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雨果的悲慘世界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雨果的悲慘世界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果的悲慘世界讀後感

雨果的悲慘世界讀後感1

讀了《悲慘世界》,掩書沉思,這本書把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

當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嫌疑與鄙視時,善良的主教伸出了援助之手。但是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主教不僅沒怪罪冉阿讓,反而將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囑咐道,答應我一定將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主教的舉動感動了冉阿讓,讓他在善與惡的徘徊中選擇了毅然選擇了善。我終於相信人是可以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讓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後來冉阿讓因樂於助人,得到了市民的愛戴。也得到與囚犯天壤之別的稱號——市長。這時我既感動又欣喜。畢竟好心有好報啊。這一切,無疑讓我們想到了那書中德納第與他的妻子,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令人厭惡。他們為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小女孩柯塞特受盡了他們的欺凌,他們待柯塞特很不好,整天叫柯塞特做這做那還不給他穿好吃飽。並且一個勁兒的向柯塞特的母親要錢。母親本來就很貧苦,但是她為了女兒能過好日子,儘量滿足德納夫婦的要求。

這是人性多麼鮮明的對比啊,一種人總是刻意偽裝,但都將會被識破,因為虛偽不可能永久,而另外一種人無論什麼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正義、寬容的高尚情操,願我們身邊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裡來。

雨果的悲慘世界讀後感2

這本書以冉阿讓剛剛出獄的情景為開頭,講述了法國大革命前夕人們的痛苦。冉阿讓坐了十九年的牢,其中企圖越獄的四次,就佔了十四年!他因為用石頭砸破了麵包店的玻璃,拿走了一個麵包而被判刑五年。當刑滿釋放時,他已經是個中年人了。而他當初拿走麵包,只是為了讓姐姐和她的兩個孩子不再捱餓!

冉阿讓的罪行只代表過去,但人們還是對他冷嘲熱諷,即使是好意也常常被人們誤解。他救了一位名叫割風的老人,卻暴露了真實身份——他撐起了馬車,讓老人能從車輪底下脫身,而警探沙威知道,只有被稱為“千斤頂”的冉阿讓才能撐起馬車。他結識了一位窮苦的婦女芳汀,!她為了維持生活把女兒珂賽特寄養在了陰險、惡毒的唐納迪夫婦家。可是唐納迪媽媽卻把她當奴隸,讓自己的兩個女兒吃飽穿暖整天玩我一讀到這兒,就有一種衝動——把珂賽特帶回自己家。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體會到了社會上的各種矛盾。我憎恨它,亦想除掉它。可是,社會的文明需要我們一起努力。我號召大家做一個正直的人,用公平、公正的眼光看待事物,為社會的文明發展作出貢獻!

雨果的悲慘世界讀後感3

我看過很多書,《野性的呼喚》讓我驚訝;《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震撼;《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了我志氣;《悲慘世界》讓我懂得了樂於助人……

《悲慘世界》的主人公是冉阿讓,他從小就失去父母,自己給別人做工,還要帶七個弟弟妹妹,如果肚子餓,也只能找鄰居借一瓶牛奶,幾個孩子搶著喝。一個寒風刺骨的晚上,冉阿讓家連一塊發黴的麵包也沒了,他只好去別人家偷了一個小麵包,結果被主人發現了,拿著冉阿讓去坐牢,冉阿讓三次越獄,改判19年。出獄後沒有人接待他住旅館,最後他找到主教家,主教熱情的招待他。第二天凌晨,冉阿讓找到了銀飾,馬上逃跑了,路上被人發現,又被送到主教家,主教卻說這是送給他的,並沒有揭穿他的偷盜形為。冉阿讓受到主教的感化,改過自新,變成了一個好人。改名換姓的變成馬德蘭,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還升值為市長,救貧濟難。

這本書是雨果的重要作品,書中有些人內心寒冷,為了發財,不顧一切,就像德納第夫婦,一下是畫家,一下是老闆。另一種人為人善良可親,就像主教一樣,明明是冉阿讓自己偷的,可他說是他送給冉阿讓的,這是一種信任。要相信別人,疑心不能太重,你相信別人,別人才會相信你。我要學習冉阿讓,他的一生不算幸福,他只幫助別人,不求回報。不管他的`身世多麼微寒,只要樂於助人就可以得到收穫。

這本書告訴我:自己活著,要像主教一樣,心懷寬廣。也要像改過自新後的冉阿讓一樣,去幫助更多的人。

雨果的悲慘世界讀後感4

花了一年的時間才看完這部書,裡面講的:婦女不再因為貧窮而墮落;男人不再因為飢餓而偷竊;兒童不再為沒有食物而身體孱弱。本世紀的三個問題還沒有解決本書和相關題材的書不會是無效的。

裡面講的是一個窮苦的底層階級,一個貧苦的農民,因為偷了一塊麵包被判坐牢,又因為越獄而被判了十九年的苦役,出獄之後對於社會的不公平而報復,偷懶主教家的東西,主教當著警察的面說這對銀燭臺是送給冉阿讓的,並對他說,"我為了拯救一個人的靈魂,你拿了這對銀燭臺是為了做一個誠實的人。"冉阿讓被感動了,就像在上帝的光芒的照耀下,一切黑暗都一掃而光,冉阿讓決定重新做人。

最後成為一個大慈大悲像菩薩心腸的一個人,一個人道主義的代表。為兩個青年馬呂斯和科賽特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人道主義在這本書裡面像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未免有點兒烏托邦,但是要塑造一個很好的現實中的人,烏托邦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辦法,雨果是一個靈魂的工程師。繼《巴黎聖母院》裡的聾啞人加西莫多,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木木》裡的農奴格拉希姆,又多了一個指引自己做一個更好的人新的形象《悲慘世界》裡的冉阿讓。

雨果的悲慘世界讀後感5

《悲慘世界》是維克多.雨果的一部傑作,是法國現代社會和政治生活的長篇史話。只讀了幾頁,我就停不下來了。

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冉阿讓的苦役犯的一生,他因打破窗戶偷麵包被判處四年徒刑。後來,因為越獄四次,又被判了十五年徒刑。經過十九年的等待,他終於被釋放了。

在沒有東西吃的時候,他得到了主教卞福汝的幫助。後來,冉阿讓化名馬德蘭,當上了海濱蒙特勒伊的市長。但他終於投降了,冉阿讓又被捕了,被判了終身監禁,穿上了紅衣,戴上了綠帽子。之後,在法國的戰場上,他在槍林彈雨中救了一個叫馬呂斯的人,而冉阿讓最終死於勞累過度。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要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會被發現,虛偽只能在事實面前被摧毀。另一個是有高尚情操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聰明、善良和寬容。冉阿讓洗了新面孔以後,變得寬厚而善良了。正是這顆慈悲的心,把那個冷酷、固執、追捕他的警長沙威感化了。

我再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願我們身邊有更多像主教一樣的光明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一樣永遠守護著人們的愛心。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加入到幫助他人和做好事的行列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也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一個善良、和諧和光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