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文學/列表

飄香的臘月的散文

人流如織的街道上,一字排開的賣魚、肉、豬頭、水果的小攤向遠處延伸著,彙集成了一條蔚為壯觀的年貨大街。一盞盞紅紅火火,象徵著吉祥與喜慶的大紅燈籠在迎風飄舞,無聲傳遞著新年即將到來的訊息。

飄香的臘月的散文

這幾年,每到年關將近,無論是商場還是超市,都懸掛著巨大的橫幅,一面告訴著人們辭舊迎新的訊息,一面進行著名目繁多的促銷活動。琳琅滿目的商品,新潮美麗的服裝讓人應接不暇。也許是千百年來沿襲下來的習慣,雖然人們的生活與過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蔬菜水果在冬天也不再是難得一見的”稀罕物“,服裝更是每個季節都要入手幾件,人們還是願意沐著新年的喜氣,討一個大吉大利的好彩頭。

剛踏進商場,遠遠就看到賣燈籠的櫃檯被人們圍得水洩不通,一盞盞懸掛在櫃檯上方的燈籠不僅有圓形的,還有八角形的,心形的……上面裝飾各種各樣美麗的圖案,包括迎春納福的,喜上梅梢的,美人如畫等多種內容。還有的是走馬燈,一圈一圈的轉動著,每轉一週,就顯示出不同的圖案,雖然在白天,也呈現也一種流光溢彩的美麗景象。

燈籠櫃檯的斜對面,賣金銀鉓品的區域也是人流湧動,售貨員臉上掛著笑意,將一枚枚戒指、一條條項鍊放到顧客手裡,一邊細心的介紹,一邊輕聲的交談。

歲月流轉,年歲漸長,這幾年,對於年節之類的節日雖然懷著一顆崇敬的心,卻早沒有了兒時翹首盼望的熱情。朋友見面談起過年,都說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有時反倒成了一種鋪張和浪費。其實,年的味道一直是濃郁的,只是我們再也不是會為一顆糖欣喜,一身新衣服而歡呼雀躍的孩童,不會再為一點簡單的快樂和幸福而欣喜異常。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站在熱鬧喜慶的氛圍裡,看著孩子們洋溢著快樂的笑臉,耳畔,彷彿又聽到了那首飄散在歲月深處的童謠。記憶中的飄香的臘月,濃濃的年味,再一次迎面而來……

北方的臘月滴水成冰,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季節,卻也是最為喜慶和熱鬧的季節。

記憶中飄香的臘月,是從父老鄉親們勤勞的雙手中流溢位來的。

臘月一到,家家戶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磨黃米,包粘豆包了。看起來毫不起眼的豆包,是我們小時候是冬季要吃的主要食物,它從準備工作到製作成型,要經歷好多道看似簡單卻也無比繁雜的工序才能被端上餐桌。豆包入口勁道,有嚼勁,耐飢餓,易貯藏。北方的冬天短,一天只吃兩頓飯,午後的時候,若是孩子餓了,就會跑到倉庫裡取回幾個凍得硬梆梆的豆包放到太陽下晒一晒,然後一點一點的津津有味的啃起來。兒時的冬天,沒有零食,沒有水果,豆包對我們來說就是美味的佳餚。

秋天收下的黃米要先用冷水泡好,然後控去水分,這個過程需要大半天的時間,接下來再把控好的米用自行車推到磨坊碾成細細的面,與玉米麵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到一起放到事先準備好的大盆裡,接下來的程式要父母分工合作才能順利進行。母親先要燒上一大鍋熱氣騰騰的水,用瓢一下一下的舀著倒到混合好的面裡,父親負責用強有力的拳頭攪拌,等面攪拌均勻後,上面拍得光溜溜的,像沒有一絲皺紋的'錦緞。再把用高粱杆串成的簾子鋪在上面,最外面捂上厚厚的棉被,還要把炕要燒得熱熱的,這樣兩三天後面就發好了。

在發麵的這兩天裡,母親開始著手準備做豆餡,用奶花豆是最好的,紅小豆有一股比較奇怪的味道,小孩子大多不愛吃。

母親將豆子倒進簸箕裡,認真仔細的挑著,把那些與豆子混在一起的小土塊挑乾淨,然後把豆子洗乾淨倒進大鍋里加水煮,等豆子煮好了,用菜刀一下一下的把豆子剁碎成泥糊狀,拌上一些糖精。

