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文學/列表

思憶母親經典散文

昨夜又夢見母親了,夢見母親站在街口凝望遠方,似乎在等待那遠遊的女兒,睡夢中老公把我推醒,說我夢囈中在喊“娘”,“娘,那是女兒在想您啦”。

思憶母親經典散文

娘,我好想您,夜空中瀰漫著兒時的記憶,其實兒時的記憶早已模糊,長大後眼中的母親總是那樣的忙碌,沒有一點空閒,瘦弱的身體顯得異常的精神,從來沒有想過母親會有生病的時候,可就是這樣一個擁有健康身體的母親卻突然在1999年2月8日永遠的離我們而去了,57歲的年齡,正是享受人生的年齡,可我的母親卻永遠的離我們而去了,失去母親的那種傷痛不想去觸揭,可就是擺脫不掉,因為它己與我的生命息息相關。記得一代奇才李叔同說過“20-26歲這五、六年間是他一生之中最幸福的時光,而他最幸福的時光隨著母親的去逝戛然而止”,在我的人生路上,又何嘗不是呢?我如李叔同一樣,母親一死,我的人生路上就不斷地增添了許多悲傷與憂愁。母親走了,那令我夢牽魂繞的家就沒了,儘管,母親活著的時候看到過我在祁縣有一個溫暖的小家,但我還是懷念有母親的家,每當我在做飯、忙家務的時候,腦海中時常浮現出母親在那個困難時代的鍋臺上、油燈下為我忙碌的身影……

彷彿一夜間,所有的往事都在鄉風過濾的章節裡依次展開,我的母親―――王改蘭,生於1942年11月13日,終於1999年2月8日。母親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苦難的一生,奉獻的一生。她出生的時候,家窮、吃不飽,等到了上學的年齡,姥姥去逝,讀不起書。母親十八歲就嫁給了木訥、老實、勤奮的父親,幾十年來,她延續著父輩的美德,用一種勤儉、一種堅韌、一種母愛養育支撐著家庭,哺育著兒女,直到苦苦掙扎,生老病死,走完自已的一生,她的一生失去的太多,付出的太多,可是母親從未抱怨,而更多的是忍受,去用自身的勞作改變著這不公平的命運。

剛氣要強的母親:母親的要強可能與身世有關吧,卑微的出身讓她的一生剛氣要強,母親於1942年11月13日出生在山西左權城鎮西河頭村的一個貧寒家庭,9歲時姥姥去世,16歲時姥爺去世,從此便與姐妹們相依為命,俗話說“出嫁是改變命運的一條捷徑”,母親十八歲就嫁給了父親,但母親的生活卻沒有多大改變,我的爺爺奶奶相繼離世,父親只是外出幹活,母親獨自支撐著這個貧寒的家庭,無論柴米油鹽等小事,還是起房蓋屋等大事,都得靠母親來打理,但我家呢?也從沒有落到別人家的後面,儘管我家人口多掙不夠糧款讓別人家有點看不起,但我家沒有過成那種吃了上頓沒下頓,衣不遮體的生活,記憶中的我家不常吃白麵大米這些好飯,但母親就是米湯谷壘,也從來沒讓我們餓過肚子;我們的身上的穿戴雖說有點舊,但打補釘的衣服時常是乾乾淨淨的。所有所有的記憶讓我不忍去掀揭,這呢也就是我們常常感念母親用她的青春,用她的辛苦、用她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付出為我們姐妹今天幸福生活所做的鋪墊的事實......對於一個沒上過幾天學的母親來說,知識改變命運那是她認準的真理,剛氣要強的母親再受多大罪,吃多大的苦也從來沒有讓我們中的任何一個姐妹放棄上學。即使我們有這種不想上學的想法,母親也會想盡各種辦法讓我們去打消這種念頭。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母親,才有了我今天能坐在這裡輕輕敲擊健盤的思念。這種思念會伴我一生,永遠永遠.......或許是耳濡目染吧,我從小就比較自立自強,也比較吃苦,這與我出生的家庭有著不可分隔的關係,這樣的家庭造就了我這樣的性格,我必須自立,因為家裡姐妹們多,母親一時顧不過來我只能自已去辦理,我要強的性格像極我的母親,但我的聰明卻遠遠不及我的母親。

