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4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4篇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1

逆向教學是相對於傳統教學法而言的一種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法一般採用“匯入—講授—練習”的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而逆向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將“順向”變為“逆向”,反其道而行,它的模式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以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學、自練、自估為主,旨在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

教無定法,無論何種教學方法,只要靈活運用,善於創新探索,就會有收穫。如何在教學的用好用巧逆向教學的方法呢?我就自己多年在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取得的一些有效經驗寫出來和廣大同行一起探討。

一、在複習中將逆向教學方法與多媒體巧結合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被教師們運用於教學當中。新穎、別緻的教學場面深入師生的工作和學習中,把逆向教學方法與多媒體巧妙地結合起來,能有效地提高複習效果。

縱觀最近幾年的會考形式,開卷考不但沒有降低考試的難度,而是更加大了考試的靈活性、多樣性,更注重與時政,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絡,往往是題在書外,理在書中,這就要求老師們在給學生的複習當中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在知識的章節和整體複習中,時間緊,任務重,經驗豐富的教師是不會把學生置於題海中的。複習做題鞏固知識,深化固然重要,但是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更為重要。應用逆向教學的複習方法比較實用,經過多年的實踐,這種方法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屢試屢勝,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了,學習幹勁也足,學習興趣高,會考都能取得好成績。為了提高複習效率複習課中每一節課,教師都要注意所複習知識的容量,課堂容量不夠,影響複習效果。影響複習進度,容量太大學生顧此失彼,走馬觀花,達不到複習的目的,將多媒體教學和逆向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可將很多新聞、時政、熱點知識運用到課堂之中,彌補學生因為學習時間緊張而沒有時間看新聞的遺憾。老師將社會熱點同課本中的知識點,通過引導學生質疑引趣,匯入課堂當中,使學生在教師指導、啟發下積極探討和發現問題,學生從自學入手,學在前,講在後。而教師在教學中既可實施巨集觀控制,又可進行微觀指導,並把傳統教學中的`練習、鞏固和利用網際網路所收集的資訊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及時抓住反饋資訊,對學生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矯正和補充。

傳統的思想政治課,從學生心理來說,它往往被視為一種說教課,這一方面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塑造”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思想政治課本身理論性較強有關,若按傳統教學方法教學,容易就理論而理論,直觀性、趣味性會大打折扣。如果引進多媒體教學,用課件、幻燈片等豐富課堂形式或利用網際網路獲取資源,利用其快捷、靈敏、方便的優勢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及自覺性,變枯燥為豐富,改“說教”為“研討”。就內容上來講,關於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涉及到很多法律、政策、現實問題。勞動者如何保護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保護自己的權利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等,這些如果單純用原則、理論闡述往往會顯得比較空洞和乏味。其實,當今社會農民工的權利保護問題是比較突出和尖銳的熱點問題之一,若換之採用網際網路引導學生攫取一些真實學習資源和素材,實現網路資訊在思想政治領域的完全“共享”,不僅豐富課堂了內容,增強思想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在教學中做到了充分重視學生智力因素及興趣、意志、情趣、態度、自信心和學習目的等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可變消極為積極,使學生處於一種預知、感知、求知的學習狀態,最大可能的發揮逆向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

所以在複習這些章節的內容時,我們可以充分的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在複習中將逆向教學與多媒體的應用完美結合起來,使我們的複習內容充實。

二、在複習課中將逆向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與思想品德教學有關,也是學生熟悉,甚至是親身體驗過的,將這些事例和現象引入課堂,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靈活掌握知識的能力。

比如在複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專題時,首先給出“二戰後科技發展速度”的一個圖表和一則與中國人口特點有關的材料資料,出示漫畫“地球與中國人”,從我國人口現狀入手,引導學生一邊回憶學過的知識點,找到資料與知識點的相關連結,一邊分析說出有人口問題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面對問題如何解決等等,運用逆向的思路,學生自己梳理知識點,讓學生對原來已經忘記的知識內容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真是“眾裡尋她千百度”!

在整個複習本專題中,我把逆向複習的過程分做了如下的六個環節:第一環節:定標。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尤其要注意制定出本節課的複習目的,幫學生通觀學習要點,明確複習目的。

第二環節:自學。上課後,教師根據訂立的複習目標,設計一到兩個針對性較強,能充分體現知識重點和難點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簡短啟發和引導,讓學生邊讀書邊思考,並在自學過程中鼓勵和啟發學生質疑、提出自己的問題,這樣,學生由先聽再學變為先學再思再聽,由被動變主動,達到部分複習目標。從而也可以使教師取得第一手反饋資訊。

第三環節:練習。在自學共議的基礎上,選取典型的、能充分體現重點或難點的例題(少而精,比如往年會考裡面的經典題型),對學生進行訓練,使教師進一步取得第三手反饋資訊。

第四環節:導評。教師根據在教學過程中獲得的三份反饋資訊對學生的複習進行指導評價。著重分析出重難點、指正學生的思想方向、總結並歸納熱點問題,幫助學生深化所學知識,使之具有條理性、系統性和靈活性,以提高複習效率。這一環節的實施重在使學生端正思想、理順思路、搞活思維。

第五環節:自結。學生要學會“作結”,即根據教師導評和自己獲取的實際資訊,理論聯絡實際地自評、自改、自估,把問題的答案整理規範。

三、“逆向教學”在九年級思想品德複習課中巧用的意義首先,在複習課中巧用“逆向教學”,充分利用了人的逆向思維“順藤摸瓜”的特點,有助於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思想政治課的刻板和被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認知的主體,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充滿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又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和鍛鍊了學生自學自結、逆向思考、總結歸納的能力。

其次,在複習課中巧用“逆向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縮短了學生預習和準備的時間。通過定標、設問、討論、自結等環節的實施,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更廣泛的吸收資訊的同時,學生對知識的識記和保持將會大大優於傳統教學效果,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要求。

最後,逆向教學也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較高要求。一方面,教師既要具備精湛的專業知識,真所謂“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長流水”。教師要在課前作好充分準備,查閱相關資料,給學生提供有利支援和參考;又要能及時捕捉課堂上學生的反饋資訊,查漏補缺。這樣有助於教師技術水平、研究能力和資訊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促使學生學會查詢與思想政治課直接相關的課程資源。一般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多查閱一些專題性知識,如時事新聞、素質測試題等。這有助於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型、發散型思維。

