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大學研究生開學典禮講話稿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我們使用上講話稿的情況與日俱增,講話稿一般是開會前或出席重要場合前準備的發言稿。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講話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研究生開學典禮講話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研究生開學典禮講話稿

大學研究生開學典禮講話稿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今天是新一屆研究生開學典禮。面對一雙雙青春洋溢的眼睛,無論是就天時還是就你們的人生,此刻,就值得再說上一句“早上好”。無論你們是免試、只考一次、還是連年奮戰於走向xx大學研究生院的考場,今天,你們都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可喜可賀。

我想,我能體會你們此刻的心情。31年前的此刻,在經歷了插隊、恢復大學聯考後考上大學、畢業做了一年中學教師後,我走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那一年的開學,也如今天一般青春洋溢、清風撲面。但我想,我實際上不能完全體會你們此刻的心情。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你們在新的時代、站在新的平臺上,已經有了新的思維、新的目標。

我相信,此時此刻,你的目標是具體而堅實的,必須拿到學位、順利畢業、找到好工作,給自己的人生以新的起點。那帶著你的親人的期許和你的願望。我更相信,你的目標又是高遠的,那個目標一定蘊涵著你想怎麼樣為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這個世界做些什麼。這是因為,你們是在新的歷史節點上開始你們新的學習生涯。你們負有這樣的責任。

與我成為研究生時相比,今天的中國已不再簡單地類同於當年的中國,而是一個讓世界可以真切觸控到的大國。今天是總書記兩個月來第四次出訪。隨著中國領導人出訪的腳步,中國越來越清晰地在世界舞臺上顯示著一個大國的影響。從經濟角度觀察,也許人們更願意簡單地從兩個4萬億來描述經濟角度的中國。中國的貿易總量XX年首破4萬億美元,中國外匯儲備總額XX年第二季度突破4萬億美元關口,近五年內翻了一番。但換個眼光梳理,就會清晰地看到中國在諸多領域正在展開新的合作、產生更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將於今年十月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

這個世界也不再簡單類同於當年的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在一系列力量推動下,世界格局正在重塑。20年前,中國全功能接入網際網路,1995年國中國接入全球網際網路只有三條線路,各64k頻寬。這也許還不如在座一位同學手機能享有的頻寬。今天,已經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源於中國人的智慧與創造,中國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發展對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21世紀初,中國加入wto。藉助貨物貿易便利化,中國成為製造業大國,迅速發展。但應當看到,國際經貿正在經歷“規則重塑”。從關貿總協定的貨物貿易便利化、到wto貨物貿易便利化加服務貿易便利化,今天,一系列多邊、雙邊談判正在推動走向以投資便利化為目標進行國際經貿“規則重塑”。對貿易規則調整的主導權之爭,既是今後國際政治焦點,也必然伴隨中國崛起全過程。所謂“規則重塑”,最引人注目的例子,就是兩個t,即國際社會關注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partnershipagreement,tpp)和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ransatlantictradeandinvest-mentpartnership,ttip)。

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的研究生學習,必然不同於30年前,必須心中有大格局、大目標,而且要有方法論引導,而不是簡單地按照某種書單讀書、聽課,更不是隨意翻閱。

在我看來,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應當是思考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體系性學習。開始研究生學習,至少有三個準備是必要的,即問題準備、方法準備、體系準備。

第一是問題準備。這是思考性學習的基礎或全部。備考已經成為過去。研究生不僅是學習者,更應當是思考者。最好的學習和思考是從問題開始,一個好的學習者,心中應當有問題單子,這個單子可能是專注學科、兼及其他,或許是關注現實中某個問題。沒有問題的牽引,學習往往是盲目的。設問的水平,就是思考的水平。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潛力、實力。

第二是方法準備。這是研究性學習的核心。好學生,當然是有方法的學習者。但這不是一般的學習方法,而是一個人的方法論素養。在我看來,所謂學習,能力的學習比知識的學習更重要。這裡的能力,首先就是方法論素養。

第三是體系準備。這是體系性學習的基本要求。碩士和博士的碩與博,不是一般性地比人多,而是掌握得更有體系。投身一個學科,必須把握其由來、核心、邊界、走向。瞭解了體系,就能感知結構與核心問題,就有了一定格局。這才能談到站在前人肩膀上開展研究。

這樣的學習,實際上是終生的。我心底更把“學者”這個詞理解為“學著”,是“一直在學的人”。哲人語云:我思故我在。確實,思想著,是人的生命還在存續的標誌。而“學著”,則應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因此,對我,生命的延續過程就是“學著”的過程。思考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體系性學習必然伴隨終生。這樣的學習,是需要耗費心智與精力的。但只有深入進去,才知思考之樂,才知道思想者的存在價值。

這樣的學習,是需要投入更多時間的。一個人最大的資本,就是時間。如果活到八十歲,不過29200多天,還不到三萬天。時間支付了,就永不再來。因此,也許可以說,青春可以揮霍,時間不可虛度。請用好你的時間資本。

三年後,你們將揮別這個學校,走上社會。我希望你們要做有思想的實踐者、有見識的擔當者。一個文明的社會,可以容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更需要有思想、有見識、有擔當的建設者。做人有底線、做事有擔當,也許這就是我們對自己的最基本標準。

今天早晨4點多,我88歲的老母親,在微信裡的“陸家族人”群中發了這樣的話:“底線是無形地存在於兩個地方。一個在社會中,一個在每個人的心裡。如果人們都降低自己的底線,社會的底線一定會下降。社會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線,世道人倫一定敗壞;如果人人守住底線,社會便擁有一條美麗的水準線—文明。”

我的母親,在以這樣的方式,提醒家人如何做人。

我在微信裡問她,是你寫的嗎?她又發了一段:“底線就像江河的水線,水有一定的高度船好行駛,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底兒,大家就一起陷在泥裡。我們連自己是髒、是淨、是誰也不知道了”。最後註明,是“摘自馮驥才文”。

在這裡,我把我母親的這兩條微信與大家分享,也與大家共勉。

謝謝大家。

大學研究生開學典禮講話稿2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是xx的節日,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20xx年研究生開學典禮,我代表胡凌雲書記和全體師生員工,向各位新同學表示最熱烈的歡迎!

