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文學/列表

攬勝三教堂散文

三教堂位於村子的西北方向,距我的村莊僅有千米之遙,因集佛道儒三教於一體而得名。

攬勝三教堂散文

三教堂依山而建,山叫三佛山,因為山頂三座山頭形似三佛並立。三教堂就坐落於三佛山的懷抱裡。據史料記載,三教堂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初名“圓明觀”,曾有凱旋門、大圓門、青石臺階及抬頭觀井和各類雕刻壁畫等奇觀異景。

可惜唐代的原貌難以再現,只能從後世重修的遺存中領略它那昔日的煙火興盛。三教堂由三處建築群落組成。山腳河畔是當初的正殿,山腰是半崖庵,還有山頂的玉皇閣。三處建築,是否分別代表儒釋道三教,有待於方家釋疑。

三教堂現在改稱“彌陀寺”,已經演變為單純佛教寺院了。公路從山腳正殿前穿過。所謂正殿已是殘缺,因為上世紀七十年代修建公路時大部分被毀,如今只剩下一排青石砌成的房子。房子分東西兩部分,西面配殿由四根紅漆圓木支撐起門前廈沿,往東先是偏殿,後為正殿。偏正兩道門,門邊各有石刻門聯。左門聯為:淨面連心洗,焚香帶性燒。右邊門聯只剩上聯,相傳下聯毀於日寇炮火。奇特的是對聯上的字,全為古怪字型,無人認及。有人猜測是道家自造的字元,也有說是古人玩文字遊戲。我查閱資料,意為“玉爐燒煉延年藥,正道行修益壽丹。”這倒是成了一道小小風景,為旅程增添些許情趣。

正殿右側是山門。拾階而上,拱形石門上書寫“彌陀寺”三個大字。穿過拱門,拐過刻有波羅蜜經的影壁,一道陡峭的石臺階直通山腰。臺階兩側,各種樹木喬灌相雜。拾級攀登,分左右兩路。左拐,至半崖庵。廟宇三間,分別書有百衣祠、地藏殿字樣。供奉那路神仙,我搞不清楚,也不感興趣,卻十分在意那廟宇所倚的石崖和蒼柏。懸崖突出峭壁之外,古柏凌立懸崖之上。崖下自然形成的石洞,被隱藏於廟殿背後。我從山牆傾身側入,方見裡面已被修砌成一個逼仄的房間。損天然之美景,總是令人感覺悵然若失。

於是返回右邊的小路,登上長長的臺階,可直通玉皇頂。仰頭望,山門聳立,門樓飛簷,玲瓏剔透。石階上,一位駝背老人正策杖爬行。旁邊,從河北趕來的學生正忙於寫生。夕陽裡,逆光拍攝山門輪廓,明暗分明,莊重而不失秀美。進得門來,見正南正北的小院,分為上下兩進。兩叢青竹,列於二門兩側。竹旁立有石碑,皇清乾隆年間的字樣清晰可見。與叢竹遙相對應的是一座高大的影壁,在山下就看得清清楚楚。經過竹叢,進入上院,正北建有大殿,神像赫然,門前高大的香爐煙霧飄嫋,善男信女正在焚香禱祝。

站立院中,透過繚繞的煙霧,納入眼簾的是高聳的佛塔。從正北神殿和東邊廂房之間的誦經堂穿過,登上幾十層臺階,就來到這座新建的七層浮屠下。佛塔上刻有“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鎦金題字。塔下兩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坐在馬紮上,神態安詳恬靜,正與身著灰衣的比丘尼談經論佛。稍遠處的水池旁,另兩位尼姑正在洗滌衣物。其中一位女尼頭頂上三行香痂印記,鮮明醒目。我請教她仙鄉何處?告知從東北雲遊到此。想給她拍照,先徵求她的意見,她擺手拒絕。尊重佛門意志,我只好作罷。

同伴們在與大師談佛,我趁機欣賞山景。宗教聖地往往選擇風水寶地,三教堂也不例外。依山傍水,風景自然優美異常。回首瞭望,後山三佛並立,石崖突兀,蒼松翠柏密佈其間,蔥蔥郁郁。低頭看去,近處的樹木剛剛吐綠,嫩芽勃發,生機盎然。我想象著秋天景色,滿山的林木中,片片紅葉夾雜其間,必定美麗可人。抬眼遠眺,群山霧氣迷濛,山下的公路隱約可現。路旁的小河邊,小孩在喊叫,原來是孩子們在爭撿漂亮的石子。

於是,我也下山來,親近三教堂的`水。初春時節,季節乾旱,山間的小河多已枯涸。但三佛山的泉卻清澈流淌。這裡的山泉本是一景,叫做“抬頭觀井”。遺憾的是,修築公路時遭到破壞,雖然泉眼猶在,清水長流,景色卻大受摧殘。

見到泉水,不由地想起小時候見到的泉邊的老楊樹。相傳三教堂自古就有一棵巨大的白楊樹。樹幹枯朽,腹中吞吃三通石碑,俗稱“楊吞碑”。其中一碑外露碑文,上載有“大唐貞觀”字樣,提示著三教堂的久遠。這棵大楊樹因壽齡過大,早年被風颳倒,石碑也不知去向。後來原址上又長出一棵,一直粗到幾個人才能摟過來。樹幹也已經枯萎成洞,我小時候見到的就是這棵。1999年慢慢枯死,現在也已不見蹤跡。我曾向村民建議,在楊樹原址上再栽植一株,一則紀念,二遺子孫,可惜至今未見其行。

站在老楊樹的遺址上,抬頭仰望三教堂,三處群落層次分明,又共處一山。不由地想到,生命有枯榮,時代有更替,儒釋道三教卻能和諧相處,這也許就是它們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原因吧!

TAG標籤:教堂 攬勝 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