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高一政治是經濟常識部分,內容比較簡單,也是比較散和雜,需要同學們對這部分知識點進行總結,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考點一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應地就此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1、按勞分配的性質: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2、內容與要求: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後,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3、實行按勞分配的客觀必然性:①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

②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

③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義:①實行按勞分配,有利於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②按勞分配作為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製度,是結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滅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它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是分配製度上的偉大變革。

5、按勞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①按個體勞動者勞動分配。個體勞動者個人佔有生產資料,獨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勞動成果扣除成本和稅款後直接歸其所有,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

②按生產要素分配。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人才與創造的尊重。

   考點二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1、堅持效率優先:①含義:效率,指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較,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人們總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的影響: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有重要影響。因為分配是再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生產決定分配,但分配又僅作用於生產。如果分配方式有利於調動人傘兵積極性,就會提高效率,促進生產的發展;反之,則會降低效率,阻礙生產的發展。

③在分配中必須堅持效率優先的原因:這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和國情決定的。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相對貧乏,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堅持科學發展觀。因此在分配中必須堅持效率優先。

2、兼顧社會公平

(1)公平含義:公平含義較寬泛,涉及政治、經濟、法律等各個領域。這裡說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於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在收入分配中,效率與公平是一對矛盾,既對立又統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只有提高經濟效率,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才能實現社會公平沒有效率作為前提和基礎的公平,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窮。

②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給勞動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權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③實現效率與公平的正確結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

3、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含義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①效率優先,實質是發展生產率優先,分配製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為首要目標。

②兼顧公平,指社會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使分配的結果能促使人們奮進,社會具有生機和活力。

(2)如何體現: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匱乏。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使分配的結果能促使人們奮進,使社會具有生機和活力。

(3)如何貫徹這一原則:

①要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地區和個人致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帶後富。

③要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係。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將個人收入與其在經濟活動中的貢獻掛鉤,充分調動人們參與社會財富創造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在由國家參與的再分配中,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調節過高收入,得締非法收入。通過完善稅收,通過完善稅收和社會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實現合理的公平分配。

   考點三、財政及其作用

1、財政:指的是國家的收入和支出

2、財政收入

① 含義:國家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籌集起來的資金

② 主要方式:主要分為稅收收入、利潤收入、債務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稅收

稅收的含義: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藉政治權利,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稅收的基本特徵: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稅收的型別:我國主要有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兩種。

稅收的作用:a:稅收是組織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稅收是調節經濟的重要槓桿。

C: 稅收是國家實現經濟監督的重要手段。

D: 稅收具有維護國家政權的作用。

③財政收入的影響因素:財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約是其主要因素。

3、財政支出

① 含義:財政支出是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的過程。通過財政資金的分配,國家的職能才得以實現,也就是說財政支出是政府實現職能的物質條件,財政支出的狀況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② 分類:經濟建設支出,教育,科學,文化,衛生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債務支出。

4、①財政收支平衡與財政赤字:財政收入和支出的對比,不外有三種情況:收大於支,存在節餘;支大於收,出現赤字;收支相等。

②在國家財政預算和決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狀態,它表明國家籌集的財政資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得是,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制約,財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況幾乎不存在。

③財政收支平衡,是指當年的財政收入等於支出;或收入大於支出,略有節餘;或支出大於收入,略有赤字。

④財政赤字,是指當年的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的部分。財政赤字意味著要靠借債過日子,財政赤字必須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

5、財政的作用:(1)財政與基礎設施工程

① 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② 基礎設施工程需要財政承擔的必要性。

(2)財政與巨集觀調控

① 財政是巨集觀調控的重要經濟手段。

② 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比較。

③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3)財政是人民生活的保障

考點四、市場配置資源

1、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

①資源配置是由資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無限性,這一矛盾決定的。

②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永無止境的,但在一定時期和範圍內,社會能夠加以利用的資源總是有限的。如果用於生產某種產品的資源增加,用於生產其他產品的資源就會減少。為了儘量滿足多方面的需要,社會必須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

2、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

3、市場經濟:①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②在市場經濟中,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主要通過價格的漲落以及供求行情的變化,由市場來安排和調整的。

③哪種商品在市場上好賣,人們就擴大生產;哪種生產要素昂貴,供應緊張,人們就減少這種要素的使用。市場中就好像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引導著商品生產者、經營者、調節人、財物在全社會的配置。

