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有關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合集8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該為接下來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那麼計劃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合集8篇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學 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五班現有學生67人,男生有37人,女生30有人。全班學生絕大部分上能夠專心聽講,積極思考並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能夠基本掌握老師所講的基礎知識;課下,大部分能夠按時獨立地完成作業。一部分學生養成在學習新知之前預習新知,做作業之後認真檢查作業的習慣。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問題,比如,課堂上經常走神,思想開小差,和其他同學說話、打鬧等,老師佈置的作業經常偷懶不完成,還有的同學向家長和老師撒謊等。針對本班現有情況特制訂計劃如下:

二、 教學目標

1、 數學興趣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隨著現代 科學技術的發展,開展數學活動,要以強化趣味性,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結合事例和史料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因此,只有使活動課的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才能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才能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到新穎有趣。並得到成功的滿足,培養起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生了在其中。才能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 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 學習習慣。

2、通過數學遊戲培養興趣的目的,愛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絕大多數學生對數學遊戲都有濃厚的興趣例如:撲克、幻方、火柴等多可以納入數學遊戲之中,使學生在玩中學,培養學生的興趣。

3、挖掘數學中知識美的因素,數學本身具有無窮的美妙,認為數學枯燥,沒有藝術性,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數學知識的內在魅力,可以誘發學生熱愛數學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現數學符號、公式的抽象美,數學知識的協調美,數學語言的邏輯美,數學比例的技巧美。

4、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連繫,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以後,可把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學習的知識聯絡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推理能力,使學習立足實際,面向未來,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三、教學措施

1、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是搞好班級工作 的關鍵,應做到家長的支援幫助,本學期與家長及時取得聯絡,促進落後生的學習成績,認真備課耐心輔導,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提高學習成績。

2、組織實際操作活動,培養觀察、想象、推理、判斷、思維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明確概念,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3、組織學生遊戲競賽活動,發展學生思維,進行數學遊戲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發展智力。

4、實施因 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爭取大多數學生的積極參與,又有利於優生才能的發展。

5、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檢驗,驗算的習慣。

6、提高學生的愛祖國、愛科學、刻苦學習、認真鑽研的思想品質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是十分重要的。

7、結合教材內容以講故事的形式上好思想品德教育活動課,激勵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思想。培養學生刻苦鑽研勇於探索的精神,重點滲透教育思想,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

8、結合教材內容,以講故事的形式,上好思想品德教育活動課,激勵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思想。培養學生刻苦鑽研勇於探索的精神,重點滲透教育思想,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

9、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是搞好班級工作 的關鍵,應做到家長的支援幫助,本學期與家長及時取得聯絡,促進落後生的學習成績,認真備課耐心輔導,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提高學習成績。

10、 組織實際操作活動,培養觀察、想象、推理、判斷、思維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明確概念,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11、組織學生遊戲競賽活動,發展學生思維,進行數學遊戲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發展智力。

12、本學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強化趣味性,用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結合具體事例和歷史資料,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優秀品質。因此,我 組織講故事,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勵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思想。

四、活動按排

輔導或活動的時間安排,每週1課時,活動內容以數學課本為重點可增其他教學內容。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2班共有學生36人,其中女生17人,男生19人。學生的年齡均在10歲左右,班裡大多數學生天真、活潑、積極好學,關心集體,上進心強。經過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習,大多數學生能夠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瞭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簡單的運算方法。能夠對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的資料處理技能;初步感受到不確定現象。學生能夠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也有少部分學生知識基礎比較薄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面。因此,在這學期中我將加強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輔導,力求他們的學習成績有一個新的提高,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內容:萬以內的乘法(兩位數乘兩位數)、萬以內的除法(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步計算應用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以及簡單的統計知識。

教材依據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的階段特徵,從三年級學生的現實出發,在他們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裡選擇有意義的材料作為教學素材,既讓學生聯絡生活學習數學知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關係,又能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豐富他們的學習資源,便於他們主動探索新的學習內容。此外,教材為學生選擇適宜的學習活動,引導他們介入活動,開展數學思考,促進思維的發展。

三、教學目的要求:

1、數與代數。

(1)會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能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能筆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能估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百多或幾十多,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

(2)能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一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3)認識年、月、日,能區分大月、小月。能判斷平年、閏年,能計算一個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數。

