孩子:態度明顯不再敵對。

媽媽:我記得我上國小四年級的時候,也發生過……,我覺得又丟臉又生氣。

孩子:我不過是向同學借了支筆,老師就認為我開小差,當眾批評我,我覺得老師對我不公平。

媽媽:我理解你的心情,那以後我們怎麼避免這樣的問題出現呢?

孩子:那就自己多準備一些文具和鉛筆,不用再向同學借。

贏了孩子只是一時贏了,贏得孩子才是長遠的選擇。第二位媽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與孩子感同身受,而不是敵意,這樣孩子更願意主動想辦法來解決問題,孩子自己想的辦法會更願意去遵守。“贏了”與“贏得”,一字之差,卻決定著教育是否走出多贏的朝向。

要做到贏得孩子,需要這4個步驟:

第一步: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是對的。

第二步: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寬恕。

第三步: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第四步: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其實大多數時候當我們以平靜的情緒,並且意識到自己正在和孩子(或學生)做真正的溝通時,一般都會有好的結果。可是有的時候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時,就會為了“贏了”孩子(或學生)而去“爭”某個事情,現在想想有的時候雖然贏了孩子(或學生),但是當時他們的那種表情印在了自己的腦海裡,而自己的心裡也不是那種放鬆釋懷的感覺。當下次孩子(或學生)的行為讓我們著急或者厭煩的時候,多想想孩子(或學生)行為背後的原因與情感,理解他們,問題才能得以解決。

除此之外,書中還有很多“正面管教工具”,如:頭腦風暴、特別時光、適時叫停、冷靜角、有限選擇、啟發式提問、幽默感、鼓勵、錯誤修復、有限螢幕時光、家庭會議、賦予自主權等,輕鬆、簡單、落地,操之有法、有序。對於家長來說,這本書可以教會我們成為更加稱職的父母,對於教師來說,它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成為更加優秀的老師。

《正面管教》是一本書,也是一面鏡子,你在讀的時候很容易就產生共情,既看見自己、也看見孩子。看見自己,愛和快樂才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們表達無條件的愛,去堅持該堅持的、放下該放下的。看見孩子,能清晰知道孩子情緒所在、興趣所向、心志模式,瞭解孩子,進而更好地助力,給予教練式的引導,回到愛原本的樣子。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34

教育孩子很有學問,學會教育孩子很重要。

1、孩子哭鬧,行為背後需要的是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尋找有人愛他的感覺,這時,如果父母不管他,他心裡會非常焦慮,直到成年結婚後會爆發出來,就是因為未被滿足的價值感和歸屬感。孩子一直在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歸屬感是父母是無條件愛我的`,價值感是我這個人是有價值的。

2、父母是孩子的導遊,來到這個世界的導師,告訴孩子一件事為什麼這樣做。常見錯誤教育孩子的情況有,父母對孩子說,每次讓我對你翻臉你才聽話,這是一種短期有效的方法,要考慮長期有效的方法。

3、不可嚴厲和放縱孩子,嚴厲就是罵孩子和打孩子,放縱孩子表現為,隨他去吧。在這兩者之間,培養孩子自律和自尊。告訴孩子,你不尊重我,雖然我愛你,我也就不尊重你。你尊重我,我會和你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教會孩子尊重自己,尊重別人,自己是有價值的,父母和孩子是愛的關係,願意和孩子一起成長,而不是責罵,責備,指責。

4、不要批評孩子,不要與孩子劃清界限,搞對立。而是與孩子共同面對,孩子犯錯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增加學習技能的機會。

打造與孩子的獨特時光。孩子會尋求過度關注,權利爭奪,報復行為。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35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盪人的靈魂。我覺得《正面管教》就是這樣一本好書。暑假裡,讀了簡尼爾森的著名作品《正面管教》一書,深深被作者的教育思想所折服。之前,在我的思想裡,正面管教就是賞識教育,同時,我認為對於孩子的教育既需要適當的懲罰更需要鼓勵。讀了《正面管教》之後,我的教育思想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對於孩子的教育既不能懲罰也不能驕縱,需要正面管教。對於孩子的教育,更多地是有效地與孩子溝通,因為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對於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縱觀現在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認為懲罰和驕縱是永遠存在的。現實中很多教育者往往也會從這兩個極端去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為懲罰有效的人,懲罰就成為他們教育孩子的常用方法。認為鼓勵有效的人,往往演變成了對孩子的驕縱。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找到問題的根源,針對問題採取有效的`的方法進行化解、溝通,才是教育孩子的關鍵所在。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作者的意思是讓我們多鼓勵,但作者所說的鼓勵並不是簡單的讚揚。作者所說的鼓勵是指多給孩子一些機會,是對孩子的尊重。這種尊重會讓引導孩子慢慢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孩子需要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方法,讓我們的教育成為孩子們樂於接受的教育。今後,對於一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們,我們老師也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36