總之,“逆向教學”只要我們善用和巧用,就可以發現這種複習的方法很有效。當然教無定法,學無常法,“逆向教學”只是眾多複習方法當中是一種教學方法,我們教師只要充分發揮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最大潛力,設計新穎,遵從新課程的理念,再將現代教學手段與逆向教學相結合,就能張揚學生個性、發展學生探究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就會有所收穫。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2

一、政治老師要具備新穎的觀念

在傳統的師生關係中,師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老師是絕對的權威,錯的都是對的;學生是處於被動地位,不能反駁老師、不能質疑老師。這樣的師生關係嚴重影響了師生之間的互信與合作,師生關係就是簡單的授受關係,沒有情感的交流。 時代在發展,師生關係也要與時俱進。新型的師生關係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之上,並體現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學生才會因為受到老師平等、民主對待,得到老師信任和尊重而很樂意同其進行情感交流並接受老師的教育,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二、政治老師要具備教學的藝術

思想品德課的主要教學形式仍然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怎樣組織教學,取得什麼樣的`教學效果,都與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藝術有直接的關係。在教學中,雜亂無章不是藝術,目標不明不是藝術,方法單一不是藝術,主次不分不是藝術。

那麼,怎樣才能上好一堂政治課呢?

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備課中必須吃透教材,教學中脫離教材,頭腦清晰,條理清楚,注重邏輯,防止陷入到不能自圓其說的雜亂無章的窘境之中。其次,要明確目標。要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貫穿在整個教學的始末,讓學生知道“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記什麼”“做什麼”“懂什麼”,防止出現教學完後學生還在“霧裡看花”的敗筆。再次,教學方法要多樣化。在教學中要堅持啟發性原則,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實際,採取不同的匯入方法,讓學生每一節課都有新發現、新感覺。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注意學生的反映和情緒,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節奏,防止老師在臺上“云云”而學生在臺下“呼呼”的尷尬情景。最後,主次要分明。“主”就是重難點,為什麼是重難點,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詳講;“次”就是淺顯易懂,學生自己能看懂的,要略講。只有主次分明,才能防止“眉毛鬍子一把抓”的錯誤做法。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3

建築是造型美,舞蹈是形體美,音樂是旋律美,它們都屬於藝術的美。思想品德課教學也需要藝術的再創造,那將是一種和諧的、悠揚的、令人陶醉的自然美。

一、創造教學情境的美

情境具有趣味性和美感性,能使學生感到新奇和興奮,因而能激起學生探討的熱情和求知的慾望。根據教學內容,可以創造故事情境、漫畫情景、論辯情境、成語情境、影像情境、名片名段欣賞等,每個好的教學情境都會引起學生的愉悅甚至激動,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都會形成一個教學高潮、一個閃光點。創設好的情境,不但使學生獲得知識,受到教育,提高能力,還得到美的享受和薰陶。

比如在講《豐富多樣的`情緒》時,教師可以播放我國著名運動員劉翔在奧運會上奪金的精彩瞬間。當五星紅旗升起時,那是全球華人最為喜悅、激動和驕傲的時刻。這個情境的創設,必然緊緊抓住全體同學的心,調動起他們的情緒,使他們受到感染、感受情境的美。

二、創造教學過程的美

教學過程,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主體,教材的重點、難點,都將在這裡由師生共同探討、解決。教學過程的美,在於教師創造性地把教學過程整體化,使教學中的每個環節緊緊相扣、相得益彰。

比如對於《豐富多樣的情緒》這節課,教師可以適時地把其教學過程設計成一部話劇的形式:如序曲——第一幕:我是智多星(可以分組找關於情緒的詞語)——第二幕:考試三部曲(小品表演考試前、中、後)——第三幕:情緒寄語(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尾聲。這種課堂結構形式,既有整體感,又環環相扣,同時還讓學生體會到藝術的美。

三、創造教學語言的美

美的語言像甘泉,透人心扉;美的語言像雨露,怡人心房;美的語言像陽光,暖人心田。

教學語言不同於普通語言,教學語言必須富於變化,語速要有快慢緩急,語音要有輕重強弱,語氣要剛柔抑揚,語句要斷連疏密,語調要有高低曲折。教學語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適時適度。有時可以運用幽默策略,使語言趣味化;有時可以運用壓韻策略,使語言韻律化;有時可以運用引用策略,使語言多彩化等等。總之,創造好的課堂教學語言,可以使課堂產生和諧與優美,也能讓教師和同學富有激情和活力。

四、創造多媒體輔助手段的美

在新課改理念下,課堂教學中使用現代教學媒體,已成為大勢所趨。實踐證明,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在課堂教學中確實發揮了其增大課堂容量,提高學生興趣的作用。

然而,要切實發揮多媒體課件的有效作用,就需要教師付出創設性的工作,創造出多媒體課件輔助手段的美。

第一、加強多媒體輔助手段的優化。“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將極大地推動新一輪的課改。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把各種多媒體輔助手段最優化,無論是色彩搭配、聲像的變化、每一個檔案的選用等,都要經過細心的斟酌。多媒體課件要適時地、適機地加以應用,達到教學過程組合的最優化,從而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第二、加強多媒體輔助手段的啟發性。好的多媒體課件具有“光”“色”“聲”“像”的獨特優勢,它能幫助師生創設情境、引發思維、啟迪思想、碰撞火花、加強理解,最終頓悟,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運用多媒體帶來的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時,可以給學生播放《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MTV或者動畫《小企鵝南行記》等,聲、像、光、色都應有盡有,既有美的享受,又可以促使學生去努力地思索和感受,從而給他們很大的啟迪。

第二、加強多媒體輔助手段的指導性。思想品德課堂上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形成的氛圍和效果往往千變萬化、色彩斑斕,因此教師所製作使用的多媒體課件要經過精心的製作和篩選,圍繞主題、把握方向。

例如,講關於改革開放的問題,可以播放《春天的故事》引題,講《一國兩制,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時可以使用《愛我中華》、《七子之歌》等音像。這些音像資源的使用,既可以讓學生感到優美、親切,又具有現實性、方向性和指導性,從而達到深化主題,提高學生積極性的作用。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4

課堂教學改革要提高效率,提高質量,提高成績,必須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本著“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原則,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有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只有堂堂清,才能日日清,進而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結合本學科,思考如下:

1、讀讀,就是要學生熟悉課本故事,加深理解,鑑於班級學生較多,可以讓一個學生先大聲朗讀,吸引其他學生的注意力,讓大家循著聲音讀完這篇課文。朗讀之前,最好佈置思考題目,帶著問題去思考,帶著問題去閱讀。

