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1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1篇)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一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且基本上已能數百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旨在讓學生在掌握數序的同時,瞭解數數方法的多樣化及如何按規律選擇合適的方法數數,這也是以後進一步學習百以內寫數、比大小的基礎。

在教學設計時,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學習新知。

1、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數學起著指導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師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學生可以感受到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變的生動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擴大了取材的範圍,增加了學生熟悉的糖、種子等,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思考空間,同時讓學生估計糖的數量,使學生自覺產生更想知道糖有多少的問題,從而引出課題。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知識的積累,特別是一百以內數的.認識這一內容,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觸過。因此,我在進行教學時,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吸取、模仿、記憶和反覆練習,而是創設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通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學習,讓學生共同數出100粒種子,讓學生認識並感受100有多少。然後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數一百以內的數,並進行猜數遊戲。最後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內的數,充分鞏固了學生對一百以內數的認識。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沒有教師生硬的講解,而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同時,學生智慧的火花也在多樣化的設計中迸發出奪目的光彩。

3、力圖體現一百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養成有條有理的習慣。我們教師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善於在教學中挖掘各種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我在學生學習完後,讓學生從自己身邊尋找數。例:我們教室有多少張凳子,多少張桌子等。並以獎勵的形式正面向學生樹立形象,達到教育目的。

總而言之,本節課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精心設計,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不光學到了知識,其動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發展。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2

可以說,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很重要的認數教學的內容,這個階段的數概念不僅是學習100以內數計算的基礎,也是認識更大的自然數(萬以內的數、大數的認識)的基礎,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對100以內的數有著廣泛的接觸。通過課前調查發現孩子們對於數100以內的數並不陌生。通常的孩子都能數到100,但是在數法上可能並不是很標準,很多孩子習慣了簡單的口語式數數把幾十幾數成几几(如二十一數成二一等)。另外,拐彎處的數數也是一個難點,尤其在59 、69、79、89後面接著是幾十,還是有不少孩子需要停頓一下想一想再數下去。

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我發現數數、理解數的組成、比較數的大小大部分學生掌握不錯,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還會三個三個地數,順著數倒著數基本沒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數到幾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該數幾十,三個三個的倒著數基本不會。在比較大小方面,學生不僅會比較,更重要的是他們能說出比較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來的。教學中我用四種數數方式進行了數的鞏固:一是讓學生集體從0數到100;二是分組數數,一二組用五個五個數的方法數到100,三四組十個十個的方法數到100;三是分男女同學,女同學數100以內的雙數,男同學數100以內的單數。這樣,不但鞏固了數的順序,還加深了學生對單雙數的概念和記憶。關於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達到了要求,而且不僅能會算,還能與老師、同學和家長交流演算法。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3

曾經聽過一節吳正憲老師的講座,名稱是“讓孩子們在‘好吃’中享受‘有營養’的數學”。在裡面談到:為什麼那麼多有“有營養”的數學,學生卻不喜歡,不愛學,我們能否讓“好吃的數學”與“有營養的數學”在課堂中得到和諧統一,讓孩子們在“好吃”中享受“有營養”的數學。所以本節課我力求突破傳統複習課的教學模式,將“有營養”的複習課變成”好吃的”,孩子能接受的課堂,引導學生主動而又全面地梳理“100以內數的認識”的有關知識,溝通各部分內容的聯絡,深入理解,發展數感,培養學生初步的整理歸納能力。

首先選取生活中常見物體作為數學學習材料,開展了“估一估”的遊戲。簡單的'材料讓學生感到了數學的親切,簡單的遊戲讓課堂變得其樂融融,讓學生增強了數感、提高了估計意識、複習了數數的方法,從而獲得了豐富的數學“營養”。

其次選擇計數器這一學具開展一系列“數字娃娃”的遊戲,又讓課堂成了孩子們樂於參與、敢於創造的舞臺;也在其中複習了數的讀寫,數的組成,數的順序與大小,數位等知識;並使學生在關注問題的同時,增強思考的目的性,提高思維的有序性和嚴密性。

最後通過幫數字娃娃“50”找朋友,讓學生髮現數字中存在的規律,這是一道發散性練習,不僅起到綜合應用知識的作用,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路,發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求異性。並通過“50”這一個數延伸到生活中,讓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數。讓課堂學習成為課外學習的起點,讓他們在教室外去尋找一片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讓他們的數學思想得到了儘可能大的提升,延伸了數學課堂學習的生命意義。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4

《100以內數的認識》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20年以內數的認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要使學生會準確地數出100以內的數,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一年級學生在入學前一般就能數到100,但在實際數實物時卻很容易發生錯誤,因為在實際數實物時涉及到他們在具體數物品時能力大高低以及有無好的數數品質。為了十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100的物品,掌握數的組成,培養良好的數數品質,我為每位學生準備了數量是100的物品。選取這麼豐富的材料,一是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很貼近生活的,二是讓學生在數完不同物品後可以交換不同的數數策略,使能力得到提升,三是直觀地感受數學的組成,讓學生在實際操作活動中數數能力的提高。

