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文學/列表

記憶與忘卻散文(精選6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知道散文吧?廣義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韻和句式工整的文章體裁,與韻文、駢文相對。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記憶與忘卻散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記憶與忘卻散文(精選6篇)

記憶與忘卻散文 篇1

記憶是美妙的,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在記憶和忘卻中生活。失去記憶,人就難以正常生活下去,就像植物人一樣,什麼也不知道,腦子一片空白。記憶和忘卻是一對難解難捨的矛盾,互相對立又互相依賴。沒有記憶,就無所謂忘卻;沒有忘卻,也就不可能有更多的記憶。人們總是對感興趣的東西記得住,記得牢,對不感興趣的東西往往記不住,容易忘卻。有人說,一個人是否聰明,記憶力是重要因素。據說著名作家王蒙記憶力持彆強,少年時代就能背誦許多古詩,年輕時候甚至能背誦自己剛剛完成的長篇小說。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說有位女學生能一字不漏地背誦《紅樓夢》全書。真是望塵莫及,難以置信。

相比之下,我自愧不如,不得不承認自己是個笨人,記憶力比較差。青少年時代上學讀書時因為記憶力差,對靠死記硬背的外語歷史地理等功課特別頭疼,不感興趣。而對語文理化等功課比較有興趣,愛學愛鑽,成績也相對好些。

工作後無論當新聞幹事還是當記者,跑了不少地方,採寫了大量人物和事件,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並不多,大多數巳經淡忘了。偶爾在路上遇見多少年以前的採訪物件,人家熱情地主動跟我打招呼:“王記者,你好。”見我一副茫然的樣子,他自我介紹說,我是某某某,當年你曾經採訪過我,怎麼記不得了?弄得我十分尷尬。

有時翻閱四十年來自已採寫的新聞作品剪報資料,許多文章竟然忘得一乾二淨,一點也記不得了。感謝記者這個職業,給我留下了大量文字資料,忠實地記錄了我幾十年來走過的足跡。經常翻閱這些舊剪報,也許能幫我開啟記憶的大門,重溫舊人往事。

不知為什麼,我對數字毫無興趣,除了自己手機和家裡的電話號碼,所有親友同事的電話號都記不住,就連兩個女兒家的電話也記不清,一打電話就得翻電話本。大慨出於會計的職業習慣,老伴對於數字記得特別清楚,不管誰的電話,只要打過幾次,就能牢牢記住。打起電話,隨手撥號,方便快捷,真令人羨慕。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記憶力也越來越差。一些書報雜誌上的文章,往往看過就忘,怎麼也記不住。寫作一篇千字短文,有些過去常用的熟悉的字,一下子記不起來了,必須翻詞典才行。放在一個地方的東西,過幾天就忘了,想用時怎麼也找不到。有時老伴讓我去買什麼菜,必須寫在紙條上。否則,一到菜市場就忘了。看來,老年人對新近發生的事容易忘記,而幾十年前的人生經歷反而記憶猶新,久久難忘。難怪我和一些老年人一樣,愛懷舊,常常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中。

人的記憶力總是有限的,需要記憶的東西實在太多,不可能全都記住。有些事該忘卻的就儘早忘掉。比如家人的爭吵,同事的矛盾,親友的口角等不愉快的事情,千萬不要記在心裡,耿耿於懷,應該儘快忘掉。有些事情該記住的就得牢記心頭,永遠記住。比如有用的知識,家人的關愛,親友的幫助,同事的長處等等。有些人特別愛記仇,誰批評過他,誰說過他壞話,誰不尊重他,誰同他爭吵過,誰有什麼缺點毛病,他都記得清清楚楚,永遠也忘不了。而別人的優點長處,別人曾經關心過他,幫過他不少忙,給過他許多好處,他都不記在心裡,過後就忘。這種人誰願意和他多交往?