2、議議,就是要教師把問題分層設計,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決簡單的問題,對複雜的疑難,教師必須講清問題,分工明確,提供時間,指導方法,充分讓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交流、去粗取精、提煉昇華出理想的結果;

3、練練,為了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必須趁熱打鐵,當堂訓練,從正反兩面出題,談觀點、深感悟、察自身、換位思、明做法,選擇正確做法,反思錯誤觀點,舉一反三;對合作、實踐、探究等題目,要當堂訓練,合作探究,以完成教學任務。

對練習冊中的試題,教師對選擇題、判斷,要當堂解決;對分析題,有必要當堂講述,而後再讓學生進行訓練,批改後糾偏補錯,使知識牢固掌握,能力自然增長。

講講,最後,對學生還存在的疑難,教師要及時點撥講解,從而讓知識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5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往舊教材在知識內容安排上注重於知識體系上的完整性、順序性,對學生學習的興趣重視不夠,教學完全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教師以教材為根本。課堂上以教師為核心,學生圍著老師轉,檢測評價學生學習手段單一,以考試來定“乾坤”。國中以升重點高中會考為指揮棒,高中以升大學大學聯考為指揮棒,這種現象值得反思。

現在教學新改革已經開始,她就像一縷清新的春風吹遍了瓷都大地。新教材不僅重知識內容安排,更注重了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學習興趣的培養。如六年級第一單元《融入新生活》,不僅讓學生與思想品德交朋友,而且讓學生用思想品德規範自己的言行。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理寓情,以情導行,激發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熱情,誘導學生髮現:思想品德課就在我們的身邊,思想品德課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學生不僅學得會還學得輕鬆,感受到思想品德課的魅力。聽科學家的故事,看歷史人物,說身邊的現象,培養學生了學習興趣,打破已有的教學模式。新課改新教材新課堂新教法“百花齊放、爭奇鬥豔”。

在新課改過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剛剛開始,今後的路還很長,現在的教師難當了。我們不能肓目樂觀,肓目追求老師與學生的表面平等,我們的教改任務還很艱鉅,任重而道遠。新的教學改革讓我教育教學觀念徹底改變。要想教好學生就要做到:傾聽學生的心聲,做學生的`知音。相信學生能做好,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說話,凡是學生能做的不要包辦代替。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交朋友,來一個變位思考,讓學生當“老師”。教學上掌握好“度”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於教材又不拘於教材;要服務於學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誠實守信,嚴傳身教,教書育人。對學生的“人格行為”不要過分要求。

總之,教育學生就要從正面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師要愛學生,用心去愛,用行動去愛,對於學生所犯錯誤,不能只批評不教育,要寬容善待,並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學基本功要過硬,教學業務能力要強,教學水平要高。課堂教學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具備良好的師德。這樣你就能撐起一片藍天,用你的道德行為感染學生,學生就會愛戴你,家長就會信任你,你的教學改革就會成功。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6

一、課標依據

依據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成長中的我”中“認識自我”部分:“悅納自己的生理變化,促進生理和心理的協調發展;知道青春期心理衛生常識,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調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動”的要求設計。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1、瞭解青春期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識。

2、瞭解青春期特有的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特徵。

能力目標:正確處理青春期可能遇到的心理矛盾、困惑和煩惱,從容面對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青春期的到來。

(二)、教學重點:讓學生探究青春期的生理變化;體驗青春期的心理特徵。

(三)、教學難點:正視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列舉學生身邊存在的心理衛生問題,闡明不健全的心理將會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三、學情分析

“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的開”,進入青春期的國中學生,身體發育加速,與此同時會產生一些成長的煩惱。因此,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老師的恰當引導,有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教學過程

(一)青春悄悄來

活動匯入:

以小組為單位,讓每個學生拿出自己事先準備好的自己從小至今的四張照片,按年齡的順序排列,貼在一張紙上,在小組中傳閱。傳閱後,想一想,回答下列問題:

1、我是否長大了?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2、我對這些變化的感受是什麼?

3、這些變化對我意味著什麼?

活動小結:

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進入了人生最美的春天——青春期。

閱讀:引導學生閱讀教材35頁“相關連線”部分,瞭解什麼是青春期?

分析:

(1)、進入青春期我們的身體發生了那些變化?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填寫下表。(學生根據個人意願填寫結論、發表感言)

男孩

女孩

生理變化

(2)、進入青春期出現一系列特殊的生理現象,如長痘痘、變聲等。這是否正常?為什麼?

(3)、身體悄悄變化的同時,我們的心理也在發生著一系列的變化。請說說我們的心理髮生了那些變化?

知識歸納:青春悄悄來

(1)、進入人生最美麗的春天青春期

(2)、青春期的三大身體變化

(3)、青春期的身體變化有不同的韻律和節拍

(4)、隨著身體的變化我們的心理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

(二)成長不煩惱

歌曲匯入:欣賞《小小少年》

提問:

1、這首歌能否使你產生共鳴?為什麼?

2、在成長、學習、生活中你都遇到了哪些煩惱?

活動:爭當“解煩惱標兵”

(1)、每人將自己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煩惱寫下來,放進事先準備好的紙箱裡(不記名)。

(2)、以小組為單位,每小組抽3個,討論分析該如何為同學排解成長中的煩惱,並派代表宣讀,其他小組學生可補充。

(3)、最後讓學生將各組宣讀的煩惱事歸類,課上沒能解決的待課後讓學生查資料、請教師長或專家。

(4)、歌中唱到“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無憂無慮樂陶陶??”,你有哪些切實有效的方法可以讓我們的青春期“無憂無慮樂陶陶”?