接下來的程式是孩子們也會參與到其中的“攥豆餡”,就是把剁好的豆沙用手攥成圓滾滾,胖乎乎的小圓球。母親用手輕輕一攥,在手心裡輕輕一滾,鬆散的豆沙就乖乖的變成的圓球。可是,在我的手裡它們就突然頑皮起來,怎麼也不聽我的指揮,一會兒跑到這,一會兒跑到那,捏著捏著,就變成了一個圓不圓,扁不扁的醜八怪。

豆餡攥好後要放到外面凍結實,這樣包豆包時更不容易破碎。包豆包的程式,我們小孩子只能充當一個看客了。看母親捏適當的面放到一個掌心裡攤成餅狀,把豆餡放到裡面,然後像包包子般捏好,再在兩隻手之間輕輕滾幾下,一個胖乎乎、圓溜溜的豆包就成功了。

有時候心裡也會冰癢癢的,向母親央求著要一塊麵,拿到旁邊用手胡亂的捏著,可是怎麼也找到母親那種得心應手的感覺。

小夥伴們聚在一起時會比較自己的媽媽,這時候我總會驕傲的仰起頭,指著鞋子上和衣服上媽媽繡的花朵炫耀,“看,這些都是我媽媽親手繡的,我媽媽還會剪窗花呢!我媽媽可是最厲害的。”其實,在每個孩子幼小的心裡,爸爸媽媽都是自己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似乎,他們用手輕輕一揮,就折柳成韻,畫堂春色了。

爸爸刻掛錢的手藝也是相當出色的。那時候每家每戶的日子都過得並不寬裕,不像現在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成品的掛錢雖然看起來比較漂亮,價格上自然也要昂貴一些。每年臘月的時候,父親會買來幾張掛錢,再買厚厚的一沓五彩紙,按照掛錢樣本的大小將紙裁成一致的長方形,訂到一塊方方正正的木板上,再依據模板用自己磨製的刻刀認真仔細的雕刻,先刻出大體輪廓,再進行細緻的雕琢。用來雕刻的刀有好幾把,刀刃有寬的,有窄的,寬的用來刻粗略的線條,窄的用來雕刻精細的部分,每一個都各有各的用途。一片片各種顏色的碎沫不停的落到桌子上,慢慢的細節被突顯出來,可以辨認出眉目了,有兩條鯉魚吐著泡泡的年年有餘,有梅花怒放的接春納福,有象徵吉祥如意的華貴牡丹。

一張張小小的掛錢就是一副副美麗動人的圖畫,包蘊是人們平凡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渴望。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敲鑼打鼓真熱鬧。臘月裡,最使孩子們高興的不僅有穿新衣,帶新帽,還有許多有趣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完成,做燈籠和放鞭炮對孩子們來說更是充滿無窮的樂趣。

相對於現在各式各樣的彩燈來說,小時候我們做的燈籠是簡單粗糙的,甚至根本登不上臺面。而之所以會讓我們愛不釋手的原因,一是因為那時候遠沒有現在這麼多林林總總的玩具,別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即使它再醜陋,也是我們汗水和智慧的結晶,所以就顯得異常珍貴了。

那時,做燈最常用的工具是吃剩下的罐頭瓶子,在瓶子的邊沿用線繞上幾圈繫緊,綁到一根比較結實的棍子上,在罐頭瓶子的底部用蠟油子將蠟燭固定好,一盞簡單的燈籠就做好了。等天一黑,小伴夥們就三個一夥,五個一群的提著燈籠出門了,遠遠望去,像星星點點的螢火蟲在風中飛著,忽明忽暗,一閃一閃的。

再高階一點的燈是用冰做成的,用桶裝上水放到室內,零下三十幾度的氣溫,一個晚上就可以凍得結結實實,用火將中間烤出一個凹槽,再將蠟燭放進其中,一盞晶瑩美麗的燈籠就做成了。

這種燈有一個最致命的缺點,若是你到哪個小朋友家玩著玩著忘記了,把它放在熊熊燃燒的火爐旁邊,等你再想找它,就只剩下一攤融化的水了。

童年的日子雖然清貧,年貨置辦的也很簡單,但是,裡面有太多大人、小孩共同參與的成分,所以,每次回想起來都感覺特別溫暖,特別幸福。

現在,人生的生活越過越紅火了,從貧困中走過的人們,更應該懷著一顆感激的心,把每一天都過成辭舊迎新的美好。

TAG標籤:散文 飄香 臘月 #