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白夜行》讀後感10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夜行》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白夜行》讀後感10篇
《白夜行》讀後感1

在未真正讀《白夜行》之前,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了。所以,臨近放假前去圖書館借來此書帶回家捧讀是"早有預謀"且"精心策劃"過的。

封面上,一個小男孩牽著一個小女孩的手,漫步前行。明亮的光線將他們的影子對映在地上,看似是一幅美麗的畫面,溫馨而美好,讓你以為這是一個關於青梅竹馬的純愛故事。可當你翻開小說就會發現,一切都只是表象,自己竟毫無意外地被這些表象給欺騙了。那不是一個溫馨暖人,關於青梅竹馬的美麗故事,恰恰相反,書中講述的是一個個充滿絕望、令人壓抑的故事片段,一切都只是美麗的幌子罷了。

《白夜行》的作者是日本的名作家東野圭吾的作品。想必很多人對東野圭吾都不陌生,除了《白夜行》這一鴻篇鉅製,他的《嫌疑人X的獻身》、《解憂雜貨店》、《幻夜》、《惡意》等作品也廣為人知。

據悉,《白夜行》出版後引發關於人性殘酷與惡的激烈爭論,東野圭吾說:"我將人性之惡殘酷地暴露出來,只是想使人回頭,想留住一絲人性的溫暖。"

"我把故鄉大阪所有快樂的部分寫成了《我的晃盪的青春》,陰暗的部分寫成了《白夜行》。"

我在讀《解憂雜貨店》時感受到的是暖意融融,如泛舟湖上;可讀《白夜行》卻讓我對人性之惡感到不寒而慄,讀完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從書中人物的故事中逃離出來,久久無法釋懷。

"看完《白夜行》整個人都好了,讓人猛醒原來自己當前的生活已經如此美好。看完《白夜行》整個人都不好了,得要幾天時間才能緩過來。看完《白夜行》就不想再看第二遍了,但並不是因為不好看,而是因為印象太深刻,不會像看其他書,過段時間忘記了起情節還可以再看一遍。"

這是在讀《白夜行》之前看到過的一段話,當時沒讀過小說,所以對這段話無感。可當自己也讀完《白夜行》一書後,開始被這段話深深觸動。自己作死在深夜裡讀《白夜行》,一讀便不願放下。精巧的佈局,細緻而縝密的構思讓人讀了欲罷不能,書中似懸非懸的線索讓人沉浸其中,赤裸裸的人性之惡又把人猛地錘醒,心中生髮出無限感慨,以致長夜未眠。

儘管早已知道書中結局,可唯有當自己在看完最後一句"她一次也沒有回頭"時才願意相信一切,所有的寒意,壓抑與絕望在最後一刻終於從心中一齊迸發出來,心中對雪穗最後的期待也從此完全破滅,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什麼叫欲哭無淚的心塞,於是心中久久顫慄無法釋懷,情緒一度低迷。彼時,徹底的黑夜,恍如白晝。

我在想,亮司也會期待雪穗最後的回頭嗎?

關於《白夜行》,我曾和室友討論過亮司與雪穗之間的關係。室友說他們之間沒有愛情,只有共生,即使有愛情的成分在,那也只有亮司對雪穗的愛,而雪穗對亮司只有利用和共生。關於他們之間是愛情還是共生,我不敢輕下言論。亮司愛雪穗無疑,亮司堅守著無望而淒涼的愛情,可雪穗,是愛亮司的嗎?

很難說雪穗愛亮司,終其一書,都未見她與亮司有過一言半語,亮司為她犧牲了太多太多,甚至可以說亮司的所作所為、所有行動都只是為了雪穗,到最後甚至犧牲生命以保全雪穗。可到頭來,在他死的那一刻也得不到她的一次回頭,只換來了一句"我不知道他是誰"和"她一次也沒有回頭"。

也很難說雪穗不愛亮司,書中借偵探今枝之口道出,雪穗之所以對筱冢康晴的求婚一直不肯給予正面答覆是因為"她心中可能另有其人",偵探今枝認為"這個人"是筱冢一成,書中警察笹垣也說亮司和雪穗之間是互利共生的槍蝦和蝦虎魚關係。

但有人說,"另有其人"的"其人"其實是亮司,雪穗其實也是愛亮司的,只是由於雪穗心中對豪門和權力慾望的貪婪太深,深到可以讓她不擇手段去奪取所有可以奪取的東西,深到可以讓她犧牲一切,包括她對亮司的愛。

雪穗與亮司之間到底是純粹的互利共生關係還是存在著愛情,全憑我們這些讀者自己體會,"是不是愛情"的問題也依靠讀者對愛情的定義和理解。我不懂這樣深刻難懂的愛。

一開始,我期待雪穗也是愛亮司的,我期待亮司的付出能得到她的愛;可後來,我希望她沒有,她配不上亮司。

室友說,她不能接受書中最後的結局,作惡多端的雪穗為什麼在最後依然能得到亮司的保護而不用受到法律的制裁,這樣的人間還談什麼公道正義?

我也對雪穗在書中的結局感到難以接受,亮司縱身一躍,選擇用生命保護雪穗,用死亡帶走所有的祕密,而雪穗華麗地轉身,不再回頭,繼續她耀眼的生活。

可是,失去最後亮光的雪穗真的還會活得那麼耀眼嗎?

雪穗的生命本就沒有太陽,長久以來都是憑著亮司這一亮光活在人群中,如今亮司死去,她也就失去了最後的一點點光亮,她的靈魂也終於在亮司墜樓的那一刻被燃燒殆盡。從此,她連走在白夜裡的機會也不復存在,她要永遠躲在黑夜之中,接受黑夜的一點點侵蝕,直至生命枯萎。我想,這樣的結局對雪穗來說其實就是最大的懲罰吧。

不幸的童年,貪婪的慾望,扭曲的人性,悲涼的結局,畸形的愛。

《白夜行》讀後感2

如果逃避可以,如果殺戮可以,如果真愛可以,如果,一切都可以埋葬?

明知推理類的小說探究的就是人性,明知東野圭吾的伏筆考驗的就是承受力,明知《白夜行》通篇就是一眼能望到頭的傷害和憤怒,我還是堅持跳了進去?

面對,接受,放下?做不到!

痛苦,憤怒,憂傷,無助?為受了傷害的行凶者備受煎熬!

東野深知最深的傷害源自哪裡:心靈的摧毀就像一列失控的火車,在皮囊消失之前,拼盡全力想要掙脫命運的束縛和擺佈。無盡的白夜只是暫時收留了無路可走的失魂落魄的皮囊,它掩得了罪行一時,卻淹不了憤怒一世。

成人間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早已司空見慣,群體間的利益紛爭明爭暗奪亦是家常便飯,國與國拼得你死我活傷亡數以百萬計最終成為翻篇的歷史;可是,成人恃強凌弱加於少小的種種獸行卻給人類留下了永恆的汙點和難以遏止的後遺症!

沉穩理智如作家本人,亦無法壓住心中的怒火,無法沉靜面對那不堪的長輩。父母、老師、兄長?這些本該令人尊敬的、可以尋求安慰的最親近的人,卻對孤弱無援的小孩子做出了禽獸不如傷天害理之事!