知識歸納:成長不煩惱

(1)、青春期心理充滿著矛盾

(2)、學會解決心理矛盾,保持心理健康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走進青春”,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或者說,本節課你最受啟發的是什麼地方。(用一兩句話來概括)

保持心理健康有助於我們身心的協調發展,順利度過青春期。願同學們自尊,自愛,自強,自重,珍惜青春,讓自己的青春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五、教學反思

1、本節課,課前認真的分析、把握教材,教學過程有條理,基本達到了課前預期的教學目標。

2、在教學中,藉助學生的個體經驗,創設活動情境。通過活動、情境體驗等形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師生的共同參與,引起學生相應的心理體驗,從而產生了積極影響。

3、教學中針對青少年的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對該介紹的青春期基本生理和心理常識,沒有迴避,避免產生負面影響。

4、課後體會到:講這一框,如不能真正的從學生自己身上的一系列變化談起就很難揭示青春期的種種變化。

5、進入青春期,學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觀點和生活方式來處理人際關係,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極易產生“逆反心理”。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7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政治課教學應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還應注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不管是學生能力的培養還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都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地把書本及生活中的各種知識吸收掌握並轉化為自己的素質,從而從根本上達到新課程標準所設定的預期教學目標。正因為如此,我在對教材處理上適當多安排了一些學生討論的成分,通過教學實踐,基本上能實現預期的目的,使學生在學習中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雙豐收。當然,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改進。現總結如下兩點:

首先,學生的積極性還不夠充分,還有待進一步調動。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平時的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的比較少,學習過程被過分地簡化為“教師講——學生記”的模式,因而要想在某一堂課上就讓學生有一個質的改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們政治教師反思一下:為什麼政治課的氣氛總是活躍不起來;為什麼學生對政治課學習的積極性總是不高;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作用有沒有充分發揮;如何有效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引導作用?平時我們總是報怨學生對政治課不太重視、沒有興趣,以此作為上不好政治課的理由。但我以為政治課不好上的根本原因還在於我們教師。正因為我們授課的方法、模式太過於單調和程式化,沒有真正地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學生才會覺得政治課太枯燥、太難學。因此我們要改變以往“想放卻又不敢放”的觀念,在充分鑽研教材內容、找出教材和學生實際的結合點的基礎上,大膽放手,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學習中,以此來大大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學生的認識和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有待於加以科學地引導。由於學生自身生活閱歷的侷限,導致其在很多問題的認識上都會有片面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在發動學生討論分析問題時還要適時地加以引導,使其對社會問題的認識更加全面、合理和科學。當然引導學生思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這不僅需要思維載體、還需要思維方向的一致性。而要讓學生的思維總體上趨向某一方向又很困難,因此我們政治教師大都困惑於如何去引導,有時甚至會因不耐煩而讓我們放棄引導直接說出答案。雖然這樣做表面上是把問題解決了,但這時解決問題的是教師而不是學生,所以,真正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參與及學生能力的提高——並沒有實現。有位哲人說過:凡事貴在持之以恆。因此在政治課的教學中切忌半途而廢。只有我們注意了這點,設定目標後堅持引導,學生才會慢慢地學會思考、才會慢慢地與教師“心有靈犀一點通”,才會在以後的分析問題中注意全面分析、多角度分析、科學地分析。總之,在政治課的教學中,學生同樣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如果我們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那麼政治課堂就會一片死寂,人們對於政治課的誤解也會日益加深。所以我們政治教師應該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實踐新課程標準,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充分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著教師自身成長和學生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宗旨,讓政治課變成活潑、生動、互動又有深度的探討課。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8

今年,我擔任了三、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以前,總習慣於一言堂的方法傳授知識,導致課堂氣氛死板,學生思維受限,表能力得不到提高。鑑於這些現象,自己認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借用“國培”所學的知識,以及上網學習他人教學經驗。通過學習研究,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深刻認識到傳統的課程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資訊。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課堂中的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為引導者,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

課程改革後教學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內的教與學,而是體現在課前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後的延續和知識的連續這樣一個完整過程。強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班集體中的小事入手,緊抓集體中常見的不良現象,如在《指出那些不文明行為》一課中,我因勢利導,除了找出圖中的錯誤做法外,還反思自己的行為有沒有不文明的時候,從而分清是非,有利於今後規範自己。這樣不但學會了觀察事物,鍛鍊了表達能力,又進了文明禮貌教育,同時又培養了交流與合作意識,課堂氛圍較活躍。

《品德與社會》作為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讓學生走進歷史,在認識祖國輝煌歷史的基礎上,瞭解祖國遭受屈辱和人民頑強抗爭,進一步增進愛國主義情感。例如:在講到《中國地圖》一課時,通過對地圖認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地大物博,蘊藏著豐富的礦藏,有待於學生們去開發資源,振興中華。

在講到《可愛的家鄉人》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家鄉人的可愛,讓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誇誇家鄉人。瞭解家鄉優秀人物作出的貢獻,激發對家鄉人由衷的敬佩和熱愛之情。讓學生準備歌曲《誰不說俺家鄉好》,上課時一起體會歌曲的意境。也使用一首古詩開始學習,然後再讓學生說說對家鄉的理解,以及對家鄉的印象。再說說家鄉的一些情況,特產、方言、並用不同的方式誇誇家鄉人以及簡單瞭解家鄉傑出人物作出的貢獻,等等。

這樣一來學生真正理解了“家鄉哺育了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鄉,感受自己的家鄉人,體會了家鄉人的可愛,激發對家鄉人的敬佩和熱愛之情。家鄉是兒童走出家庭、社群之後一個比較大的生活圈,家鄉人是在這個生活圈中生活的群體。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眼中的家鄉人大多與親人相掛鉤,關於其他家鄉人以及家鄉人的可愛之處,學生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讓學生用家鄉話拉拉家常為著眼點,力求挖掘家鄉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再讓學生欣賞家鄉的風景圖、物產圖,意在讓學生明白家鄉所有美好的一切是由家鄉人創造的,他們是一群可愛的人。在這裡,家鄉人的可愛,需要用最實質的`內涵來讓國小生親自豐滿,也只有經歷了真正的欣賞、品嚐、交流等活動後得到的體驗,生髮的情感才會是深刻的、由衷的。而“家鄉人”是可愛的,但並不等同於“傑出的”。所以在教學時又要注意到平凡的、普通的勞動者,只要有“可愛”之處,那都是值得讚美的。把握了這一點,我在學生明白“家鄉人”是一群可愛的人的基礎上,又引導學生從身邊家鄉人做過的平凡事說起,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加強了對家鄉人的認識,捕捉到家鄉人的“可愛”之處,激發熱愛家鄉人的情感。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9