善良做事的母親:人們都說我心眼好,其實這些都是母親延續給我的。我的母親一生特別善良,我家住在縣城中心,上世紀七十年代,物質非常匱乏,我家姐妹們又多,吃的口糧都不富足,可是時常有親戚們到城裡辦事就來我家吃飯,從來沒聽母親說過一句嫌棄話,總是在飯不夠吃的情況下,母親清水洗鍋當做一頓飯湊合著過去。遇上有討飯的來我家門口,母親就是再不夠吃也要找點炒玉米麵給他們盛上一碗,自已卻把鍋底上洗下來的米當作一頓飯,但母親從來沒有一聲抱怨。總是告我們說“最起碼咱家還能揭開鍋,他們連鍋也揭不開了”。我上國小的時候,表姐們已上高中,每年的冬至,母親總會早早的起床,收拾餡子,那時候的人特別能吃,普通人也得吃四、五十個餃子才能飽,想一想本來我們家就有八口人,再添上些親戚人就更多啦,母親一個人包,從早上一直包到下午2點多,直到我們吃的肚撐了才放下筷子,等母親吃的時候就沒有幾個啦,辛辛苦苦做上一天,到頭來卻沒有自已的。現在我為人母了,才真正體會到母親的善良,以前只是傻傻地往自已肚子裡填,現在我做一家三口人的飯都感到累,可又有誰曾去想過當時的母親該有多累呢?善良的母親正是這樣用善良的行動感化著我們每一個人。點點滴滴,卻歷歷在目讓我經常會去回味那苦中有甜的灰色童年……

勤勞吃苦的母親。現在的我在陪孩子上學順便開了一個小超市,每天早起晚睡,日復一日地工作著,即使是生病我也得堅持著,這不僅是為了給孩子做點榜樣,更多的是我的勤勞吃苦像極了母親。母親嫁到我們楊家,還沒過上幾天好日子,就做了母親,上無婆婆公公幫襯,下無小姑小叔幫忙,只能自已一個人辛苦地帶著我們,吃喝拉撒,柴米油鹽,全是母親一個人在操持著,為了攢夠我們上學的學費,母親不顧自已瘦弱的身體早起晚睡,那是我記憶中母親一成不變的作息時間。豆腐是我少年時期待的美味,也是我一生的飲食最愛,更是我思念母親最溫馨的回憶。小時候我家做豆腐,(當時做豆腐全是人工磨製)母親4點多便起來和父親一起推磨拉豆,等母親叫我們姐妹幾個上自習的時候,父親的豆腐基本上就能點啦,然後母親就開始做早飯,再等我們下早自習回來,我們吃早飯,母親就開始餵豬、洗涮,從來沒見母親吃過一口正頓飯,她就像一臺機器忙來忙去。等到農活開始的時候母親還得去地裡除草、拔苗、收割。記憶中的母親就是這樣忙忙碌碌,沒有閒著的時候,等到孩子們大了點,孩子們有的'考出學,地也種的少了點的時候,這下的母親總算可以清閒點了吧?但母親又在為我們的下一代著想,生怕自已的兒女們因工作忙拖累著,母親生病的時候還堅持給我看孩子。每每想起重病中的母親還為我的孩子沒穿上她親手縫製的棉襖而心中有愧的表情時,我的眼淚就止不住婆娑。娘,是您用幾十年來的實際行動,把您的美德傳承給了我。我會把你的美德去延續,讓我的兒女因為有這樣的父輩而感到欣慰……

