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文學/列表

在信仰和執著中跋涉的旅者散文

“世界給每個人都開了一扇門。我開啟門,就開始了對人生理想的追尋和期待。我已經走出這扇門很久了,一直堅持要找到另一扇門,但差不多走過了大半生,依然沒有摸到門的把手,而回家的門已經模糊,我既沒有找到虛構中的門,連出發的那道門也找不到了。

在信仰和執著中跋涉的旅者散文

在路上。無論我是多麼希望找到回去的門,但我回不去了。回不去了,愛情和青春回不去了,單純和理想回不去了,歲月回不去了。

回不去了,並等於放棄。

我執意繼續尋找。儘管,我的生命不再豪邁。

繼續追尋活著的目的、活著的理由。”

上面這些話是嘎瑪丹增在給自己的散文集《在時間後面》的序裡寫的。他不單寫出了自己對人生的困惑,更寫出了生命之路的坎坷和磨難。歲月之河是無情的,流走的再也不會回來,包括青春、愛情、單純、理想……可前面的路還很漫長,不能沉浸在過去的痛苦裡,只能堅強地向前挺進,繼續追尋生命的燦爛之處,給自己一個勇敢活下去的理由。

我在讀嘎瑪丹增的《在時間後面》時,他的影子就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模糊出現,可至今我沒見過他本人,只在他的文字裡去了解他的人生、人品,以及他的喜怒哀樂、他的理想與追求。隨著閱讀的深入,嘎瑪丹增的影子就越來越清晰,我好像看到一個身背行囊的旅者,孤獨堅定地在路途上走著,尋著,尋找風雨中的真情,尋找夢中的格桑梅朵……他以孤獨的略帶憂傷的文字向人們淡淡地講述著一個個古老的故事;他以對愛情的獨特感悟寫出了一篇篇唯美浪漫卻飽含憂傷的文字;他以淡定從容的姿態面對生命的起起落落,他更願意用生命的全部,找尋太陽把他點燃……

唯美、浪漫、憂傷、孤獨、深沉、執著……組合出作者真實的生活面,像一塊磁石把我深深吸引,讓我沉醉其間而不能自拔。

最早在西部散文家論壇上看到嘎瑪丹增這個名字,我猜想他一定是藏族人,可我在看了他的文章《和一個孩子,隔季相望》以後,才知道這是他為了留住心中的一份信仰和美好才給自己取下了這個藏語名字。

因了一份神祕,因了對丹增文字的喜愛,當我捧起這本厚重大氣的《在時間後面》,心裡總會激動不已。我害怕別人會看到我別樣的情緒,會笑我是傻瓜。所以我把它藏在我的床頭,放在我的枕邊。那段日子,我最盼望天黑,我需要獨自一人靜靜地躺在床上,就著床頭櫃上柔和的燈光,一句句、一頁頁地閱讀,品味。隨把自己的心安放在作者的文字裡,這樣我的心就時不時和作者的心靈發生碰撞,讓瞬間撞擊出的火花照亮我心底的迷惘和陰霾。很多時候,我好像是經歷了一場心的旅行,隨著作者思維的昇華上升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在讀《在初冬的陽光下懷念一個人的名字》中,和作者一樣喜歡上了一個叫傑克.倫敦的人,傑克的豪放和陽剛以及像狼一樣堅韌的意志,是我們這一代人太缺乏的東西,這也是作者熱愛和極其追崇傑克的主要原因。作者這樣寫:如果你讀過《馬丁伊登》、《熱愛生命》、《野性的呼喚》……毫無疑問,你一定就會和我一樣熱愛這個永遠沾滿陽剛之氣的名字,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上,也會和我一樣把苦難和挫敗拋棄在黑暗深處。是啊,在物慾橫流,金錢當道的今天,能夠堅持住自己做人的立場,隨時迎接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是需要堅強的心理素質的,而作者崇拜傑克的這些優秀品質,是想做男人中的男人。