(4)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噸,知道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2、空間與圖形

(1)能指出由4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拼成的物體的三檢視,能根據經較簡單的檢視要求拼搭物體。結合例項感知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平移,能動手製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2)結合例項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3、統計與概率

結合例項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一組簡單資料的平均數,會用平均數描述一組資料的狀況。會用平均數對資料進行比較、分析。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包括列比較簡便的豎式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平均數以及運用平均數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

(2)教學難點: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方法;兩位數乘兩位數計演算法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鑽研教材,結合本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中,注意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的能力。

3、充分利用各種教具、學具、教學課件等先進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基本情況

本班共有學生65人,男生:26人;女生39人。大多數學生上課大膽發言,學習效率較高;一小部分學生貪玩,上課經常不能注意聽講。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首先要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二要對少數差生注意個別指導。

二、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包含以下單元:

1、除法

2、年月日

3、平移和旋轉

4、乘法

5、觀察物體

6、千米和噸

7、軸對稱圖形

8、認識分數

9、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10、統計

11、認識小數

12、整理與複習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數與代數

會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能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能筆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能估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百多或幾十多,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

能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

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認識年、月、日,能區分大月、小月,判斷平年、閏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換算。

(2)空間與圖形

能指出由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搭成的物體三檢視,能根據比較簡單的檢視要求拼搭物體。

結合例項感知生活中覺的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平移,能動手製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結合例項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統計與概率

結合例項瞭解平均數的意義。

會求一組簡單資料的平均數。

會用平均數描述一組資料的善。

會用平均數對兩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

2、數學思考方面。

發展數感,發展抽象概括與推理能力,發展抽象思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繹推理能力,發展統計觀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達自己思考過程的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能應用在本冊教科書裡學到的運算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能利用估計、判斷解決問題結果的合理性。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人類歷史的發展是息息相關。能夠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

四、教學措施

1、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批改好每一次作業。

2、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因材施教。

五、教學進度安排:

一 除法 10課時

二 年、月、日 3課時

三 平移和旋轉 2課時

四 乘法 9課時

五 觀察物體 2課時

六 千米和噸 5課時

七 軸對稱圖形 2課時

八 認識分數 6課時

九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9課時

十 統計 4課時

十一 認識小數 4課時

十二 整理與複習 4課時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4

教學內容:三年級數學上冊104—105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猜想、試驗、推理等數學活動,初步感受和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學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3、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願意與他人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體驗、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能對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正確判斷。

教學工具:課件1號盒子2號盒子紅球、綠球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遊戲嗎?這節課老師和一你們一起玩好嗎?

1、遊戲活動一:“猜一猜”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想跟你們玩的第一個遊戲是“猜一猜”。老師這裡有一顆漂亮的玻璃珠(舉起雙拳),它就在我其中的一個拳頭裡,你們猜猜它會在哪隻手裡?

生答……

師:看來大家的意見不一樣,老師幫幫你們吧!(教師慢慢張開空著的手,再次握緊拳頭)

生再次回答。

師揮動拿球的一隻手問:為什麼你們這次那麼肯定玻璃球就在這隻手裡呢?(指名回答)

師: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我們不能肯定它發生的結果,有些事情可以肯定它發生的結果,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大家有興趣研究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板書課題:可能性)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遊戲嗎?我們今天的學習就從摸球遊戲開始。

(一)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一定”的。

出示1號盒子(盒內全部是紅球)

1、觀察:1號盒裡面裝著什麼顏色的球?

2、猜想:隨意摸一個,能摸到什麼顏色的球?(學生思考之後指名猜想:紅球)

3、試驗:同學們實際摸摸看

師追問:接著摸下去,還會是什麼顏色的球?(學生摸球后,教師引導描述結果)

4、推理:盒子裡全部是紅球,隨意摸一個,一定能摸到紅球。這件事的發生是一定的。

師板書:一定

(二)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可能”的。

出示二號盒子(盒內有紅球和綠球。)

1、觀察:盒子裡有什麼顏色的球?(紅球和綠球)

2、猜想:隨意摸出一個球,可能摸到什麼顏色球?(紅球,綠球)

3、試驗:學生摸球。(學生摸球后,教師引導描述結果)