記憶與忘卻散文 篇2

斑駁。這是我見到它們的第一印象——那些靜靜地站立在玻璃櫃中的青銅器。暗黑色的斑駁痕跡在它們靛青色的身軀上緩緩纏繞,勾出一圈圈不規則的紋路,似古蜀人供奉的圖騰。

它們是殘破的。有些是經過粗暴的凌虐,有些是經過歲月的侵蝕。它們穿越了時光隧道,經歷了亙古綿長的歷史足跡,然後突兀地出現在我們眼前,令人驚歎,令人震撼。

那一個個或肅穆或慈祥的青銅面具,都是按照古蜀人各代首領的容貌鑄造。面具上一層層繁複的圖紋,突出的雙眼和巨大的耳垂都讓他們顯得無比神聖。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也不禁有種仰慕和頂禮膜拜的衝動。從前的從前,也許人們家徒四壁,卻仍然把它們懸在牆上膜拜;或許在恢弘的祭祀大典上,一個地位崇高的巫師戴著這厚厚的面具,虔誠地為子民們祈福。

那栩栩如生的青銅神樹,曾是古蜀人的信仰。將近四米高,讓俯衝而下的神龍在它面前也顯得渺小,難以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古蜀人是如何鑄造的。各種象徵著生命象徵著太陽的鳥雀驕傲地立在樹梢上,高昂著頭,藐視眾生。它們生動極了,那微微張開的口中似乎傳來清脆的啼叫。也許真的需要虔誠的信仰,才能製出這巧奪天T的作品。

古蜀人要比我們真實得多。他們崇拜很多東西,且不羞於承認。他們懷著敬畏之心把自己的圖騰用青銅鑄造出來,鳥、樹、太陽、眼睛……一件件神物出現的`同時被賦予無上崇高的意義。

一切開始於結束之後。當我們走近它們,才來得及扼腕嘆息那神祕奇幻的古文明過早的湮沒。幸好,這文明寬巨集大量,並沒有徹底拋棄我們。幸好,它留下了這些令人歎服的文明遺蹟。

其實,青銅本不青。它們的本色是黃,光彩奪目的黃。只有那樣燦爛的顏色才配得上祭祀或殉葬這類重大莊嚴的儀式。只是,此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只有厚厚的青色的銅鏽。那真正的顏色,早已被歲月一點點銷蝕。

歲月崢嶸,斗轉星移,變了的是它們外表的容顏,不變的是它們內斂的風骨。即使它們已斑駁了色彩,即使它們已凋零了燦爛,我們依然能從它們身上覓得聖潔的氣息。古蜀人信仰的力量將那些聖潔得以遺留至今,讓後世瞻仰,讓後人得以略窺三千年前的世界。

這就是青銅留下的古老的記憶。

記憶與忘卻散文 篇3

3月30日是我可愛的外孫女睿睿的四周歲生日。寶貝大了,知道過生日是特別的日子是開心的一天。這天我們讓她帶了很多小朋友愛吃的小食品去幼兒園,因為幼兒園也為她準備了生日蛋糕(常為過生日的小朋友準備蛋糕),大家一起吹蠟燭。聽老師彈鋼琴,唱生日快樂歌……記得過三歲生日的那一天,她媽媽讓寶貝看肚子上的傷口,並說:小時候你就是從這裡爬出來的,還讓她看小時候的照片,看到自己由一個會吃奶的小嬰兒長成現在會說會笑、會跑、會跳、會唱歌、會跳舞、會關心人、會撒嬌、會搗亂、會發脾氣……的大寶貝,讓她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她常說:我從媽媽肚子裡爬出來的時候可小可小了,現在長大了……

記得四年前的今天,寶貝的爺爺、奶奶、姥爺和我(姥姥)、還有她爸爸都站在七樓的手術室外邊焦急地等待著。因為女兒之前在一家二甲醫院檢查確認是胎盤前置,不能正常分娩,三十七週時嬰兒滯長,大夫建議馬上住院,等辦好一切住院手續後卻遭到這家醫院住院部大夫的拒絕,她說:醫院條件有限,出了問題不好辦,希望我們抓緊去三甲醫院。那年各醫院為生“金豬”寶寶人滿為患,幾經熟人介紹才住進了北京武警總院婦產科。接診的主治大夫說:像你這種情況屬於急診,去哪個醫院都得收。那天的11點58分哇、哇……的哭叫聲從產房裡傳出,打消了我們所有的焦慮,大家滿臉笑容地猜測是男是女。我想這孩子的哭聲響亮,一定是個男孩……因為剖腹產是區域性麻醉,所以女兒也說:“刀口剛開還沒等大夫從肚子裡把她拿出來,就聽到她的哭叫聲很大,我也以為是男孩”。

