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文學/列表

火把之外散文隨筆

站在火把之外看火把,是別樣的享受。

火把之外散文隨筆

夏之夜,天藍藍,風習習,皓月當空,繁星似錦。當燃燒的火把裹挾一股股熱浪向你撲來,你血脈賁張,激情迸放,整個身心情不自禁隨浩蕩的火把扭動,顫抖,歡呼。

火把玄機重重,神祕莫測。散開來是閃爍的點點星星,恍惚中你已經分不清天上地下,只有感慨天人合一如此完美;當火把聚攏時,你的眼前是一條高揚頭顱,呼呼生風的火龍,一招一式,無不凝聚東方神韻,體現古老華夏的文化符號;當火把演繹成一個巨大的圓輪,彷彿就是達利,比加索們色彩下抽象的日冕,熠熠金光,美輪美奐。

很難想象,在燈紅酒綠,流光溢彩,文明發達的現代都市,你穿越時光隧道回到遠古:刀耕火種,茹毛飲血,渺小孱弱,面對無法征服和超越的神祕自然,於是有了火把,於是有了儀式,於是有了圖騰。

遠古的`火把簡單,壯美,原生態。或許更多的還是無奈,悲涼。現代支呷阿魯顯然不需要無奈悲涼,他們擁有無窮信心,強大,激情。火把節早已不是儀式而演變為一種意義。作為載體,向世界展示一方聖士一個民族。築巢引鳳,招商引資。

把一個簡單的儀式辦得浩大而無限外延,把一個原生態的儀式辦得現代且至美至善。你不能不驚歎一個民族火一樣的情懷,夢幻般的創造力和審美觀。

盛大的火把節固然令人印象深刻,留下許多經典瞬間:熱烈,輝煌,大氣,史詩般蕩氣迴腸。但我心裡仍有絲絲不平靜。作為一個文化耕耘者,我們在享受時代進步的同時,是不是還應作一些必要的思考,還應當把關注的目光留一縷給事物本身?

許多年以前,我曾有幸在一個大山深處的彝家山寨目睹了一次當地的火把節。沒有莊嚴凝重,沒有絢麗燦爛,沒有精心策劃。一切,象一出例行遊戲,自自然然,平淡無奇。夜裡,一位衣衫破爛,褶皺埋著歲月痕跡的彝族老人帶領全寨老少男女搖著火把,山上山下,繞著莊稼地走了一圈。老人口中唸唸有詞,然後所有人吆喝,歡呼。老人再念念有詞,所有人再吆喝,再歡呼。我聽不懂他們說些什麼,但我讀出了所有人臉上的虔誠。事後,我問過老人火把寓意什麼,他嘴裡唸叨的又是什麼?老人告訴我:祈福,祈禱來年風調雨順,老少平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我當時的感覺是簡單,自然,純樸,壯美。我甚至由此聯想到《禮記:郊特牲》中的《蠟辭》:“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其實,無論國度,無論民族,情感是一樣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願望是一致的。因為此,我懷念我多年前的那次際遇和經歷。我認為那是我追尋一個民族或者整個人類本源和根距離最近的一次。

也可以在火把之外以另一個民族的眼光和心態,欣賞審視一個與火如此親近如此淵源的民族。

這無疑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歷史悠久,文化長遠。半個多世紀前,伴隨新中國的亮麗誕生,他們告別了幾乎是最古老的社會形態進入社會主義,一步跨越千年。解放的激情有如火山爆發,有如洪水潰堤,有如花朵開放。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塊神奇土地的變化令人矚目。古老,矇昧,貧窮,落後,漸漸已被現代,文明,進步,富庶替代。奴隸社會成為歷史,成為遙遠的記憶。星漢燦爛,日月更替。現代文明以其無堅不摧無孔不入的魔力和魅力穿越時空,滲透人類每一個角落。站在歷史的橋頭看昨天和明天,你會發現,歷史,現實,未來原本同一條河流,九曲迴腸,波光瀲灩,演繹人生無盡精彩。歷史是源頭,現實是中游,而未來通向更大更廣闊的大海。

站在火把之外看火把,你是在閱讀傳奇,欣賞壯美,享受愉悅。

站在火把之外看一個火的民族,你經歷的心路歷程是由懷疑到肯定到崇敬。當一個民族立足歷史,放眼未來。以堅強和無畏屹立時代潮頭,展示自我,擁抱世界。你除了讚歎,只能是讚歎。

TAG標籤:火把 散文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