4、推理:因為盒子裡有紅球也有綠球,所以摸出的可能是紅球也可能是綠球。這件事的發生是不確定的,結果有兩種可能。師板書:可能

(三)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可能”的。

1、推理:通過剛才的兩次摸球,同學們想一想:從二號盒中能摸黑球嗎?(指名推想並說出理由)

2、結論:盒子裡沒有黑球,不可能摸到黑球。這件事情的發生是不可能的。師板書:不可能

師:我們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紛繁複雜,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一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可能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可能的,接下來我們就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四)、探索交流,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課件出示例2,圖文並茂)

下面哪些現象一定會發生?哪些現象可能發生?哪些現象不可能發生?(要求:“一定”畫radic;,“可能”畫○,“不可能”畫×。)

1、地球每天都在轉動。

2、我從出生到現在沒吃過一點東西。

3、三天後下雨。

4、太陽從西邊升起

5、吃飯時,人用左手拿筷子。

6、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1)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按要求判斷。

(2)合作交流

組內交流:一定要說清自己判斷的理由。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會發生,哪些事情可能發生,哪些是不可能發生的?

2、判斷下面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1)花是香的。

(2)月亮繞著地球轉。

(3)石獅子在天上飛。

3、按要求給盒裡的圖形塗色。

(1)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的。

(2)摸出的不可能是藍色的。

(3)摸出的可能是黃色的。

4、轉盤遊戲,拓展延伸。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生對話:我們希望時間能停下來這是不可能的,但這節課一定會成為老師美好的回憶,將來我們有可能還會在這裡一起上課。

板書設計:可能性

一定

可能

不可能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 本學期教材分析(編寫的意圖和特色):

(一) 小數的初步認識第一單元“元、角、分與小數”是學生第一次認識小數,擴充套件了數及其應用的範圍。第一課“買文具”,結合購物的情境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小數,初步建立小數概念。在“買文具”時,會看到文具標價牌上用小數表示它們的價格,從而自然地引入小數;經歷把這些表示價格的小數改寫為幾元幾角幾分、再把幾元幾角幾分改寫為小數表示的過程,初步理解小數的具體意義,體會小數與它所表示的實際的量的單位之間的聯絡,體會小數的特徵,並會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第二課“貨比三家”,要建立小數大小的初步認識。在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過程中,能夠結合學生自己的購物經驗,交流比較兩個小數(價格)大小的多種方法:既可以把兩個小數都改寫為幾元幾角後比較它們的大小;也可以找到一個適當的整數為中介,通過它間接地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切忌把成人認為更簡單的方法強加給學生,更簡單的方法可能也更理性、更抽象,容易造成學生死記硬背、機械學習的不良後果;如果更簡單的方法是學生自己發現的,那應該鼓勵。在進一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很可能提出“去哪個文具店買橡皮便宜”的問題,它涉及到比較3個小數的大小,要找出其中最小的一個,更具有挑戰性。這個問題應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解答;然後再引導他們體會把複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來解決的策略,即先比較其中兩個數的大小;再拿其中較小的數與第三個數比較,就能找出最小的小數。經歷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體驗進行有條理地數學思考的過程。

第三課“買書”與第四課“寄書”的問題情境,是為理解一位小數加減運算的意義及演算法而創設的。前後這兩節課的區別在於,前者學的是一位小數的沒有進位的加法與沒有退位的減法,後者學的是一位小數的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這兩節課都把探討小數加法的演算法作為重點,讓學生在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法演算法的基礎上,獨立去解決小數減法的演算法問題。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關鍵環節是經歷小數加減的豎式演算法的抽象過程,理解其中小數點一定要對齊是由於單位相同的數值才能加減的緣故;小數點對齊的本質就是數位對齊,把小數點對齊,小數加減的豎式計算就類似於學生已經熟悉的多位數加減的豎式計算。學生必須體會這一點,那麼,小數加減法便可以融合到學生整數加減法已有的經驗之中,學生對小數加減法不但不再感到陌生或負擔,而且能體會到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

(二)平移、旋轉和對稱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把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作為學習與研究的物件,從運動變化的角度認識空間與圖形,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第一課“對稱圖形”,讓學生先觀察、欣賞民間剪紙的藝術作品,再經歷“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等操作活動,逐步感知什麼是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進而在直觀辨認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的分類活動中,進一步體驗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讓學生在方格紙(釘子板)上畫(圍)出對稱圖形,用幾種基本圖形進行組合,擺出(構成)對稱圖形,從而初步形成對稱圖形的概念。