不一會護士抱著孩子出來說:生了個“千金”。便抱著孩子快步從七樓的手術室到二樓嬰兒護理室為孩子做體檢、洗澡、換衣等,我和她奶奶也一路小跑地跟到二樓等候。這時我想起了女兒出生時的情境,尤其是第一眼見到女兒的感覺至今讓人難以忘懷。粉紅色的小臉很飽滿,烏黑的頭髮蓋著小耳朵,兩個黑溜溜的眼睛四處張望,就象花果山的猴子轉世來到人間尋找仙桃一樣。再摸摸她的小臉就像觸及到了一團柔軟的絲綢,細膩舒服的感覺從指間流到全身,絲綢裡象是包著一團水,不敢捏不敢碰,那種無法形容的幸福感掩蓋了生孩子時的所有不快。

第一眼看到外孫女已經是兩個小時以後了。因為護士要親自把出生的寶寶交給母親,我們只能跟著護士來到三樓女兒的病房,進門後大家都圍著寶寶看,我站在寶寶的對面,看到她的一隻眼睛睜的大大地在看我,我高興地叫她:寶貝寶貝我是姥姥……不一會她又睜開了另一隻眼睛,給了我一個甜甜的微笑,這微笑好像是在說:姥姥我來了,你可要受苦了……連護工都說:這麼小就是雙眼皮,而且還會對著姥姥笑,真是難得一見。

當了姥姥才發現,再也睡不了囫圇覺了。小的時候半夜得給孩子餵奶、抱她撒尿。慢慢長大了又怕她睡著了蹬被子受涼,只要一有動靜就得用手摸摸她的頭試試體溫,幫她蓋上被小腳蹬掉的被子。一輩子愛睡懶覺、不操心的我早已變得婆婆媽媽,嘮嘮叨叨,事事牽掛,連女兒都說:好像這孩子是你生的一樣。也許這就是所謂的隔輩親吧。

當了姥姥才發現,帶寶寶的責任不一般。每當給她餵奶時,看著她對著你開心滿意的笑容,就覺得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但是幸福的同時也意味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記得抱著才三個月的外孫女離開女兒家的那天我傷心地哭了,淚水止不住地往外流,好像是在揮淚發誓:我要傾盡所有、付出全部,無私無畏、無怨無悔地為寶寶的健康成長而活著……

與朋友和原同事相比我是幸運的。在我無奈退養無所適從時,是女兒讓我華麗轉身變成了姥姥。是姥姥的角色讓我親自目睹了寶寶的成長過程,享受了無與倫比的天倫之樂,彌補了年輕時因工作繁忙沒有陪伴女兒幼年成長的遺憾。

我的外孫女很聰明。未滿月時就能扭著頭從嬰兒床的縫隙裡瞅看電視畫面,每當聽到歌聲她就高興的手舞足蹈;三個月就會翻身,常在我不注意時從沙發上、床上掉到地上;一歲多就會耍小聰明,有一次我帶她去鄰居家玩耍,她把愛吃的嚥下去,不愛吃的含在嘴裡裝出要和我親熱的樣子,趁我不注意時用舌頭送到我的嘴裡;兩歲不到就會背好多唐詩和兒歌,朋友跨她這哪是小腦袋,簡直就是臺小電腦。她不僅會說會背還會聯想。記得她兩歲時我們帶她回蘭州,在太姥姥家看到牆上有一幅《窗外》的貼畫,畫面上有個月亮,她就能順口說:“窗(床)前明月光……”在濱河路上我們指著黃河問她:這是什麼?她會快速地回答:“……黃河入海流……”兩歲剛過就會撒嬌討好人,當我抱著她時她總會說:“姥姥抱的可舒服可舒服了”;當她姥爺揹著她時她也會說:“爬在姥爺的背上好舒服好開心啊”;當從幼兒園回到家時她會經常故意地說:“姥姥,我在幼兒園會自己吃飯,回家就不會吃了,你說咋辦啊……”現在更是能說會道,聰明伶俐,深受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的喜愛。

當姥姥很累,也很辛苦,但也很快樂。尤其是送寶貝上幼兒園的第一個月,每天早晨涕泗滂沱悲情入托的情境讓人想起來就心痛。但是當你看到她蹦蹦跳跳開心的樣子、看到她唱歌跳舞讀書寫字的樣子、看到她依偎在我的懷裡依依不捨的樣子……所有的不快早就都飛到九霄雲外去了,剩下的只有開心、快樂和無法比喻的幸福。