寫教學後記的習慣。教學後記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教學過程的必要環節。它既是一種特殊的備課形式,又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全面反思過程;它不但有利於改進、優化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水平,還有利於強化教師的教研意識。寫教學後記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注意兩方面問題。一方面,在內容上可以有所側重。一般來講,其內容包括實際教學效果與備課設想的差距;教學內容的調整、補充是否合理;教法的成功之處與存在的問題;教學理念是否出現偏差;外顯行為是否有利於良好課堂氣氛的創設,等等。無論記載什麼內容,必須抓住自己感受、領悟最深的東西。或是成功之處,或是失敗之處;或是激情狀態下創造思維的靈感火花,或是個性化的內心體驗;或是教學中的困惑,或是教學中的`疑難等。通過對課堂教學過程的認真反思,就會將真切、豐富的教學體驗和冷靜的教學理性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把反思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層面上。另一方面,在方法上可以不拘一格,但無論採用何種方法,都必須遵守如下原則。第一,及時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感悟,往往很難長久地保持在記憶庫中,特別是靈感性的東西往往轉眼即逝,因此,課後應該及時做好記錄;第二,真實性。教學後記貴在求真,貴在一分為二,做到所述事實真實,剖析問題一針見血,分析教學實事求是。切不可為了應付檢查而自欺欺人。第三,服務性。做教學後記的目的就是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全面反思,查詢差距,提出改進意見,不斷地提高教學效果。因此,無論怎樣寫、寫什麼,都應該有利於新一輪的教學過程。因為教學後記即是上一輪教學過程的延續,又是新一輪教學過程的高質量準備。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10

——如何在國中思想品德課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人們對心理健康認識的不斷深化,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校、家庭和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課題。隨著計劃生育國策成效的顯現,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已經越來越成為備受關注的問題。國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尤其令人堪憂,加強國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基於日常教學所見所聞,本文論述了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著重就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有效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策略,希望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地滲透到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之中。

一、當前國中學生心理現狀

隨著計劃生育國策的實行,獨生子女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特別是心理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對自己的子女無計可施,越來越多的老師感嘆:現在的孩子不好教。在我看來,當前中學生比較常見的心理異常表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以自我為中心

國中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缺乏全面性,對外界住處的判斷缺乏公允性,對自己的估價缺乏客觀性。在今年的九年級學生中,我就認識一位學生,在她的世界裡沒有好人,總喜歡用負面思想來思考問題,而且是個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人,不能用公正而全面的態度來對待周圍的事物,以至於她在這個班集體中沒有一個支持者。

(二)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

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吃苦能力差,依賴性強,對新情況適應力弱,對新事物產生不正常的強烈反感和牴觸情緒。這一情況在七年級新生中表現較為突出,主要因為七年級新生剛剛脫離國小生活,他們長期習慣於家長輔導式學習;而國中科目增多,難度增大,從而要求學生自學能力要增強。有的學生難以接受巨大的反差和轉變,而產生本能的反感,產生心煩意亂的情緒,導致適應國中學習生活困難,不能很好適應國中學習生活的要求。

(三)情緒自控能力差

情緒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現在對外界刺激做出的強烈反差反應。這類學生,他們情緒易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發生劇烈變化,比如當他當了班班幹部、考試成績好、受到老師表揚等高興的事情時,往往興奮不已,手舞足蹈;當學習下降或受到老師批評時,又表現出悲觀失望,痛不欲生的情緒。而這些情緒,他們不能自我調控,在學習中表現出明顯的個人情緒,降低了學習質量,影響了自己在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形象。在我班上就有這樣的一位學生,他的成績在全年段名列前茅,動不動就把自己考了年段第一掛在嘴邊,同學們總是群起而攻之。而老師同學批評他時,馬上情緒就低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四)人際關係不和諧

人際關係不和諧主要表現為不願與人敞開心扉、推心置腹,喜歡自我深思,難與人和諧相處;同時又迫切希望顯示自己的能力,實現自身的價值。二者往往產生激烈衝突,從而造成孤僻怪異、格格不入等等。這樣的學生,不善於與人溝通交流。班上一位女生,無論她做什麼,同學們都不喜歡她。又一次,她和某調皮的男生打架,其他同班同學不是去幫忙勸架,而是在旁邊鼓掌叫好。雖然這不是我們所希望的,但這也折射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學生的人際關係很差。

(五)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

現在一說到“90”後的學生,便會有一大堆負面的詞彙湧上人們的腦海,“垮下去的一代”是一些對他們失去信心的`人冠以他們的名稱。他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生活優越,不愁吃、不愁穿,甚至連上學都有政府給他們買單。在這麼優越的條件下,他們也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習慣。讀不了書、吃不了苦、挨不起批評,成了這些學生的通病。前幾天第一次單元考,有個學生在寫政治小論文的時候以自問自答的形式寫下來,講評的時候,我以此為典型講述小評論的寫作,並指出這個學生的名字。結果這個學生反應相當激烈,認為我不應該以他為典型,這樣上了他的自尊。

由此可見,中學生的心理缺陷成為影響其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一大障礙。大力加強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並有效地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已經成為教師,尤其是思想品德老師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如何在國中思想品德課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讓思想品德課堂成為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巧設計課堂教學,營造快樂教學氛圍

思想品德課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如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三節的有關情緒的多樣性,情緒對人的健康的影響,調節情緒的方法;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二節有關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七年級上第二單元有關正確認識困境、逆境、挫折,磨練意志,鍛鍊個性;九年級第五單元第一節有關正確對待學習壓力,克服考試焦慮;七年級上第四單元第一節正確對待社會生活中的競爭與合作,養成團結合作、相互幫助的品質;八年級上第二單元有關珍愛生命,創造生命價值,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等。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組合在思想品德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通過小組討論、辯論、典型事例評析、榜樣人物故事等給學生進行心理指導,讓學生形成正確心理導向。

在新課教學的環節,老師可以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分組辯論、演小品,說快板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的主動性,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產生愉快、滿意、自信、寬容、樂於助人等積極的態度和體驗。我在每週一課堂教學的開始環節,設計新課前3—5分鐘“每週一歌”,每週安排一人。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創造一歌輕鬆愉快的氛圍,鍛鍊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完成思想品德課的情感態度目標,而且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提高也有很大作用。他們開始有些膽怯,表達不流暢,但在老師和同學的不斷鼓勵、點撥下逐漸樹立自信,並能正確認識自我、肯定自我。

(二)教師修煉自身心理素質,以自己健康的心態影響學生

著名的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以自身的體會為教師樹立了榜樣,他說:“我從來不讓自己有憂怨的神情和抑鬱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兒童面前表現出來。”正所謂:身正為師,學高為範。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不是神,一樣的有喜怒哀樂。問題不在於是否有消極的情緒,而在於如何化解它們。雖然工作、生活中總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時候也會被調皮學生氣個半死,但我始終堅持帶著微笑去上每一堂課,希望這樣可以給學生樹立一個積極的榜樣。