在《白夜行》中匍匐推進,一路閃過了無數被奪去了靈魂的脆弱的不堪一擊的面具。精緻誘人的面具下,波濤洶湧著絕望無助憤怒悲痛和失控的掙扎,而艱難行進的讀者亦不能倖免於難,揹負上了書中幾乎所有的不良情緒。

桐原亮司那深不見底的表情,永遠刻意與別人保持著距離;還有雪穗那不著痕跡的溫和,迷惑了所有愛與被愛者。作者一次次有意無意描繪這種不同尋常的表情,一次次撕扯著旁觀者的神經:童真還未及露面就一去不復返了,餘生只剩下了軀殼暫時停留人間。亮司和雪穗出於本能抱團取暖,出於本能拼命抵抗傷害,明知自己已是不能行走於陽光之下的行屍走肉,仍然出於本能行走在白夜之中。

作者一直讓邪惡佔上風,讓亮司和雪穗的陰謀屢屢得逞,不是要為他倆出口惡氣,而是要讓世人明白惡之花結出的惡之果是多麼可怕。另一方面,作者又順便展現了人性的弱點。善良從來不是被侵害的原因,軟弱才是真正的幫凶。

善良之心、正義之情幾乎人皆有之,但是有的為性命擔憂、有的為親情綁架,有的為利益所謀,有的為名譽所累,挺身而出者往往不及一二。旁觀者亦是艱難,總是無法在心裡上一道鎖,不讓良心露面。

本書每一章結尾大都以線索被掐斷結尾,每一章除了展示男女主角不露痕跡的手段外,都會有一個本可以逆轉局面的知情人打了退堂鼓,一而再再而三延長了真相的披露。

不同於其他說教式的作家,東野就這麼把一幅醜陋不堪的血跡斑斑的畫卷展示給讀者,全然不顧及脆弱的讀者也會反胃甚至吐血。可想而知,作者又是以何種痛心疾首的血脈賁張點出了靈魂不能承受之輕。

幸好東野從第四章開始為讀者送上了各式小雨,好歹緩和了每一章結尾令人窒息的恐慌氣氛。

"雨沒有大到需要撐傘,卻也悄無聲息地沾溼了頭髮和衣服。秋雨綿綿,灰色的雲卻不時分開,讓夜空露出臉來",這段撕夜的描述讓我迅速喜歡並期待著本書中的每一場雨。

我在亮司和雪穗的陰謀中寫下雨的默祭"小雨的思絮無聲無息:快樂的人繼續著快樂,哀愁的人默默收下一路的哀愁。有的人埋頭急走說雨下大了。有的人抬頭詫問下雨了嗎?而我,默然佇立,靜候這為我而來的點點滴滴"。

雨一直在傾述,憤怒的心一刻都不曾停下,直至死亡降臨。沒有了皮囊的束縛,黑暗再也裹脅不了失陷的靈魂,亮司連同他的憤怒一起去了另一個世界。

如果訴說可以解脫沉淪,如果懲治可以減輕憤怒,如果理解可以支撐重生,作者也不用這麼煞費苦心一點一滴鋪陳近二十年的案情。作者小心翼翼一點點剝開傷口的掩飾,每離真相近一點,汙血噴湧而出,近者不能倖免。待到挖出了始作俑者,一切都來不及了,連死亡都拯救不了阻止不了的,案情大白於天下又能怎樣呢?白夜依然籠罩著無助的幽魂,憤怒依然頑固地不肯消散。

也許作者期待著另一個時空,在那裡,一切既不是過去,也影響不了未來;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一切也都不會發生;也許就不會絕望,也許就不會迷失,也許,就不會什麼都忘不掉,就不會什麼都不敢要?

亮司走了,亮司要守護的人,仍舊沒有放棄在白夜裡尋找光明的掙扎。雖然在黑暗裡呆久了,已見不得光。雖然把雪穗推入黑暗的人已命喪黃泉,但是留下的黑暗卻是無邊無際,甚至開始肆無忌憚漫延,吞沒著一切無意靠近的靈魂……

如果,不能切斷罪惡的根源,那麼,就不要回到過去,不要重新開始,不要尋找回來的世界,也不要撥弄永遠癒合不了的傷口?

如果可以,就此埋葬了吧!

《白夜行》讀後感3

希臘神話中,Sisyphus領受了諸神的懲罰。他必須無休止地將沉重巨石推向陡峭山頂,再默默望著它滾落回原點。這個動作帶不來絲毫希望,而終將永遠重複,直到生命為之消磨殆盡那一刻。

讀完《白夜行》,這是第一個跳出腦海的意象,雖然通俗,但也精準。絕望而綿延良久的無謂掙扎,恰如桐原亮司十九年來所做的一切,每一次犯案,就像是巨石再一回徒勞地滾落。基於這個理由,讀者甚至無法埋怨作者將整部作品寫得太過冗長。只因篇幅拖延越久,這絕望就越加深重。

或許很多人始終無法諒解雪穗,但在塵埃落定後,很少有人完全不同情亮司的遭遇。十九年來,他犧牲了太多東西,得到的卻又太少。在他死後,甚至無法換來雪穗的一次回顧。而這竟正是他希望的結局。聰明如雪穗,又怎能不懂得他最後的苦心。所以她也只能不回頭,無論她心中對他究竟是怎樣的感情。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嫌疑人X的獻身》。如果說《白夜行》是一部不那麼令人親近的艱澀書籍,《X》則無疑是它通俗簡化之後的版本。《X》更像一本純粹通透的推理小說,主線單一,懸念集中,主人公間的互動也更加直白,至少我們可以確信那是出於愛情。而《白夜行》中,一切都透不過茫茫迷霧。主人公聽不到表白,甚至無法從童年時光的追述中得到日久生情的證據。它不是合謀,又不是單純的陪伴,共生兩個字,同樣不足以描述出背後那些人情味的存在。

在第一章結束後,故事就偏離了本格推理的謀篇軌道,反而變成無數破碎片斷的羅列。作者精心選擇繁雜的視點,在恰當時機丟擲一個個令主人公露出馬腳的細節,讀者反而比書中偵探更早得到真相。這些碎片彼此勾連,分散在看似獨立的案件內,互相印證而又推翻,一步步顛覆或證實既有的疑惑。在整個格局之內,“凶手是誰”早就昭然若揭,在老辣推理小說讀者眼中,連“手法如何做到”或“核心線索何在”都無需爭論。對作品的閱讀快感,純粹寄託在一種超然觀賞的格局上,——讀者們已不是華生,而是法官,只需靜靜地等待罪人自白,“為什麼這麼做”。