記憶與忘卻散文 篇4

“聽說西瓜又掉價了,地頭裝車才一毛八。”娘不無擔憂地說。在這流火的盛夏中,一塊沙瓤甜軟的大西瓜進入你的口中,令你味蕾甜滋滋的,當你大快朵顧時,是否想起這西瓜從種到採摘的艱辛,西瓜價格的漲落在不斷揪著瓜農的心。白居易《賣炭翁》中“心憂炭賤願天寒”,可到了夏日,瓜農們卻“心憂瓜賤願日毒”,可是在嬌陽依舊焦灼的日子裡,西瓜還是賣不上個好價錢,怎能不讓瓜農們心憂如焚呢!

西瓜據說是來自西域的物產,因此叫西瓜,我也是望物生義,姑且妄說之。對於西瓜的記憶來自童年,彼時八九歲光景,我們村在八十年代初期還不種瓜。所以每到炎夏,村裡來賣西瓜的,父母用當時金貴的糧食換西瓜。我和弟弟、姐姐爭搶西瓜,一定要將瓜吃到薄薄一層皮方才罷休,完後還將西瓜籽晒到彼此發現不了的地方。那時吃瓜次數很少,有時嘴讒還偷偷將自家的麥子去臨村換西瓜吃。那時真的就跟做賊似的,害怕家裡人發現。那時的西瓜個大籽粒也大,但容易遊瓤,大人叫遊愣(壞了的意思)了。那時西瓜對於農村的孩子絕對是稀罕物,吃瓜就跟過節似的。

到了八五年夏季,經濟進一步盤活,鑑於上一年種棉花,一畝地拾不到一捆花,經濟效益低下,村裡好多青壯年勞力盤算著種西瓜。那年是父母第一次種瓜,父母們特別上心,又是多上肥料,又是漚麻渣,為的是讓西瓜個大又甜。那時西瓜品種有“新澄”,一種像青豆顏色的皮糙,它的特點是長成橢圓形狀,個大。但遇到嬌陽曝晒,皮兒容易青裡發白,樣子不甚好看,農人常說瓜“晒”皮了,但是它耐運輸,所以受到瓜農們的青睞。還有一品種叫“中育”,這品種的瓜,圓形,個有些小,但人常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有些地方的客商喜歡“新澄”,有些地方的客商喜歡“中育”,有時這品種價錢好,瓜農說明年種這品種,可到第二年偏偏那品種又吃香,所以賣瓜也看運氣。

此後的二十多年裡,父母每年都要種上幾畝西瓜來補貼家用,賣價好了,全家高興;賣價不好,全家蹙眉。在八十年代後期,醍醐、韋莊火車站有許多四川客商,用火車皮販運西瓜到四川,瓜農們便把採摘的西瓜僱手扶拖拉機拉到火車站去,希望能賣個好價錢,但到了鐵路被沖斷,西瓜運不出去,價格大跌,就急煞了瓜農,有時除去僱傭的手扶拖拉機費用,賺不了幾多錢。

記得九O年,那一年父母一咬牙,種了八九畝西瓜。可是等到瓜成熟季,偏又多雨,父母不得已,把已經成熟的西瓜用架子車轉回家,為了防止瓜壞,甚至還把瓜放到廢棄的磚窯裡,可謂吃盡了苦頭。以至於我和弟弟一到瓜田,就有了一腳想踩碎西瓜的念想,可這又能怨西瓜嗎?到底該怨誰,不知道。所以種瓜總是讓人歡喜讓人憂。

西瓜價格便宜時,過去曾流傳這樣一則段子:說有一瓜農用西瓜摔一頭豬,豬一看是西瓜,一扭頭便又自顧走開了。可見西瓜是如此地滯銷,連豬也吃膩了。有一年西瓜上火車站,可是那一天遠遠地賣西瓜的手扶車排成長龍,以至於我們在車站的臭水溝旁鋪一麻袋過夜。讓人充分體會到做農人的苦辛。

西瓜的種植,伴隨了父母的幾乎半輩子的種田事業,其中多是讓人憂多歡喜少,就像母親說的,“咱家就沒享過西瓜的利”。有點關係的瓜農,他們通過打通關節,把西瓜銷售到單位,再由領導攤派給職工,號為發福利,大多數瓜農則把西瓜交給市場,任由市場價格的槓桿讓它上下波動。

