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名著讀後感彙編1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著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著讀後感彙編15篇

名著讀後感1

因為黑澤明拍的一部同名電影,《羅生門》可能要算芥川龍之介所有小說裡最為人所知的一個。但看過小說後便知,電影其實並非改編自這一篇,而是取材於另一篇《竹林中》。真正的小說《羅生門》,故事十分簡單,篇幅也很短小,講的就是一個飢寒交迫的武士遇到一個同樣食不果腹的老婦,在與之對話後突然大悟,放棄了思想掙扎,下手搶劫了老婦然後逃走的事。

動亂災害不斷的年代,給包括人心在內的一切都披上一層灰暗的色彩。落魄的武士在走投無路、無以為繼的情景下,不得不放棄良知以求活命,但能夠看出,即使在作出了決定之後,他仍然對殺人越貨這種行徑心存懷疑。可是,偶遇老婦的一番話,讓他放棄了原本處於道德層面的掙扎,退回到活著還是等死的簡單自問,從而做出了棄義偷生的選擇。

老婦是為了生計去拔死屍的頭髮,武士是為了生存搶走老婦衣裳,這麼做都非他們所願,但除此之外,便沒有更好的活下去的出路。在那裡,生死變成了超越道德的首要矛盾,而一條生命本身並沒有善或者惡的區分,於是正義與罪惡的界限模糊了。

武士最終心生歹念搶劫而逃,小說也在這荒誕的結局之中,引人走向對自身行為更深層的思考。善與惡的界限究竟在哪裡?是否為了生存就能夠無所不為?是否為活命而被迫做出的事就都能夠得到諒解,都能夠逃脫良知的審判?

芥川龍之介並沒有給出他的答案,他只是借筆下的人物承認了人性的黯淡一面,卻並沒有說這即是必然。

名著讀後感2

名著導讀是我們探究單元新的理念,增添了新的閱讀興趣。

我們知道一個不閱讀的民族是可悲的,在我閱讀名著閱讀時,一開始特別枯燥,但我們會漸漸的養成習慣,這是我們不可避免的,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會在名著閱讀裡體會到樂趣,比如說:在我閱讀《紅樓夢》裡的一個片段小情節,劉姥姥進大觀園。這個故事可有趣了。作者把人物做了生動形象的刻畫,真正的感覺到把人物寫活了,特別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劉姥姥她特別的樸實。這些故事增加了我的閱讀興趣。在那之後,我讀到了很多故事。也收穫到了不少的道理,還有一些在《三國演義》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比如:《三顧茅廬》,劉備第一次去拜訪諸葛亮時,諸葛亮不在,第二次去時也沒有在,第三次去時,諸葛亮正在睡覺,而劉備不敢驚動他,所以就等了諸葛亮幾個時辰。最後劉備拜訪到了諸葛亮,還請求隨他一起下山。也許這個故事並沒有什麼。但我們可以在故事裡領略人物的性格特點,劉備的堅持不懈,張飛的脾氣暴躁,諸葛亮的試探,精深的思想等。我們從中可以學到裡面很多我們不懂或不知道的所蘊含的知識。

回到家中,因為爸爸也很喜歡觀看《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一些名著。所以一到家就看見爸爸在看《三國演義》,然後我把老師給我們講的故事都講給爸爸聽,即使他已經看了三四遍了,但他還是能夠聽我認真的把它講完。在生活中,爸爸一有時間就會開啟電視一股氣的看個幾集之後,就把我吸引了過去,讓我跟他一起看,其實這也是一種享受的樂趣的方式。

