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渡江原文及賞析

江南非不好,楚客自生哀。

渡江原文及賞析

搖楫天平渡,迎人樹欲來。

雨餘吳岫立,日照海門開。

雖異中原險,方隅亦壯哉!

譯文

並不是江南不好,只是楚客自生哀愁。

搖槳渡江,遠望水天連成一片,江岸遠處的樹,好似迎人而來。

雨後初晴吳山明朗,紅日高照海門開敞。

江南地帶,儘管險固有異中原,方寸之地亦壯哉!

註釋

“江南”二句:屈原放逐江潭,宋玉因作《招魂》,有“魂兮歸來哀江南”句。又據《北史》;庾信仕南朝,以聘西魏留長安,因仕於北周,雖位單通顯,然常有鄉關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寄意。這兩句合用二典,寄託詩人對中原淪陷的哀痛。

楚客句:時中原尚未收復,此為陳與義自抒其懷念故國的'哀愁。楚客,自指。作者雖說是洛陽人,在避亂期間,曾輾轉襄漢湖湘等地,長達五年,所以自稱“楚客”。

天平渡:“渡平天”的倒文。形容水天相連。

搖楫:划槳,行船。

吳岫:指吳山。吳山一名胥山,又稱城隍山,在杭州市錢塘江北岸。雨餘:初晴。

海門:指錢塘江口,鎮名,在浙江臨海縣境內。《海寧縣誌·浙江潮說略》引褧(jiǒng)伯宣《潮候圖說》曰:“浙江(即錢塘江)之口,有兩山焉,其南曰龕(kān),其北曰赭(zhě),並峙江海之會,謂之海門。”

方隅:邊境。這裡指臨安的城池。壯哉:語本《史記·陳平世家》:“高帝南過曲逆,上其城,望見其屋室甚大,曰:壯哉縣!吾行天下,獨見洛陽與是耳!”

賞析

這首詩作於高宗紹興二年(公元1130年)。前一年(公元1129年)的夏天,作者在廣南奉詔,由閩入越,趨赴紹興行在,任起居郎。至高宗紹興二年正月,隨車駕返回臨安,詩為渡錢塘江而作。

創作背景

這首詩主要描寫了詩人奉詔隨車駕由廣南返回臨安時的路上的感想,運用寫景寄情的手法,借景抒情,且又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在國家經歷風雨之後,要迎接光明到來時的樂觀主義精神,以及臥薪嚐膽以圖中原的決心。全詩運思巧妙,蘊涵豐富,旨深意遠,耐人尋味。

“江南非不好,楚客自生哀。”由賦情寫起,表明江南地帶,並非不好。然而自金兵人據中原之後,轉眼五年,黃淮地區,大部分已非吾土。所以思念故國,仍不免使楚客生哀。

第三四兩句:“搖楫天平渡,迎人樹欲來。”寫渡江時情景。搖槳渡江,遠望水天連成一片,彷彿天水相平。由於船在前進,所以江岸遠處的樹,頗似迎人而來。這兩句寫景入神,且景中寓情。“天平渡”,示天水無際,前進的水路,呈現開闊蒼茫的氣象;“樹迎人”,示行進之時,江樹漸次和人接近。隱喻國家正招攬人才,所以自己也被迎而至。

第五六兩句:“雨餘吳岫立,日照海門開。”融情人景。吳山明朗,雲霧盡散,“雨餘山更青”,故用“立”字示意。天晴了,紅日高照,海門開敞,金碧騰輝,故用“開”字示意。兩句寫雨後景象,象徵國運亦如久雨初晴,光明在望。

結筆:“雖異中原險,方隅亦壯哉!”仍以賦情為主,讚美江南地帶,儘管險固有異中原,但也擅有形勝,倘能臥薪嚐膽,上下同心,憑藉此處以為“生聚教訓”的基地,則復興的希望,必能給人以鼓舞。這兩句回映起筆,“雖異”句和“生哀”句相應,“方隅”句和“江南”句相應。在章法上,首尾應接,抑揚相間,筆有餘輝。

全詩借開朗景象,以示此行的欣喜,卻能不露痕跡,使外景和內心一致,這是詩人用筆高妙的地方。

  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餘首,卻別具風格,尤近於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TAG標籤:賞析 渡江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