在這沁人心脾的金秋時節,xx迎來了 4124名研究生新生和來自六大洲46個國家的留學研究生209人,其中碩士生3293人,平均年齡23.4歲,最小的只有18歲;博士生831人,平均年齡26.8歲,最年長一位同學48歲,這讓我想到知識的魅力與求索的執著。目前,xx在校生已近28400人,男女生比例達到3:1,其中碩士生男女比例2:1,本科生3.7:1。多年來,新同學平均年齡基本穩定,但這兩年,xx新生超過了8000人,這是一個富有青春活力和知識的群體,她蘊含著巨大的創新潛力,也預示著xx和國家的無限生機,需要我們共同激發和珍惜。

剛才的視訊短片《築夢xx》,給了我們很多回味與遐想。王宇和張晨兩位同學的發言很精彩;劉紅教授以鑄就月宮之夢中的研究感悟和實踐講述了導師的期待,值得各位思考。

同學們,從統計資料看,你們不僅在過去的學習和研究中取得了驕人成績並從競爭中勝出,為xx這個大家庭增添了活力;而且你們之中有一半多的同學來自外校,更會豐富並融入xx的文化和精神!你們中,還有許多我熟悉的同學,從你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你們熱愛學習、品學兼優,有許多優秀的品質,曾為自己和學校贏得了榮譽,經常在國內外科技與學科競賽中獲獎,如航空學院的郭陽和孫義成同學分別獲得歐洲大學生航模和英國航模賽冠軍,張嘯遲同學曾獲第十三屆“挑戰杯”競賽一等獎;經濟管理學院的丁麗婷同學去年獲得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一等獎,曲安琪同學已在國際會議和期刊上發表3篇論文。同時,你們還致力於社會服務和公益事業,如陳曉波、王軍傑等同學,以及17位從西部載譽歸來的`支教團成員,他們剛剛獲得寧夏和新疆的嘉獎。

同學們,當今世界和中國正處於深刻的轉型期,創新驅動是當代發展的特徵。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學科交叉與融合已成為科學研究的驅動力,持續催生著傳統學科煥發新的生機,推動著國際大科學合作,特別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許多重大問題也愈加強烈地依賴於科技創新來解決。歷史告訴我們,人類社會的每一次科技突破都會催生社會生產力的深刻變革,推動著人類文明邁向新的更高臺階。歷史還告訴我們,強國崛起與發展無一不依賴其教育質量與發展能力;一個國家擁有的什麼樣的大學基本決定了其現在和發展的能力,而大學的能力則取決於其所傳承和創造知識的能力,取決於其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和國際學術前沿的競爭力。

常聽人說,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也許,很多人太在意不能輸,而較少關注如何才能贏,如何才能引領,這是一種視野,也是一種勇氣。大學如此,個人亦同。因此,如何才能揚長補短、發現並創造競爭優勢,去做到最好?我想,xx人只有追求敢為人先的與眾不同,才能把握住贏的機遇,也才能輸的少、贏得多,這需要我們轉變觀念。我認為,真正的成功更在於主動把握轉折點並堅定的前行,而不是隨波逐流的被動響應。也許,各位曾回顧自己的許多經歷,也許你會發現,經歷也是一種財富,而過往中一定會有那麼幾個人、幾件事對自己、他人和社會是那樣攸關,難以釋懷。也許,那正是一次轉折點或是改變人生軌跡的決心點。

那麼,當各位來到xx,並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你們期待的下一個轉折點是什麼?你們應該如何準備?

今天,為了使各位更好地把握人生轉折點,我用三個問題,與大家共同思考。

第一個問題,研究生階段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從人才成長規律看, 25-35歲期間是人生中最富創造與激情的時期,許多科學家和著名學者的成功大多源於研究生期間的發現及其養成的永無止境的探索精神,例如波動力學創始人、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的德布羅意,32歲時以“物質波理論”獲博士學位,並以此在37歲獲1929年諾貝爾獎;量子物理學家康普頓,24歲獲博士學位,並持續探索7年,發現了x射線散射效應,33歲獲得1927年諾貝爾獎。據統計分析,要成為一流科學家,沒有博士階段的嚴格規範的科學訓練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說大學生活是人生的一次轉型期,是從以獲取知識為主的被動學習到創造知識的主動學習轉變。那麼,研究生階段的標誌則是知識的應用和創造能力的轉變,是豐富想象力的築夢階段,這仍是人生的一次轉型。而你們在xx的轉型之路,將在思想的碰撞和執著中,經受質疑和實踐的考驗;你們的研究也許會在興奮和挫折中起伏,但它會鑄就你們探索的膽識和理性的思維;或許你們還將經歷選擇與等待中的困惑與焦慮,但它會使你們收穫一份勇氣與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