最近翻閱《正面管教》,作者基於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剖析了孩子種種不當行為背後的成因並提供可行的解決辦法,讓我們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知其所以然”,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

“正面管教”的做法需要中國化。我很認同書中提倡的“溫柔而堅定”的教育理念。因本書中的教育物件、教師、教學環境都和我們中國相異,書中提到的具體方式方法需要教師到實踐中去反覆嘗試,運用,不斷檢驗,根據不同的教育物件調整自己的行為,不能盲目照搬。

正面管教需要摒棄固有的教育方式。回顧實踐,不難發現,我們通常會對“正面管教”的方法存在畏難情緒,因為這些做法與我們平時的做法相左,或者說做起來複雜,不夠“短、平、快”,“效率”不高。所以,改變不易,很可能是教學理念的重新調整,但改變之後,形成自己的理解之後,我們既能站在更高的地方俯視孩子的行為,看得更長遠,也能蹲下身來,更理解孩子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教育者需要這兩種姿態。

尊重是正面管教的核心思想。任何一種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都不能“包治百病”。因為我們面對的教育物件是活生生的人,既然是教育人,就不能忽視人的基本需要。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接著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最後是自我實現需求。尊重需求在自我實現需求之前,也就是說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首先要被尊重,獲得尊重,這些是獲得自我實現需求的前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書倡導的“溫柔而堅定”的教育方式,本質上是教會我們學會尊重孩子。

“溫柔而堅定”的教育方式不是嚴厲、懲罰等教育方式的對立面。老師們常說,性格開朗,大大咧咧的孩子採用嚴厲的教育方式效果更好,而心思細膩,敏感的孩子則需要溫柔而堅定,和風細雨般的教育。教育過程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可是,細想一下,懲罰之後呢,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是又自然地運用“溫柔而堅定”的語氣給孩子“一個甜棗”?個人認為,這種嚴厲和懲罰式的教育方法與溫柔堅定並不衝突,很多時候是殊途同歸的。更何況對於“嚴厲”,“懲罰”的理解也是千人千面,直接的“語言暴力”和建立在規矩上的嚴厲,兩者是截然不同的;說得更遠一點,孩子對老師的教育方式的感受力還源於各自的'家庭教育背景,但作為教師,必須有自己堅定的作為教育者的立場,有自己的教育自信。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這句話總是縈繞在我耳邊,阿德勒告訴我們這樣的孩子只是想有所歸屬,當我再次遇到這樣的孩子的時候,我總會避免直接批評,而是平靜地與孩子溝通,識別孩子的真實訴求,設身處地鼓勵,讓孩子重新獲得歸屬感,這個過程,我也收穫了雲淡風輕的幸福。

作為教育者,正確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祕密”是我們的專業職責,這些不依賴於經驗的解讀是可以複製的,它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讓我們更瞭解孩子,親近孩子,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教學行為,教育理念。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37

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有千千萬萬的家庭,現在與我相同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子女的教育。其實不論用什麼方法,教育的方式可以簡單的分為兩大類:積極有效的`和消極無為的。

1、積極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這本書中向我們推薦的正面管教這樣的方式。

2、消極無為的教育方式就是那種相對極端的方式,例如:驕縱式的教育方式,過度的無原則的寵溺自己的女子;嚴厲式的教育方式,過度的控制,嚴厲的管教,似乎將子女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身為家長的我們選擇何種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是會深深的影響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的。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38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我們將通過正面管教家長工作坊幫助家長學會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

做什麼遠不如怎麼做重要:

我們行為背後的感覺和態度決定我怎麼去做。始終不要忘記我們想要的歡樂,和諧,尊重和愛的家庭氛圍最重要的解決問題,把錯誤當做學習的機會,而不是懲罰孩子。

家長的性格對於孩子的`影響:

我們的生活態度是原生家庭所帶給我們的,雖然可能隨著時間經歷會有所改變,我們要了解自己生活態度取向優缺點,在教育中揚長避短。

愛心的表達:

我們時常會忘記我們做很多事情,背後的目的是因為愛孩子,但我們的形容人沒有表達出來,孩子只是看到了家長對他們的苛責,這種愛只能當孩子自己也成為父母后才能體驗你的道,我們不要練習對於孩子愛的表達。

書中將生活態度概括為四種:

1、安逸型,可能的養育優勢是,讓孩子更隨和圓熟行為可預測。讓孩子學會享受生活。可能的缺陷是驕縱導致孩子被慣壞,對安逸更感興趣,而不是對“情形所需”更感興趣。

2、控制型,可能的優勢是孩子組織領導能力,堅韌果斷。可能的缺陷是孩子,反派也可能讓孩子變成討好者。

3、取悅型,可能的優勢是的,孩子有單體量謙和和事老捍衛弱者。可能的缺陷是逆來順受,積怨令孩子感受憤怒,沮喪或報復。

4、力爭優秀型,可能的優勢是為孩子樹立成功和成就的榜樣,激勵孩子出類拔萃。可能的缺陷是期望太高,讓孩子力不從心,還是無法達到父母的高標準。

破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密碼:

大人的行為背後的密碼,孩子也是有的。孩子可能只是在尋求關注,尋求權力,報復或自暴自棄。讀懂孩子的密碼,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幫孩子。家長要時刻記住尊重孩子,尊重自己。

有時家長必須反覆學習一件事情:

家長在養育孩子過程中何嘗不是經常犯錯呢?但孩子總能原諒我們給了我們一次又一次反覆學習的機會,從自責中走出來,重新開始。

書中有一個例子:孩子學走路時不斷的跌倒,然後又起來。可能摔疼了就哭一會兒,但依然會再次站起來繼續走,不要糾結於過去曾經犯過的錯誤,而是從錯誤中學習,不斷的向前看。

迴歸孩子生活更簡單:

孩子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孩子不計較大度,善忘向前看,成人的世界太複雜,不要跟自己較勁,不要和生活較勁,向前看!向前看!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39

在閱讀了積極的紀律之後,積極的紀律是最近非常流行的一種育兒方法。今天,我奉命在校園裡讀這本書,並寫下以下愚蠢的話。

i.孩子們是在追求歸屬感的過程中長大的

當我們再次長大時,我們忘記了我們在過去長大的“坑”。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斷地想確認他們的父母是否真的愛我。這種愛很奇怪。這與家庭的財富完全不同。作為父母,我們很簡單也很複雜,就是如何讓孩子感受到這份愛,給孩子一種歸屬感。孩子們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群體。從出生起,我就堅信世界屬於我。我動了,一切都跟著我動。慢慢地,我變成了宇宙的塵埃,漂浮在塵埃中。如何找到支援也是許多家庭問題的根源。當他們認為這是塵土時,我們不會走進他們的內心,讓他們覺得父母是他們值得信賴的朋友,家人是他們的港灣。良好的親子關係肯定是一種有歸屬感的親子關係。

II.承擔後果的潛力

在那些年裡,這個巨大的嬰兒國轟動一時。這句話是啃老ldquo;巨型嬰兒母親神恰恰是因為我們的孩子沒有承擔後果的潛力,或者是;強迫的在不知道基本因果關係的情況下長大,這樣巨大的嬰兒就完全沒有行為潛能。婚姻中最常見的抱怨是“雲老公”不是我們教育的問題。從孩提時代起,我們就沒有承擔過行為潛能的後果。大多數人都希望我們長大後他能理解。或者,我們的父母總是為他們撐起天空。大事有老子之首,但他們不知道我們年輕時不承擔後果。生活總有一天會讓我們吃盡苦頭的。責任感是童年培養的結果,是對承擔行為後果的總結。如果你不承擔後果,責任在哪裡?

第三,我們討厭父母教育我們的方式,但我們必須重複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經常覺得父母的教育不合適,並且經常想:將來,我會堅決不要那樣的孩子。然而,作為父母,我們會無意識地重複父母教給我們的一些不恰當的方式,這種無意識是非常可怕的。你可以理解這些不恰當的方式會帶來什麼傷害,但你仍然在無意識地重複給你的孩子聽。這要求您瞭解更多有關處理這些問題的其他方法。也許你可以讓孩子的老師和其他母親閱讀相關書籍並進行頭腦風暴。畢竟,教育兒童比建造宇宙飛船更復雜、更困難。

IV.我們的'語言很強大

這是我們最常見的錯誤。我們忽視了語言的力量。當我們生氣的時候,那些沒有大腦的話會深深地傷害別人,這是適合孩子和夫婦的。當情緒大腦發揮作用時,我們都會冷靜下來,重新溝通。這也是本書最喜歡的一點。仔細停頓。當我們被情緒化的大腦控制時,我們不應該考慮解決這個問題,而應該停下來冷靜下來。

v.兒童問題100%是你的問題

當兒童有問題,我們對此感到憤怒、沮喪和煩惱時,請停止並責備兒童,想想問題在哪裡,我們的方式在哪裡不正確。我們應該在糾正中前進,而不是因為傲慢地失去孩子而責怪我們的孩子。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教育方式。以前的教育聖經不斷被當前的觀念打破。所以,你還相信你的路能走到盡頭嗎?在與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我們不斷進步。我們在石頭旁邊找不到更好的過河方法了。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40

上學期放假前,學校人手發了一本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讓假期裡認真地讀。說真的,我是在群裡劉主任每天發的讀書感悟的敦促下,才無奈的開始的。但是讀著讀著我就讀進去了。