(三)尋找思品教學與家庭教育的結合點,做好學生的心理指導工作

1。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人際關係

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與國小相比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不再把老師的話風味“聖旨”。隨著獨立性和自我意識到的發展,以及知識、經驗、閱讀、能力的增加,國中生對教師、家長的態度有了變化,開始用獨立、平等的態度的眼光來評價教師和父母。更多傾向於同伴群體的交流,渴望瞭解異性同伴。但是由於他們思維的批判性不夠成熟,他們有時會以執拗的、偏激的,甚至是對立的態度來對待老師和家長,出現了所謂的逆反心理,於是師生之間、親子之間可能出現矛盾衝突和隔閡。這個時候,家校聯絡成了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徑之一,教師應經常和家長聯絡,以瞭解學生的心理髮展狀況。引導學生建立良性同伴群體,對於正常的男女生的交流,教師和家長應予以鼓勵,而不是橫加干涉。

2。培養學生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的能力,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

人總在不斷地試圖認識自己,特別是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他們渴望認識自我的要求更為迫切,但由於現代家庭、教師對孩子的過高要求,以及少年學生自身心理水平的不成熟、思維的片面性、表面性,常常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就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既看到自己的優勢與長處,又看到自身的不足,從而做到揚長避短。

3。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在挫折中學會成長

教育家盧梭說:“人要是懼怕痛苦,懼怕疾病,懼怕不測事件,懼怕生命的危險和死亡,他就什麼也不能忍受。”因此,針對當今學生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這一現狀,我們應加強對國中生的意志品質的訓練。通過對學生進行耐挫教育使學生明白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所謂“心想事成,一帆風順”等等只是人們的美好願望;要使學生認識到挫折對個體的影響具有兩重性,教育學生以樂觀的態度、靈活、理智、現實的對待挫折,特別要對成績較好的學生,進行耐挫教育。

總之,面對日益突現的中學生心理問題,國中思想品德課應當成為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臺。我們要用好課堂教學這一主陣營,讓學生們都擁有健康的心理。一個人的意志品質不是一蹴而就的,健康的心理狀態也需要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逐漸形成,自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長期進行。它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力量的配合,當然更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11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對中學生系統進行心理品質、公民道德教育和當代國情教育的必修課。除去會考的因素,如何從自身學科的特點出發,注重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我想這更是每位政治教師的神聖職責。在當今新課程的感召下,怎樣讓學生、尤其是國中生每堂課都能真切的有所獲,這個問題常成為我在教學實踐中思考的問題。

最近《百家講壇》正在熱播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講解的《三字經》。其開篇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告別了國小六年的孩子們由不同的母校進入到新的集體,十二三歲的少男少女,懵懵懂懂、似是而非,身心發育、突變在即。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一個尷尬的年紀。不同的成長背景孕育了千百種不同的個性:有如脫韁之野馬、難以馴服;有如掌中之珠玉、敏感易碎……面對這樣的學生就決定了國中老師必須是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隊伍。不僅要有智取的本領、硬斗的勇氣,還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充沛的體力。本人是一名從事國中政治教學20年的一線老師,現將幾年來積累的幾點感想體會歸納如下,權當拋磚引玉,不足之處請多指正。

 可喜的變化:

首先,迴歸生活是近幾年來國中思品課教學最大的亮點。現在七年級、八年級思品課學習的有心理常識:如何融入新集體、如何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如何理解寬容和欣賞讚美他人等等。還學習法律常識:如何做個合格的公民、公民有哪些權利和義務、如何應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等等。——總體上看,教師不再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開始關注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關注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形成,教學及活動設計聯絡生活、體現生活、迴歸生活。學生對此也給以充分的肯定,體現在愛看政治書、愛上政治課了。

其次,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正逐步形成。越來越多的國中生喜歡上政治課,喜歡思品課老師,把思品課老師當心理諮詢師,遇到學習、生活中的煩惱和不順心事會主動找老師述說自己的疑問,尋求老師的幫助。如:兩位女生向杭州某公司郵購一套69元的衣服裝飾品,始終都沒受到。剛好學到法律常識中的維護消費者權益,她們就來找我幫忙。我教她們聯絡杭州的12315反映情況,才發現是上了虛假廣告公司的當,終於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同時也增長了防範意識和維權意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意識到學政治課是有用的!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中學思品課恰似一場春雨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多的養料。

再次,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可喜的轉變。教材內容新穎、圖文並茂、學習探究的內容貼近實際、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使得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更積極參與設計學習活動,如排演小品、進行辯論賽等,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大大提高。膽子變大了、信心增強了、懂得了換位思考,初步樹立了參與意識、問題意識、團隊意識和公民意識。

 存在的問題:

首先,駕馭和處理教材對每一位政治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這恰恰是上慣老課程的我們這些老教師所缺乏的。真善美始終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同樣政治課堂教學水平要提升也要從求真、求善、求美做起。

“求真”即鑽進教材,跳出教材。“求真”要帶著學生鑽進教材,學習“真知”。當今的“思想政治”教材內容,一般是從典型事例、生動故事、歷史事件、實物圖畫作為切入口,由具體到抽象來說明道理的。在教學中,教師就應從社會真情例項入手,尤其注意列舉一些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真實材料,包括國內外重大時事、本地區和本校所發生的事件以及實物、圖片等材料,讓學生去理解、接受教材內容。“求真”更重要的是跳出教材,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要善於“挑剔”甚至“批判”一些“知識”。我們懂得,任何人都不能說窮盡了真理。“跳出教材”就是鼓勵學生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師以及各種現成的答案,努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品質。

“求善”即貼近學生,走進心靈。教育的祕訣,不只是傳授已有東西,更重要的是要喚醒潛伏於學生內心深處的生命感和價值觀。“求善”要求學生運用其真實的生活體驗去感知和領悟所學知識中蘊涵著的“善”,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完善自己的人格,並進一步認識社會、瞭解人生。

“求美”即注重薰陶,展示魅力。對學生注重美的薰陶,展示美的魅力,這是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內容。“求美”是道德的要求,也是創造的動力。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或教學技巧,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課邏輯的嚴謹、結構的精巧、意蘊的深邃、語意的誠摯、言辭的妙趣……所有這些,都會喚起學生的求美情趣、引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傾心愛之。