在我們閱讀名著閱讀時,常常會有一些艱難,看一兩頁就看不下去了。但你只要有耐心,有恆心,總會讓你笑口常開。還可以讓你讀它個幾遍。

我的名著閱讀活動之旅就是這麼的豐富多彩。

名著讀後感3

這是一本勵志·成才的長篇名著,它的作者是法國的埃克特·馬洛。

《孤女努力記》講述了孤女蓓琳在父母雙亡之後,獨自一人踏上回鄉尋親之路,在父親的故鄉,她見到了未曾謀面的祖父,經歷了許多困難和逆境之後,蓓琳憑著自己的聰明·乖巧贏得了祖父的信任,最終與祖父相認,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文章中,有一個場面讓我難忘而激動。那天,祖父的僕人法貝利從外面帶回來了一個關於兒子一家訊息,當在報告訊息前,書中寫“法貝利抬頭看了一下蓓琳,眼中充滿了欽佩,有感激”。我這個時候也像蓓琳一樣,不知這眼中飽含了什麼意思,是找到了別的人當做是祖父的親戚為他高興呢,還是他得知了祖父的唯一的親人就是蓓琳呢。似乎我就是蓓琳,十分擔心和緊張,最後,法貝利一點一點的把事實說了出來,祖孫兩激動地抱在一起。我也為他們感到高興,同時,也被蓓琳堅強的意志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所折服了。如果不是她的討人喜愛,有機會接近祖父,那祖父也不可能這麼快找到蓓琳。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堅定的信念,不怕困難,積極進取,成功就會屬於我們。

蓓琳也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女孩,她為了不讓祖父傷心,得到工人們的接受,出主意幫助祖父,讓祖父和讓讀者知道了,只有尊重和善待別人,別人才會尊重和善待你。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外婆,他對每一個房客都是熱情四溢,房客需要什麼,總大方的接出來,小孩稱她是房東奶奶,大人稱她是房東阿姨。房客們從老家帶來了特產,總忘不了她。

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實在是特別大,讓我懂了許多道理,學會了堅持,學會了怎樣善待別人。

名著讀後感4

最近,我讀了老舍的名著——《駱駝祥子》,從而令我感觸良多。

小說通過一箇舊人力車伕的辛酸故事,描繪了舊社會如何把一個正直、好強、善良、自食其力的洋車伕從肉體到靈魂加以毀滅的過程。祥子老實、健壯、純樸,對生活有駱駝般的積極和堅韌精神,他的唯一願望就是買一輛自己的車來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後來,經過3年的省吃儉用,他用自己的血汗錢換來了一輛車,但沒過多久,卻被大兵搶走。第二次他又攢夠了錢,卻又被那可惡的孫偵探給怍了去。第三次,他娶了虎妞,還用虎妞的錢買了車子,本來日子過得已經很不錯了,可是虎妞卻難產死了,祥子傷心欲絕,沒法了,只好把車子賣了來安葬虎妞。他的這一願望在經過多次挫折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自殺,熄滅了他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它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他成了一個麻木、潦倒、狡猾、好佔便宜、吃喝嫖賭的行屍走肉。

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舊社會是多麼的黑暗,多麼令人畏懼,竟然有把人變成鬼的罪行。祥子僅僅是北京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力車伕,在社會上是不顯眼的,但命運還是不能放過他,折磨好強的他,毀了他的夢想,後來淪為自甘墮落的人。悲劇總是令人毛骨悚然,膽戰心驚。

人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祥子胸懷大志,勤勞節儉,為什麼最終還是走投無路?為什麼非把他逼上梁山不可?難道那是個不讓好人有活路的社會嗎?

其實祥子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典型,他的下場就是當時社會所有無權無勢的人們的下場。從中可以瞭解到,在當時混亂的`社會裡,人們是過著怎樣的生活。

名著讀後感5

我以前聽同學們說《狼王夢》是一本好書。《狼王夢》這部小說具體寫了什麼?我迫不及待地走進它,一探究竟。

在第一章中,紫嵐痛失丈夫,身陷絕境,艱難地產下五匹狼仔。老天爺卻輕而易舉地奪去了一匹狼仔的性命。紫嵐少了一匹狼仔,就少了一份培養狼王的希望。

紫嵐著意培養黑仔。因為黑仔得到了黑桑全部的遺傳基因。但她忽略了天空中的金雕。黑仔被金雕帶上了天空,成為金雕的腹中之食。紫嵐獵食歸來,見到這一切,她向著天空中的黑點,無奈的哀嚎一聲。她失去了和黑桑幾乎相似的狼仔。她的希望落空了。

在兒子藍魂兒被獵人捉住後,紫嵐為了不讓孩子受獵人的折磨和屈辱,維護狼的尊嚴,她忍痛一口咬斷了孩子的喉管。她眼睜睜地看著愛子在搏鬥廝殺中受傷,死去,被飢餓的狼群咬成碎片,但她卻不伸出援手。這些看似太殘忍了,可這卻正是紫嵐母愛的體現。咬斷孩子的喉管,紫嵐悲痛萬分,但她是想給兒子留個全屍,保護兒子的尊嚴。紫嵐希望自己孩子中的一個能成為狼王,繼承丈夫的傳統,她必須讓孩子得到鍛鍊,因為這也是狼生存必須具備的條件。紫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她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婚姻,她為了孩子犧牲了自己。紫嵐的母愛是深沉的!