第二課“鏡子中的數學”,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他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第18頁練習第1題“從鏡子中看到的左邊圖形的樣子是什麼?”並給出3個答案供選擇,很有挑戰性;其實這3種答案都有可能,取決於鏡子放在適當的位置。經歷這樣的空間位置與圖形的探索,空間觀念是會大有長進的。

第三課“平移和旋轉”,首先結合生活中具體的例項,如纜車沿筆直的索道滑行、國旗沿著旗竿徐徐上升、直升飛機起飛時的機翼運動、小風車迎風旋轉等來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進而通過區分物體的平移和旋轉兩類運動,描述見過的平移或旋轉運動等學習活動,以豐富關於平移和旋轉的感性認識;並要求學生“試著做一個表示平移和旋轉的動作”,獲得體驗。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移,讓學生觀察在方格紙上簡單圖形平移前後的位置,通過“移一移”“說一說”“填一填”“畫一畫”等操作與交流活動,去逐步感悟這樣一個道理:要確定圖形平移後的位置,不僅需要知道圖形平移的方向(上、下、左、右)還要知道平移的距離(幾格)。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是平移的兩個基本要素,要引導學生去體驗它,但不能也不必要把它歸納成知識點強加給學生們。

第四課“欣賞與設計”,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體會平移、旋轉與對稱在創作圖案中的應用,為學生展示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提供機會,獲得創作圖案的初步經驗和體驗。

第二課“整理書”,結合“整理書”的問題情境,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沒有進位的乘法。首先讓學生估算,培養學生對數量關係的直覺能力,回答“200本放得下嗎?”再探索精確計算的各種演算法,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比較各種演算法的特點,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但必須掌握它。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乘法是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乘法的基礎,必須讓學生體會這兩者的聯絡與區別,理解每一層計算的含義。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形勢分析

(a)類別分析

1、這個班有39名學生,其中男生14名,女生25名,轉學生3名。根據去年的考試成績分析,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概念都比較牢固,口算和乘法口訣都掌握的比較好。但是粗心的人很多,缺乏靈活性,應用能力差。但總的來說,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感興趣,但接受能力不強,學習態度端正。有些學生沒有足夠的意識及時完成作業,這使得學習數學變得困難。因此,在新學期,在糾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要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各種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成績。

2、這個班的一些學生意識不夠,缺乏努力學習的精神。他們總是想偷懶,不做作業,不抄別人的作業。今後首先要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學前準備,課後複習。在寫作上,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要求。只有讓學生認真寫,才能認真思考。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育教學中,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自信心,探索良好的學習方法,採用各種激勵機制,讓孩子迎頭趕上。

(2)教材分析

這學期的教材包括以下內容:一萬以內的加減法、次數的理解、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理解、矩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公里和噸、小時、分鐘和秒、數學廣角集(重疊題)、數學實踐活動(數字編碼)。

這學期本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加減、多位數乘一位數、四邊形,所以培養他們的計算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是關鍵。在教學中加強對數學數量關係的分析,使學生學會分析和考查問題,提高解題能力。最後,我們應該找到更多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開心,願意學習。

二、這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改進寫作教學安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量的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絡,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教學強調實際操作和自主探索,加強估計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4、提供豐富的實踐學習材料,以反映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三、這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

(a)知識和技能

1、正確計算三位數的加減,並做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能一位數數到十和一百;我可以用兩三位數算一位數,估計一下。

3、知道簡單分數(分母小於10),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名稱,知道分數大小,計算相同分母分數的簡單加減,解決與分數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4、區分和識別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在正方形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就會計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有些物體的長度是可以估計和測量的。

5、瞭解毫米、分米、公里的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公里的長度概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公里=1000米;瞭解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知道1噸=1000公斤,就會進行簡單的c

6、理解“次數”的含義,掌握“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多少倍”、“一個數是多少倍”的實用方法。

7、學生將藉助直接圖形和集體思維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數學思維

1、體驗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初步體驗集體思維,逐漸形成空間的概念。

2、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結合具體情況,通過直觀操作,初步瞭解分數的含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3)問題解決