首先他讓我對鼓勵和讚揚有了新的認識。之前我把對學生的鼓勵和讚揚混為一談。一度認為鼓勵和讚揚都是那麼回事。沒有什麼大的區別。鼓勵中有讚揚,讚揚中包含鼓勵,鼓勵和讚揚是內涵與外延的關係。可以一概而論。讀了這本書我才明白,讚揚和鼓勵所指物件不同產生的效果也大不一樣。讚揚指向了,做事的人,讚揚多了,會使孩子常常基於別人怎麼想,怎麼看待,考慮來做事。當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時,就會茫然不知所措。一味的讚揚可能會使孩子依賴於別人的觀點變成討好者。而鼓勵是指向人的行為的,能啟發對方思考“我是怎麼想的,現在該怎麼做?”他能讓人內心更多的讓人思考,並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需他人的認可,最後形成自信自立的態度。所以以後對學生做的應該是鼓勵,而不是讚揚。

其次是關於懲罰。不管教哪些學生,哪個班都會遇到一些另類學生,上課調皮搗蛋。時常會讓我們不知道拿他怎麼辦好。氣急之時,往往會讓學生站一會兒,多寫幾遍,或者請家長以示懲戒。這樣或許會好,那麼三兩天讓時間一長就有變回原形,然後再佔再超再請家長周而復始,讓我深有孺子不可教的教育無力感。看了這本書後才認識到,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學生沒有真正的從內心改變,沒有愛上學習,反而會對老師產生厭惡。根本沒有起到教育的.目的。在於類似情況,我就迫使自己冷靜,安耐住內心的焦躁,相互是他的種種不可愛,然後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一點點小鼓勵,一段時間下來居然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讀了正面管教,我還有個感受。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現在的孩子被家長包辦代替的多了,抹殺了孩子的辦事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很慚愧,我就是一個這樣的包辦家長,現在我正在逐漸的改變自己,尋找機會,幫助孩子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逐漸放棄對孩子的控制,從而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與孩子共同努力。

這本書還告訴我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其中有幾個我非常贊同,比如探險。和孩子一起探尋問題,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自信心、自主性。在解決問題中與孩子真正的感情一舉多得。

還有一點就是尊重,當你尊重孩子時,你會認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觀點,尊重會創造一種接納的氛圍,鼓勵成長和溝通。有時候與孩子溝通時,我的語氣過於強硬,沒有做到完全尊重,這點還需改。

總之開卷有益,正面管教使我受益頗豐,我還得繼續。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41

《正面管教》這本書的核心內容是“和善而堅定”。一句說起來不費吹灰之力,做起來難於上青天的話,呵呵,一聲苦笑。每次我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時候都會把這句簡而易懂的話拋到九霄雲外!平靜之後就會後悔:“和善而堅定”怎麼這麼難做到?於是我又翻開了這本書。

大人和孩子之間三種主要互動方式。

一、嚴厲型。對孩子有規矩沒有自由,沒有選擇。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我要你怎麼做,你就得怎麼做,這是你必須遵守的規則,這是你違反規則會得到的懲罰。”

二、驕縱型。孩子有自由但沒有規矩,無限制的選擇。“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我相信我們會愛對方,並且會幸福,我相信以後你會選擇自己的規則。”

三、正面管教型。有規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選擇。“在尊重別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選擇,我們一起來制訂對雙方有利的規則。我們還要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時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當我必須獨自作出決斷時,我會堅定而和善,維護你的尊嚴,給予你尊重。”

瞭解了以上三種方式,我是這樣給自己歸位的,時而很嚴厲,時而很驕縱。當孩子很聽話乖巧的'時候,我通常都很寬容,想看手機就看會,想吃什麼就買點什麼。但當孩子不聽話,違揹我的意願時,哈哈,一堆大道理會接踵而至,若有反駁,我便會變本加厲了!於是孩子越來越長大,變成了我所謂的“熊孩子”。

那麼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如何“贏得”孩子?

首先溫柔的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是對的。和善、溫柔、淡定的人總有萬鈞之力!對孩子也是一樣,只是我很難做到。針對我家孩子的狀況,只要我一丁點的不耐煩或者小情緒,他都會真切的接收到,並選擇不會與我繼續交流下去,或者以爭吵告一段落。所以溫柔是我接下來的必修課,也是我如何實施正面管教方式的第一步。

其次溫柔的表達與孩子的共情。一定是接受孩子的行為,可以不認同,可以不寬恕,但請告訴孩子理解他,自己也曾有過類似的行為,會接受他。這兩步都建立在溫柔的基礎上,作用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更多感受應該是受到尊重,他也許會在大多數情形下願意與你溝通,即使開始不願意,但至少不會讓我的感受更糟糕。

然後溫柔的告訴孩子我的感受。真誠而友善的說出自己的感覺,如果是大男孩,做母親的可以更多的丟擲感受繼而向他求助。

最後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這裡有一個概念“啟發式問題”。不要“告訴”,要開始以一種引導孩子參與解決問題的方式向孩子“提問”,並且不要希望孩子會給出你想要的答案。這裡還有一個概念“頭腦風暴”。和孩子一起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不評論,不指責,然後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

這本書還有很多可以使用的工具,如果真能改變思維,控制自己,並利用好這些工具,相信“熊孩子”也能變成“別人家的孩子”。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42