每晚日落之刻,都會有短暫的時分,太陽剛剛以一個微小的角度沒入地平線,西方天空中依然泛著青白色的微光。那是大氣層對日光的最後折射,也正是所謂的“白夜”。

在臨近結尾之際,雪穗有過一番難得一見的坦白,這似乎是對全文主旨的闡述,但其實什麼都沒有說清楚。對她來說,與其相信亮司照亮了世界,還不如說他們是在聯手抵擋黑夜的降臨。他們都是心存恐懼的孩子,只懂得掠奪他人光熱,來燃燒自己天空一角,彷彿向無底洞中傾瀉水流,妄圖將它填滿。讀者冷眼旁觀之時,似乎能夠親眼看見他們肩頭的擔子越來越沉重,攫取光熱的源泉也幾近枯竭。直到亮司鬆手而去,太陽才終於轟然墜落。

這樣一場鋼絲上的舞蹈,憑著兩個人過早的成熟,居然堅持了十九年之久。就連作者本人也幾乎無法打破親自設計的鐵壁,而將故事的解決寄託於很多偶然因素的發生。如果不是事出湊巧,或許亮司永遠都能繼續他異想天開的守護,不必面臨法律的威脅。可他們犧牲了太多無辜者手中的幸福,就算能瞞過警察和旁人的耳目,畢竟還是逃不出天譴。

平心而論,結局對於“為什麼這麼做”的解釋,並不能令所有人坦然信服。再怎麼青梅竹馬的深厚感情,也未必值得整個後半生的犧牲,更無法抵消旁人們為此而遭受的傷害。哪怕東野一貫擅長結尾翻盤,在此也不得不遭遇到尷尬困境,使他無法給予兩人一個光明圓滿的結尾。然而,至少亮司的願望終究是實現了,這一點上他比石神老師幸運許多。用死亡得到解脫,比起永無休止地推動巨石,或許已是一種另類的仁慈。

日系作家往往具有細膩的人生體悟,在字裡行間緩緩流露出感傷悲憫的情調。不論《白夜行》還是《嫌疑人X的獻身》,都充滿了東野內心深處噴薄欲出的表達慾望,因而更不可能用圓滿結局去沖淡整部作品的現實力量。——你們看吧,人性中的確存在某種成份,是可以讓人做到如此地步而依然義無反顧的。它會帶來不容於世的罪行,或達致個人的悲劇,卻仍可具有榮光與尊嚴。

通過調查人今枝的口,作者告訴所有人,唐澤雪穗最愛的人並不是她的丈夫。終其一書,同樣不曾聽到她親口表白,承認這個人就是今枝所猜測的筱冢一成。這是《白夜行》書中遺留於世的最後懸念。我們不妨相信,雪穗心中的名字其實是桐原亮司,而不是其他任何一個人。這只是私心中無法忽略的一種可能,卻微妙地被作者交待過的所有線索容忍和默許。

綿延無盡的白夜之行,終將不可避免地走到終點。雪穗和亮司的一生,從沒得到過救贖的希望。一點出於同情的溫暖揣測,已是讀者所能做到的唯一寬恕了。

《白夜行》讀後感4

看完了《白夜行》,日本的東野圭吾著,劉姿君譯。在看東野圭吾的《惡意》的時候,從那本書的介紹裡提到了這本《白夜行》,在我看來,如果一本書的廣告需要那另一本兒來說話,並且不是襯托,而是並列,那多少能夠說明廣告裡提及的那本書名氣很大,水平很受到人們的認可。

按圖索驥,我找到了這本《白夜行》,然後這兩天給看完了。本來這樣的推理小說我能夠很快看完了,但看到半途我就不捨得看得那麼快了,這部小說寫得很出色,就我看過的推理小說裡,能夠寫得這麼有水平的,讓人在看的時候根本忘掉了這是一本兒推理小說,而且在睡覺的時候會因為這部小說的內容睡不著,會在半睡眠的狀態下不斷的'反覆的思考小說裡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小內容的,如此讓讀者牽腸掛肚的,這是唯一一本兒。

我在看的時候,就給這本書一個評價,在我看過的推理小說裡,長篇小說能夠排到前三名的,有橫溝正史的《神祕女子殺人事件》,綾辻行人的《黑暗館不死傳說》,還有就是這本東野圭吾的《白夜行》了吧,至於他們三個哪個更優秀,我不知道,都是讓我震驚的,感到自己就算寫一輩子也無法超越的作品,是可以和任何一部非推理小說名著叫板的,而且會把大部分名著殺個落花流水。

我現在仍然沒有從這本小說裡脫離出來,就想當初我看完《黑暗館不死傳說》一樣。這部小說不能用簡單的精彩來概括,嗯,或者說這本書外包裝上的廣告很失敗,完全掩蓋住了這部小說應有的光輝。看到這樣的一部小說只能得到直木獎提名,而沒有獲獎,我真感到是日本文學的悲哀了。

這部小說給我印象最震撼的是對話,我看過那麼多小說了,這麼真實的對話,毫無做作,沒有任何寫作痕跡,我通過仔細尋找想從裡面發現作者是怎麼做到通過對話揭示情節線索推動故事發展的,沒有痕跡,天衣無縫,對話與場景、情節的融合渾然天成,巧奪天工。我回想我看過的那幾部我最喜歡的小說,《金瓶梅》《四朝代》《紅樓夢》等等,都沒有做到這種高度。

如果說僅僅是廢話,無意義的對話,那倒沒什麼,抓住平時的生活場景就很容易寫了,可這部小說裡所有對話都讓人提心吊膽,讓人無法釋懷,絲絲入扣,步步緊逼。能夠寫出一兩千字的這樣的對話我覺得應該不是很難,但如果寫出十幾萬字的這樣的高水平的對話,而且與劇本無關,這個,我只能說作者確實是發自心底的確實有話要說了。

其次是大膽的結構,小說的時間跨度很大,能夠想出一個人一輩子犯罪的故事可不容易,能夠想到這一點的推理小說除了橫溝正史之外,現在又有了一個東野圭吾,實際上《惡意》也是這樣的,只不過與《白夜行》相比,《惡意》就遜色多了。而能夠想到兩個人一輩子犯罪的故事,這個“想到”本身就讓我吃驚。實際上與《惡意》一樣,案情的來龍去脈在看這本書的中間部分時,我就已經知道了一個大概,但這根本不會減少我對這本推理小說的興趣,我關心的這件事兒會怎麼收場,還會出現多大的邪惡?嗯,東野圭吾在創作的時候,或者說在他開始構思的時候,我感覺他就已經想到了這種寫作效果。直到這本書最後一頁,不,應該說是當你看完了你仍舊無法擺脫那種緊張感,問題貌似解決了,但邪惡不散,禍害無窮,而且在不斷蔓延,以至於到了現在,到了自己的身邊。

都說這《白夜行》是一本兒愛情小說,我不這麼看,他揭示的人們心底的恐慌,這與小說中說到的日本從1973年到1994年這20年間的社會氣氛很是合拍。推理小說往往給人一種遊戲的感覺,但《白夜行》里根本沒有,不管是罪犯還是警察還是受害人,都人心惶惶,要不就是我現在心惶惶了吧。

真的難以想象這本小說是怎麼寫出來的,所有的謎題都是讀者自己解答出來的,而下一個謎題就是建立在讀者已有的答案之上的,至於警察、偵探或許給出了一些解釋,他們更多的是向你提供線索、證據、現象,而所有的推理都是讀者的心靈在作怪。也就是說,這本書裡的推理部分完全可以不寫,因為在讀者的內心已經在看書的同時寫下了另外一部推理小說了。