1、體驗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明白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有和同學一起解決問題的經驗。

4、學會表達問題解決的一般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和態度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一些與數學相關的事物充滿好奇,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我們可以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成功的經驗,有信心學好數學。

3、體驗學習數學的過程,比如觀察、運算、歸納,感受數學思維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在數學活動中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工作,書寫工整的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一萬以內數字的加減,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難點:小時和分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

五、提高本學期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7

教學計劃的重要性對國小數學教師們來說不言而喻!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三年級數學的教學計劃,希望你會喜歡!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實驗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是國小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本冊實驗教材的教學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內容是計算的教學內容(27課時),並且大量的是筆算的教學內容。當前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中,筆算是被削弱的內容,不僅"降低了筆算的複雜性和熟練程度",《標準》中還提出:提倡演算法多樣化、避免程式化地敘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冊實驗教材在處理筆算教學內容時,注意體現《標準》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在內容編排的順序、例題的安排、素材的選擇等各個方面都採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的步子。計算的教學順序要符合兒童學習計算的認知規律,同時符合計算知識本身發展的規律。實驗教材仍然根據計算教學的基本順序安排教學內容,但是根據《標準》中有關計算教學的改革理念和教學目標(複雜性和熟練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學的具體步驟,因而減少了教學的課時數和例題數。筆算加減法教學,從現行教材的23課時減少為9課時,例題也從5個減少為2個;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從現行教材的17課時減少為13課時,例題也從9個減少為7個。這樣就明顯加大了筆算教學的步子,節省了教學的時間,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間。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演算法則。總結、理解並且記憶計演算法則,是以往筆算教學的重要環節。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

概念和法則,避免機械記憶。因此,在筆算教學中,本冊實驗教材根據學生已有基礎,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拾級而上"逐步理解筆算的算理,掌握筆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演算法則,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如整理和複習時),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總結筆算時應注意的問題。這樣,一方面避免了學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演算法的情況下,機械地記憶"計演算法則",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與演算法多樣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勵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培養學生多樣、靈活的解決問題能力。

(3)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在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中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作用。所以,應該把計算與實際問題情境聯絡起來,將計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樣才能使學生較為深刻地理解為什麼要計算,知道什麼時候選擇什麼方法進行計算更合理。這對於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冊實驗教材的計算教學部分,仍然與前幾冊教材一樣,注意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教學計算,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

(4)筆算與估算結合教學,加大估算教學的力度。估算的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數感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結果。所以,估算是《標準》中要加強的計算教學內容。本冊實驗教材中大多數計算教學的例題都展示了筆算和估算兩種演算法。這樣的安排,既適時地教學了估算,體現了"加強估算"、"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養學生"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演算法"的能力,從而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絡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量與計量的各種概念,例如千米、噸、秒等,都是從人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中產生的。這些概念,如長度、質量、時間,都比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內容又是非常現實的,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絡。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感受、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初步發展起長度、質量和時間的觀念,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有關量與計量內容的編排上,實驗教材注意設計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動,讓學生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有關的知識,經歷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在本冊實驗教材中,關於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有四邊形和測量的大部分內容,這些內容對於學生理解、把握、描述現實空間,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對於這些內容的編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另一方面則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獲

得對知識的理解。幾何形象直觀的探索活動不僅為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而且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這部分內容安排另一個與以往不同的特點,是加強了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估測是測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人們對一個量進行估測的機會常常比精確測量更多。根據《標準》關於"空間與圖形"的教學目標,在第一學段要求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因此,無論在"測量"一章還是在"四邊形"一章,實驗教材都安排了有關估測長度的內容和訓練。

三、主要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培養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

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運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

7、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

8、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8

數學是利用符號語言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

一、考情分析

大學聯考命題是以《考試說明》為依據的,高三數學複習是要以《考試說明》為指導的,但是,《考試說明》可能要等到下一學期中途才能出臺。高三複習工作是等不得的。9月4日下午在教研室主持召開的高三數學複習研討會上,也沒能有一個明確的複習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各位授課教師結合12屆周邊省份如山東、江蘇、海南、上海等省市大學聯考試題、對照題型示例,仔細揣摩,去研究課程標準中的各項要求的具體落腳點,把握試題改革的新趨勢。為了使本屆高三數學的複習工作更加有效,在內容取捨上,應以考試內容為準,不隨意擴充、拓寬和加深;注意各知識點的難度控制。根據學科的特點,結合本校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以下複習計劃。