這是我看的第四本育兒書,真的很不錯,比較適合大眾心理的教育方式,內容也頗為豐富,與其說是教育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如說是培養一個優秀的父母,再養育出優秀的孩子。

昨夜失眠時,忽然玩味的認為這本書是育兒屆的“成功學”。因為書裡有理有據的告訴家長們,應該怎樣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優秀孩子……不禁讓我思考,育兒書如此多,為什麼優秀的孩子還是寥寥無幾?又或者是現在孩子普遍比以前的孩子優秀了,孩子們的競賽依然提高了層次……不甚惶恐,為人父母責任之重大呀……

其實這就像市面上流行的“成功學”,似乎不只適合孩子,作為一個比較隨意的媽媽,這更像是教育父母為人處事,智商,情商的培養,真有點忍不住拉上孩子他爸來學習……所以《正面管教》看似養育孩子,實則是教育父母。

雖說可以教育父母,但是書中用觀點+事例的論證方法比較清晰,有事例,有方法,針對孩子們的成長問題父母還是可以找到問題和解決辦法。書中針對孩子的人格品質的培養很全面,相對於我看過的兩本,這個篇幅講的比較全面。其中對我印象深刻的是:好的教育就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一個有條不紊的媽媽,做事育兒都不會急躁,這樣情緒穩定的媽媽對孩子的影響首先就先於無數慌亂的媽媽了。有條不紊就有能力處理好生活瑣事,身邊多數時候都整齊有章的環境,父母和孩子的生活環境和心理素質也會更好一些……這真的值得學習!自己都處理不好生活,還談什麼教育孩子……這是我的問題,也是部分不會打理家務,處理瑣事的年輕父母的.通病……所以孩子從小被一個整齊的家庭環境影響是有多麼重要!

再有一點就是讓孩子接受自己缺點的懲罰,和吃點苦,這應該是父母學習的。目前姐姐上幼兒園我已經感受到自己玻璃般的母愛了,監控沒事就看,生怕孩子受委屈,餓著,傷著……可是我不能包辦她的人生啊!現在把她護在手心裡,以後她沒能力自己打理生活,處理人際關係,我還能幫她什麼?所以我更應該學著放開手,看著她成長,看著她交朋友,實在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再幫忙。給孩子主動成長的機會,也要捨得讓她為自己的小失誤接受懲罰。很多育兒書中,孩子通過自己接受懲罰後都主動改掉壞了習慣,所以我也可以嘗試。似乎對一個三歲的寶寶說這些可能有點多餘,我想我應該記住這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最後我在考慮真的可以所有的事情都用正面管教可以解決嗎?我個人認為越小的孩子越好管教,這個比較實用,就像奶奶誇姐姐一樣,奶奶真的就用誇姐姐,就讓姐姐在她面前乖巧聽話,這是在兩歲半以前……可是現在由於一直帶在我身邊,和她越來越有想法後,明顯不管用了……我也試過,某段時間會有用,但是一週大概她就膩了,這招似乎又不管用了……所以我覺得正面管教應該是在合適的時機用,在她發洩情緒時,叛逆時,或者其他特殊情況時並不實用,個人感覺如此。所以書是好書,會用不會用,還在於父母的視情況而定。孩子會越誇越乖,但是我們也要會幫孩子處理情緒。

作為家長我們要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很多職業都要職稱,持證上崗,唯有父母這個特殊角色不用,所以想給孩子合適的愛,我們就需要耐心學習,像孩子們求學一樣,孜孜不倦,虛心接受。這本書值得父母一看!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43

讀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大概有三、四遍了吧,每次都有不同感受,還記得第一次讀完的時候就記住了要和善要和善,不能懲罰孩子造成孩子心理創傷,然後導致自己都不敢嚴肅教育孩子;

第二次讀完記下了要鼓勵孩子,不要讚美孩子,然後每次孩子完成一件事、學到了一個技能後,每次開口鼓勵孩子前都反覆默唸:要鼓勵,不要讚美。

後來決心參與了一次線下正面管教家長課程之後,不斷通過自身體驗加深對正面管教的理解,通過頭腦風暴討論哪種教育方式更為有效,對正面管教的理念愈發認同。

所以在這裡記錄一下自己的讀書感悟,文章較長,為方便閱讀,分兩篇推送。

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一書自1981年出版以來,已經成為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暢銷美國400多萬冊,被翻譯成16種語言暢銷全球。

那正面管教到底是什麼呢?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並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

簡·尼爾森認為,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所以《正面管教》這本書裡,提供了大量的工具與方法供父母或老師使用,去培養孩子獲得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

和善而堅定

正面管教是以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和魯道夫·德雷克斯的思想為基礎的。在書的開始,作者就引用了魯道夫·德雷克斯的話解釋了和善而堅定的養育方法的'必要性。

德雷克斯說:“當父親失去了對母親的控制權時,父母也就失去了對孩子的控制權。”