也就如此吧,東野圭吾在這本書裡的推理味道很薄,只是在最後給出了一個貌似關鍵的證據,但這個證據僅僅能夠證明小說中的一個無關緊要的人物的失蹤。所有的作案手法都隱藏了,只告訴你這件事情確實是發生了,而且通過上百萬字的小說裡各個角落提示你罪犯是具有時間地點條件和作案手段的,但具體如何,其實你已經想到了,太險惡,以至於,當我想到了,我不敢深想。

受害者不僅僅是那些死了的人,我想這才是最讓人揪心的;殺人者並不是僅僅為了殺人,或者因為那些俗套的原因,這個作案動機的深厚,小說裡並沒有用多少文字,也就是一兩句話吧,一帶而過,更多的是讀者自己的遐想,那種觸及靈魂深層次的罪惡。有多少小說作品都在揭示人性,在反省,在思考,但我感到在《白夜行》面前,大部分小說作品就顯得不堪一擊了。

能夠看到這本兒小說,我不能說是我的緣分,這是湊巧了,如果不看《惡意》不知道還有這樣的小說存在,如果不去受點兒累去買回來,恐怕我以後也不會知道推理小說能夠出現這樣的高度。我希望朋友們如果有機會就把這本書找來看看,尤其是喜歡小說藝術的朋友,這本書翻譯的水平也是高境界的,能夠如此投入的進行對話翻譯,作為現在的翻譯人員來說是不容易做到的。

《白夜行》讀後感5

看完了《白夜行》,決定寫點什麼紀念一下。

在白夜行之前看了東野圭吾的另一個作品《嫌疑犯X的獻身》,感覺還不錯,把數學geek塑造成情聖的情況比較少見,咋一看還挺有新鮮感。第一遍屬於粗粗瀏覽,情節至上,總感覺細節好像沒那麼經得起推敲。同房說白夜行更加震撼於是緊接著看了,看完《白夜行》,我終於意識到,東野圭吾不是那種流於獵奇、推理或者驚悚的小說家,他的書不能按我所理解的探案小說的套路來解讀。

為何文字作為古老的資訊載體,在電視大熒屏甚至3dsmax等視覺系傳媒工具發明之後仍然屹立不倒,為何電視劇電影充斥生活的今天,由一個個位元組組合而成的小說依舊流行,為何每當由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劇播出後總會引發原著黨和電視黨的爭論。顯然,文字對人們有獨特的吸引力,它的獨一無二在於,它有太多暗示性和可能性。

《白夜行》被拍成了電視電影,作者君自然而然要虛心請教一下度娘啦,粗粗瀏覽了一下各種版本的三次元《白夜行》,我知道它們帶來的震撼,絕對比不上一次元文字的娓娓敘述,而且是,遠遠比不上。

一直到最後,我都無法相信殺人的竟然是雪穗和亮司。我知道這兩個小孩有問題,但在東野圭吾筆下,似乎每一個人都有問題。我一路閱讀,一路看雪穗虛假而優雅地活著,我一直在等,等作者來個絕地翻盤,把雪穗的偽裝撕碎,她加諸於那些無辜女孩子的恥辱,必須一一償還。而我絕沒有把她和十八年前的謀殺案聯絡起來。而亮司,看他踩著命運的刀刃而行,看他活在光鮮亮麗的社會的背面——黑暗髒臭腐朽不堪的底層,看他冷笑,看他鄙夷,我對這個人物簡直又愛又怕。我在期待這兩條全然不同的主線相交,兩個由一樁無頭案聯絡起來的悲慘家庭的孩子,他們現在是雲泥之別,東野要怎麼讓他們產生交集?

一直到最後幾章,由老刑警口中得知了,雪穗有一個“槍蝦和蝦虎魚”一般共生的人,並直言這個人是亮司。這才明白,這兩個小孩之間有著非同尋常的關係,雪穗身邊發生的種種有了合理的解釋,而在亮司線屢屢出現剽竊案也有了不言自明的回答。原著從頭到尾沒有兩人的直接互動,知道老刑警的一句話,讀者才知道,原來雪穗和亮司,早已將彼此深深刻入了生命的軌道

明白了真相之後,我對雪穗和亮司根本提不起一絲恨意,儘管他們殺了很多人,儘管雪穗在成為美佳的繼母之後對還是小孩子的美佳故技重施……我真的恨不起來!因為他們遭受的是最殘忍的背叛和最無情的漠視——來自於最親的人。我認為命運加諸於雪穗身上的屈辱,重到幾乎可以抵消她所犯過的全部罪行。

關於第一場和第二場謀殺,也就是亮司父親和送貨員的死,我無法譴責雪穗和亮司,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掙扎著活下去,努力不被人欺辱。之後接二連三的不幸,都源於這兩個小孩早早被扭曲了的心理。

東野對真相併沒有過多著墨,他留給我們無限推想的空間,兩個小孩是如何殺死這些人的?他們之間如何聯絡,或者有沒有過聯絡?他們的童年到底如何?包括雪穗母親的死是自殺還是謀殺都沒有定論。

我認為,亮司的心理還是有跡可循的,從他對待友彥的態度就知道了。從頭到尾,他沒有背叛過友彥,甚至有那麼幾回保護了他,從此可以窺見亮司心底被他自己囚禁起來,不能見天日的善良。我相信亮司不是沒有人性,他把感情全部寄託在了雪穗身上。他面對雪穗時懷有怎樣的感情?對父親行為的愧疚和羞恥,對雪穗遭遇的同情和愛護,或許還有擔心害怕。雪穗是他無盡黑夜的光,他活著,就是為了她。然而他和雪穗的感情是從罪惡的土壤裡開出來的花,再美,再純粹,也是帶著原罪而生的,不可見光的——於是他們無法相見更不敢相認。

“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終於明白了雪穗說過的這段話的真正意思,也明白了《白夜行》書名的奧祕,作為讀者猶且心傷,兩個主人公的內心如何,我根本想都不敢想。雪穗對亮司的態度,除了以上那段似是而非的剖白,雪穗本人在書中沒有任何表露。但從旁人的敘述中我們大致可以知道,雪穗和亮司小時候是好朋友,他們會一起去圖書館,亮司還會給雪穗剪紙。個人認為雪穗的感情埋藏得比亮司還要深,亮司是刻意避開和雪穗的關係,而雪穗早已經把隱藏當成習慣了。作者將雪穗刻畫成貌美聰慧,極有教養的女子,在我眼裡,她的外表有多光鮮,內心就得承受多大的痛苦,痛著痛著,她就麻木了。

“那時,我比現在的你更小,真的還是孩子。但是,惡魔不會因為你是孩子就放過你。而且,惡魔還不止一個……”

雪穗的話冷靜而淡漠,她才是那個把自己困死在心牆之中的人,她對所有的人都持有高度戒備,她沒有朋友——一個也沒有,唯一能夠依靠的亮司和她一樣也在黑暗中苦苦掙扎。她才是從頭到尾最痛苦,最疲憊的那個人。