二、學情分析

我今年教授三個班的數學教學,原來帶兩個理科班:(21)班和(22)班,進入高三以後,本屆學生是第一屆課改生,在高一、高二階段,無論是教師或學生,思想認識都不到位,學習抓得不緊,尤其課時不足,只重進度不重效果,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掌握不好,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不足。並且,學生的知識回生太快,有明顯優勢的學生較少,主動學習數學的習慣不強.還有不少數學是缺腿的優生。

經過與同組的其他老師商討後,我打算分三個階段來完成13屆高三數學的複習工作。

首先,理科班在暑期補課期間到九月末完成高三選修2-3及選修2-2第二章定積分部分、合情推理中的數學歸納法等內容的教學。然後進入高三第一輪複習,文科班同學九月份開學後直接進入高三第一輪

複習:

根據往屆學生複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本屆學生可能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1、只跟不走

部分學生認為大學聯考複習就是把高中的數學課的內容再重新上一遍,所以,同樣只要上課聽牢,作業做好就可以了。雖然複習課堂上聽的很認真,作業做的也很認真,但從來沒有去想聽了什麼,做了什麼,自然提高不大,碰到新情景的問題時有解決不了。我們認為主動是學習成績提高的保證。外因可起重要作用,但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只有學生主動起來,對每一堂課都有一種需求的心態走進來,才有可能真正取得提高,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在複習中不只是跟在後面,而是走到前面呢?我的對策是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他們養成在課前幾分鐘自覺地對本堂課的要點進行梳理的習慣,或者把本堂課的要點梳理設計成練習,課前發給他們,或者利用多媒體投影儀展示,讓他們去回顧、思考,可以說課前對基礎知識的梳理與強化是學習的生命。

2、只看不寫

一些基礎相對較好或思維較快但比較粗糙的同學,往往眼高手低,喜歡看看題目,稍微動動筆,答案一寫了事。尤其我們(22)班學生多數有這個毛病。加強分析思考,這本身是件好事,但過了頭,就成了壞事。平時解題只是寫個簡單答案,不注意解題步驟和過程的規範,導致的結果就是一些細節地方考慮不周全,考試中扣分過多,甚至碰到很熟悉的題目,考試中沒了思路。所以我們的對策是同學們平時的練習和作業中必須要有完整的書寫步驟,提高表達水平。大學聯考中,只有把你的思維通過解答完整反映到卷面上,閱卷老師才有給滿分的可能。

3、只練不想

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大學聯考複習資料五花八門,這些同學在複習中埋頭苦練,拼命做題,往往是事倍功半。我們覺得在複習中應邊練邊想,必要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不要搞題海戰術,而要強化自我總結。學習數學離不開做題,但要精,並在做題後要認真反思、分析,總結出一些問題的規律,並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真正掌握解題的思維方式,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努力爭取達到做一題,得一法,會一類,通一片的收穫。

三、指導思想

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抓數學的通性通法,即教材與課程目標中要求我們把握的數學物件的基本性質,處理數學問題基本的、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如歸納、演繹、分析、綜合、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以不變應萬變,使數學學科的複習更加高效優質。

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既要關心《課程標準》中調整的內容及變化的要求,又要重視今年數學不同版本《考試說明》的比較。結合上一年的新課改區大學聯考數學評價報告,對《課程標準》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分析,探求命題的變化規律。

四、目標

1、大學聯考平均分力求達90分;2、解決優生的數學缺腿問題;3、培養尖子生突破120分.