其次,為人師者要有平等的愛心,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師德。對成績好的學生、班幹部和一般同學要一視同仁,在中國小階段由於教育改革配套措施還未落到實處,許多教師存在著會讀書就是好學生,不會讀書就是壞學生的錯誤觀念。因而出現這樣一種怪現象: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和一個學習差的學生同時遲到,老師對其態度卻截然不同。對學習差的那個,老師厲聲質問:“為什麼遲到?”而對於學習好的那個,卻關切地摸摸其頭問:“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才遲到了?”反差如此之大,讓好學生時時如沐春風,而禁不起任何批評和挫折;而所謂的壞學生卻易因此而破罐破摔,自暴自棄,更有甚者發展為怨恨老師,仇視比其好的任何人,以致引發過激行為。

這麼可怕的後果不能不讓我們警醒。對於學習好的學生,老師委以重任,讓其在學科管理中鍛鍊能力,但不能有任何特權,不應該使其產生驕傲情緒。而對於所謂的“壞學生”,教師應善於發現其優點,毫不吝惜地大加誇獎,甚至還可以根據他的特點,設立一些容易的題目讓他做答、給他一個表現的機會,讓他覺得“老師並沒有看不起我,我應該爭氣,讓老師更喜歡我”。有的同學很聰明,可太好動,因而成績不怎麼樣,不過由於表現能力強,可以讓他帶動全班同學開展蒐集課堂小材料、舉辦主題辯論會或搞各種調查活動來豐富政治課的課堂教學,讓其找回自信,從而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恰恰是這樣的所謂壞學生,他們的自尊心格外脆弱,老師就更應該注意課堂的藝術,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使思品課時時處在一種平等的氛圍中,讓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學有所獲。

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工程師是通過教學活動,在學生心靈上精心施工的,思品老師更是如此。為人師者要有真心,老師對待學生、教育學生應該是誠懇的,要堅持以“誠”為本的工作原則。所謂“以心去發現心,以火去點燃火。”諷刺、漫罵對於教育學生是無濟於事、甚至是適得其反的。良好的師德,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它是教師從事教育勞動時必須遵循的各種道德規範的總和。所以,每個政治教師都要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良好師德的人,才能完成"傳道授業解惑"這一光榮而偉大的任務,托起明天的太陽!

總而言之,成功的教學應該是有特色的教學,也是一個教師成熟的標誌,教學特色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教師不斷自我辨證否定的過程。讓我們牢記——“真”是思想政治課的基石,“善”是思想政治課的靈魂,“美”是思想政治課教學藝術的最高境界,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敢於以純潔的心靈、理性的判斷,去鞭笞假、惡、醜,不斷追求真、善、美。學生只有具備了紮實的科學知識,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明是非、辨美醜的能力,才能真正熱愛生活,嚮往未來,銳意進取,學有所成,將來奉獻社會。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12

新課改以來,從事思品課教學的教師都會深切地體會到,思品課教學長期因循“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通過“講授---板書---講授”近呼一成不變的教學手段,把知識灌輸給學生等應試教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已嚴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妨礙了其作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發揮,更是與素質教育的發展不相適應。而現代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無疑為應試教育轉變提供一個良好的契機。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告別單一的粉筆、黑板,走向視聽結合的高效率思品課教學方式,以成為時代和社會的迫切要求。

如何在思品課中恰當使用多媒體?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興趣可以變苦學為樂學,便厭學為願學,變被動為主動,創造性地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重要特點是集光、聲、色、像為一體,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並能滿足學生心理的不同需求,起到極佳的教學效果。

2、通過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為形象的直觀的知識,加深知識理解

思品課的基礎知識比較抽象,加大了教與學的難度。多媒體可以將聲音、影象、文字等融為一體,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利於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具體。有助於學生理解記憶。

3、突破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效果。

在思品課中,有很多重點難點問題是教師難以憑口舌解釋清楚的,多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等優點,藉助多媒體處理資訊,適度選擇,精心選擇,合理解釋和演示,教學的重點問題就容易說清楚,難點問題就容易突破。

4、增強時代氣息和可信度。

通過多媒體可以把一些新聞報道、記錄片以及反映實際的圖片、資料、視訊片段與政治可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這樣一來就可以增加資訊總量,反映時代脈搏,豐富教學內容,而且用事實說話,實現超時空的資訊再現,從而大大提高政治課教育的可信度。

5、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近一主動提出步培養學生創造思維。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通常與問題聯絡在一起。意識到問題存在是思維的起點,當學生會感到需要弄清“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時候,他的思維就發動起來了。多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評價活動的機會。誘發學生思考問題,以達到啟迪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另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讓學生迴歸學習的主體地位。

總之,通過實踐表明,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班級比不使用的班級教學效果有著明顯的提高。使用的班級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大大提高,課堂氣氛活躍,對知識的理解非常深刻,知識面擴大,積極地思考,回答問題並能問題,創新能力大大增強。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13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有效運用活動課教學,確實值得人們去關注、反思。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的開展,旨在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拓寬教學空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成效,從而幫助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

本學期,我承擔七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為了更好地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特意選擇了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八課《學會拒絕》中的“遊戲機的誘惑”作為教學內容開展教學。在本課教學設計時,“怎樣設計活動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怎樣引導學生認識玩電子遊戲的利弊,從而在現實生活中自覺抵制遊戲機的誘惑”,是我反覆思考的問題。本節課的教學開展充分運用了活動課教學形式,圍繞“遊戲機的誘惑”這一主題,通過小品表演《今晚我回家》、課外調查、小組討論——沉迷於遊戲,最終可能導致什麼結果、小辯論――中學生該不該玩電子遊戲、新聞連結――焦點訪談《變了味的電子閱覽》錄影片段、主題探究――怎樣抵制遊戲的誘惑等活動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生活,達到了較好教學效果。儘管該節課的教學任務早已完成,但我仍願奉上自己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借鑑,也作為拋磚引玉吧。