《白夜行》讀後感6

喜歡買書,尤其05年之後幾乎完全採用了網上購書模式,不僅因為方便、實惠,更因為可以大量瀏覽挑選的感覺。

正是這種習慣,在購書網站熟悉了一個作家,名叫“東野圭吾”,日本人。因為其大量的推理偵探小說,在該類目,總位於暢銷榜,並且因為高產,幾乎佔據了榜單的大半壁江山。

偵探推理類小說一直是我的最愛之一,但在很長時間內,我卻從未訂購過這位號稱大師的作品,許是因為心理一直存在一種未必合理的觀點:“高產作家往往難以創作出真正的精品。”

不過,直到今年7月,終於還是沒忍住好奇,有了嘗試的衝動。第一次選擇,挑選了東野圭吾公認的巔峰之作——《白夜行》,從書名來看,一部完全不知所以然但卻名氣甚大的作品。

結果,兩天時間讀完。

實事求是講,尚沒有一口氣讀完的酣暢淋漓感,但確實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是故事結構及講述方式,給人一種厚重、精妙感。

故事從頭到尾,橫跨將近二十年。兩主人公11歲登場,直至30歲落幕。期間童年、少年、青年各個階段充滿詭異、辛酸和矛盾,卻唯獨缺少浪漫、溫情和善良。這是整篇作品的基調,也是令人直至最後為之動容的所在。

人物出場頻繁,但卻相對突兀;故事情節順序描述,但卻並不連貫。初看,有如一個個碎片,雜亂無章,其實卻內在邏輯嚴謹。

其以人物和情節的點滴呼應勾串而起,而勾串手法則是遍佈通篇的伏筆,猶如散落但卻依然串著的珍珠一般,保持著核心線索的若隱若現,令讀者既不徹底迷失,又不至缺乏懸念。對於分寸感的拿捏,不失為大師水平。

其次故事注重社會和時代背景的帶入,而這往往是大師與業餘的最大差別。

大師級作品,哪怕是鬼故事都一定存在大量有血有肉的價值集合,以便於各種的預設的離奇、荒誕又都能合情合理,發人深省,該部作品正是這樣。

依本人看,本書所謂的案件懸念,並不特別出彩,比較出彩的反倒是對人性的推理。

從頭至尾最引人懸念的,不是情節而是人物。為什麼男孩、女孩,會有那麼詭異的童年,那麼冷漠的少年,乃至極具城府的成年?

這種無法遏止的種種猜測和質疑,就像毒癮一樣,引人入勝的同時,也越發渲染出主人公的神祕、糾結以及深深壓抑的痛苦。這種痛苦伴隨著情節展開,也伴隨著主人公的成長展開,同時痛苦自身也在成長。從起初單純的恐懼、憤怒乃至報復感,逐漸生長出枝枝蔓蔓的複雜性格、心態和氣質,並由此滲透入成長的經歷和記憶,進而扭曲了自己、傷害了別人。

兩個案子中,分別失去親人的孩子,均堅強的生存和成長起來,他們就像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一個風光迷人,一個晦澀陰沉。但十數年來每每出現的離奇、詭異,卻又讓你總能時不時感覺到二人之間似是而非的一種關聯,可這種感覺卻又無法真實捕捉,直到最後真相大白的一刻。

然而,那一刻又真的真相大白了嗎?二人的交集被證實了,可是過程到底又是怎樣?無限聯想留給了讀者,無限回味也留給了讀者,好作品的典型特徵。

20年前男孩為了解救女孩,行凶殺人,物件就是自己的父親,那年他才11歲。此後,男孩、女孩實際成為彼此最為默契和信任的親人,她們相依為命,她們相互成就,她們相互奉獻,她們相互保護。

一個通過美色套取商業機密,一個通過機密實現地下創富,併兼用暴力手段為對方掃清障礙。

男孩子的愛是真摯,深沉的,從最初11歲就敢冒謀殺罪名保護女孩,至十數年來甘作一個影子悄悄守護在女孩身邊,乃至最終30歲甘為保護女孩(不被抓住犯罪證據)奉獻自己的生命,無不體現得深刻,體現得壯烈。

女孩子我無法斷定是否存在一樣的愛情,但至少她是心存最徹底的感激和信賴感的,就像女孩子所說,他的人生從來都是行進在沒有陽光的夜色當中,男孩是她在黑暗中,內心中唯一的太陽,“白夜行”之意,至此明朗。

一段無法拿在太陽下晾晒的愛情,是扭曲的,它註定了悲劇式收場;但也註定感人肺腑,因為它克服了足夠辛酸的苦與痛。

那麼追根溯源,這一切又是如何產生,扭曲的根源又在哪裡?

這一切還要追溯到20年前。一雙雙罪惡之手伸向一個只有10歲的小姑娘,更令人不可思議的竟是由其生母主導,而母親那種為了家庭的迫不得已感,令小姑娘無論從能力還是道義上都失去了反抗機會,這種童年的扭曲經歷,給出了成年後扭曲人格的最佳註解。

也許正是這種沁入內心深處的冷漠,使得她最終連暗夜最後一顆蠟燭的熄滅也可以表現得淡定、漠視。

最後,面對男主人公從高樓的一躍而下,她的漠然轉身,雖然或許保全了自己,卻也就此澆滅了靈魂的最後一絲餘溫。

《白夜行》讀後感7

《白夜行》,不負偵探小說大師東野先生十大作品的榜首之名。作品的高明在於構思巧妙精奇亦合情合理,對比強烈,撼動人心,讀後心中思潮翻滾,不能平靜。

故事的精妙在於含了東方文化蘊含的道!由惡生惡,報應輪迴,惡有惡報。

雪穗和亮司,一男一女,從11歲開始,一個弒父,另一個殺母。一個在明,一個在暗。男女主角在整個敘事過程中幾乎沒有任何交集,最後揭曉謎底的時候,男女主角同場出現,生離死別,卻不能相認,他們為自己所做的惡做了清償。

他們的惡行令人痛恨之餘,他們兩人相互扶持走過了十九年,期間所展現出來的堅韌、剋制、謀略和相互扶持的品質,即令人佩服和驚歎,亦無可奈何!驅使他們走上作惡的緣由,在於他們的原生家庭、當時的環境和他們的選擇。

他的父和她的母,一對苟且的中年男女:西本代子,為了生存,出賣自己,而後出賣女兒雪穗;桐原洋介,得了孌童癖,買春時結識了西本代子,其更深的目的是西本年幼的女兒雪穗;桐原彌生子,陪酒女,缺乏母愛,與自己的店員通姦,被自己尚未成年的兒子拋棄,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就永遠失去了兒子。

亮司,生身之母並不愛他,他處於一個母親和店員通姦的環境中,在目睹父親侵犯他的好友,刺激下他刺死了自己的生身父親,走上了一條贖罪和作惡的道路,最後為了逃避法律制裁和保護雪穗,自裁了斷;雪穗,被母出賣,好友為己殺父,而後兩人為求自保,謀殺母親,被人收養後,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照顧,在追求步入上層社會生活的時候,再三作惡,最終失去了照亮自己黑夜的光,她最終活成一個沒有靈魂的影子。她逃脫了法律的制裁,靈魂的掏空是另一種懲罰。

這些人所做的惡,交織更迭,他們的播下惡種,落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荼毒到了下一代和另一波人,繼續延續下去。

這裡面要說一說故事發生的背景,故事時間跨度在1972年~1991年之間的日本,起由是因為日本1970~1971年間爆發的經濟危機。發生經濟危機後,整個社會陷入持續性的大蕭條,大批企業倒閉,大量工人失業。為了生存或者為了更好的生存下來,一種金錢和物質可以凌駕一切的思潮蔓延整個社會。可是金錢和物質真的可以凌駕一切嗎?