在教學時,我事先為每個學生準備了數量為100的不同東西,但他們大多數數出來的結果卻不是100,當時擔心時間不夠用,只是教育學生要仔細地數數就草草地結束了這部分的教學。在認真反思後,我在另一次教學時做了修改,注重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為數不同的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個人數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所以我為學生準備了數量在100以上的.各種物品或學具,這些豐富的學具本身就刺激了他們,我還增設了交換物品數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更具體的體驗,有體驗才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在檢查別人數的過程中,學生們顯得極為仔細,並且有自己的主見,會選擇更好的方法來數數。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5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已學20以內數的基礎之上所學的,並且對於100以內的數,學生也已在生活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感性認知。因此我非常關注學生的原有經驗,在學生充分展示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如在課一開始我就請學生先說說20以內數的組成,讓他們回憶以前所學的知識,在原有的基礎上學習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接著又從學生感興趣的數小棒入手,先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學著數100根小棒,通過觀察發現部分學生有自己數數的好方法時,其他學生認真觀察。在展示數數的過程中,我不時的相機指導,肯定了他們10根10根數的方法後,要求他們每10根紮成一捆,最後10捆再紮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現了10個一是一十,10個百是一百。於是全班同學學著數小棒,再一次展現10捆小棒時,引導觀察數好的小棒,說說看懂了什麼?比較順暢地理解了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

整堂課雖然氣氛活躍,但課堂中還是存在許多的問題。在學生第一次數100根小棒時,由於事先沒有提示過學生如何才能有效快速地數,導致數數時費時較多,造成後面的學習過程較緊張。學習數的組成時,雖然學生理解的很好,但是如果能有時間讓學生自己來擺擺小棒,而不是簡單地看課件,也許更能照顧到後進學生。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6

著名的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確,好的.開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師在匯入時注意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通過讓學生用數學介紹自己的班級或個人來複習了100以內的數,這部分教學親切自然,教師叫學生用數字來說說自己身邊的事情,不僅引起學生興趣還使學生自然而然的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情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讓同學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受,進而樂此不彼的去學習。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7

在教學本節課中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一注重學生數的建立,通過讓學生進行估計來建立數感,二是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例題一和例題二的教學都是在學生的動手實踐中進行,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初步掌握數100以內數的方法,整節課教師應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一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例如35裡面有3個十和5個一,這種數的組成反覆讓學生說。由於現在是非常時期,孩子們只能說給家長聽,沒辦法進行小組合作。

第四周的教學依然是學生看“名校課堂”,我們一陣列八位老師根據“課堂”所講內容討論作業的佈置,發至家長群裡。我們班要求數學作業必須在下午6:00之前發至個人所在的小組。由小組長檢視組員上交作業情況,並在小組群彙報。老師進各小組群檢視。對於小組長的作業,老師先檢查,統一答案後,小組長再檢查組員的作業。小組長很細心,相比於前3周,我都是自己批改全班學生的作業,一天到晚地看手機,也做不到小組長那麼細緻,有的時侯,還不能完成作業的批改。這種分小組批改作業,真正發揮了小組長是老師“左膀右臂”的功能,既助力了老師,各小組組長的組織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鍛鍊,非常時期,這也不失為教育教學的好方法。

對於那些個別總是不按時交作業的學生,因為小組長的認真負責,很快這些學生的名單就傳到了老師這裡,個別通知,個別輔導,就是老師的因材施教了!

在和學生的交流方面,之前通過微信發給家長孩子的情況,也不知道有沒有接收到,但是現在我可以看到哪個家長接受了我的訊息並且已經閱讀,哪些沒有接受到,我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和家長取得聯絡。這樣,每個學生的情況我都可以反饋給每一位家長。孩子們也都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過去我他們的學習情況。

通過一週的上課,大家也都漸漸的進入了上課的狀態,畢竟沒有群體影響,可能自制力方面還是需要家長們的不斷督促,所以,我們也會每天和家長進行交流,儘可能的讓孩子如同在教室裡一樣的學習。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8

一、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數感。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特點,我通過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在充分動手操作的認知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感。先讓學生猜猜方盤裡的糖果有多少個再確認,有利於提高學生對100的感知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二、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通過提出問題,誰能數100個糖果,還能數100個什麼物品?學生說很多,有的.說100個人、100條魚、100頭牛、100間房子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在生活中的中的積累,把這種積累經驗釋放一下,交流一下,很有價值,也體現了100這個數的廣泛應用。當然,學生說的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物,我們拿來所用,其實我們人身上就能找到100,手指頭人人都有,把它們結合起來,我覺得會很親切、自然,也很有趣味。再通過問學生怎麼讓大家看到100個手指頭?這樣用手指頭當學具,使學生非常親切地感受到數就在我們身邊,甚至就在我們身上,自然地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起來。

