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沙家浜觀後感

終於買到了我盼望已久的《沙家浜》,順便還買了張 丁果仙 1955年演的黑白電影《打金枝》,回家沒敢看,只看了個片頭,居然寫的是"晉劇記錄片",呵呵,買這碟的時候,老闆另外加了5元錢,《沙家浜》要10元,《打金枝》卻要15元,原因也沒什麼,老闆直接告訴我:"這是丁果仙的片子,不二價,原先要30多呢"。誰叫丁派在山西的影響力實在太大,簡直就和在我心目中京劇男旦的梅蘭芳一樣,都是開派的祖師爺,呵呵。

沙家浜觀後感

廢話少說,切入正題,我花一週的時間看了兩遍《沙家浜》。和往常一樣,看了樣板戲的一些片段有許多疑惑,完整的欣賞全劇的時候總是很興奮,很多疑惑也就煙消雲散了。這是一張中國唱片公司出版的,由中國京劇團《沙家浜》劇組集體創作和演出,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一部現代京劇。劇中人和演員如下:

譚元壽----郭建光

洪雪飛----阿慶嫂

沙奶奶----萬一英

刁德一----馬長禮

胡傳魁----周和桐

我好象在哪裡見過介紹《沙家浜》時說:"講述的是沙家浜群眾怎樣保護和轉移新四軍18個傷病員的故事"。 我看完全劇後認為不如這樣說:"講述的是沙家浜群眾怎樣和新四軍聯合與漢奸鬼子作鬥爭的故事"。因為我認為全劇有兩個主線,也是矛盾突出和吸引觀眾注意力的地方,一個是被困在葦蕩中的18個傷病員如何和外界通訊息及脫險。具有代表性的唱段是阿慶嫂唱的"要沉著,莫慌張,風聲鶴唳,引誘敵人來打槍"和"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還有郭建光唱的"阿慶嫂她怎麼不來探望"。等到第二個主線出現時,也就是如何和漢奸作鬥爭,如何解放沙家浜,剛開始只用了刁德一的一句臺詞"傷病員安全轉移!"一荒而帶過前面的情節,馬上轉入後面的主要矛盾:審問沙奶奶。代表性唱段是"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和後面的郭鍵光的"飛兵奇襲沙家浜"。

沙家浜全劇,在軍和民的關係上,我覺得主要還是寫"民"的戲佔得多,而《智取威虎山》則是寫"軍"的成分多。《智取威虎山》是個典型的"戰鬥故事片"主要矛盾就是如何打進威虎山,消滅土匪,而《沙家浜》一開始卻展示了美好的江南風光,配合笛子獨奏,展現出美好的鄉村風貌,而且在後面的主要情節中,都是和群眾密切相關的而且主要活動人物是群眾而不是新四軍。

關於人物形象:我覺得阿慶嫂這個形象拿現在的話可以說成是"時代女強人"。她精明干連,年紀三十左右就入了黨而且擔任聯絡員的要職,走路風風火火,指派群眾分配工作合理而且在公眾面前顯得平和。態度穩重,在緊要關頭能沉住氣,我注意到她在全劇中換了很多套服裝,卻永遠繫著一條淡紫色的圍裙(嘻嘻,不知道這條圍裙是不是和《紅燈記》裡面的紅燈一樣,也是我黨開展地下聯絡活動的一件信物呢?)阿慶嫂是一個很成功的人物形象。

郭建光這個人物沒什麼可說的,標準的我軍連長形象,有時候我到覺得他的動作有點搶戲和過分突出自己的感覺,另外,我也觀察到譚元壽的表演在"做"上很有功夫,他做動作的步法很有特色,眼球耍得非常棒。

基本上我覺得胡長魁和刁德一兩個人物形象在這個戲中塑造得不成功!我不是說編劇和唱段的曲作者。而是說這兩個演員,刁德一的外型不好,按理說出國到東洋回來的參謀長是見過世面的,可他的外表看來象個當時小鎮上的"小老闆",或者是"吸大煙的"。他應該是那種"神經質"的和很聰明的那種,帶有點"洋氣",可這個馬長禮演的刁德一怎麼看也是個小人物,是個農民中混出來的人。唱的高音部分還顯得有點勉強。 胡長魁這個演員,有的地方唱得也不好,外型到還可以,胖得象個土匪惡霸,可是他的唸白不分不好,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方言,聽不清楚影響我瞭解劇情。我之所以欣賞戲曲從樣板戲開始,除了非常喜歡之外,有一個小小的原因就是它是現代京劇,戲中的'唸白部分基本上用的現代的北京話,我能聽懂。(呵呵,看來這個胡司令故意和我搗亂的)。

以前不知道在電視上看過了多少次"智鬥"這個片段,感覺這段戲從各個方面來說確實非常精彩,我曾經很多次想象原版的"智鬥"是什麼樣子,可是現在看了《沙家浜》卻和我想象得不一樣,現在電視上演的"智鬥",都是阿慶嫂在中間,胡長魁在左邊,刁德一在右邊成了一種模式,但是戲裡的卻不是這樣,他們三個人的走位是不斷變化的,這一點我更喜歡原版的。唱段上,原版的智鬥也和現在的稍有不同,區別在節奏,銜接快慢等一些小地方。 可以這樣說,現在的智鬥是摺子戲,如果單獨看,是很完美和漂亮的,《沙家浜》裡的這一段可能更考慮到全劇的因素,和現在的不一樣。

以上只是我的一個觀點,到現在我只完整的看了四部戲,《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和《鎖麟囊》,之所以寫這些,我只是想記錄一下我當時的感受。如果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告訴我,也希望大家能和我交流看戲的感受。

TAG標籤:沙家浜 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