有人還評論這小說其實是關於愛的故事。誠然,這評論是以雪穗和亮司用極端的方式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反映每一個人都擁有追求自己美好生活的權利。

幼年時期,雪穗把圖書館借來的小說《飄》的女主郝思嘉當成偶像,亮司已然練成一手精緻的剪影手藝。年少的他們一起在圖書館學習廝守的時光,想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時刻之一吧。在這裡,看到了人性在惡劣環境下依然懷抱美好生活的希望。

故事鋪敘開來,情愫已結的兩人,欠缺心靈所需的足夠的安全感,乃至於在他們追尋自己需要的情感和生活方式的時侯,不惜再三踐踏他人的生命前行。我在想,他們縱有互利共生的關係,縱然有黑夜與光的關係,這種深情厚意終究太過狹隘和鋒利,不會扶持他們走到最後。縱使他們有智謀和堅韌,他們也無法在陽光底下牽手、過上心靈平靜的生活。金錢或物質或可凌駕於一切一時,世道規律,有一種力量,報應在金錢和物質可以凌駕一切的行為,這或許就是道的兩面性。

雪穗和亮司的結局,對比他們的父母,他們的命運似乎是披著另一件外衣在輪迴。

有一句精彩的點評:“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藏著一個弱小的雪穗或者亮司。”這話是人性善惡的兩重性的再闡述而已。可是這個世界再有惡,全然以惡回報,報應就如千古名言“惡有惡報”所示。東野先生的《白夜行》,壞人們在迂迴曲折裡都得到了報應!我粗略瞭解了到資本主義社會,大規模的經濟危機大約每十年爆發一次。在如此往復的循回裡,一次次大批的工廠和銀行倒閉,一大批又一大批的工人失業。在往復迴圈的艱難中,又有多少靈魂在黑暗和困頓裡沉浮和掙扎。

看完這本書後,我本來頗為傷感,不久又看了一段某大V的演說視訊,講了一段內容,大約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始終在向前推前,當今社會的總體公平性比半個世紀前總體上還是有進步的,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一直驅動整個社會緩緩進步。我心裡又生出一點希望,但願隨著思想和科技的進步,社會制度的更新和革命,人類終有一天可以到達這樣的高地,人與人之間不會有如此巨大的貧富差距,每一個心靈都有所庇護。

《白夜行》讀後感8

我們既非生者也非死者,我們將被活著的和死去的人所遺忘。我們回到了曾經告別的世界上,但是卻永遠無法回到我們曾經活著的那些日子,永遠無法回到那些我們曾進愛過的人的身邊。我們是存在也是詛咒,因此我們遺忘過去,並且被過去遺忘。

——希爾瓦娜斯·黑暗遊俠·風行者·被遺忘者

這段話出自WOW中的一位悲劇人物之口,為什麼會會選擇這段話開場?因為我覺得書中女主角雪穗(以下簡稱"雪")的心靈真的頗像希爾瓦娜斯女王,這是一種極度扭曲的心理。女王因為阿爾薩斯對自己與自己的種族所犯下的不可饒恕的罪行所以對他充滿仇恨,於是就去仇恨他生前的種族——人類,然而,要知道,人類本身差點被阿爾薩斯王子滅族。想接近那些生前好友,卻因為自己那殘缺的靈魂和一個亡者的身份而不被好友的周遭人所接受,甚至好友也會對自己感到厭惡。這個故事從開頭就是一場悲劇,可以說這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雖然這是一步推理小說,但詭計性並不是很強,卻是一部很好的挖掘人性的文學性小說。

雪的母親迫於生計,靠賣女兒來過日子,於是雪在上國小的年紀就被有戀童癖的亮(男主角"桐原亮司")的父親玷汙數次,當亮父再次玷汙那幼小的純淨的身軀時,被亮發現了,亮是悲傷是憎惡,於是他結果了自己父親的生命,並讓雪先逃走,自己留下來處理現場,此後,亮與雪相互保守著這個祕密,由於警方未能查處凶手這件罪案也不了了之。

從此,就像小說中說的,雪從不以真面目示人,亮則至今仍在黑暗的通風管中徘徊。這件事對於雪的影響是很大的,在她長大後被她害死之人其實都本無過錯,本應該充滿童真的時候,卻沒想突發此事,面對親人的種種行為,她的內心在無邊的黑暗中永遠的迷失了,她對任何人都變得表面溫柔內心卻殘忍起來,這些人都是她受傷扭曲的心靈的犧牲品,而亮呢,有些內向的他,在遭遇這件事後,心靈深處的善良徹底的破碎了,他的父親的行為給他幼小的心靈造成了毀滅性的創傷,於是,他存在的意義也僅僅是為了在那不見天日的陰暗之中保護雪,愛著她,代表父親的行為向她贖罪,他對她的守護就像卡西莫多一般,別人是看不見的。除此之外,他可以什麼也不管,他也扭曲了,十四歲開始,十八歲盜版遊戲,因為發覺當年弒父的行為居然有人看見,於是去殺人滅口。一步錯步步錯,從殺了第一個人開始,為了掩蓋罪行以及內心不斷擴大的無邊黑暗,許多人都因此遭殃,這可謂是無惡不作啊。

這本書中充滿了犯罪,充滿了邪惡,但人們在閱讀時,又似乎感覺不到罪惡,也許犯罪是對男主角的心靈安慰,甚至也讓讀者煎熬的內心感到一種解脫,將之前所看的,心中的陰暗面全都發洩出去。

"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一經足夠。憑藉著這分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這句話恐怕是雪唯一所說的少數幾句真話吧,當然她的這種真切僅僅是轉瞬即逝的,真正看過這本書的人和去看電視劇的人感受是不一樣的,看書的人大都覺得亮才是真正悲劇的人物,而在內心深深鄙視已經徹底絕情冷酷的雪,因為其實亮並不欠雪什麼,而他為了保護她犯下了許多罪行,至死都在默默愛著她守護她,而在文章最後,亮為了逃脫警察且怕牽連到雪而"從橋上跳下,胸口插著他最愛的那把剪刀"時,書中這麼寫道:

忽覺周圍有人,笹垣抬起頭來。雪穗就站在身邊,如雪般白皙的臉龐正俯向桐原。

"這人…是誰?"笹垣看著她的眼睛。

雪穗像人偶般面無表情。她冰冷地回答:"我不知道。僱用臨時工都由店長全權負責。"

