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採蓮曲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2篇)

採蓮曲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1

落日清江裡,荊歌豔楚腰。

採蓮曲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2篇)

採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

翻譯

清清江面上夕陽晚霞隨波飄搖,山歌婉轉動聽,體態妖冶苗條。

從小練就了一身採蓮的本領,十五歲敢在洶湧激流中乘風弄潮。

註釋

荊歌:楚歌。

創作背景

詩人約公元七五八年前後在世,天寶(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此詩應是詩人在此隱居期間創作的。

鑑賞

《採蓮曲》是樂府詩舊題,又稱《採蓮女》、《湖邊採蓮婦》等,為《江南弄》七曲之一,內容多描寫江南採蓮婦女的生活。歷來寫採蓮曲的很多,但寫得出色也頗不容易。而這首小詩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一個可愛的採蓮勞動婦女形象。

首二句寫日落時分,江水清澈,餘暉掩映,金波粼粼,盪漾著苗條美麗女子的宛轉歌聲。詩一開頭就用樸素的語言描繪出江南日暮的迷人景色。第二句起首巧用“荊歌”二字進而渲染了江南氣氛,接著作者又抓住最具特徵的細腰來勾勒提掇江南女子的輕盈體態。此處“豔”字用得極妙,不僅與上句裡的“清”字相映成趣,而且活靈活現地展現了她的美麗外貌,一字傳神,足可與“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媲美。聯絡首句,不由得使人想象到紅色的晚霞給她披上了絢麗的衣裳,給她增添了姿色;她的美貌與動人的歌聲,也為“日暮清江”增添了風光。

已經日落黃昏,她還在江上幹什麼呢?唱的又是什麼歌兒呢?詩的第三句揭了這個謎,原來她在採蓮。傍晚還在採蓮,表現了她的勤勞,邊採邊唱,勾畫出她開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情。至此,有聲有色,有景有情,有靜有動,一幅充滿濃郁水鄉生活氣息的採蓮圖躍然紙上。但是詩人並不滿足於繪聲繪色地描寫一個採蓮的場面,而著重於刻畫採蓮人。由“從小慣”三字,讀者一方面可以知曉她採蓮熟練,另一方面也說明她健康樸實,從小就培養出勤勞的品質。聯絡日暮採蓮,自然讓人瞭解到採蓮是項繁重的勞動,反映出當時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順勢帶出第四句“十五即乘潮”,使意境更深一層,原來她在小小年紀就能駕馭風浪,該是多麼勇敢多麼勤勞。這兩句不僅寫出採蓮女的能幹和勞動本色,而且使人享受到一種健康純樸的美。

這具“象牙微雕”是從環境描寫到人物外貌到人物心靈逐層深入,情景相容,由於詩人擇詞煉字功力很深,使人恍若身歷其境。詩的語言樸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濃,寥寥數語,涵蓋萬千。

採蓮曲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2

採蓮曲

玉漵花爭發,金塘水亂流。

相逢畏相失,並著木蘭舟。

翻譯

玉光閃閃的水塘邊,絢麗芬芳的鮮花爭相綻放,採蓮的輕舟來來往往,塘中水波迴旋盪漾。

戀人們在小河上相會,唯恐被水波分開,於是把小船緊緊靠攏。

註釋

漵:指水塘邊。玉漵,玉光閃閃的水塘邊。

金塘:形容陽光照在池塘的水面上。

畏:怕。

木蘭舟:《述異記》:“木蘭舟在潯陽江中,多木蘭樹;昔吳王闔閭植木蘭於此,用構宮殿也。七裡洲中,有魯班刻木蘭為舟,舟至今在洲中;詩家雲木蘭舟,出於此。”

創作背景

作者是吳郡人,從小生活在江南水鄉,對於採蓮青年男女們的勞動生活、對於他們開朗活潑的感情和性格,都非常的`熟悉。故創作了這首詩。

賞析

《採蓮曲》,樂府舊題,為《江南弄》七曲之一。內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水國風光,採蓮女勞動生活情態,以及她們對純潔愛情的追求等。崔國輔的這首《採蓮曲》就是一首清麗而富有情趣的篇什。

“玉漵花爭發,金塘水亂流。”“玉”、“金”二字用得很有講究。用“玉”形容塘邊,就比用“綠”顯得明秀、準確、傳神,它能使人想見草茂、氣清、露珠欲滴、風光明媚的景象;玉漵配以鮮花,為主人公的活動設計了明麗動人的環境。金塘的“金”,和前面的“玉”相映增色,讀者可以因此想見陽光燦燦,塘波粼粼,桃腮彩裙,碧荷蘭舟,相映生輝的情景。繪畫學上,很講究“補襯”之色,以“金”色補襯其他顏色,則使和諧的色調更加光彩明豔。金塘的“金”字,正有如此妙用。在這一聯中,“爭”、“亂”二字,也運用得活而有力。一個“爭”字,把百花吐芳鬥豔的繁茂之態寫活了。“金塘水亂流”,塘水本不流動,即使是通河之塘,水也只能朝著一個方向流;但由於有了幾多採蓮輕舟,此往彼返,那塘上的水波便相向迴旋起來;一個“亂”字,寫盡了青年男女們輕舟競採、繁忙不息的勞動情景。詩人不寫人的活動,人的活動自見,只從水波蛇行迴旋的亂流中,便可想見人物的活動情態。

這些江南水鄉的青年男女們天真活潑,對美好的愛情有著大膽熾熱的追求:“相逢畏相失,並著木蘭舟。”這兩句寫了戀人的心理活動。戀人水上相逢,喜出望外,十分珍惜這次相逢,唯恐水波再把他們分開,於是兩隻船兒緊緊相靠,並駕齊驅,誰也捨不得離開誰。“畏相失”,活現出青年男女兩相愛悅的心理狀態,寫盡了情侶間的相互愛慕之情。

該詩所寫的愛情十分純真,也十分含蓄,一句“並著木蘭舟”,十分耐人尋味。詩人不直接寫人,而通過富有詩情畫意的景物,將人物的活動融入美景之中,寫得神態逼真,生活氣息濃郁,風味淳樸,是一首活潑清新的抒情小詩,它反映了盛唐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