五、具體措施

根據以上分析我提出第一輪教學和複習建議:

(一)同備課組老師之間加強研究

1、研究《課程標準》、參照周邊省份20xx年《考試說明》,明確複習教學要求。

2、研究高中數學教材。處理好幾種關係:課標、考綱與教材的關係;教材與教輔資料的關係;重視基礎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

3、研究12年新課程地區大學聯考試題,把握考試趨勢。特別是山東卷、全國卷、上海卷以及廣東、江蘇、海南、寧夏等課改地區的試卷。

4、研究大學聯考資訊,關注考試動向。及時瞭解13大學聯考動態,適時調整複習方案。

5、研究本校數學教學情況、尤其是本屆高三學生的學情。有的放矢地制訂切實可行的校本複習教學計劃。

(二)重視課本,夯實基礎,建立良好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體系

課本是考試內容的載體,是大學聯考命題的依據,也是學生智慧的生長點,是最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只有吃透課本上的例題、習題,才能全面、系統地掌握基礎知、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構建數學的知識網路,以不變應萬變。在求活、求新、求變的命題的指導思想下,大學聯考數學試題雖然不可能考查單純背誦、記憶的內容,也不會考查課本上的原題,但對大學聯考試卷進行分析就不難發現,許多題目都能在課本上找到影子,不少大學聯考題就是將課本題目進行引申、拓寬和變化,大學聯考試題千變萬化,異彩紛呈,但無論怎樣變化、創新,都是基本數學問題的組合。所以,對基本數學問題的認識,基本數學問題解法模式的研究,基本問題所涉及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的理解,乃是數學複習課的重心。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深刻體會到:基礎題、中檔題不需要題海,高檔題題海也是不能解決的。在第一輪複習中,切忌高起點、高強度、高要求,所謂居高臨下,往往投入很大,收效甚微,甚至使學生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要引導學生重視基礎,切實抓好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最基礎的知識是最有用的知識,最基本的方法是最有用的方法。在複習過程中自覺地將新知識及時納入已有的知識系統中去,融代數、三角、立幾、解幾於一體,進而形成一個條理化、有序化、網路化的高效的有機認知結構。

(三)提升能力,適度創新

考查能力是大學聯考的重點和永恆主題。教育部已明確指出大學聯考從以知識立意命題轉向以能力立意命題。新大綱提出能力是指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包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探究能力、數學建模能力、數學交流能力、數學實踐能力、直覺猜想、歸納抽象、符號表示、運算求解、演繹證明、體系構建等諸多方面,能夠對客觀事物中的數量關係和數學模式做出思考和判斷。其中理性思維能力是數學能力的核心,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是數學的一種綜合能力,需將思維、運算、空間想象有機結合去完成的一種複合型能力,是思維能力的更高層次。邏輯思維能力在解題中表現為:①領會題意、明確目標;②尋找解題方向和有效解題步驟;③正確推理和運算,表述解題過程。能力的培養首先應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思想方法的滲透。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有助於能力的提高,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助於廣泛遷移的實現。實踐能力在考試中表現為解答應用問題。創新是指在新的問題情境中,綜合靈活地應用所學知識、思想和方法,進行獨立思考、探索和研究,選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和處理資訊,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創新意識是理性思維高層次表現,對數學問題的觀察、猜測、抽象、概括、證明,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對數學知識的遷移、組合、融匯的程度越高,顯示出的創新意識也就越強。

(四)強化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不僅僅是一種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種思維模式,一種思想。注重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大學聯考數學命題的顯著特點之一。數學思想方法是對數學知識最高層次上的概括提煉,它蘊涵於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和應用過程中,能夠遷移且廣泛應用於相關科學和社會生活。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精髓,是適用於數學全部內容的通法,對於數學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與數學知識考查結合進行。只有運用數學思想方法,才能把數學的知識與技能轉化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各個階段的複習中,要結合具體問題不失時機地運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對其進行多次再現、不斷深化,逐步內化為自己能力的組成部分,實現知識型向能力型的轉化。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可分為三類:一是具體操作方法,如配方法、消元法、換元法、迭代法、裂項相消法、錯位相減法、特值法、待定係數法、同一法等;二是邏輯推理方法,如綜合法、分析法、反證法、類比法、探索法、解析法、歸納法等;三是具有巨集觀指導意義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函式與方程的思想方法、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分類與整合的思想方法、化歸與轉化的思想方法等。

在複習備考中,要把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到每一章、每一節、每一課、每一套試題中去,任何一道精心編擬的數學試題,均蘊涵了極其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如果注意滲透,適時講解、反覆強調,學生會深入於心,形成良好的思維品格,考試時才會思如泉湧、駕輕就熟,數學思想方法貫穿於整個高中數學的始終,因此在進入高三複習時就需不斷利用這些思想方法去處理實際問題,而並非只在高三複習將結束時去講一兩個專題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