1.活動課教學的開展應有利於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傳統的思政課堂中,“知識本位”、“教師中心”、“結論唯一”,課堂當作了學生接受教育的唯一場所,教科書當作了知識和資訊的唯一來源,學生在課堂上扮演著觀眾的角色,成為教師灌輸的物件,“教師講,學生背”成為常見的教學現象,最終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喪失,學生淪為了學習的奴隸。而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學生直接經驗創設教學活動,通過“課外調查”、“小辯論”、“主題探究”“寫倡議書”等系列活動,創設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內化思想品德,調動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認識沉迷遊戲的危害,懂得了在平時生活中自覺抵制遊戲機的誘惑,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流、學會做人,充分體現了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切實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比如主題探究――“怎樣抵制遊戲的誘惑”這一活動中,學生以五人小組為單位,通過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學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從學生、學校、家長、社會多個角度回答了怎樣抵制遊戲機的`誘惑,在討論發言中,學生相互合作,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能突破教師事先的提示,更為可貴的是調查小組的一位女同學,還結合自己課外對網咖的調查,介紹了《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的相關內容,提出了對待接納未成年人上網的黑網咖的整治措施。這一切,確實使人感受到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學生單一、被動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轉化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一新的學習方式,一改以往課堂教學中將學生視為接受“美德”的容器,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活動課教學要注重密切聯絡學生生活實際

新的思想品德課標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問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思想品德教學強調聯絡生活實際,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點,也是品德教育的歸宿。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個體生活和生命,發掘生活本身對學生品德形成具有的特殊價值,引導學生向自己的生活世界迴歸,向實際迴歸。在本課教學中,導課時學生表演的小品《今晚我回家》,就是取材於我校一真實的事例,對於這樣的小品,學生感到親切可信,具有說服力,以此匯入新課,激發學生討論,合情合理,過渡自然,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極為高漲。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展開有效的學習,也避免了強制性的灌輸,空洞說教。另外教師還積極創設條件,鼓勵學生走出校門,融入“社會大課堂”,組織學生開展課外調查,對我校國中生沉迷遊戲的現狀、社會上網咖經營情況作了一番調查,學生獲得了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當調查小組的同學在課堂上展示調查結果時個個充滿自信,因為他們經過社會調查,有了更深的生活體驗,也就擁有了發言權,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瞭解和認識,提高了社會適應力。

3.活動課教學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並不是僅停留對書本知識的掌握上,而是“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絡,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生活,擴充套件和提升他們的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在平時的思品教學中,教師創設教學情節,提供背景資料,適時地提出一些目標比較明確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從而提出具有獨創的見解,可見活動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能力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另外在思品活動課教學中,通過討論、調查、辯論、探究等活動形式,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鍛鍊,這些對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大有益處的。社會調查小組的同學在對學校電子閱覽室的調查中,發現電子閱覽室管理中存在學生上網遊戲這一嚴重問題,學生在細緻調查的基礎上,經過小組討論,針對這“變了味的電子閱覽室”,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在課堂教學中,調查小組的同學彙報了調查經過並朗讀了《給校長的一封信》,徵求同學的意見。這一活動的開展,體現了學生的主人翁精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調查過程中,學生面對存在的問題,敢於提出獨創見解,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得到了培養。

4.活動課教學應運用現代資訊科技,關注社會現實

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資訊科技的發展,給人們生產、學習和生活方式帶來了深遠影響。近年來蓬勃發展的網路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豐富的資訊來源,也成為了思品教學的新資源。現代資訊科技的運用,擴充套件了教學的空間,拓寬了教學資源的範圍,提高了教學資源的可利用性,同時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的距離,促使學生更加關注社會現實。在本課教學中,為加深學生對沉迷遊戲的危害性認識,教師在課堂上適時播放了焦點訪談《要命的網咖》片段;為反映社會不良現象,播放了焦點訪談《變了味的電子閱覽室》片段,這兩段視訊材料的播放,給學生以強大的視覺衝擊,也震撼了學生的心靈,根據課堂觀察,學生觀看時神情專注,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完後反響強烈,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教師再適當點撥總結,從而深化了主題教育。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社會生活,喚起學生對現實問題的關注,為學生接觸社會提供了機會,也開闊了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樹立起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5.活動課教學須倡導學生主動參與

學生是活動的主角,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將直接影響活動的開展,活動的成敗與學生行為有密切的關係。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成為活動的真正主人,體現了學生主體性,符合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會到知識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悅,為此活動的設計應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嚮導,也是學習的動力”,這樣才能在活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為組織好課堂小辯論――“中學生該不該玩電子遊戲”,學生自覺利用課外時間查閱相關的資料,課堂辯論在學生自己主持下又是一番脣槍舌戰,精彩的辯論不時贏得了臺下同學陣陣掌聲,有時偶有一方招架不住,下面有同學恨不得自己上去理論幾句,那著急的樣子著實讓人感到好笑,但也不禁為學生的那份真情所感染,最後學生還興致勃勃評選出本次辯論的獲勝方和最佳辯手,這一辯論活動在課堂上掀起了一個不小的高潮,而這一切都緣於這一活動深受學生喜愛,學生成為活動的主角,成為活動的真正主人。其實辯論僅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手段,而通過辯論,學生對中學生玩電子遊戲的利弊有了一個客觀、全面的認識,有利於學生在今後生活中自覺抵制遊戲機的誘惑,這才是開展這一活動的真正目的。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怎樣通過活動開展,更好地體現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思想性;如何巧妙設計活動、挖掘活動的深度,使活動不至於流於形式,達到課堂教學目標;如何在課外實踐中培養學生社會調查能力這些問題仍有待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14

今年,我擔任一年級的《品德與生活》課。這對於一直擔任班主任、教了多年數學的我,確實是一種新的體驗。

國小階段高年級班級與低年級班級不一樣,教授數學與教授品德與生活不一樣。課堂上,高年級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認真完成數學作業。而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知道你又不是班主任,愛動愛說,課堂常規不好,組織教學費勁兒,教學時課堂用語應該使用兒童語言,我還不會說小孩話,這往往影響了教學效果。

針對這些情況,我虛心向一、二年級教師請教,學習低年級組織教學的方法。採取下了措施:

1、加強常規教育,培養良好習慣。

針對課堂常規較弱的'一些班進行嚴格管理,對於學生的每一個細小的不良習慣進行糾正,從握筆、坐姿等基本開始。對學生課上回答問題進行訓練,鼓勵他們大膽發言,說話完整。

2、讓孩子們喜歡思品課。

一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教材編得很好,非常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教材中的活動內容也很豐富。每節課我都精心設計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去了解、去認識生活、明晰道理。孩子們在活動中不僅學到知識,培養能力,還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也拉近了學生與老師間的距離。現在,我的思品課好上多了,孩子們學得快樂,老師教得也輕鬆。但有時候的我,還是不知不覺說起大人話,忘記說小孩的話了。說實在的,要搞好低年級教學,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學習,爭取教好思品課。

TAG標籤:反思 品德課 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