到最後,母狼紫嵐是否竹籃打水一場空呢?這不得而知。她為了狼孫的性命,也為了狼王的夢想,與金雕誓死一搏,血灑碧空。她為的是有朝一日,她的狼孫中會有一隻成為狼王。

一直以來,狼在我心中是凶殘的。紫嵐卻讓我看到了她凶殘背後母愛的深沉與偉大。更讓我感動的是她為了既定的目標不懈追求,勇於面對困難。

名著讀後感6

《暗店街》的故事主體很簡單,講述一個患了失憶症的男子尋找自己真實身份的過程。從大框架上來說,這是一部偵探小說,事實上,這名失憶的男子也確實是一個偵探。只是這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偵探小說,主角尋找真實身份只是小說的敘事憑藉與表象意涵,在背後,透過這個尋覓的過程,呈現出來的其實是生命意義的短暫與渺小。

小說從一個結束開始,在為偵探社工作多年後,終於到了曲終人散的時刻,主角工作的偵探社就要結束營業了。在這人生的岔口上,業已失去所有過往記憶的主角,決定回頭尋找自己的真實身份。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主角要尋找的不單單是一個名字,他要找的是一整段人生,一個置於“我”之下的生命故事。而這人生、這故事,必須從茫茫人海中、從別人記憶的櫥櫃中、從泛著樟腦氣息的雜物堆中,翻找出來。

這是一段蒼涼而落寞的旅程。本以為,循著來時路,可以找到一段完整的生命故事,無論是美好還是痛苦,總能描摹出一個有血有肉、愛過恨過的生命形象。然而,當主角循著蛛絲馬跡尋找自我時,卻發現生命早已化成塊塊的碎片,或是落在別人記憶的角落、或是鑲嵌在某人生命碎片的邊緣、或是凝結成發黃相片裡的模糊身影、或是濃縮成人物名冊裡的冰冷陳述。

從生到死、每一次的交會過程中,我們都從別人手上拾得一些生命碎片,也將自己的生命碎片交付到別人手上。然而,當我們奮力地向前行走,努力譜寫下生命的篇章,這些生命的片段、記憶的碎片,卻已經開始在身後四處散落、終至消逝。傾其所有地活過後,迤邐你我身後的,只是髮絲般細微、塵埃般輕碎的痕跡,無從拼湊出生命的全部重量、完整形貌,教人如何不感傷。

名著讀後感7

小時候,那一隻只蝴蝶、蜜蜂、蟋蟀使我感到十分好奇,現在,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讀了法布林寫的《昆蟲記》。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一段了:

因此,有一種嚴肅的美存在著,它屬於理性範疇,它在各個階層中都是相同的。它在所有太陽的照射下都是相同的,無論這太陽是單一的還是繁複的,是白色的還是紅色的,是黃色的還是藍色的。這種普通的美就是秩序。世間萬物都被製作得恰到好處。這句話非常的偉大。他的真實性隨著對事物奧妙的探索而更加的顯現。這種秩序,這種普遍的平衡基礎,是一種盲目的機制生產的無法避免的結果嗎?它是否如百拉圖所說,進入了一個永恆的幾何學家的規劃之中了?它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美學家的美嗎?而這樣的美正是世間萬物存在的理由。

這是我讀完這一段後的感受:

這本書明明是寫昆蟲的,而這本書的作者卻借昆蟲這種小生物,完整地剖析出了人生的大道理。昆蟲的生命是那麼弱小,那麼卑微,那麼微不足道,但是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精彩,昆蟲不是不引人注目嗎?可他們無處不在:土地上,山崗上,花園裡,甚至石頭的裂縫裡都有他們的影子,你能說他們不存在嗎?所以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光彩,只不過某些人更鮮豔、亮麗些而已。別灰心,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名著讀後感8

讀罷紅樓夢,只覺一股清風撲面,亦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作者以賈雨村開篇,道出了這出悲劇本就是夢遊蠻荒之作,而賈府的繁華興衰也就自然是一場夢,可罷了,作者痴其味,讀者痴其事。

而我也是眾多痴人中的一個,也曾偷偷地為寶黛抹了不少眼淚,暗恨自己不在小說的章節中,不能幫他們一把。有時會為了它坐在角落裡暗自傷神,因為,大觀園裡有在我心中留下抹不去痕跡的人。