心靈手巧的母親。母親雖說沒讀過幾天書,但母親心很靈,同樣的活計,別人學不會,母親一看就會,因為母親善於揣摸,又特別細心。儘管說母親的眼睛高度近視,但這並不影響母親給我們做穿戴,小時候常記得母親紡繩、納鞋底,油燈下為我們補褲補衣,那影子像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在我眼前放過。由於我家姐妹們多,所有的穿戴都是母親一個人親手縫製,但逢年過節的時候姐妹們沒有一個人穿的破破爛爛的,鄰居們總是嘖嘖讚歎我母親心靈手巧。母親活著的時候,我從來不親自動手做一下針線活,就連秋褲破了都得給母親捎回去,母親補好以後再給我捎回來,可是母親去世後,又有誰會一針一線地為我縫製呢?母親剛去世的那段日子裡,當我拆洗被褥卻不知道如何下手縫製的時候,就想到了母親,如果母親還活著,我還會如此狼狽嗎?母親活著,我有什麼難事總會向母親請教,可母親走了,我卻不知道向誰來請教,唯一的本事就是爬在床上慟哭一場,所以啊,想念母親在自已無助的時候更為迫切。在以前的日子裡我一直以為母親還那麼健康地活著,還在那個院子裡等著我們,可就是在這樣以為的情況下,母親這位救星卻永遠地離我們遠去了。那一種痛讓我倍感無奈。因為我是母親生命的延續,許多地方都像極母親,記得孩子兩歲多點的時候,別人家五月端午都吃粽子,孩子也喊著要,可我不會包,怎麼辦?我就買了二斤米,買了兩元錢粽葉,努力回憶著母親小時候給我們包粽子的樣子和手法,不知不覺中還真的包好了,鄰居們都誇我心靈手巧還會包粽子,在他們的誇讚聲中,我不由得去感謝母親,因為是母親的言傳身教讓我的生活變得有模有樣。母親離我而去的這十多年裡,在我不經意間也會常常去想起母親,孩子小的時候,放學回家,別人家都有大人在照看著,而我的孩子稚嫩的脖子上早早就掛起了一把鑰匙,休息日,我總是一邊上班一邊帶著娃,過早地讓孩子感受著人生的不易。遇到節假日,別人家的孩子都去姥姥家度假 ,而我的孩子卻過著一塵不變的生活,跟媽媽上班。那時候我想母親的心更是痠痛,自已總會假設,如果母親還活著,我的孩子是不是也和鄰居家的孩子一樣呢?但生活卻是這樣的實在,不存在一點點假設……現在隨著年令的增長,無意之間便會想起母親,去年回家打發大姨,電腦裡放著三姨、大舅他們姐妹三個的好多合影,唯獨沒有我的娘,不由得我就淚流滿面,如果母親還活著,我的母親也會和他們相依相伴長大的姐妹們留下許多生活的點滴,可惜母親早早地離開了我們這些摯愛著她的親人,真的不想去追憶我的母親,可生活卻讓我不能停止地去想念母親.......

有一些故事,看似距離很近,卻又是那麼的遙遠,有一種情感,藏在心底,即使青絲變成白髮也會深深的保留。當初的點點淚痕早在我臉上漸漸消散,傷感卻主宰了我的文字,娘您給予我的愛,鑄成了我生命中最難忘,最永恆的華章。

又是一年清明節,桃花又紅了,杏花也白了,我一說回家就想起了娘。想起我的娘,秋天裡流汗,冬天裡忙,我頭頂上的太陽就是娘,可娘沒了日子變的昏暗無光,但我還有月亮和星星在點墜著,有父親、有兒子、有姐妹,有好多割捨不掉的親情,不像娘,一個人孤單地睡在那裡,感受不到冬天的冷和夏天的熱,也看不到春天的開花和秋天的果實。一個人的日子您總會孤單無助,我親親的娘,您在那兒還好嗎?

您的女兒:珊兒

於20xx年4月1日

後記:清明又到了,至去年10月2日大爺去逝,我大娘的墳就遷走了,只有母親一個人在那塊墳地裡孤單地 躺著,每每想起這些,回家上墳的願望就更為強烈,以至於好幾天都睡不實覺,我知道,那是我想念母親了,於是我就寫下了這些.........

TAG標籤:母親 思憶 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