4、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途徑)及優點。

①市場配置資源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來實現的。市場能夠及時、準確、靈活地反映出市場供求變化,傳遞市場供求資訊,實現資源合理配置。

②市場利用利益槓桿,市場競爭能夠很好地調動商品生產者、經營者的積極性,推動科學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考點五、市場秩序

  1、市場規則的含義及主要內容:

(1)市場規則是以法律法規、行業規範、市場道德規範等形式,對市場執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體的規定。

(2)市場規則主要包括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和市場交易規則。其中,市場準入規則規定符合什麼條件的企業、商品可以進入市場。市場競爭規則用於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市場交易規則主要是對交易方式和行為作出規定。市場交易規則是市場規則中的核心。

2、市場交易原則

(1)主要包括: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它們從不同的方面,規範著市場上買賣雙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為。

(2)誠實信用是現代市場交易活動的基本精神。遵守市場交易原則,是保證市場交易活動有秩序、按規則進行的基本條件。有了這個原則,市場主體從事各項交易活動便有章可循,買賣雙方才不致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從而使交易順利進行。堅持"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交易原則,是遵循市場執行規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

考點六、市場調節的侷限性

  1、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並非所有行業和領域市場者能起作用,市場不能調節的領域有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麻醉品等也不能讓市場來調節。因為如果聽任經營者自由經營這些產品,會嚴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安定。

2、市場調節存在固有的弊端:(1)市場調節的自發性。(2)盲目性(3)滯後性。

考點七、加強國家巨集觀調控

  1、 必要性

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既需要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又需要加強國家的巨集觀調控。

② 加強巨集觀調控不僅是因為市場的侷限性,而且取決於我國社會主義的性質(指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標)。

2、巨集觀調控的含義,主要目標及手段

① 含義: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

② 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③ 手段: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

考點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

2、基本特徵

①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誌。因為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係的基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二者執行的基礎不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在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上,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在公有制經濟佔主體地位的基礎上

②以共同富裕為目標

④ 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巨集觀調控。

考點九、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一、樹立科學發展觀

(1)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①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②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③協調發展:就是要堅持"五個統籌",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④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2)樹立科學發展觀的意義:牢固樹立並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社會就能和諧發展,就能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的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就會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進。

二、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1、為什麼要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1)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科學發展觀的主旨在於更好地發展。

(2)既長期保持較快的經濟發展速度,又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統一,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才能為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2、怎麼樣實現經濟持續發展?

(1)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考點十、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一、經濟全球化趨勢

1、經濟全球化,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範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絡的趨勢。

2、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如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文化人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經濟風險全球化、跨國公司全球化等。

其中最主要的表現是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

(1)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協作不斷深化、加強,世界各國的生產相互聯絡、相互協作,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

生產的全球化有利於世界各國充分發揮優勢,節約社會勞動,使生產要素達到合理配置,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

(2)貿易全球化將極大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強大物質基礎。

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1、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具體表現為,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範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2、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影響。

(1)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這是因為已開發國傢俱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現代資訊科技,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遊戲規則"。

(2)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這種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一邊是已開發國家財富的不斷積累,一邊是開發中國家貧困的不斷加劇。

(3)經濟全球化增加了國際風險。經濟全球化在促進各國經濟合作的同時,也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在經濟上日益相互依賴、相互滲透。這就使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震盪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也就說明經濟全球化意味著"風險全球化"。

3、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

對廣大開發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機遇與挑戰並存。經濟全球化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任何國家也無法迴避,正確的態度應是:我們應當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範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4、(1)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積極影響

①加入世貿組織,有利於擴大對外開放,為我國經濟發展贏得更好的國際環境。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有利於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我國對其他世貿組織成員的出口不僅享有最惠國待遇,而且可以享受世貿組織給予開發中國家的最惠國待遇,因此,有利於進一步擴大我國出口貿易,我國可以利用談判來解決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在貿易上的摩擦,維護我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和權益;可以獲得大量的經濟資訊,瞭解國際貿易的規模、世界經濟的發展情況以及國際貿易變化的新動向。

②有利於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我國經濟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

(2)中國"入世"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2)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意義。對外開放格局的基本形成,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我國必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空間,促進我國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