此人便是林黛玉,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黛玉是美的。她原是三生河畔的一株仙草,集天地之靈氣,下世為人,故,她是有靈性的,她的詩也是有靈性的。然而,她的身世卻讓她的性格十分敏感,有些偏頗,旁人嘆她尖刻,而我卻覺得恰是如此,她才能詩風玉琢,因為敏感是詩人的神經。“質本潔來還潔去”道盡心中無限事,在我心中,她是纖塵不染的仙子。

此人便是賈寶玉,他生的好皮囊,性雖鬧,骨子裡卻不乏詩氣,不乏溫柔,他是一塊極具情感,極具靈性的頑石。依舊記得他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兒是泥做的骨肉”他總說男兒是須眉濁物。他從不吝惜財物珍寶,只為一情字,他願舍千金萬金。天下難得有情人,於是他便出家了。

此人便是薛寶釵,興兒說:“自己不敢出氣,是生怕這氣兒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氣兒暖了,吹化了性薛的。”一個小廝的話折射出寶釵的模樣和氣質。寶釵是冰雪聰明的,也是人情練達的,她深受疼愛。可是,她又是不幸的,她終究是屈從於當時的社會背景的。於是,她少了那份不羈和仙氣。寶玉也一心只有林妹妹。

一部紅樓夢,它是聲聲控訴,封建思想毀了多少有情之人,然而,文筆卻是美好的,它是用金釵雕刻美玉而成的,掃帚掃去的塵土的都是玉屑。

  名著讀後感9

《童年》記敘了高爾基從四歲到十歲這一期間的悲慘遭遇,這也是他黑暗的少年時代生活主人公阿廖沙四歲喪父,不得已從家鄉同母親來到了外祖父家裡,而那些殘酷的事情就發生在這裡,外祖父家裡是一個小染坊,家境十分敗落。這導致外祖父卡希林喜怒無常,脾氣極壞,而且十分吝嗇。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米哈依洛和雅科夫的品質更是惡劣,在他們身上看到的自私、粗野、愛財足以反映當時俄羅斯的社會情況。

阿廖沙親眼目睹兩個舅舅為了爭奪財產大打出手,外祖父毆打外祖母的頭,致使頭髮上的髮針深深地扎進他的頭皮裡,雅科夫舅舅無端東打死自己的老婆…… 一件件醜事,一幕幕慘劇,令人目不忍睹。 而阿廖沙就是在這黑暗的環境下度過了童年的生活。儘管這樣,阿廖沙還是長成了一個正直.、勇敢、善良的人。因為他外祖母的愛,因為善良的“小茨岡”,因為忠厚老實的老長工,他們培養了阿廖沙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影響著他,給了他力量。

阿廖沙遠離家鄉,他的生活是那麼的不幸,但是他的那種不肯屈服,勇於向命運挑戰的可貴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他能在令人恐怖的環境下長成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是因為有艱苦的生活磨練著他,他自己也在努力著。

這部作品揭露的舊俄國幾世紀以來形成的眾生相、小市民的階層。讓我深受感觸……

名著讀後感10

書架上,一本書引起了我的注意,書的名字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氣息,名叫《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記敘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和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生活被打破後的不安、惶惑與震撼。狠狠地鞭撻了附敵作惡者醜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反映出老百姓們的英勇無畏。

書中的人物冠曉荷是住在小羊圈裡的住戶,他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看到日寇的侵略,千方百計的想和日本人做朋友。他,對日本人畢恭畢敬,向他們的背影深鞠躬,給日本人下跪,卻因為“消毒”丟了性命。他的太太外號叫大赤包,她希望中國被日本打垮,找關係給日本人做事。她的性情火爆剛烈,對自己的同胞毫不留情,但最後和冠曉荷的結局一樣,在他們依偎的日本人手中死去。

我佩服書中的祁家老三祁瑞全,他是一個滿腔熱血的大學生,見到日本的入侵,他不想做亡國奴,而決定離開北平,將自己的生命獻給國家,做一個抗戰的英雄。他回到北京後,他已經不是一個急躁的學生,而變為了有豐富的閱歷和抗戰鬥經驗的地下工作者,他受組織委派,潛回北平,做情報工作,他在北海公園刺殺了給日本人做特務的招弟,在抗戰勝利時,與鄰居們共享快樂。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國人,他不怕為國捐軀,只希望為戰爭勝利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書中曾經講述了一段日本人殘害中國人的片段。日本人發給北平人的共和麵,弄壞了北平人的腸胃,日本人怕這種病傳染到日本居民身上,就把這些暈倒的,鬧肚子七名病人的,都用大卡車拉到野外,把他們活埋了。多麼殘忍的暴行!