三、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體會數是數出來的。

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多次經歷數數的過程,看老師數糖果,數100個手

指頭等,數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體驗,是別人不能代替的,學生必須要親自去數,所以這一過程很重要。我為學生每桌準備一袋紅豆,讓他們共同合作,親自經歷這一過程。這樣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數出物體的個數,體現數是數出來的。

整堂課氣氛活躍,我與學生融為一體,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迫使我今後應繼續學習新課程、新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9

100以內數的認識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為學習萬理大的數的認識基礎。在學生的認識還很有限的基礎上,如何讓學生能儘快地建立起大數的概念和意識,在這裡顯得格外重要。

1、在整節課中,我充分利用了小方塊來幫助學生建立數的表象。

通過讓學生來估計小方塊的數量,到具體地數出,10個一列(10個一是10),100個一片(10個十是100),充分感知個、十、百之間的關係,為學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認識。並藉助計數器的進行抽象,直至最後數的概念的概括,讓學生經歷從“數小方塊”到“用計數器數”這個知識的抽象概括過程,體會十進位制計數的原理,理解十個十是一百是,認識計數單位“百”,在展現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數感。指導學生動手撥計數器上的珠子演示數,讀數,進行多樣性的練習,突破了拐彎數的難點。

2、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

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抓住學生喜歡玩遊戲這點,來以遊戲的方式貫穿始終,從開始的“猜一猜,數一數,看誰猜得對”到最後的“填數遊戲”,從新課的匯入到最後的結課,學生一直興趣盎然,樂此不疲。

3、能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節課我沒有用教材上的小木塊來進行教學,而是利用學生熟悉的小棒來完成了例1的教學。這樣做一是比較直觀,形象,學生能在實際操作中接受新知;二是小棒是學生熟悉的.學具,學生容易和前面的舊知建立起聯絡,數感更好建立一些。注重培養學生對數感的建立。每次出示小棒時,都要讓學生來估一估,然後再數,通過數的結果來較正自己估數的能力。

總的來說,我覺得培養學生的數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從課內擴充套件到課外,校內延伸到實際生活。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例項去教學數學知識,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能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體驗數感。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0

本節課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學會數100以內的數,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與實際生活相聯絡,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我在設計這節數學課時,著力體現以下一些新課標理念:

一、注重情境匯入

將數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我有意識地選擇了一些生活化素材,為兒童提供感興趣的數學問題,如數智慧星、為農民伯伯數花生種子、例舉生活中100以內數的應用等,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數學問題,對數學知識產生親近感。

二、師生角色轉變

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成了學生研究成果釋出會。德國教育家福祿倍爾說:“兒童有著強大的驅動力和創造力,教師的任務就是管理和引導他們。把他們的`驅動力和創造力用於值得從事的活動中。”本課通過爭奪智慧星、估測羊群數量、小組合作數種子、挑自己喜愛的學具數數、小組內自由地接力數數、互相之間的猜數遊戲、找生活中100以內的數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充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研究的精神。尤其在彙報小組合作數百以內數的方法時,就是一個小型的學生研究成果釋出會。

三、及時給予評價

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在本課學習的各環節中,當學生完成某種探索知識的任務(數的方法),或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某一問題(小組合作數種子、舉生活例項)後,教師滿腔熱情地給予肯定、鼓勵,並獎給智慧星,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快樂。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1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本節課採取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具體表現在:

一、以形象的和擺小棒教學,非常適合低年級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徵

我設計了非常精美好玩的教學,引導學生先複習20以內數的認識,然後說我們全班要坐大客車去參觀美麗的大草原,接著出示了一輛大客車,上面寫著限乘56人,我問學生這輛車夠我們全班同學和兩位老師坐嗎?學生都回答能坐開,於是就出現了美麗的大草原,學生紛紛驚呼太美了,慢慢出現了兩群羊,讓學生猜有多少隻,我和學生一起數,是20只,然後又出現了很多羊,讓學生猜有多少隻。學生知道這節課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於是齊聲回答100只,我就讓他們數一數驗證究竟是不是100只,師生一起數,沒數完10只就圈起來,初步認識了10個十是100。接著又出示了很多10個十的`圖畫,學生非常感興趣。學得非常高興。

我提前一天給學生布置每人帶10捆小棒,每捆10根。學生同位合作,互相擺小棒認識數的組成,符合國小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

一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例如35裡面有3個十和5個一,這種數的組成反覆讓學生說,分小組說,同位說等。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鞏固了數的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