話音未落,一個年輕女子便從旁出現。她臉色鐵青,用微弱的聲音說:"我是店長濱本。"

警察們開始採取行動。有人採取保護現場的措施,有人準備對店長展開偵訊,還有人搭著笹垣的肩,請他離開屍體。

笹垣腳步蹣跚地走出警察的圈子。只見雪穗正沿扶梯上樓,背影猶如白色的幽靈。

她一次都沒有回頭。"

確實很冷,但這更能說明問題,這並非是雪的錯,去想想,真的,當你在路上發現有個人被機車撞飛至死時,你會不感嘆一聲"作孽"嗎?一向是虛情假意的雪在這時甚至忘記了把自己對一個死者的悲哀表現出來,相反的,卻是非常的冷清,這不是招惹警察質疑嗎?這隻能說明一點——雪覺得自己在這個世上屬於她自己的"太陽"黯淡下去之後,她的靈魂是徹底的死了,現在的她只是一句行屍走肉,我想,也許,她沿扶梯上樓之後立刻就會變成第二具地上的屍體。

那麼拋開罪惡不說,"只希望手牽手在太陽下散步"這是男女主角所向往的一個極其簡單的願望,可是亮知道,他們兩個不可能出現在一起,甚至連一個人出現在太陽之下都很困難,於是,亮就把自己變成了太陽,燃盡了自己去照亮雪的前路,他是她唯一的光芒。

那麼,請去看看我們自己的四周吧,一定有那麼一個人在通風管道中默默的守護著你,無論是你的父母或是知己,也許他由於某些原因不會也無法去正面守護你,也許在正面已經有人在守護你,無法多容納下再多他一個,但是,請不要因此就無視他的存在,儘管如果你對他熟視無睹,他仍將至死守護你。他始終在你的頭頂,燃燒自己的生命,充當你的太陽,這些,你是應該看到的,對嗎?

《白夜行》讀後感9

花了三天時間把東野圭吾先生的《白夜行》看完了,我只能說不愧是經典名作,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深深地被其看似毫無聯絡實則交錯紛雜的各個人物關係以及不斷深入精彩的情節所吸引,甚至廢寢忘食,直至昨晚看完結局整個人都還沉浸在結局給我所帶來的震動中,久久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今日有空便想把自己的一些粗淺的感想整理一下寫下來做個記錄,望日後自己再次看到時能夠回憶起此時的心情。

故事是從一個叫笹垣潤三的警官碰上的一件離奇的死在廢舊大樓的當鋪老闆案子為開端展開的,看樣子應該是以笹垣警官的視角一直描寫下去的,當時的我是這麼想的,但其實並不是,東野先生敘述故事的方式是不斷的變換視角,看似這些不同人的故事根本沒什麼聯絡,但越往後看我們就能發現其實真正的故事是圍繞兩個人展開,一個叫桐原亮司的男人和一個叫西本雪穗的女人,兩人絕望的念想便是“只希望手牽手在太陽下散步”。

在閱讀過程中我個人對雪穗的感覺先是好懂事的女孩子再到有疑點的女孩子再到令人害怕的女生最後到恐怖又可憐的女人,雪穗第一次讓我覺得寒毛直豎是她對好友江利子做的那件事,也就是找人襲擊江利子並拍攝不堪入目的照片那件事,這是從精神上摧毀一個人的手段,其實在這件事快要接近真相之前我心中一直在祈禱,希望不是雪穗做的,希望不是雪穗做的,但那段銀行盜領的新聞和“雪穗關掉了電視”的描寫將我心中的希望打破了,從此她在我心中便成為了一個只要她想便能夠隨意摧毀別人的感情改變別人的人生的可怕女人,後來也是,她身邊的人不管是對她好的還是對她不好的都在遭遇著不幸,而她自身則是踩著這些人的幸福不斷的往上爬去往那個她想要的擁有無限多的財富以及凌駕於眾人之上可以玩弄別人人生的地位,正確的來說應該是不讓自己遭受不幸的地位,直到快接近結尾時我才知道雪穗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她曾遭受過不幸,被親生母親向有戀童癖的當鋪老闆出售身體,所以這種精神上摧毀一個人的辦法變深深的紮根在雪穗的心中,她和亮司都認為這是一個可以輕易奪走一個人靈魂的方法,此時雪穗的靈魂便已停留在小時的她,之後的她只是一個破爛不堪的行走在白夜中只能不斷的向前走的可憐人,但縱然如此我也絕不認為她對她身邊的那些人所做的事是正確的,讓他人遭受自己遭受過的同樣的傷害只是一遍遍的提醒自己那件可怕的事情而已,這樣只會讓自己朝更痛苦的深淵墮落而無法得到救贖,以至於自己本來所擁有的可以代替光也隕落掉。我想雪穗最幸福的時光應該是兒時與亮司一起在圖書館見面的日子吧,你安靜的看書我也安靜的看書,你給我剪紙我便幸福的看著,你說著你的事我便好好聽著,你懂我,我也懂你,男孩與女孩之間很單純的喜歡。

再來說亮司吧,最令我動容的便是笹垣警官的那句“真蠢!我真是太蠢了!我追蹤他多少年了?他不總是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守護雪穗嗎?”,是的,亮司一直都守護在雪穗身邊,從未離開過,從當年的弒父開始他便一直當著雪穗在白夜中行走的光,幫雪穗做任何她想要做的事,幫雪穗傷害她想要傷害的人,幫雪穗得到她想要的東西,儘管那樣的做法不光是在傷害無辜的人,而且還更是傷害雪穗以及他自己的內心,關於亮司遲洩的問題我覺得是雪穗所經歷的事加上後來雪穗要他幫忙辦的一些事所造成的心理創傷,至於面對雪穗他的這個創傷會不會治癒我不得而知,兩人一起墮落,但亮司應該沒有一次後悔過吧,因為最後的那一跳他“毫不遲疑”,之前的無數次也是如此。

之於雪穗來說,亮司是她的光,所以她能憑藉著這份光把黑夜當白天,但其實之於亮司來說雪穗又何嘗不是他的光呢?亮司的願望是在白天行走,雪穗也是,實際上不管亮司還是雪穗他們兩都是行走在白夜中的,兩人都被過去束縛住並且擁抱彼此逐漸結繭無法逃離,創造白夜的以及堅持在白夜中行走的就是你們倆吧?

我能夠確定桐原亮司是深深愛著西本雪穗的,而西本雪穗到底愛不愛桐原亮司,我一開始的答案是愛過,後來是愛或不愛?再後來我覺得迷茫了,直到開始寫這個感想了我又有了新的想法了,那便是仍然愛著,雪穗是帶著恨意的,帶著恨意繼續著她自那件事之後的整個人生,她目光所及全是那個不會遭遇不幸的地位,所以她心中的這份感情早已經被她自己上了鎖,因為在白夜中行走只有前進沒有後退,所以她無法把那份感情擺出來好好的面對只能讓它上鎖,同時這也是她自己所允許的,她與亮司已經越來越遠卻又如此貼近,最後的結局亮司用自己視若珍寶的剪刀結束了自己的人生,同時也是最後的最後再次守護了雪穗,東野先生最後的那句是“她一次都沒有回頭”,我想也正是源於此,無法回頭,不能回頭,以及不允許自己回頭,這是雪穗怎樣都無法開啟的鎖。

失去光之後的雪穗估計也會一直沿著自己已規劃好的路線不斷的走下去直到盡頭吧,而亮司的時間卻永遠的停在了永遠也無法驅散的黑暗中,誰比誰更可悲已經無從比較了,剪紙上的男孩和女孩,你們想在陽光下散步的願望從來也沒有實現過,但你們誰都沒曾後悔過,對吧?