現在社會男女平等,整個社會的大環境變了,父親和母親之間是平等的,而孩子總是以父母為榜樣開始模仿的,那麼也就是說孩子會認為自己與父母之間也是平等的,因而當父母想要控制孩子的時候,孩子自然就反抗。

所以《正面管教》書裡一直在強調父母要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正面管教孩子。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44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書中用了非常多的例子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的資訊,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

《正面管教》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今天讀到第十章你的性格對孩子性格的影響。瞭解到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態度取向,取向分為四種:安逸型、控制型、取悅型和力爭優秀型。我喜歡邊讀邊思邊討論的閱讀形式,於是就會和老公一起分享。我們在討論我們兩個分別屬於那種生活態度取向,我們分別都有什麼優點,什麼缺點,應該努力的方向,應該改變的地方。我們在想,如果我們做出改變,在取長補短,我們的孩子一定會變得更加優秀。

當看到取悅型的生活態度取向時,腦海裡全是好朋友麗與孩子的畫面。麗真的典型的屬於取悅型的生活態度取向。麗總喜歡讓孩子學會友善、體諒、互不侵犯。李總想讓家裡的每一個成員都開心,都滿意,於是她總會任勞任怨,幹什麼事情都會妥協,非常喜歡幫助弱者,比如貧困的學生。遺憾的是,麗的取悅,麗的艱辛,並沒有得到孩子的認可,反而這樣的過分取悅讓孩子成了負擔。而她自己也經常會在辦公室抱怨:為什麼我這樣的付出,就是換不得人心呢。麗會認為,我為孩子付出了這麼多,為什麼他就是不懂感激呢?

是呀,麗的課很多,每天都要完成永遠完成不了的工作,可是為了孩子,不管颳風下雨,不管冰天雪地,麗都會在中午下課回家給孩子做孩子喜歡的飯菜,晚自習結束後回家都快要十點了,可是麗仍然要回家檢查孩子的作業,看看孩子是否喝奶了,被子是否蓋好了。儘管如此辛苦的付出,結果兒子仍然不聽話,儘管才上國小一年級,但是經常會讓老師叫到學校去。這讓麗很是困惑,都不知道怎麼做了。今天看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態度取向,終於明白了麗的問題所在。

麗每天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努力試圖讓孩子如何對待媽媽,爸爸,爺爺,奶奶,老師等,她關心的是孩子如何對待別人,而不是幫助孩子處理自己的感受。他會過多的關注孩子的感受,當孩子吃了一塊冰激凌,大哭大鬧還要吃時,麗就會心軟,下樓跑很遠的地方也要給孩子買回來孩子喜歡吃的.冰激凌,可是孩子吃了一半,就隨手扔掉了,麗就很難過,我取悅你了,為什麼孩子就不會取悅自己呢。所以當孩子不顧及她的感受時,她就不理解。這就形成了惡性迴圈。

麗需要改變自己了,不要只關注別人的需要,要照顧到自己的需要以使自己能夠給與的更多。麗應該相信孩子有能力讓自己快樂,並且要教給孩子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及共同解決問題的技巧。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如果能夠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感覺和要求,而又不期待別人與他們想的一樣、感覺一樣或者滿足他們的要求,就會受益無窮。學會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包括他們自己的需要,對於培養相互尊重是至關重要的。

於是,給麗打了一個電話,給麗說了父母的性格對孩子性格的影響,給麗介紹了《正面管教》這本書裡的好多有效的管教工具,麗聽得很是入心,時不時還會提出問題,我們在電話裡商討著,不覺得竟然半個小時過去了。麗說自己一定要買一本,好好讀讀。

麗最先使用的方法是召開了家庭會議,所有的問題都拿到家庭會議上進行討論,然後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孩子們慢慢學會了真誠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慢慢的孩子學會了相互傾聽,相互表達。在家庭會議上,他們討論了晚上作息的時間,家庭共同閱讀的時間,還討論了書包是否要自己整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是晚上就放在床邊還是早晨再找,等等所有的問題忽然間都不是問題了。麗打來電話說:“真是要謝謝你呀,給我這樣一本有價值的好書。”麗現在好享受自己為人母親,快樂的享受孩子成長帶給她的快樂和幸福感。

孩子由於我們的改變而改變著,當我們取長補短,成長著自己時,我們會享受到其中的樂趣,享受到閱讀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態度,給了我們思維的改變,給了我們不一樣的生活。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老師,對孩子一生負有責任。在為人父母的道路上,沒有誰自信滿滿,因為你面對的是一個富有靈性和不斷變化的孩子。孩子的成長教育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而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學習與成長,在成長中改變,在改變中成長。

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律才有好未來。斯賓塞認為,即便是飼養一頭牛、一匹馬,人們都知道應該去獲取相關的一些餵養知識,更何況養育的是自己的孩子。不懂教育的父母,就如同一個做生意的人不會算帳、一個沒有學過解剖學的人給人進行外科手術一樣,一個對孩子身體、道德、心智方面瞭解甚少的父母如何去指導孩子,或許只剩下了各種武斷的責罵、尖叫、懲罰和孩子無奈的哭聲。家庭教育,實際上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的過程。