如今父母年老了,腿腳不靈便了,西瓜的事業最終劃上了句號。

在這炎炎的夏日裡,我渴望瓜農的西瓜能賣個好價錢,也不枉他們幾個月來的辛勞。可是我又能主宰了市場麼。只唯願“心願日灼瓜好價”,如此而己。

記憶與忘卻散文 篇5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就像海邊漂亮的貝殼;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就像整天嘻鬧的娃娃;童年是純真甜美的,就像山溪中清亮的泉水。說起童年,我不禁想起了那時的趣事。

那時候,山上到處都有杏樹。我經常和幾個夥伴去山上玩,所以我們肯定少不了吃杏子。不等杏子成熟,我們就迫不及待地爬上樹,去摘杏子。我們一邊吃一邊摘,就像“孫悟空”在蟠桃園吃蟠桃似的,吃一口,就扔一個杏核。這是城裡孩子永遠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我們奔跑在這大山之中,山中的一切都是我們親密的夥伴。我們與樹為友,與鳥為伴,餓了吃野果,渴了喝清泉。生活就是這樣的無憂無慮,因為我們是大山的孩子,大山就是我們的家。我熱愛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

每到豐收的季節,麥場裡就堆滿了麥子。我們經常在麥場裡玩捉迷藏。可是不幸的事發生了。就在一年的暑假,我們的麥場失火了,給消防隊打了電話,可太遠,一時半會來不了,我們只有自救了。就這樣村民們齊心協力,撲滅了大火。可誰知,那天正好颳大風,到了晚上又著火了,村民們又忙著滅火,可是還是損失慘重,一場的麥垛就只剩了兩三個。

看著孤零零的麥垛,看著被火燒光後的麥場,村民們的眼睛紅紅的,我也心如刀絞,這可是我們用汗水換來的,是村民們起早貪黑換來的,就這樣被無情的大火給燒沒了。這片給我留下深刻記憶的麥場,被一場大火燒得無影無蹤了,我怎麼能不痛心呢?但是村民們的勤勞、無私以及團結,讓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團結,團結就是力量!

一次次的回憶,有苦澀,有甜蜜……但那段快樂的時光卻在我心中留下了永恆!

記憶與忘卻散文 篇6

屬於天空的,那就讓它飛翔吧。屬於大地的,那就讓它深沉吧。屬於記憶的呢?年少的我,好像有些迷茫,好像我還沒能開始擁有記憶。

我經常有迷失自己的感覺,我經常羨慕別人的精彩生活,我從來不知道要留住記憶中那些美好的片段,也從來沒有去珍惜。但我懂得,其實,一個有記憶的人才是有故事的人,那些過去了的時光、那些故事會讓生活泛出溫暖的光芒,在歲月深處依然動人。

媽媽談不上是懷舊的人,但她卻格外留戀故鄉的一條小徑。

於是,前幾天,我和她,帶著那份沉甸甸的留戀,重返小徑,重拾記憶。

然而,一切感覺中的美如泡沫般散去了。我們看到了小徑。不過,那已然成了一條大路。從媽媽的連連吒異聲中,我依稀看到了一片與眼前截然不同的景物:清涼如水的月光下,晚風吹拂著路邊的蘆葦,一個花季少女的身影在螢火蟲中穿梭著,一閃一閃的是夜色,叮叮咚咚的是風語,流水在悄悄走過,帶來了四季的變化。自由和青春,如水中的漣漪,層層盪漾開,女孩心中,一片美麗。

“物是人非啊!”媽媽感嘆著走向前去。的確,這裡和媽媽的描述、我的想象距離很遠。前方那原本應該是松樹林的地方,現在卻不見一棵小樹,取而代之的是無數高樓拔地而起。面對那一片空蕩蕩的新廠房,我真的無法進入媽媽的記憶中,陪她一起去回憶那些屬於青春年少的味道。

看來,那些記憶只屬於媽媽,僅屬於她一個人的。

原來,只有在經歷時光浸潤之後的某一天,才會有了那些可稱之為“記憶”的東西。而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樓,它們,則是屬於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以及未來的記憶。媽媽說:也正是它們,才帶來了我的記憶。

走過的腳印,都會留在過去的歲月中,經歷過的每段風景,那都是被時間設定了的,它們不可能伴著我們一起走,可它們都會輕輕地、靜靜地、悄悄地躺在我們的記憶中。有記憶,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