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五年級下語文教學後記

法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盧梭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下面為大家整理的是五年級下語文教學後記,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下語文教學後記

  五年級下語文教學後記:《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冰心寫的一篇散文,課文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生機勃勃的“趕春”的兒童和春天裡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兒。字裡行間洋溢著一種生機,令人感到十分快樂。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文字理解花兒和兒童一樣是那麼生機勃勃,令人快樂的。難點是理解“為什麼作者說‘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找到春天。為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我細細研讀了教材、教學參考書、備課手冊、《新補充閱讀》上的課文助讀,還上網瞭解了冰心,閱讀了一些冰心老人的作品。教學完本課後,覺得有幾點教學是成功的。

一、抓住主線,理清思路,掌握內容。

在學生讀通課文內容後,讓學生思考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待學生說出是按遊覽順序來寫的之後,就追問:作者的遊覽路線是怎樣的?默讀課文,畫出表示作者行蹤的詞語。然後交流板書:頤和園門口、知春亭畔、湖邊、玉瀾堂。接著讓學生根據作者的遊覽路線及板書提示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反思:以作者的遊覽路線為抓手引導學生分段,便於學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為全文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抓住突破口,落實重點,分散難點。

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後,我就緊抓課文的題目展開深入的教學——“找找文中哪些句子表現了兒童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重點學習第1自然段,通過圈畫一些關鍵詞體會頤和園門口的兒童多。再理解這個比喻句中的“大魔術匣子”指什麼?“小天使”又比喻什麼?在此基礎上,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突出了孩子的活潑可愛、朝氣蓬勃。最後進行賞讀品味。2、出示自學要求,按照同樣的學習方法自學第2—4自然段,可同桌交流補充。3、集體交流。圍繞“你找到了哪些描寫兒童多的句子?課文中的‘兒童’是一群怎樣的兒童呢?”兩個問題展開。逐一出示表現兒童多的句子,理解、品悟、朗讀。4、重點學習第5、6自然段,引導學生欣賞海棠花的美,理解“噴花的飛泉”比喻“密密層層的海棠花”的妙。再結合第8自然段作者的感嘆,找出花兒和兒童的共同點。5、迴歸全文,理解“為什麼”只揀兒童多處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

反思:以“作者為什麼說‘只揀兒童多處行’?”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自由讀書感悟,既落實了教學重點,又為下文攻克難點作了很好的鋪墊。

三、通過找出關鍵的詞語或者句子讓學生感悟,學生在交流的過程就能有根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特別是“課文中的兒童是一群怎樣的兒童?”這個問題能引導學生在文字的背後挖掘文字的深刻內涵。如“看見成千盈百的孩子------一群接著一群的小天使。”讓學生體會遊春兒童的多和快樂之外,結合“小天使”來深入挖掘,這些兒童還是怎樣的兒童呢?(天使般的兒童、春天般的兒童、鮮花般的兒童……)學生對兒童就有了新的認識——這是一群兒可愛、純真、快樂、活潑,充滿朝氣的兒童。下面的`句子我同樣抓了“小小的身軀上噴發著太陽的香氣息”,兩個“匆匆”等一些最能體現兒童特點的詞句,通過朗讀、想象等感悟兒童像春天一樣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四、拓寬閱讀,走近作者,感悟真情。

在第三課時的教學中,我安排了一個教學環節:請學生上臺交流朗讀課外讀的冰心奶奶的作品選段或閱讀感受。(課前推薦閱讀《小橘燈》、《再寄小讀者》、《繁星》等)

反思:冰心奶奶是我們大家敬仰的偉大作家,她的許多作品都抒發了童真的無邪和偉大的母愛,處處流露出她對少年兒童的喜愛和關心。我覺得僅僅通過學習一篇課文來了解冰心奶奶真的是太膚淺了。為了讓學生能更近距離的走近冰心奶奶,瞭解冰心奶奶,我就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活動,通過閱讀冰心奶奶的作品來走進她的內心,體會她那顆關懷少年兒童的拳拳愛心。這個教學環節的創設,為學生搭建了交流平臺,不僅是對本課的延續,更是讓學生在閱讀中深刻感受冰心奶奶對少年兒童的喜愛和關心,使他們的內心油然而生一種對冰心奶奶的敬愛、欽佩之情,及促使他們積極閱讀冰心奶奶作品的願望。

  五年級下語文教學後記: 《早》

柴扉為何不開――新課程理念下的多元性教法

法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盧梭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今天教學古詩《遊園不值》,學生們為“柴扉為何不開”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一部分同學認為:柴扉久不開是因為主人不在家,沒人來開;另一部分同學認為:柴扉久不開是因為主人愛惜蒼苔,怕作者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腳印,不願意開;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為:柴扉久不開是因為敲門聲太小,主人沒聽見,所以沒來開。三方各持己見,爭得面紅耳赤。三類學生三種不同的理解,我頗感意外,決定改變先前的教學設計,由贊成兩種不同意思的同學分別組成正、反方,進行一場辯論會,並要求學生結合插圖仔細閱讀全詩,細細揣摩詩人表達的意思。大家興趣盎然,一會兒搖頭晃腦大聲吟誦,一會兒又默默看圖深深凝思,一會兒查字典,找資料,一會兒交頭接耳小聲談論……經過充分醞釀,雙方各自推出代表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堅持沒人來開的同學認為:題目是《遊園不值》,是說作者去遊園,因為主人不在,沒能進去,才沒遊成;堅持不願意開的同學認為:古詩第一句“應憐屐齒印蒼苔”,意思是說大概是園主人太愛惜蒼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腳印;堅持敲門聲太小的同學認為:“小扣”是輕輕地敲。既然是輕輕地敲,主人又不一定在花園裡,又怎麼能聽見呢?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難分高下。最後一齊把希望的目光投向我。

面對學生們的爭執,我沒有把教參對詩句的分析和自己的理解生硬灌輸給學生,而是都給予了肯定,表揚了他們認真鑽研的精神,但同時也指出:應,即便讀yīng,意思是大概,表示猜測。對於“柴扉為何久不開”,作者也只是猜測;還可以當“應該、應當”講。但無論是沒人來開,還是不願意開,還是敲門聲太小,總的來說,柴門久不開,作者沒能進到園裡去,沒有遇到所要訪的人,感到掃興和遺憾。這為後面意外地看到紅杏埋下伏筆,更添驚喜。

孔子曰:學貴患無疑,疑則進也;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前進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因材施教,善於啟發誘導,使學生能夠充分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特長,這豈不是新課程理念下的多元性教法嗎?

TAG標籤:語文 五年級 教學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