讓我們學會學習,學會改變,就像麗一樣,改變後的自己將會是春暖花開,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45

所有育兒理論都只是提供一個思路方向,不要迷信於任何育兒理論,世界就不存在育兒的黃金準則。一定要根據自己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去調整,讓你和孩子都感到舒服的方式,才是最適合的方式。共勉。

尊重孩子

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他們的意見與決定,讓他們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在不違反大原則的前提下)。

就拿吃飯這件事來說。孩子不好好吃飯,很多家長會哄著他吃,會追著餵飯。可是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孩子不吃就不吃了,定好規則,不吃了就要等到下一頓飯了。感受到餓的感覺,他才會知道原來吃飯並不是為了別人。如果他不好好吃飯,你就給他零食填肚子,他永遠都不知道要好好吃飯。

過於嚴厲的家長,要麼讓孩子變得叛逆,要麼讓孩子因恐懼而順從;過於驕縱的家長,會讓孩子索要無度。

只有尊重他們,才可以讓他們真正成為家庭和社會的一員。在制定與實施規則的時候,可以嘗試讓孩子參與進來。當孩子有機會自己選擇時,他會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他們更願意遵從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

這一點我自己深有體會。有時候童鬧著要做點什麼,我會和他商量,只要他自己答應說了“好”的,基本他都會遵守的。老師也有跟我說過,有一次在託兒所,他在玩搖搖馬,有個小朋友要來搶,他哭腔地說:“是童童先玩的”,然後老師跟新來的小孩說,我們排隊,一人玩20下好不好?童說好,然後和老師一起數了20下,就主動站起來給小朋友玩了。

如果他們違反了規則,不要懲罰,不要說教,可以問一些啟發性的問題,比如,發生了什麼事?原因是什麼?要怎麼解決?慢慢的,他們會自己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案。

贏得孩子

我們要做的,是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贏得孩子的四個步驟:

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共情;

說出你的感受;

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說起來起來很簡單,但是光第一點都很多人沒做好。

小孩子情緒來得快,有時候為了大人眼中的一點小事開始大哭,大人會說這點小事有什麼好哭的。但是你也許不知道,這件事,在小孩的眼中一點都不小。嘗試去理解他們的感受,去接納他們的情緒。

培養社會責任感

不要替孩子做得太多,這會剝奪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認可的機會。那些習慣了世界圍著他轉的孩子,他們會認為自己“理應”享受特別照顧,即使長大後也很難接受他人的拒絕,受挫能力特別弱。

培養孩子社會責任感的第一步,就是要教導孩子依靠自己。然後,他們才能為幫助他人做準備,並在幫助他人時獲得成就感。

其實孩子越能自我照料,就越覺得自己能幹,越能受到鼓勵,他們也會做得越好。

多放手讓孩子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穿衣服、穿鞋子、吃飯,收拾玩具、幫忙拿東西等,還有簡單的家務。不要怕他們做得亂七八糟,不要怕他們做得慢,總得有這麼一個過程。

多放手,孩子總會給我們驚喜。

孩子的不良行為

大多數時候,孩子做出的不良行為,都只是“與年齡相符”的行為。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失去信心的孩子。

孩子的行為都是目的導向的,而他們的首要目的,是歸屬感和價值感。

孩子的四個錯誤觀念和錯誤的行為目的:

尋求過度關注:孩子想獲得關注,但是用了一種令人煩惱的方式。引導他們用建設性的方法來獲得關注。

尋求權力:權力並不是個壞東西,取決於我們怎麼用。引導孩子以有益的方式來使用自己的權力。如果已經陷入了權力之爭,最有效的方式是馬上停下來,冷靜以後再溝通。

報復:收到傷害自然反擊是人類的天性。其實,控制自己的行為對打破報復迴圈是最重要對,對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冷靜下來,再解決問題。

自暴自棄:自暴自棄的孩子,不像有些說“我不會”是為了引起關注的孩子,他們說自己不會,是相信自己真的不會。對這類孩子,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一步一步給他們做示範。一個尋求過度關注的孩子,在獲得關注後會振作起來,而一個自暴自棄的孩子,可能會希望你別去打擾他。

關注於解決問題

很多家長的行為都在表現出他們深信懲罰會促使孩子做得更好。但是請回想一下,當你因為做得不好而受到批評或懲罰的時候,你的感受是怎樣的呢?你會真心的去想,要如何做得更好嗎?