最後,感謝東野先生寫出瞭如此絕望但又悽美的故事。

最後的最後的最後,文筆粗淺,僅僅是閱讀過一次後的感想,並不深刻,不敢說自己看懂了,只是做個閱讀記錄,以後一定會把《白夜行》再多讀幾遍的,這是一部值得反覆閱讀的書。

《白夜行》讀後感10

如果有100個人讀過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就會有100種對它的解讀。我在短短几天裡一氣呵成讀完了這本書,掩卷而思心緒久久不能平復。

東野圭吾是當今日本最富盛名的推理小說家,但是這本《白夜行》並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推理小說,它在一個個扣人心絃的連環案件的背後,映射出的卻是物慾橫流的社會中醜陋的人性,貪婪的慾念,淪陷的道德,正是這些黑暗的東西侵蝕了兩位主人公原本純潔幼小的心靈,使得他們在童年時就過早看到了這些醜惡,嚐盡了黑暗的味道,扭曲了他們的人格。

正如女主角雪穗在片尾的章節中所說“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黑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為什麼她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由於雪穗喪父後家境貧寒,母親為了生活所迫竟然讓只有11歲的她去賣淫,而物件是那些有戀童癖的中年男人,從那時起雪穗本應充滿陽光的童年就已經不復存在了,太陽在那時就已經隕落,她的世界也從此陷入無盡的黑暗。如果沒有男主人公桐原亮司的出現,就不會有這個故事的存在,雪穗話中所指的代替太陽的,可以指引她繼續在暗夜中行走的那份光,就是亮司。

亮司和雪穗在11歲時,無意中相逢在圖書館。當時的雪穗已經被母親出賣,唯有躲到書本里才能得到些許心靈的慰藉。而亮司由於父親整日忙於家中所開當鋪的生意,原來做酒吧女的母親又生性風流和店鋪的夥計整日沉湎於私情中,他的內心也是無所依傍。當這樣兩個心靈都被傷害的孩子碰面後,雖然誰也沒有說出自己內心的傷痛,但是他們仍然從對方的身上嗅到了同伴的味道,自然他們慢慢靠近成為了朋友。

他們經常相約在圖書館碰面,亮司向雪穗展示自己拿手的剪紙,雪穗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亮司,那時他們中間所產生的情愫中除了友情也許還有少男少女初戀的悸動。但是,兩個孩子這短暫享受陽光童年的時光,很快就因為那件事情而永遠的結束了。一天下午,亮司同樣是懷揣心愛的剪刀前往圖書館去見雪穗,想向她展示自己的剪紙。但是他卻看到了奇怪的一幕,父親和雪穗走在一起,進入了不遠處一棟廢棄的大樓中。那所大樓是亮司他們男孩子經常光顧,並在通風道中爬行玩耍的樂園。於是他按捺不住好奇悄悄尾隨他們進入大樓,通過通風管道亮司發現了父親的祕密,他竟然對雪穗作出了那樣不堪入目的事情,震驚過後是對父親的憤怒。父親不僅傷害了他心愛的女孩兒,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也轟然坍塌,那是種被背叛的感覺。於是,狂怒之下的亮司,用懷中的剪刀殺死了父親。

東野在書中並沒有直接描寫以上情節,所以對當時雪穗和亮司的一切,讀者無從知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亮司的弒父把雪穗從這可怕的事件中解救出來,而亮司卻從此走上了一條無法回頭的贖罪之路。兩人為了要“保護他們的靈魂”,掩蓋亮司殺人和雪穗被母親出賣給老男人的事實,從那天開始後兩人約定形同陌路互不來往。書中也從來沒有寫過他們在一起的場景,無數個章節和片段中看似他們也都是獨立生活在各自的世界中,但是東野的高明就在於從每一章不同時空中發生的案件和事件中,讀者如果有心就會發現二人之間的羈絆。

一些微小的細節透露出這樣的訊息,在案發後的十九年間,正如一直在追查此案的老警官所言,雪穗和亮司就好比槍蝦和蝦尾魚的關係,是互利共生的,他們聯手為了掩蓋那次事件,為達成他們的各種目的,犯下了一樁又一樁命案,在黑暗的夜裡越走越遠。直到在十九年後的聖誕夜,那天也是雪穗在兩人的故鄉大阪所開時裝店“R&Y”開業的第一天,亮司在店裡喬裝成聖誕老人散發禮品,而他剪出送給過往小女孩兒的剪紙暴露了他的身份,在警察的追捕下他無路可逃,從店裡二樓縱身躍下,撞倒巨大的聖誕樹後倒地,警方趕到後發現他那把心愛的剪刀已扎入他的胸膛。這時,老警察意識到亮司已經身亡,回頭發現從上方俯視他的雪穗。深知他們二人關係的老警察故意問道,你認識這個人嗎?而此時的雪穗,臉部如人偶一般面無表情,冰冷的回答,不認識。“然後轉身離去,背影如同幽靈一般,她一次也沒有回頭。”

這樣的結局真是讓人唏噓,東野大人的高明之處正在於此,結局並不圓滿,很多疑問仍在讀者心頭縈繞不去,但是就在這裡一切戛然而止,讓讀者自己去思索。雪穗和亮司的感情是愛情嗎?如果是愛情的話,雪穗在看到亮司倒在血泊中後怎能如此的冷靜,轉身離去時竟然一次也沒有回眸去看看黑夜中一直守護她的亮司?如果說雪穗不愛亮司又何以會將自己的店用亮司和她名字的縮寫R&Y來命名?但是,如果雪穗是愛亮司的,那她對筱塚一成學長的感情又如何解釋?亮司一直默默在她身邊守護,不計回報的付出,是因為深愛雪穗,並以此償還自己父親對雪穗所犯下的罪行嗎?我相信每一個讀完《白夜行》的人都會產生這些疑問,並試圖給出自己的解答。

《白夜行》就是這樣一本引人深思,看後唏噓不止的書。東野圭吾寫得並不是一本推理小說,分明是一本帶有社會批判性的愛情小說。一個畸形的社會殘害了一對幼小純潔的心靈,由此引發了無數悲劇。我們所處的時代裡,又有多少人是在白夜裡行走?你亦或我是否也憑藉著那微軟的人性之光在黑暗中孤獨前行呢?太陽終究是不能被取代的吧!在人生的坎途中我們無論遇到什麼都還是要滿懷信心去迎接新的一天,因為黑夜終會過去,太陽一定會升起。

TAG標籤:白夜 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