在作者的好幾篇文章裡,都提到了死亡。生與死其實沒有多少距離。人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開始面對死亡。死亡是相同的,我們不用追究,而生與死之間的這個生命的過程卻是不同的,它最大的主宰者就是我們自己。作者在文章《在視窗後面叩問死亡》裡,作者面對了一個年輕鄰居的死,想起身邊那些早逝的、老逝的、認識的、不認識的人,隨思索著生命:我在視窗後面,生活在視窗外面,後面和外面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就像我站在青藏高原的雪山埡口,土著人心裡的經幡和我心裡的經幡有截然不同的意義。我所理解的生活屬於自己,而我所叩問的死亡也只能屬於自己。我堅信生命只有一次機會體驗活著的快樂和憂傷,我會珍惜自己活著的時間,愛我喜歡的人,做我喜歡的事,不被視窗外面左右。——我活著,以自己的方式。如果我死了,就是生命完全相同的形式。這樣的哲理散文,雖夾雜著些許的敘事,卻敘事性不強,強調的是他對生命的獨特感悟,看似散淡的文字卻蘊涵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這種寫作方式在他的很多文章裡都有出現,讓人讀來不累卻有思索。

我是女人,我自以為女人才是情感豐富的。可我在讀了丹增的很多文字以後,我才知道,我是錯誤的,一個好的作家同樣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沒有豐富的情感,他的筆下不可能有那麼靈動優美的文字。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渴望的完美在現實中一點點磨滅甚至消失,讓作者幾度在愛的苦痛中掙扎,可掙扎的是飄渺的靈魂,而思維的絕對清醒是作者固守的愛的本質。改放就放,該捨棄就捨棄,即便這種放棄對自己是一種死命的折磨,也要在苦痛中保持理智的清醒。在《愛與哀愁》中作者這樣寫道:我非我,我是我,還是我非我?我,一個匆匆過客,一個從來不想細數腳印的混蛋,有什麼樣的理由可以讓一個如花兒般的情節固執地開放在冗長的暗夜?許多故事結束了,為什麼就這個故事可以穿過漫漫時空用不結繭?其間蘊藏著何等意義的辛酸或何等殘酷的期待?就因為一次永遠沒有結束的旅程麼?還是因為一份精神的茁壯?帶著“為什麼”我們不停的走著,許多“為什麼”都有了答案,但,就這份“為什麼”找不到答案,像帆一樣被豐鼓舞……這種帶著憂傷的文字,是作者愛到心痛時的傾訴,是一種自我情感的發洩,憂傷中帶點唯美,唯美中不乏浪漫,這種浪漫的憂傷在作者細膩獨特的詩意語言中,更是一杯香濃的酒,苦卻纏綿著。

讀了所屬時間後面的一些文章,我學到了很多寫作知識。作者對寫作的取材面之寬讓我佩服。故土的一草一木、親人、朋友、老師在他的筆下都是一篇篇靈動優美意味深長的好散文。在這些敘事散文裡,作者把握到了幾個散文的要領:細膩、真實、感人。景寫活,事寫真,人寫動,讓讀者讀來好像深入其境,令人遐思並回味悠長。

在《遠去的童謠》中,作者描寫景物的語句是細膩靈動的:山路兩邊李子樹上結滿的果子儲積著精良的水珠,表面上一層灰白色的粉狀物表明李子已經熟透了。玉米地裡的蚱蜢和螳螂們揚起綠色的羽翅,伴著起伏動盪的蛙鼓聲在溼漉漉的草叢間歡快蹦跳。山野裡飄散著蘋果花和松樹林的味道。細心傾聽,甚至能夠聽見青色的果子掉在地面的聲音。一層淡淡的雨霧,懸浮在雨後的山嶺上方,成為這個山區最富神韻的下午……曾經苦澀單調的田野在作者的筆下是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在《我的兄弟》這篇文章裡,作者寫出了自己和情同手足的朋友吆娃之間的綿長故事,恩恩怨怨夾雜著現實的無奈,讓作者明白了真正的友情甚至能超越血緣親情。文章裡對人物形象和思維的刻畫都是真實的,真實的讓人感動。我以為,能讓人感動的通常是這些寫人與人之間故事的文章,可令我想不到的是,在嘎瑪丹增的這本散文集《在時間後面》裡,我最喜歡的,也是讓我淚流不止的卻是那篇《混種狗傑克》,這篇文章篇幅較長,其中寫了“我”與一隻無法考證其血緣的寵物狗傑克之間發生的故事。作者從開始對傑克隨地吃喝拉撒,弄得滿屋騷味的憤怒,以及想把它送人的想法,到傑克為了取悅他,學會了到洗手間拉死撒尿,不再跳上沙發和床榻撒潑,會迎送他出門回家等一系列的動作描寫,把傑克的一舉一動寫得細膩傳神,特別是對傑克心理的刻畫也很逼真,那種人性化的描寫更是細膩逼真,讓人好像感覺作者和傑克不是人與動物的關係,更像是一種無法割捨的友情甚至是親情,傑克能理解主人的心,可以討主人歡心,為主人分擔憂愁,而作者更是像疼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知冷知熱,甚至於傑克的生理需要,作者都想辦法去滿足。當作者得知傑克患了重病,心情沉痛到了極點。請看下面這幾段文字:

“傑克要死了,這個念頭在我心裡越來越傷心。他不吃不喝,日漸消瘦,最後連從狗窩裡站立的力氣都沒有了。我唯一能感受的存在只剩下一雙圍著我在房子裡轉動的眼睛,充滿憂傷和痛苦的狗眼睛。

我每天送傑克到狗醫院打點滴,晚間幾乎拒絕了全部的應酬守在傑克身邊,一次次期待著奇蹟的發生。

……

我出門時沒有了傑克的相送,回家時沒有了傑克蹦跳的迎接。我的時間裡,瀰漫著死亡的哦味道,伸手就可觸控。

……

傑克病重後,它依然牢記著主人的潔癖習性,一直堅持歪斜著病弱的身子走到洗手間拉撒。從狗窩到洗手間傑克原本眨眼間就能抵達。但病弱的傑克現今要走到洗手間是如此的艱難和遙遠。不僅中途會跌倒和停留,在翻越衛生間那道門檻時會無數次的跌倒。到了最後,當傑克已經不能站立的時候,即使是爬,他也要爬到洗手間的門口……”

每每讀到這裡,我都會掉淚,作者看著自己心愛的傑克一步步走向死亡,那種無言的心痛在他的文字裡表現的淋漓盡致。而傑克牢記主人的潔癖,忍著病痛也要到衛生間拉撒,跌倒了站起直至最後的爬到衛生間,這種堅韌的毅力讓作者感動,更讓我們讀者感動。這篇文章是成功的,是完美的。他不是簡單的寫一隻狗,他寫出了狗的奴性和忠誠,寫出了狗與人之間那種人性的觸控,以及意志與心靈的一脈相通,讓我們在感傷之餘多了一絲回味和思索。

嘎瑪丹增喜歡旅行,喜歡用手中的攝像機拍下路途中的微妙景緻;嘎瑪丹增是作家,更喜歡把旅途中的所見所聞通過心靈的感悟在筆下流淌出來,寫出了很多優美的遊記散文。他的川南古鎮尋訪系列之《隆昌雲頂寨》、《合江堯壩》、《在釜溪河畔,側臥而眠》、《清明,在南關等待一場雨》等篇幅,帶給我們的豈止是單一的文字,而是一幅陳舊厚重的歷史畫面。在文字指引下隨著作者身臨其境時的思想波動去喜去憂,是視覺和感官的一種絕美享受!

讀了嘎瑪丹增的這本《在時間後面》,我認為作者在文章的題目上是下了一定功夫的,簡潔優美卻富有詩意。《風雨百合,夢中的格桑梅朵》、《一個葬禮,和對一支玫瑰的詩意虛構》、《花在花香之外》、《雨在雨的深處》等等,光是名字就能勾起讀者強烈的閱讀欲。再就是隨意的開頭與耐人尋味的結尾相呼應,讓讀者在輕鬆愉悅的閱讀空間裡去咀嚼、去品味……

敏銳的洞察力,澎湃的激情、坎坷厚重的生活積澱是每一個好作家必備的寫作要素。嘎瑪丹增完全具備了這些條件,在他的文字裡,我們看到了一個旅者,十幾年如一日,在孤寂和困苦中跋涉著,用他的真摯和熱情追尋著自己理想的那片愛的淨土,心靈的淨土。以他獨有的方式在理性和感性、孤寂和熱情、孤獨和豐富的思想對立面中構建自己完美的精神殿堂,很多的思維感悟都能讓我受益終生。

夜深了,合上這本《在時間後面》放在枕邊,在靜謐安詳的夜裡默默祈禱,祈禱嘎瑪丹增的旅途不再有風雨,只有盛開的格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