掩卷沉思,我立志發奮學習,為國家和社會做一份貢獻,成為一個愛國愛家和自強不息的人。

名著讀後感11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我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為他很勇敢,每次都敢和妖怪作鬥爭。他是唐僧的徒弟中最厲害的一個,他會七十二變,並且一個筋斗就能翻十萬八千里,他天不怕地不怕,就連玉皇大帝都敢惹,所以玉皇大帝給他了個稱號,叫“齊天大聖”。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說起豬八戒,可就比孫悟空差遠了,他只會三十六變,還還比較貪吃貪睡,並且怕困難,有時還說謊。但他還是有優點的,他的力氣很大,是孫悟空除妖怪的好幫手,所以人們就不厭惡他了。

沙和尚是唐僧三個徒弟中最老實的一個,他忠心耿耿,又十分警覺,在關鍵時刻還是能夠保護師傅的。

師傅唐僧,不會七十二變,力氣也沒有豬八戒大,沒有沙和尚的勤快,可是他不怕千辛萬苦,堅持不懈,最終取得了真經。

讀了《西遊記》,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優點和缺點,可是隻要發揮自我的長處,堅持自我的目標,取長補短,就必須能夠取得成功。我以後也要學習這種不怕困難、鍥而不捨的精神,爭取做好每一件事情。

名著讀後感12

本書寫了一個對主人百分百忠心,百分百誠意的黑奴湯姆大叔。湯姆的忠心使喬治、謝爾比先生把農場都託付給了他;湯姆的誠意使他在面對像勒格里、賽門那樣的暴主時都不會逃跑。湯姆大叔太忠心、太誠意了,誠意的讓人對他肅然起敬。湯姆最早在喬治、謝爾比先生家,但因主人破產,他被賣到了一個奴隸販子手裡。幸運的是,他被好心的伊娃一家買下了,但不久,伊娃和她的父親奧古斯丁先生先後去世。瑪麗把湯姆和莊園上的其他黑奴一起賣了,湯姆被賣到了一個暴主勒格里、賽門手裡,當喬治少爺終於湊足了錢,來替湯姆贖身時,他卻被主人折磨得只剩下最後一口氣了。最終,喬治、謝爾比先生把他厚葬了。

《湯姆叔叔的小屋》揭露了當時社會上不平等的風氣。白人過著奢華富貴的生活,而黑人卻只能為白人賣命的工作。我從書中感受到了人們之間的不平等是多麼的可怕,更是有一些歐洲人認為亞洲人、非洲人都是愚昧、落後的人,根據達爾文優勝劣汰的說法,歐洲人去佔領他們的地盤是天經地義的事。我感受到了我們能在這個平等的年代生活的幸運感,我們應該珍惜我們在這個年代生活的機會,好好學習,將這個世界上的不平等都抹去。

《湯姆叔叔的小屋》又譯作《黑奴籲天錄》、《湯姆大伯的小屋》。《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部小說是19世紀最暢銷的小說,以及第二暢銷的書,僅次於最暢銷的書《聖經》,並被認為是刺激1850年代廢奴主義興起的一大原因。在它發表的頭一年裡,在美國本土便銷售出了三十萬冊。《湯姆叔叔的小屋》對美國社會的影響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南北戰爭爆發的初期,當林肯接見斯托夫人時,曾說到:“你就是那位引發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後來,這句話為眾多作家競相引用。

名著讀後感13

吳承恩,一個出生於破落的書香世家的作家。他從小聰明好學,博覽群書,特別喜歡民間文學,他曾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也當過兩任小官,卻一直很不順利。《西遊記》就是他晚年回到故鄉隱居時寫的。