孩子只有在感覺好的時候才能做得更好。

對於自然後果,如果大人以任何行為把責難加到孩子原本能夠自然而然地獲得的體驗之上時,就是在借題發揮。比如,淋雨了就會溼,不吃飯就會餓,他們自己能感受到,不需要你加上一句“我早就告訴過你了”。

你可以決定你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是讓孩子做什麼。如果孩子的髒衣服總是亂扔,你可以提前跟他明確,你以後只洗放在髒衣籃裡的衣服,而不是多次唸叨告訴他衣服不要亂扔。

孩子會不斷嘗試試探大人的底線,在事情變好之前往往會有一個變得更糟的過渡期。保持和善而堅定是有困難的,但卻是有效的。

關注解決問題的原則包括:相關(related),尊重(respectful),合理(reasonable),有幫助(helpful)。你所做的事情如果符合這四個原則,才是真正的關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關注於孩子的錯誤行為。不要試圖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付出代價,而是要幫助孩子在將來做得更好。

有效運用鼓勵

鼓勵,是給孩子提供機會,讓他們培養出“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該怎麼迴應”的感知力。

鼓勵可以簡單到是一個幫助孩子感覺很好起來的擁抱。

但是不要混淆鼓勵和讚揚。鼓勵的長期效果在於它能讓孩子自信,讚揚的長期效果是讓孩子依賴於他人的評價。

很多成年人認為,讚揚可以“給予”孩子自尊。但是,自尊是既不能被給予的,自尊是培養出來的。

為了改善而努力,而不必期待完美。期待完美會帶來持續的挫敗感,承認孩子的進步會鼓勵孩子並激勵孩子繼續努力。著眼於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缺點,你著眼在哪裡,就會放大什麼行為和後果。

安排特別時光

“計劃好的特別時光“與“不得已的時間”、“隨意的時間”相比,大不一樣。

兩歲以下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大量時間,而且他們還沒到能理解“特別時光“的年齡。只要孩子能感受到你和他們在一起的樂趣,就沒有必要安排特別時光。

在2-6歲之間,孩子需要保證每天至少10分鐘的特別時光。在6-12歲之間,孩子可能不需要你每天的`特別時光,但是希望至少可以保障每週半小時。

特別時光要做些什麼,可以根據自己家庭情況來定,重點是需要讓孩子確切的知道,這段時間是特別為他們設立的。可以和孩子一起計劃特別時光的安排。

不要介入孩子的爭端

不要介入孩子的爭端,讓孩子嘗試自己去解決。

如果你不能忍受置身事外,並且決定介入孩子們的爭端中,最有效的辦法是“讓孩子處境相同”,不要偏袒一方或者試圖確定是誰的錯。

比如兩歲多的哥哥姐姐打了幾個月的弟弟妹妹,你可以抱起小的孩子放到嬰兒床,對他說,當你準備好不再打架時,我就抱你出來。然後把大孩子帶進房間,對他說等你不再打架的時候,就告訴我,我們一起去抱寶寶。

看起來有點可笑,幾個月的小寶寶懂什麼呢?但是,小的不懂,大的可是都懂的。一碗水端平真的很重要。建議是先安慰大的,再讓大的和你一起安慰小的。

表達無條件的愛

一個媽媽問自己3歲的孩子:“你知道媽媽真的愛你嗎?”

孩子的回答是:“是的,如果我乖乖的,你就愛我。”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我知道你愛我,如果我得到了好分數的話。”

看到上面例子其實挺感觸的,孩子對我們的愛都是無條件的,即使我們打了他們,他們還是很快的原諒我們。相對而言,大人對孩子的愛都像是有條件的。我覺得成人真的需要讓孩子們知道,他們比他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重要,他們比任何物質財產都重要。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篇46

文:宸汐;《正面管教—兒童行為心理學》6月女兒班主任提議與家長共讀的書名,其實當我看到這個書名時,我覺得我的孩子很幸運,因為自己在學心理學的原因,我知道這正是現在的孩子所需要的。

接觸心理學有段時間,瞭解越多就越發現,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父母的認知結構失調所造成。書中的很多觀點背後都折射出父母的問題。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用消極,否定的態度來評判孩子,比如孩子很努力地嘗試完成一幅水彩畫,我們通常注意到的會是弄得一身滿地的顏料,卻忽略了孩子的努力。

孩子長期接受到這種態度自然也就變得消極不自信,消極的語言會傷害孩子幼小心靈,會摧毀他們的美好信念,會扼殺他們的天性。唯有放手,孩子才能慢慢擁有自主的.能力,現在我們還能管,等到了青春期,管也管不了了,所以趁現在學會放手,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作家馮塵說過: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互滋養。我原本以為自己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後才發現,成全的,原來是我自己。

所以,孩子不是壓力,孩子是上天給我們的一份禮物,讓我們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最後讀完這本書,我想分享羅森塔爾效應給大家:

羅森塔爾,12世紀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他和助理來到一所國小,他們從一至六年級選出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最後隨機從中選出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他叮囑一定要保密。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的謊言”,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這個過程中教師收到實驗者的暗示,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度、表情、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為,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

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

如此迴圈往復,以致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

TAG標籤:管教 讀書 精選 正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