《西遊記》的主要內容是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修得正果。作者想象豐富,妙筆生花,許許多多戰勝妖魔鬼怪的故事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其中爭鬥的雙方各有各的法寶和高招,打起來很像一場運用了許多高科技的現代戰爭。不說別的,孫悟空的金箍棒夠厲害的了吧,但那青牛怪卻有一個銀色的,泛著白光,甚至顯得有些陰森恐怖的“金剛琢”,竟能毫不費力地就把孫悟空的金箍棒一股腦兒套了去,使孫悟空不得不另想辦法。“三打白骨精”,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家喻戶曉且十分經典、耐人尋味的故事。白骨精變換花樣化裝為好人,而唐僧卻不知好歹的一味大發慈悲,只有孫悟空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與白骨精鬥爭到底,最終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西遊記》有著無比豐富的藝術想象力,人物有廣闊的活動空間,可以無拘無束地施展起超乎常人的本領,書中的一個個故事情節既精彩又複雜,好玩兒的事情多到幾天幾夜也說不完,可以說是層出不窮,但又無一重複,令人愛不釋手。

在吳承恩筆下,取經一事的宗教意義已經大大淡化,僅僅具有象徵意義。《西遊記》這本書重在對我們的啟示:為了實現某一崇高的目的,我們必須艱苦奮鬥,長期堅持,勇敢的戰勝一切敵人!

堅持讀書吧,書將會是我們一生的伴侶!

名著讀後感14

這兩天一口氣讀完了小仲馬的《茶花女》,我無法不被它所吸引,無法不被它的文字所感動,無法不為男女主人公的悲劇感到同情,無法不為他們的愛情所欽佩。

沒有華麗的文字,但我想那真摯的感情對白讓每一個有過戀愛經歷的人身臨其境,漸漸的把主人公與自己融為一體,能夠設身處地的為他們的戀愛著想,為他們的歡樂而輕鬆,為他們的悲劇而沉重。

我深深的被這部書所震撼,讀完後心還顫動不已,甚至希望不要那麼快結束,期盼是否還會有轉機,是否真的還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尤其是在尾聲讀女主人公瑪格麗特在病危期間寫的那些日記時,我甚至能感覺到自己的心在痛,多麼希望男主人公能突然出現在她的面前,好給她安慰,讓她走的更安心,也能讓快要窒息的讀者能夠鬆一口氣。

但最後,我還是帶著悲痛、遺憾與同情,戀戀不捨的和上了書。

而我在看到某一段時,竟然禁不住流下了眼淚!天啊,能夠看書看到流眼淚這對我來說是十分少見的,記得當初在看的時候,我流過眼淚,那好象是第一次,之後再沒有過,直到今天。但相較之下,《茶花女》給我帶來的震撼與享受是《茶花女》根本無法比擬的。

我很奇怪,現在的我對所謂的愛來愛去的東西是有些反感的,甚至不願去觸碰,所以一般對描寫愛情的書我都不怎麼感興趣。但《茶花女》再我一看下去之後,就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即使我內心多少仍在牴觸這些東西。

至於《茶花女》一書中蘊涵的多少文學價值,社會意義,讚揚的,懺悔的、或是批判的東西等等,我都無心再去追究,只想好好回味文章裡的一切一切,單純的表達自己最真切和最直接的感受!

名著讀後感15

星期六,所有作業完成以後,我近不急待地捧起前天老媽送給我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一開始,覺得“水滸傳”這個名字不夠吸引人,不好看,可是,我只看了幾行就愛不釋手了,這本《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每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裡面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牢牢地吸引著我的眼球。這本小說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寫的。

這本書主要寫宋朝統治者腐朽凶殘,太尉高裘原本是個無賴,因為會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賞識,讓他當了太尉,從此,他更加無賴,無惡不做,他的獨生子高衙內橫行霸道,為得取八十萬進軍教頭林沖的漂亮妻子,他誣衊林沖帶刀進入軍事重地—白虎堂,把林沖充軍,還想在半路把他殺死,幸好花和尚魯智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才把林沖從死裡救了出來,就這樣,林沖和魯智深都投奔梁山。

打虎英雄武松因為西門慶勾結他的嫂子潘金蓮設計害死他的大哥武大朗,為了給大哥報仇,他也被逼上梁山。

此外,還有宋江、馬扈娘、吳用等一百零八名好漢相繼被腐朽的官僚逼上了梁山。他們取義旗,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口號,打遍大江南北,替貧苦的人民找回公道,沉重地打擊了統治者的囂張氣焰。讚揚了眾好漢的神勇鬥智,幹出了一翻轟轟烈烈地大事業。讀完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

TAG標籤:讀後感 名著 彙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